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人类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发展,而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地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
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
(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
材料二:
- 16 -
在各类应用软件推动下,数字阅读日渐普及。数据显示,全民阅读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大众阅读用户规模和专业阅读用户规模分别达到4.3亿和1417.9万。“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数字阅读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说。
2019年是5G商用之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必将对数字内容产业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认为,随着技术升级,数字阅读服务将更加精细和多元。未来,面对用户多样化需求,数字阅读产业将为用户提供多层次、专业化、智能化、有声化和场景化等更加全面的服务。伴随新兴技术发展,智能接收设备类型逐渐丰富,将会出现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摘编自《5G:打开数字阅读大市场》)
材料三: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内容。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后,碎片化学习时代来临,这意味着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亟待转变。
B.数字广播等新媒体的诞生使随时随地上网成为可能,从而为学习者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切实保证。
C.材料二用强有力的数字证明我国已进入数字阅读时代,特别是5G技术的运用将使人们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元。
D.材料三从“阅读速度快”与“获取知识散”两个方面论证了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这与材料二的观点正好相反。
2.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手机的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时刻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当你的心中填满了各种刺激源的时候,注意力不涣散、整个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
B.碎片化阅读虽有助于尽快获取多元信息,但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如果缺乏特定目的,即使花费大量时间,不断延展阅读领域,也难以汇聚成深度的认识。
- 16 -
C.虽然我们不能回到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看微博。网络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我们的阅读变成了无目标、无中心、无深思的“三无”浏览。
D.上海一直都是时尚与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在阅读习惯上也紧扣时代脉搏,81%的上海读者会看电子书,上海读者碎片化阅读倾向和对电子阅读的接受度,均高于全国水平。
3.下面对“大数据时代”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具有“全媒体性质”,人们以往创造的所有信息呈现方式几乎都可以进人互联网。比如迁移到网络上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B.网络促生了“人——机——人”的交际模式,为人类建造了一个与现实空间相对立的虚拟空间,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
C.网络时代应该多关注农村、西部等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以及离退休老人、家庭妇女等较少上网的群体,加强其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消弭信息鸿沟。
D.目前,网络发展如火如荼。一旦它成为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我们极有可能被网络所奴隶,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思考。
4.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简要说明。(4分)
5.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请结合材料提几点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6-9小题。
同里之思
春天去了周庄,仍是意犹未尽,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小镇。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夏天的荷花时节,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果然让我喜欢:周庄小镇上有闻名的双桥,而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联,似给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庄小镇有精美的私家花园沈厅、张厅,而同里镇上也有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些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
何况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桥下是舟,河边是树。舟船在水里摇曳,绿树在风中摇曳,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
何况,同里镇临河镑岸的小街上,没有那么多杂乱的店铺,便少了许多嘈杂的商业气味,自然多了几分幽谧与清静,河边洗涤的农妇与屋前饮荼的男子,都有一种同里人才有的从容与悠闲。
更何况,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轿傲,也已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那座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 16 -
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退职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六相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于是他就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一座花园,以备晚年享用。不料园子尚未完工,慈禧让他去镇压捻军,他因不愿对捻军赶尽杀绝而触怒慈禧。眼看将招来杀身之祸,他在好友左宗棠、彭玉麟的教导帮助下,对慈禧巧以应对,不作辩解,使慈禧有火难发。最后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他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慈禧默允,一场风波就此结束。任兰生总算免去性命之忧,罢职还乡。归家后,果真将花园取名为“退思园”,以此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
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 “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柯”的喜庆,夏有“菰雨生凉”的悠闲;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三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岂不辜负了园内美景?任老前辈早有准备,在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园内的楼台亭阁上处处留有祈福求爵的痕迹,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若是有如此优裕的日子可过,退下来未必真能思过了;若是真的思出有过,这建园所收敛所耗费的钱财,想必是应“退”还凤阳去才是了。从“望月楼”袭来的凉气中,我无法得知任老先生在园中的那些岁月,究竟在“思”些什么?
任兰生在退思园安居两年后,因西北回民起义,经左宗棠力荐,如愿“平反”,被慈禧重新起用,后在镇压回民的战斗中死于沙场。当年的捻军之难并未能让任老先生心灰意冷,从此隐退田园;当年的任道台仍是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当他享受着退思园的时候,他便愈发不能放弃天下的“富土”了。那原本只是一种策略一种计策的“退思”,却成为一个黑色的玩笑——退思后的任兰生,退至其退思之前的位置,甚至更远?
