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00 KB
  • 2021-06-09 发布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学年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把土坯(pī)房装潢一新,抛弃夹(jiá)克服装业,选择中式快餐再创业,生意红火。此时,他会萌生一个问题:西式快餐遍地开花,中式快餐何时能漂洋过海?‎ B. 谭湘清称:重新译解《道德经》,目的在于消除谬(miù)误、探寻本义,重现它的经典光辉。这也算是给老子敬上的一炷(zhù)心香。‎ C. 到了特定的抉择时刻,导师还要学会“放手”一一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摒 (bìn)弃那些 “拱卫山头”的“门户之见”和留用身边的私心杂念,放他们“自由飞翔”。‎ D. 作为鲁迅先生的著名扛(ɡānɡ)鼎之作,《阿Q正传》是一部惊世骇俗、震聋发聩的中篇力作,它借用小说的外型却以犀利的杂文笔法直刺国民的灵魂深处,催人反省(xǐn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本题:‎ A项“夹(jiá)克”中的“夹”应读作“jiā”;‎ B项,正确;‎ C项“摒 (bìn)弃”中的“摒”应读作“bìng”;‎ D项“震聋发聩”中的“震”应改为“振”,“外型”中的“型”应改为“形”;‎ 故选B。‎ ‎【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27 -‎ ‎【甲】身处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神困惑?人生究竟应 向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的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乙】或许,在广袤的大自然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途。‎ 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景,让人气定神闲。【丙】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清新洁净的空气,吐露之中令人获取了力量。‎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追本溯源 B. 安身立命 C. 或许 D. 吐露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A项,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使用正确。‎ B项,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使用正确。‎ C项,或许:表示猜测或不能肯定的语气;委婉地表示肯定。使用正确。‎ D项,“吐露之中令人获取了力量”中“吐露”应改为“吐纳”,“吐露”一是说出实情或真心话。二是显露。此处语境是“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清新洁净的空气”,与之相搭配的是“吐纳”,“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当。‎ 本题:‎ - 27 -‎ B项乙处“诗意栖居”后的分号号应改为逗号,“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之间表并列,用的是顿号,这个句子与后面构成并列的话,直接用逗号即可。‎ 故选B。‎ ‎【点睛】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16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4、紧扣语境。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如: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①句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②句用冒号的条件是为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5、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如: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是感叹号。6、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香港警力表示,至今已经拘捕香港激进示威者近900多人,并将继续严正执法,将犯罪者绳之以法。‎ B. 今天,虚拟现实等技术即便带来综合感官体验,我们依然需要歌曲这种最古老的媒介,依然需要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山河致敬、为奋斗高歌、为人民喝彩。‎ C.‎ - 27 -‎ ‎ 值得关注的是,技术驱动成瘾的广度和深度还在不断拓宽,借由大数据技术进行成瘾式营销,已经在互联网产品中被广泛应用。‎ D.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球观察者将目光投向东方,寻找中华民族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的密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本题:‎ A项“近900多人”错,前后矛盾,“近”表明还不到,“多”表明超了,所以二者留其一即可;‎ B项“虚拟现实等技术即便”错,主语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把“即便”放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前面;‎ C项“广度和深度还在不断拓宽”错,搭配不当,“深度”不能“拓宽”;‎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选错误一项是 A. “士大夫之族”一一“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B. “七月既望”一一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望”为农历十五那天。‎ C. “元和四年也” 一—“元和”指唐宪宗李纯年号。