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5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高三11月高考适应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科学与技术所构成的“普照光”照耀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不仅仅意味着技术广泛渗透于我们的物质世界,而且更是意味着技术成为一种难以察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深度的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技术时代是人类的转折时期,其重要特征是科技成为决定的力量。
当一个国家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发展阶段,人们往往对科学技术寄托了太多的期望,因而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技术统治的时代,这一点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印证。因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要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在古代,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这其中的“御”“射”就是一种技术要求。在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这个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我们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诺曾经在《两种文化》中描述了在大学里理工科学者与人文学者相互轻视的状况,指出双方在20世纪的西方社会已达到相互不理解,甚至相互厌恶的境界。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这是有效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最大障碍。诚然,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 18 -
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爱因斯坦就曾认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图景。所以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对于科学和人文的融合问题,我们从人类古代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中或许能找到借鉴和启示。在古代,科技和人文还没有分开,但到了近代,二者的分化却衍生出了很多社会问题。当技术无孔不入侵入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候,重返古代的科学人文融合模式就越来越难了。我们的社会现在是越来越世俗化了,注重当下、崇尚实用,这不啻是整个社会的世俗景观。世俗化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金钱至上的观念盛行,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社会就难免步入普遍平庸的时代,这就难以重新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摘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今人类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不仅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
B. 人们很容易被技术统治,是因为对科学技术过于看重,这一点已被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所验证。
C. 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往往被要求知“礼”懂“乐”,还要被要求有“射”“御”“书”“数”等能力。
D. 英国科学家斯诺认为“人文”和“技术”在近代以来的分化和难以沟通,妨碍了解决世界问题与矛盾的有效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以古代官学内容和外国科学论著为论据,阐述了科技发展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裂。
B. 文章引出科学技术的作用后,分析了技术与人文生活的关系,指出了发展科技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文和科学的相互统一。
C. 文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阐述了技术时代科学与人文难以融合的问题及其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深化论点:不要人为划分科学和人文的界限,不要过于世俗化,才能找回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审视技术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那么,技术就会干预并塑造人类的文化生活,影响我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追求。
B. 只要重视并解决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就能满足人们生活的不同层次需求,让社会有机发展。
- 18 -
C. 因为社会越来越世俗化,导致物欲横流、信仰缺失、步入平庸时代,所以要注意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重视人文方面的建设。
D. 为了构建一个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有机的社会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应该回归人的“生活世界”。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与人类的精神生活相融相生”错,第一段说“开始深度地干预并塑造着人类的文化生活”。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指出了发展科技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文和科学的相互统一”说法错误,发展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第五段说“世俗化也有好的一面”,所以“彻底消除社会的世俗化”错误。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玫瑰的心
林清玄
为了这绝望的爱情,我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沮丧、疲倦、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昨夜从矿坑灾变中采访回来,因痛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躺在床上不能入睡。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入,我决定为那已经奄奄一息的爱情做最后的努力。我想,第一件该做的事情是到我常去的花店买一束玫瑰花,要鹅黄色的,因为我的女友最喜欢黄色的玫瑰。
刮好胡子,勉强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振作起来。”想到昨天在矿坑灾变前那些沉默哀伤但坚强的面孔,我出门了。
往市场的花店走去,想到在一起五年的女朋友,竟为了一个其貌不扬、既没有情趣又没有才气的人而离开,而我又为这样的女人去买玫瑰花,既心痛又心碎,生气又悲哀得想流泪。
到了花店,一桶桶美艳的、生气昂扬的花正迎着朝阳开放。
- 18 -
找了半天,才找到放黄玫瑰的桶子,只剩下九朵,每一朵都垂头丧气,“真丧,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我在心里咒骂。
“老板,”我粗声地问,“还有没有黄玫瑰?”
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和气地说:“没有了,只剩下你看见的那几朵啦。”
“每朵的头都垂下来了,我怎么买?”
