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9.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 *种树郭橐驼传
【助读博览】
一、魅力作家
深得骚学——柳宗元
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山西运
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
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
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自主预习•素养奠基
贡献: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
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
作品:《溪居》《江雪》《渔翁》《河东先生集》。
【景行行止】
柳宗元种树得要领
柳宗元不仅诗文脍炙人口,植树也堪称能手。
他被唐宪宗贬为柳州刺史时,十分注重市容美化,城郭道巷,处处种树栽
草,并以诗文记咏:“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他还带领百姓,在
柳江边及城周围广植柳树,并在诗中不无幽默地写道:“柳州柳刺史,种柳柳
江边。”数年后,柳州到处绿柳成荫,风光无限,受到百姓称赞。“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是他总结的植树四要领,至今仍
有实用价值。
二、背景回眸
扰民伤民拂民意——《种树郭橐驼传》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
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此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
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
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
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民不聊生。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803)至二十一年
(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
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
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
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
贞革新”的先声。
三、文体常识
传
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
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
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
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
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
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
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初读任务】
1.这篇文章是为谁作的传?传主是什么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提示:郭橐驼,种树人。
2.通读全文,试简要概括各段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提示:(1)介绍人物身世。(2)点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3)郭橐驼
谈种树经验。(4)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5)写问者的意外收
获及作传目的。
一、古今异义
1.故乡人号之“驼”
古义:_________。今义: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2.①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_________。
②其实害之
古义:_________。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基础梳理•夯基提能
所以乡里
它的果实
那实际上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旦视而暮抚 ( )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
(二)名词作动词
1.名我固当 ( )
2.早实以蕃 ( )
3.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 )
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日,一天天
称呼
结果实
活得长久
用指甲抠、掐
5.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
(三)使动用法
1.以致其性焉尔( )
2.非有能硕茂之也 ( )
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
4.鸣鼓而聚之 ( )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
为……作传。为动用法
使达到极致
使……硕大茂盛
使……早,使……多
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蕃,使……繁盛。安,使……安定
(四)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 ( )
(五)为动用法
1.忧之太勤 ( )
2.传其事以为官戒 ( )
以……为业
为……担忧
为……作传
三、一词多义
1.虽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 )
(2)虽曰爱之 ( )
2.故
(1)其土欲故 ( )
(2)故不我若也 ( )
即使
虽然
旧
所以
3.实
(1)早实以蕃 ( )
(2)其实害之 ( )
4.若
(1)其置也若弃 ( )
(2)若不过焉则不及 ( )
(3)故不我若也 ( )
结果实,名作动
实际
像
如果
比得上
5.而
(1)鸣鼓而聚之 ( )
(2)字而幼孩 ( )
(3)旦视而暮抚 ( )
(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
6.业
(1)驼业种树 ( )
(2)理,非吾业也( )
表承接,或表目的,可不译
你们的
表并列,又
表顺接,可译“于是”
以……为业
职业
7.然
(1)隆然伏行 ( )
(2)既然已 ( )
(3)然吾居乡 ( )
8.病
(1)病偻( )
(2)故病且怠 ( )
……的样子
这样
然而
患,生……病
困苦
9.以
(1)以致其性焉尔 ( )
(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 )
(3)早实以蕃 ( )
(4)而卒以祸 ( )
(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
(6)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
来
把,拿
而且
因,因为
来
的
10.且
(1)无不活;且硕茂 ( )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 )
(3)故病且怠 ( )
11.传
(1)种树郭橐驼传 ( )
(2)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
而且
尚且
并且
一种文体
为……作传
四、特殊句式
1.理,非吾业也 ( )
2.不知始何名 ( )
3.故不我若也 ( )
4.吾又何能为哉( )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
“……也”表示判断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6.然吾居乡 ( )
7.而卒以祸 ( )
8.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
)
省略句,“居”后省略了介词“于”
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代词“之”,“以之”,因此。
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代词“之”,之,指代
“本传”
文本导学•素养形成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完成下面问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①,隆然伏行,有类②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1)”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③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④及卖果者,皆
