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7.00 KB
  • 2021-06-09 发布

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5文言文阅读之实词与虚词含解析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 05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与虚词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 这两句诗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 , 。”这也强调 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5.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3.摄提贞于孟陬兮,惟 庚寅吾以降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5.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易错成语勤温习 1.《大河之舞》自 1994 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评人一致 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 它的。) 2.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 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使用对象错误。) 3.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形容书法 拙劣或胡乱写作不是指画画。) 4.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又会东山再起。(“东山再起”是说东晋谢安退职 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东山再起是指再度任职或比喻失势后重新任职。它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5.刘华非常激动,高声争辩说: “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杯 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爱国爱民 经典素材: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 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 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血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 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 ,当亡国奴的辛酸,鼓 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 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 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 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 1934 年一直到 1940 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 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 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 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 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 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 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 而且足迹遍布全国 23 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时新素材: 爱民英雄徐洪刚 徐洪刚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班长。在探亲归队途经四川筠连县时,有歹徒在车上抢劫和调戏妇女, 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挺身而出,同 4 名歹徒殊死搏斗,身上连中 14 刀,肠子从刀口中流出,但 仍用双手死抑着一名歹徒的腿。他热爱人民,不顾个人安危,用他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热 爱人民的英雄颂歌。 萨克雷助贫为乐 威廉.萨克雷,是英国 19 世纪杰出作家。他同情穷人,真诚助人。每当听到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便 把钱装在用过的丸药盒里,写明:“每服一粒,以应急需”的服法,并附上一封化名、假名或没有寄信人 姓名地址的信,叫人送去。这样,他就感到很高兴。 ☞技能再提高 ☞技能再提高 探究文言实词的准确意思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1.看题内。要注意结合所给文言文本身语段,主要是 语境和前后文的句法进行推断;2.想题外。若结合语境仍不能得出,则要联想课外的与这个实词有关的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代汉语词汇和其本身音形上的特点。即内外结合。主要方法有: 一、语境推义:这是在做文言文词语类题目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一 个多义词在句子中的上下文,来确定该词在这一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无论是在字词题中,还是在翻译题中, 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来确定某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具体做法或说思维过程是,当一句话中有一个词意义难以确定时,可以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 把难以确定意义的词空置出来,形成一个填空练习,然后选择最适合句义、文义的词语填空,借此确定词 语的意义。 如:需确定“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组”的意义,可先译为:“当他用( )捆绑燕 父子的时候”。然后依据句意,空格中填入绳子较为合适,且“组”又带有“纟”字边,从字义和“丝线” 之类有关,从而可以确定“组”的含义是“绳子”。 二、句法推义:一方面,文言文中常有互文、对偶、排比等形式的句子,其对应结构中的字词意义往 往有相同、相近、相反、相对的关系,根据文言词句在结构上的这种对称性特点,可以断定该词在句中所 起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出该词的词性和词义。另一方面,根据与某文言实词进行搭配的前后词语的意义、 词性,通过语法功能来确定多义字词的准确义项。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殚”与其对应位置的“竭”,应是相近的关系,故可推出其词 义为“竭尽”。 三、语汇推义:这大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一是成语(成语实际是连结更 紧密的合成词)。 1.合成词 当能拆开时,则先将拆开后的每个语素各自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合并成一个现代汉语短语,再结合 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古今意思是否相同的判断。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先把 “指示”分开进行分别的翻译,则“指”是“指出,用手指”的意思;“示”是“看”的意思,合起来则 为“用手指给谁看”,适合原文的语境,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是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意思显 然不同。 2.成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素”可想成语“素昧平生”中的“素”是“平素,往 常的”,由此断定词义。 四、音形推义:这个方法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形推义,一是以音推义。 1.以形推义。如下面句子“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砺”不清楚,可根据句子“砺”的前 面是“金”,表铁的东西;后面是“则利”,表锋利,从文意我们可以推断它可能是一种石,而“砺”本 身又是“石”旁,故可基本判定其应是“磨刀石”。 2.以音推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依本义在句子中讲不通,以同音、或同声符字“早代替,文意 正好通顺,可推知:蚤通早。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在做题时,运用以上四种文言实词推义的方法,要注意两点:注意顺序,综合运用 做题时要按照“语境推义――句法推义――语汇推义――音形推义”的顺序来进行操作。 还要强调一下“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文言文中出现的“双音节”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有下面四种对应情况:词――词:古代也是一个词, 但词义、色彩已有不同,如“亲戚”,古代指直系亲属,现在词义范围扩大,泛指与母系一方有亲缘关系 的人;词组一-词;古代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词组,而现在已是固定的双音词,如“地方”,“地” 指“土地”,“方”指“方圆”,合起来应为“土地方圆”,而现在则是一个固定的词,指某个地方;伪 双音节词――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两个不相关的单音词碰巧连在了一起,但不是词组,只是形式上与 现代汉语相同。如“昨日入城市”中的“城市”,“城”是城市义,而“市”是“做买卖”的意思,合起 来应为“到城里做买卖”;偏义复词――并列合成词: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其 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而这一对词语若在现代汉语中仍存在,则往往 是两个语素是并列关系的合成词。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只有“作”的意 思,而无“休息”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指“工作和休息”两个方面。 辨析古今异义双音节词用先拆后合法:不能拆开时,则证明这个词的意义很固定,往往是古汉语中的 专用词语、双声叠韵词,这一类的词一般和现代汉语同义。例如: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因此,当遇到难以确定含义的文言词时,就可以从现代汉语中找出含有该文言词的并列关系的合成词,或 含有这个文言词语的成语,借助合成词或成语中其它语素的意义或整体意义,来确定文言词语的意义。 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 字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书写或传抄笔误,或为图省事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 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人沿用下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了通假字。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在句 中用它的本义、引申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一般地说,以下三种情形可以通假: 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 是“擒”的声旁字;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墨 子.公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声旁字 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旁字。 文言虚词主要从词义、词性、关系、语气四个方面进行辨析。 一、辨词义 《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里实际是两个方面,一是 “常见的”,一是“在文中的用法”,具体做法是分三步走。