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高中调研考试三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在古代中国,美育传统蕴含在礼乐相济的审美化教育途径中。在西方,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近代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
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是美育生长的沃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已含此意。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
在这一背景下,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度空前提高。然而,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即回答“什么是美”。若说美在客观,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为什么会存在普遍被认为美的事物?苏轼的《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指与琴的巧妙接触,方生出美妙音乐。其实审美也是主客观有机交融的结果,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放在匣中何不鸣”或“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疑惑。
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就个体而言,生活、经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我们应理解个体审美差异,也要承认社会存在主流审美观,并且对个人或群体特点鲜明、取向正确的审美观应予以尊重并积极引导,以此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保持其活力和动态性。同时,在教育中应通过美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如多样统一、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徳精神的主流审美观,以保持个体与社会精神的健康向上。
- 24 -
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既符合美育特征又较有成效的是“体验”。所谓“体验”,需要进入情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互动,唤起深度情感,形成共情,从而获得审美受。这一过程依赖于提升感官敏锐度,正如乔治·桑塔亚納所说,“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賞最大限度的美”。如何有效训练感官?答案是欣赏艺术,但欣赏的艺术对象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品质,思想内容健康。欣赏艺术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具有“开始”和“结東”的特征,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无意识、任何情况下都可发生的审美行为。能够产生这种审美行为的是优美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有意识与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中,才能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
(摘编自尹少淳《有效实施美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育在中国古代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都曾存在,其历史悠久,德国古典美学是其高峰。
B. 中国经济的大幅提高以及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主客观条件。
C. 实施美育需理解与尊重个体审美差异,并积极引导,从而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
D. 欣赏艺术是训练感官的有效方法,它与无意识的审美行为一起共同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文章先追溯美育的历史,然后剖析当前实施美育的背景,再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实施美育。
B. 文章引用苏轼的《琴诗》,意在说明审美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论证了建立审美标准的必要性。
C. 文章从个体和主流两个方面论述美育实施的关键,并结合教育来阐述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
D. 文章强调了提升感官敏锐度对于“体验”的意义,并对如何有效训练感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大范围、高质量实施美育成为可能。
B.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在这种标准指导下,人们オ能对美有更为正确的感知和统一的认识。
C. 教育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因此需要通过实施公平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从而缩小差异。
- 24 -
D. 进行有意识的审美行为可以有效提升感官敏锐度,这启示我们要主动到艺术馆欣赏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审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德国古典美学是其高峰”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在西方,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近代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文中是说“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选项曲解文意。B项,“提供了主客观条件”中“主观条件”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中国经济的大幅提高以及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应是客观条件。C项,“实施美育需理解与尊重个体审美差异,并积极引导”错误,从文中来看,“积极引导”的对象应该是“个人或群体特点鲜明、取向正确的审美观”。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本题中,C项,“文章从个体和主流两个方面论述美育实施的关键”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没有从“两方面”议论美育实施的关键,而是强调“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并结合教育来阐述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错误,文章通过教育要阐述的是“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精神的主流审美观”。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C项,“因此需要通过实施公平教育”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从而缩小差异”错误,从文中来看,“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并不是为了“缩小差异性”,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徳精神的主流审美观,以保持个体与社会精神的健康向上”。故选C。
- 24 -
【点睛】判断选项信息是否符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教育形式,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在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延续了一千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也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虽然今天的书院似乎光彩不如从前,但它的历史使命并未结束,其影响力反而刚刚开始。
(选自《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材料二: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它曾声名远播,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资料显示,自唐代以来,衡州地区先后建了石鼓书院、邺侯书院和船山书院等 69 所书院。据衡阳市文物局局长吴建波介绍,为了进一步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衡阳市把古书院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书院文化纳入系统性保护工程。在对古书院加大修缮保护力度的基础上,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举行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
古老的书院记忆,正在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这座城市走向新的繁荣!