好一个“退思园”。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退思园确是发人深思。
相传“同里”的地名,早年为“富土”,只因太湖鱼米之乡,甲富一方,时有盗贼骚扰,遂将竖排的“富土”两字,重新分割组合,成为“同里”,倒也顺理成章。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产生如此精美的园林,以及藏富匿民、瞒天过海、含蓄绕弯的心思。
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尔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所以,退思园仍是令人难忘的,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安逸俗艳的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辩色彩。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了同里的石桥、园林、湖水、舟船、居民,多角度表现了同里质朴、静谧、 从容的独特气韵。
B.
- 16 -
文章第⑧段中加点词语“滴水不漏”,是指退思园主将退休生活安排得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
C. 文章开篇从同里质朴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写到从容悠闲的文化气质,层层推进,为下文写退思园蓄势。
D. 作者颇费笔墨写退思园,写建园缘起、庭院布局、退思生活,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作铺垫。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同里”比作“波浪中的小船”,形象地写出作者心中对于同里的向往和挂念。
B. 文章开头将周庄古镇和同里小镇进行对比,写出了周庄虽然名气稍胜一筹,但实质上却比不上同里的美。
C. 文章条理清晰,作者先是向往“退思园”,后来游览“退思园”,最后产生了关于“退思”的诸多思考。
D. 文章结尾既是独创的,也是具有诗性的,同时也会引发游人的思考与想象,去感受这思辨意味的小镇。
8. 说说同里“质朴而秀美”的特点表现在哪两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9. 文章题目叫“同里之思”,同里究竟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 16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时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B.熙宁是宋神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都用年号纪年。
C.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大体就是今广东、广西一带,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D.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是指具体的官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博闻强识,文采不俗。他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B.王安石见解超凡,受到赏识。每当韩维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他就说是王安石说的,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
C.王安石果敢刚毅,消除危机。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上奏要求罢免王安石,结果郑侠就被判罪并流放到了岭南。
D.王安石擅长文章,执政不佳。朱熹评论王安石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为政却导致了崇宁宣和之际的极大祸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
(2)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14.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前问过韩琦,韩琦回答说:“处辅弼之地则不可。”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明韩琦的高明之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①
杜荀鹤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 16 -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②。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注)①此诗创作于唐末乱世、社会动荡时。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②国风,《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3分)
A.本诗为寄怀之作,语言明白浅易,寓意深远。标题点明写作时间、地点及对象。
B.诗歌开篇点出“吾辈”现状,第二句既是实写山景,又对“道”作形象化描述。
C.颔联直抒胸臆,写儿童不以读书为业,而去玩耍嬉戏,表达诗人对国家的担忧。
D.尾联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出仕为官的憧憬,劝诫友人不要因社会动荡而消极避世。
16.从颈联“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离骚》中表明屈原愿纵马飞奔,为君王开启圣贤之路,对楚王忠心耿耿的句子是“ ,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便会人尽其才,其中的仁者和信者会这样做:“ , 。”
(4)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告诫人们,如果“事不目见耳闻”,决不可“ ”,强调对事物作结论前,要注重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不可凭主观想象。
(5)《报任安书》中,作者认为,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闻名于世。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在中国古代,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远超水旱灾害_______战争。简单的史料记录背后,常常是_________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经历多次教训后,“切断传染源”便成为面对“大疫情”时执政者们的重要举措。如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新任知州刘彝以“雨污分离”的思路_____当地水渠,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①),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隔离法,始于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________切断传播源。唐代时由僧人开设的用来隔离收治病患者的乞丐养病坊,从宋代开始出现的大量官办养病机构,(②)。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
