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0 K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山市第二中学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 22 -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 “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 “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 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 “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 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 22 -
B.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 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D. 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C张冠李戴,“‘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错误,原文是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另外,“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也不准确,原文是说“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2题详解】
试题分析:B夸大其词,“恐惧顿失,兴趣盎然”不够准确,原文是说“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另外,“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中生有。
【3题详解】
试题分析:C偷换概念,“……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不够准确,原文是说“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另外,“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不正确,原文是说“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 22 -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
材料二:
【注】本图为2017上半年消费者购买国产智能电视的关注因素
材料三:
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的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返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昂,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
- 22 -
材料四:
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增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不久前,老牌化妆品牌百雀羚成为有美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个“中国品牌日”受到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中国制造而言,它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
B.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使当前中国品牌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
C. 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以自身的发展活力开创了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
D. “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会走路的钱包”等说法逼迫人们思考怎样树立更多中国品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了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已然消失。
B. 从材料二看,六个因素是各自独立的,但若“品牌”产品做到质优价更廉,则其关注度将会占据绝对优势。
- 22 -
C. 材料提到的中国游客从日本买马桶盖的事例,反映了国货不仅是质量不行,还有知名度不够、价格高等问题。
D. 在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外国品牌只增加1.5%,而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说明本土企业已占据优势。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4. C 5. B
6. ①有国家层面的支持:从国家品牌日的设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国产品牌的建设。
②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③中国企业有“察言观色”的优势,互联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原文是“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本选项考查对“注脚”含义的理解。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这些中国品牌脱颖而出不能很快解决差距 问题。C项中国游客从日本购买马桶盖,不能反映出国货质量低,这些马桶盖是中国造。D项推理错误,本土企业销售额増幅不能说明本土企业占据优势。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
【6题详解】
- 22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说明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考生要按照题干的指向从文本中认真筛选,根据对文本的筛选和把握本题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参考:有国家层面的支持:从国家品牌日的设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可以看出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国产品牌的建设;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中国企业有“察言观色”的优势,互联的发展使中国产品设计更懂消费者,营销模式更轻便,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茶
叶梅
①茶是有声音的。这是我到了福建安溪之后才突然领悟到的。
②秋分过了,转眼己是寒露,北方的雾霾不期而至,天灰蒙蒙的。老天爷沉着脸的样子,实在让人无奈。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应到了安溪,扑面而来的青山绿水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③山的名字为戴云,有着古来的诗意,试想那云字用繁体书写,会更为美妙。山的模样,千姿百态,从来不会让人觉得疲倦,吸引你走近,与之细语,交付心事。转身时,便会有了种种牵挂,忍不住一次次回首相望,却也不能停步,人生只能朝前。还好低下头来有一缕茶香飘然跟随,那便是与这山相伴的古茶,有着贴心的茶名,叫铁观音。
