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50 KB
  • 2021-06-08 发布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新高考期中备考语文试卷Ⅱ Word版含答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新教材)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备考卷 语 文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不只是一种符号 中国传统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常常形影不离。‎ 以情为主,叙事造势为辅,是诗词曲之韵文文体。其中,可分为三种情況:一种是以故事为主线的叙事诗,如《长恨歌》《圆圆曲》等;另一种是以抒情为主,情中带事;还有一种是事隐于诗情画意之后。第三种较为少见,最知名的应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简单来说就是想天地如此之大而长久,自己如此渺小而短暂,不禁悲从中来。若这样解读,这首诗便不漂亮,或者说没什么太大意思了。事实上,此诗的关键词是“古人”和“来者”。这两个词隐含着一段诗人以乐毅自居,欲在军中施展抱负却反遭贬罚的悲伤故事,以及古代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的佳话。由此,“古人”和“来者”都是比喻伯乐。自信有乐毅之才的陈子昂,却找不到可识其才的伯乐,不由得怆然涕下。这样一来,叙事与抒情依然相从相生,只是事隐于情之后。‎ - 18 -‎ 以叙事为主,以造境写意为辅,是散文、小说的非韵文文体。其中,小说虽然主要是叙事,却常伴有诗词曲赋和诗情画意的场景。就长篇小说来说,我们能看到其中夹杂着诗情画意的场面。《红楼梦》叙事如画,越读越感觉诗情画意充盈其内。且不要说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单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的故事,便可谓一部《红楼梦》的缩影和解读之文眼。一僧一道之《好了歌》,贾雨村中秋吟月之诗,“贾雨村”“甄士隐”的谐音寓意,言内意外对照回应,处处藏有深意。‎ 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形影不离的现象根源,在汉字里。汉字里的象形符号至少有两大类:一类是表意的物象符号,如山、水、日、月、鱼、马、牛、羊,一般表现静止的意义,多用来造境写意;另一类是事象符号,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一定空间和时间长度的符号,比如“奠”字,上面是一个盛酒的容器,下面是一个有腿的长台子,将一大容器的酒摆放到一个大台子上,为的是祭祀神明或祖先。‎ 一般来说,物象符号多由单一的符号构成,事象符号则由多个物象符号构成。这种事实表明,事象符号是物象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产物。物象符号一旦进入事象符号群里,原来静止的属性就会被激活起来,从而具有动态性。由此,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存关系。这种相互依赖性和同生性,正是中国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同生共长的根源。‎ ‎(选自许建平《读懂中国文学,还得从汉字入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和叙事往往形影相随,而韵文文体以抒情为主,非韵文文体以叙事为主。‎ B.小说主要以叙事为主,其中的诗词曲赋和诗情画意的场景,增强了小说的诗意。‎ C.物象符号一般表现静止的意义,事象符号由物象符号发展而来,因此事象符号更为复杂。‎ D.汉字里的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的共存关系,是中国文学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同生的根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因果关系有误,“因此事象符号更为复杂”错误,原文是“这种事实表明,事象符号是物象符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更为复杂的产物”,“事象符号更为复杂”与“事象符号由物象符号发展而来”无因果关系。故选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列举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例子,以此证明有一种诗事件隐藏在诗歌的诗情画意之后。‎ B.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诗情画意的场景,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文章提出物象符号和事象符号的概念,并列举具体的汉字,以此为例说明两类符号的特性。‎ D.文章先分析了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的关系,进而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学和汉字的关系。‎ - 18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把论证推向了深入”错误,原文第三段分析《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诗情画意的场景,是为了说明我们能看到长篇小说中夹杂着诗情画意的场面。故选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不了解陈子昂在军中自视甚高,不被赏识的这段经历,《登幽州台歌》的感染力可能就会减弱。‎ B.《林玉进贾府》中,描写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既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又增强了小说的诗意。‎ C.