一译: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将其 翻译成现代汉语;二代:再将其代入文段中的语句,看是否成立,若不成立,不能讲通,则说明虚词意义 不同。 如:“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将第①句中的“其” 的意思翻译出来,可译为“他的”,表第三人称;二代,将“他的”代入第②句,显然不成立,不能说成 “而我也后悔‘他的’随着他们……”,证明两个“其”意义不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二、辨词性 若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按题干要求,仍需进行解析时,就要看它们之间词性的区别了。有些虚词 的意义相同,但或者词性不同,或者用法不同,或者词性用法均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分析其词性和用 法方面的不同。分析其词性和用法,主要是从前后与这个虚词搭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这实际上与 上面的辨析词义是相关联的思维过程,即词义相同辨词性,语法功能看搭配。 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两句中的“以”都可以翻译成“因为”。二看词性,第①句“以”后是名词“物”,由“以” 引起,可见“以”在这里是一个介词;第②句中的“以”后面是“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样一个分句, “以”的前面“古人之观于天地……”也是一个分句,两个分句用“以”连接,所以这里的“以”是用在 表原因的分句前的连词。可以辨析出两句中的“以”词性不同,一为介词,一为连词。 三、辨关系 《考试说明》中要求考查的 18 个文言虚词中,常用的表连词且能表多种关系的虚词有“而”、“且”、 “其”、“若”、“则”、“以”等 6 个。这里需要按照“删换替代”的顺序依次做三方面的工作: 1.一“删”定连词。当两句中的虚词词义相同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这两句中的虚词是否是连词,办法 是将考查的虚词删去,若读起来仍然通畅,句意表达没有影响,则表示这个虚词在这里的词性是连词,因 为只有删去连词,才会出现这种结果; 2.二“换”定并列选择,即采用换位法,将连词两边的分句替换位置,若句意不变,则证明这个连词 表示的是并列关系,因为只有表并列关系时,两边的分句才可以互调(若是疑问句,则表选择关系); 3.三“替”定其它关系,就是根据上下句的文意,将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或说,用现 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去替代,看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表明这个连词表示的就是这个现代汉语所表示的这 种关系。常用的表关系的替代关联词有:表承接――然后、于是、就。表递进――而且。表转折――但、 却、可是。表假设――如果、假如表因果――因为、由于表目的――来、用来。表结果――以致、到了…… 地地步。表修饰――……地 四、辨语气 区别同是表示某种语气的两个文言虚词,首先要分析其是做副词还是做助词。这主要从位置上来区别, 一般来说,语气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是用来修饰这个动词或形容词的,对动词和形容词起加强 语气的作用;而助词往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或是用在句首引起某种语气,亦或用在句尾强调某种 语气。而结构助词一般用在句中,连结句子中两个成分,起到使句法清晰的作用。无论是助词还是副词, 当其表达某种语气时,一般和现代汉语的某些助词或副词相对应,可以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来判断其表示 的是哪种语气。一般来说,其表达语气与其翻译成的现代汉语对应情况如下:表测试、商量语气――大概 还是:其皆出于此乎。表命令、判断语气――一定 就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以远,则 至者少。表疑问语气――呢,吗: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感叹语气――啊:虽鸡狗不得宁焉。表祈 使语气――吧: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表反问语气――难道……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陈述或舒 缓语气――了,或不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表句中提顿――一般用于句中,但不译:项伯者,项羽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父也。凑足音节――一般用于句末,不译:顷之,烟炎张天 以上是对文言虚词进行辨析时的一般顺序,但在做具体的题目时,要注意以下两点:讲求顺序,综合 运用。 讲求顺序――先看大区别,再看小区别:由于学生文言知识多少的差异,不可能对所有的文言虚词都 能辨析地非常清楚,这时,就要考虑几个选项中,哪一组的区别最大――词义、词性方面的,哪一组的区 别较小――关系方面、语气方面的。将自己认为区别大的作为“虚词有差异”的一项。综合运用:在辨析 的思维过程中,有时只用一种方法就可将辨析清楚,有时需要按照从词义到词性到关系到语气的顺序来辨 析,要看具体情况。 ☞基础提升练 一、(2017 届河北省定州中学新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富豪。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才弱冠,率 乡里弟子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 贼帅子,日与饮博。佯不胜,偿以资,使伺贼。贼将害恭允,其子以告,因遁去。 太平兴国中,以殿执掌广州市舶①。自南汉以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贼有叶 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 开道,悉歼之。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二 州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家。 时沿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及行临江军,择骁卒乘轻舟伺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 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追海贼于通州境,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恭允兵刃所向, 多为幕所萦,炮中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跟进,擒 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 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 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③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 弟允元,率乡里弟子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 授本县令,允元②什邡令。 《宋史·杨允恭传》 ①市舶:对外贸易。②什邡:地名,在四川。③土人:当地人。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海贼子孙相袭.. 相袭 :先后沿袭 B.掩袭..其首 掩袭:掩护袭击 C.而军士舟楫不给.. 不给 :不能供给 D.能以方略..捕贼 方略:方法与谋略 5.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A.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B.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C.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D.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 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 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C.经过杨允恭的改革以后,江、浙所运的物品,到淮、泗就停下来,由淮、泗运送到京城,这个方法 用了一年,进献供米达到六百万。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 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 ②及行临江军,择骁卒乘轻舟伺江贼所止,夜发军城。 【答案】 4.B 5.B 6.D 7.①杨允恭说:“如果你让我活下来,我会帮助你。”贼寇一向知道他是豪富家子弟,于是放了他。 ②到临江军,选健壮的士兵带着小船探访下江贼寇停息的地方,夜里从军城出发。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 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 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例如本题关键词“令”“悉”。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 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 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 “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6.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 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 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 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 B 源自文 章第二段,文章的表述是“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 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而选项将二人的行为糅合到一起了。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 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苟,如果;活,使动用 法;素,一向;闻,知道;及,等到;卒,士兵;伺,探访。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省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二、(2017 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 “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 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 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 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 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 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 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 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 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退缩,收缩 C.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D.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籴:运送 5.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B.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C.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D.