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50 KB
  • 2021-06-09 发布

云南省大姚一中2021届高三十一月语文模考卷(三) Word版含答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云南省大姚一中 2021 届高三十一月语文模考卷(三)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 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 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 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领城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 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暴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 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 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 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 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 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 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 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 思想的配合。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 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 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 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 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 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 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 2 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 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东亚“儒学文化圈”在近代的成 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当今时代 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高速的社 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 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 暴发,使我们能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 面。 实际上,瘟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 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 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一, 也是对自然的征服、资源的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长期以来,人 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 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 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 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 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 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 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 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 调统一。这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能够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心理和社会意识,“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 灾难频繁。 B.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只是因为有“韧” 的精神。 C.在“韧”的精神中,儒家思想为外向进取型的;而道家思想属内向、保守 3 型的。 D.随着人类进人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聚居,瘟疫就发生了,并随着人群移动 而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由自然灾害及其伴生的灾祸引发诸多文明覆灭说起,提出问题,再揭 示答案。 B.文章不仅指出“韧”的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还分析了“韧”性特质 的成因。 C.文章辩证看问题:既肯定儒家思想崇尚进取的积极作用,也批评其在战疫 中的局限性。 D.文章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说理 的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没有这种“韧”的精神,中华民族就难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 因而也就难以安然渡过各种困境,延续至今。 B.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契合,推动了社会前进,但忽视了人与 自然的协调、人与内心的平衡,瘟疫就易发生。 C.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这与中国道 家“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观点截然不同。 D.在当今时代,要想纠正“生态扩张主义”的偏失,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 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可以借鉴道家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个名为“张小明”的新闻机器人小试锋芒。在奥运会开 始后的 13 天内,共撰写了 457 篇关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的消息简讯和赛事报 道,每天 30 篇以上。不仅涵盖了从小组赛到决赛的所有赛事,且其发稿速度之快, 也让人惊讶――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时。 “张小明”的核心――“写稿模块”由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同北京大学计算机 4 所共同研制。其工作原理是结合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视觉图像处理 的技术之后,通过语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作为第二代新闻机器人,“张小 明”不仅可以通过检索图片自己选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诸如“笑 到了最后”、“实力不俗”等词语。 新闻机器人,或者叫 AI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其实,在 “张小明”出现以前,新闻机器人就已被世界上的主流媒体关注并加以使用。例 如,国外有美联社的 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的 Heliograf 以及纽约时报的 blossom 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 Dream writer 等。这些写稿 机器人无一例外都运用到了大数据处理技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 库中,再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其次 是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板,最后是将新闻元素 5WIH 代入其中,一 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机器人跟记者并肩工作,写新闻,已经是一些媒体机构的现实。有些体育消息, 如果不加作者名字,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机器人新闻”不是关于机器人的新闻, 而是机器人做的新闻,在人类世界普及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于此刻正 在电脑前写稿的记者们来说,似乎饭碗受到威胁,形势不太妙。 然而,写稿只是记者工作的一部分。机器能就特定话题做电话采访吗?能写出 有文采、直抵人心的报道吗?技术上这是可能的,可以事先把问题拟好,让机器 打电话采访。但编辑是否愿意这么安排则是另一个问题。不过,更靠谱的判断是, 机器人或软件将很快成为记者们手里的一个工具,用来搜寻新闻线索或生成内 容。 记者的核心职责是从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中筛选、掂量、分析、权衡、组织, 写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全面平衡的报道。这是一门活技术,代代相传到今天, 经过百余年的演化。如果说机器人最终也能掌握这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技术,那也 不大可能是现在。 (摘编自《机器人都能写新闻 记者真要失业了吗》) 材料三 5 如今,“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里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出版商们 正在努力应对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以及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的残酷现实。尤其在 美国,机器人写稿越来越普遍。2014 年以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一 直由机器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自动生成。这中间也出过岔子。去年 6 月,《洛杉矶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州海岸发生 6.8 级地震的报道。但它实 际上依据的是 USGS 错误发布的 1925 年地震记录,于是闹出了一个地震预警响了 92 年的笑话。 但这些风险并没有降低媒体机构对机器的热情。《华盛顿邮报》去年宣布,开 始由机器发布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的报道。这些稿子每周都会自动更新,资料来 源是高中橄榄球教练提交的净胜分数据。在欧洲,各大新闻编辑部在算法的帮助 下,去年每月生成数以万计的稿子。荷兰的一个机构甚至使用一种算法,用更简 单的语言改写稿子,为儿童“量身定制”新闻报道。牛津大学的亚历山大·芬达 坦言,虽然这些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较高,但仍不够精密。虽然人工智能无疑会越来 越多出现在新闻编辑室,但哈佛大学的约书亚·本顿认为,专业记者们写稿时应 对的真正困难和最严格的部分——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 —将很难被机器掌握。 (摘编自《好新闻需要专业技艺——机器人“记者”难取代“本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小明”的核心是“写稿模块”,其工作原理是运用某些最新技术,通过语 法合成与排序学习生成新闻。 B.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最新应用,而机器人新闻是机器人做的 新闻;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 C.机器人新闻普及速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美国,机器人写稿比较普遍,某些新 闻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D.现在,《洛杉矶时报》的地震警报讯息、《华盛顿邮报》有关高中橄榄球比赛 的报道都是根据数据自动生成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小明”是第二代新闻机器人,由两个机构联合研发,它不仅可以检索、选 择图片,还能模仿人类的语气使用一些词语。 6 B.新闻机器人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录入数据,经过分析加工,然后将新 闻元素代入其中,再制作出特定模板,这样就能“写”出新闻。 C.记者写新闻是一门人性比重极大的活技术,它要求记者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 息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秀的报道。 D.如今,报纸发行量日益减少,资本向在线广告转移,为了应对这些残酷现实, “机器人新闻”在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越来越受欢迎。 6.使用机器人“写”新闻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师 于坚 我遇见他总是在会议上,坐在一个角落里,很少说话,不到他发言的时候, 两条腿抖个不停,仿佛在抽风,表情激动,蓄势待发,搞得坐在他旁边的人也 很紧张。到他发言,总是很吃力的样子,手挥舞着,眼睛斜瞪,眼白放大,仿 佛正从一口深井里面提水而水太深、太重,提不起来的样子。令人很担心,觉 得他的话非常重要。但他最后说出来的总是语焉不详、鸡毛蒜皮、小题大做、 不得要领,会议讨论南极洲是否会融化的重大问题,他却说小区里面没有花也 是不对的,浪费时间,被主持人中途打断。大多数时候他保持沉默,极力控制 着由于渴望发言而即将抽风的种种症状,他有很多话要说,但坚强地自我克制 住了。他在会议小休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突然爆发,哗啦啦地说起话来。