“奠”字的空间性体现在盛酒的容器和有腿的长台子上,其时间长度则体现在祭祀所用的时间上。‎ D.只要梳理清楚中国文学抒情与叙事、诗意和故事的关系,就会更准确地解读中国传统文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只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抒情与叙事、诗意与故事常常形影不离”。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图一为首届进博会主体建筑效果图。图二为首届进博会的吉祥物主体形象“进宝”,它的围巾主要有黄蓝两种颜色。‎ 材料二:‎ - 18 -‎ 正如习近平主席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所说,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要解决这三大赤字,发展是一把总钥匙。要想实现积极发展,就要抓住产业和贸易两大要素。如果能够加大中国在促进贸易,尤其是进口方面的力度,将有助于释放各国发展潜力,解决各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数字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全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发展了,但中国不会犯“红眼病”,我们希望全球都能够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中国大国担当的体现。‎ 加大进口将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尽管中国也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困难,但我们仍然希望通过与各国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互利合作共赢的方式,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一个好的方案。‎ ‎(摘编自《中国举办前所未有的进博会,目的是什么?》,《环球时报》)‎ 材料三:‎ 近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闭幕。这一开创性举动,预示着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市场。这为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新视野。‎ 进博会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个愿景。这一愿景并不抽象。包括进博会上达成的合作项目在内,很多非常具体的商业决策都体现出来了。扩大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决策,显然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 进博会帮助我们形成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中国与世界经济未来的交往描绘了鼓舞人心的前景。各国商界、政界人士,无疑会把中国的对外开放铭记在心。加强合作和互联互通,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世界经济和社会福祉,实现包括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内的宏伟目标。‎ ‎(摘编自《进博会,打开世界对未来的想象》,《人民日报》)‎ 材料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外媒普遍认为,借助此次博览会,中国释放明确开放信号。‎ - 18 -‎ 法国《回声报》网站2018年11月4日刊文称,中国想彰显一个对外开放并准备削减贸易顺差的大经济体形象。文章认为,与2017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和2018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一样,中国领导人提倡用自由贸易来对抗保护主义,并确定了实施改革的意愿。奥地利《新闻报》网站2018年11月4日刊文称,奥地利数字与经济事务部长玛格丽特.施兰伯克将出席这场全球最大规模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文章认为,中国政府现在尝试尽全力安抚国际投资者和本国私营部门。并且,中国希望借此次博览会发出明确信息:中国14亿人市场的大门将对外国商品敞开。‎ ‎(摘编自《外媒述评:中国借进博会释放明确开放信号》,参考消息网)‎ ‎4.下列对吉祥物“进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吉祥物主体形象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围着一条绣着进口博览会标识的围巾,手中持着四叶草。‎ B.“进宝”的围巾上主要有黄蓝两种颜色,黄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 C.吉祥物手中所持的四叶草,既代表了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主体建筑的造型,又具有幸福、幸运的象征意义。‎ D.吉祥物取名为“进宝”,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含义,也与“进博”谐音,还暗含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黄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错误,应为“蓝色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黄色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故选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抓住产业和贸易两大要素,尤其要加大中国在进口方面的力度就能释放各国发展潜力。‎ B.