‎ D. “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两脚为“跬”。‎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本题:‎ - 27 -‎ D项,“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两脚为‘跬’”错,依据文化常识“跬(kuǐ):半步,古时称人行走, 举足一次为跬, 举足两次为步”来判断;‎ 故选D。‎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B. 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C. 从北平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 D.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时首先认真阅读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然后认真分析该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 本题:‎ A项,比喻,把“世态人情”比作“书”和“戏”;‎ B项,比喻,把“生命成熟的人”比作“金黄的稻穗”;‎ C项,无比喻,“像”不是比喻词;‎ D项,比喻,把“长发”比作“一曲《蓝色的多瑙河》”显示了他们青春飞扬的美丽风采;‎ 故选C。‎ ‎【点睛】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朱光潜先生曾谈到美感经验中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说“石头太沉重”其实只是“_____”。我们常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 ___,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做“移情作用”,即____。‎ ‎【答案】 (1). 我觉得它太沉重 (2). 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 (3). 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使其有同样的情感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本题:‎ 把握关键语句“朱光潜先生曾谈到美感经验中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第一空依据“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说“石头太沉重”其实只是“我”自己的感觉,所以填写“我觉得它太沉重”;第二空依据下文“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来看,此“东西”本无“生气”,只是自己“看成”,所以填写“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第三空依据关键句“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做出总结为“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使其有同样的情感”。‎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羊事 贾平凹 ‎①老闷卖了白羊的那天,我去他家。为了能借到二百元钱,我提了一捆韭菜。一进院,老闷坐在堂屋门槛上吃饭,已经吃完了,舔碗,舌头伸着像狗舌头。“是五巴子呀!”老闷没有拿筷子敲碗沿,斜着眼看我。“还是吃了饭来的?”“啊,吃过饭了……”“还是不抽烟?”“不抽烟。”“还是不喝茶?”“不喝茶了。”“还是放下礼就走?“……就走。”‎ - 27 -‎ ‎②我走出了院门,骂老闷这老东西!骂过了却想,我这不是白白送了他韭菜吗?三婶在羊圏门口扫羊粪,一放簸箕,黑豆子撒落一地。她走出来问我有啥事,我说三叔把羊卖了?三婶说多好的羊,白羊。我说现在羊价跌着咋就把羊卖了?三婶说:“馕子!”“五巴子,”三婶又说,“几时这个家里没你三婶了,也就是你三叔把我拐卖了!”‎ ‎③老闷的胡茬上沾着一颗米,舌头一卷,把米卷走了,说:“馕子?!那是只病羊,草不吃,拌了料都不吃,让它死在家里呀?五十元钱卖了,我又没给他缰绳,我是馕子?!”可能是生了气,咯儿咯儿想呕吐,但又极力忍着,老闷的脸憋得通红。我说三叔三叔,老闷闭合着嘴,给我摇手不要我说话。我说:“要吐就让吐,别憋出毛病了。”老闷一动不动了一会儿,说:“我才不吐哩,今日吃的是捏饺子!五巴子咋顾得上我这儿来,肯定又是求我啥事了吧?“是的,三叔。我家房漏得不行,要抹顶的,搭住手了,三叔得借我二百元钱。”“哦,哦。”老闷放下了碗,手拔嘴唇上的胡子,稀稀的几根胡子,拔起一根,半个脸的送批就挪了五官。“哎呀,抹房顶呀,你那房是陈年旧屋了!如果你三叔有二百元钱,说啥也得先垫给你了,三叔卖了羊就落了五十元,这你也看到了,你三婶还和我置气哩,须让我再买只羊呀……”“白羊!”三婶说。“白羊,就给你买白羊!把他的羊养惯了,卖了羊就像少了口人似的。我得重买只羊呀,五巴子!”这就是我借钱的落脚。我真傻,本不该给老闷开这个口的,一捆韭菜全当是喂了猪了。‎ ‎④我们镇上是逢三天一集,第三天我装了一口袋麦子去集上粜,在村口又碰着了老闷。老闷披了件棉袄,反抄着手,手里提着那根羊缰绳。老闷说:“五巴子,房抹平了没?”我说:“你不肯借钱么,我只有粜粮了。”老闷说:“话不敢这么说,五巴子,三叔这不是去集上买羊吗?”说毕了,他又说:“唉,钱这狗东西把咱农民抗扎咧!下辈子要托生,我托生钱呀,你呢,五巴子? ”我说:“我托生三叔!”‎ ‎⑤在集上,老闷果然在买羊。羊市上有一大群羊,都是白羊。老闷绕着羊群转悠了三圏,一只羊就咩咩地冲着他叫唤。老闷说:“这羊和我有缘分!”卖羊人就抱了一捆干菜丢在了那只羊面前,那只羊急不可待地咬嚼。老闷说:“吃手好!不会是故意吊了几天胃口吧?”卖羊人说:“哪里,它就是肚子里有个掏食虫,我喂不起了才卖的。”老闷就问多少钱?卖羊人说便宜,一百元。老闷说:“你以为我是瓜子呀?四十元!” “五十!” “九十。”“五十五。”“八十五。” “六十!” “八十。”‎ ‎⑥老闷梗了脖子走了。老闷来到我跟前,低声说:“他狗日的不喊叫我!"我说:“八十够便宜的了。”老闷说:“是便宜吧?”我说:“你还是买了好。”老闷说:“我赌气走了,再回去他又得涨价。你去帮三叔买了,记着,连缰绳一块买的。”老闷把钱交给我,我把羊买过来了。‎ - 27 -‎ ‎ 老闷牵着羊到了街口,老闷欢喜得给羊顺毛,把羊的缰绳解下来给我看,说缰绳是条好缰绳,至少也值三元钱的。羊没有缰绳却顺着街口往东南的路上走,一路撒羊粪蛋儿。老闷说:“有缘分吧,五巴子,这只羊造下该我买的,你瞧瞧,它能寻着咱村的路!”‎ ‎⑦我粜了麦子,跟着老闷一块回村。羊就一直走在我们前头,确实是好羊,白生生的,像白棉花疙瘩。