④从小喝惯了茶,各种茶的味道都略微知道一些,但这沁香扑鼻的铁观音,咽下去熨帖可心,似乎能使人感觉出一种格外的温暖。中国茶业,最初兴起巴蜀。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因此,常称巴蜀是中国茶叶或茶叶文化的摇篮。要说巴蜀之地,古来当属巴国,那一带大山峻峭起伏,人们喜好种茶,随口唱出的茶歌数不清。“正月采茶是新年,手拿金簪点茶园,一点茶园十二卯,采茶姑娘笑开颜……”有首《顺茶歌》从正月唱到了十二月。
⑤但其实,是安溪人一贯的开放和笃定引来了这些异乡的歌声。安溪早年素以农业为主,境内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后来,于明末清初创制出的乌龙茶,传至闽北,后又传入台湾,渐渐名扬天下。多山的安溪才一年年繁荣起来,得到“小泉州”的美称。而今这座建筑于唐宋时期的古城可谓茶都,天下名茶汇集,人与茶不离不弃。行走之间,可感觉到空气里的茶香弥漫,馥郁芬芳,又奇妙的掺合着稻谷花生的焦香,成熟醇厚,正如这秋日的山野,让人纵然是不喝也醉了。
- 22 -
⑥再上得山去,便可看出安溪人对茶的娇宠,一垄垄、一排排的茶园,修剪得如时尚人儿的美发,可见人们用尽了心思和功夫。在安溪的山上,也有那高大的古茶树,好些已过千年,总在云雾山上静观人间,看似淡定却经历无数风雨,天性娇弱但执拗不衰,时光流逝愈加高贵不凡;也有那后起之秀,满树嫩枝叶儿,青翠欲滴,若是伸手去,片刻就染了指。难怪采茶女扬起的手总是绿的天真,仿佛也成了摇动的茶枝。
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唱不完的茶歌。“十月采茶下长江,卖茶挑起花萝筐,一担茶叶一担歌,挑起百货转回乡。”
⑧从山上回到茶庄,迫不及待地将嫩叶倒在桌面大的竹筛上。茶师傅摇晃竹筛,通过旋转使叶片碰撞,激活芽叶酶的分解,使茶叶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这个过程叫摇青。接下来是杀青,以高温将茶的青味炒退,大力搓揉至不再出水为止,时辰把握一点都不能耽误。茶工们为此常常连夜守候,小心翻弄,直到天明。
⑨香茶好喝树难栽,更难侍弄,但得如何和谐,才能交付一缕馨香呢?人问茶,茶有声。那话语只有真正爱茶的人才懂得。我想起家乡一位能够做出绝品“玉露”茶的聋哑师傅,他听不见人语,却能听懂茶音,将珍惜与抚爱渐次融入茶意,茶晓得他的亲昵,因此成为绝品。
⑩人与茶的对话,从种茶开始,培茶、采茶、制茶,经历了无数回合,一直到最后,那饱满成颗粒的茶叶,色泽珍绿,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再用细细的文火焙炼,如风凰涅槃,就是人们期待的铁观音了,面世之前的梳妆是免不了的,去掉杂芜,留下精粹,是人与茶共同的愿望。
⑪这时亲取一撮放入茶壶,便清晰可闻当当之声,这是它在真正的绽放之前,小小的序曲。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俗称“音韵”,只有理会的人,才能听出那茶韵的山高水长,余音缭绕。高明的茶师则不仅可以听出茶的优劣,还能听那茶出自何地,树龄几何,甚至为哪位大师所制。
⑫茶经道:“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说的是苍天养育万物,都有奥妙,人类所知道的不过只是一点浮浅的皮毛而已。一片小小的茶叶尚且如此奇妙,那天地之间该有多少奥秘不为人知?人类对大自然的探求从来没有停歇,但敬畏之心断然不可无,只有谦恭地聆听他们发出的声音,读懂他们的表情,才能求得彼此的和谐。
⑬这也是茶传出的声音。
(选自《人民文学》2017年3月,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茶是有声音的”一句,既照应了题目,又笼罩全篇,在表达作者意外之喜的同时,也易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②段对北方深秋雾霾天气及自己无奈心情的叙写,采用了反衬手法,更加突出了自己对安溪青山绿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
- 22 -
第⑥段借助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茶树描摹得生动可感;将古茶树与新茶树作对比,表现了古茶树竖忍不拔、高贵不凡的特点。
D. 本文前半部分以在安溪的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脉络清晰,条理有致;后半部分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细腻深刻,饶有理趣。
8. 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9. 文章标题“听茶”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C 8. 内容上:交代了安溪茶业的发展历史,增强了安溪茶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写出了作者在安溪的独特感受,表现了安溪人的开放与笃定。
结构上:承接上文,顺势转入对安溪种茶历史的介绍;引起下文,为后面叙写安溪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和抒发独特感悟作了必要铺垫。
9. ①听茶歌:只有怀着对茶和劳动的热爱,才能感受到茶歌带给人们的愉悦。②听茶语:只有将珍惜与抚爱融人茶意,才能制作出茶之精品。③听茶韵:只有真正用心领悟,才可以感受到和谐动听的音韵和高雅的情趣。④听茶理:只有对大自然的探求存有敬畏之心,才能求得彼此的和谐。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将古茶树与新茶树作对比”表述不当。文章第⑥段并没有对比,只是借助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茶树描摹得生动可感,表现了古茶树竖忍不拔、高贵不凡的特点。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这是针对段落作用设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
- 22 -
从文中来看,第五段主要写了安溪茶业的发展历史,如“安溪早年……,于明末清初创制出的乌龙茶,传至闽北,后又传入台湾……而今这座建筑于唐宋时期的古城可谓茶都,天下名茶汇集,人与茶不离不弃”,由此可知安溪茶业历史悠久,这就增加了安溪茶文化的历史厚重感;“行走之间,可感觉到空气里的茶香弥漫,馥郁芬芳,又奇妙的掺合着稻谷花生的焦香,成熟醇厚,正如这秋日的山野,让人纵然是不喝也醉了”,这是作者在安溪的独特感受,既表现出安溪人的开放,也表现出安溪人的笃定。这些都是内容上的作用。
从结构上来看,先要看第五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文章一共十三段,第五段应在文章的中间,第四段结尾说“有首《顺茶歌》从正月唱到了十二月”,第五段的开头说“但其实,是安溪人一贯的开放和笃定引来了这些异乡的歌声”,由此可知,第五段承接上文,顺势转入对安溪种茶历史的介绍;从与下文的关系来看,第六段写安溪种茶、采茶,第八段写制茶的过程,作者在写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同时抒发独特感悟,由此可知,第五段引出下文这些内容,并为这些内容作了必要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标题‘听茶’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针对文章标题设题,考查标题的丰富意蕴。