中国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方案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因此加大进口将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C.此次进博会为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世界经济和社会福祉。‎ D.外媒普遍认为此次进博会中国释放了明确的开放信号,彰显了一个对外开放并准备削减贸易顺差的大经济体形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就能释放各国发展潜力”说法绝对,材料二说的是“将有助于释放各国发展潜力”。B - 18 -‎ 项,强加因果,材料二说的是“加大进口将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国策。尽管中国也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困难,但我们仍然希望……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一个好的方案”。D项,“普遍认为……准备削减贸易顺差的大经济体形象”有误,根据材料四,只有法国《回声报》有此观点,奥地利《新闻报》没有。故选C。‎ ‎6.请简要概括《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网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6分)‎ ‎【参考答案】①《环球时报》侧重介绍中国举办进博会的目的,解决三大赤字,体现中国大国担当。(或帮助各国释放发展潜力,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难题);②《人民日报》侧重介绍进博会的意义,即进博会帮助我们形成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③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外媒对中国进博会释放信号的解读,即中国奉行自由贸易,坚持对外开放。‎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三则材料来自不同媒体,各自定位不同、出发点不同,所以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在阅读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大体思路,从而把握各材料的重心。材料二来自《环球时报》,根据标题“中国举办前所未有的进博会,目的是什么?”和材料第三、四段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举办进博会的目的,即要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问题;材料三来自《人民日报》,其承担着重要的宣传导向责任,根据标题“进博会,打开世界对未来的想象”和第二、三段内容,本则材料重在介绍进博会的意义,即打开世界对未来的想象,加强合作和互联互通,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世界经济和社会福祉,实现包括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内的宏伟目标;材料四来自参考消息网,第一段“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接着列举了法国《回声报》和奥地利《新闻报》关于中国进博会的报道和评价,主要介绍了外媒对中国进博会释放信号的解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千手观音 景凤鸣 长春解放纪念碑的下面有片广场,大理石铺就的。四面是多层的台阶和缓坡道,茂密的树冠围簇过来,带出森林味道的风。‎ 他们集中在这个高高的突显位置,有时三三两两,有时归成一大群,进行有秩序、有节奏的交流。‎ 任何团队都需有带头的,这一大群中也有一个。一米八零的个头,腰杆粗壮,烫着短发,很有气势。这样的块头,在哪里都会有气势,除了俄罗斯的农庄,毛利人的丛林。当然这里既不是农庄,也不是丛林,而是中国东北的一个公园。‎ - 18 -‎ 大块头当然是女的,男的就谈不上稀奇了。东北的街面上,这样的块头可随意挑。对于大块头,那些人似乎听她的,又似乎随时不听她的。为了增加阵势,她的身边站了两个男闺蜜,陪着她一起招呼。‎ 大块头斜挎着小包,这就不像领头的,而像是张罗事儿的。只是事儿张罗起来不太容易,大块头不用哨子,不用喊,而是需要用手——纪念碑下的别处,广场上稍远一些的,有的人正自由散漫,目下的任务是,得用手把这些人召集回来。‎ 参加聚集或者聚会的,总得有七八十人吧。着深色衣服的多,鲜艳衣服的少,中年或中老年的多,真正老年的少。真正老年的都在家里待着了,跟着挤挤公交车,都会有人叫嚷:错过早高峰行不!开始时他们还由着自己,逛公园,进早市,后来就不了。跟年轻的争个什么意思,年轻人里头有儿女哩,得让着些,往回缩。‎ 既然提到公园,还是顺便介绍一下吧。当年日本人侵略的时候,强行归并了四个村子,驱赶劳工开河,形成这片湖。打算建伪都呢,只是第十四年上就被撵回国了。树少部分是那时栽的,大部分是后来栽的。黑松枝叶墨绿,气势汹汹,因此树下草叶稀疏茎细,仿佛少须的下巴。桦树枝干白白,越是雪天越俊俏美丽。又想起长白山美人松,她们披着长发,穿着长裙,仪态万方地向群山示意,让你的心间覆上一只细嫩的小手。只是这样的松在长白山下的小镇生长着,原始森林里都未必有,搬移到这里更是不可能。不过成片的黑松也挺好的了,一年四季,无论冬夏,苍郁地围住这片地势,和周边所有的树冠达成平齐后,约好似的不再生长。却一圈一圈、一点一点地扩展岁月的沧桑。‎ 而树下台上的他们呢,湖边的青石铺地,林中的红砂延展,宽敞的湖心岛屿,他们占到哪里,哪里都让着他们,都没人跟他们抢。此刻他们硬气地选到了这里,他们仿佛站到了冠丛中。‎ 不光大块头,他们大堆小堆,一律拿手说话。手在他们那里,技法如此丰富,像在熟练活络地编织毛衣。眼神嗖嗖地交流,表情顾盼飞扬,唠到兴致处,情不自禁地发声。那声音不是咿呀学语,而是唱歌一向跑调的家伙,开怀地笑岔了声。‎ 因为站在高台上,各个角度都可望见他们动作幅度很大的手。右手是一只活泼的鸟,往左边的手心里啄点,于是左手被叫醒,也跟着活跃起来。所以左右两手在默契地说相声呢,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又似两只鸽子,扑棱棱地飞。