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 M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内江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选择题(1、2、3、4、5、7、10、11、12、14、17、18、19)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余试题时,
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
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不久前,日本援助中国的防疫物资上所写的“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
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引起人们热议。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中国国内疫情趋于
平缓,中国投桃报李的时候到了。
在中国捐助给其他国家物资的包装箱上,也出现了许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诗句。如在
援助意大利的物资包装箱上,就写有明代学者李日华赠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诗句“云海
荡朝日,春色任天涯”;援助印度的物资上所写的“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一句,实际
上出自玄奘法师《题尼莲河七言》一诗。由此不难发现,中国古人爱写诗赠人,中国古人走
出国门,也愿意用诗抒发情感,记录所见所闻。总而言之,在中国,写诗的传统自古而盛。
自先秦开始,古代中国就有“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意为诗是用来表达作者的内心
志意,而唱歌则是为了拉长这些语言,使得情感能够充分展现。可见,中国古人写诗、唱歌,
正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所想。
《论语》中曾经记载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说明此时很多人
已经将读诗视作某种标准。从孔子曾经编纂《诗经》经历,以及其“尽善尽美”的论述中不
难发现,这种标准既是关乎某人“君子”与否的道德标准,亦是审美标准。《论语》中还指出
了诗“兴观群怨”的作用,既能让写的人、吟唱的人感发自己的内心志意,其他人亦能通过
观看、听取一地的诗歌体味这里的风俗。
可见,这时的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是人对自己所见所想的记录和表达,也是统治者
与臣民之间的互动。曾经被统治者处以酷刑的司马迁则在《报任安书》中认为,作诗文者“皆
- 2 -
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知来者”,其在评价屈原之《离骚》时也说“离骚
者,犹离忧也”。这时的诗、文,已经表现出了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探索。
至于魏文帝曹丕,在其表达自己治世思想的文集《典论》中专作《论文》一篇,将文提
升到了“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诚然如曹丕所说,年寿总有终结,荣乐随之而止,
唯有一人之诗文,方能使其名于后世。这一观点放在曹家三父子身上似乎无比恰当,不论小
说如何演绎,但凡懂点诗的人,都能体会到曹操的耿介多气,亦能体会到曹植的飘逸多才。
两晋时期的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认为文学创作
其实是基于人对于物象的感知,也基于作者本身的才学修养。至于南朝的刘勰,则将人置于
“天地之心”的位置,认为人是自然思考的器官,既然有心便有思考,既然有思考便有文,
这是“自然之道”。
至此,中国古代关于诗文如何生发的理论几近成熟。细看不难发现,古人写诗写文,基
于所见所闻,通过有韵律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希望通过这种带有音韵、形式美感的
艺术形式记录反映外界,并唤起更多人的共情。
清代赵翼曾有“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句,并非唱衰,实则表明了当社
会发生巨大变化时,会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强大的刺激。可见用诗文来反映社会现实是中国古
人的传统。
时至今日,国人亦应发挥这种传统,用文字书写、记录时代。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优
美的文字,应该体现在援外防疫物资上,但不应该只体现在援外防疫物资上。
(摘自袁新雨《中国的写诗传统》,北京晚报,2020 年 04 月 22 日)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及中国捐助他国物资的包装箱都有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诗句。
B. “诗言志,歌永言”与“不学诗,无以言”,侧面反映出古人把写诗当作抒情手段的情况。
C. 古人通过有韵律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记录和反映外界,唤起他人的情感共鸣。
D. 作者摘引《论语》《报任安书》中的语句,在证明我国古代文人重视用诗文抒发情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外国援助我国防疫物资上写有中国古诗为例,引出我国自古具有写诗传统的议题。
B. 赵翼的观点表明诗文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那么今天诗文就可以出现在援外防疫物资
上。
C. 为了更好地阐述论点,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D. 列数历代评论家有关写诗的论述,意在强调诗文具有表现内心志意记录时代风貌的特点。
- 3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人,无论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都爱写诗,可见,中国写诗的传统自古而盛。
B. “三曹父子”所写之诗,或耿介多气,或飘逸多才,正因为如此,才“使其名于后世”,
令人敬仰。
C. 诗有“兴观群怨”的作用,屈原写《离骚》是因为离忧,后人阅读也会有所感发。
D. 中国的写诗传统自古而盛,历代文人以诗抒情言志,那么国人应继续弘扬这种传统。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 项,“不学诗,无以言”与“把写诗当作抒情手段”的论述错。原文语句是:“‘不学诗,
无以言。’说明此时很多人已经将读诗视作某种标准。”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
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 项,“比喻论证”错,文中没有“比喻论证”。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B 项,“‘三曹父子’所写之诗,或耿介多气,或飘逸多才”错,原文“都能体会到曹操的耿
介多气,亦能体会到曹植的飘逸多才”说的是曹操和曹植,关于曹丕,文中只有曹丕《典论》
中论述诗文作用的内容,并无曹丕诗歌风格“耿介多气”或“飘逸多才”的信息。
故选 B。
【点睛】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
- 4 -
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
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
文、杂文评论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 5 -
图三
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
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月 24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