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嫉妒他,担心他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 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 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 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也望风溃败;金兵长驱直 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答案】 4.D 5.B 6.A 7.(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要点:“整弓、中、诵叹、劳之” 各 1 分,句意 1 分。)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要点:“乞入见、控守、西隅”,补出 省略的兼语“之”各 1 分,句意 1 分。)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 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 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的 D 项,因为“以运费增价”是用运输粮 草的费用,且前文说了“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故应解释为“购买”。可采取 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 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 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 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5.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 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 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 “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 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 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 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 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 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 动词进行断句,比如“辽使”“玉津园”“客”“太尉”。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 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 心。A 项,“经略使韩缜嫉妒他,担心他将取代自己”有误,原文说,“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 他日当据吾坐。’”,可见经略使韩缜赏识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 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 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 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7.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观者”“帝”“灌”“西隅”。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而令控守”,补出省略的兼语“之”。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 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担任河东从事的官职。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 是位奇士啊,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的位子。”(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官职。辽国人经常越 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告戒并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来。辽国人忿怒地兴兵进犯。何灌面对敌军高高 地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射中山崖,箭头都能没入到岩石之中。敌军大惊,把他当做神人,迟疑徘 徊了好久,终于退缩离去了。之后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会,说起往昔的事情,历数何巡检 的神妙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何灌啊。”萧太师震惊地起身向何灌行礼。何灌在河东做将领,与西夏人 相遇,敌人的装甲骑兵追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贯穿敌人的铠甲,甚至于洞穿前胸,从后背射出,叠连 贯穿后面的骑兵,西夏人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推荐给徽宗,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西北边境的情况, 何灌用笏板在御榻上画,并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观察(掌 握)之中了。”何灌担任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并兼任威州刺史、治理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 再升任转运使。朝廷下令运粮三十万石到太原等三州。何灌进言说:“河水太浅负载不起大船,如果改用陆 路运输又要用八千辆车,这时沿边麦子正好成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请报上去, 得到了许可。过了不多久,何灌又治理岷州,引邈川水灌溉闲置的田地上千顷,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 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担任“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 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田不受旱灾之苦,那么人民就会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要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 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兴修水利。不到半年,就得到了质量良好的耕地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 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与)其他行政路区(相比)最成功的。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箭 就射中了靶心,第二次射却没有射中。辽国使者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是出于礼节 让让客人你。”他整理弓箭再次射中了靶心,观看的人赞叹(不已),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何灌升任步军 都虞候。金兵南下进犯,朝廷全部调出禁军交付梁方平带领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打到滑州, 梁方平往南败逃。何灌的军队也望风而溃。整个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可以抵挡敌军,金兵于是径直南下进 攻京城。何灌来到,乞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守卫西部边角。何灌在京师城下坚守奋战了共三天,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受伤死在战场上,当时六十二岁。 三、(2017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患 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 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 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 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 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 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 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 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 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 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 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 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 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 【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 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 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 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 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 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 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 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答案】 4.A 5.B 6.B 7.(1)不久,三板沙的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了他们。(“顷之”、“夺”、 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2)(任环)曾将自己的姓名写在肢体上,并说:“战场战死,是军人本分。(不过)父母给的身体, 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分”、“或”、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 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 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 “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5.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 饰限制成分。B 项,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 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6.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 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 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 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 B 属于事 件与地点错位。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顷之”,不久;“夺”,抢夺;“环、大 猷击败之马迹山”是状语后置句。