‎ 鸽子。一人两只,七八十人便是一百多只,都流畅地在每个人的枝头上飞。彼时听得见阵阵鸽哨,有灰软的轻羽,如微尘般地升腾。‎ ‎“嗨”是什么意思,不是高音的嗨,而是透彻,爽。他们玩得如此透彻,如此之爽。‎ - 18 -‎ 坐在广场的石座旁,也就是树冠中,漫不经心地溜看,生怕打扰了他们。眼前的枝繁叶茂,纪念碑上的文字,缭绕碑顶的流云,流云旁边的湛蓝天空。那里没有大鸟飞过,如浪的车笛声、行驶声,却贴过黑松林、白桦林、各种的杂树林,陆续隐隐地涌过来。‎ 看过敦煌的千手观音,拍照的或者摹画版的,画面深沉、古旧而内敛。也看过舞台演绎的,如金光层层外溢,视觉炫极而美。眼前的这个观音,她密集的、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手,在头顶上、耳畔旁、身前与身后,如鸽子般灵活翻飞,构成了生活中千手的佛、佛的千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描绘了长春解放纪念碑广场上一群聋哑人有秩序、有节奏“交流”的场景,抒发了对这个特殊群体生命状态的赞叹。‎ B.文章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把他们的手比作“活泼的鸟”,把左右两手比拟为“说相声”,自然贴切地写出了手语交流的畅快、默契。‎ C.文中写“他们占到哪里,哪里都让着他们,都没人跟他们抢”,这说明人们对这个特殊群体充满同情和怜悯,从不与他们计较。‎ D.作者运笔自由洒脱,由“大块头”写到了老年人错过早高峰坐公交车;由公园里的树想到了长白山美人松,体现了散文“形散”的特点。‎ ‎【答案】C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充满同情和怜悯,从不与他们计较”分析不当。不仅有同情,还有关心、爱护和赞叹。‎ ‎8.文中说“既然提到公园,还是顺便介绍一下吧”,介绍公园有什么用意?(6分)‎ ‎【参考答案】①交代历史,形成今昔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新时代人们生活的美好;②描写公园里的树,展现出聋哑人安静自然的活动环境。‎ ‎【解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答出文中介绍了公园的哪些内容,然后思考公园与文中人物的关系。文章首先介绍了公园的来历,它是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时建造的,那时的中国人是亡国奴,处境悲惨,而现在的公园是人民自由活动的地方,今昔形成对比,突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从公园与文中人物关系来看,公园是聋哑人们活动的场所,因此介绍园也就为读者展现了聋哑人活动的环境。‎ ‎9.文章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参考答案】‎ - 18 -‎ ‎①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②对比艺术(敦煌画面和舞台)中和现实中的“千手观音”,突出现实中人的真实和活力;③升华主旨,赞美这群聋哑人精神生活的愉悦、和谐、自然之美。‎ ‎【解析】结尾段从内容上看,写了敦煌的千手观音和舞台演绎的千手观音,其共同点都是展示手的魅力,作者写艺术作品中的千手观音目的是要与现实生活中用手语来传情达意的聋哑人群体进行对比,借以突出聋哑人群体的活力,表达对这个特殊群体生命状态的赞叹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文章标题是“千手观音”,此处再写“千手观音”,就起到了照应标题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属文。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深器之。契丹侵边。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周祖叹曰:“宰相器也。”周祖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 显德四年夏,质建议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太祖初即位,庶事谦抑。质因上奏曰:“自古帝王开基创业,封建子弟,树立磐维,宗戚即隆,社稷永固。伏见皇弟泰宁军节度使光仪,自居戎职,特负将材,及领藩维,尤积时望;嘉州防御使光美,雄俊老成,修身乐善,嘉誉日闻,乞并行册封。皇子皇女虽在襁褓者,亦乞下有司许行恩制。臣又闻为宰辅者当举贤能,以辅佐天子。窃以端明殿学士吕余庆、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道,历岁滋深,诚堪毗倚。乞授以台司,俾申才用。”帝深嘉纳之。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子①进呈。乾德二年九月卒。将终,诫其子勿请谥。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质力学强记,性明悟。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不学何术以处之?”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质每下制敕,未尝破律,命刺史县令必以户口版籍为急。朝廷每遣使视民田,按讼狱,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太宗亦尝称之曰:“宰辅中能循规矩,持廉节,无出质右者。”‎ ‎(选自《宋史·范质传》,有删改)‎ ‎【注】①劄(zhā)子:宋代官吏向皇帝或上级奏事议论的文书,后也指上级下达指令的公文。‎ - 18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子进呈 B.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子进呈 C.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子进呈 D.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子进呈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上下语意,“从容”应是“随便”之义,因为下文范质改变原来的较为随意的“面议”为准备充分的“具劄子进呈”,所以“从容”是“赐茶”修饰语,而不是“议之”的补语,因而排除 A项、C项。