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
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野生动物身上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细菌和寄生物。有数据表明,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
与野生动物有关。但与此同时,这些野生动物也是生态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在维护生态平
衡中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摘自光明网《野生动物的“身体密码”:一面天使一面魔鬼》)
材料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餐是人们最普通频繁的事情,聚餐更是人们联络感情、增进友
情最常用的方式,在五千年中国餐饮文化占有特殊地位,形成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现在推出
分餐制,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在人群中掀起一波波涟漪,各种顾虑担忧、质疑声不断。
研究表明,亲密接触、唾沫飞溅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而合餐是唾液传播、“病从口
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是乙肝、胃溃疡、胃癌等肠胃疾病高发的国家,传统的合餐、互
相夹菜等行为容易造成食源性疾病交叉感染和传播。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的广泛宣传和人
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分餐。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危害
人类安全的背景下,改变饮食习惯、提倡分餐制,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饮食文化更新、文明
意识提升、社会治理提质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规定,担起社会责任,自觉维护社会共同秩序。同时,要强化感情
- 6 -
联络,分餐不分爱,努力争取阻断病毒传播和深化感情的双赢局面。
(摘自精神文明网《舌尖防疫战分餐不分爱》)
材料三:
勤洗手、勤通风、出门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健康
防护行为是对每个人的有效保护,逐渐成为人们的良好卫生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
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大多
高度重视个人卫生防护。但也要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能仅在“疫”时,
不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而懈怠淡忘,而是重在平时、贵在坚持。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发力、各项制度共同支
撑,既考验人们的自觉自律,也考验社会治理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 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良好卫生
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从我做起、家家行动。通过各
方面、每个人的努力,把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长期坚持下去。
(摘自人民日报《有的放矢: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贵在坚持》)
4. 下列对“公共健康安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果子狸体内携带多种寄生虫,也是重要的植物种子传播者,所处的灵猫科是食肉目中最原
始的类群
B. 穿山甲体内也携带多种寄生虫,同时是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是白蚁天敌、生态系统中
的工程师。
C. 亲密接触、唾沫飞溅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容易病从口入,造成食源性疾病交叉感染和
传播。
D. 勤洗手,勤通风,出门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已成为疫情期间重要的健康防
护行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形象地告诉了野生动物的“身体密码”:一面天使,一面魔鬼。因此,我们要
对“野味”坚定地说“不”。
B. 传统的聚餐是人们联络感情和增进友情最常用的方式,当下推出分餐制,就能改变人们不
良的公共生活习惯。
C. 野生动物身上带有大量未知病毒、细菌和寄生物,大多数的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的病菌
传播有关。
- 7 -
D. 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一半以上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因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生活方式
尤为重要。
6. 经历了这次疫情,我们应该形成哪些良好的公共健康安全习惯?请你结合材料,提出相关
建议。
【答案】4. C 5. B
6. ①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
全。②改变传统饮食习惯,在公共场合自觉实行个人分餐,维护社会共同秩序。③坚持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搞好个人卫生防护。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 项,“亲密接触、唾沫飞溅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容易病从口入,造成食源性疾病交叉感
染和传播”错,原文只是说“传统的合餐、互相夹菜等行为容易造成食源性疾病交叉感染和
传播”,“传统的合餐、互相夹菜等行为容易造成食源性疾病交叉感染和传播”,不是选项
中的“亲密接触、唾沫飞溅”。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就能改变人们不良的公共生活习惯”错。原文是“现在推出分餐制,要改变人们的生
活习惯”。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
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
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材料一“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
- 8 -
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概括出答案的第一点;根据材料二“改变饮食习惯、提
倡分餐制,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饮食文化更新、文明意识提升、社会治理提质的必然要求”
概括出答案的第二点;根据材料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能仅在‘疫’时,不能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而懈怠淡忘,而是重在平时、贵在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和
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从我做起、家家行动”概括出答案的