“喔,这个容易,你去市场里逛逛,半个小时后回来,我包给你一束新鲜的、有精神的黄玫瑰。”老板陪着笑,很有信心地说。
“好吧。”我心里虽然不信,但想到说不定他要向别的花店调,也就转进市场逛去了。心情沮丧时看见的市场简直是尸横遍野,那些被分解的动物尸体,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悲苦的世界;小贩刀俎的声音,使我的心更烦乱。
好不容易在市场里熬了半个小时,再转回花店时,老板已把一束元气淋漓的黄玫瑰用紫色的丝带包好了,放在玻璃柜上。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说:“这就是刚刚那一些黄玫瑰吗?”--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映在我的眼前。
“是呀,就是刚刚那黄玫瑰。”老板还是笑眯眯地说。
“你是怎做到的,刚刚明明已经谢了。”我听到自己发出惊奇的声音。
花店老板说:“这非常简单,刚刚这些玫瑰不是凋谢,只是缺水,我把它整株泡在水里,才20分钟,它们全又挺起胸膛了。”
“缺水?你不是把它插在水桶里吗?怎么可能缺水呢?”
“少年仔,玫瑰花整株都需要水呀,泡在水桶里是它的根茎,就好像人吃饭一样。但人不能光吃饭,人要用脑筋、有思想、有智慧,才能活得抬头挺胸。玫瑰花的花朵也需要水,但是剪下来后就很少人注意它的头也需要水了,整株泡在水里,很快就恢复精神了。”
我听了非常感动,愣在那里:呀,原来人要活得抬头挺胸,需要更多智慧,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
当我告辞的时候,老板拍拍我的肩膀说:“少年仔,要振作呀!”这句话差点使我流着泪走回家,原来他早就看清我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
回到家,我放了一缸水,把自己整个人泡在水里,体会着一朵黄玫瑰的心,起来后感觉通身舒泰,决定不把那束玫瑰送给离去的女友。
那一束黄玫瑰每天都会泡一下水,一星期以后才凋落花瓣,但却是抬头挺胸凋谢的。
- 18 -
这是在几十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从那一次以后,我知道了一些买回来的花朵垂头丧气的秘密。最近找到这一段笔记,感触和当时一样深,更确实地体会到,人只要用细腻的心去体会万象万法,到处都有启发的智慧。
一朵花里,就能看到宇宙的庄严,看到美,以及不屈服的意志。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会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是很难有志气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调谢,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调谢。”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
让我们来体会这有情世界的一切展现吧,当我们有大觉的心,甚至体贴一朵黄玫瑰,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在最近、最平凡的一切里,就有最深、最奇绝的壑智呀!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昨天的矿灾让“我”懂得珍惜生命中的一切,“我”决定买黄玫瑰送女朋友,为奄奄一息的爱情做努力。
B.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花贩总结的花心里蕴含的哲理,充满启发的智慧。
C. 买玫瑰花的故事以回忆式倒叙的手法写自己的感情经历,因为它是几十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件真实的事。
D. 黄玫瑰和“我”一样,都需要脑袋泡在“水里”去汲取养分。黄玫瑰给了“我”人生的启迪,因而成了“我”一生中难忘的记忆。
5. 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6. 说说题目“黄玫瑰的心”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4. C 5. 当人遭受挫折失意时,只有冷静下来,用心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才能看到美、坚强,从而智慧地去面对人生。
6.
