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1 KB
  • 2021-06-07 发布

2019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归纳概括与比较异同2大类题型课时跟踪练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案二 非连续性文本的归纳概括与比较异同 2 大类题型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 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 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 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 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 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 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 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 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 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 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 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 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 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 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 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 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 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 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 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 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 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 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 要原因。 解析:“主要原因”错,从原文中材料二第二段的内容来看,“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 和准确率较低”仅仅是原因之一。 答案: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 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 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 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解析:B 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 收集的意识”属臆测,从文中信息无法推出这一点。C 项,“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 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错,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垃圾的资源属性与污染属性并不矛盾, 作者并没有否定“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这一说法。D 项,“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 措施”错,原文是“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选项变“未然”为“已 然”。 答案:AE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 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 料一所列图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清楚了解并坚持分类存放、投 送垃圾的人却不多,由此可知应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养成习惯;从材料二第一 段中“有人说”的话语及第三段中的“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可知,政府也要负起责任。 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 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 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 (1 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 140 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 100 米的装置成为世 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 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 子束加速到 3 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 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 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 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 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 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 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 100 亿倍的 100 亿倍, 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 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 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 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 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 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 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 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 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 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大连光源”自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 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 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纪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 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 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 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 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 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 20 年 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全套装置总 长 100 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B.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 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 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 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解析:C 项,错在“前者”“后者”的颠倒。 答案:C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材料一第二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构造,然后按照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 光源”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大连光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为了 突出我国的“大连光源”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 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 写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E.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 连光源”的相关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解析:B 项,“其目的是为了……”错,且“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属主观臆断。C 项,“介绍了……过程”错,且强加因果。D 项,“描写的表达方式”错。 答案:AE 6.三则材料对“大连光源”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解析:题干问的是三则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其实就是比较三则报道在内容上 的异同。分别分析三则报道:第一则报道分三段,第一段说“大连光源”的先进,第二段主 要说“大连光源”的构造和原理,第三段说“大连光源”的作用;第二则报道分两段,第一 段介绍自由电子激光的应用前景,第二段强调“大连光源”的重要意义;第三则报道分四段, 第一段说“大连光源”创纪录,后三段分析“大连光源”成功的原因。由此总结概括三则报 道的异同点即可。 答案:共同点:都报道了“大连光源”项目的成就。 侧重点:①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原理;②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 光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③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科学 家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