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6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
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任真适性,也就是让自己如其所是的那样本真存在,让自己去其遮蔽而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现在必须进一步追问的是:对于陶渊明而言,什么样的存在才是本真的存在?什么样的存在方式才不违其本性?要如其所是的那样存在就得先知道自己是谁,要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就可能在生活中装出一副自己非其所是的样子,因而,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首先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正是从这一角度,卡西尔断言“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不过,“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只是指二者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并不能分为前后两截,人总是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成为自我。人是一种不断地反复审视和探究自身的存在物,自我认识不仅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甚至就是自我存在本身。陶渊明每次出仕都是一次自我认识的深化,出仕的过程也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矫厉”和扭曲自己以迎合官场的痛苦经历中,他才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内在本性。
17
陶渊明对自己青少年时的天性和志趣的描述彼此矛盾,有时他写“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此诗中陶渊明是那般志大气雄而又豪侠莽撞;有时他又写自己“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诗中青年诗人又是那般闲静淡泊,超然世外。前后诗歌所描绘的好像是两个陶渊明,陶渊明自己恐怕也不能马上做出肯定的回答,他早年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对自我早期形象勾画的相互出入显露了他对自我认识的矛盾。
自己给自己勾画出的自我形象,是他自己如何确立自我身份的前提,是建构自己存在方式的参照系,“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①。陶渊明对自我认识的矛盾造成了他存在方式的冲突,造成了他在人生旅途中进退出处的左右摇摆。老来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所谓“东西游走”指游宦四方。年少时从仕于千里之外,身奔走在仕途而心仍念于家里。从仕时也有想摆脱事务而求自适自在的志向,曾表达了自己是为时势所激被驱上了游宦羁役。所以他有“心为形役”的苦恼,而心与身的冲突与分裂,更让他产生了害怕失去此生的焦虑与不安。
陶渊明认识自我的途径是在个人生存的困境中来审查自己存在的根基,在身心分裂时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一次次踏入仕途后的烦恼痛苦,一次次在官场中的怅惘失落,不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被压抑、政治地位受到威胁、同僚的排挤,主要是由于官场的气氛、人事的羁绊与自己的心性不合,屈己从人便造成了自己的身心分裂。陶渊明用了十几年“东西游走”的光阴,经过行迹的出处不定和精神的痛苦矛盾,终于对自我获得了异常深刻的体认,用漫长的生命旅程换来了一句沉甸甸的感叹——“聊复得此生!”
(选自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有删改)
注:①赫舍尔:《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因此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
B.“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 陶渊明出仕的过程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最终认清了自我。
C.陶渊明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显露了他一直以来对自我认识的矛盾。
D.陶渊明“东西游走”经历的内在原因是“少儿穷苦”,游宦四方给他带来了“心为形役”的苦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7
本文的论证环环相扣,文章先从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入手立论,再从实现自我先要认识自我的角度切入,论证了陶渊明的自我体认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B.文章善于引用理论,例如卡西尔的“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以此来论证陶渊明的自我认识应基于对自己生命真性的认识之上。
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以突出陶渊明早年自我体认时的矛盾。
D.本文的第二段与三、四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陶渊明的进退的左右摇摆实为心与身的冲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卡尔西说“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对于陶渊明而言,要实现自己任真适性的理想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
B.其实,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的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陶渊明的屈己经历也让他渐渐成为自我。
C.从仕后念家,始出便思归,这成为了陶渊明每次出仕的心理模式,陶渊明的这种心理最终让他明白役于人是由于役于己。
D.陶渊明身上的确曾有过对功名的向往,但现实使他身心分裂,难以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终成他深刻的自我体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各地文创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创意百出的设计让中华历史文化变得鲜活。发展文创,也是敦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回应世界游客对于其文化浓厚兴趣的举措。敦煌故事、敦煌礼物、洛小北等本土微小文创企业如雨后春笋逐渐壮大。“敦煌创客梦工场”的投入使用,为更多文创企业和个人提供广阔发展平台。
敦煌市政府2018年举办首届敦煌国际设计周,海内外设计领域专家学者、文创设计者展开才艺比拼,为敦煌文创设计“把脉问诊”。今年9月,来自全球5000余件获奖文创作品亮相第二届敦煌国际设计周展,每件以敦煌为题材的文创产品都内藏乾坤,独具风格。
17