他 的口音非常奇怪,似乎躲在喉结这块岩石下面,原始的声音,没有一般受过发 声训练的人的那种磁性,音箱感,自信。他的声音像非洲人说话,尖利刺耳而 又嘶哑低沉,混杂着被此矛盾的音质,一方面滔滔不绝,一方面又不愿意声张 似的,因此听上去口齿不清,像是慢速穿过岩石即将到站的地铁。某个有着播 音员噪门的同事教育他,打开你的喉咙,把声音放出来,那人公鸡般的夸张地 伸缩着嘴巴,这样,这样!他扬起脖子,跟着比划了几下,哑的,没声音出来, 就放弃了。我从来没有在会议以外的场合见过他,我们总是一起开会,会议结 来后分头离去,他总是最先离开会议室,因为坐在后面。 7 我一向对那些在会议上不说话的人抱有好感,总觉得真理是在这些人的沉 默里面,我们心有灵犀地相视而笑。我总是对每一个落日怀着好感,而对迈步 中天、滔滔不绝的日头没有感觉,当太阳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钻 到世界的阴影堆里。只有在冬天,在寒流之后,我才喜欢那头顶的太阳,它已 经变得暖暖的,不是那么声色俱厉了。 忽然有一天在灰色的大街上看见他,他正在金碧路的人行道上向东走去。这是 我在国家会议之外第一次看到他。他走路的样于真像一位大师。灰色的象,缓 慢地移动着,似乎喧哗的大街不过是一座安静的森林。他身体里面装着一块石 头,神情茫然,看着一切而不是某一点,显然已经灵魂出窍,神游物外了。这 个人听不见汽车队列的嘈杂、看不出红灯的警告,茫然地走下人行道,在众目 睽睽下,穿过了车流,他那置身度外的神情就像盲人聋人。有的司机被这个人 的傲慢激怒,愤怒地按着喇叭,他全然听不见,那么慢地移动着,就像一块石 头驾着风飘在洪流之上。 我有些不能肯定他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坐在会议室后排的人,相貌是对的, 但身体反映出来的气质、灵魂状态完全不是那个人。难道这就是他沉默着的部 分,那桶总是被会议压制着的水打不起来的深井中的水。他像大师那样傲慢, 重重地、缓慢地、抱着老子所说的那种“一”,走掉了。落日那样消失在灰色 大的另一头,黑暗在后面簇拥着他。 在另一次会议的时候,我再次遇见他,我想告诉他我在大街上看到的这一幕。 但看着他愚钝、欲言又止、即将抽风的样子,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不能肯定 那个在大街上走过的大师,是否与他有关。我只是随便说起,我那天在金碧路 看见你了。是的。他说,我最近经常走路去上班,从气象路开始,穿过金碧路, 一直走到东方广场旁边的尚义街,大约要走四十分钟,这么走比坐车好多了, 我已经瘦了不少。他满足地笑起来,这样的微笑,足以肯定他是一个很善良的 人。(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场是“我”与“他”的连接点,文章由此切入描写“他”在会场的种种表 现,再现了“他”对会议发言的期待、急切而又不被重视的窘迫之态。 B.写“他的声音像是非洲人在说话”、同事教“他”发音技巧,都为了说明 8 “他”奇怪的口音,是以调侃的方式写“他”的说话带给人的切身感受。 C.想“躲得远远的”“钻到世界的阴影堆里”,是会议上很少发言的人们,因 不满发言者的“声色俱厉”“滔滔不绝”,而产生的厌恶和躲避心理。 D.文章叙写“他”在会场内外迥然不同的表现,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合乎常理, 其中蕴含着作者关于会议对人的压制的忧虑和反思,这是文章的深刻之处。 8.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大师”的含意。(6 分) 9.文章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抽风”“深井里面提水”之类的词句,描述“他” 的形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 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 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 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俊臣未至追还,恨之。由是连外徙, 不得入。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 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襆被自将。 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 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后善其言。 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 所删正。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訹为乱。 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 帝犹依违。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 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 普思法当死。”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 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 9 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及侍宴,宗晋卿嘲之, 帝默然。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 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 尉辅政。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 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 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轨与足/天下僧尼滥伪 相半/请并寺/着借常员数/缺则补/ B.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轨与足天下/僧尼滥伪 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C.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就与足/天下僧尼滥伪 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D.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就与足天下/僧尼滥伪 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文中“浮 屠”与王安石《游衰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襄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 指相同。 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 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烧尾,是指唐代大臣新授宫时向皇帝献食,亦可指唐代士子新登第或升迁 的庆贺宴席。文中即是第一个意思。 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 月、天地、昼夜、寒暑、君臣等,文中指国家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瑰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扬州地处都会,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都趁 机捞取很多钱财,而苏瑰任扬州长史时,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 10 不取。 