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3.00 KB
  • 2021-06-09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0课 赤壁赋学案 语文版必修1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0课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篇。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体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理解赋的文体特点,赏析本文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壬戌(  )       (2)窈窕(  )‎ ‎(3)桂棹(  ) (4)嫠妇(  ) ‎ ‎(5)愀然(  ) (6)江渚(  ) ‎ ‎(7)蜉蝣(  ) (8)枕藉(  )‎ ‎(9)横槊赋诗(  ) (10)山川相缪(  )‎ ‎(11)酾酒临江(  )‎ 答案 (1)rén (2)tiǎo (3)zhào (4)lí (5)qiǎo ‎(6)zhǔ (7)yóu (8)jiè (9)shuò (10)liáo (11)shī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凭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沧海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杯盘狼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凌空驾风而去。‎ ‎(2)遗弃人世,超然于物外而无牵无挂。‎ ‎(3)像细丝一般延绵不绝。‎ ‎(4)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 ‎(5)大海里的一颗米粒,形容非常渺小。‎ ‎(6)酒杯、盘碟杂乱地摆着,形容宴饮后桌上零乱的样子。‎ 20‎ ‎(7)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斗牛是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2)白露横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4)歌窈窕之章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③(宫室、山水)幽深。‎ ‎(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美貌的女子。‎ 答案 (1)天上的斗宿和牛宿。斗,南斗。牛,牵牛。‎ ‎(2)白茫茫的水气。‎ ‎(3)旷远的样子。‎ ‎(4)出自《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 ‎(5)借指内心思慕、向往的人。‎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如 ‎(2)属 ‎(3)固 ‎(4)逝 答案 (1)到……去/好像/比得上/按照 (2)劝酒/劝酒/通“嘱”,嘱咐/隶属/亲属/类 (3)本来/险固/使动用法,使……稳固/顽固 (4)流逝/通“誓”,发誓/去,消失/跑 ‎4.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5)方其破荆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正 (3)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伙伴;以……为朋友 (5)形容词用作动词,占领 ‎ ‎(6)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 (7)名词用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 ‎5.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2)而 ‎(3)于 ‎(4)其 答案 (1)助词,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或助词,无意义/助词,无意义/助词,不译/代词,这些景象/代词,这些景象/音节助词/代词,代“歌”/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2)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3)介词,在/介词,从/表被动/介词,在 (4)代词,它,指“一苇”,小船/代词,那/代词,指箫声/代词,他,指曹孟德 ‎6.写出下列句式类型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而又何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答案 (1)介宾短语后置句 (2)定语后置句 (3)主谓倒装句 (4)被动句 (5)宾语前置句 ‎ ‎(6)判断句 (7)介宾后置句 (8)定语后置句 (9)宾语前置句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位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的声调和节拍吹奏应和。那箫声呜呜咽咽,像怨恨又像思恋,像啜泣又像倾诉,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一般延绵不绝。‎ ‎(2)本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3)(希望)同神仙结伴遨游,同月亮一起永远存在。‎ 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课外名句——作者名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作为诗人,与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作为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与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作为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二、背景展示 20‎ 宋代的黄州即今天的湖北黄冈,因为那儿有一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这座山崖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他曾站立在江边的赤壁之上,眺望如画的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在七月十六日这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三、文学常识 ‎1.壬戌: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之一。天干(10个)的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的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 ‎2.既望:农历望日之后的第二天,即农历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3.斗牛:天上的斗宿和牛宿。斗,南斗。牛,牵牛。‎ 文白对译 20‎ 中的诗句。乌鹊,喜鹊。夏口:地名。在今湖北武昌。武昌:今湖北鄂州市,在黄州对岸。苏轼称那里“山水佳绝”。缪(liáo):盘绕。孟德之困于周郎:指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周郎,周瑜。周瑜做中 20‎ 降曹操。当时荆州管辖地区为湖北、湖南一带,治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下江陵:刘琮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又击败刘备于当阳之长坂,攻占江陵。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当时属荆州辖区。舳舻(zhú lú):指首尾相连的船只。舳,船 ‎   20‎ 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他备受忧患,却能从容淡定并深得其乐。因其卓绝的品行,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蛮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意的天堂。他就是苏轼。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有了苏轼,那一缕清风、一轮明月和浩渺江水,传唱了千年。‎ 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并将其填入图示的圆圈内。‎ 答案 ①乐 ②悲 ③喜 ‎1.第一段写作者开始游赤壁时的情景,此时景色如何?作者有哪些活动?作者的心情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答案 (1)景色: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如梦境一般。‎ ‎(2)活动: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3)心情: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2.朗读第二段思考: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辰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客悲。