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威、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意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应该说,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 24 -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关注笺纸的人愈来愈少。随着电脑的普及,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除了极少数人,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更遑论用毛笔在笺纸上书写信件和诗文了。如何把笺纸及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摘编自刘运峰《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终纸张成了最为理想的媒介。
B. 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广博高深,各类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C. 笺纸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特别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
D. 中国笺纸精美绝伦,与其它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笺纸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入手,引出论题,并提出了中心论点。
B.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观点鲜明,说服力很强。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从三方面探讨笺纸所带有的精神印记。
D. 文章联系实际,引出关于笺纸及其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引发了读者思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笺纸只要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就会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B. 染色、砑花等举措和雕版、饾版、拱花等形式证明笺纸的出现是印刷技术使然。
C. 笺纸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
D. 随着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如何传承笺纸及其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与其他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使命”表述有误,由原文“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人文情怀的使命”分析可知,“与其它国家的笺纸一样……”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 24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说法有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没有采用引用论证。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原文为因果关系,这里表述为充分条件关系。
B项,“笺纸的出现是印刷技术使然”以偏概全。根据对原文“由于素纸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的理解,笺纸的出现不仅有印刷技术的因素,也有人的审美追求因素。
C项,“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错误。结合“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分析,选项内容因果倒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棋里棋外
顾文显
- 24 -
“爱卿毕竟非是当年可比了。”皇上起身,拈了下浓密的胡须,有几分心疼,也有几分无需掩饰之得意。
师傅有些遗憾:“棋输一步。那个车丢得实在可惜。”皇上下棋,曾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而今初登大宝,莫非是棋仗人势,棋风一下子就凌厉了许多。师傅开局还略占上风,但到僵持阶段,不慎被皇上抽掉一车,而后步步苦撑,直到败北。
尚高是个没品级的平民,这是头一回得以亲见师傅与皇上对弈。然而,此夜皇上高兴,竟然下驾到师傅府上,说要与师傅过三招。按规矩,尚高与师弟们都要回避的,可皇上说了一句话:“留一个在身边伺候的吧。”尚高便有了这个机缘。
但尚高这棋看得犯堵。
师傅是何等高超的棋手。师傅当年15岁便杀败过所有敢叫阵的棋手,所以得名“镇京都”。幸遇先皇爱棋,把师傅召在身边,再后来便让师傅为太子师。师傅如鱼得水,竭尽全力把太子调教成仅次于他本人的棋手。
登基后皇上国事繁忙,棋便下得少些,但只要有空闲,定召师傅手谈,皇上把象棋也称作手谈,那一时期,象棋的地位便盖过了围棋。师傅当仁不让,谦逊过后,君臣一番厮杀,师傅被送回来常常敲过三更。回来之后,师傅总是面壁思考,不断复盘,最后遗憾地摇头又昂首:“老了?我还不服气呢。”
这三局厮杀,虽是跪着观看,尚高这种境界的棋手已经历历在目,他暗自替师傅着急,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师傅这是明明白白的昏招,若是换了他尚高,一定杀那得意忘形的皇上片甲不留!
师傅看出他的心结,扫他一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着说话,自然不会腰疼!”
尚高只能点头称是。师傅如父。然师傅教诲过,为棋,当场不让父,举手不留情。师傅的对手是当今天子,他肯定是心有余悸,落子时不免手软,如此心境,焉得不败!
尚高默默期待,一旦有机会,他会替师傅把这正气扳回来。皇上怎么了?下棋嘛,又不是真的动刀动枪。
这一天终于让尚高等到。太监过来宣召师傅去侍弈,而师傅重病在床。太监又传旨,着昔日在旁伺候过一回的徒弟伴驾。
尚高踌躇满志地跟着太监进了皇宫。
这大半夜真是痛快淋漓呀,尚高杀败皇上两局,和一局。皇上盯 了他半晌,说了三个字:“好,好哇!”
回到师傅跟前,尚高眉飞色舞:“皇上又何足惧哉,你硬他就软。开始想占我便宜,徒儿也让他知道师傅是让着他的!”