(节选自《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有删改)
材料三:
时至今日,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 70 人,学生 300 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
- 24 -
今天的岳麓书院也以发展相关高层次学术研究为要旨,从研究书院本身出发, 逐渐扩展研究范围,在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经史子学等领域取得了种种成就, 现拥有中国历史研究所等 10 个科研机构,并获得多个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大约占了湖南大学总成果的三分之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肖永明说。
“书院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学术资源,必须充分地进行挖掘和发挥。”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他目前在做的,是对现存书院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在他看来已是“迫在眉睫”之事。据初步统计,现存书院文献在 1500 种以上,散落各处,大量不为人知或损毁严重。近十几年来,虽然书院研究有日渐兴盛之势,但尚不够深入全面,也与目前所见书院文献资料并不丰富有关。于是,他带领团队花费数年时间,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以影印和点校的方式,整理了约 1200 种文献,同时对书院文献展开基础性研究,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为今后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方便。
(选自《回归教育,传播文化:让古老书院活在当下》)
材料四: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反思和审视,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近些年来,大量有识之士通过书院的创办或修复,来推动书院文化的相续。甚至,还出现了网络书院的形式,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加速器,也让现代书院有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不久前,位居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名单,鹅湖书院也成为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之一。
传统给了我们辉煌的过去,也必将能给我们灿烂的未来。
(选自《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具有教学、藏书、祭祀等功能的古代书院,可以培养人才、创新学术、普及教育。现代书院应保留古代书院教学研究、图书收藏等传统功能。
B. 衡阳石鼓书院地处湘江、蒸水、耒水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年代,为无数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求学讲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 24 -
C. 今天的岳麓书院着力发展与书院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种成就,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D.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对传统文化更新的理解和认识,人们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升温,书院文化将会得以复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中央和地方政策,对当今书院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 衡阳市加大对古书院的修缮保护力度,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有助于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C. 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前往全国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献底本,整理上千种文献, 构建了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呈现书院文献的全貌。
D. 网络书院的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实体书院,走进平常生活,使现代书院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6. 2018 年 12 月 8 日的《光明日报》称“如何让书院‘活’在当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成为当今书院探索的重要方向”,怎样进行中国书院古为今用的探索与实践?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C
6. (1)政策支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全国性和地方性文件为书院文化的复兴加强了保证。
(2)加强宣传教育。将古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定期举行相关文化活动,突出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
(3)完善文献资料。将书院散落的、损毁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构建书院的文献体系,呈现书院文献全貌,以便学生研学、大众认识和学者研究。
(4)完善人才培养格局。设立与书院文化相关的从本科到博士后的不同层次的学科专业。为发展相关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拓展书院文化研究范围提供人才保证。
(5)借助新媒体传播。建立网络书院,采取“互联网+国学”等新媒体方式,让书院文化紧跟时代,走进平常生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
- 24 -
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项,“因而提升了湖南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中生有。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项,“构建了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未然变为已然,原文材料三最后一段说的是“力图初步构建书院文献体系的框架”。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中国书院古为今用的探索与实践”相关内容:“衡阳市把古书院作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编制了《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书院文化纳入系统性保护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书院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深厚的政策土壤”“衡阳市还进一步突出了书院的文化传承功能,将古书院作为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举行研学、表演、祭祀等活动”“‘书院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学术资源,必须充分地进行挖掘和发挥。’”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说。他目前在做的,是对现存书院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岳麓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 70 人,学生 300 余人,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许多书院纷纷利用‘互联网+国学’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飞出了实体书院的门墙,随时随地都可以鼓舞寻路觅渡的人”。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 24 -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那是夏天秋天之间。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致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的打了他一顿呢。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捡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 24 -
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什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做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①,到了?”大哥很着急的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点,大哥便又嚷摇的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②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偷偷的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争先恐后的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为从大油坛里取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
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的说:“小娥,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晚上又吃不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
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惟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 24 -
(有删改)
【注】①四满:湖南乡人称叔叔为满满。②满姑:湖南乡人称最小的姑母。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在城里的生活,既体现了“妈”对孩子们的担心、疼爱,也交代了“我”和大哥去乡下生活的原因。
B. 从满姑偷桃、四叔照鱼等可以看出乡下生活的有趣自由,从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等可以看出乡下人的和蔼友善。
C. 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D. 小说描绘了乡下田园牧歌式的场景,和“我”在城里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对城里生活的厌烦。