(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朗读第三段思考:客为什么面对明月清风、良辰美景却奏出充满哀伤的音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枝可依之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暗含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感叹。‎ ‎(2)英雄不再之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人生无常之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朗读第四段思考: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轼是如何说服客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从“物各有主”的角度,提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即要顺其自然。‎ ‎(2)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食”,多么达观。‎ 苏轼在文中表达了“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的观点,看上去是洒脱旷达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消极的。那么,结合全文或现实,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答案 (示例一)苏轼这番话听起来很超脱,但他借由客人之口,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这都是不切实际的,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奈。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示例二)苏轼的随遇而安、听任自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不利时,苏轼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不幻想、顺乎自然,积极地去适应现实。在现代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赤壁赋》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相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文章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揭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技巧点拨 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然真切巧抒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是要把文章写得感动人,以引起读者共鸣。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含蓄却真切,即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叙事抒情等。也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倾泻出浓烈而真挚的情感,即直接抒情。‎ ‎2.画龙点睛妙议论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议论是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感受,可出现在开头,总领全段、全文;可出现在中间,丰富内涵;也可出现在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要做到少而精,言简意赅,忌泛泛而谈,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3.叙抒议三位一体 叙述写景中的抒情、议论与记叙要三位一体,水乳交融。叙事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选择典型、感人的事件来记叙,才能做到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情、理、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要以抒情、议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 20‎ 迁移运用 请描写一个片段,由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或者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能有一定的哲理,做到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3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偶然一次,在路旁看见一枝梅花带着花盆被人丢弃。花盆中的泥土大多数都撒掉了,枝干无奈地低头耷拉着。枝上没有多少绿叶,稀稀拉拉地挂在枝头。我不禁这样想:这就是传说中傲立雪中的梅花吗?就这样也可以称为不怕寒风彻骨?一点都看不出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我猜想着:它被人随意抛弃,也许过不了几天就会干枯吧!过了几天,当看见那一片粉红色的花朵,我惊呆了。一枝被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梅花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开花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那一朵朵白中泛红的花朵悄然挂在枝头,闻着那缕缕的梅花香味,我深深地被梅花震撼了。谁会知道它的花苞要在寒风中经过多大的努力,才能带伤开放?看那枯瘦的枝条,谁又能相信它能哺育出美丽的梅花呢?‎ ‎“梅花香自苦寒来”,是的,梅花是最坚强、最坚忍不拔的花,它用它那不怕寒冷、不畏艰难、经霜傲雪、不屈不挠的精神红遍天下,闻名于世,让画家去描绘,让诗人去赞颂,让世人去传唱。‎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意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多么开阔的胸襟!多么旷达的精神!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 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萎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用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运用示例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20‎ 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2.课外素材 ‎“麦当劳”之父的经历 在美国,有一个名叫雷·克罗克的人。他出生的那年,恰遇西部淘金热结束,一个本来可以发大财的时代与他擦肩而过。按理说,他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又使他囊中羞涩且与大学无缘。‎ 后来他想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好不容易生意打开了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一直伴随着雷·克罗克,命运无情地捉弄着他。‎ ‎56岁时,雷·克罗克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伯纳地诺城,看到牛肉馅饼和炸薯条备受青睐,于是就到一家餐馆学做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已年过半百的学徒来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后来,这家餐馆要进行转让,雷·克罗克毅然接了过来,并且将餐馆的招牌改为“麦当劳”。现在它的分店遍布全世界,年收入高达几亿美元。雷·克罗克是一个时运不济的人,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执着追求,屡败屡战,最终有所成就。‎ 选材感言 回避命运的玩笑,只会让人徒增烦恼;直面命运的挑战,就可能寻到理想的面包。56岁前的雷·克罗克有谁知道?可是,因为他坚持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今,又有谁不知道“麦当劳”?‎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20‎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读后启悟 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苏轼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苏轼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苏轼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这篇文章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抒写历史,抒发了对苏轼的赞美、崇敬之情。‎ 20‎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之十——敬业 ‎1.[名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周官》‎ ‎[译文]功勋卓著在于立志,事业广大在于勤勉。‎ ‎[解读]《周官》是记载周成王对百官进行训诫的历史文献,对百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更提出了官员的基本职业道德标准。