第三点。
【点睛】信息筛选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
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
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
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欢喜
简平
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
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
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可我却翻不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
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
可是,母亲来了,她帮我把 12 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
全新的日历芯子,那封面上标着鲜红的纪年:2012 年。母亲坐在我的床头,用平静的声音对
我说:“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过去,而且总是走得过去的。你看,新的一年
就要到来了,所有的日子都在前面一天天等着你呢。”
也就是从那个 12 月开始,母亲每周三都早早地来到我的住处。她来时总是两只手都提着
沉沉的袋子,里面装满了刚刚买好的蔬菜、瓜果,有时还装着报纸和书籍。我怕她累着了,
让她每次都坐出租车过来,但她不肯,说这点东西她提得动。所以,母亲还是每每乘公交车
来,路上要倒几趟车,来回至少得两个多小时。一进门,母亲就忙乎起来,一边跟我聊天,
一边拣菜、洗菜,然后去厨房煲汤做菜,稍有空隙,还帮我打扫屋子。这个时候,我就会停
止无穷无尽的销蚀灵魂的妄念,在颠簸的气流里上下乱飞的风筝便也静止在了空中。
从此,每个周三成了我心里企盼的节日。每当听见母亲用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我心里
- 9 -
就欢喜得像是燃放起了焰火,那焰火在彻骨的寒冷中美丽绽放,将凛冽染上了一层明亮和温
暖。我感觉那一天心情特别平和,特别安宁。我真的又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趴在窗前看外
面的天与地了。原本因为恐惧和焦虑,我如同一只被蒙住眼睛的惊慌的小鸟,哪怕飞得再高,
也看不见连绵的山脉和澎湃的海洋了。那天,下雪了,江南的雪花不是完整的一朵朵的,谁
都无法相信它会聚起来,可偏偏不多时,雪就把房顶、树枝和路径覆盖住了,白色皑皑,一
派纯净。我真的好欢喜啊。只是母亲要回去了。屋门关上的刹那,我便急急地返身来到窗口
等待着,等待着……母亲瘦弱的背影出现了,她一步一步地踏在积了雪的小道上,雪花落在
她的肩头,落在她的发上。直到这时,我才第一次那么真切地看见,母亲的头发早已花白如
雪。是啊,亲已经 75 岁了,苍老毕现。之前,我从来没有在母亲跟前流过一滴眼泪,但这时
我禁不住泪水崩落。
母亲的脚步带走了冬雪,牵来了春天的消息有一天,母亲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吧。”
于是,我欣然跟着母亲去了一处公园。虽说还有些许料峭春寒,但杨柳枝头已爆出嫩黄嫩绿,
令我想起李白“春风柳上归”的诗句。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
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回到家后,我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写下了病后第
一篇文章,当我点上最后一个句号时,我泪流满面,我为自己能重新开始写作而欢喜万分。
夏季的一个周三,飓风来临,黑云压城,狂风暴雨仿佛要掀翻整个世界。我正忐忑不安
时,母亲敲响了房门。只见她完全成了一个“水人”,不等我开口,她自己先笑了起来,说
那浓雾的风雨真像一堵厚厚的山墙,但她穿越过来了。我跟母亲说:“以后你别每周都来了。”
母亲没有接我的话头,继续说笑道:“穿越还真要有点儿气力的。”
又到 12 月了。因着母亲,我甚至都没有觉得冬季已至。那个周三的上午,我习惯性地等
着母亲的到来。可是,这一次,我却没有等到。母亲打来电话说,她今天不能来了,因为她
胆囊炎发作了,老毛病了,已经吃了药,在家躺躺就是了。我不放心,让我妹妹带母亲去医
院检查。结果出来了,竟是肝癌,而且医生说可能只有六个月的存活期。霎时间,我重跌入
一年之前,又回到了天寒地冻的日子。
但是,母亲再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再一次帮我把 12 月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然后,在
大理石台历架上换上了全新的日历芯子。这一次,鲜红的大字标着的纪年是 2013 年。母亲照
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往后的日子跟以前不会有什么两
样。”在母亲做了介入治疗两周之后,我和母亲互相扶持着,登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坐在
维多利亚港边,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望着天边的一抹祥云,我跟母亲一块说起了我们共同
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黄浦江,说起了流经母亲故乡江苏常州的大运河,说起了母亲年前专为我
- 10 -
祈福而到过的黄山湖。望着粼粼波光,我想,水流滔滔,千回百转,所有的河系水脉终将汇
合,日夜不息地奔向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
我对母亲说了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那时,他躺在柏林一家医院的病床
上奄奄一息,当他看见窗外一棵树上停了一只小鸟,而且不断地啼鸣,不由得拿起笔来写下
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布莱希特说,我死之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这时,正好
有一只鸟儿从苍翠的树丛中鸣叫着飞起,我和母亲都欢喜得笑出声来。
(节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既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又通过对环境的
描写来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
B. 文章非常注重段落间的过渡,如第五段开头一句,既承接上文对雪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
春景的描写,使上下文段落间衔接自然。
C. 文章第八段中“母亲照例平静地对我说:你不用为我担心,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因为
母亲确认自己是老毛病发作了,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
D. 文章中的母亲勤劳、简朴、乐观,她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她以自己的勇敢、乐观,让身处
痛苦中的儿子看到希望,感受到欢喜。
8. 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神圣的力量。
9.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
【答案】7. C 8. 对于自然界来说,春天的到来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来说,人生的
春天却不是自然到来的。春天的蓬勃生命力感染了“我”,让“我”心中有了希望,对我来
说是神圣的。母亲的给了“我”勇气,给了“我”战胜厄运的信心,让“我”重新站起来,
这是一种比自然更神圣伟大的力量。
9. 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点明主旨,借布莱希特的“我死了后,鸟还活着,
在树上,婉转鸣叫”,表达一种坦然面对死亡的旷达;与第一段的绝望形成鲜明对比,突出