- 18 -
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统领全文,首尾呼应,巧妙地把花和由花感悟到的哲理融合到一起。②黄玫瑰的心,象征着庄严、美、不屈服的意志。③突出主题,要用心体会万象万法,洞察其中的睿智和美,智慧的生活。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买玫瑰花的故事以回忆式倒叙的手法写自己的感情经历”说法错误,直接回忆往事,是为下文作铺垫,不是倒叙。
点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先找出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看其上下文的内容,再分析句子。“原来人要活得抬头挺胸,需要更多智慧,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这句话是文中的“我”在听了花店老板的话后得出的感悟,而花店老板的话为“玫瑰花整株都需要水呀,泡在水桶里是它的根茎,就好像人吃饭一样。但人不能光吃饭,人要用脑筋、有思想、有智慧,才能活得抬头挺胸。玫瑰花的花朵也需要水,在田野里,它们有雨水露水,但是剪下来后就很少人注意它的头也需要水了,整株泡在水里,很快就恢复精神了。”由此明白本句的含义是:人不能光吃饭,人要用脑筋、有思想、有智慧,才能活得抬头挺胸。“干枯的头脑”,是人受到挫折的时候,当人遭受挫折失意时,只有冷静下来,用心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才能看到美、坚强,从而智慧地去面对人生。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题目“黄玫瑰的心”在文中象征着庄严、美、不屈服的意志,作者巧妙地把花和由花感悟到的哲理融合到一起,突出主题,即:要用心体会万象万法,洞察其中的睿智和美,智慧的生活。另外,“黄玫瑰的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统领全文,首尾呼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18 -
材料一: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积淀与是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的积淀与,5000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卓越的过去与璀璨的今天。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该展望未来。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来源,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相对于物质财富的增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与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显得并不相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其核心内涵之一。而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可谓相辅相成,倘若对自身文化都产生了距离感、陌生感乃至排斥、厌恶,那么何谈文化复兴与民族崛起呢?因此,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意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据调查,中国公众的文化信任从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坚定信念、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竞争等维度的认知如下图:
(摘自《人民论坛网》人民智库研究员陈琳、贾晓芬)
材料二:拥有悠久的文化传承,但却在很长时间缺少社会文化氛围的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文化繁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说,首先应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重新树立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发掘出中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 18 -
黄会林说:“当代中国的文化正处在一个转折性的发展关头。一方面,以扩大物质生产、加快消费为主的发展方式不可能无限延伸,忽视文化力量的社会将面临着‘精神缺钙’的危险。而在今天,文化艺术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也自然显现出来。物态、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文化,为心态层面的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全球化一方面带来所谓的文化趋同,但另一方面更加凸显了各自的差异性,并带来了危机感和紧迫感。独立和自觉是融入世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费孝通曾经明确提出应该立足21世纪,加强文化自觉。因此,我们必须有自觉的文化发展思维和战略。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缺乏足够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中国文化被歪曲、降格、肢解,存在着被通俗文化、高度发达的美国文化日益同化的危险。面对强势文化的包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自我更新能力,而应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
(摘自《冰点文库》)
材料三:青年必须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调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够自信。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发展出了一个根植在中国土壤上的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中影响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东圣西圣,其揆一也”,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优秀基因,对当下的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正向引导力量,正可大放异彩,却见不少青年言必称西方,对自己的宝藏视而不见。相反,倒是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来中国寻找发展的钥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年应首先熟习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再图融汇异邦文化之所长,才能真正成为有文化自信与根基、又有世界眼光的“新青年”。