B.苏瑰公正处事,直言进谏。百姓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苏 瑰承诺绝不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讽议,最 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 C.苏瑰为人耿直,不怯权贵。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力 争追究到底;公卿大臣初次为官,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 食。 D.苏瑰志存大节,独发谠言。中宗驾崩后,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辅政。 宗楚客等讨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最终削除相王辅 政,苏瑰称病不再上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5 分) (2)有诏勿治。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1],诗人例作水曹郎[2] 。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3]。 【注释】[1]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2] 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 曾任水部郎。[3]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 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 折支多得退酒袋。”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 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11 B. 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 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 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 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 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15. 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和氓青梅竹马 美好时光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 (2)《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形象说明生命须臾短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中描写完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酿泉之后,用“______, ______”两句指出这就是“醉翁亭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7—19 题。 在日渐喧囂浮躁的时代里,人们对古人追求雅致的“慢生活”愈加向往。尽 管________,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心境却可以通过一件件器物传承至今。 “与盛唐相比,宋朝的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 境……心灵的安逸享受占据首位。不是对人世的________,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 避;不是人物或人格,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宋代被认为 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的黄金时代。宋代文人不仅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确立了 士大夫阶层的地位,而且由对绘画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等领域,追求 极简之美,形成了品调高雅的造物艺术审美观。 明代士大夫身处独特的政治环境,强调自身环境的艺术化需求,逐渐从义正 辞严的关注________,转向________的艺术创造。他们不只积极定制陈设器用, 营造园林居室,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这既 12 是对宋代造物艺术的继承,也生发出自身玩物心态的转变,抒写人生处世的格言 和个人的生活情趣成为风尚。因此,明代文人雅士将雅集发展为抚琴、赏香、啜 茗、读画四大意趣,将闲逸的生活形态推衍到顶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事过情迁 征服进取 庙堂之器 独抒性灵 B. 时过境迁 迎难而上 庙堂之器 不拘一格 C. 时过境迁 征服进取 庙堂之高 独抒性灵 D. 事过情迁 迎难而上 庙堂之高 不拘一格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不是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是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 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B. 他们不仅积极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 笔端,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C. 他们不只积极定制陈设器用,营造园林居室,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 笔端,使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D. 他们不仅积极营造园林居室,定制陈设器用,而且把对生活文化的体验诉诸 笔端,使生活品鉴类著作迭出。 19.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新媳妇把被子铺在棺材底。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B. 鲁侍萍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C. 全城的人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 D. 你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 ……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有科学家指出:“我们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人们不健康的饮食和长时间缺 乏锻炼会使他们面临罹患Ⅱ型糖尿病的严重风险,而Ⅱ型糖尿病会导致① ______。”这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大脑功能退化与罹患Ⅱ型糖尿病有关。科学家们 调查发现,多数人 60 岁后オ会获得有关如何降低脑部疾病风险的建议,但② ______。