第二句中,“分”,本分;“或”,或许;“战死,分也”判断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省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任环,字应乾,今山西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曾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在任期间皆以精 明能干闻名,因而升调苏州同知。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性情慷慨,甘愿承担抗 倭大任。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任环率兵阻击倭寇于宝山洋,其小校张治战死。任环率兵奋力向前与敌拼 杀,相持数日,倭寇逃走。不久倭寇侵犯太仓,任环率兵乘快马疾驰前线,与贼相遇,短兵接战,身负三 处重伤几近死去,其随行宰夫(指行军厨师)保护任环突出敌围而自身战死,倭寇见状亦引众散去。没多 久倭寇复来,任环包扎过伤口便率兵出海迎敌。此时海涛狂作,船工心存恐惧。任环执意前行且声色俱厉, 结果大败倭寇,俘获、斩首百余级。紧接着任环又率兵在阴沙、宝出、南沙阻击倭寇,皆获全胜。故被提 拔为按察佥事,专管整饬苏州、松州二府兵备。倭寇劫掠满足,全部退去,唯独南沙岛三百倭寇因战船坏 损不能离去,而任环同总兵官汤克宽却陈兵固守营地未敢出击。数月后,海上倭寇复来,与南沙岛三百旧 倭寇合兵,剽掠华亭、上海。任环等因此遭弹劾降罪,但不久被赦免。次年,倭寇侵犯苏州城,城门紧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城外的百姓绕城哭号。任环随即开城纳入百姓,经查活着进入城里的百姓不下几万人。彼时其副将解明道 出城击溃倭寇,此役结束,明朝廷论议近年任环抗倭功绩,遂升迁任环为苏、松两府右参政官职。倭寇攻 掠常熟县,任环率常熟知县王鈇袭击倭寇老巢,焚毁战船二十七艘。数日后,倭寇攻袭陆泾坝,守军都督 周于德战败。任环同总兵官俞大猷率军击败敌军,焚毁战船三十余艘。倭寇进犯吴江,任环与大猷大败倭 寇于莺臆湖,倭寇逃往嘉兴。不久,三板沙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倭贼。另有屯 驻在嘉定的倭寇,放火烧杀,全部焚死。此役论功,授任环一子为副千户。任环之母病故,其服丧期限未 满(明廷规定,当官者为父母守丧须满三年限期,此间不得居官到任),明廷即命任环离乡奔赴前线迎敌。 此时倭寇驻兵新场,任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二县官兵攻击倭贼,不想中了埋伏,保靖县彭翅等纷 纷战死,任环被停俸以期戴罪立功。新场倭寇最终被任环剿平后,其上疏请求继续为母守孝服丧,明廷准 其请求。两年后,任环病故。给事中徐师曾向明廷赞颂任环的抗倭功绩,朝廷遂下诏追赠任环为“光禄卿”, 再授其另一子为副千户,并于苏州府建造祠堂,春、秋祭享。任环于行伍期间,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 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其曾将姓名写在肢体上,并对士兵说: “战场战死,乃军人本分。(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将士听罢都非常 感激,因而其部属在战场上拼杀屡建战功。 四、(2017 届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一中高三 7 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 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 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 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 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 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 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 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 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 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 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 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 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 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 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 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 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 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 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 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 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 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 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5 分)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5 分) 【答案】 4.D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5.C 6.D 7.(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 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2)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 单要和宦官(或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 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 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 “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 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 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 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 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 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 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 A.C.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排除 B 项。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C 项“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 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师点睛】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 在脚后跟上。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 坐。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6.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 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 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 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 项“袁盎拉慎夫人人座” 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 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7.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人名保留“绛侯”“ 袁盎”,“已而”译为过了不久,“望”译为 怨恨,“谢”译为谢罪。(2)“共”译为共同乘坐,“舆”译为车舆,“独”译为只、单单。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绛 侯”“ 袁盎”;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 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 的“已而”“望”“独”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 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国人,字丝。他的父亲原先聚众为盗贼,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高后当政之时,袁盎曾经做 过吕禄的家臣。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长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 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 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共。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 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 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 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 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不可取。”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 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 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封国中有人上书朝廷,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 中。皇室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出来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 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屡屡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 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 斗,应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我 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 官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大笑,让赵同下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 郎署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上也动了怒,站起身来, 回到宫禁中。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 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 爱她,就重赏她。陛下宠幸慎夫人之举,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彘,之祸 吗?”