首先分析标题,“听茶”,“听”是人的动作行为,“茶”是对象,然后到文中找到有关人“听茶”的内容,最后分析具体的内涵。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已经说明“茶是有声音的”,可见后文应是从“茶”身上听到了声音,如四、五、六、七段主要是写采茶,“有首《顺茶歌》从正月唱到了十二月”“但其实,是安溪人一贯的开放和笃定引来了这些异乡的歌声”“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唱不完的茶歌”,此时听的是茶歌,人只有怀着对茶和劳动的热爱,才能感受到茶歌带给人们的愉悦;八、九两段写制茶,“人问茶,茶有声。那话语只有真正爱茶的人才懂得。我想起家乡一位能够做出绝品‘玉露’茶的聋哑师傅,他听不见人语,却能听懂茶音,将珍惜与抚爱渐次融入茶意,茶晓得他的亲昵,因此成为绝品”,此时听的是茶语,只有将珍惜与抚爱融人茶意,才能制作出茶之精品;九、十、十一段写泡茶品茶,“这时亲取一撮放入茶壶,便清晰可闻当当之声,这是它在真正的绽放之前,小小的序曲。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俗称‘音韵’,只有理会的人,才能听出那茶韵的山高水长,余音缭绕”,此时听的是茶韵,只有真正用心领悟,才可以感受到和谐动听的音韵和高雅的情趣;第十二段“说的是苍天养育万物,都有奥妙,人类所知道的不过只是一点浮浅的皮毛而已。一片小小的茶叶尚且如此奇妙,那天地之间该有多少奥秘不为人知?人类对大自然的探求从来没有停歇,但敬畏之心断然不可无,只有谦恭地聆听他们发出的声音,读懂他们的表情,才能求得彼此的和谐”,此时听的是茶理,只有对大自然的探求存有敬畏之心,才能求得彼此的和谐。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
- 22 -
解答句段作用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如中间段一般是承上启下,结尾段一般是呼应开头、标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 22 -
B.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
B. 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入阁。
C. 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D. 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
B. 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 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 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2)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
(2)平时安居没有懒惰之容,在服饰车马器用方面俭省节约,没有声乐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会索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解析】
【10题详解】
- 22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的重点是对“时引义争可否”的理解,从上下句可知,“时”是指“彭时”,应为此句主语,与“引义争可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语句,由此即可排除其他三项。断句出现误判,有时是因为对句子的结构成分分析不准确,不知道句子中的主谓宾是什么,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列分主、谓、宾时,则很容易解决。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释褐”不是指“脱去丧服”而是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始任官职。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他向皇上建议”错,文中为“贤称善,即奏行之”,是李贤向皇上建议,而不是彭时。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或,有人;矍然,吃惊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经济,古今异义词,经世济国;去,罢免,使离开;直,为……申辩。第二句中,燕居,指退朝而处,闲居;声乐,声乐歌舞;风,风采。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 22 -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第二年郕王监国,令彭时与商辂入阁参与重要事务。得知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没有答应,他这才受命。(他)当官一年多即参与大的政事,这还是前所未有的。天顺元年(1453年),徐有贞获罪,岳正、许彬也相继被罢免。皇上坐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朕所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命他入阁,蒹任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从三杨之后,进退之礼都很轻慢。为皇上所亲自提拔的,只有彭时和岳正二人。而皇上正信任李贤,多次单独召见李贤谈话。李贤向来看重彭时,退下后一定向他咨询。彭时常常引据大义与他争论是否可行,有时甚至动了真气。李贤刚开始时有点不高兴,时间长了也佩服他诚恳正直,说:“彭公是真正的君子。”慈寿皇太后上尊号,下诏公告天下。彭时想请皇上施恩惠于人,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行优待老人的制度。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应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李贤很赞赏,立即上奏实行。门达陷害李贤,皇上受到迷惑,说:“罢免李贤,那将专用彭时了。”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去,彭时不会独自留下。”皇上听到这话,对李贤的怒意才消解。天顺五年(1469年),他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于朝参。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聚敛、搜刮非常严重。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请(皇上)革除这些弊端,以惠小民。”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畿辅、山东、河南干旱,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向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京师米价高,请求发出仓库储米五十万石来平价卖出。(皇上)都听从了。彭时以旧臣身份受到倚重,遇到事情他都极力争执,毫不回避。而那时候皇上怠于政事,大臣很少得到召见。万安同在内阁,交结显贵的宦官和外戚,使君臣上下隔绝,彭时很担忧。彭时在朝三十年,勤奋努力地侍奉国家,力持正理,保全大体,公事回来后从不对子弟谈论政事。有什么论奏和推荐,都不让当事人知道。平时安居没有懒惰之容,在
服饰车马器用方面俭省节约,没有声乐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会索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 22 -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 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 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