羊真的是能寻着我们的路,到了三岔路口,它不往东也不往西,竟然就顺了中间那条路小跑着起来了。进了村巷,巷子第五个院子是老闷家,门口的柿树底下三婶往树上挂萝卜串儿,羊就端端地往她家院门里走。三婶不挂萝卜串儿了,一直看着羊,羊进了院,就卧在羊圈边,咩! 咩!老闷人还在巷里,说:“我买了羊啦,狗日的,这只羊真和咱家有缘分,能寻着村子的路, 还寻得着咱的家!”‎ ‎⑧三婶还在看着羊。“多少钱买的?”“八十元。还多了个缰绳哩。能行吧?!”“□□□□□□□□□□□□□□□□□□□□□□□□□”“咋啦?!”“这就是咱家的那只羊么!”‎ ‎8. 联系上下文,在空格里补上相应的内容,要求连贯、生动,符合人物的形象。(不超过25字)‎ ‎9. 简要概括老闷的形象。‎ ‎10. “我”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1. 举例赏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12. 小说借“羊事”,写出了农村哪些世态人情?请结合原文探究。‎ ‎【答案】8. 贪图小利吃小亏,花更多的钱买回了自己卖出的羊吗? ‎ ‎9. 老闷是一个吝啬小气、生活节俭、自私无情、贪图小利的吝啬鬼形象。 ‎ ‎10.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用第一人称更亲切, 便于让读者接受,有利于叙述,更有真实感,使小说变得真实可信;由于“我”的借钱,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 ‎11. 朴拙、憨厚,土地方言浓厚,如“唉,钱这狗东西把咱农民抗扎咧!”;荒诞,诙谐幽默,如“有缘分吧,五巴子,这只羊造下该我买的,你瞧瞧,它能寻着咱村的路!” “我买了羊啦,狗日的,这只羊真和咱家有缘分,能寻着村子的路, 还寻得着咱的家!” ‎ ‎12. 自私冷漠,贪图小利和尔虞我诈的世态人情。如文中“我”家屋顶漏了,到三叔家借钱却没借到,表现了人们的自私冷漠;三叔卖羊是因为那是只病羊,草不吃,拌了料都不吃,不让它死在家里;五十元钱卖了,而且不卖给他缰绳;买羊时,跟卖羊人讨价还价,假装走开不买,让“我”去代买,并且叮嘱一定要带着缰绳一起买回,都表现了人们贪图小利和尔虞我诈的世态人情。‎ ‎【解析】‎ ‎【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 本题:‎ 结合上文三婶和老闷的对话,老闷说“八十元。还多了个缰绳哩。能行吧?!”,是在夸赞自己多得了一个缰绳,好像捡了一个大便宜;三婶的回话中要挑明他的这种贪婪,所以接着写“贪图小利吃大亏”,老闷的疑问加惊讶“咋啦?!”说明上文的回话中有令他惊奇的地方,再联系下文三婶的回话“这就是咱家的那只羊么!”,所以补写“花更多的钱买回了自己卖出的羊吗?”更能显出老闷的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本题:‎ 原文动作描写“已经吃完了,舔碗,舌头伸着像狗舌头”语言描写“还是吃了饭来的?”“还是不抽烟?”“不抽烟。”“还是不喝茶?”“还是放下礼就走?”表现了老闷的“吝啬小气、生活节俭”;神态描写“斜着眼看我”语言描写“哎呀,抹房顶呀,你那房是陈年旧屋了!如果你三叔有二百元钱,说啥也得先垫给你了,三叔卖了羊就落了五十元,这你也看到了,你三婶还和我置气哩,须让我再买只羊呀……”等都表现了老闷的“自私、冷漠无情”;语言描写“我赌气走了,再回去他又得涨价。你去帮三叔买了,记着,连缰绳一块买的。”有表现了老闷的“贪图小利”的特点。‎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 27 -‎ 小说中的“我”并不是主要人物,只是故事的叙述者,并且在故事情节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系,所以作为叙事的主体,“我”贯穿全篇,起到一个线索的作用;此外,由“我”来叙述故事情节更亲切,更能让读者接受,更有真实感;同时,故事情节也是和“我”有一定关系的,“我”知道三叔卖了“白羊”,所以到三叔家借钱,然后有了三叔的不借钱,要再买羊的情节,所以“我”又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熟知赏析语言风格型:即赏析语言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等风格。从整体语言风格分析:清新明快、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含蓄深沉、文采斐然、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写性语句)、清新、华丽(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夸张幽默、辛辣、自然、简洁传神,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富有地方色彩、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本题:‎ 小说很短,讲的是一个吝啬鬼花钱买回了自己卖出的羊的事,故事情节诙谐幽默,所以整个小说的语言特色既符合老闷的人物身份,保存了语言通俗化、口语化的特征,如“搭住手了,三叔得借我二百元钱。”“吃手好!不会是故意吊了几天胃口吧?”“唉,钱这狗东西把咱农民抗扎咧!”其中,“吃手好”“抗扎咧”“ 搭住手了”等富有地方色彩,符合人物的身份;同时又很风趣幽默,如“几时这个家里没你三婶了,也就是你三叔把我拐卖了!”“舔碗,舌头伸着像狗舌头”“ 一捆韭菜全当是喂了猪了”“有缘分吧,五巴子,这只羊造下该我买的,你瞧瞧,它能寻着咱村的路!”“我买了羊啦,狗日的,这只羊真和咱家有缘分,能寻着村子的路, 还寻得着咱的家!”‎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 本题:‎ - 27 -‎ 通过“羊事”,即主人公老闷因贪图小利吃小亏,花钱买回了自己卖出的羊的事,写出了农村存在的自私冷漠,贪图小利和尔虞我诈的世态人情。文中“哎呀,抹房顶呀,你那房是陈年旧屋了!如果你三叔有二百元钱,说啥也得先垫给你了,三叔卖了羊就落了五十元,这你也看到了,你三婶还和我置气哩,须让我再买只羊呀……”是老闷在回答“我”借钱时的回话,从这可以看出,农村存在着“自私冷漠,不爱帮忙”的现象;文中“馕子?!那是只病羊,草不吃,拌了料都不吃,让它死在家里呀?五十元钱卖了,我又没给他缰绳,我是馕子?!”“我赌气走了,再回去他又得涨价。你去帮三叔买了,记着,连缰绳一块买的。”“把羊的缰绳解下来给我看,说缰绳是条好缰绳,至少也值三元钱的”,这些老闷买卖白羊的细节过程,可以看出农村存在的“尔虞我诈和贪图小利”的世态人情。‎ 三、古诗文阅读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 缘染溪,斫榛莽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 虽有槁暴 心凝形释 D. 