皇上 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五、(2017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 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 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 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 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 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 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 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 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 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问达历更大 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 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 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 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 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 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 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也是“星 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 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 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 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 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答案】 4.B 5.C 6.A 7.(1)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边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2)起 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 【解析】 4.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 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1.找文言虚词如 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 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 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 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 的选项找出即可。C 项,弄混了殿试与典试,典试,主持考试。所以选 C。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 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 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 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 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 C 就属于科举考试制度的方面的文学常识。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 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 项,原文是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前 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后者并没有上报给皇帝。所以选 A。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 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 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 敲,认真比对。例如选项 A 就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7.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 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 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至 是(到这时)乞休(乞求退休)、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等重点词语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 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 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 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 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 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 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 给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 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 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 张问达认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 最终没有接受。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 债。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木材,共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 于多重困苦。一段时间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天启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内朝外的大事,处理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 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张问达等人规定: 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 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职。(因此)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4 张问达屡担重任,持论公正,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 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当政。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寀树立派系,搞乱朝政,于是 剥夺张问达的官职。皇帝命令张问达捐钱十万两银子资助军事建设。不久,张问达去世。因巡抚张维枢的 请求,减免捐款的一半。张问达家由此破产。崇祯初年,赠太保,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能力捷进测 一、【2016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 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 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 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 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 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 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 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 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 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 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 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事.文墨久矣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5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 分) 【答案】 6.B 7.D 8.(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 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9.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 果。 【解析】 6.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同语境吻合。B 项的“病” 一词多义,其本义是指不健康的现象。该选项把它解释为“疲惫”,而“目眚”是眼睛害病之意,若 将此解释代入原文,则文理不通,故选 B 为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判断实词的解释的正确与否,关键是要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做题时,千万不要把所给的意 义只带入到句子中去检验是否符合,这常常是个陷阱;必须要还原到原文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 分析,这样才比较保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内容,再同文本内 容进行内容仔细 比较,以确定正误,发现问题。同 A 项相关的文字是“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 拙,试有司,辄不利”,同 B 项相关的文字是“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 故见大父辄唏嘘。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 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 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同 C 项相关的文字是“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6 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 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 元”,同 D 项相关的文字是“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 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 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答题时要先弄懂它们的意思,再做比较。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 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文从字顺。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 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考生做 好课内知识迁移即可得分。 