8. 小说两处画横线语句中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7. D 8. ①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小说的整体性;②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很感兴趣,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③表达“我”别美好往事的怀念,为下文写淳朴的人情关系做铺垫。
9. ①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更能表现乡村人的人性之善:②淡化个体,更能突出“往事”的主体地位,点明题意;③叙写众人之善,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④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本题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对城里生活的厌烦”说法错误,文章只是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并没有写“我”对城里生活的态度。故选D。
【8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象的作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两处画横线语句中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明确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从结构、内容、主旨三方面来说。
【9题详解】
本意考查分析作品创作意图的探究的能力。解答任何表现手法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明确题干要求 “小说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这样写的好处”,然后结合作品进行探讨。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的作用可以结合以下几点作答:渲染的环境氛围:和谐温馨;更能表现文章主旨,突出乡村人的人性之善在叙述语言上更恬淡闲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 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 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 24 -
B.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C.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D.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专门用于官吏向上级或者帝王陈述请求或建议。
B. 爵即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D. 古代对一些特殊地位的人的死有专用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 卢柔参与军务,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担任官职,参与了很多军事机密;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
C. 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D. 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皇帝下诏命令贺拔胜离开京城,去治理荆州,卢柔认为可趁此机会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
(2)贺拔胜和卢柔的军队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
【解析】
【10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划线句的翻译是: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引兵赴洛”语意联系紧密,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B;“晋阳之甲”是“晋阳的军队”之意,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专门用于官吏向上级或者帝王陈述请求或建议”错误,“表”只能用于官吏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B项,“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错,原文只是说卢柔给贺拔胜提供了上中下三种策略。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牧,治理;因此,趁此机会;之,到。(2)赢,背着;属,适逢;冻馁,又冻又饿。
- 24 -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无或见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以卢柔为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领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通好,可以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劳存问,并送给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带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入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到了长安。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一百多件 。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内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的有几十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先主孔明①
刘秉忠
- 24 -
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
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
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
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②奉紫薇③。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②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③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
1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
B. 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
C. 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翻”字和“动”字赋予画面动态美。
D. 本诗融叙事、写最、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15. 杜甫《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14. B 15.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B项,“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故选B。
【15题详解】
- 24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了解两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再分析异同。两首诗歌都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赞扬了他的雄才伟略,誓死效忠的高尚美德。但杜甫的《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感慨与忧伤;而本诗不但有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还通过“鱼水君臣自古稀”句借用诸葛亮与刘备融洽的君臣关系,来暗示自己得遇明主,表达自己誓死追随的决心。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诗句,用互文的手法描写了持弓带甲的的将士们在奇寒之下戍边的艰辛,进而从侧面再一次突出了大唐盛世之下戍边将士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2)《 赤 壁 赋 》 中 侧 面 描 写 客 之 箫 声 悲 凉 幽 怨 、 凄 切 婉 转 的 句 子 是“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答案】 (1). 将军角弓不得控 (2). 都护铁衣冷难着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角弓、难着、幽壑、潜蛟、嫠妇 、常作客。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4 -
美食、音乐、表演、文学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克服文化差异的“最大公约数”。这些元素的节目化运用,不仅是一种样式手段,更值得提升到艺术与情感的层面,真正入眼、入心,让跨文化沟通在不同受众之间激起情感共鸣,这也构成了综艺节目承担文化交流使命的新样态,近期以《中餐厅》第三季为代表的国产综艺都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在此基础上,综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生成的现实意义也更进一步。( ):让更多节目沉下心去打磨品质,以更强的原创性、更具中国特色的模式走向国际影视市场;让文化交流以更多面貌、更多样式“身体力行”地助力国际文化对话。
“中国故事”讲了许久,如何能够讲得更好?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已然能在当前纷繁的综艺市场中找到答案的踪迹:具备了这些“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节目,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为海内外观众呈现出共同语言与情感共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正变成可能。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不仅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且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B. 这并非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C. 这既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
D. 这并非真正迈开脚步、带着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去”,而是中外元素的简单叠加
18.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风向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美食、音乐、表演、文学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克服文化差异的“最大公约数”。