“制”是“制度”之义,如在“制”前停顿,则“制”和“质”都是人名,而上下文中并没有出现“制”这个人,所以排除D项。句意:以前,宰相拜见天子议论国家重大政事,皇帝一定会命他们坐在那儿当面商议,随便赏赐茶水后就让他们回去,唐朝以及五代还遵从这个礼制。等到范质等臣子畏惧皇帝的英气聪睿,遇到有事时就会准备劄子呈献给皇上。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契丹原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后改国号为辽。契丹和辽曾多次南侵,骚扰中原。北宋就是为辽所灭。‎ B.阙,是指古代王宫、祀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后也用以代指皇帝所居之处和朝廷。‎ C.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D.襁褓,古代泛指 1 岁以下幼童,和“黄发”一样,都是用来表示幼儿的特定年龄阶段的词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和‘黄发’一样,都是用来表示幼儿的特定年龄阶段的词语”错误。“黄发”不是表示幼儿年龄阶段的词语,是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是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故选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8 -‎ A.范质为学勤勉努力,文才出众。早年凭借文章得到宰相器重,入朝后仍勤学不倦,其后多次起草诏令,都能合乎朝廷心意,屡受朝野赞叹。‎ B.范质为官恪尽职守,忠诚为公。能够从大局出发,为朝廷谋划,严格遵守朝廷律令,任用官员也都能以朝廷和实际需要为依据,体现较高的为官素养。‎ C.范质为人清正廉洁,不谋己私。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钱物,还经常救济孤儿;生活简朴,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资财也不向朝廷要封谥,可谓廉吏典范。‎ D.范质处事谨慎周全,相机制宜。跟随君主出征能够恰当地随机处理各种事务;能够审时度势,根据朝廷的实际情况改革法制旧弊,体现出较强的处事能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从来不接受别人的钱物”错,原文有“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句,可知他曾接受皇帝赏赐。原文意思是“从不接受的”是“四方馈遗”。故选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显德四年夏,质建议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 ‎(2)朝廷每遣使视民田,按讼狱,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 ‎【参考答案】(1)显德四年夏天,范质提出建议(认为原来的)法律条令繁琐,(执行时)轻重没有依据,官吏们能够趁机做坏事。(2)朝廷每次派遣官吏巡视农田,查办案件时,(范质)都要亲自接见他们,对他们陈述天子(为百姓)忧愁劳苦的心意后,再让他们前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1)“繁冗”,繁杂纷多,繁琐;“据”,依据;“因”,趁机;“为”,做。(2)“遣”,派遣;“按”,查看,审查;“狱”,官司,案件;“延见”,引见,接见;“忧勤”,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 ‎【参考译文】‎ 范质字文素,是大名宗城人,九岁时就能写文章。晋天福年间,他拿着文章求见宰相,(宰相)很器重他。契丹侵扰边境,当天夜里,范质入宫值班,少帝命令召诸位学士分头起草诏令,范质说:“宫城已经关闭,(现在召集)恐怕会泄露军机大事。”于是自己单独起草诏令送给少帝,言辞优美,事理完备,当时就受到称赞。周祖征讨叛乱,每次朝廷派遣使者持诏书来处理军事,诏书内容都很适宜。周祖问使者是谁起草的诏令,使者回答是范质。周祖赞叹说:“真是宰相的材料啊。”周祖起兵攻向皇宫,范质在民间藏身,周祖搜寻到他,非常高兴。‎ - 18 -‎ 显德四年夏天,范质提出建议(认为原来的)法律条令繁琐,(执行时)轻重没有依据,官吏们能够趁机做坏事。世宗特意命他详细删订,这就是《刑统》。太祖刚刚即位时,各种事务都谦虚退让。范质于是上奏说:“自古以来帝王开创基业,都分封子弟,建立藩国,宗族亲戚的地位尊贵了,社稷才能够长久稳固。我看皇上的弟弟泰宁军节度使光仪,自从担任军中职务,就显示了将帅的才干,等到他有了自己的藩国,就更加有声望;嘉州防御使光美才智杰出,老练沉稳,能修养身心、乐于为善,美好的声誉与日俱增。请求一同封赐。皇子皇女即使在襁褓之中,也请让有关部门准许施行恩赐。我又听说作为宰相,应当举贤荐能来辅佐天子。臣私下里以为端明殿学士吕余庆、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国之道,阅历资深,看他们公正忠诚,确实值得依靠。请求授予他们宰辅职位,使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皇帝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的建议。以前,宰相拜见天子议论国家重大政事,皇帝一定会命他们坐在那儿当面商议,随便赏赐茶水后就让他们回去,唐朝以及五代还遵从这个礼制。等到范质等臣子畏惧皇帝的英气聪睿,遇到有事时就会准备劄子呈献给皇上。乾德二年九月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临死前告诫儿子不要向朝廷请要谥号。太祖听说后,为他悲痛而罢朝。‎ 范质努力学习记忆力良好,生性聪慧领悟力强。当初,范质入朝为官,还手不释卷,有人认为他辛劳。范质说:“不学习将有什么办法来处在那个位置?”后来跟随世宗征讨淮南,诏令多出自范质之手,吴中的文士没有不惊叹佩服的。每次起草皇帝诏令都不会改变朝廷规矩,任命刺史县令必须把户口册作为主要依据。朝廷每次派遣官吏巡视农田,查办案件时,(范质)都要亲自接见他们,对他们陈述天子(为百姓)忧愁劳苦的心意后,再让他们前去。范质以廉洁耿介自守,不曾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前后所得的俸禄及赏赐大多赐给了孤儿。