9.试题分析: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这个特 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考题出自经书”这个特点;根据“遂输粟入太学”一语, 可知“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 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这个特点。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该先通读全文,抓住题干中“根据 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范围限制,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 归纳概括。 【参考译文】 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名叫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 的书法,因此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 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 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 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 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 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你能保住你先人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7 事业。”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邓文洁 说:“有这种情形吗?我将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拈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 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洁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 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还没死吧!” 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 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 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的答卷落到 了一个老教谕的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 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又不是好的文章,以致送了三四次,试卷差不多快要送完了。老教谕七分 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分,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 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的文 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的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 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 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以清江县令,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 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 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 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与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 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 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 二、【2016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 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 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 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 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 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 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 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8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 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 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 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 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 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 政治主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9 (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 分)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 分) 【答案】 9.B 10.D 11.A 12.B 13.(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10.试题分析:D 表转折,但、却。A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 介词,对于 /介词,从;C 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义,属于山东卷必考考点,题型稳固。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 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 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 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 词义,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⑤根据 字形推断词义,⑥语境分析推断。本题 B 项可采用课内推断法和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法;A 项、D 项可采用语境推断法,将词义代入选文可知解释正确;C 项可采用课本推断法,《屈原列传》中有“屈 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句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采用的是山东卷传统题型,四个选项各考查一个虚词,每 个虚词列出两个句子,一个句子选自考题所给文本,另一个句子选自课内。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课内 后课外,由课内推知课外。如 D 项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而”表转折,可译为“却”,将 这个义项代入“关市讥而不征”,可发现解释正确,据此就可以判断出本题的答案。虚词类题目复习 时要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 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 ①词性分析法,②位置分析法,③温故求新法,④语境判定法,⑤语法切入法,⑥标志识别法。 11.试题分析:画线句子中“冠足以修敬”“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不务其美”结 构相同,“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据此即可正确断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0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延续了 2015 年本考点题型,选取文本中的一句话,以客观题的 形式考查。指向明确,难度适中。解答这类题目常用的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 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 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 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 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可根据文意断句,也可利用句子结构特点断句。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属于山东卷必 考内容,采用的是传统的题型。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 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 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 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 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本题考向明确,难度适中,四个选项覆盖全文,A 项和 B 项信 息在选文第一段,C 项信息在选文第二段,D 项是对全文的概括。设误点在于曲解文意,也属于凭空添 加,无中生有,是山东卷本考点命题常见形式。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其”,他们; “为”,动词,可译为“搭建”;“以”介词,因为、为了。(2)句中“致”,使动用法,让(使)…… 来归附;“过”,错误。(3)句中,“是”,这样;“虽”,虽然;“然”,这样;“独”,难道。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是山东卷高考必考内容。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 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 虚词、固定句式,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句子翻译题目更突出了 对虚词的考查,如“其”“为”“以”等,并且有两个句子涉及到了反问句,“不亦难乎?”“君子 独不欲富与贵乎?”而对实词的考查有所不足。另外,由于文本本身倾向于议论说理,句意理解有一 定难度,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 分点,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等方法进行翻译。一 般来说,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1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文从字顺。 