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⑤,早实以蕃。(2)他植者虽窥伺
效慕⑥,莫能如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橐驼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
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
B.乡人称他为“驼”,是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很亲切。最为难得的是,
他竟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也这样自称起来。
C.第一段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无奈的性格,令人猜想在这无奈的背后,一定
存在着某种自信,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D.第二段,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
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
【明确】选C。“无奈”不准确,应为“豁达”。
2.第二段写郭橐驼技艺高超,直接写了哪两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
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
二、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面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①且孳②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1)
凡植木之性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④,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⑤。其莳⑥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
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2)他植者则
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
⑧,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3)摇其本以
观其疏密,(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
不我若也。(5)吾又何能为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三段中面对好奇的询问,郭橐驼化神奇为平易,用谦和的语气娓娓道来。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一句总括种树经验,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C.在总括之后,郭橐驼分层次做了具体、清楚的表述,逻辑严密而清晰。
D.最后,以“吾又何能为哉”在自信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明确】选D。D项“自信”错误,根据文本分析,应为“自谦”。
4.在提出总观点后,郭橐驼是如何阐述的?试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先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次谈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
结。然后插入议论,重新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接着,又从反面申述,批评
“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特别指出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
三、阅读课文第4、5段,完成下面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①,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
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1)旦暮吏来而呼
曰:‘官命促尔耕,勖②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③而幼孩,遂④而
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2)且不得暇,又
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3)故病⑤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4)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四段中,问者以一种咨询的语气,从根本上扭转了话题。
B.在问答中,郭橐驼仍谦逊如故,明确表示“理,非吾业也”。
C.郭橐驼以“内行”的身份用他的种树理论衡量官吏的作为。
D.第五段作者以问者的身份写出“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欣喜。
【明确】选C。C项,“内行”错误,根据文本分析,应为“外行”。
6.如何理解“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表明了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
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承平盛世。
【字句夯实】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偻:_________。
②类:________。
③业:___________。
④为观游: _________________。
⑤硕茂:_________。
⑥慕:_____。
脊背弯曲
似,好像
以……为业
(种树)以观赏游览
硕大茂盛
仿效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个名字称呼我本来就很恰当。
结果早而且结得多。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寿:_________。
②孳:_____。
③性:___________。
④故:___。
⑤顾:_____。
⑥莳:_____。
⑦其实:_________。
⑧恩:_____。
活得长久
繁殖
性质、方法
旧
照看
栽种
它的果实
情深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顺着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习性能够充分发展罢了。
并不是有能力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用指甲划破树皮来察看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
动摇树根看土捣得实不实。
所以(他们)种树都不如我。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理:___。
②勖:_____。
③字:_____。
④遂:_________。
⑤病:_____。
治
勉励
养育
成、养好
困苦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的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
而到头来给他们造成了灾难。
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招待官吏。
又怎么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
(我)为这件事作传,让(它)成为官吏们的鉴戒。
课堂探究•素养培优
【审美鉴赏】
1.第三段中用哪些方法突出郭橐驼的技术?试简要分析。
【明确】(1)侧面烘托:“争迎取养”。(2)正面突出:“硕茂,早实以蕃。”从
成果看其技艺非凡。(3)对比反衬:“莫能如”对比反衬出他的技艺无与伦比。
2.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的马虎的态度而详写太恩、太勤的态度?
【明确】详细写这种态度是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主旨是要揭露“长人者好烦
其令”的社会弊病,这一主旨与种树太恩、太勤的态度和方法相类比,详细写
是为了引导、强化突出主题。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大力铺陈郭橐驼种树的正确原理和方法?