(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②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想象之景”错,颈联景物是实写眼前之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及手法类试题,考生要先要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准确把握诗人“愁”的原因,然后结合对全诗的手法的把握进行分析。根据理解诗歌,诗人愁的原因有: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
- 22 -
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手法运用上: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等坫通过后天不断学习而获得的。人要成为“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可见学习与自我检查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头发。
【答案】 (1). (1)知明而行无过 (2).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2)俶尔远逝, (4). 往来翕忽 (5). (3)多情应笑我 (6). 早生华发早生华发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博”“华”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 ,跨越千年,又处在“一带一路”极其重要的位置。必须让文物活起来,才能既保证洞内文物不被损坏,又能让敦煌文化依托科技手段,走向世界。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状态。所以文化的传播和故事叙述,要 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 22 -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不同的文化生态。而文化的 ,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 )。
走过丝路繁华,拂去岁月风尘,古老的敦煌,在新时代 更加夺目的光彩。而敦蝗文化也将在自信与包容中更具活力,更具魅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节点 剥离 删繁就简 焕发出
B. 拐点 剥蚀 言简意赅 闪耀着
C. 拐点 剥离 删繁就简 闪耀着
D. 节点 剥蚀 言简意赅 焕发出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一项是( )
A. 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的文化,对于大众,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状态。
B.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更需要一种愉快轻松,且容易理解的传播状态。
C.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状态。
D.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更需要一种愉快轻松,且容易理解的传播状态。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敦煌与众不同的美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
B. 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C. 也有利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D. 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也更方便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 22 -
节点:本来是科技名词,可引申为某个时间或过程的阶段。拐点:本身是数学名词,引申过来相当于“转折点”。文中强调敦煌在整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用“节点”恰当。
剥离:剥落、脱落。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脱落。文中要表达的是将“复杂和抽象的部分”分离出来,用“剥离”恰当。
删繁就简:删除繁杂部分,使其趋于简明。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置于文中显然错误,应选“删繁就简”。
焕发:意思是光彩四射;振作;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闪耀:耀眼、闪烁。前者多用于抽象的色彩,后者多用于形容具体的色彩。文中的“光彩”具有抽象意义,用“焕发出”恰当。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从分析原句语病开始。
原句语病是:“对于大众,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主客颠倒,应该是“对于大众来说,……”,排除A、B;根据第三段中“就是让人看得见……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可知,应该先说“容易理解”,再说“愉快轻松”,D项语序不当,排除D。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根据语境“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可知,所填句子是递进分句的下句,从与上句“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中“才更……”照应看,应填“也更……”,B项的衔接最自然紧凑。
故选B。
【点睛】
- 22 -
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宣纸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宣纸的性能也就与一般纸不同,那么①________?首先,宣纸有润墨性。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涸”的效果。其次,②________。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另外,宣纸的耐久性③________,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現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
【答案】 (1). ①宣纸有哪些特性呢 (2). ②宣纸有耐久性 (3). ③与它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可知,此处主要对宣纸有什么特性的提问;第②处,结合后面内容“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变黄、发脆”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宣纸的耐久性;第③处,结合后面“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分析可知,此处主要讲与它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21. 把下面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随着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网络书店的冲击,实体书店走向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16年,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全国有近五成的实体书店倒闭,总数达1万多家。在这一背景下,一批“高颜值”网红书店的逆袭,不啻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有争议。有人认为,网红书店的“形式大于内容”,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嫌疑。而一些年轻人到网红书店也未必是买书,而更多是拍照留念。