- 24 -
师傅的脸惨白得如同身后的石灰墙。他沉吟良久,让尚高师弟们扶他坐起:“尚高,你赶紧换身衣服,混到城门附近。城门一开,即刻出城,从此更名改姓,不得再提‘棋’字!”
“为什么呀,师傅。不就下个棋嘛。”
师傅说,皇上日理万机,管的是国家大事,下下棋无非是歇息脑子,人家岂能天天如我辈等泡在棋谱里?你不知深浅,得意忘形,逞小人之势,已犯下欺君之罪,皇上岂能容你?赶紧走!
尚高还在困惑。
师傅说:“为师是告诫尔等,棋品乃人品。可这棋外功夫比棋局里更是要紧。面对圣上,你怎么可以不守为臣之道。”
正说着,人呼圣驾到!
师傅吐出一口血:“尚高,你小小年纪,只怪为师毁了你这株好苗子。今夜重病,岂非天绝你也……”
而皇上已径自入室,对跪在地上的师徒们笑笑:“老爱卿这次病得好!”
皇上扳着手指,细说深夜驾临的目的。平时他与老师傅对弈时占上风,满以为自己棋艺长进或者师傅年纪渐老,但今夜与尚高对弈,才知道,从前师傅是让着自己的。为什么呢?只因为自己是皇上。
“尚高初生牛犊,性情率真,一番搏杀,让朕意念清醒,大功,当重用;老爱卿委婉侍驾,也是用心良苦,重赏。”
皇上当场立誓,为君主者,理应为万民谋福,分一份心,则毁一份帝德,故从此戒棋。
“下棋的事,应由尔等为之。”
师傅惭愧得无地自容:“老臣只揣摩了棋外,却不知万岁棋(其)内。今日师徒本当一人丢命,却皆大欢喜,是因千载难逢的圣明皇上。此老臣与尚高之福,更是万民之福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12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前两段向读者展示了师傅与泉上下完棋后的情形,皇上因师傅输棋感到心疼,但自得的神态并没有掩饰;师傅反思自己棋艺不精。
B. 尚高终于有机会与皇上下棋,他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赢了皇上,为师傅出了一口气,但在这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师傅是让着皇上的。
C. 师傅所说“老臣只揣摩了棋外,却不知万岁棋(其)内”,用了双关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同时也是对皇上的高度赞扬。
- 24 -
D. 本文情节吸引人,尚高与皇上下棋,不知轻重,赢了皇上,读者很为他捏一把汗;但皇上来到师傅家,表明自己的心意,才让读者放了心。
5. 文中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分析。
6. 尚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棋艺高超。他15岁便杀败过所有敢叫阵的棋手,得名“镇京都”。②能识才、惜才、爱才。他知道尚高是下棋的好苗子,当他得知尚高赢了皇上后,让他马上离开。③深谙君臣之道。他认为棋外功夫比棋局更要紧,与圣上下棋也总是委婉待驾。
6.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因为尚高与皇上下棋,才有后文师傅想让他逃走及皇上来师傅家认错、戒棋等情节。②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正因为尚高与皇上下棋后,皇上才明白以前师傅下棋总是让着自己,由此可知,皇上是一个善于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圣明之主。③深化文章的主旨。正是通过尚高与皇上下棋,突出皇上的圣明,说明为君主者应为万民谋福,分一伤心则毁一份帝德,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辨识艺术手法。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B,“但在这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师傅是让着皇上的”理解有误,他赢了皇上回来与师傅说“徒儿也让他知道师傅是让着他的”可知.他早就知道是师傅让着皇上的。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以下答题角度答题,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是分析“师傅”的形象,首先要注意确定师傅的身份,本文中的师傅是一位棋手,从其15岁就在京城扬名来看,能看出其棋艺的高超。从他陪皇上下棋,并能摸透皇帝的心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心计和智慧的人。从他劝说尚高赶紧逃命,可以看出其对徒弟的爱心,也能见得其惜才爱才的智慧和善良的品格。
- 24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次要人物在文本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和在推动情节中的作用,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例如本文中尚高在推动情节的作用是,从其出现陪侍圣上下棋,再到他对师傅的不解,最后在陪皇上下棋,这一系列的情节中其都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他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上看,其与师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他和皇上下棋的情节上看,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也体现和衬托出皇上对待子民的爱心和圣明。从突出主题上看,尚高体现了世间只有真实的体现,才能体现事物和人的真实,同时也突出了皇帝爱民如子的爱心和智慧的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部分(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24 -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①玄䌲: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 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 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 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 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 24 -
(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答案】7. D 8. D 9. A