【明确】文章是以种树类比治国,因而大力铺陈种树的正确原理和方法就阐述
了养民治国的道理,就阐发了文章主旨。
【综合素养实践】
自主回顾《捕蛇者说》,谈谈你对这两篇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两文都用了对比和映衬(衬托)。
(1)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种树郭橐
驼传》的对比如“两种种树方法”,“郭氏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
者’的批评”,孰是孰非,读者一目了然。《捕蛇者说》则以回顾“乡邻们十
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不安”与“本人熙熙”做对
比,揭开了社会悲剧的序幕。
(2)映衬(衬托)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
表达效果。《种树郭橐驼传》运用正衬。先谈“养树”,后论“养人”。“树”
和“人”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捕蛇者说》以捕蛇之利
反衬赋敛之毒。“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
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由羡入悲,
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深刻——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赋敛
之毒”和“异蛇之毒”形成强烈反差,含无限悲伤和凄婉之意。两文在风格上
都是委婉曲折,含蓄而多讽。
拓展阅读•文化传承
【主题阅读】
顺应民心
《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
政治观点。古往今来,只有中国共产党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了实现
“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现在,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
速度……实现梦想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都
是党和国家顺应民心、凝聚民心的结果。只有心系群众,顺应群众,贴近群众,群
众才会赞许你、拥护你、信任你,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才会早日实现。
【品·国学】
(1)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
(2)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 ——《后汉书》
(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王廷相
(4)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谢榛
(5)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黄石公
(6)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
——辛弃疾
我来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撷·素材】
乡村“日渐变好”诠释“一心为民”
在旧金山担任外交官时的陈正文,丝毫想不到自己会和陇南产生什么交集。
回国担任陇南宕昌县南阳镇王能干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后,就用
他的扶贫故事、为民情怀在整个脱贫攻坚的幸福画卷中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这一个群众期盼已久的脱贫梦想,无
数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第
一书记、驻村干部、扶贫干部,在这些名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脱贫攻坚
的重担,看到的是他们为贫困群众撑起的希望。
“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点亮群众脱贫希望。“外交官”到“驻村干部”
这样的身份差距,难以想象,但就这样出现在了陈正文的身上。结束了在旧金
山的任期回国,陈正文想回报家乡对自己的哺育,这个念想,让他用实际行动和
群众一起攻克难关,也为群众脱贫致富带去了希望。
勾勒乡村蝶变的“幸福桥梁”。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电力供应、危房
改造、公用设施建设,都亟待改善。但要想富,先修路。为了这条路,陈正文协
调中科院兰州分院,一遍遍与宕昌县主管领导、扶贫办、发改局、交通局等单
位协调对接王能干村的硬件建设工作,正是有了说干就干的行动,有了不辞辛
劳的走访,才让这条路慢慢地修起来了,让群众越来越喜欢和信任他,让这条路
成为了乡村蝶变的“幸福桥梁”。
古人说:“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陈正文带上一颗为民的真心,用心
出发,带领群众脱贫,乡村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用务实担当践行了
初心,兑现了承诺。村民任欢英也写了首诗送给他:“荣华富贵是云烟,粗茶淡
饭比蜜甜。勤政为民心坦荡,两袖清风守清廉。”这,既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
让我们在其中读出了陈正文一心为民的浓浓深情。
【延伸阅读】
民心深处有丰碑
于 良
2016年4月12日,李保国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保定市殡仪馆举行。那天清
晨,天公落泪,古城含悲,殡仪馆大厅内外聚满了人群……
采访中,一个细节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李保国去世后,他的手机还不
时地传出老乡们的声音:“李老师啥时候来村里做指导啊?”
山区百姓盼李保国,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李保国没有架子,是个“农民教
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没有嫌麻烦。内丘县岗底村农民
杨会春,脑子转的有点慢。教苹果套袋技术时,李保国教了一天多,他才学会。
以后,再传授技术,李保国都会专门给他开“小灶”。后来,杨会春成了行家,
十里八乡的果农都请他当师傅。种苹果再加上技术服务,他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
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
翻看李保国教授生前的照片,背景大多是村庄和乡亲,而不是书斋、讲台。
在李保国的心里,农民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去年12月初,李保国正在邢台
市做课题研究。一天晚上,前南峪村的农民邀请他去村里作指导。本来他的时
间安排得很紧,而且从市里到村里,打个来回得半天工夫,但面对邀请,他答应
了下来。可是第二天一早,起了雾,高速路封了。随行的人员都劝李保国
说:“高速路不知道啥时候开,别去了吧?”李保国说:“村里知道我今天上午
过去,肯定都等着呢,还是绕道走吧!”