在古人看来,官员作为国家事务的具体实施者,负有协助君主治理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责任。因此,官员应当对自我严格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和远大的志向,用勤勉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和执行公务。“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做好事,就心安理得,自己也很快乐;做坏事,就心态阴暗,自己也难受。越处在高位越要居安思危,对为官的事时时要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一官员“敬业”准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2.[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译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解读]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三足鼎立的基业,深受刘备器重,刘备临终托孤,让他继续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对内励精图治,对外不忘复兴汉室的大业,多次与魏国交战,希望能够统一天下。228年,诸葛亮向刘禅上书,请求再次出兵伐魏,表达自己忠心尽职的思想,即著名的《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从此成为形容人敬业忠诚的代名词。这种对待事业坚贞如一,奉献自己的全部身心以实现理想的精神,得到仁人志士的广泛推崇。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就深受这一精神感染,1138年路过河南南阳诸葛祠时,看到石刻的前后《出师表》文字,亲自将这两篇文章誊写了一遍,留下了书法史上的传世名作。‎ ‎3.[名句]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北宋·吕本中《东莱集·舍人官箴》‎ ‎[译文]当官的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三点:清廉、谨慎、勤勉。‎ ‎[解读]吕本中是宋代著名儒家学者,从儒家角度阐述为官之道,深受后世赞同。清朝皇帝尤其重视这一观点,康熙皇帝曾亲自书写“清、慎、勤”三个大字,赐给大臣,勉励官员以此为诫,尽心履职。勤政,就是对待国家事务的敬业。不仅为官须勤勉敬业,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秉承这一态度。晚清时期,名臣曾国藩正是以“勤”作为人生的重要原则,主张“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勤是人生第一要义”“无论乱世治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等。李鸿章回忆曾国藩,曾记述自己初到曾国藩军营时因为睡懒觉,被狠狠批评,从此以后改过自新,跟随老师早起做事,养成勤奋习惯,受益一生。‎ 20‎ ‎4.[名句]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译文]不管做什么事业,都不能有粗鄙浮躁的心态。‎ ‎[解读]王永彬是晚清时人,他在咸丰年间,虚拟“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著成《围炉夜话》一书,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阐述了人生、文学等多方面的见解,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因此成为传世名作。对于事业,王永彬认为,不能抱之以粗鄙浮躁的态度,而是需要认真谨慎地从事,也就是敬业爱业。粗鄙,则容易产生轻视怠慢的情绪;浮躁,则容易有随便敷衍的行为。这两点对于做人做事都是大忌。诸葛亮《诫子书》中就说:“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做事业之人,需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有时候不妨“板凳甘坐十年冷”,专心致志,全心全意地投入,才会离成功愈近。‎ 一、基础知识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泛:漂浮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倚:随,循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答案 D ‎ 解析 曾:表强调语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 ‎ 解析 C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介词,从/表被动。B项助词,的/代词,这些景象。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介词,相当于“于”。‎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顺流而东也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壑之潜蛟 C.下江陵 D.击空明兮溯流光 答案 C ‎ 20‎ 解析 例句为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伙伴。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C项名词用作动词,攻占。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月光下清澈的江水。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白露横江 B.挟飞仙以遨游 C.凌万顷之茫然 D.望美人兮天一方 答案 B ‎ 解析 A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C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D项古义:内心思慕、向往的人。今义:美貌的女子。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3)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正地坐着 B.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举匏尊以相属 举:全,都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答案 C 20‎ 解析 举:举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在。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项疑问语气助词/句中停顿语气助词。‎ ‎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答案 D 解析 D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 ‎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出了“客”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答案 C 解析 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的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的神色也忧愁起来,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向同伴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20‎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麋鹿为伙伴和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粗陋的酒器互相劝饮。‎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答案 A 解析 “今者薄暮”表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状如”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二篇。‎ B.望:农历每月十五。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 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 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答案 B 20‎ 解析 苏轼第一次游览赤壁是在“既望”(农历十六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悲伤的心情。‎ 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作者无限伤感的心绪。‎ 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 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 答案 D 解析 “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将要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20‎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拉长声音嘹亮地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们船上飞过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