又比如,面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的信息潮流,不少年轻人放弃了对信息甄别、筛选、判断的权利,拱手让于网络舆论,这也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网络上所谓的真假代替了事实的真假,网络上所谓的对错代替了事实的对错,任凭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被裹挟而不自知。一个成熟的社会,首先要有成熟的公民,公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而理性来自定力。
(摘自《人民日报》李林)
7. 下列对材料一关于中国公共文化自信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公众的文化自豪感最强,主要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最不自信的是文化国际竞争影响力。
B. 中国公众在文化特色、发展趋向以及对外来先进文化借鉴等方面的意识理念较差。
C. 中国公众对自己的文化发展信念坚定,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文化自信和热情。
D. 中国公众非常需要借鉴学习外来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并没有与物质财富同步发展。
B.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具备文化自信的根基。
- 18 -
C. 虽然中西文化应全球化向趋同方向发展,但西方文化也给中国文化带来危机感。
D. 中国文化由于被通俗文化、美国文化的强势文化包围,缺乏足够的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
E. 如果年轻人没有定力,不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缺乏甄别判断能力,就没有文化自信。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青年如何培养文化自信。
【答案】7. D 8. BC
9. ①学习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及特色,重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自我更新能力。
②要有自觉的文化发展思维和战略,要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
③借鉴先进外来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D项,“中国公众非常需要借鉴学习外来文化”说法错误,原文中学习的是“外来先进文化”,扩大范围。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来源而不是国家软实力。D项,“缺乏足够的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的原因是“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E项,“年轻人没有定力,不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缺乏甄别判断能力”是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时先明确问题指向,即“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青年如何培养文化自信。”然后带着问题到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三中,材料三“青年必须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青年应首先熟习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再图融汇异邦文化之所长”“一个成熟的社会,首先要有成熟的公民,公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而理性来自定力”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
- 18 -
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
十年,擢广西巡抚。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倏兵倏贼。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
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於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B.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C.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D.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拔贡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B. 咸丰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用于记年的,另外还有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之意。
C. 疏是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文中指上疏给皇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D. 祠是封建时代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之人的房屋。也泛指祭祀,如文本。
- 18 -
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长佑地位不高,但富有谋略。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多次率军作战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 刘长佑为政一方,善于治理。在广西北匪情猖獗时,整顿吏治,强大军队,解决了军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剿匪成果。
C. 刘长佑稳重谨慎、深谋远虑。在处理英国云南设通商口岸时,考虑深刻而周到。在对法斗争时,谋划十分周详,深受皇帝的重视
D. 刘长佑忠于朝廷,深得人心。他不仅为官能干,而且不畏外敌、积极应对;在治内恩威并重,除匪患,保一方平安,皇帝和百姓都厚待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
(2)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与其在失去越南边境后,再作守边考虑,不如趁法国军队才开始行动,就做好消除边境争端的谋划。
(2)皇帝下诏追念他从前的功劳,表彰他的端正谨慎稳重,免除他过去的处分,仍旧依照总督先例评定功绩,褒赠抚恤,封他谥号为武慎。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刘长佑被提升做云贵总督,第二年,才到云南上任。在此之前,云南边境不受约束的少数民族杀了英国人马加理,为了交涉处理这个大案,到后来商议决定,允许在云南设口岸通商。皇帝下诏大臣谏议。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云贵总督”“英人马加理”“云南”等即可作出判断。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文中是指前者。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率军作战”错。最初是跟随江忠源剿匪。