10. (1)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2)(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也”“诗云”“为”“当”。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原文“屡辟公府,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征”征召、“并”都。(2)“能言语生”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轻骑”骑马。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 24 -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阂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 24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五、七律尤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②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的故乡江南。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B. 颔联晚眺远景,点明了登楼时间和环境氛围。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
C. 颈联从声色的角度描摹了山雨将到之时鸟雀仓皇逃入遍地绿芜中、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中的情景。
D. 此诗通过云起日沉、雨来风满的层层推进,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体现出诗人丰富的生活经验。
12. 作者登上高楼,为什么产生“万里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1. C 12. (1)眼前处境之愁(思乡之愁)。诗人远离家乡,一旦登高,看到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思乡之情涌上心头。(2)颔联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达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为国家局势而愁。(3)物是人非、王朝衰败之愁。秦苑汉宫的荒芜,展现着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声色的角度”错,应是“虚实结合的角度”。“鸟下绿芜”“蝉鸣黄叶”是诗人看到的景色,是实写;“秦苑夕”“汉宫秋”是联想,是虚写。故选C。
- 24 -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结合注释②分析,诗中首联的“汀洲”,意为水边之地汀和水中之地,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颈联写晚眺近景,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3.(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4)《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李密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 24 -
(5)《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
【答案】 (1). 木欣欣以向荣 (2). 泉涓涓而始流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若夫乘天地之正 (6). 而御六气之辩 (7). 门衰祚薄 (8). 晚有儿息 (9). 出师未捷身先死 (10). 长使英雄泪满襟 (11). 镜中衰鬓已先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涓、鹜、御、辩、祚、息、捷、襟、斑。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及文言基础(共27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的行业,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和渐渐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 24 -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4.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渐渐关注
B. 但随着行业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渐受关注
C.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渐渐关注
D. 但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也渐受关注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显然,外卖也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其他餐饮领域一样
B. 显然,其他餐饮领域与外卖一样,也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其他餐饮领域一样,也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其他餐饮领域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外卖一样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答案】14. B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随着”与“使得”的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删掉其中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没有因果关系,删掉“使得;”“问题”与“渐渐关注”搭配不当,“日益凸显和渐渐关注”不是并列关系,是先后关系,改成“问题日益凸显,也渐受关注”。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上文主语为“外卖”,不应改变中心话题,排除BD项。A项“与其他餐饮领域一样”状语后置,被独立强调,游离中心,排除A项。故选C。
- 24 -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定制”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用“一目了然”。故选D。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
B.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遄:迅速
C. 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D. 含情凝睇谢君王 睇:微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C项,而控于地而已矣:也就落在地上而已。故“控”翻译为:投,落下。
故选C
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拜臣郎中(授给官职) 与佳期兮夕张(约会) 数数然也(拼命追求)