文章主旨。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 11 -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 项,“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癌”错误。这应该是母亲害怕“我”担心和再次陷入绝望而在
“我”面前的掩饰,是母亲的良苦用心。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
上下文理解句意。(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
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赏析句子题一般要先明确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常见的修
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答题时先弄清句子的含义,然后辨析手法,最后挖掘句子
内部是否隐藏着作者的情感。有时候赏析句子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内容相关联,不能孤立地
理解,要与文本旨相联系。
划线句子为: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那是一种更
神圣的力量。
把划线句子分为两层,其一为春天是节令,是自然规律,是必然的。其二为转折,春天原本
象征美好幸福,象征希望活力生机,而我却生病了,感觉失去了未来,对于“我”而言,没
有了生命的春天,所以我说“这却不是必然的”,“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样一个寒冷而绝望
的冬天呢?那痛楚是割裂着心的锐利的冰凌,那绝望如漫漫冬夜里连一颗幽暗的星子都没有。
时至年末,偶尔有一些零星的爆竹声,人们和这世界一起准备进入下一个年轮。可我却翻不
动我的日历——从胃癌切除手术室出来,我就觉得太阳再也不会升起来了”,从中可见我的
消极悲观,对于“我”来说,人生的春天却不是自然到来的。不是必然到来,而是“一种神
圣的力量”的意思是母亲的到来给病中的我带来春天般的希望、信心和温暖。这里的春天具
有真正比喻义,母亲教育感染了“我”,从精神上拯救了“我”,“我”从绝症、绝望中逐
渐走出来迎接新生。委婉含蓄地赞美了母亲的伟大,母爱的力量。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
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
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题干为: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引用
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
结尾段为:我对母亲说了德国诗人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故事:那时,他躺在柏林一家医院
- 12 -
的病床上奄奄一息,当他看见窗外一棵树上停了一只小鸟,而且不断地啼鸣,不由得拿起笔
来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布莱希特说,我死之后,鸟还活着,在树上,婉转鸣叫。这时,
正好有一只鸟儿从苍翠的树丛中鸣叫着飞起,我和母亲都欢喜得笑出声来。
内容上,故事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句增强文采和文化底蕴,富有诗情画意和感染力,增
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主旨上,突出中心,借布莱希特的生命之诗“我死了后,鸟还活
着,在树上,婉转鸣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我”对生命的热爱和珍重,希望“我”和母
亲的乐观淡定豁达能够启迪读者,生活中疾病困难在所难免,我们改变不了客观,却能改变
主观,以此方式拓宽生命的质量。结构上照应上文母亲和我的病情,并在“笑”声中收束全
文,耐人寻味。表达效果上同时与开头部分我的消极悲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热爱生命笑对
生活的主题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也。远有志尚,县召为功曹,不起,强与衣帻,扶之使谒。
十余日荐于郡,由是辟为文学掾.。远曰:“辞大不辞小也。”固请留县。太守察远孝廉。
元帝作相,引为主簿。时传北陵被发,帝将举哀,远上疏曰:“园陵既不亲行,承传言
之者未可为定。谓应更遣使摄.河南尹案行,得审问,然后可发哀。即宜命将至洛,修复园陵,
讨除逆类。昔宋杀无畏,庄王奋袂而起,衣冠相追于道,军成宋城之下。况此酷辱之大耻,
臣子奔驰之日!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
若修此四道,则天下响应,无思不服矣。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
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重于丘山大晋受命,未改于上;兆庶讴吟,思德于下。今顺
天下之心,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威风赫然,声振朔野,则上副西土义士之情,
下允海内延颈之望矣。”属有杜弢之难,不能从。
时江东草创,农桑弛废,远建议曰:“立春..之日,天子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
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以劝农功。《诗.》云:‘弗躬弗亲,庶人不信。’自
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也。”时议美之。
建兴初,正旦将作乐,远谏曰;“谨案《尚书》,尧崩,四海遏密八音。《礼》云,凶年,
天子撤乐减膳。孝怀皇帝梓宫未反,豺狼当途,人神同忿。公明德茂亲,社稷是赖。今杜弢
蚁聚湘川,比岁征行,百姓疲弊。谓宜设馔以赐群下而已。”元帝纳之。时王敦作逆,沈充
举兵应之,加远将军,距而不受,不输军资于充,保境安众为务。敦至石头,讽朝廷征远,
- 13 -
乃拜太常卿,加散骑常侍。敦深惮其正而有谋,引为长史。数月病卒。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一,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甚
/重于丘山/
B. 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
甚/重于丘山/
C. 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
甚/重于丘山/
D. 昔项羽杀义帝/以为罪汉祖/哭之以为义/刘项存亡在此/一举群贼豺狼/弱于往日恶/逆之
甚重于丘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史、掾属等。
B. “摄”是暂时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官职的代理、兼任的词还有“假、兼、陟、权、署”
等。
C.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一个重大节日。这天,天子率朝臣到东郊迎春,祈求丰
收。
D. 《诗》即《诗经》的简称。起初叫《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
至今。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远令人敬畏。王敦叛乱到石头城时,向朝廷讽谏征召熊远,且因十分敬畏他为人正直富
有谋略,又延请他做长史。
B. 熊远很有谋略。有传言说北陵已被掘开,皇帝要举哀,熊远即上疏掌握情况后再发哀,强
调修好孝、顺、义、仁四道。
C. 熊远重视农桑。江东政权刚建时,农桑之事已得到治理,熊远再建议皇帝躬耕帝藉、率先
垂范,当时认为这很有道理。
D. 熊远谏言有方。对建兴初正旦作乐之事,熊远的谏言既依《尚书》《礼》等典籍,又联系
豺狼当道、百姓疲弊的现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修园陵,至孝也;讨逆叛,至顺也;救社稷,至义也;恤遗黎,至仁也。
- 14 -