韩国圆光大学教授崔景石对展陈作品鲜亮颜色的运用和文雅表达印象深刻。他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拥有多彩文化与惊人技术,目前已有非常优秀的文化产品。但纵观中国和韩国市场上的文创产品,虽开发多样,但都未能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只是单纯地带给游客一种新奇感。他建议,产品要接地气,从现代角度设计生活中的产品,设计出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消费者只能在当地买得到;中国文创还需因地制宜,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依照海外民俗进行本土化私人订制,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市场”的结合。
(摘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0月6日)
材料二:
国庆期间,广西多个红色旅游景点迎来客流高峰,成为假期里的热门景区。
在全州县,前来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队伍排起了长龙。作为新的红色旅游项目,纪念馆自今年9月12日落成以来,前来参观的游客热情高涨。他们纷纷表示,“红军将士‘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精神,是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铭记革命历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在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游客们纷纷与国旗合影。不少家长带着儿女来这里参观,让孩子们接受红色教育,忆苦思甜。
在百色,国庆节当天,百色起义纪念馆组织游客集中收看阅兵仪式。当看到一个个整齐的方阵以及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盛大恢宏的场面让现场的每个人深受触动。该馆还开展了“我想对您说”国庆留言墙、“唱红色歌曲,颂红色经典”“祝福祖国”视频拍摄等多项活动。数据显示,国庆期间该馆共接待游客17.4万人次。
(摘自《中国旅游报》,2019年10月8日)
材料三:
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A级景区质量提升电视电话会,通报近期对全省A级景区复核检查的情况。经审议,给予23家景区取消A级景区质量等级处理;给予84家A级景区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处理。同时,公布了新纳入4A级景区创建序列的24家景区名单。
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那书晨表示,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整治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景区工作主导思想就是优胜劣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对不达标的坚决处理,对符合要求的大力支持,不断推动A级景区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
据了解,河北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景区复核结果,宣布处理意见,旨在让各地引以为戒,认识到旅游景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主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切实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全力加强市场监管,不断督促整改,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品质。
17
(摘自《中国旅游报》,2019年10月11日)
4.下列不属于国庆黄金周旅游现状的一项是(3分)
A.发展文创产业成为各地旅游的新亮点。
B.红色旅游、革命教育受到游客的热捧。
C.旅游市场火爆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
D.为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已开始立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创产品要接地气,就要带有本土文化特色,并将文化资源依照海外民俗进行本土化私人订制,实现“文化+市场”的结合。
B.国庆期间,各地红色旅游之所以备受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缅怀先烈,牢记革命历史。
C.整顿文化和旅游市场就要采取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推动各地旅游景区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
D.将旅游市场的监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就是探索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新举措。
6.你所居住的城市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面向全市人民公开征求意见,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与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你宝贵的建议,为共建美好家园建言献策。(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探亲
安石榴
东北姑娘海蓝嫁给山东小伙柴万金四十八年,俏丫头变成了银发老人,却只跟老柴回过一次山东老家。为啥呢?海蓝说,不敢回了呗,再回,怕是心肝肚肺也得割一半留给婆家人。活不成啰!
17
柴万金出生在鲁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1960年到黑龙江大兴安岭找活路,被招为林业伐木工人,又依着他高小文化和圣贤之地的仁义,当了两年的伐木工人后就做了调度。1970年,柴万金二十五岁娶了同龄的东北漂亮姑娘海蓝。
小两口新婚燕尔,甜蜜得很。柴万金提出回山东老家看父母,海蓝没有个不答应的。两个人就开始准备礼物。他们工资高,福利好,一年四季的工作服都穿不完,再加上海蓝在商店做售货员。怎么说也有些便利条件,两个人准备了大包小裹一火堆。要出发了,海蓝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海蓝手腕上戴的是结婚时父母给她置办的一块瑞士英纳格表,而柴万金手腕上却是一块旧上海表,还是老丈人送他的。柴万金也不是挣得少,实在是月月都把钱寄回山东老家了。到结婚时基本上就是一个内外都干干净净的小伙儿。老丈人是个爽快人,不仅不责怪,而且还夸他是孝子。不过也说了。海蓝是家中最小的,嫁妆偏多些兄姐们不会说什么,即使这样也不能给女婿买新表了。老丈人说你就戴我这块旧表吧,看个钟点还是很准的。可要回山东老家了,小两口要面子啊,尤其海蓝,疼丈夫,要他在家人面前赚足面子,就跟自己的朋友小红借了她丈夫的英纳格男士手表。
千里迢迢奔山东,一个月之后小两口原路返回,到家时冷不丁地娘家人都不敢认他们了。走时小两口都穿着毛料套装大皮鞋,此时站在父母面前的一对小人儿却成了逃荒的乞丐,他们穿着农家织布的裤褂、黑布鞋,小脸儿憔悴不堪.海蓝哇的一声就哭了,只说了一句话:妈,我这辈子再也不回山东了!