B. 吞声踯躅不敢言(徘徊不前) 不矜名节(自夸) 窈窕寻壑(女子姿态美好)
C.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除臣洗马(官职) 云销雨霁(雨后初晴)
- 24 -
D. 雪肤花貌参差是(差不多) 北海虽赊(远) 生当陨首(牺牲生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B项,窈窕寻壑: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故“窈窕”翻译为:幽深曲折的样子。
故选B。
19.下列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彼且奚适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空余报国之情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找到不相同的一项。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故“且”,连词,表转折。
②彼且奚适也:它将要飞到哪儿去?故“且”,副词,将要。
故①②不同。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故“之”,结构助词,的。
④空余报国之情: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故“之”,结构助词,的。
故③④相同
故选D。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策扶老以流憩 ②俊采星驰 ③眄庭柯以怡颜 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⑤悦亲戚之情话 ⑥谨拜表以闻 ⑦德合一君 ⑧目眇眇兮愁予 ⑨目吴会于云间 ⑩回头下望人寰处
A. ①⑨/②⑩/③⑥⑦⑧/④/⑤
- 24 -
B. ①⑤/②⑨⑩/③⑥⑦⑧/④
C. ①/②④⑤/③⑦⑨/⑥⑧/⑩
D. ①⑤/②③④/⑦⑨⑩/⑥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
①策,名词作动词,拄着;②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③怡,使动用法,使……愉悦;④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⑤悦,意动用法,认为……愉悦;⑥闻,使动用法,使……听闻; ⑦合,使动用法,使……合乎;⑧愁,使动用法,使……忧愁;⑨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⑩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故选A。
【点睛】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2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
A. 《归去来兮辞并序》一文语言朴素,清丽淡雅,表现了作者淡泊明志的思想品质。
B. 《滕王阁序》一文,作者运用了大量典故,充实了文章内容,加强了表达效果。
C. 《逍遥游》一文表现了庄子去除功利之心和忘怀荣辱得失的积极人生态度。
D. 《陈情表》一文的主旨是李密请求司马炎不要让他做官而让他奉养祖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C项,“积极人生态度”错误。强调的是怎样才能到达真正的“逍遥”的状态,庄子去除功利之心和忘怀荣辱得失,与积极地人生态度无关。
故选C。
- 24 -
2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规矩。《长恨歌》《蜀相》都是古体诗,《拟行路难(其四)》《书愤》都是近体诗。
B. “风骚”的“风”指《国风》,代表作《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作《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的两个源头。
C.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D.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狂放不羁,常于汉南云台山竹林下酣歌纵酒。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长恨歌》《蜀相》都是古体诗,《拟行路难(其四)》《书愤》都是近体诗”错误。“《长恨歌》《拟行路难(其四)》都是古体诗,《蜀相》《书愤》都是近体诗。
故选A。
【点睛】
1、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2、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3、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绝好的对联。
四、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4 -
(1)“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去当练习生……等我火了,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2018年11月,宿迁市两名十几岁的女孩为了当明星,决定离家出走。在出发前,其中一名女孩给父母留下了这样一封信。不过,由于她们年纪小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车票。离家出走失败。
(2)据媒体调查,有超过50%的95后就业者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当调查员随机询问他们为什么想当网红时,很多人给了的答案是:“因为网红赚钱容易”“网红不需要努力工作,拍拍视频就能出名”。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实力+心态=成功
①近日,在政协大会上,著名演员宋丹丹对当今青少年妄想“一夜成名”的现象表示担忧,认为他们实力欠佳,只想一夜出名的心态不太成熟。她对他们未来的前景深表忧虑。当今社会出名的人很多,有的人认为颜值+粉丝至上;也有的靠裸露吸引眼球;还有的认为光靠脸吃饭没实力不行。我认为:宋委员的忧虑不无道理,靠实力吃饭是永恒的真理。
②对于那些颜值+粉丝至上的人,我只能说,这绝非长久之计。白居易诗中的琵琶女不就是先例吗?年少时“妆成每被秋娘妒”的她,美若天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可谓风光无比,颜值当当,可人老珠黄,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此,靠脸吃青春饭,只是权宜之计,走得不会太远。更有人靠裸露吸引眼球,误入歧途。毫无节操的无能之辈才选此下策,博得猎奇的眼球和点击量,却玷污了灵魂,失去尊严,而非为艺术献身,让人嗤之以鼻。靠颜值和裸露者的未来没有出路。
③那么,靠实力吃饭该怎办呢?古人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三国的庞统奇丑无比,可当刘备了解到他的才干,还不是倒履相迎?法国拿破仑身材矮小,曾被人耻笑,可他却纵横欧洲;马云其貌不扬,遇到机遇努力拼搏,凭实力和前瞻的智慧,终成电商领路人。靠实力吃饭,也许暂时困难多扰,但坚定自信和百折不挠的追求,脚踏实地的努力,总有出头之日。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因此,靠实力发展,远胜颜值、裸露和卖弄的短命。