内室之中,食物都没有两样。自己死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太祖于是在议论辅相时,告诉侍臣们说:“我听说范质只有居住的府第,不致力于生计产业,他是真正的宰相啊。”太宗也曾经称赞他说:“宰相之中能够循规中距,保持清廉节操,没有谁能超过范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8 -‎ A.首句与《荷塘月色》用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来表现月下荷塘静谧的写法相同。‎ B.林深路长,诗人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听不到钟声,因为道院内已经午休。‎ C.道士不在,诗人才纵目四顾,细细观赏起眼前绿竹苍翠、飞瀑挂峰的景色。‎ D.诗人进山访友所见所闻,随着进程变化,景色各异,时间和空间感异常清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已经午休”错误,“溪午不闻钟”,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到山寺的钟声,暗示道院无人。故选B。‎ ‎15.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心情是如何变化的。(6分)‎ ‎【参考答案】①喜爱山中美景,流连忘返,首联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景色宜人,使人流连忘返,诗人想到道士居住此中,正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②得知道士不再,百无聊赖。颈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纵目四顾,细细观赏起眼前的景色。③访道士不遇之焦躁不安的心绪和怅然若失的愁情,尾联诗人以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表现不遇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心理的能力。首联写所闻所见,诗人缘溪而行,穿林进山,途中景色宜人,使人流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表明诗人喜爱山中美景。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暗示道士已经外出,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勾勒出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18 -‎ ‎【答案】(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无、生。‎ 第II卷 表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消息甫出,  燃爆舆论场。‎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  ,不下“先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妄自尊大。鸿蒙一开,并不等于  ,用任正非此前的话,就是“我们仍然缺乏良好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更何况,面对“群狼”环伺,( )。‎ 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中华当有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猝然 深思熟虑 万事亨通 切记 B.猝然 谋深计远 万事亨通 谨记 C.顿时 谋深计远 万事大吉 切记 D.顿时 深思熟虑 万事大吉 谨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本题中,“家喻户晓”‎ - 18 -‎ ‎,每家每户都知道;“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第一处,“猝然”是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顿时”是立刻的意思。语境是消息刚出,选“顿时”。第二处 “家喻户晓”可知,第二处“深思熟虑”是深入反复考虑的意思。“谋深计远”是宏观战略全局,计谋周密而又长远。语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长远考虑,选“谋深计远”。第三处,“万事亨通”是万事顺利的意思;“万事大吉”指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也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语境“鸿蒙一开,并不等于……”,强调一切顺利,习惯上用“万事大吉”。第四处,“切记”是牢记,务必要记住的意思;“谨记”是敬词,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语境“……中华当有为”,强调一定记住,选“切记”。故选C。‎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B.无论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还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C.无论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华为的抱负。‎ D.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从中看到了华为的隐忍,华为的坚守与抱负。‎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本题,划横线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不应为递进关系,应为“无论……还是”的条件关系。