原来小两口带的礼物悉数送出,最后自己穿的衣服也让婆家人要去了,海蓝奋力保住了自己的手表,却眼睁睁地看着小叔子把丈夫手腕子上的表戴在自己的手腕上。
回东北之后好久,海蓝才跟父母兄姐说:那个穷啊,别提了。没法说,简直都成胡子土匪了,看着你时眼睛都是红的,那块手表还是海蓝私下里接了母亲的钱,赔了人家。可是从此,海蓝发誓不回老家,也不许柴万金再回去,当然每个月海蓝都会准时给老家寄钱。
其实,海蓝不许柴万金回老家是气话,柴万金也的确是因为工作忙很少回老家,整整二十年他只回了三次,两次奔丧,一次是公差绕道探亲。每次回来大同小异,都是被搜刮得囊中空空。海蓝就是因为这,明白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穷,便是个无底洞。
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老家渐渐地不要钱了,相反,来信来电话总是热情邀他们回家看看,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家乡可美了。海蓝听了,笑笑,当个故事听呗,对老家的恐惧已成为她的一个心病,一直到两个小孙子不用看护了,老两口突然没事可做,柴万金的思乡梦就浓了起来,晚上都无法入睡了。海蓝心软了,说:老柴,我们回山东老家看看吧,就当是旅游。
两个人说走就走,到了山东德州一下火车,就看到一群人来接他们少说也有二十几口子蜂拥而来,还大声嚷嚷着,叫大哥大嫂的,大爷大娘的、大舅大舅母的,还有叫爷爷奶奶的。海蓝本来有些发蒙,忽然发现这群人奔到离他们十几米时,突然一起向他们跑了过来,手臂也都伸出来了。海蓝脑子嗡的一下。拉着老柴的手大叫:可不好了,快跑吧,胡子又来了……
17
事后坐在小叔子家的小洋楼里,海蓝都不好意思了。小叔子说,嫂子我不怪你误会,那些年咱家太穷,的确拖累了哥哥嫂子,我们心里都记得你们的好。现在不同了,咱家日子是什么样子呢?这么跟你们说吧,你就往好里想。怎么想都不过分,就是这么好!接着就跟哥嫂仔细讲解了这四十年家乡的变化。
吃团圆饭的时候,小叔子捧出一瓶五粮液,庄重地给兄嫂斟上,并提议为兄嫂的健康干一杯!这时候柴万金站起来,笑呵呵地说:我已经听明白了,我们家经过了千辛万苦奔上的好日子,是有个转折点的,那就是让中国老百姓永远铭记的1978年。那么我们就为这四十个美丽的春天干杯吧!
