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2课 自主赏析 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上的水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两位女儿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之间;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茎上布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1.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后被怀王疏远。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1篇),共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3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背景解读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两位女儿——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湘妃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3.文体知识
楚辞体
楚辞体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自由舒缓,摇曳多姿。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1.字音识记
①白 (fán) ②眇眇(miǎo) ③罾(zēnɡ)
④兰橑(lǎo) ⑤薜荔(bì) ⑥澧水(lǐ)
⑦潺湲(yuán) ⑧西澨(shì) ⑨白芷(zhǐ)
⑩北渚(zhǔ) ⑪搴(qiān) ⑫庑门(wǔ)
2.辨形组词
3.词语解释
(1)目眇眇兮愁予:向远看的样子
(2)观流水兮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3)葺之兮荷盖:编草盖房子
(4)聊逍遥兮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5)荒忽兮远望:迷迷糊糊的样子
(6)蛟何为兮水裔:水边
(7)将腾驾兮偕逝:同去
(8)罔薜荔兮为帷:香草名
4.名句默写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2)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3)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4)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5)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6)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提示: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是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因为诗歌主要是写了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诗歌讲述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2.诗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诗的开头是一个环境气氛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了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这种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这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之情。
3.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提示: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第二层次是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第三层次是湘君筑室于水中,以迎接湘夫人,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第四层次是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4.本诗在写作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探究作答。
提示:(1)寓情于景,以景传情
诗的开头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
全诗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2)源于民间,语言地方化
这首诗起源于楚国民间文艺,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楚地化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如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特别是“兮”字的大量运用,既调整了音节,又加大了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重叠交叉,明暗结合
全诗采用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彩清晰。如诗的后半部分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运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用带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等来传达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含蓄蕴藉,隐晦,不易发觉,就属于暗写。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增大了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1.课文主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2.结构图示
湘夫人
3.写法赏析
(1)用秋景写愁情
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由极想会见到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如“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
(2)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
“登白”二句描写了湘君的心理活动,鸟儿归巢、渔人收网的景象使他想到自身的处境,湘君更感孤独和苦恼。“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描写了极度懊丧的主人公眼中的景象。“荒忽兮远望”正说明他精神恍惚,因而产生与现实景物完全颠倒的幻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又是合理的心理流程。
(3)以丽景写乐情
一旦听说湘夫人“召予”,主人公喜不自胜,忙着做迎接湘夫人的一切准备。接下来的一系列环境描写,都洋溢着惊喜欢快的气氛,似乎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等待着他。
4.课文译释
湘夫人
诗歌的意象、意境
一、知识讲解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意境,通俗地讲,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总和”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或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阴凉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由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二、答题步骤
三、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
注:鼙(pí),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平沙落日大荒西”
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
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
解析: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
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答: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
[课内素材]
【素材积累】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怀抱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主张改革政治、任用贤才。因同贵族集团斗争,遭谗去职,屡被放逐。后自沉汨罗江而死。诗人一生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惜奔走先后,试图“及前王之踵武”。当他看见“党人”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就大声疾呼:“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当他一再受到群小的排挤和迫害时,就奋不顾身地同他们斗争到底,至死不悔。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做斗争的历史。他的悲愤的歌唱,一字一句都倾注了深沉的爱国的思想感情,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
【运用示例】
汨罗江上,阴风怒号,大浪滚滚。江畔,衣着华丽的诗人——屈原,顶着风,灌着酒在徒步行吟。是你,屈原,那个“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面对国家你尽职尽忠,面对世事你正气凛然,面对天下你一身坦荡!你,对奸臣感到不满;对楚怀王感到失望;对自己感到羞愧。楚怀王那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徘徊,让你感到阵阵心寒……你也曾想使楚国走向光辉,可混乱的世事让你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罢了,罢了,足矣,受辱不如归去。你看到百姓竭力挽留你的神情,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于是纵身跳入江中,风,在拉扯你的衣袍,仿佛不愿你就这么走了。
(高分作文《向屈原致敬》)
[拓展阅读]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鲍鹏山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
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楚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需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需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赏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本文以酣畅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屈原坚忍的形象,不灭的精神。我们深信:屈公不朽,精神永存。
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2
相关文档
-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2021-06-0923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小狗包弟2021-06-09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孔2021-06-0910页
- 2017年高中语文古代议论性散文第十2021-06-096页
- 高中语文第2单元单元导读课件 人教2021-06-099页
-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学案5 人教2021-06-095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2021-06-098页
- 云南省昆明一中2021届高三高中新课2021-06-0924页
- 高中语文第2单元4蜀道难练习含解析2021-06-0911页
-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意地栖居2021-06-0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