【参考译文】 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 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 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 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 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 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 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归向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 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肃,而不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动干净利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服的轻重 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后来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 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 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道节制。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 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是 与民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圣王的衣服,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还没 有成就治理,希望还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穷尽楼台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 镂雕花的巧妙,花纹彰显的观看而不厌倦,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就像我的忧虑,恐怕国家的危险,而 主公您也不平安呀。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槀邑。晏子辞谢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困了;又喜欢 游乐与珍宝,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 困, 使其财用竭,使其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 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重国君才能安 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 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 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就罚款,如果是该罚款的就免了。这三条,就是对 我的赏赐、君王的利益。” 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 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派人去问大国,大国之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问小国,小国之君说: “齐不会侵凌我们了。” 三、【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1 题。(18 分)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2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 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 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 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 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 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 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 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 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博学能属.文 (2)祜独安.其室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则.背公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2 分)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 分)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 (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 (3)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3 陆抗服药 (4)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1)连缀,写作(2)安抚 17.(1)A (2)C 18.C 19.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 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 20.不谋权私 21.(1)足智多谋(2)闻过能改(3)宽厚待人(4)坦荡磊落 【解析】 16.试题分析:(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 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 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 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 (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还要注意近几 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 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7.试题分析:(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2)句结合语境“羊祜 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 C 正确。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 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 的(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 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 C 正确。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 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 重点注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 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 A 项①句“胤今日若死,此 门乃开耳”译为“才”;②句“今君乃亡赵走燕”表示语气助词,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此外还需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4 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 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9.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克”译为“约定”,“为”译为动词,做,“将帅有欲进谲诈之 策者”定语后置句,“辄”译为“就”,需要补充主语“羊祜”。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 “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克”“为” “辄”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将帅有欲进谲诈之 策者”定语后置句。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内容,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文,结合“人 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此意”为不谋 权私。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技巧点拨】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 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考查的是“此意”的内 涵,做大臣应该怎么做,人物是“做大臣”,品质是“怎么做”, 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 文,结合“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贪求小利。“此 意”为不谋权私。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 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 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 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 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须眉秀美,善于论辩,同郡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5 一般,将兄弟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但羊祜都拒绝 就职。夏侯霸投降了蜀汉。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 人,亲近恩礼,超过常日。 司马炎称帝后,有吞灭吴国的志向,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都督,镇守南夏,(羊祜的政绩)深得江 汉地区百姓的欢心。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边境。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 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 荒废公务。有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 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 此很少外出。 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 拿出美酒让他(们)喝,使他(们)说不出口。吴将邓香到夏口抢掠,羊祜悬赏活捉邓香,邓香押来以后, 羊祜宽容他,放他回去。邓香感激羊祜不杀之恩,便率亲兵来降。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割田里的谷子 作军粮,每次都计算所割谷物的数量,然后送去丝绢作赔偿。每次会集众人在长江沔水一带打猎,都不越 过晋的边界。如果猎物先被吴人射中却被晋兵获得,都原封不动交还吴国人。于是吴国人心悦诚服,称羊 祜为“羊公”,而不称他的名字。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沟通。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 使乐毅、诸葛亮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患病,羊祜送了一服药给他,陆抗毫无疑心地服用了。许多人劝陆 抗不要服这服药,陆抗说:“羊祜怎么会用毒药害人呢?” 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这样不是很好吗?” 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子女们说:“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 记住我这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