大家齐声赞好,屋里笑声一片,浓郁的酒香四处飘散,多么像幸福四溢的生活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说海蓝嫁给山东小伙柴万金四十八年,却只跟老柴回过一次山东老家,而且是不敢回,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B.柴万金每次探亲回来大同小异,都是被搜刮得囊中空空。这几次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因贫穷而导致社会公序良俗被破坏殆尽的现实。
C.海蓝因为第一次探亲时的遭遇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敢再和丈夫回家探亲,但她坚持给老家寄钱,可见其性格中的善良与贤淑的一面。
D.海蓝和丈夫第二次回山东老家探亲时,小叔子家住的小洋楼、喝的五粮液酒与以往的一穷二白、见了东西就抢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小说以“探亲”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对小说中柴万金的五次探亲,作者用墨并不均匀,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蟠字士龙,滨州渤海人。汉乾祜二年举进士,解褐益都主薄。宋初,历 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召拜监察御史,典染院事。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顿于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17
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同知准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就迁仓部员外郎,改转运使,岁漕江东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颇为称职。秩满,部内僧道乞留,诏许再任,赐金紫,改驾部员外郎。八年,丁内艰,时以诸州纲运留滞,起复,知京城陆路发运司事。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朝廷方议封禅,以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会诏罢其礼。俄迁工部郎中,充河北水路转运使,改刑部郎中,就充水陆转运使,入判本部事。籍田毕,迁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兼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暴中风眩,上遣太医视之,赐以金丹。卒,年七十三。赐钱十万,给其丧事。蟠性清介寡合,能攻苦食淡,专事苛刻,好设奇诈,以售知人主。典染作日,太祖多临视之,蟠侦车驾至,辄衣短后衣,芒腾持梃以督役,头蓬不治,遽出迎谒。太祖以为勤事,赐钱二十万。尝受诏巡茶淮南,部民私贩者众。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子锴,初以父荫为大理评事,咸平二年,擢进士第。尝献《幸太学颂》。真宗中夜观书,得锴颂,颇嘉赏之,出以示辅臣,且言锴幼孤,能自立,召试,命直史馆。累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选自《宋史·刘蟠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B.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C.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D.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B.金紫,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期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
C.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纲。
D.累迁,指多次升迁官职,“迁”与“授、拜、陟、擢、进”意义相同,都有升迁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刘蟠深得民心,官职多次升迁。在他做转运使任满的时候,统辖区内的僧人道士请求留下他。他多次升迁至工部郎中、左谏议大夫。
B.刘蟠兼任官职,深得皇帝体恤。淳化初年他兼任同考京朝官差遺。中风后,皇帝派遣太医给他看病,他去世后,皇帝赐钱供给其家人办理他的丧事。
17
C.刘蟠尽职尽责,认真勤于政务。在他主管典染作坊时,亲自穿着草鞋拿着木棒监督劳作,头发蓬乱不整,急忙出迎太祖,深得太祖信任。
D.刘蟠光耀门相,后辈不辱门庭。他的儿子刘锴因为进呈《幸太学领》而受到真宗赞赏,通过面试被任命为直史馆,多次升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
(2)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雪冻未解散策①郡圃②
杨万里
积雪偏工霁后凝,不妨③冷极不妨清。
静闻檐滴元无雨,倒挂冰牙未怕晴。
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圃中散策饶君强,敢犯霜风上古城。
[注]①散策:拄着一根竹杖散步,②郡圃:宋代不设郡,但习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薯后的园圃亦称郡圃。③不妨:不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诗人善于雕琢景物如“偏工”“未怕”,分别将积雪、冰牙拟人化。
B.前两联写雪后天晴,天气更加寒冷清朗为下文描写独自散步做了充分铺垫。
C.第三联写诗人在园圃里散步,写得有声有色,可触可感,刻画出诗人惬意的神情。
D.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幽默诙谐:诗歌构思新巧,具有形象性又富含深意。(6分)
15.诗的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老庄混淆生死和生命长短观点的批评。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鸡鸣狗吠祥和图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为了让航天员感受到家的温馨,“天宫一号”的设计团队____________,营造了一个空气成分、气压都和地面相同,温度湿度净度堪比宜居城市的“小家”。
自2011年以来,“天宫一号”已先后圆满完成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2013年6月,“天宫一号”迎来了搭乘“神舟十号”来访的宇航员。与之前任务不同,作为我国首次应用性载人交会对接飞行,“天宫一号”和航天员承担了更多的使命。“太空授课”“在轨更换地板”“中短期航天员驻留”“舱内无线通信”等一批思路新,实用性强、技术水平高,社会效益好的在轨试验项目顺利实施,显示着“天宫一号”由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变成了空间多用途载人航天试验平台。在等待与神舟载人飞船相会的日子里,“天宫一号”也未停止探索太空的步伐,“天宫一号”安装的空间环境探测装置____________地向地面发送着探测到的轨道大气环境信息和空间带电粒子辐射信息,安装的“三合一”相机____________地关注着我国的水文国土,为开展地质调查、资源勘查、土地荒漠化评估、水文生态监测以及环境污染成分和污染源头分析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2013年9月,完成基本任务的“天宫一号”____________,转入拓展任务飞行阶段。在此期间,技术团队开展了太阳能电池翼发电能力测试,备份姿态测量和控制模式切换等一系列拉偏及备份飞行模式试验,(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诚心诚意 源源不断 无时无刻 任重道远