- 24 -
④有人总妄想一夜成名,而不多关注自身实力。我认为,这是被浮躁的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想成名,这没错,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青年人处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充盈的时代,人们对金钱、权力和声名的渴望日渐加剧。有人为到目的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奋斗过程。不吃今天苦,哪来明日甜?这是不劳而获,近功近利的错误思想作怪,必定吃尽苦头。宋委员的担忧,道出艺术家们的心声。毛泽东说:“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继承发展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才是正道,因为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
⑤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引领青年走上正确人生道路呢?我认为,首先要对被扭曲的思想加以纠正,改变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其次是要让他们多接触成功人士,脚踏实地,沉稳心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逐渐消除拜金思想和浮躁风气,才能践行泰戈尔“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名言。
⑥只要有足够的努力打造实力,稳健心态,脚踏实地地拼搏,何愁没有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或者针对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是文字类,还是图片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考生要分析每则材料的意思,再分析几则材料的结合点,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审题】这是一道关于社会现象类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先看第一则材料,两名女孩为了实现明星梦而离家出走,虽然敢于去追求梦想是好事,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为了圆自己的明星梦而离家出走,这就不应该了。这反映出明星效应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明星的一夜暴富、灯红酒绿、前呼后拥的生活方式,像魔咒一样吸住了无数青少年的心。再看第二则材料,超过50%的95后就业者将网红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这说明很多年轻人做着明星梦,他们渴望名和利,渴望轻而易举获得成功。
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看,可得出受明星效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和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单一,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写作时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立意角度:
(1)树立崇高理想,拒绝名利诱惑。只有树立了崇高理想,摆脱名利诱惑,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奋发图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学校和家长有责任与青少年和青年人多沟通,及时、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正确对待梦想和追求。
(3)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就应该大胆追求,努力奋斗,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身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理想,更不要随波逐流,看别人往哪个方向走就不假思索地紧跟而上。
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明确的标题——《实力+心态=
- 24 -
成功》,用公式的形式明确观点,直观形象。其次借助宋丹丹的担忧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正文主体部分先批驳靠脸吃饭和演艺界靠裸露吸引眼球这两种行为,接着转换角度,从正面立论“靠实力吃饭”,设问提出问题,引用名言和古今中外事例论证观点,最后重回论题,挖掘错误价值观产生的根源,揭示因果关系,指出危害,并用设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办法。结尾部分紧扣论点,重申论题,展示美好未来。
素材:
3月6日政协文艺小组讨论中,委员宋丹丹为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担忧。她回忆自己这辈演员都是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如何做人在一入行就被打在脑子里,“让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现在许多小孩一夜之间成为明星,长得帅可不会演戏,会演一点但还不够成熟。这么小就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动辄就有几千万粉丝,其实他们有许多事情不懂”,在拍戏中,有的年轻演员一定要后到现场,只为显得“腕大”,“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露怯”。
有人说,这是个看脸的时代,颜值+粉丝才等于身价;有人说,跟不上时代不怪你,还在裸露就是你不对了;还有人说,别以为刷颜值的时代可靠脸过日子,没真本事可别闹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有一类人也是“网红”,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两岁女孩突然从十楼高空坠落,身为路人的她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徒手抱接,孩子得救,她的手臂却被撞成粉碎性骨折。