(摘编自《中国科普》)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至 触目惊心 构建 从而
B.甚至 惊世骇俗 重建 进而
C.甚至 触目惊心 重建 从而
- 16 -
D.以至 惊世骇俗 构建 进而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境内如发现天花患者,应酌情将其隔离,海外来华的船只,要适当排查‘出痘者’,依礼切断输入通道。”好吗?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是某校一则举办艺术节的通知,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通知
各班团支部:
①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彰显莘莘学子们的精神风貌,②校团委将于2020年11月28日至11月30日启动本校第五届艺术节。
③本次活动围绕“激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④同学们准备的节目,可以是相声、小品等,也可以是书法表演、绘画表演、诗文诵读等。
⑤活动初选节目时间为11月10日,每班准备一个节目参加初选。⑥凡被选定的节目将直接参加艺术节表演。⑦希望同学们精心准备,积极登台表演,一展才艺,⑧同时也希望全体师生对本次艺术节活动提出美芹之献。
校团委
2020年9月26日
22.《欧也妮· 葛朗台》善于捕捉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请举两例说明老葛朗台对财富强烈的占有欲,并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也经常会出现观念分歧。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儿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这时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你们快来看,中央台正在播放这方面的节目,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呢。”
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说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6 -
答案
【答案】1.C 2.D 3.B
4.(1)开始由阐述“大数据时代”这一背景,引出对“碎片化学习”的研究分析;(2)接着论述“平民文化的兴起”和“新媒体的诞生”为“碎片化学习”提供资源和便利;(3)最后论述如何进行“碎片化学习”。
5.(1)构建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2)有意识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并对“碎片化知识”进行再加工,构建新知识体系。(3)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多抽出时间进行深度阅读。
【解析】
1.A项,“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与“碎片化学习时代来临”无先后关系;B项,“提供了切实保证”错,“新媒体诞生”只能使学习者的“闲置”时间得到利用,要想“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学习并对其进行“再加工”,因此“提供了切实保证”错。D项,“正好相反”不当,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的,不存在观点相反的问题。故选C。
2.D项,陈述了上海市数字阅读的普及程度,材料三论述了快餐文化的危害,提出应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的观点,D项与材料三观点无关。故选D。
3.B项,“相对立”错,原文内容为“虚实两个空间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新特点”。“网络语言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说法太绝对。故选B。
4. “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是要求我们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材料一共有6段,第1-2段为第一层,第1段,“大数据时代……人类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引入“碎片化学习”的话题;第2段“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第3-4段为第二层,第3段主要说的是“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第4段主要说的是“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第5-6段为第三层,“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说的是如何进行碎片化学习。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
5.根据材料一“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概括出答案第一点;根据材料一“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的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概括出答案第二点;根据材料三“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概括出答案第三点。
【答案】6. D 7. B
8. 自然环境: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人文环境:古朴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4分)
9. ①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②退而思过,不如进而检省;③含蓄绕弯、以退为进不失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含蓄绕弯、 以退为进的人不在少数。(5分,每小点1分,全对给5分)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最后结合选项逐一比照分析,得出答案。
D项,“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作铺垫”理解错误。下文并非在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原文提到“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这不属于报国的壮怀。
故选D。
- 16 -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比较多,有技巧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把握各选项考查的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