或师焉,或不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时首先翻译句子的含义,然后分析实词与现代汉语意思有什么不同,做这些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功底。‎ 本题:‎ A项,君子生非异也,译为: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生,通“性”,本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译为: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趣,同“趋”,往,赴。‎ B项,均没有通假字。‎ C项,虽有槁暴,译为: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 D项,或师焉,或不焉,译为:有的人从师,有的人不从师。不,通“否”;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译为:浩荡的样子像凌空驾风而行。冯,通“凭”,乘着。‎ 故选B。‎ ‎【点睛】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 - 27 -‎ ‎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为之文以志 志:表达志向 B. 木直中绳 中:合乎 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解释六经的著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本题:‎ A项,故为之文以志,译为: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来记录。志,是记录,记下来的意思。‎ 故选A。‎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生乎吾前 相与枕介乎舟中 B. 凌万顷之茫然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 扣舷而歌之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答案】A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本题:‎ A项,生乎吾前,译为: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乎,介词,在;相与枕介乎舟中,译为:我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乎,介词,在。‎ B项,凌万顷之茫然,译为: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之,定语后置句的标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译为: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之,结构助词,的。‎ C项,扣舷而歌之,译为: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而,连接表修饰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为: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而,连词表转折。‎ D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所以,是用来……;圣人之所以为圣,译为: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贤。所以,……的原因。‎ 故选A。‎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②非能水也③乌鹊南飞④其曲中规⑤穷回溪⑥顺流而东也⑦不知东方之既白 A. ①②/③⑥/④⑤/⑦ B. ①②/③⑥/④/⑤⑦‎ C. ①③/②⑥/④⑤/⑦ D. ①③/②⑥/④/⑤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本题所有选项内容全部来自课本,根据“语法分析法”和“语境分析法”来判断活用类型,然后和例句进行比较,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 ‎①日与其徒上高山,译为:每天和他的徒弟们登上高山。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②非能水也,译为:不是擅长游泳。水,游泳,名词作动词。‎ ‎③乌鹊南飞,译为:乌鹊向南飞行。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④其曲中规,译为:它的弯度合乎圆规画的圆圈。曲,形容词用作名词,弯度。‎ ‎⑤穷回溪,译为: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前走,一直走到源头。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⑥顺流而东也,译为:随着江水向东行驶。东,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往东流。‎ - 27 -‎ ‎⑦不知东方之既白,译为:不知道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白,形容词作动词,变白。‎ 由以上分析:①③为名词作状语,②⑥为名词作动词,④为形容词用作名词,⑤⑦为形容词作动词。‎ 故选D。‎ ‎17.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客有吹洞箫者 居是州,恒惴栗 B. 不拘于时 固一世之雄也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而今安在 D. 何为其然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特殊句式的特点,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句式特点。‎ 本题: ‎ A项,客有吹洞箫者,译为:有会吹洞箫的客人。定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为"有吹洞箫者客”。居是州,恒惴栗,译为:居住在这个州(永州),常常内心震恐,惶惶难安。省略句,正确的语序为"居(于)是州,恒惴栗”。‎ B项,不拘于时,译为:不被时俗所拘束。被动句,于,表被动。