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5 KB
  • 2021-06-09 发布

广西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岑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注: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往,我们总是强调地方成曲的“家乡意识”“乡土风情”,国而格外重视表面所体现出来的家乡风土、家乡人情、家乡俚俗趣味,借以满足对曾经感知的家乡的记忆和联想。可是如果经历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以后呢?经历了缺少或完全没有家乡亲历经验的后来的延续者呢?那么有关家乡表面风情的表达,是否就会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一种心灵与情感的照应?我想这就是“原乡”与“家乡”意识的不同。‎ ‎“原乡意识”也许并不包含太多的感知和经验,而只是一种籍贯或来源的确定,只是一组被代代告知的有关家乡生活的画面或声音。即使迁徙后经历了无数代的延传,但仍知道自己的源头在哪里,根在哪里。知道自己是中原人、山西人、苏北人。这时的“家乡”也许就是一个梦境、一种幻想,哪怕是落实在几句方言口语、几幅残缺抽象的图画上,可它照样深入骨髓,照样沉淀在潜意识中,等待着被“一朝唤醒”。比如好几百年前就远徙到北欧的蒙古裔人,他们的后代也许根本没去过老家,也没有对家乡的具体感知,可是他却有可能知道那里有草原,有马群,有帐篷,还有一种音乐叫“长调”,他蓦然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幅绘画或照片,冷不丁听见了长调演奏的旋律,就可能有一种惊心动魄、灵魂被牵引的感受。千里万里, 百年千年,有一种东西埋藏在基因里,流淌在血液中,生生不灭。‎ 曾听过台湾作家席慕蓉的演讲,她说她虽然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蒙古族人,可是直到长大她并不知道家乡是个什么样,她对这个地方有一种难以名状却又难以排遣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深度认同,她说那就是她的“原乡情结”。席慕蓉不是生长在这里,可是她知道这里是她的“原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能摆脱她生命的“根”。终于, 席慕蓉在她盛年时回到了内蒙古,她一脚踩到草原上就本能地跪了下去,亲吻着祖先的土地,泪流满面。这时,席慕蓉气质里的“原乡情结”和对家乡认知的文化碎片,就蓦然间与实在的家乡遇合了。‎ 于是我们知道,在人的意识里有一种比“家乡情感”更为深刻的“原乡情结”,它也许不如“家乡”的记忆具体,但是它比具体的记忆更开阔、更深远、更具有悲剧意味的美。“原乡”的情结甚至是超越一般疆界的,它甚至是人类对于自身血缘、族群和文明来路的普遍关怀。尤其是现代人,越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越是会关注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什么地方深埋着自己的“根”。‎ 为什么移民到上海的苏北人在经历了几代人以后,还要去剧场倾听淮剧?为什么一出好的地方戏曲能够超越地域限制,照样感动感染方言区域以外的人群?为什么何训田和朱哲琴的《阿姐鼓》能够感动全中国,感染全世界?被感动感染的心灵并不一定到过西藏,甚至作曲和演唱者也不是西藏人,可是大家都在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家乡”会合了,共同感受着那一处“家乡”的同时,也回到了各自的“家乡”。这就是人类的“原乡情结”或“原乡情感”——自己的原乡,他者的原乡、共同的原乡。‎ 假如,更多的地方剧种和剧团都能够持久地追求一种超越-般 “家乡情感”而升华为“原乡意识”的创作境界,那么就有可能在超越自身生存局限的同时,超越了地方戏曲乃至戏曲文化存在的局限。如此,中国传统戏曲包括地方戏曲的时代再兴,绝非是不可期的。‎ ‎(摘编自《地方戏曲的“原乡意识”该醒了》,作者罗怀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乡意识”深埋于子孙后代的骨子里,比“原乡情结”更深刻,不受后人的感知和经验左右。‎ B. 《阿姐鼓》的作者没有去过西藏,作品却感动国人,在于原乡情感让人们拥有共同的感受。‎ C.草原、马群、帐篷、长调演奏的旋律可能冷不丁就会激发蒙古裔人内心深处的“原乡意识”。‎ D.只要作家追求将“家乡情感”升华为“原乡意识”的创作境界,中国传统戏就能够复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论述层次清晰,由“家乡意识”引出“原乡意识”,由此接着论及“原乡情结”。‎ B.文章在论述“原乡意识”的特点时,侧重分析“原乡情结”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C.文章通过列举台湾作家席慕蓉与家乡的遇合之事,充分证明了“原乡情结”的存在。‎ D.文章采用举例论证,逐一分析“家乡意识”“原乡意识”和“原乡情结”的内涵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满足对曾经家乡的记忆和联想,我们格外重视对家乡风土人情、俚俗趣味的表现。‎ B. 即使只是几句方言口语、几幅残缺抽象的图画,也可让“原乡意识"沉淀在潜意识中。‎ C.“原乡 意识”使得远徙的后世子孙们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知道自己的源头和根。‎ D.“原乡情结”可能不如“家乡”的记忆具体,但它更开阔深远、更具有悲剧意味的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聚宴 符浩勇 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 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而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 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于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不容易易在城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 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莱。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朦胧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 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 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时,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 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41人捐了16.4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个网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困片,包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无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深邃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一年过去, 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 但我心里不觉有点几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一次对我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大山的事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莱,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上周末,阿烟外埠的朋友来了,我还应进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呢?‎ 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边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 屋子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的几样小莱,却摆了三个座位。我机警地问:“还有谁?”‎ 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历……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小学的建设上了……”‎ 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浪潮里,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里好亮好亮。‎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阿炳叫“我”到他的音像店去,却不肯在电话中告诉“我”究竟有什么事,这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也暗示阿炳想要告诉“我”的事情不同寻常。‎ B.小说第5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我”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的餐桌风气。‎ C.小说第8段写“我”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不觉回忆起“我”与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 D.“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我”感到特别窝囊,心情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不满。‎ ‎5.