- 217.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南溪二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起源于中华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向其他文化传播,传
向境内少数民族地区,传向域外其他国家。汉字的传播分三种情况:一是汉字记录的汉语文献
跨文化流传,或者在跨文化环境中用汉字生成汉语文献;二是借用汉字记录别的语种,从而
形成准汉字外语文献;三是受汉字影响而新创本民族文字,从而形成类汉字外语文献。从汉
语汉字,到外语准汉字,再到外语类汉字,也可以看作汉字传播的三个阶段。
以东亚和东南亚而言,通常认为汉字在两汉之际已经传入朝鲜,长期作为朝鲜官方规范
文字,公元 4 世纪前后朝鲜人民创造出“乡札”“吏读”“口诀文字”三种书写形式,主要
以汉字转写来记录朝鲜语,到公元 15 世纪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出自己的字母文字“谚文”。
1784 年在日本九州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又曾出土新莽时期的货币,说明两汉时期汉字
也已传入日本。日本奈良时代的《万叶集》完全用汉字记录,还有日本借用汉字时的“音读”
和“训读”,利用汉字形体创造的“片假名”和“平假名”,都体现了汉字传播的渊源。在
越南的历史上,越语和汉语长期并行,而汉字是唯一的官方文字,越南古代的历史文化资料
都以汉字书写。直至 11 世纪,越南人才借鉴汉字的造字方法并利用汉字的形体元素创造出自
己的民族文字“喃字”。
在中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都直接使用汉语汉字,也有不少民族借用汉字或受汉字影响
而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如白族的白文、纳西族的东巴文、党项族的西夏文、契丹族的契
丹文、壮族的壮文、侗族的侗文、水族的水书等,其文字形体和造字用字方法都或多或少受
到汉字影响。如记录壮语的古方块壮字就是唐宋时期壮族人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根据汉字
的造字方法而创造的,宋代学者庄绰《鸡肋篇》、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提及广西有种土俗字,
其实就是古壮字。
可以说,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在东亚东南亚汉字文化
圈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汉字已经成为世界共同珍
视的文化资源。是现代社会各国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加强交流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
纽带。随着中国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汉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汉字从远古发展至今,其历史生命力、文化创造力、超常表现力、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影
响力举世瞩目,足以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自豪,并充满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
- 2 -
中,汉字担负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开启现代文化和走向国际化大门的
钥匙。正如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所言“汉字数千年来持续发展并沿用至今,成为世界语
言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使用历史、历久弥新
的生命力,蕴含着一系列理论课题和巨大的理论价值。”汉字及其蕴含和附带的各种文化元
素在新时代依然生机勃发,魅力无限!
(摘编自李运富《中国汉字魅力无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就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传向境内少数民族地区和域外国家。
B. 由直接使用汉字到受汉字影响新创本民族文字,其他文化受汉字的影响也在变化。
C. 汉字汉代时就传入朝鲜和日本,11 世纪才传入越南,说明汉字并非同时传入域外。
D. 国内少数民族都是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受到汉字的影响,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汉字在朝鲜、日本和越南传播的例子,阐述了汉字在域外传播的状况。
B. 文章从域外和境内两方面具体阐述了汉字的传播状况,有理有据,层次清晰。
C. 文章以宋代两学者著作的有关内容来说明汉字是壮族创造自己民族文字的基础。
D. 文章既有对汉字传播及其影响的阐述,又有对它在新时代依然魅力无限的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字或多或少受到汉字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的文化
与我国的关联。
B. 汉字在历史上曾作为越南唯一的官方文字,其古代的历史文化资料都以汉字书写,可见汉
字对越南的影响之深。
C. 国人之所以充满文化自信,是基于汉字在新时代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以及在现代文化与国际
交流中的作用。
D. 中国汉字的魅力,可以从它的结构特征、文化内涵、使用历史以及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来认
识和研究。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 3 -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A 项,“汉字从诞生之日起……”错误。由原文“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向其他文化传播,传向境
内少数民族地区,传向域外其他国家”可知,汉字是在发展中传播的,不是从诞生之日起传
播的。A 错误。
B 项,正确。
C 项,“11 世纪才传入越南”错误。由原文“直至 11 世纪,越南人才借鉴汉字的造字方法并
利用汉字的形体元素创造出自己的民族文字‘喃字’”可知,“11 世纪”是越南人创造出自
己的民族文字的时间,不是汉字传入越南的时间。C 错误。
D 项,“国内少数民族都是……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错误。由原文“在中国境内,许多少
数民族都直接使用汉语汉字,也有不少民族借用汉字或受汉字影响而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
字”可知,选项中“都是”的说法绝对。D 错误。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文章以宋代两学者著作的有关内容来说明汉字是壮族创造自己民族文字的基础”错
误。由原文“宋代学者庄绰《鸡肋篇》、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提及广西有种土俗字,其实就
是古壮字”可知,文章是以宋代学者著作的有关内容来说明土俗字就是古壮字,并不是用来
“说明汉字是壮族创造自己民族文字的基础”的。C 错误。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国人之所以充满文化自信,是基于汉字在新时代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以及在现代文化与
国际交流中的作用”错误。由原文“汉字从远古发展至今,其历史生命力、文化创造力、超
常表现力、民族凝聚力和跨文化影响力举世瞩目,足以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自豪,并充满文化
自信”“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汉字担负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
- 4 -
是开启现代文化和走向国际化大门的钥匙”可知,国人“充满文化自信”并不只是“基于汉
字在新时代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以及在现代文化与国际交流中的作用”。C 错误。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整体的区别)(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
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
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7 月 15 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
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
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多位业内人
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
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 CEO 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
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
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
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
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
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疫苗,
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
《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
材料二:
2013-2030 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全球市场情况