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比约定
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果农们大声说:“今天雾大,
高速路封着,国道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诚恳地道歉后,他就拿起工具,
教大家怎么操作。
一个知名教授对山里的农民这么谦逊和气,让我十分震撼。
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这样奇怪的名字:“井陉核桃”“曲阳核
桃”“平山苹果”等等。原来,这些都是全国各地的农民给他打电话咨询事情,
又没有说清楚他们叫什么,所以李保国就先这么存了起来,方便随时指导。
35年来,李保国带领他的团队,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
葫芦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
这两年,河北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打好脱
贫攻坚战。李保国更忙了。很多地方慕名找到他,希望可以给他们的乡镇、村庄
作规划。他能多去一个地方,绝不少去一个。
有一回,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 000亩苹果园。我劝他说:“你这样干
太辛苦了!”他说:“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以增收4 000斤
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能增收8 000元,4 000亩地是多少啊?
3 200万。我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儿,多值!”
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他像个“拼命三郎”。采访时见到他的遗物,十几
本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载着他奔波忙碌的行程。仅从2016年1月到他去世的
101天里,外出的时间就达62天,行程7 860公里。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他依
然忙碌着……
是什么支撑他心系太行、立志扶贫,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操碎了心?是什
么支撑他不顾病体、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是什么支撑他三十
多年如一日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不图回报?
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他
们向往的好日子!
有如此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如此为民的百姓情怀,百姓又怎么能不爱戴他、
不尊崇他呢?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
血和汗水化成的。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三言两语话主题(思维发展与提升)
1.文中体现了李保国怎样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心系太行、立志扶贫,埋头耕耘、淡泊名利、不图回报,苦干实干。
咬文嚼字学用词(语言建构与审美鉴赏)
2.文中有很多地方列举数字,请就“35年、200多天、62天”“7 860公里、4
万公里”“28.5亿元、3 200万”等三组数据,分析它们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①“35年、200多天、62天”突出了李保国为民服务时间之久。
②“7 860公里、4万公里”突出了李保国的行程之远,工作之累。③“28.5亿
元、3 200万”突出了李保国的贡献之大。
3.为了表现李保国的精神品质,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叙议结合,间以抒情。比如介绍李保国去世前的外出时间与行程
之后,立刻就开始议论抒情,对李保国的品格予以赞颂。②引用。作者引用李
保国的话,直接揭示其思想品格,如“我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儿,多值”,就表
现出了他的一心为民。③举实例。比如前往前南峪村的事情,就表现了李保国
的谦逊和气。④侧面描写。如第二段写他的手机里传出老乡们的声音,第五段
写李保国生前的照片背景大多是村庄和乡亲,都从侧面表现李保国一心为民的
精神,并深得人民的喜爱。
十一 *种树郭橐驼传
(50分钟 53分)
一、语言应用(28分)
1.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A.皆争迎取养 B.早实以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虽曰爱之
【解析】选C。C项,“乡”同“向”,先前、从前。
课时素养评价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病偻 偻:脊背弯曲
B.遂而鸡豚 遂:成、养好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本:根本
D.勖尔植 勖:勉励
【解析】选C。本:根。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连词,即使)
B.因舍其名 (连词,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 (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趁机)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连词,尚且,还)
D.既然已,勿动勿虑 (表时间,已经)
既来之,则安之 (表推论,既然)
【解析】选D。D项,“既来之”中的“既”应为“表时间,已经”。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其土欲故
D.故乡人号之“驼” 有问之
【解析】选D。D项,两个“之”皆为“代词,他”。A项,性,习性/性质、方法。
B项,长,生长/统治、治理。C项,故,所以/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击木而召之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D.既然已
【解析】选C。A项,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
文,多含转折意)。B项,击木:古义,敲梆子;今义,击打木头。C项,窥伺:暗中观
望动静,等待机会。古今同义。D项,既然:已经这样;今义,连词。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凡是长安城里(种树)以观赏游览的富豪人家和靠种树卖果营利的人
都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
(2)早上看了晚上又去摸,已经离开又回去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
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
颇有启发意义。
(2)《种树郭橐驼传》中表现郭橐驼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作
者的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
答案:(1)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2)且硕茂 早实以蕃 (3)吾问养树
得养人术
二、阅读鉴赏(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25分)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
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
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
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
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
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
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
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
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氵矣,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
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
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
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
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且万元
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
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
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
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
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