固一世之雄也,译为: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C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为:不懂得停顿,不解决疑难问题。宾语前置句,正确的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而今安在,译为:如今他在哪里呢?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而今在安”。‎ D项,何为其然也,译为:这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为何其然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故选C。‎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27 -‎ ‎【答案】(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岛上捕鱼砍柴,和鱼虾做伴侣,与麋鹿做朋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无,没有;爪牙,古今异义,爪子和牙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心,古今异义,用,因为;心,思想;用心一也,判断句。‎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为: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岛上捕鱼砍柴,和鱼虾做伴侣,与麋鹿当朋友。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子:古时对别人的敬称;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渚之上渔樵”;侣、友,意动用法,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 棠 ‎(清)李渔 ‎“海棠有色而无香”,此《春秋》责备贤者之法。否则无香者众,胡尽恕之,而独于海棠是咎?然吾又谓海棠不尽无香,香在隐跃之间,又不幸而为之色掩。如人生有二技,一技稍粗,则为精者所隐;一术太长,则六艺皆通,悉为人所不道。王羲之善书,吴道子善画,此二人者,岂仅工 - 27 -‎ 书善画者哉?苏长公不善棋酒,岂遂一子不拈,一卮不设者哉?诗文过高,棋酒不足称耳。‎ 吾欲证前人有色无香之说,执海棠之初放者嗅之,另有一种清芬,利于缓咀,而不宜于猛嗅。使尽无香,则蜂蝶过门不入矣,何以郑谷《咏海棠》诗云:“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且香之与臭,敌国也。《花谱》云:“海棠无香而畏臭,不宜灌粪。”去此者必即彼,若是,则海棠无香之说亦可备证于前而稍白于后矣大音希声大羹不和奚必如兰如麝扑鼻薰人而后谓之有香气乎?‎ 王禹偁《诗话》云:“杜子美避地蜀中,未尝有一诗及海棠,以其生母名海棠也。”生母名海棠,予空疏未得其考,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 才子之难为也。鼎革以前,吾乡杜姓者,其家海棠绝胜,予岁岁纵览,未尝或遗。尝赠以诗云:“此花不比别花来,题破东君着意培。不怪少陵无赠句,多情偏向杜家开。”似可为少陵解嘲。‎ 秋海棠一种,较春花更媚。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相传秋海棠初无是花,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此花,名为“断肠花"。噫,同一泪也,洒之林中,即成斑竹,洒之地上,即生海棠,泪之为物神矣哉!‎ 春海棠颜色极佳,凡有园亭者不可不备,然贫士之家不能必有,当以秋海棠补之。此花便于贫士者有二:移根即是,不须钱买,一也;为地不多,墙间壁上,皆可植之。性复喜阴,秋海棠所取之地,皆群花所弃之地也。‎ ‎1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独于海棠是咎 咎:责任、罪过 B. 岂仅工书善画者哉 工:擅长,善于 C. 其家海棠绝胜 绝:非常 D. 题破东君着意培 着意:精心,仔细 ‎2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则为精者所隐 輮以为轮 B. 何以郑谷《咏海棠》诗云 挟飞仙以遨游 C. 海棠无香而畏臭 惑而不从师 D. 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出 ‎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举出王羲之、苏长公等名家的诸多才能为“长”技所掩盖的例子,是为提醒读者也要去关注名家“长”技以外的其余才能。‎ - 27 -‎ B. 从郑谷诗“蝴蝶宿深枝”可见,海棠当是有香味的。只不过海棠的香味是一种清淡的芳香,不像兰麝香味那么浓郁。‎ C. 作者赠给同乡杜姓的诗,赞美了杜家海棠的“多情”,暗示出杜家人对海棠的喜爱与关 怀,也有为杜甫解嘲之意。‎ D. 春海棠对园亭而言,至关重要。但春海棠比秋海棠或许要昂贵,再加上秋海棠占地不多, 作者建议贫士可以用秋海棠来弥补。‎ ‎2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则 海 棠 无 香 之 说 亦 可 备 证 于 前 而 稍 白 于 后 矣 大 音 希 声 大 羹 不 和 奚 必 如 兰 如 麝 扑 鼻 薰 人 而 后 谓 之 有 香 气 乎 ‎2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 ‎(2)相传秋海棠初无是花,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此花。‎ ‎【答案】19. A 20. C 21. A ‎ ‎22. 则 海 棠 无 香 之 说/ 亦 可 备 证 于 前/ 而 稍 白 于 后 矣/ 大 音 希 声 /大 羹 不 和 /奚 必 如 兰 如 麝 /扑 鼻 薰 人/ 而 后 谓 之 有 香 气 乎。 ‎ ‎23. (1)只是偶然没有写到海棠,就使后人议论起他的父母来了,当才子真是太难了。(2)相传最早时期并没有秋海棠这种花,因为女子思念心上人没有来,涕泪洒地,就生出这种花。‎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本题:‎ A项“而独于海棠是咎”译为:却只向海棠问罪。咎,动词,问罪。‎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 27 -‎ 本题:‎ A项,则为精者所隐,译为:就会被另一种精湛的技艺遮住。为,介词,被;輮以为轮,译为:用輮的方法把它做成车轮。为,动词,成为。‎ B项,何以郑谷《咏海棠》诗云,译为:为什么郑谷的《咏海棠》诗中说。以,介词,凭借;挟飞仙以遨游,译为:同飞仙一般逍遥遨游天地间。