- 5 -
数据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
材料三: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
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
疫苗起了作用。
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我们谁也不能保证,
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
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
一般来说,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
疫苗等类型。
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
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
入的开发研究。
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
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 2019 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方可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
短的距离。
《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
- 6 -
材料四:
2 月 6 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
络讨论。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
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
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
低成功率。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 27 亿美元。
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 26 亿美元。从时间上看,需耗时 10 年左右,
并且成功率不到 1/10。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
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
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一组用药,
一组给予安慰剂,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
试验。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
药物。
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 1-3 期试验,
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 4 期试验。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
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
用。
《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
数。
B. 从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
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
C. 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
苗是最好的选择。
D. 《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 26 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
成本也非常高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
产,那就属于违法。
- 7 -
B. 虽然我国手足口病患病人数八年间都在 200 万上下波动,但死亡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到 2018 年最低。
C. 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
的。
D. 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
床使用。
6. 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6. ①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②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
的研究方法。③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
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
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
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本题 D 项,“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错误,由材料四第一段的“2 月 6 日晚,瑞德西韦临床
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和第四段的“整个试
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可知,瑞德西韦只是处于临床试
验阶段,并未上市。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
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
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
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本题 B 项,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死亡人数并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是忽高忽低。
C 项,“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说法不确切,原文是说“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
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
是基因序列”,不同的疫苗研发手段大体相同,但不完全相同。
- 8 -
D 项,“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
床使用”表述过于绝对,虽然这一关过了,但不一定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因为还有向医药
管理部门申请上市这一环节。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
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
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本题要求是“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从
材料一“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看出,材料
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从材料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
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
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
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
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可以看
出,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从材料四“无论是新药还
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此外,
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可以看出,材
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
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 9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片阳光
林徽因
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弛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
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
要辨别它那交织约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
房间内有两种豪侈的光常叫我的心绪紧张如同花开,趁着感觉的微风,深浅零乱于冷智
的枝叶中间。一种是烛光,高高的台座,长垂的烛泪,熊熊红焰当帘幕四下时各处光影掩映。
那种闪烁明艳,雅有古意,明明是画中景象,却含有更多诗的成分。另一种便是这初春晌午
的阳光,到时候有意无意的大片子洒落满室,那些窗棂栏板几案笔砚浴在光蔼中,一时全成
了静物图案;再有红蕊细枝点缀几处,室内更是轻香浮溢,叫人俯仰全触到一种灵性。
这种说法怕有点会发生误会,我并不说这片阳光射入室内,需要笔砚花香那些儒雅的托
村才能动人,我的意思倒是:室内顶寻常的一些供设,只要一片阳光这样又幽娴又洒脱地落
在上面,一切都会带上另一种动人的气息。
