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2021-06-09 发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8周专项限时练8文言文阅读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项限 时练 8 文言文阅读 (用时:40 分钟 满分: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 分) 幼主德裙中奏(节选) 文天祥 自古立国,一是以人心为本。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田单一日复七十余城, 以人心固也。元奸得罪于.天下,天下怨愤郁抑,十有五年,遂使诸侯解体,强吾民北面而役 之。彼知归怨元奸,未尝归过朝廷也。乃今三百余年,祖宗涵育之遗黎,无辜荼毒..于敌人之 手,讴吟思汉,日徯王师。所在义民抗敌者,大或数万,小亦数千,此拨乱反正之大机栝也。 然人心易得,其失亦易。顷者朝廷弛.公田,蠲常赋,宽商禁,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 天下诵之,以为快活条贯,人心顿苏,敌势顿沮。我是以有独松关诸屯之捷。通国上下,以 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今日收人心之具已尽举行。而臣恤纬之忠,独以为未也。草间 豪杰,方且.量朝廷之意向;边头诸将,方且视庙堂之指授;学校之聚议游谈,闾阎之道听途 说,方且劘[注]执政之然否,追行事之得失。于传有之:得国常于斯,失国常于斯。今上至宫 闱与嗣皇起居,下与公卿与百执事,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则诸将莫不用命,英雄莫 不归心。以此众战,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而.无推车必 行之心,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宫中与府中不相闻,阃内与阃外不相应, 赏罚混淆,正邪贸乱,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断制之义少,敌人以此轻中国,奸雄以此觇朝 廷,人心之愤悱者日以怠,公论之激昂者日以靡,而我之人民,将有甘心于敌人之庭而不悔 者矣。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处置得 宜能服其心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注 劘(mó):切磋,引申为直言劝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 荼毒:毒害,残害 B.顷者朝廷弛.公田 弛:放,放纵 C.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 濯:洗,洗除 D.以殄.此患为主 殄:消灭 答案 B 解析 弛:放松,放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 木直中绳,以.为轮 B. 元奸得罪于.天下 不拘于.时 C. 草间豪杰,方且.量朝廷之意向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D. 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而.无推车必行之心 幽于粪土而.不辞者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却。A 项连词,因为/介词,把。B 项介词,引出对象/ 介词,被。C 项副词,将,与“方”连用,表示将要,正将/连词,况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天祥在文中提出自古立国以人心为本的观点,并且强调得人心容易,失人心也容易, 值得上至国家,下至管理部门的人借鉴思考。 B.文天祥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后进言,只要顺应民心,团结抗敌,胜利可待,但同时又建议 不可获小胜便以为无忧,而要整顿内弊,处置得宜,征服人心,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C.本奏章理足言宜,析形势,论对策,大胆直言、抨击朝廷赏罚混淆、正邪错乱、姑息牵 制的弊端,颇显忠臣爱国之心。 D.本文的进言技巧值得借鉴,从兴国立意,紧扣皇帝的志趣所在;肯定其曾有的作为,以 取悦皇帝之心,为进言奠定基础;以假设指其时弊,不直言说破,便于对方接受。 答案 C 解析 直言、抨击之说不当。文章用的是假设语气,委婉说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其 祸 可 胜 言 哉 裴 度 有 言 承 宗 敛 手 削 地 韩 弘 舆 疾 讨 贼 岂 朝 廷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之 力 能 制 其 死 命 哉 由 处 置 得 宜 能 服 其 心 耳 答案 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 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起用那些被贬谪抄家的淹埋滞塞(埋没闲置)的人才,废除科举中浮艳的文风。 (2)公卿们怀着偷安为己(自我谋划、只顾自己)的私念,却没有同舟共济的志向。 解析 关键词:(1)“起”“谪”“籍”“淹滞”“解”“靡”,句子通顺。(2)“便安”“自 营”“而”,句子通顺。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建立国家,完全是把人心作为根本。