17
B.精益求精 源源不断 无时不刻 负重致远
C.诚心诚意 连绵不绝 无时不刻 任重道远
D.精益求精 连绵不绝 无时无刻 负重致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着“天宫一号”不再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变成空间多用途载人航天试验平台。
B.显示着“天宫一号”不再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变成空间多用途载人航天试验平台。
C.标志着“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向空间多用途载人航天试验平台的转变。
D.显示着“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向空间多用途载人航天试验平台的转变。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展了太空环境探测及对地观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深度发掘了“天宫一号”的飞行潜力
B.为开展太空环境探测及对地观测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深度发掘了“天宫一号”的飞行潜力
C.深度发掘了“天宫一号”的飞行潜力,为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开展太空环境探测及对地观测
D.深度发掘了“天宫一号”的飞行潜力,为开展太空环境探测及对地观测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5分)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开幕,5月22日完美收官。大会共分开幕式、平行分论坛、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四大板块,共有110多项精彩活动,充分展示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现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亚洲47个国家以及域外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共计2000余人齐聚北京,共襄盛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出席大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
21.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画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6分)
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
示例:它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奉献精神。
四、写作(60分)
17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火,正哭喊着往前跑。一名持着相机的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抓紧时间拍照,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三种,顾不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扑灭。
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因为被火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拍下照片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认为职业素质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7
17
2020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B 2.D 3.D 4.D 5.A
6.①因地制宜,开发本市独特的旅游资源:②发挥市场作用,推出具有本市地域特色的特产或文化产品:③主管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采取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④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为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要推动人大尽快立法。
7.B
8.①“探亲”是小说的线索,以它为题把生活于林场的海蓝与柴万金农村的亲人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探亲”也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以它为题便于在柴万金夫妇探亲的过程中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突出小说的主题;③“探亲”还是小说关注社会生活的角度,以它为题能以小见大,以平民的生活小事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宏大主旨。
9.①小说对柴万金五次探亲经历的叙述有详有略,其中详写了第一次与第五次柴万金与海蓝夫妇探亲的故事,略写了中间三次柴万金独自探亲的经历;②详写第一次与第五次探亲,是因为这两次经历海蓝都亲自在场,它们给海蓝的感受完全不同,详写可以把亲人们以往的“穷”“匪气”与现在的“富”“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旨;③中间三次探亲与第一次探亲“大同小异”,说明家乡没有什么变化,略写使情节简明;但它们一方面强化了故乡的“穷”,另一方面说明柴万金夫妇并没有因为家乡的“穷”而与亲人断了联系,从而为第五次探亲做铺垫,因而又不能不作简要交待。
10.D 11.D 12.C
13.(1)适逢黄河在韩村决口,大规模发动壮丁堵塞决口,朝廷命令刘蟠调集供应他们粮饷,不久黄河决口堵住。
(2)刘蟠骑着瘦马,假称商人,到百姓家里求购茶叶,百姓不怀疑,把茶叶拿出来给他,刘蟠立即就把他们抓起来依法惩治。
《刘蟠传》译文:
17