以,目的连词,“来”的意思。‎ C项,海棠无香而畏臭,译为:海棠没有香气,却害怕臭气。而,连词表转折,却;惑而不从师,译为:有了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学习。而,连词表转折,却。‎ D项,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译为:春海棠像绰约可爱的美人。之,定语后置句的标志;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出,译为:颓废的样子接近醉了,竟然不知道太阳下山了。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A项“是为提醒读者也要去关注名家‘长’技以外的其余才能”错,原文“然吾又谓海棠不尽无香,香在隐跃之间,又不幸而为之色掩。如人生有二技,一技稍粗,则为精者所隐”意思是“我却认为海棠并不是完全没有香气,它的香气在隐约之间,但不幸的是被它艳丽的颜色掩盖了。就像一个人有两种技艺,一种技艺稍差一点,就会被另一种精湛的技艺遮住”。作者举出王羲之、苏长公等名家的诸多才能为“长”技所掩盖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海棠是有香气的”。‎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 27 -‎ 本题:‎ 画线句“则 海 棠 无 香 之 说 亦 可 备 证 于 前 而 稍 白 于 后 矣 大 音 希 声 大 羹 不 和 奚 必 如 兰 如 麝 扑 鼻 薰 人 而 后 谓 之 有 香 气 乎”译为:那么海棠没有香气的说法,可以从前面的说法中得到证明,从后面的说法中得到补充了。唉!“大音稀声”,“大羹不和”,为什么一定要像兰花、麝香那样,气味扑鼻熏人,才说有香气呢?此句中,“则……之说”单独成句,后边需要断开;“……于前”与“……于后”是并列结构,句式一致,并且虚词“而”表转折,前面需断开,“矣”常位于句尾,后边需要断开;“大 音 希 声”和“大 羹 不 和”句式结构一致,中间需要断开;并且“奚”字常位于句首;“如 兰 如 麝”结构完整,其后断开;“扑 鼻 薰 人”结构完整,“而”前需要断开表转折。所以正确断句为:则 海 棠 无 香 之 说/ 亦 可 备 证 于 前/ 而 稍 白 于 后 矣/ 大 音 希 声 /大 羹 不 和 /奚 必 如 兰 如 麝 /扑 鼻 薰 人/ 而 后 谓 之 有 香 气 乎。‎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译为:只是偶然没有写到海棠,就使后人议论起他父母来了,当才子真是太难了。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偶,偶然;遗,丢掉,遗失;即使,古今异义,即,就;使,让;甚矣,才子之难为也,主谓倒装句。‎ ‎(2)相传秋海棠初无是花,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此花。译为:相传最早时期并没有秋海棠这种花,因为女子思念心上人没有来,涕泪洒地,就生出这种花。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是,这,这种;怀,思念;至,到,到来;涕泣,名词,涕泪;遂,于是,就;生,生出。‎ ‎【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 27 -‎ 参考译文:‎ ‎“海棠有色而无香”,这是《春秋》一书中责备贤人的一种写法。不然的话,没有香气的花那么多,为什么都可以宽恕,却只向海棠问罪呢?我却认为海棠并不是完全没有香气,它的香气在隐约之间,但不幸的是被它艳丽的颜色掩盖了。就像一个人有两种技艺,一种技艺稍差一点,就会被另一种精湛的技艺遮住。一种技艺太擅长了,即使六艺都精通,也不会全都被人们称赞。王羲之擅长书法,吴道子擅长绘画,难道这两个人只是会写字和会画画吗?苏东坡不善于下棋、喝酒,难道他就连棋子也不碰,酒杯也不摆吗?这是因为他诗文的名气太大,下棋、喝酒这些事不值一提罢了。‎ 我想证实一下前人关于海棠有色无香的说法,就去闻刚刚开放的海棠花,别有一种清淡的芳香,最好慢慢地闻,不要使劲地去闻。如果海棠完全没有香气,那么蜜蜂和蝴蝶就会过门而不入了,为什么郑谷的《咏海棠》诗中说“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海棠有没有香味,应当用蝴蝶的去留证明。而且香气与臭气是对立的。据《花谱》记载:“海棠没有香气,害怕臭气,不宜浇粪。”不是臭就是香,如果是这样,那么海棠没有香气的说法,可以从前面的说法中得到证明,从后面的说法中得到补充了。唉!“大音稀声”,“大羹不和”,为什么一定要像兰花、麝香那样,气味扑鼻熏人,才说有香气呢?‎ 王禹偁的《诗话》中说:“杜甫在四川避乱时,没有一首诗提到海棠,因为他的生母名叫海棠。”杜甫的母亲是不是叫海棠,我没有时间去考证。我只是想,即使杜甫很会写诗,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尽。只是偶然没有写到海棠,就使后人议论起他的父母来了,当才子真是太难了。还是在明朝时,我的家乡有一户姓杜的人家,他家里种的海棠长得非常好,每年我都要去观赏,从来没有错过。我曾送给他一首诗:“此花不比别花来,题破东君着意培。不怪少陵无赠句,多情偏向杜家开。”这首诗似乎可以为杜甫解嘲。‎ 秋海棠比春海棠更加妩媚。春海棠像美人,秋海棠更像美人;春海棠像已经出嫁的美人,秋海棠像还在闺中的美人;春海棠像绰约可爱的美人,秋海棠像纤弱可怜的美人。处女令人怜惜,少妇惹人喜爱,二者不能同时拥有,人们一定会选择令人怜惜的处女而割舍惹人喜爱的少妇了。相传最早时期并没有秋海棠这种花,因为女子思念心上人没有来,涕泪洒地,就生出这种花,名叫“断肠花”。唉!同样是泪水,洒在林中,就长出斑竹,洒在地上,就生出海棠。泪这种东西真是神奇啊!‎ - 27 -‎ 春海棠颜色很美,有园亭的人家不能不种。然而贫穷的人家,不是非种不可,可以用秋海棠来弥补。秋海棠对于贫穷的人来说有两种便利的地方:一是把根移栽过来就可以了,不需要用钱买;二是占地不多,墙头屋角,都可以种。因为秋海棠喜欢阴凉的地方,它占用的地,都是其他的花不能用的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①‎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②投闲,天教多事,检校③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堑学。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生骑雍容④。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大史入⑤。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潦?‎ ‎【注】①这首词作于辛弃疾二度被贬闲居之时,偃湖,词人新筑之湖,时未竣工。