(2)公明德茂亲,社稷是赖。今杜弢蚁聚湘川,比岁征行,百姓疲弊。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修复园陵,是最孝顺的事;讨伐逆贼,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拯救国家,是最符合道
义的事;体恤遗民,是最仁义的事。
(2)您是有明德茂才的皇亲,国家要仰赖于您。现在杜弢在湘川像聚虫蚁一样聚众,连年征
伐,百姓疲劳不堪。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
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
核对一遍。
句子大意是:从前项羽杀义帝被认为是大罪,汉高祖为此痛哭被认为是仁义,刘项的存亡,
就在这一件事。如今的群贼豺狼,比往日虚弱;逆贼的凶横,比丘山还厉害。本题主要借助
对称结构断句,“昔”是时间副词,“项羽杀义帝以为罪”与“汉祖哭之以为义”是对称结
构,只在中间处断开,排除 ABD。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 项,陟:提升官职,不是官职的代理、兼任。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
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
识。
C 项,“江东政权刚建时,农桑之事已得到治理”错,根据原文,江东政权刚建时,农桑之事
恰恰是得不到治理,才有熊远建言皇帝躬耕帝藉、率先垂范。
- 15 -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
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
行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关注得分点:
(1)夫修园陵,至孝也,判断句;至;最;遗黎,遗民。
(2)明德茂亲,有明德茂才的皇亲;社稷是赖,国家要仰赖于您;蚁聚,像聚虫蚁一样聚众;
比岁,连年。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
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
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
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熊远,字孝文,豫章南昌人。祖父熊翘,曾经是石崇的奴仆,但性格清廉正直,有士大
夫风范。黄门郎潘岳见到他后,说他非平庸之辈,劝石崇释放了他,于是他回到了家乡。熊
远有志向,县衙征召他为功曹,熊远不接受任命;县衙强行给予他衣服和帻巾,让人扶着他
拜谒就职。十多天后又向郡中举荐,因此郡中征召他为文学掾。熊远说:“辞大职不辞小职。”
他坚决请求留在县中。
元帝为相,推荐熊远做主簿。当时传说北陵被掘开,元帝将要表示哀悼,熊远上奏疏说:
“既然没有亲自到园陵看过,传言所说的事情就不是确定的。我认为应当派人代理河南尹巡
视,掌握详细的情况,然后可以表示哀悼。应当立即派将领到洛阳,修复园陵,讨伐逆臣。
修复园陵,是极孝顺的事情;讨伐逆贼,是极顺应天理的事情;拯救社稷,是极合乎正义的
事情;体恤遗民,是极有仁德的事情。如果从这四个方面入手,那么天下百姓必然响应,没
有不折服的。从前项羽杀义帝被认为是大罪,汉高祖为此痛哭被认为是仁义,刘项的存亡,
就在这一件事。如今的群贼豺狼,比往日虚弱;逆贼的凶横,比丘山还厉害。大晋接受天命,
未改于上;百姓歌唱,思念恩德。现在如果顺天下民心,命强干之士,张鼓前行,大军随后
来到,威风赫赫,声振朝野,那么在上符合西土义士的感情,在下符合天下百姓延颈渴望的
- 16 -
期望了。”接着赶上杜弢发难,皇帝未能接受熊远的劝谏。
当时江东政权刚刚建立,农桑之事荒废,熊远建议说:“立春那一天,天子向上帝祈谷,
接着就选择良辰,装载耒耜,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自到田地里耕作,来勉励农
事。《诗经》上说:‘不亲自去做,一般人便不会信服。’自政局动乱以来,农桑之事得不到
治理,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很多,都是由于舍本逐末的缘故。”当时的议论认为此言极
有道理。建兴初年,正月初一要奏乐,熊远建议说:“我谨慎考证《尚书》可知,尧去世的
时候,四海遏绝了八音。《礼》中说,年景不好的时候,天子撤去音乐,减少膳食。孝怀皇帝
的灵柩尚未返回,豺狼当道,人神共愤。您是德才兼备的皇帝,国家要仰赖您。现在杜弢在
湘川像聚虫蚁一样聚众,连年征伐,百姓疲劳不堪。我认为,应当设饮食赏赐群臣,这样就
够了。”元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当时,王敦叛乱,沈充率兵响应他,加封熊远为将军,熊远拒绝接受任命,不向沈充输
送军资,把守卫边境、安定民众作为首要任务。王敦到达石头城,讽谏朝廷征召熊远,于是
授他为太常卿,加散骑常侍。王敦十分敬畏他的正直多谋,延请他为长史。几个月后,熊远
就病死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乙亥岁除①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②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③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乙亥:宋高宗二十五年。这年十月,秦桧死后,高宗召回部分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
员,作者也奉诏回京。岁除:除夕。②更:经历之意。③商量:酝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似觉”点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状态,凸显茫茫身世之感。
B. 颔联“客愁新”暗示诗人已有旧愁,羁旅逢岁末,平添上了客居新愁。
C. 颈联上句写想象中雪意浓酣、垂垂欲下之景,下句写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
D. 全诗以情出景,虚实结合,情景相生,在时空的跨越中开拓了诗的意境。
- 17 -
15. 尾联所写情景与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二
句有相似的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4. C 15. ①都运用对写(或者联想与想象、反客为主)之法。②不写自己在异
乡思念家人,却写家人在家中思念自己。③都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抒情含蓄委婉而动人。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既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 项,“想象中”错,颈联的上句描绘的是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实景,而非想象之景。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技巧、情感内容、语言特点等角度分
析。本题可以兼顾艺术特色和感情内容,还要结合两首诗来分析。
诗歌尾联意思是,想见家中的儿女,正围着地炉,议论着父亲归家的行踪。尾联不说自己挂
念亲人,而是借小儿的口说出想念出门在外的自己,表达更为委婉动人,将自己的儿女们围
坐在“地炉”旁的情境描写的淋淋尽致,运用的是一种对写(想象)的手法。通过这样的一
种虚写想象,曲折有致的抒发了思念家人,盼望全家团圆的深沉情感。白居易《邯郸冬至夜
思家》中“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冬至夜
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
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可见,两首诗都运用对写(想象)的手法,都有具体生动的形象,
抒情含蓄委婉而动人。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
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
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