这里要说到我最初认识的一片阳光。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以后——水珠即
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做水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
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
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也为这个缘故,我还记得病中奢侈的愉悦心境。虽然同其他多次的害
病一样,那次我仍然是孤独的被囚禁在一间房屋里休养的。那是我们老宅子里最后的一进房
子:白色的粉墙围着小小院子,北面一排三间,当中央着一个开敞的厅堂。我病在东头娘的
卧室里。西头是婶婶的住房。娘同婶永远要在祖母的前院里行使她们女人们的职务的,于是
我常是这三间房屋惟一留守的主人。
在那三间屋子里病着,那经验是难堪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尤其是在日中毫无睡意的时
候。起初,我仅集注我的听觉在各种似脚步,又不似脚步的上面。猜想着,等候着,布望着
人来。间或听听隔墙各种琐碎的声音,由墙基底下传达出来又消敛了去。过一会,我就不耐
烦了—不记得是怎样的,我就蹑着鞋,捱着木床走到房门边。房门向着厅堂斜斜地开着一扇,
我便扶着门框好奇地向外探望。
那时大概刚是午后两点钟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来,异常寂寞地立在当中。下一片
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色
- 10 -
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
那里并没有几案花香,美术的布置,只是一张极寻常的八仙桌。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
那上面在不多时间以前,是刚陈列过咸鱼、酱菜一类极寻常俭朴的午餐的。小孩子的心却呆
了。或许两只眼睛倒张大一点,四处地望,似乎在寻觅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那片阳光美
得那样动人?我记得我爬到房内窗前的桌子上坐着,有意无意地望望窗外,院里粉墙疏影同
室内那片金色和煦绝然不同趣味。顺便我翻开手边娘梳妆用的旧式镜箱,又上下摇动那小排
状抽屉,同那刻成花篮形小铜坠子,不时听雀跃过枝清脆的鸟语。心里却仍为那片阳光隐着
一片模糊的疑问。
时间经过二十多年,直到今天,又是这样一泄阳光,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的而
又恬静的瑰宝,我才明白我那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事实上仅是如此:一张孤独的桌,一
角寂寞的厅堂。一只灵巧的镜箱,或窗外断续的鸟语,和水珠——那美丽小孩子的病名——
便凑巧永远同初春静沉的阳光墊整复斜斜地成了我回忆中极自然的联想。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中描写了烛光,一方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阳光与烛光的对比,表明
自己更喜爱阳光。
B. 文中写自己六岁时出水痘的病情,却因喜欢“水珠”这个名称而将得病当成荣耀,体现了
小女孩特有的童超。
C. 作者写对外面各种脚步声声音的猜想、等候、希望和墙外各种琐碎的声音,展现了病中女
孩的孤独寂寞。
D. 文章结构清晰,由眼前景象想起自己孩童时期的一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
活的追忆和向往。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
的含意。
9. 文章标题“一片阳光”在文中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答案】7. A 8. ①病中的孩子被孤独的囚禁在房间中修养,身体和心理上都在忍受着痛
苦;
②作者发现了阳光照射在屋子里面,创造了精美无声的金色世界,这让自己摆脱了眼前的痛
苦。
9. ①“一片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眼前的阳光回忆了过往与阳光有关的往事;
- 11 -
②“一片阳光”是作者病中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作者由此产生了新的感受;
③“一片阳光”作为标题以小见大,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
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手法,BCD 项考核内容,其中 A
项,对比手法不正确,“表明自己更喜爱阳光”不正确,对于两种光,作者都觉得是“房间
内有两种豪侈的光”,没有更喜爱哪一种。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中句子含义的题目,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还要抓住句子中的
词语,此题注意分析“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中“极不平常的振
荡”的原因,根据前文的内容孩子的处境为“被孤独的囚禁在房间中修养,身体和心理上都
在忍受着痛苦”,阳光创造了精美无声的金色世界,这让自己摆脱了眼前的痛苦,所以心头
震荡。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标题含义的题目,注意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等角度分析,从结构上
上看“一片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眼前的阳光回忆了过往与阳光有关的往事;从内容
上看“一片阳光”是作者病中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作者由此产生了新的感受;从手法上看,
“一片阳光”作为标题以小见大,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
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
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
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
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
- 12 -
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
辟为掌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
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
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
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
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期,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大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
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
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
体幸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邮段成式齐名,时
号“三十六”。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有表状集四
十卷。
10.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
游
B.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
游
C.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羽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
游
D.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
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用于自称、上级对下级或家中长辈
称呼晚辈。
B. “开成”是唐文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又如下文的会昌、
大中等。
C. 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李商隐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秘书省
校书郎一职。
D.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
- 13 -
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 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C. 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东蜀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D. 李商隐写作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令狐楚的指点,从这时起
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2)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
(2)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免职,回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
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
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断句完毕,再回
读一遍审查。先观察选项,断句主要看“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