13.
- 18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既”,在……之后;“弭”,消除,“衅”,边境争端。第二句得分点:“嘉”,表彰;“开复”,免除;“议恤”,评定功绩,褒赠抚恤。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被选做拔贡。他与同县的江忠源是好友。咸丰二年,江忠源率领乡勇奔赴广西帮助剿匪,刘长佑跟随前往。广西的土匪从桂林逃跑到湖南,江忠源在蓑衣渡剿灭土匪,刘长佑有辅佐谋划的功劳,朝廷奖励他担任教谕。刘长佑又跟从江忠源打败浏阳徵义堂的会匪,提拔做知县。咸丰三年,平定衡山的土匪,升做直隶州同知。
十年,提升做广西巡抚。当时广西的匪情还在蔓延,大的土匪盘踞在郡县,小的土匪成百上千集结成群,一下子是兵一下子又是贼。刘长佑到任后,整顿官府秩序,设立训练水师,土匪慢慢地收敛了。商贸流通,税收增倍,军费勉强能够自己保障,不用全部仗仰邻省资助。十一年,刘长佑派遣刘坤一剿柳州的土匪,斩了土匪首领伍声扬,土匪余党被安抚。
刘长佑被提升做云贵总督,第二年,才到云南上任。在此之前,云南边境不受约束的少数民族杀了英国人马加理,为了交涉处理这个大案,到后来商议决定,允许在云南设口岸通商。皇帝下诏大臣谏议,刘长佑上疏说:“万一防护措施不周全,导致又发生与从前相同的案子,甚至比以前更严重的案子,这对云南一个角落有害尚且是小事,它扰乱国家全局就很严重了。洋人通商,用意在谋取利益,也断无没有图谋长远祸害中国的道理。应该等三五年后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办理。”刘长佑认为云南的事逐渐安定,多次上疏以生病为由请求辞职,皇帝用褒美嘉奖的诏书安慰挽留他。
- 18 -
七年,法国军队窥视越南东京。刘长佑上疏说:“与其在失去越南边境后,再作守边考虑,不如趁法国军队才开始行动,就做好消除边境争端的谋划。请用广西二万兵作为中路,广东、云南各用一万兵来牵制夹击敌人,互相支援。广东的军队从钦、连进入,云南的军队过洮江向东推进。另外用轮船守住广东顺化港口,切断法军的后路,法军一定没有自我保全的道理。”又极力进言刘永福能够抵御敌军,请求秘密告诉越王供给刘永福军粮。奏疏呈上,皇帝下诏在朝廷上讨论。
不久,刘长佑因为被云南军费报销舞弊案牵连,降了三级官。十三年,刘长佑在家里去世。皇帝下诏追念他从前的功劳,表彰他的端正谨慎稳重,免除他过去的处分,仍旧依照总督先例评定功绩,褒赠抚恤,封他谥号为武慎。广西、云南、湖南都为他建立专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狄宗亨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鸣皋:山名,在河南嵩山东北。
14. 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王诗前两句写景,融情于景,既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为三、四句的抒情做铺垫。
B. 王诗第二句虚实结合,送别之地洛阳的树色在暮色中苍茫一片,作者由此想象朋友要去的地方鸣皋,也是烟雾朦胧。
C. 王诗第四句中的“惜”是全诗的诗眼,全诗语言虽朴实,却含义隽永深沉,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
D. 骆诗这首诗题为“送人”但他并没有叙述别离之情,却可以让读者联想起一个激扬壮别的场景。
E. 骆宾王精于遣词,“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一语双关,既写出江水之寒,更写出自己对友人的万般不舍之情。
15. 两诗在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请具体分析。
【答案】14. CE 15. 王诗:借景抒情,一、二句用深秋苍茫之景,烘托作者的离愁别绪,表达自己因朋友离去的无限忧愁和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 18 -
骆诗:借古伤己,作者歌咏燕太子丹及其宾客送荆轲时怒发冲冠的情景,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和自己人生失意的无限感慨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愁”是全诗的诗眼。E项,“万般不舍”错,骆诗的情感更多是借古抒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极力渲染突出蜀道的高险难,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其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
(2)杜甫《春望》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自己因忧国思家而致心力交悴,苍老不堪之状。
【答案】 (1). 一夫当关 (2). 万夫莫开 (3). 白头搔更短 (4). 浑欲不胜簪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8 -
①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推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②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③如果一部电视剧热播,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④年轻人在工作中要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勤学好问,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⑤据统计,我国人均捐赠额不如发达国家和经济水平相类的国家,要促进慈善捐赠,就必须细大不捐,尊重捐赠者的意愿。
⑥相比发达城市,中小城市不仅经济比不上,人文环境和文明素养也只能望其项背。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小词大用,不合语境;
釜底游鱼:比喻在极端危险境地的人,望文生义;
攀龙附凤:指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张冠李戴,不合对象;
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要善于向各种有学问和长处的人学习;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式,搭配不当。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如今很多网络业务都与用户绑定的联系电话相连,手机成了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B.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各种科目并不是“浪费生命”,而是给学生的未来打下基础,为学生的人生走向提供更多的选择。
C. 在互联网时代,读书和知识成为共享。互联网为阅读注入了社交元素——分享、互动、传播,在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的交流互动中,阅读的价值正在被放大。
D. 五年后,漂亮的采访记者和这个可爱的纳西族小女孩紧紧地抱在一起,她心里很高兴:终于又见面了。
- 18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手机”不是“手段”。搭配不当。B项,主语不是“各种科目”,而是“学习各种科目”,“的”字导致短语结构错乱。D项,“她”指代不明,歧义。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 下列交际用语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请柬用语:大喜之日,略备菲酌,敬请光临。