他强调,人过中年后所遭受的健康损害几乎不可逆转,所以避免脑部健 13 康出问题的最佳方式是③ ______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75 个字。 2019 年 10 月 27 日晚,武汉两江四岸灯火璀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内万众 欢腾。一名中国军人将火种保留在“和平尊”中,主火炬塔缓缓熄灭,在上万名 观众、运动员的注视下,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省会武汉圆满闭幕。本届 军运会,中国人民解放竿体育代表团以顽强的毅力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共夺得 133 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此外,中国代表团的健儿还摘取了 64 枚银牌和 42 枚铜牌,以 239 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一。其中的军事五项竞赛,这个项目被 视为“捍卫军旗之战”,是衙量各国单兵战斗力的一种标志。中国队屡破世界纪 录,先后打破男子障碍、女子障碍、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女子个人全能等 5 个项目上的世界纪录。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0 年 7 月 10 日中午 12 时 30 分,“新高考”生物考试结束,山东聊城一 中考场外,一名考生从考场跑出来,突然向班主任下跪表达感恩之情。据报道, 这位下跪的学生很感谢班主任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当时没有多想,没有更好 的表达方式”。刚刚走出考场的考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向班主任下跪,这样的场景 确实挺惹眼。这种表达感恩的方式被各大媒体报道转载,引发了人们的争议。有 人点赞,有人反对,有人虽赞同他的做法却觉得这种感恩方式不宜大力宣传提倡。 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在高考结束后会对平日对你照顾有加的老师在大庭广众 之下以跪拜礼的方式表达感恩吗?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4 参考答案: 1.D(A“‘韧’的精神能战胜资源短缺、灾难频仍”不正确,原文为“自古以来 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韧’的精神”,且“战胜”一 词也夸大事实。B“只是因为有‘韧’的精神”过于绝对,原文说“这一问题, 有很多答案”。C“道家思想属……保守型的”不正确,应是“谨慎内敛、谦 虚忍让”的。) 2.C(“批评其在战疫中的局限性”错,不合文意。) 3.B(“瘟疫就易发生”于文无据。) 4、C。C.“超乎想象”错误,原文为“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已经达到以 假乱真的效果”错误,原文为“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5、B。结合“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将其录入数据库中,在将这些数据按照语句出 现频率以及新闻要素关键词进行分析加工。制作出一套符合该媒体发稿风格的模 板,然后将新闻元素 5W1H 代入其中,一篇新闻消息就这样产生了”可知应为“制 作出特定模板,再将新闻元素代入其中”。 6、优点:发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 不足:风格单调,新闻的人性比重低;不能自主纠正错误,存在一定风险,不够 精密; 不能仔细权衡信息和呈现平衡的、情境化的故事。 7.(3 分)C 8.(6 分)①指看似傲慢、超然物外,实则不守规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喧 哗的大街上,“他”全然看不见红灯的警告、听不见车流的嘈杂,神游物外地缓 慢穿过车流。②指看似能在会议中表达重要观点,实则语焉不详、没有水平的人。 在会议中,“他”急切渴望掌握话语权,但发言却往往不得要领,浪费时间。 每答出一点给 3 分。 9.(6 分)①用即将“抽风”、仿佛“抽风”写“他”渴望发言的急切之态,意 在与会场外的气定神闲、置身度外形成反差,突出“他”在会场中的反常表现; ②用提不起来的“深井的水”写“他”发言的吃力样子,与“他”发言的急迫形 成反差,表现“他”的真实水平;③在反差中,表面在写“大师”的真实样子, 实则表达会议对人性的压制和制约。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给满 6 分为止。 15 10、A 根据句意断句。“浩广”是一个词,指严重,不能断开,排除 BD.“日殚” 修饰的是“民产”,意思是生产日见困难,要连在一起,排除 C.故选 A.译文: 浪费严重,虽然不要国库拿钱出来,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产日见困难。百姓不足, 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 的数目,缺了再补。 11.A。A.表述有误,“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是指和尚,而本 文中是指佛寺。 12、B“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分析有误,据原文“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 则补。后善其言”可知,原文是说他提出合并寺庙的建议,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好, 没有提及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 13、①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 会错待一个小人呢?” ②因此中宗特下令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敖,皇帝仍旧 犹豫。 材料参考译文: ①武后认为他诚实正直,升官直至侍御史,他去审讯案件,多次使武后满意。武 后放纵其惨毒,用以胁制群臣。前后牵连夷灭了一千多族。生平只要有纤微小过, 均入狱论死。后来,来俊臣任左台御史中丞,朝内外从此屏息,没有人相互谈话, 只以眼睛示意。 ②后来,来俊臣多次收人贿赂,被御史纪履忠揭发检举,下狱判死罪。武后因他 以前能侦察各种急变,赦他不死,贬为庶民。长寿年间,又将他召回,任他殿中 丞,又因纳贼贬为同州参军事。但他暴虐恣肆不改。逼迫夺取同列参军的妻子, 又侮辱其母。 参考译文: 苏瑰,字昌容,是雅州武功人,隋朝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科试得中进 士,补为恒州参军。母丧期间极度悲哀。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孝梯,提拔为 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敛二州刺史。那时,来俊臣因贪淫罪贬为同州参军。 人们担心来俊臣会再被起用,很多人写信给苏瑰,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 16 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于是没有打开 那些书信。来俊臣还未到达所贬州就被召回,对苏瑰心中怀恨。因此,苏瑰连连 外徙,不得入京。很久以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 多产珠翠珍怪。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都收取了好多万,而苏瑰只单身及简单行 装,自我约束很严。