B项,“周庄虽然名气稍胜一筹,但实质上却比不上同里的美”错误。第二段虽把周庄和同里作了比较,但没有说周庄的美比不上同里,名气稍胜一筹。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作品景物描写内容及鉴赏景物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把握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描绘文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文;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明朗活泼、生机勃勃、恬静优美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根据文章第二段至第四段,可以找出“质朴而秀美”的特点,再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概括分析。
“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联” “五湖环绕,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桥下是舟,河边是树。舟船在水里摇曳,绿树在风中摇曳,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由此可概括出“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 自然环境的秀美。
“同里镇上也有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些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同里镇临河镑岸的小街上,多了几分幽谧与清静,河边洗涤的农妇与屋前饮荼的男子,都有一种同里人才有的从容与悠闲。” 由此可分析出“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的人文环境的质朴。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文主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作者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即可。赏析主题、中心思想类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委婉含蓄达意的文本,作者并没有明确中心,那么主旨大意就得读者和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达成情感共鸣后,再进行整理概括。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因为情感态度在文本中基本上都有明示或者暗写。同里引发的思考,在文中有多处表现,要抓住文中带有议论性的语言进行分析提炼。
由“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可分析出“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由“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可分析出“退而思过,不如进而检省”;由“捻军之难并未能让任老先生心灰意冷,从此隐退田园;当年的任道台仍是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当他享受着退思园的时候,他便愈发不能放弃天下的‘富土’了;那原本只是一种策略一种计策的‘退思’”可分析出“含蓄绕弯、以退为进不失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由“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退思园确是发人深思”可分析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含蓄绕弯、 以退为进的人不在少数”。
【点睛】散文阅读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很重要,而作者的行文思路又是为一定的主旨服务的。因此把文章的各部分层次区分出来,把各部分的大意概括出来,然后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就能发现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各题解答就容易得多了。
【答案】10.B 11.B 12.C
13.(1)当(韩维)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第一句的得分点为:“荐”,推荐;“自代”,为宾语前置句,代替自己;“甫”,刚刚。知:当知府。)
(2)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规律,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得分点为:“常数”,规律;“免”,避免;但,只要;“修人事”,做好各种事情。)
14.①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执政;②任用人员多有不当;③执政出现了崇宁宣和之际的祸乱。(3分)
- 16 -
【解析】
10.本题中“法”为动词效法的意思,“法”的宾语为“尧舜”,所以要在“舜”后断开,排除A、D;“之”为结构助词,中心语为“道”,所以在“道”后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故选B。
11.B项,“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是错误的,年号是帝王即位后为纪年颁布的名号。故选B。
12.C项,“王安石果敢刚毅,消除危机”是错误的,王安石不肯听从反对党意见,并没有消除危机。故选C。
13.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荐”,推荐;“自代”,为宾语前置句,代替自己;“甫”,刚刚。第二句的得分点为:“数”,常数;“免”,避免;“修人事”,做好各种事情。
14.由原文“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可知,当天下大旱时,王安石并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执政,而是认为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由原文 “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可知,王安石执政,用人不当,并且在他执政期间出现了崇宁宣和之际的祸乱。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一次过目不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神宗在颍王府时,韩维任记室,每当他的谈话得到神宗称赞时,就说:“这不是我的说法,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当他升任太子庶子时,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神宗因此很想见到王安石,刚一即位当皇帝,就委任他为江宁府知府。几个月后,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王安石才到朝廷。他进宫答对神宗询问时,神宗问治理国家应当首先做什么事,他回答说:“首先要选择推行的政策。”神宗问道:“唐太宗怎么样?”他答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何必要效法唐太宗呢?尧、舜之道,极其简明而不烦杂,扼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繁难。但是后世学者不能晓,才以为高不可及。“神宗说:“你这可说是以难为之事要求我了,我自顾微末之身,恐怕无法与你的这番好意相称。你可以尽心尽意地辅助我,希望共同成就这一目标。”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曾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朱熹曾经评论王安石“以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而且尤其以品德修养经世济民为已任,被神宗所知遇,位至宰相,朝廷期望能仰仗他有所作为,或许可以在出现二帝三王时期的兴盛。而王安石却急切地以财利兵革为首要事务,推举任用凶险邪恶的人,排挤贬斥忠诚正直的人,毒害流传到四海,以至于崇宁、宣和时期,祸乱达到极点。”此天下之公言也。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輸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答案】15.C