B. 情景对话:“家父今天八十高寿。”“恭祝令堂福寿安康!”
C. 回函用语:如无特殊情况,本人定会拨冗出席。
D. 介绍正品:本来无功不受禄,但盛情难却,只好敬谢不敏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B项,“家父”是令尊不是令堂。C项,拨冗,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来。是敬辞。D项,“敬谢不敏”是说自己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做某事,婉辞。
20. 十八岁,是人生的重要节点,请为你的十八岁写一段寄语,表达自己的信念与期待。要求扣准主题,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答案】示例:花样年华十八岁,梦想绽放十八岁,激情人生十八岁。十八岁,我成年了,有了独立与自由,也有了责任与担当。佳年华学海竞彩,好男儿人生争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按照题目要求作答,为自己的十八岁写一段寄语,十八岁的青春中有很多理想,但本题给自己的寄语中一定有自己的信念与期待,要运用比喻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注意字数限制。
21.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 18 -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而爱好文学——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必将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一定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验之现实,大致不错。文学是纯净的,以文学谋利的人,终将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①文学不一定让文学爱好者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真正爱好文学的人不一定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2). 以文学谋利的人不一定都身败名裂,一无所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目要求参照①“学不一定让文学爱好者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推断问题。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推理之处,看其是否恰当即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灵的成长。心灵的成长需要心灵与外界的碰撞。读一本好书,经历一件特殊的事情,认识一个人,游览一个地方,参加一次活动,甚至一次特殊的谈话……都会让我们刻骨铭心,从而得到人生滋养,精神成长。
请以“心灵的碰撞”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题材,准确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你让我成长
自从我读书认字时起,书,就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书,相信我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在我所读过的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中时候阅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是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突然之间懂得了很多,让我变得成熟起来。
你向我讲述的是:海伦·凯勒从小就遭遇不幸,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她不断地努力着,不断地去拼搏。也许生活是不公平的,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并没有什么成果。但她不抛弃,不放弃,默默的努力着。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成功了!她终于成功了!
读完你,不禁让我感到海伦·凯勒的坚强和她的毅力,也因此让我对她产生了佩服之情。也重视因为你,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18 -
在这之前的我,做什么事情总是没有恒心,不能持之以恒,一遇到困难就会不知所措,感到希望渺茫,就轻易放弃,即使是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也会因此失败。自从让我遇到了你,我不再害怕事情的困难,不会因为事情难做而半途而废,总会坚持下来,不管结果如何。我总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
也许,我今天能够养成不怕困难,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能够坚持不懈等种种习惯,全部是因为有了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是你,让我懂了: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槛,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任何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一直努力的干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
谢谢你,我酷爱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你,让我成长;是你,伴我成长。你,是我生活中的一本宝典!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带材料型的话题作文,要求以“心灵的碰撞”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根据材料“人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灵的成长。”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点“心灵的成长需要心灵与外界的碰撞”,而“外界的碰撞”可以是“读一本好书,经历一件特殊的事情,认识一个人,游览一个地方,参加一次活动,甚至一次特殊的谈话”等,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立意即可。注意要求:(1)文体鲜明,具备记叙文的要素;(2)要有叙与悟的“碰撞”,叙要清楚,悟要扣叙;3)选材要突出滋养人生精神的主题。
点睛: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
- 18 -
相关文档
- 语文卷·2018届吉林省普通高中高三2021-06-0710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2021-06-077页
- 高中语文必修一字词整理2021-06-078页
-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2021-06-0715页
-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021-06-0725页
-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优2021-06-077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话题前言人2021-06-075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19:第2021-06-076页
- 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2021-06-073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3棋王(节选2021-06-0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