②合:应该。③检校:巡查、管理。④此句把山峰比作风度仪态出众的东晋谢家子弟和西汉才子司马相如。⑤太史公:司马迁。‎ ‎24.诗词妙在“弦外之音”。“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25.与上阕相比,下阕写山有何不同?‎ ‎【答案】24. 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 ‎25. 上阕写山之“形”,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上片重点写雄:峰万壑,如骏马奔腾;飞瀑直泻,如明珠倒溅;长松茂林,如万军列阵。画面壮阔,气势雄伟。下片重点写雅:用谢家子弟“衣冠磊落”、司马相如“车骑雍容”,写出优雅意态和雍容气度。‎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本题:‎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辛弃疾面对这无边无垠的高大、葱郁的松树林,不由浮想联翩: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想自己“壮岁旌旗拥万夫”,何等英雄,而今人老了,该当过闲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爷不放他闲着,又要他来统率这支十万长松大军呢!诙谐的笑语抑或是乐?抑或是苦?抑或是自我解嘲?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内心深处确实隐隐有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在。‎ ‎【25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意象进行恰当的分析。包含作者的写作顺序角度,写作手法,表达的情感等。‎ 本题:‎ 上片写景由远至近,由大至小,景已写足。如写山似奔马 ,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即他词所说青山与我“情与貌,略相似”也。下片一反上片的写山之“形”而转写山之“神”,下阙写山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灵山的磊落雍容。用人的衣冠服饰、气度仪容甚至文章的风格来比拟自然山水,突出群山雄伟、深邃、秀雅、刚健的特点。“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可见稼轩的磊落胸怀,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新奇健雅,韵味无穷。‎ 古诗文默写 ‎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 )‎ ‎(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 ‎(7)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赤壁赋》 )‎ ‎【答案】 (1). 怅寥廓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7). 渺沧海之一粟 (8). 取之不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寥廓(2)鳝(3)庸(4)幽壑(5)潜蛟(6)嫠妇(7)沧海(8)粟(9)尽。‎ - 27 -‎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史铁生)‎ 同样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范文:‎ 活在当下 伟大学者宫崎骏说过:“我不知未来将要向何方,但我已经在路上。”这样一句话曾经感化过多少像我一样迷茫的人,它让我知道,人必须活在当下,不要去在意未来的路有多长,只要当下我们正在踏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便好。‎ 活在当下的人是幸福的。活在当下的人不会去怀恋过去的得与失,不会去在意未来的成与败,他们只会期望当下不辜负自己,不辜负那些爱你的人。正如饮酒诗人陶渊明,他从不在意过去官场上的得与失,也不会在意物质世界的贫与富,他只希望活在当下,不为五斗米折腰,体会生活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然与美好。或许这样的人不仅仅活在当下,更是活在自己心里的世外桃源里。也正因为如此,活在当下的人才更容易找寻到幸福的归宿。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此生,一杯茶,一本书,坐在公园的角落里发着呆,足矣。”谁说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不是幸福的呢?‎ - 27 -‎ 生活在当下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并非让人一往无前,萎靡不振,而是教会人们如何正确地看待生活,如何在当今喧嚣的生活中保持一片心灵的净土。正如著名演员黄轩,熟悉他的人知道,每每拍完一部戏,他总会给自己半年的休假期,因为他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下一个角色中。这样的黄轩在纷繁复杂的演艺圈中犹如一股清流。正是因为活在当下正确对待生活,才让他不会因为利益而迷失自我,忘记初衷。有如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才能保持高尚纯洁的本性,成就它花中君子的美名。‎ 活在过去是自欺欺人,活在未来是辜负当下。纵然拥有诗意和远方,但终究只是对生活的一种遐想。这样的两种人,无论是哪一种,都难以寻找到幸福的归宿。因为生活不仅仅只有诗和远方,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尽显生活的酸甜苦辣。与其活在过去或未来,倒不如活在当下,因为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找寻到最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活在当下不仅仅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假如有一天你的生活迷失了方向,请一定记住:过去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 审题:‎ 史铁生的名言“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通过分析,得出:在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会为了过去的事情而忧愁,会为了将来做出打算。