刘蟠,字士龙,是滨州渤海人。后汉乾祐二年考中进士,初次入仕任益都主薄。宋朝初年。(刘蟠)历任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召入朝中,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主管染院事务。起初。苏晓掌管京城的市场税收,办事十分干练,等到他死了以后,朝廷选拔刘蟠来代替。这年冬天,任刘蟠为太宗生辰使。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共同执掌淮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年,就地升迁为仓部员外郎,改任转运使,每年通过水道调运江东四百万解大米供给京师,工作很是称职。工作任期已满,统辖区内的僧人道士请求留下他,朝廷下诏允许他连任,赐给他金印紫綬,改任驾部员外郎。开宝八年,遭遇母丧,当时因为各州的纲运拖延时间。所以他服丧期未满应召任职,主管京城陆路发运司事。适逢黄河在韩村决口,大规模发动壮丁堵塞决口,朝廷命令刘蟠调集供应他们粮饷,不久黄河决口堵住。朝廷正议论封禅,任命刘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恰逢颁布诏令停止封禅。不久升迁为工部郎中,充任河北水路转运使,改为刑部郎中,就地任充水陆转运使,入朝判本部事。皇帝亲耕籍田礼仪完毕,刘蟠升迁为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年,兼任同考京朝官差遗。二年,突然中风,皇帝派遣太医给他看病。赐给金丹。去世,享年七十三岁。皇帝赐十万钱供给他家人办理他的丧事。刘蟠性情清高耿直很少与人投合,能够吃苦、生活简朴,专门做苛刻的事,喜欢设计新异的诡计,以取得君主的赏识。主管典染作坊时,太祖多次亲临视察,刘蟠侦查知道皇帝即将到来,就穿上后幅较短的衣服,穿着草鞋拿着木棒
监督劳作,头发蓬乱不整,急忙迎出参拜。太祖以为他勤于事务,就赐给他二十万钱。(刘蟠)曾经接受诏书巡视淮南的茶叶买卖,辖区内私自贩卖的百姓很多。刘蟠骑着瘦马,假称商人,到百姓家里求购茶叶,百姓不怀疑,把茶叶拿出来给他,刘蟠立即就把他们抓起来依法惩治。儿子刘鍇,最初因为父亲的恩荫任大理评事,成平二年,他考中进士。曾经进呈《幸太学颂》。真宗半夜看书,得到刘鍇的这篇文章,颇为赞赏,拿出来给大臣看,并且说刘锴小时候为孤儿,能自立,皇帝直接召他来面试,任命他为直史馆。他多次升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制使。
14.D
15.①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认识,告诫人们不要随便逞强,做人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或反向理解为:不要满足于诗意的散步,要敢于冒险,挑战极限,才能看到更多风景)。②尾联诗人很巧妙地运用“饶”与“敢”的转折表述,表明在园中尽管你敢于与严寒对抗,但不能顶风冒雪上城墙,表明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与自身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量力而行。
1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17.B 18.C 19.D
20.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2019年5月在北京举行;分四大板块;两千多名代表参会;习近平出席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
21.它是一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精神/勇气
17
它是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奋发精神/气概
它是一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精神/信念
22.职素诚可贵,品德价更高
战争中的一个记者,面对身上着了火的小女孩儿,该怎么做?就这个问题,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选择的结果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我认为在危急时刻,人性品德比职业素质更重要。
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记者应抓紧时间拍下照片,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如果从记者的职业素养出发,确实应该如此;作为一名记者,就应该让人们更快速地了解信息,这也是记者最核心的价值。可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记者此时离开,那么等待着小女孩的可能就是死亡;如果为了一条新闻而放弃一条生命,那么这则用生命换来的新闻只会让人觉得血腥冷酷。遵守职业品德确实可贵,可是一味地遵守死板的规定,带来的结果可能会南辕北辙;记者如果离开了,那么他确实践行了他的职业素养,可他却失去了他最珍贵、最基本的人格品德。遵守职业素养,并不意味着要把人培养成冷血的工作机器。
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本就是人们的基本品德,也同样是亘古不变的道德素养,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是我们从小就懂得的道理,如今在面临选择时,小学生都会明白的道理,为什么这些学识渊博的大学生却忘记了呢?这可以说与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密不可分。
反观当下社会,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奔忙劳作,什么事都要讲究效率、遵守规则。在这种模式化的生活状态下,不少人活得越来越像一个机器,失去了自己的本性,甚至连小学生都懂得的那些道理都已不甚明了。康德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所以,在危急时刻,记者应该放下身上的摄影机,为那个小女孩灭掉身上的火;即便因此失去了一则新闻,但收获的却是内心世界的快乐与满足。
“被火烧多疼啊”,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反映出小学生内心的朴实与善良,犹如干净而璀璨的星空。在职业素养和品格道德中做选择,本就是一道十分简单的选择题。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人性上还不如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时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当一个生命遇到危险的人出现在你面前需要帮助时,我们因为职业素养产生了犹豫、迷失了人性,这又是一种什么素养?
世事艰难,即使生活的压力繁重,一个人也应该秉持人性,坚守品德;所以我认为,危急时刻,职业素养固然重要,可是人格品德更加可贵。
17
17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2021-06-0917页
-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914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21-06-0922页
- 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2021-06-0916页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2021-06-099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2021-06-0927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0-22021-06-0915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示范中学高二2021-06-0913页
-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2021-06-0914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2021-06-09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