16.颈联劝诫友人要关注社稷民生,日常言论和文章应从现实出发。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虽处乱世,但心系国家,关注现实,表现其忧国忧民的形象特点。
【解析】
15.C
- 16 -
项,“直抒胸臆”错。颔联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几个常见的意象“儿童”“果栗树”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道深深地担忧,所以是间接抒情,不是直抒胸臆。故选C。
16.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处唐末乱世,社会动乱。百姓们处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境地。这首诗是杜荀鹤反映社会现实,希望通过自己的“主箴刺”之文,来讽谕和裨补社会的弊废缺失,挽救世人。精读颈联。颈联“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的意思是我们的言论要牵涉到国计民生的世事,文章要能体现国风的标准。颈联以教育式的语气劝诫友人要关注社稷民生,日常言论和文章应从现实出发。杜荀鹤正是在这两句诗中明确向读者宣告了自己创作诗歌的根本目的,表明诗人虽处乱世,但心系国家,关注现实,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特点。
17.(8分)(1)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也(2)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4)臆断其有无(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8.C
19.①不如原文表达好,原文语境为庄重场合,应使用公文语体。②运用“只要……一定”“凡……严格”“一切”等表达命令语气、限制范围等词语,强调坚决不容放宽的措施。(4分)
20.①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确保污水与饮用水分离)②都是隔离病患的处所(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4分)
【解析】
18.①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也可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情况的程度很深而产生的结果。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文段中是要将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和水旱灾害战争作比较,突出其破坏力巨大,第一处应用“甚至”。②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惊世骇俗:指人因思想、言行等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文段中强调瘟疫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让人看到很震惊,第二处应用“触目惊心”。③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重建:重新建设或建立。文段中水渠是具体的,是重新修建水渠,第三处应用“重建”。④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进而:更进一步。文段里强调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这一结果,第四处应用“从而”。故选C。
19.对比修改后的句子,将“只要”改成了“如”,“一定要”改成了“应酌情”,缺少了“凡”,“严格”改成了“适当”,“切断一切输入通道”改成了“依礼切断输入通道”,效果不如原句好,原文语境庄重,使用公文语体,甚至用了表达命令语气和限制范围的词语,语气强烈,更强调了对隔离疫情的重视。
20.①这里前面说到“建成了地下排水系统”,后面是结果“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造成瘟疫的原因的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这里强调排水系统的作用,可填“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确保污水与饮用水分离)”。②前面说到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房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切断传播源,后面说到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说明在古代已经有那种类似于现代的隔离病患的场所,所以这里可填“都是隔离病患的处所”。
21.①“莘莘学子们”改为“我校学子”②“启动”改为“举行”③“围绕”改为“以”⑧“美芹之献”改为“宝贵意见”(4分,指出0.5分,修改正确0.5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与病句辨析修改的能力。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吸尊卑的关系。总之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要求分清不同的场台、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 16 -
本题中“莘莘学子们”中“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不能与们连用,应改为“我校学子”;“启动”是发动,开动的意思,不能用于说“第五届艺术节”活动,可改为“举行”;“本次活动围绕‘激扬青春,点亮梦想’为主题”句式杂糅,可以把“围绕”改为“以”;“美芹之献”,指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提建议。是用以自谦所献菲薄,不足当意。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这里说的是全校师生,不存在地位高低,可改为“宝贵意见”。
22.(4分)①葛朗台看到查理送给女儿的金梳妆匣,立刻眼睛发亮,身子一纵,向梳妆匣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熟睡的婴儿”。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②教士来给他作临终法事的时候,银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他那似乎已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运用了神态描写。(例句各1.5分,描写方法1分)