齐国一天之内丧失七十多座城池,(是) 因为人心涣散了。田单一天之内收复七十多座城池,(是)因为人心稳定了。大奸臣贾似道得 罪天下之人,普天之下怨恨愤怒,郁闷压抑了十五年,因此就使诸将之心涣散解体,强迫我 们的人民投降敌人而受奴役。人们只知道把怨气发泄在大奸臣身上,却并没有把过错归结给 朝廷。至今三百年来,列祖列宗涵养哺育的黎民百姓,无辜地落在敌人手中受残害,讴歌吟 咏都在思念大宋王朝,每天都在苦苦等待王朝的大军打过去。各处义民的抗敌武装,大的有 几万人,小的也有几千人,这是澄清混乱,恢复正常的关键。然而人心容易得到,也很容易 失去。前不久朝廷放宽公田租税,减轻日常赋役,放松商业禁令,起用那些被贬谪抄家的淹 埋滞塞(埋没闲置)的人才,废除科举中浮艳的文风,天下人颂扬这些措施,认为是办事果断 而有条理,人心马上振奋起来,敌人的攻势立刻遭到失败。我们因而有了独松关诸屯的捷报。 全国上下,都以为大奸臣丧失人心的事已被涤荡干净,今天收回人心的措施已经全部施行。 然而我忧国忘家的忠心,还认为远远不够。草莽中的英雄豪杰,还正在掂量朝廷的意向;边 疆上的诸位将领,还正在观察朝廷的指挥;学校里的聚议游谈,街巷中的道听途说,还正在 切磋政治的好坏,追究行事的得失。在经传中有这样的话:得国常取决于人心,失国常取决 于人心。今天上自太皇太后陛下的宫闱和新即位皇帝陛下的起居,下至政府的公卿及各有关 臣僚,一定要人人同心协力,以扑灭祸患为主,那么,边疆诸将无不服从命令,草莽间豪杰 无不归心朝廷。用这样的人去作战,谁能抵挡?用这样的力量去攻城,哪座城池攻不下?如 果大臣有躲避嫌疑的顾虑,却没有一定要推车前进的决心,公卿们怀着偷安为己(自我谋划、 只顾自己)的私念,却没有同舟共济的志向,皇宫和相府互不通消息,朝廷内外的行动互不 相应,赏赐和惩罚混淆,正直和奸邪混杂,苟容取安互相掣肘的意思多,奋发图强果断决策 的意思少,敌人因此而轻视中国,奸雄因此而窥伺朝政大权,人们心中蕴蓄的忧思日益懈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公众舆论中慷慨激昂之气日益松弛,甚至我们的民众将会有甘心于受敌人的统治而不后悔 的。这些隐患哪里说得完啊!唐朝宰相裴度有过刚烈的誓言,王承宗便赶忙缩手削让土地, 韩弘就带着疾病征讨叛贼,难道是朝廷的力量能够彻底扼制他们的命运吗?是因为处置得 当,能够收服他们的心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 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 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 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 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 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 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①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 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 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 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 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 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 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士 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 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 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 人周颙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 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指 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渠.欲得君作记 渠:他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 辨:区别 C.鬻.书以为食 鬻: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D.以诗酒游.诸公间 游:游玩 答案 D 解析 游:交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君其.以我故,为之 其.皆出于此乎 B. 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 胁肩以.入市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D. 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 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 C 解析 C 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 项副词,表商量/副词,表猜测。B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 表转折。