划横线句子还存在结构混乱的问题,“深刻隐喻”和“历史使命”与下文无法建立联系,应该是二者让人看到“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和坚守”。A项,未能修改关联词。C项,虽然修改了关联词和句式上的问题,但没能安排好语序,文本旨在评论鸿蒙系统推出一事,先交代名字及名字中隐含的抱负更恰当。D项,加上了“从中”二字,这样可以解决句式问题,但其递进关系中语序不当。故选B。‎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突围 - 18 -‎ B.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突围 C.我们要实现突围,只有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D.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本题,因有“面对‘群狼’环伺”,所以陈述对象为“我们”。因有“更何况”,所以应突出递进关系。故最恰当的应为“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故选D。‎ ‎20.下图是“剪纸京花”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图案,请写出该图案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6分)‎ ‎【参考答案】上部由六个“京”字剪成一朵雪花,雪花不仅象征冬天,也是亿万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体现;六个“京”字底部相连,六个“口”字中心对称,京口合一,完美诠释了北京与张家口共享办奥、精简办奥的合作理念;下图“Beijing2022”和奥运五环标志呈现的是会徽主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是徽标类的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细观察,按由总到分的顺序观察,宏观把握会徽的外形特点,看全各组成要素;其次要巧想象,结合会徽名称,抓住信息点思考分析其寓意或创作意图;最后要善表达,采用规范的说明性语言,按顺序,准确、简明、平实、清晰的进行介绍。首先认真审读题干,注意关键提示信息:会徽是“‘剪纸京花’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图案”;答题的具体要求是“请写出该图案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字”。然后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认真观察图形,图形由三部分构成,按由上到下的顺序看,构图要素包括六个“京”字剪成的一朵雪花、Beijing2022、奥运五环。思考寓意时注意徽标名称、雪花的象征意义、“京”字的象征意义,围绕主题“北京2022年冬奥会”思考。难点是六个“口”字代表张家口,与“京”字相合,代表两地合办。最后组织语言,按要求回答即可。‎ - 18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在2020新年开局的这场特殊的战争中,大国重器精锐尽出,创新技术各显神通,中国北斗快速响应、全面融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担当起科技战“疫”的跨界先锋。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十万火急、分秒必争。大年三十晚上,北斗人闻令而动,奔赴火神山医院工地,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为两座医院迅速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根据北斗全球组网计划安排,今年5月将组织最后一次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最终实现几代北斗人执着追求的“全球梦”。‎ ‎【参考答案】关键信息:①2020年北斗为火神山、雷神山施工争取了时间。②今年5月将组织最后一次卫星发射,有望实现“全球梦”。‎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新闻的第一句是导语,主要信息都集中在这一部分。关键信息有:时间:2020年,中心事件是:北斗为火神山、雷神山施工争取了时间。第二、三句是第一句的补充;第四句关键信息有:时间:今年5月,中心事件是:将组织最后一次卫星发射,有望实现“全球梦”。‎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习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中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请至少结合两个人的名言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 18 -‎ 审题: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本次作文材料共有四则,四则材料都是围绕“青春”来谈的,为思考“青春”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理解。这其中既有对青春的内涵的解读,如辛夷坞认为青春是脆弱的美丽的,席慕蓉则认为青春很短暂,却让人怀念。而在习主席看来,内心的青春才是永久的青春。也有对度过青春的方法的建议,如雨果提出青春不能浪费,而习主席则认为青年要脚踏实地,经得起时间的锤炼。此外,在题目的要求当中明确了言说的身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同学,言说的背景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特点,而对象则是身边的同龄人。那么,题目也就是要求同学们站在时代的特点前,思考自己的青春的内涵、价值以及努力的方向。而按照题干要求“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即文章中要写出与两则材料关联的内容。‎ 参考立意:青春不朽,青春无悔;奋斗的青春最美;珍惜青春,奋斗拼搏;脚踏实地的青春;用奋斗浇灌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