23.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中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围坐一起吃火锅,为避免传染病毒细菌,文明提出使用小火锅和公筷的建议。爸爸、妈妈、奶奶分别提出各自的理由拒绝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考生要从这一情境出发联想思考,做出理性判断,在不影响亲情的前提下说服对方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材料中还有一个情境就是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看中央台播放的关于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的节目,这也是审题立意的重要依据。
2.典型任务的限制。“假如你是蒋文明”“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限定了写信对象;“给他(她)写一封信”,限定了文章体式;“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限定了文章内容和主题;“说明你的观点”,限定了文体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根据题目的任务设定和题目中所提电视台关于分餐制的建议,蒋文明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而其他三人则对公筷和分餐制存有误解。爸爸拒绝分餐,是为了热闹而未考虑健康问题;妈妈是担心生分而未考虑健康问题;奶奶则认为是孙子“嫌弃我们老了”,并指出爸爸小时候还嚼碎为他,也没生病的事实。考生在选出写信对象后,应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对方的误解在哪里,达到使家人明白“分餐不分情,文明伴我行”这一事实的目的。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以“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信,选择的对象不同,相应的观点也会不同,如针对“不热闹”“显得生分”“嫌我老了”等来思辨。写作对象与角度不同,论证的侧重点就不同。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针对“不热闹”“显得生分”“嫌我老了”等角度,任选其一,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收信人坦诚交流,帮助对方正确理解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好处。另外,实行公筷制和分餐制是国家的新政策,一些人不能理解和支持也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引发相关思考,可列举正反事例,拓展写作内容。比如专家建议,可以是钟南山的建议,也可以是李兰娟或者张文宏的建议。比如,共餐制可能带来感染,如疫情期间有因为共餐导致“一人确诊,4000人隔离”等的例子,考生可以拿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指向价值观考查,引导考生面对生活事件、社会现象提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责任担当、珍爱生命、自我管理的意识。题目以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制和分餐制为写作任务,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言。材料中三位家人虽都反对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但每个人的理由是不同的,考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地阐述,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分析问题既到位又不一概而论。考生既是在写作,也是在思考社会现象、国家政策、人文情怀、责任担当的问题。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响应国家号召,公筷分餐更文明。
2.分餐讲文明,健康伴我行。
3.分餐不分情,公筷心连心。
4.餐桌革命——公筷分餐更有爱。
5.公筷不减情,分餐不分爱。
……
偏题立意:
- 16 -
1.要明理,多学习。(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重心偏离)
2.抗战疫情,团结一心。(泛化议论,只强调如何科学防范疫情,没有抓住任务,立意走偏)
3.文明是一场革命。(扩大外延,忽略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这一主要问题)
4.亲情在我心。(过于强调亲情,没有针对性,忽略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这一主要问题)
……
范文展示一
分开餐与筷,不分家与情
亲爱的奶奶:
您好!我是您最疼爱的孙子文明,前些天我们一家人聚餐吃火锅,谈到了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问题。作为最希望您身体健康、生活安泰的孩子,我想告诉您,请您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
奶奶,您当时说是怕我嫌弃您老了,其实并没有。乐有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人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我怎能忘却您对我的养育与教导?我真心孝敬您,还怕做不到位呢!
时代不同,时代进步;病毒不同,病毒“进步”。爸爸小时候生活的环境与如今大相径庭。随着科技的不断纵深发展,生态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病毒与疾病纷纷出现,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饮食方式也应紧跟其步伐,分餐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您和他人健康的措施,决不是亲情分离的理由。
健康是构成幸福欢乐的重要因素。我们常说,儿女满堂,承欢膝下是天伦之乐,那么儿女健康不更是乐上之乐吗?张文宏医生就曾在《开学第一课》中提议道,要使用公筷、实行分餐制度。筷子、盘子、勺子是分开了,但一张家庭的大圆桌从未分开;蔬菜、蛋肉、豆奶是分开了,但一颗颗眷恋家庭的心从未分开。只有身体无恙,我们才能把酒言欢;只有生活安康,我们才能享同堂乐;只有平安无忧,我们才能共叙畅情。
并且,使用公筷与实行分餐制的最大受益群体便是您和爷爷。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免疫力也比较低,在病毒面前着实算不上铁壁铜墙。使用公筷与实行分餐制,不仅能使你们免受病毒的侵扰,而且与他人分餐时也不必考虑他人是否为病毒携带者,可安心就餐,更能愉悦地享受美食和亲情。
最后,奶奶您作为长辈,经历了上世纪的脊髓灰质炎、本世纪初的非典疫情,更能懂得健康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也能更加明白家人无恙对家庭亲情的巨大意义。如今国家正推行餐桌革命,我们应毫不犹豫地加入这支代表着文明与进步的大军,正如您为我起的名字——文明,它承载着您对我、对社会的美好祝愿,也希望您与爷爷在老年群体中引领文明的新风尚。
筷与餐已分,家与情犹在。愿我们体无恙,永相伴!
此致
祝安
您的孩子:文明
2020年9月3日
点评一
文章题目点明事件,亮出观点,言简意赅。开头以情动人,拉近祖孙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下文化解“嫌我老”的问题做铺垫。主体部分语言流畅,整散结合,情感真切。最后首尾呼应,美好愿景,情怀毕现。
范文展示二
用餐之分,文明之聚
亲爱的爸爸:
您好!