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
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 18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美好德行
的追求至死不改的情感。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有两句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变”的角度看
“____________”;而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犹、侧畔、瞬。
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 的民法实践相比还
不完全适应。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典》。
民法典共 7 编 1260 条、10 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
复杂的一部法律。( )。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
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
必须 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
意识和能力。
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 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
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
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于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
关规定,要抓紧修改、清理、废止。要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保持民法典稳定
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19 -
A. 日新月异 审议 遵循 一劳永逸
B. 一日千里 审议 遵守 一蹴而就
C. 日新月异 审核 遵守 一蹴而就
D. 一日千里 审核 遵循 一劳永逸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实施好民法典,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B.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C. 要实施好民法典,就必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D.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而言,要抓紧清理、修改、废止。要及时明
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B. 对于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要抓紧修改、清理、废止。要及时明确
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C. 对于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而言,要抓紧修改、清理、废止。要及时
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D. 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要抓紧清理、修改、废止。要及时明确法
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答案】17. A 18. A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
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
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此处应为民法实践每天都有变化之意填“日新月异”。
第二空,审核,审查核实;审议,列入大会议程讨论研究。语境中指“审议”
第三空,遵循,遵照已知的规律;遵守,依照规定。语境中指遵守民法典里的规定。
第四空,一劳永逸,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不再费力;一蹴而就,踏出一步就会成功,比喻
- 20 -
事情轻而易举。语境中照应“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填“一劳永逸”。
故选 A。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
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后语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主语变为“人”,填句也应该照应,不能让“民法
典”作主语了。排除 BD。
C 项,不合逻辑,搭配不当,主语是人,不能走进群众心里;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
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
意。
画线句“对于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要抓紧修改、清理、废止。要及
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语病如下:其一为“对
于”运用不当,其后应该接施动者,而|规定应该是受动者;其二“修改、清理、废止”语序
不当;“要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残缺宾语中心语。
A 项,残缺宾语中心语,排除。
B 项,“修改、清理、废止”语序不当;“对于……规定而言”,主客颠倒不合逻辑。排除。
C 项,“修改、清理、废止”语序不当,“对于……规定而言”主客混乱不合逻辑。排除。
故选 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
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
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
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
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 21 -
通常,临床试验首先在少量志愿者身上开展,以检验安全性以及人体免疫反应。如果效果良
好,研究人员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试验规模,①_______________。而最终的 3 期临床试验
往往需要数千甚至数万名志愿者参与,在他们接种疫苗或安慰剂后,研究者将跟踪他们被感
染的情况。在研制一款针对新型病毒的疫苗时,有效性的验证往往需要至少一年。更不用说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多数时间都选择居家隔离——对于个人安全及疫情控制而言,这当然是
正确的决定;但对于检验疫苗有效性的试验来说,要取得可靠的结果,②_______________。
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的背景下,缩短疫苗研制周期、让公众能更早得到保护,就成为研究人
员及公众迫切的愿望。这时,一种激进、极具争议性的手段——人体感染试验——再次受到
关注。简单地说,③_______________,就是为了验证某种疫苗或药物疗法的效果,让志愿者
故意感染病原体。
【答案】 (1). 通过更多志愿者检验有效性 (2). 可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周期 (3).