【答案】实体书店走向式微;网红书店逆袭,但引发争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材料共分两段,围绕的话题是“实体书店”和“网红书店”。第1段有3
- 22 -
句话,其中前两句说的是实体书店的现状,关键句有“实体书店走向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第3句说的是网红书店的出现,关键信息有“网红书店的逆袭”。第2段围绕网红书店的争议展开,关键信息有“随之而来的也有争议”。据此,根据字数的要求压缩概括即可。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敢于担当
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惟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日。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道理做事,终会有一奋骥足的成功之日。
正如康德所说:“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人生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成功之日总会到来。
敢于担当则明,心死放弃则暗,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畅游历史之中,徜徉伟人之间,你会被他们在困境中敢于担当的身影感动。林则徐敢于担当,成为民族英雄;巴尔扎克敢于担当,在困境中成功;还有像吴菊萍、吴斌这样的现代人,敢于担当,成为“最美”。
当我们还停留在困境面前,不敢向成功进发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这两人,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巴金老人晚年在《随想录》中忏悔了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
- 22 -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他曾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失败者在困难面前看到的往往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成大事者往往心中装着“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冀盼。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见到彩虹。
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一生专注于事业,不被外物干扰。他因不凡的成就受到国家奖励,得到人民赞扬,但他仍担当住自己的责任,不居功自傲,默默为国家奉献自己。近几年,随着“三钱”、朱光亚、何泽慧等老一批科学家的去世,国家的重任落在了我们年轻人一代身上。我们应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精神贯注,全力向前,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为国家民族振兴、发展的宏伟理想。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住了,却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那人生亦不能称之为成功。可现实中的许多人,却沉沦在所谓的“万念俱灰”“踌躇满志”之中,他们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正义,缺乏为公为民意识,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黑暗的角落里拼命制造“毒胶囊”“地沟油”等等产品,伤害民众健康,毒害人民生命,损害国家形象,成为千古罪人。
人们应该清醒了,也真的是时候了,主动去唤醒自己,为国家、为社会,勇敢地担当责任,有道是“铁肩担道义”嘛,居于此,才能谈论真正地走向成功。
尼采说:“能将我杀死的物质,能使我更强。”我们应敢于担当,让自己更强大,敢于挑战,迈向成功,奏出人生的华彩乐章。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必须认真审读材料,此次作文引用了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当今时代。材料一“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钱理群教授的观点告诉我们应该要有担当精神;而材料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则表明,身为学生,应该从自身与自身、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等方面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对自我以及自身发展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评价、深刻的思考且真诚的态度,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作文时可以就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结合在一起,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如果提供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要辩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有其共性,还是个性间的对比与对照。审题时,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另外,
- 22 -
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22 -
相关文档
-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二中学20182021-06-0816页
-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828页
-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2021-06-0818页
-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2021-06-0820页
-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83页
- 山东省菏泽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2021-06-0827页
-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2021-06-0820页
-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1-06-0824页
-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2021-06-0816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2021-06-0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