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B.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C.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D.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解析】选C。“一时”做后句的状语,其后不能断开,排除A、D项。“我门下”
做“争欲令出”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讳”是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作墓志铭一般当称死者的官衔,
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直接称柳宗元的字“子厚”。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
录取分为三甲,考中一、二、三甲录取的统称进士。
C.“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方式,也指授予官职、任命等。“大人”,指
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也用于称呼父母长辈。
D.“集贤殿正字”是官名,掌校勘书籍;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之一,唐中叶后一
般用来安排贬斥之官,这两个职位都有实权。
【解析】选D。D项,“集贤殿正字”无实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柳宗元自幼聪慧超凡,通情达理。发表议论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让世人折服;
识见高远,令公卿显要赞誉举荐。
B.柳宗元治政有方,深受百姓信赖。为政柳州时,制定政令,想方设法让特别穷
困无力赎取的人用工钱抵销债务,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C.柳宗元为人善良,气节高尚。当得知刘禹锡被派到不宜人居的播州任刺史时,
亲自到朝廷请求允许自己与禹锡互换,皇帝被他的行为感动。
D.柳宗元宦海沉浮,怀才不遇,政治生涯令人叹息。但韩愈却认为,或许就是柳
宗元长久被贬谪的境遇,反而成就了他辉煌的文学事业。
【解析】选C。“皇帝被感动”,原文未有此表述,无中生有。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地习惯用子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
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
(2)勇于帮助别人,自己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
12.作者为柳宗元写墓志铭,起笔却不厌其烦地写他的家庭和身世,其目的是什
么?试结合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强调先祖先父刚毅正直对柳宗元的影响;②强调柳宗元出身名门世家,
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和熏陶。
附【译文】
子厚名叫宗元。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高伯祖柳
奭,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都因为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时被处死。父
亲叫柳镇,因为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后来因
为他不肯向权贵献媚,丢了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
御史。人们都说他刚毅正直,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聪敏,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
虽然很年轻,但已经自立成才,能够考取进士,突出地显露出才华,大家都说柳
家有能扬名显姓的后人了。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正字,
他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古今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
见识高超敏锐而辩说气势纵横,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
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门生,异
口同声的推荐赞誉他。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
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惯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
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他更加刻苦为学,努力地记诵和阅览,写作诗文,文
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
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按例被召回京师,又和其他人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
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
的风俗,为柳州制定了教谕和禁令。当地习惯用子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
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
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
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销债务时,就让债主
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
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
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
应当去播州。子厚流着泪说:“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
在家,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
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
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
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
义气。
子厚从前年轻时,勇于帮助别人,自己不看重和爱惜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
以一蹴而就,所以受到牵连而被贬斥,所以最后死在荒僻的边远之地。才干不
能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如果子厚当时在御史台、尚书省做官时,
能谨慎约束自己。贬官后,有人能够推举他,将一定会再次被任用,不至穷困潦
倒。然而若是子厚被贬斥的时间不久,穷困的处境未达到极点,虽然能够在官
场中出人头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这样下功夫,以至于像今天这样一定
流传后世,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
换这个,什么算得,什么算失,一定有能辨别它的人。
【培优自选】
1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游:游玩,游览
B.例出为刺史 例:按惯例
C.自肆于山水间肆:放任,纵情
D.当诣播州 诣:到,往
【解析】选A。游:交往。
14.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愿以柳易播
B.以彼易此
C.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D.其俗以男女质钱
【解析】选C。C项中的“以”为“介词,因为”,其他三项中的“以”皆为
“介词,拿,用”。
相关文档
- 第24-27课种树郭橐驼传2021-06-0733页
- 第6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实战同步练习2021-06-075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2021-06-068页
-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2021-06-054页
-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2021-06-0523页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2021-06-048页
-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2021-06-0411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课下能力提2021-06-037页
-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2021-06-0311页
- 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学案:第3单2021-06-0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