所谓人体感染试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的具体语境来分析。首先要阅读全文,
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其次要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所
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再次要注意标
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最后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第①空,根据上文“通常,临床试验首先在少量志愿者身上开展,以检验安全性以及人体免
疫反应。如果效果良好,研究人员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试验规模”确定答案为“通过更多
志愿者检验有效性”。
第②空,参考上文“而最终的 3 期临床试验往往需要数千甚至数万名志愿者参与,在他们接
种疫苗或安慰剂后,研究者将跟踪他们被感染的情况。在研制一款针对新型病毒的疫苗时,
有效性的验证往往需要至少一年。更不用说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多数时间都选择居家隔离——
对于个人安全及疫情控制而言,这当然是正确的决定”等信息,得知强调时间周期长,所以
“但对于检验疫苗有效性的试验来说,要取得可靠的结果”后填“可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周
期”。
第③空,根据前语境“简单地说”来看,最后是一个总结性的观点句,“就是”暗示了后文
是给概念下定义 ,空处找出相关概念或者被定义内容即可。然后综合整个文段信息得出答案
- 22 -
“所谓人体感染试验”。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
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
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21.读下面的文字,请在横线上再写三个语句,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要求:内容从《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三国演义》
等几部名著中选择。
课外阅读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从保尔身上看
到什么是勇敢坚强;读《水浒传》,我们可以从宋江身上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
天; ; ; 。
【答案】参考示例:读《大卫科波菲尔》,我们可以从科波菲尔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坚定执着;
读《家》,我们可以从觉慧身上领悟到什么是觉醒反抗;读《巴黎圣母院》,我们可以从爱斯
梅拉达身上感悟到什么是纯洁善良;读《西游记》,我们可以从孙悟空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嫉恶
如仇;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可以从鲁滨逊身上感悟到什么是百折不挠;读《三国演义》,
我们可以从诸葛亮身上领悟到什么是忠贞爱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分析所给例句的三个方面:主
题、结构形式,写作方法,做到仿句与例句语言要连贯、风格要一致、情调要符合。本题属
于情境性的仿句,要求符合语境,语句关键性内容找准,且情感价值观积极向上。
形式上,符合“读《 》,我们可以从……身上……”的句式;内容上,要求从《大卫科波菲
尔》《家》《巴黎圣母院》《鲁宾逊漂流记》《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几部名著中选择,注意人
物与作品对应,人物的品质要概括准确,从人物身上感受的东西是我们获得的人生启示,情
感价值观应积极向上。考生要选择自己熟知的作品和人物来写。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北大学生提出要“抱定宗旨”,“为求
学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先锋力量。”
著名演员何冰在今年的演讲《后浪》中说:“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
- 23 -
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作为高一的你们,读了以上的材料有什么感悟和认识?请以“复兴中学”的李华的名义写一
篇在国旗下的讲话稿。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华夏青年,国之栋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作为高一学生代表发言,今天站在国旗下,我心潮澎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
在崛起着!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
回首往事,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
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事业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可歌
可泣的辉煌诗篇。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传奇年代,大批留学青年在海外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国家早早脱离贫穷落后。千千万万的海归青年满腔热血,为中国的变革与
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铭记着他们所做的一切。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作为时代的奋斗者,青年无疑占据着最大的优势,
有资源,有思想,有心底汹涌不止的热血,有冲破天际势不可挡的勇气,热血如斯,抱负如
斯,何以惧山海之远?