D 项语气词,无意/代词,这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在文中以“夫隐,自闭之义也”为前提,通过鲜明的比较,分析了大隐与小隐、真 正的隐居与沽名钓誉之徒的假隐居的不同。 B.娄公自题斋名为“市隐”,又广邀文人墨客赋诗作文,宣扬隐居的乐趣,但因对隐逸的 认识不同,他的良苦用心没有被元好问理解。 C.文中用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的隐士不用修饰,无需声名,从而含蓄地嘲讽了那些“身在 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欺世盗名的假隐士。 D.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没有对斋本身作叙述描画,而是以作者与李生论辩是否 为娄公作记的对话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以理取胜。 答案 B 解析 “宣扬隐居的乐趣”于文无据。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言 身 之 文 也 身 将 隐 焉 用 文 之 是 求 显 也 奚 以 此 为 哉 予 意 士 大 夫 之 爱 公 者 强 为 之 名 耳 非 公 意 也 答案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 名耳/非公意也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5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子何疑焉?(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挂着羊头,卖着狗肉,(像强盗)盗跖一样的(卑劣)行径,却(说着)像伯夷一样(清 高)的话,说“我是一个隐士呀”,这样行吗?(得分点:“悬”“盗跖行”“伯夷语”,“者 也”判断句) (2)一个人既清廉又高洁,这的确是古代人之所以隐居的道理呀,你怀疑什么呢?(得分点: “固”,“所以”表原因,“何疑”句式)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在长安游玩,居住在娄公家里。娄公,是一个隐士,在长安 市区居住了三十多年了。他家有一个小书斋,名叫‘市隐斋’,与他交往的士大夫很多人都 给他的书斋写诗,他想要得到您帮他写的记,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为他)写一篇记吧。” 我说:“你知道‘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意思。古代 的人隐居在农民中、在工匠中、在商贾中、在医卜中、在屠钓中,甚而在赌徒中、在卖酒的 人中、在看守城门的役吏中、在酒保中,无所不在,不仅仅是在深山里,在蒿草下,这样之 后才叫作‘隐’。古代的人有大隐和小隐区别的原因,是说刚刚学道的人,对道的信奉还不 诚挚,(只有)不让自己见到引发欲望的东西,(才能)让心不乱,所以把山林隐居的人称为小 隐;(有的人)有操守,能应付世事,不被世俗之物诱惑,出仕和隐居能做到一样,无论是喧 闹还是寂静,都能一概忘却,所以把在朝廷和市肆隐居的人称为大隐。照我来看,在山林小 隐的人或许还有,但在朝廷或市肆隐居的人不一定都是大隐,自从隐居之士通过隐居博得名 誉然后谋求高官之后,(那些在山林中隐居的人)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多了,(小隐尚且如此,) 更何况隐居在朝廷和市肆的那些人呢?现在追逐私利的这类人,耸起肩膀进入市朝,脚踏着 脚(争先)登上断而高的冈垄,张开利嘴伸出长爪,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易,来同那些佣工和小 贩为锥刀之利而血战,挂着羊头,卖着狗肉,(像强盗)盗跖一样的(卑劣)行径,却(说着) 像伯夷一样(清高)的话,说:‘我是一个隐士呀’,这样行吗?(我)大胆请问娄公隐居的原 因是怎么样的呢?” 李生回答说:“(他)卖书来维持生活,只求够吃罢了,不妨碍他为人的清廉;通过诗酒 与大家交游,求与人和睦相处罢了,不妨碍他的高洁。一个人既清廉又高洁,这的确是古代 人之所以隐居的道理呀,你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娄公之所以隐居的情形了,我会为你而给他写一篇记。尽管这样,我 对于娄公之所以隐居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的事结束我要说的话。韩伯休 在都市里卖药,药从来都不讲价,有一个女子(找他)买药,韩伯休坚持原价不变,那个女子 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吗?为什么就不能讲价呢?’(韩伯休)于是叹息道:‘我本来是为 了逃避名声(才卖药隐居的),现在却连小女子都知道我的名字。’(于是)丢下药,径直离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再也没有回去。娄公的确是隐士,不过他自我封闭的道理,恐怕还是与韩伯休不同吧?言辞 是人们外在的纹饰,人都准备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纹饰呢?(如果还要纹饰,)这样做就是 为了求得名声显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猜测是那些敬重娄公的士人勉强为他的书斋取的 这个名吧,不应该是娄公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用我的这个话问问他。”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