而和我们类似的动物,只能够对当下进行反应。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变化。它们永远生活在当下,不会回忆过去,更不会担忧未来。‎ 人类的不同,能够成为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生物的原因,是我们会总结过去的经验,同时会为了未来,而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如此的种种似乎人,好像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行动,我们在过去与未来,还有现在交织在一起,来活着。因此这个材料作文在审题时候,可以把握“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写“回忆过往”;把握“又幻想未来”来写“展望未来”;把握“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来写“珍惜当下”等。‎ 立意:‎ ‎1.难忘过去;‎ ‎2.展望未来;‎ ‎3.活在当下;‎ ‎4.过去、现在与未来;‎ 素材:‎ ‎1.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请随时关注!回首过去,我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2007这一年走过来,感觉真的复杂,感慨良多啊。‎ - 27 -‎ 昨天,永远属于过去,过去不管成功或失败,永远属于死神;昨天,如一颗陨落的流星划过天际,来不及招呼;昨天,如一朵朵漫天飞舞的的蒲公英,尽显其招摇之态。‎ 回首昨天,我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苦涩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太多的忧伤充斥着我的心灵,尽管太多的无奈写在我的脸上,尽管太多的精力挥洒在昨日的流程上。有失败也会有成功,有咸淡的泪水当然也少不了甜美的微笑,有失落才构成昨日缠绵的歌,有忧伤才会有昨日焕发的浪漫色彩。‎ 回首过去,我心怀坦荡,回首过去,我沉沦于昨日成功时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之中;回首过去,我没有驻足在昨日构建的美丽梦想中;回首过去,我没有黯然伤神,沉沦于昨日的得与失,是与非中;回首过去,了解最真实的自我,看清今后的方向,选好航程,为一个崭新的日子苦心打造。曲折使我成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幸运自己认识了另外一个世界。2008的今日,我擦亮眼睛,走过昨日逝去的岁月,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在日子的隧道中穿梭.今天,又一个起点,又一轮朝阳,打开我的心灵之窗,拥抱阳光!拥抱今天!展望未来,我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2.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我们只有忘记过去,才会走进一片更好的新天地!”,而另一些人则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下永远的存在!”‎ 我们为什么要将过去的风雨失败给忘却?那是懦弱的表现!我们又为什么要总是停留在那些痛苦的回忆中?那会更让自已停滞不前!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铭记过去”,是让我们时刻牢记失败后的教训,是让我们从曾经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出自身的不足,以此来勉励自已“更上一层楼”。而“展望未来”则是要求我们积极、乐观、进取、向上,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地一步一步朝着成功的方向迈去,不论前方有多少风雨,即使我们披荆斩棘,也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因为我们的心中始终充满着一个信念: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3.迷茫时,想想昨日的光彩;失落时,想想回忆的甜蜜;痛苦时,想想明天的阳光。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起起落落;有时,也会有一些让我们大喜大悲的事情,比如久别重聚,难逢知己;比如阴晴圆缺,生死分离。总有一些眼泪记录昨天,总有一些喜悦预言未来;开心时,我们要尽情的去洒脱;而悲伤时,失声痛哭也是一种安慰。收拾起零碎的心情,相信梦想,坚持理想,向理想前进。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很多,很多……‎ 记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记着感恩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份关爱;我们不一定得出类拔萃,但我们可以与众不同;我们或许不能家财万贯,但我们可以其乐融融。用心过好每一天,因为有一种满足叫幸福!‎ - 27 -‎ ‎4.懂得珍惜爱我们的人,疼爱我们爱的人;对生活真一点,傻一点;赋予多一点,奢求少一点;面对荣辱得失,我们要坦然面对;都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可年不重来,日不重现。每一天的生活就是每一天的自己,珍惜每一天,就是珍惜我们自己;把握每一天,就是把握我们的未来……‎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引用名人名言得出观点“人必须活在当下,不要去在意未来的路有多长,只要当下我们正在踏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便好”;‎ 第二部分:“活在当下的人是幸福的”列举“陶渊明”人物事例及引用学者名言;“生活在当下是一种人生态度”如“著名演员黄轩”;“活在过去是自欺欺人,活在未来是辜负当下”的议论分析;‎ 第三部分:总结扣题“活在当下不仅仅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假如有一天你的生活迷失了方向,请一定记住:过去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 ‎ ‎ - 27 -‎ ‎ ‎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