两句如何断开。句中“干”是动词,“之”是宾语,“以所业文”是状语”;“年”是年龄,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年”前应断开,排除 BD。后句“深”是表“礼之”的程度,“深”
和“礼”不应断开,排除 AD。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
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
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A 项表述错误。字
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选项错在“字用于自称、上级对
- 14 -
下级或家中长辈称呼晚辈”。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
干要求,即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人名、地
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
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 项以偏概全。从原文看,不愿意举荐他为官的是令狐楚
的儿子,因为“时令狐楚已卒”。选项中“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表述错误。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
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
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1)“明年”,第二年;“屡”,多次;“不之省”,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不理睬
他”。(2)“坐”,因……犯罪;“专”,专擅,擅自;“左迁”,被贬官;“废罢”,被
免职;“未几”,不久。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
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
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
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中
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王茂元欣赏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
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
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从事后,
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
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赶上
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
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将他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
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大中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
他主管草拟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
卢弘正镇守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干谒令狐绹。
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上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征召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 15 -
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免职,回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处理事务,令狐楚能写奏章,于是将他的
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李商隐才写今体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
尤其擅长撰写哀悼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当时号称“三十六”。
但他们都不坚守操行,依仗才能行为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成为
名宦,坎坷终身。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
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
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
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
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
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①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
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4.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
强烈对比。
B. 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
自慰。
C. 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
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 16 -
D. 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5. 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
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
居他乡的羁旅惆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B 项,“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说法错误,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
只能在梦中回去。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鉴赏诗歌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
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
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
在理解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注释,抓住诗句中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尾联“谁
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
谁来怜悯我呢。该联表达的情感,可根据该联中重点词语“逢世难”“衰鬓”“客秦关”和
注释中的“屡试不第”“终身不得重用”等词语作答。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
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 17 -
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名句填空。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求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民生各有所乐兮 (4). 余独好
修以为常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
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
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于嗟,鸠,桑葚,衿,悠。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型默写,二是直接默写。作答理解型默
写题时,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语。另外,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的写法,
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
“写”,不要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
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 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
用于社会时,(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
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被否定;同样,信息传播也需要质疑。如果受众看
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
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 ,有的虽然被反复辟谣,却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