小说塑造了“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这篇小说在被收入作者的部小说集时,标题改为“拯救",你认为“聚宴”和“拯救”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秦无亡矢遗铁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①其可怪也欤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8.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②吾从而师之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而耻学于师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⑨用心一也 A.①⑤/②⑦/③⑥/④⑧⑨‎ B.①③⑤/②④⑧⑨/⑥⑦‎ C.①③⑤⑥/②⑦/④⑧/⑨‎ D.①⑤⑥/②⑦/③④/⑧⑨‎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未之有也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式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日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丛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动诸使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途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状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巳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王数项羽日/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B.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C.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D.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陵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这儿称冢不称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B.江南,地理区域,指长江以南,是当时的经济富庶之地。在古代文献中,江南常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敏的重大犯罪。这儿刘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D.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12.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润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决斗,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对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 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项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2)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 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调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 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15.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小题,8分)‎ ‎16.写出下面句子中空缺部分(8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舞的声音鸣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 , ”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2)《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 ‎ 。‎ ‎(3)《离骚》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 ‎ 。‎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 ,佳木秀而繁阴。‎ ‎(5)《爱莲说》中,以莲花喻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唾手可得,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 的时间成本过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进行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域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 ,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 ‎ ‎ ,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 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如知识付费的应运而生,本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 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 , 无法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所以,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 ),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甄别 别无二致 演化 分崩离析 B.甄别 平分秋色 演变 分崩离析 C.甄选 平分秋色 演化 支离破碎 D.甄选 别无二致 演变 支离破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B.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表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C.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D.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及其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己的知识库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 B.自己的知识库还须建立,这需要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C.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 D.还须建立属于 自己的知识库,这需要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 ‎20.在下面文来的横线处朴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贾,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鸟类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在我国,① 如鹤是延年益寿的象征, 燕子是春天、爱情的象征,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等。 古往今来,鸟类更是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霄”“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等诗句;② ,如“海阔凭鱼跃,‎ ‎ 天高任鸟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等;还有以鸟类为意象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如《天鹅湖》《孔雀东南飞》《百鸟朝凤》,③ 。‎ ‎21.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就复工复产期间渔业安全生产做出部署。《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对从重点地区返抵和出现发热等症状的渔民,按医学要求进行隔离和检查,并及时向船籍港渔业主管部门报告。且需紧盯渔船恶劣天气防范以及商渔船碰撞等关键环节,重点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安全隐患突出的地区和作业渔船进行重点整治,严厉打击“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航行和冒险出海作业行为。‎ ‎(1)请根据上面的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 请概括《通知》内容中的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2个字。(4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语云:“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被口罩勒破脸颊、被汗水和药水浸伤双手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双眼布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坚守城市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你在防疫抗疫期间有哪些经历和感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