武后建佛寺、立庙塔,没一年不派劳役。苏瑰进谏说:“浪 费严重,虽然不要国库拿钱出来,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产日见困难。百姓不足, 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 的数目,缺了再补。”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好。神龙初年,入京任尚书右丞,封爵 怀县男。苏瑰明晓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旧章。当时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 删正。中宗复位,郑普思以妖幻之术任秘书员外监。他的党羽分布在歧州与陇州 之间,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将郑普思逮捕入狱,穷追到底。郑普思的妻子以 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因此中宗特下令要苏瑰不要再追究。苏瑰在 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救,皇帝仍旧犹豫。司直范献忠,是苏瑰让他审讯郑普思的 人,他进言:“苏瑰身为大臣不能诛杀叛逆小人而报答天子,犯了大罪,请让臣 先诛杀苏瑰。”那时,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错,郑 普思依法该当死罪。”皇帝不得已,将郑普思流放到修州,其余党徒都处死。苏 瑰后来连续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封爵许国公。那时,公卿大臣 初次为官者,照例要献食天子,称之为“烧尾”,苏瑰独不进献。到侍实时,宗 晋卿嘲讽苏瑰,皇帝听了默不做声。苏瑰对皇帝解释说:“字相一职,主管调和 阴阳,代天治理万物。现在粮价暴涨,百姓穷困,宿卫兵中还有三天都没吃饭的, 臣实在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皇帝驾崩,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任太尉辅 政。韦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及苏瑰等人在禁中议事。宗楚客讨好说:“太 后临朝,皇太后与相王有叔嫂不通问之礼,应该停止相王辅政。”苏瑰严肃地说: “遗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气了,最终削除相王辅政的 制度。苏瑰称病不入朝。景云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赐谥号为“文贞”。 14. B (“伤感之情”错,应是喜悦之情,是描述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 15. (1)难言的伤感。开篇二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 则自伤。 (2)初到的喜悦。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3)苦中作乐,乐观旷 17 达。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诗人心绪复杂矛盾,虽受打击和 迫害,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16、(1).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答案】17. C 18. D 19. C 【17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选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事过情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 变化。语境指的是向往古人追求的“慢生活”,应当属于“时过”,应选“时过境 迁”。 征服进取,用武力降服,施加影响或运用力量、手段使对方折服,努力上进,有 所作为。迎难而上,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应当与后面的“逃遁退避”相 对,应选“征服进取”。 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指朝廷。庙堂之器,陈在庙堂里的礼器,或比喻有治理 国事才能的人。语境指的明代士大夫从关心朝堂到关心艺术,应选“庙堂之高”。 独抒性灵,独自抒发人的性灵,真情实感。不拘一格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 个格局。语境说的是“艺术创造”,应选“独抒性灵”。 故选 C。 【18 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 项,“不是”“而是”关联词使用不当,语序不当,先营造园林,后定制陈设器 用。 B 项, 偷换主语,前句主语是“他们”,后句主语是“生活品鉴类著作”,两句 割断; C 项,语序不当,先营造园林居室,后定制陈设器用。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文中句子“与盛唐相比,宋朝的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 在心境……”,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 项,表示语言断断续续; 18 B 项,表示语言的转换; C 项,表示列举的省略; D 项,表示静默或思考。 故选 C。 20、示例:①大脑功能退化②通常为时已晚③(从年轻时就)健康饮食并坚持运动 (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21、①201 9 年 10 月 27 日晚;②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网满闭幕;③中 国代表团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④中国队屡破军事五项竞赛世界纪录。 22、[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文为具有明示性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首先 要准确分析材料内容:某考生高考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向班主任下跪表达感恩,而 这种表达方式是考生自己当时认为的最好的表达方式,这就意味着对他而言,这 种行为是发自肺腑的行为,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表演作秀。而这件事引发的媒 体报道及人们的争议在于这种跪拜的感恩方式是否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理念,这 才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觉得不宜大力提倡等。其次是要注意任务条件:写 作人的身份为“高三学生”,时间节点为“高考结束后”,诱因为“老师平日对自 己照顾有加”,场景为“大庭广众之下”,动作行为是“行跪拜礼”。如果选择同 意,可以从古人的尊师谈起,到现在的跪拜父母感恩等依然存在,论述这种感恩 方式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不同意,可从当今社会倡导人格独立平等价值观的角度 切人,何况感恩的方式不止这一种;如果是觉得不宜大力提倡,可以强调这种跪 拜的感恩方式仅仅是个人行为,要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感恩方式,只要不违反法 律法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