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
- 18 -
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
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相反相成 不胫而走 满城风雨
B. 天壤之别 相辅相成 来势汹汹 甚嚣尘上
C. 大相径庭 相辅相成 不胫而走 甚嚣尘上
D. 天壤之别 相反相成 来势汹汹 满城风雨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 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 才直接关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 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
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 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
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 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
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 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
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 19 -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由“有着”
可知,此处应选用一个名词,故“天壤之别”更恰当。
第二组,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由后文可知,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是互相补充的,故选用“相辅相成”。
第三组,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来势汹汹:形容人或事物到来时的气势
很猛烈。此处是指谣言的气势猛烈,应选用“来势汹汹”。
第四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甚嚣尘上:形容对传
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此处指谣言的嚣张,应选用“甚嚣
尘上”。
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
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A、C 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 项,不合逻辑。“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应在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应在后。
故选 D。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导致主语残缺,应将“受众”移至“如果”前;
二是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应将“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和“被谣言蒙蔽”互换位置。
故选 C。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
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 20 -
20.请对下面的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受第 9 号台风“利奇马”影响,8 月 10 日至 11 日,山东省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记者从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截至 11 日 15 时 30 分,全省共有潍坊、临沂、滨州等 12 个市紧急
转移安置群众 108684 人。据初步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 46.3 千公顷,倒塌房屋 106 间,
直接经济损失 5.47 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 4.04 亿元。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全省公安机关全面启动社会面一级巡防机制,部署 10 余万警力迎
战“利奇马”,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旅游景区、大型商场、老旧小区、
低洼地区、施工工地等重点区域,加强巡逻巡查,会同有关部门劝离劝返或封山封路,避免
意外伤亡。青岛、烟台、威海等市公安机关成功疏散游客 2 万余人。交警部门启动最高巡逻
等级勤务,24 小时在岗实时调度。11 日上午,针对潍坊临朐、寿光两地防汛严峻形势,潍坊
市公安局紧急抽调 300 余名警力驰援灾区,全面投入防汛抢险救援战斗。
【答案】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多地出现大暴雨,损失严重;公安机关出动 10 万警力,
保护人民安全(或“投入抢险救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锁定答
题区间,准确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二是能对筛选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合理准确地概
括。本题要求“对下面的新闻报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在于对新闻事件的压缩、概括。
根据新闻类信息筛选须关注开头的规律,阅读语段,可发现这则新闻开门见山点明了“消息
报道对象”——“受第 9 号台风“利奇马”影响,8 月 10 日至 11 日,山东省部分地区出现大
暴雨”,可以概括为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多地出现大暴雨;同时还陈述了“报道的
事件”——“据初步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 46.3 千公顷,倒塌房屋 106 间,直接经济损
失 5.47 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 4.04 亿元”,可以概括为损失严重;解决方案的重点是“全
省公安机关全面启动社会面一级巡防机制,部署 10 余万警力迎战“利奇马”,全力以赴保护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间句子是对前面内容的具体化分析,属次要信息,可忽略。而
结尾句补充的“投入防汛抢险救援战斗”是该条新闻的价值所在,也可以要保留。可以概括
为公安机关出动 10 万警力,保护人民安全(或“投入抢险救援”)。由此可以按照要求概况
新闻的主要内容,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压缩语段主要需要我们三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材料、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要从整
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
- 21 -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非常必要。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____ 。正因如此,各地在开展联防
联控工作中,格外强调要减少外出,避免串门、拜年、聚餐等聚集性活动。____,这不仅是
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也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大局。各地严管严控措施释放的信号是鲜
明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个公民,应当按照联防联控的要求主动承担应有责任,主动
配合政府的非常举措。若选择以身试法,_____。
【答案】 (1). ①居家隔离是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 (2). ②然而一些人依旧我行我素
(3). ③等待的将是法律的惩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
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
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缺,下文有“正因如此”,那么分析出“因”就可以推
断①空的内容,结合“减少外出,避免串门、拜年、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可知第一空应填
写“居家隔离是联防联控的重要举措”;文段第②处,结合下文“这不仅是对自己、对他人
的不负责,也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大局”分析,此处应填入的是“这”指代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语境的分析,此处应该填写的是“然而一些人依旧我行我素”;文段第③处,根据上文
“若选择以身试法”,推断下文填入的应是“以身试法”的结果,故填写的是“等待的将是
法律的惩处”。
四、作文(60 分)
22.写作。
“慎独”一词来自《礼记·中庸》中的一句“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
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
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以“慎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标题自拟,
文体不限,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
慎独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