B. 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C. “中国故事”讲了许久,如何能够讲得更好?
D.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愿景正变成可能。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节目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B. 这些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节目,把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C. 这些具备了节目“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切入点
D. 这些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节目新探索,为中国文化的大情怀寻找到小切口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简单叠加”一词含贬义,与后边内容语义相反,因此不能用“不仅是”和“既是”以及“而是”,由此可排除A、C、D三项。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各种标点符符号的作用,结合语义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的引号同“风向标”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属于词语的移用。
B项的“理论家”虽也表示特殊含义,但有讽刺意味。
C项的“中国故事”属于栏目名称。
D项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示引用。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A项,“节目具备了‘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不合逻辑。
B项,把“节目”作为后半部分主语不恰当;虚词“把”也用得不对。
C项,“具备了节目‘风向标’意义的新探索”搭配不当。
故选D。
20.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①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②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③___
【答案】 (1). 农业数据个性化程度比较高 (2). 不易看到短期效益(或:短期内难以看到经济效益) (3). 智慧农业发展前景良好(或:智慧农业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属于衔接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找到需要衔接部分的话题,注意话题一致性。然后分析上下文,抓住上下文的提示词语进行衔接。注意句式、语言风格、意境等的协调一致。本题第一空,句下文“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可知主语应是“农业数据”,谓语部分应是“个性化程度比较高”;第二空,据上文“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以及后文的“长期效益”可知应填“不易看到短期效益”;第三空,这是一个总结句,全文围绕“智慧农业”这个话题在说,因此主语应是“智慧农业”,据“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可知谓语部分应是“发展前景良好”。
【点睛】语句衔接题:第一,注意观察关联词。关联词后有时是对前文的总结,有时是文段意思的转折。第二,要记住前后呼应。一定要注意保持前后主语一致。
21.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两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字。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5%。截至今年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
【答案】原因一: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持续扩大)或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原因二:美国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或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以及压缩语段。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先甚好题,题目要求“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本材料有两段,每段一个重点,即一个原因。考生需要从现象抓住本质,如第一段列举了许多数据,“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旨在说明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或者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这是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原因之一。第二段“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可知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成为了美国的威胁。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就是为了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作文(60 分)
- 24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0 年来,中国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70 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0 年来,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70 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历史性跨越。
“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历史性跨越”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中蕴含着独特的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密码。你认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密码”有哪些?请从中选择一些密码,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例文:
解密中国密码,勇做时代追梦人
2020年到来之际,辞旧迎新,回望来路,更能丈量奋斗足迹,标注时代坐标。回顾过去70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也是新的一年风雨兼程再出发的奋斗序曲。今天,就让我们解密中国密码,勇做时代追梦人,启航2020。
回望过去的70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奋进中书写了精彩答卷。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顺利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一系列丰硕成果,标志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岁月。
新时代是追梦圆梦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红红火火,面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从南仁东、林俊德、张超,到王继才、黄群、宋月才、姜开斌,那些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典范和楷模。可以想见,未来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 24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使命。生活在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人们,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正是因为身处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才更有追梦的勇气和毅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放眼现实,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要我们紧密团结,群策群力,为了共同的梦想努力奋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凝聚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任何困难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的步伐。
新年的钟声是奋进的号角,追梦人又将开始新的进发。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如船至中流、人到半山,迎来更急的浪、更陡的坡。更需要我们始终发扬伟大梦想精神,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材料高度概括了中国70年来的发展变化,引领我们把视角定位在中国70年来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而“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密码”是让我们解码这些成就,也就是思考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其中有哪些重要因素。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源于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前进方向、坚实的根基以及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密码”。当然也可以更加具体的阐释这些密码,如“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更加强起来,从而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当然,文章不能停留在分析中国已有成就的层面,更主要的还是如何扛起时代的大旗,更好地前进。考生只要从中选择一些密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社会现实来写即可。注意立意要明确、集中。
参考立意:1、保持奋斗的姿态2、歌唱祖国3、奋进新时代,共圆中国梦4、回望历史,助推现实
参考素材:
- 24 -
1、祖国母亲,你有时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的面前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的祖国是一团火。但我心目中的祖国并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爷爷,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2、摆脱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战斗。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的飞船要上天,我们的足球要获胜,我们要研究转基因,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今天的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是我们初中生活不变的主题。“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能放任自流,荒毁一生置民族大业于不顾?否则,枉为炎黄子孙!梁启超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当今世界的残酷竞争中,中国青少年能否肩负起民族振兴和洗刷国耻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的命运。程荒毁了,将民族兴衰抛置脑后……这是一种毁灭,一种自我毁灭。
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70年风雨兼程、砥砺奋进,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边缘到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畅通,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羸弱到强大的飞跃。可见,中国道路是根植中国现实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华民族在5000
- 24 -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改革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结构示例:“解密中国密码,勇做时代追梦人”,议论文文体。开篇直接入题,亮明观点:解密中国密码,勇做时代追梦人,启航2020。正文部分分为三层:回顾过去的成就,点出“党的领导”“奋斗”等密码;指出新时代“伟大梦想”“艰苦奋斗”;展望未来“时代使命”“接力赛跑”。结尾发出呼吁。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安徽省芜湖市中小学校2020届高三上2021-06-0926页
-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925页
-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929页
- 黑龙江省安达七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2021-06-0913页
-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2021-06-098页
- 黑龙江安达七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寒2021-06-0913页
-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20届2021-06-0914页
-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2021届高三上2021-06-0910页
-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2021-06-0912页
-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9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