事后吴菊萍一脸平静地说:“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吴菊萍的事迹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当天就有超过十万的点击量。在考验面前不踌躇,这样的凡人善举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是我国遥感领域的专家,他在讲座上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李小文身着朴素外套,脚蹬一双布鞋,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强烈反差。
“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
生活简朴、淡泊名利的背后,是辉煌的学术成就,“布衣院士”李小文令亿万国人感动。
我们激赏傅园慧、吴菊萍、李小文……首先因为他们向社会展现了美好的人性和真善美,我们需要并相信这种美好。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这样的“网红”才是真正的“网红”:有思想,不庸俗;有积极价值,而无现实钻营。
必须提及的是,像傅园慧、吴菊萍、李小文等“网红”,不是制造出来的,不是靠“碰瓷”碰出来的,也不是靠炒作营销包装出来的,他们不是沽名钓誉之徒。他们成为“网红”极其偶然,唯其偶然,才更真实;唯其不刻意,才见人格高度。
- 24 -
因此,与一般汲汲于名气“变现”“网红”不同,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默默运行的道德底盘,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卓君1992年出生在广西南宁武鸣县府城镇大墩屯,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18岁时开始喜欢并学习跳舞,通过电视和网络学习舞蹈。2011年7月10日,东方卫视第二季中国达人秀《梦想之夜》年度盛典,获得“2011年度中国达人”大奖。并被网民赞誉为“草根舞王”“街舞达人”。
来自安徽农村的菜花甜妈没有受过任何音乐训练,在劳苦中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从一个进城打工的打工妹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传奇艺人,让亿万观众陶醉不已,感慨万千。她演唱的《送你葱》表达了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更是一代人不灭的梦想。她告诉我们:只要永不放弃,就能实现梦想。
农村长大、进城打工、生活在社会底层,汪峰的《春天里》等尽显沧桑的歌曲,在旭日阳刚的演绎下多了份朴实与激情,他们的激情演唱,尤其是强壮的体格,沙哑沧桑的迷人歌喉,得到了众网友的一致赞赏。人们在鼓励、支持“旭日阳刚”的同时,也在激励着自己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任月丽少年时便承受了很多生活的艰难。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她却因为家境的窘迫,加之亲人的疾病,16岁便独身闯荡北京,追寻自己的梦,同时用自己的力量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在北京西单的地下通道一唱便是四年,风雨无阻。
网红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从社交平台,直播平台上的陌生脸孔,变成学姐、学长、邻居、朋友,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推搡着进入网红时代,我们有顺从,有挣扎,但无从决定自己的去向。
我们说竹简写字太麻烦,于是就有了纸;我们说信件传递消息太慢;于是就有了网络;我们说烛火在夜里效用甚微,于是就有了灯。我们所能创造的一切,都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因为我们需要了,缺少了,才会有新的,适应需求之物诞生。网红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人感情和精神上的贫瘠。我们从有趣的视频直播里得到快乐的情感,从整蛊里得到嘲笑他人的,扭曲的欢愉,甚至在虚拟的恋爱状态里沉沦。我们清楚这有多不理智,却又在无数次告诫自己之后,再度扎进网红的浪潮。我们不能自主,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一切,都在网络设下的金钱诱惑里得到了满足。
而又是什么使我们的精神贫瘠,依赖着虚拟的一切不肯松手呢?
于此便要谈及物欲。
- 24 -
这个世上有两种人需要将存在托与精神。一种是释迦牟尼一样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脱离物质,甚至失去一切物质保障。这时能支持他们活在这世上的,便只有精神。另一种是满清顺治皇帝一样的人:他们的物欲不断被填满,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的空洞。现代人对物质的拥有越来越趋向顺治帝的那一侧,精神上在所难免的匮乏。古人填补精神空洞的办法是信仰,而如今有了比避世苦行更便捷舒服的对策,我们奔向了网红的“怀抱”。
我们用过剩的物质从网红手中换来所需的精神,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可网红所带来的精神慰藉是针对所有观众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有独立情感的个体,我们与一个群体一起得到了相同的情感满足。观看同一个网红视频的人,可以有几千个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或者更多。我们的情感被量化,针对情感需求的网红便开始了他们的量产。不得不说,把我们推向麻木的这一切,听上去就是理所应当。
物欲的满足,使我们用过剩的物质换网红能给我们的精神慰寄。我们也正迷失在这个时代里,忘记了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
【点睛】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2021-06-0726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2021-06-0727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2021-06-0721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2021-06-0727页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715页
- 语文卷·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716页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718页
- 语文卷·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2021-06-0720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2021-06-0729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9-2022021-06-07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