前有马云把握时机,一手打造阿里巴巴的江山,后有 B 站 CEO 陈睿奇思妙想,共聚青年
人的盛会。无数的热血在中国企业这条血脉下涌动着,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这场属于青
年人的商业搏击,正在改革开放的巨浪中激烈进行着,也正因如此,青年人们一手翻覆了一
片天地,诚如毛泽东在青年大会上提及的“青年的奋斗精神”,这就是奋斗,青年人理应有
这样的奋斗精神,让中国的创业创新,形成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
聚焦当下,在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益变革,全球化浪潮
汹涌,对青年人才,持别是创新型青年人才有着特殊的青睐,众多青年于大学深造,于社会
历练,在科研岗位上尽心尽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他们年轻的身体充满活
力,聪明的头脑善于思考,灵活的双手更是擅于创造。邓稼先的两弹一星研究团队,平均年
龄不到 30 岁,黄国华的核潜艇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 28 岁,这充分证明了青年的优势,
年轻而富有创造性力。他们爱岗敬业,研发大国重器,増添发展动力,以全身心投入祖国的
- 24 -
现代化建设,乃国之栋梁也。
展望未来,责有攸归,我辈来担。过去的岁月我来不及参与,但明天的繁华我必当全力
以赴。且让责任心填满每一个逐梦的脚印,心中有责任,纵是无底深渊,下去,也可以是前
程万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必需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青年精神,努力学习,担当起民族
复兴的伟大使命!
青年者,民族之希望,华夏之栋梁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复兴中学 李华
X 年 X 月 X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
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
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本题共有三则材料。材料一引用了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北
大学生提出的要“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旨在强调青年学生要以“求学”为宗旨,
勉励学生不断求学上进。材料二引用了习近平出席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无
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句话肯定
了青年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先锋”作用,强调“中国青年”与“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之间的重要关系。材料三引用了演员何冰在《后浪》中说的:“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
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鼓励、肯定和赞美。综合
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命题人聚焦“青年”的话题,勉励青年努力学习,用学识武装自
己,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鼓励青年人直面挑战,勇于承担,具有主人翁意识,在最好的时
代抒写青春之歌。考生可据此思考,过去,青年为国家做过什么,完成了怎样的历史任务;
现在,中国青年应当担当什么样的建设重任;未来,中国青年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引领中国的
方向。本题的写作任务是以高一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在国旗下的讲话稿,考生要注意演讲稿
的格式要求,还要注意国旗下的讲话的具体写作情境。
参考立意:
(1)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3)青年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 25 -
(4)把握时代,开创未来
参考素材:
(1)他们在战火烽烟中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换后辈们的盛世平安。世界的战火从未止
息,只是我们有幸生在太平盛世的中国。百余年之前,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落后挨
打”的惨剧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为了唤醒这头沉睡的雄狮,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
革命。当林觉民写下椎心泣血的《与妻书》,当陈意映读到“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
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之句,该是怎样心扉痛彻?多少志士先辈,正如林觉民一般
以生命做注,才换来中国的独立与崛起。
(2)他们是疫情期间逆行武汉的医护人员,是面对美国政客无理指摘时正言驳斥的外交人员,
是封城、封村期间恪尽职守的基层工作人员,乃至小区门口尽职尽责的安保人员。有时候英
雄未必需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那些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任劳任怨的人,也可为英雄。当耄
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飞往武汉,当张志博等医护人员脸上带着口罩勒痕的照片传出,当外交
部发言人耿爽犀利又不失体面地反击美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看到了责任,看到了
英雄们为守护家国而做出的奋斗。这万里山河,因有你们而愈发锦绣多娇。
(3)梁任公先生曾说:“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我辈青年正当如乳
虎、似鹰隼,以前辈们为榜样,用责任心书写自己最精彩的青春。心怀对家国社会的责任,
才不会成为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批判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希望能像为中华崛起而
读书的周总理一样,像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一样,将个人前程与国家命运系在一处,我期待
着将书墨里的智慧转化为匡时济世的能力,以我之所学去回报社会与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
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其高山景行,虽不能至,然我辈青年皆心向往之。
(4)“我辈”是正勇立时代潮头的青年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年是展示
一个国家活力、生命力的最好体现。无论是在五四运动中高喊爱国主义的学生们,还是新一
代 90 后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的护士,都在向我们展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青年的责任和担
当。是将爱好转化成职业,将传统变成现代,将高科技变成大众的,将中国文化努力推向世
界。他们都为这个时代建设添砖加瓦,告诉世界,这是一个有活力、充满激情的生活。君子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我辈青年正在为这个社会增添无数新鲜血液,用我们的热情、活动宣
告,这是我们的国家。
结构示例:《华夏青年,国之栋梁》,开篇亮明身份,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引入,并
亮明观点: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正文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回首过去”“聚
焦当下”“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展开论述,运用引证法、例证法,材料详实,论证充分。结
- 26 -
尾发出呼吁,扣题收束。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
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
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 27 -
相关文档
- 【语文】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天立学2021-06-0713页
- 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2021-06-0727页
- 【语文】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06-0616页
-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强2021-06-0621页
-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2021-06-0513页
- 【语文】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02021-06-0517页
-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4页
- 四川省内江市2021届高三零模语文试2021-06-0513页
- 【语文】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1-06-0521页
- 【语文】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1-06-0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