- 22 -
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
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
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
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
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
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
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
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
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
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
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
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
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
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
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
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是新时代的主人。”在继往开来,不断砥砺前行的路上,青少
年更应用慎独慎染为人生导航,自律自强,自觉抵制住诱惑。“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在纷
杂的环境中,用慎独慎染为人生守门,未来便充满无限可能。
一个人如果想如花般绽放,需以慎独为叶,结慎染之花。唯有慎独慎染才能四季花开,
常开不败。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题目给出一段材料,然后要求考生以“慎独”为话题写一篇
作文。依据材料可知,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
惧敬畏”,因为“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考生可以围绕材料
内容,发表自己对“慎独”的见解,写“慎独”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到“慎
- 23 -
独”等;也可以联系社会现实,谈一谈“慎独”对当代青年所具有的意义。写作时可以从什
么是慎独,如何做到慎独,做到慎独有怎样的表现,以及慎独的意义等角度立意,紧扣一个
关键点展开分析,合理使用材料,安排好结构,写一篇有见解有思想的文章。
立意:
1.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
2.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伴随你成功。
3.慎独,其实就是“慎始”“慎终”,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慎重。
4.慎独,其实就是“慎心”,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
素材:
1.马未都的脱口秀节目《观复嘟嘟》,曾经有一期以江湖为主题,这其中就有一段关于慎独更
加清晰明了的对话。一位女观众问:“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如果要在江湖上混,应该注意些什
么?”马未都说:“要很注意的一点,就是古人一再提醒的叫慎独。慎独就是你一个人独处的
时候,你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你给自己内心一个交代,我老说,你这事你对谁都不重要,
对你自己最重要。
2.提起慎独,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曾国藩。他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才学兼备,真正达到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后世更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的赞誉。然而,曾国藩也并不是一直就是自带光环的,30 岁之前的他依然跟很多人一样,天
资普通,才华也并不出众,而且性格暴躁、为人傲慢,一点也看不出圣贤的样子。直到三十
而立,他在北京做官,相继见到了很多名家学者,深受触动,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才
开始顿悟觉醒。为此,曾国藩自立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谨言、养气、
保身、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开始坚持静坐、反思,并将自己的所
做、所想、所感、所悟如实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日日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的不足,即使在
行军打仗、卧病在床,也从少很有间断。他以读书作为自我修行的途径,更是坚持无一日不
读书,每日圈点十页,哪怕晚年右眼接近失明,依然不肯舍弃。正是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
持和自律,才让他修身养性的境界非常人所能及,真的做到了“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
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3.东汉时期,杨震在赴荆州刺史途中,经过昌邑县。县令王密得知,深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欲以厚礼报答杨震当年举荐之恩。他说,这事别人不知道,请收下。杨震拒收,严肃地说: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以“四知”自警自律,同时训诫下级,是慎独
的典范。
- 24 -
4.2005 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
个人 20 年走了 26 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
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 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
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
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5.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
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管理学家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自
己的一个习惯,每次要从酒店退房时,他都会选择把床铺整理一下,尽量把房间都恢复成原
来的样子,这样自己的内心也会显得舒服很多。
结构层次:
《慎独》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本文能准确理解题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谋篇。主体部分从“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慎
独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论述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对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
作文 结构清晰、材料丰富,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和思想的积淀。
【点睛】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
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
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另外,
考生还需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关心未来世界,着眼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想象力的开发,只
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
- 25 -
相关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25页
- 【语文】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2021-06-0714页
- 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一中高考语2021-06-0710页
- 福建省泉州市十六中2019-2020学年2021-06-0724页
- 四川省宜宾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2021-06-073页
- 【语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2021-06-0715页
-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2021-06-0715页
-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一2021-06-0726页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19-20202021-06-0726页
- 【语文】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1-06-07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