之前我们一家人关于是否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分歧,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我认为,餐桌上的“分”,是更文明、更平安的“聚”,我们应推行这场“餐桌革命”。
- 16 -
用餐之分,是健康平安的要求。爸爸,您记得对门李叔叔临行前的嘱托吗?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冲锋陷阵,与疫情殊死搏斗,建起了密不透风的防疫安全网,我们又怎么能在后方出现纰漏呢?李叔叔春节出征,放弃团圆的机会,就是希望他的家人、他的朋友乃至更多的人,能健康平安地团聚呀!我们若不以为意,依旧不注重餐桌卫生,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不也是辜负了前线英雄们的血汗吗?我们在这场疫情防卫战中,能守好后方的健康就是最大的贡献,是我们该坚守的本分。
并且,用餐之分并不代表着亲情的疏远和气氛的不热闹,而是更好团聚的另一种表达。
我们总是把实际的距离与心的距离混为一谈,可在重大卫生事件发生时,才明白爱是桥梁,与距离无关。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有的人只身一人,有的家分居两地,但他们并无怨言。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门内门外,是志愿者与独居老人心灵的交流;车上车下,是出租车司机与急救物资中心的齐心协力……隔开距离,不隔离爱,这是中国人民的大爱。
相比之下,若我们想“图个热闹”而放弃了餐桌卫生,恐怕就有些违背公共卫生的要求了。因此,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另外,爸爸您还记得,您给我取“文明”这个名字的含义吗?这两个字,不仅是寄予在我身上的期待,更是对社会、国家的愿景。
用餐之分,也是文明社会的必需。“人类走出石器时代,并不是因为石头不够用了”,同样,我们推行餐桌革命,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盘踞东方的同时,也遭受着不一般的狂风暴雨。这次疫情是一次契机,打开了人们对公共卫生乃至社会文明的思考——文明社会的生命力,需要人们用生活起居的文明之水浇灌,用餐之分正是其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携起手来补齐公共卫生文明上的短板,才能营造一个更温馨平安的团聚氛围,让整个国家更好地相聚。
爸爸,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远比我们所想的影响深远。既然我们的亲情永不分割,为何不更科学地团聚呢?
此致
祝安好
您的儿子:文明
2020年9月3日
点评二
本文观点明确,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正文开头在紧扣材料主题、点明文章中心后,用“用餐之分”引出主体部分的三层次或三分论:用餐之分,是健康平安的要求;用餐之分,是更好团聚的另一种表达;用餐之分,也是文明社会的必须。全文从“抗疫”“人情”“社会文明”三个角度论证,构成递进式结构。文章善用整散句式,语言较有气势,情理兼顾,论证说理有力度,增强了可读性。书信格式整齐规范。
范文展示三
分餐不生分,亲情愈醇厚
亲爱的妈妈:
展信佳!
最近吃火锅时听您说,分开吃显得一家人生分。诚然,缺乏那种“一锅饭大家吃”的情愫,公筷分餐略显寂寞和死板。但是,仔细思索一下,公筷分餐不仅卫生,而且丝毫没有阻碍亲情的传递,我们依旧可以聊天、玩笑。所以,书信一封,儿子想和您说,公筷分餐不生分,温暖亲情愈醇厚。
- 16 -
妈妈,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天吃火锅时,爷爷叫我们看电视新闻,中央台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节目在最后向观众展示了几个事例,其中沈阳的王先生同他的好友刘先生在外吃饭。由于刘先生用自己的筷子给王先生夹了一块肉,最终很不幸,两人都患病住院,原因就在于刘先生已感染了新冠病毒。我还忘不了那时您看到这个报道时的震惊。是的,写到这儿,我想您大概都回忆起来了吧,那一桩桩惨象,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所以说,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当然也要积极响应啊!
妈妈,我知道您和爸爸小的时候都是在一家人吃一锅饭中成长起来的,可能也没人因此生病。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间不仅给了人类进步的空间,也使病毒细菌不断进化。为什么人类的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新型疾病却层出不穷?科学家们所想象预料的“超级病毒”并非空中楼阁,不切实际,而卫生问题仍然是世界难题。
“病从口入”的俗语,想必您并不陌生。此前肆无忌惮的新冠病毒到现在依然没有彻底消除,一部分人却放松警惕大搞聚会,尤其吃饭时不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而最终被感染。警钟长鸣,国家推行餐桌革命的目的不正在于规范公共卫生、保证人类健康吗?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家人的健康,我们要大力支持国家的分餐制和公筷制。
当然,我知道您担忧分开吃显得一家人生分、不温暖。但是,一双公筷不照样可以为别人夹菜吗?我们的互动不会因为小火锅和公筷而被限制。在分开用餐后,我们不依旧可以说说笑笑、尽情聊天儿吗?公筷制、分餐制并不是设置了一道屏障,将我们隔离开,切断我们的牵挂。亲情,山川异域无法断开,更何况我们还在一张餐桌上呢。我们的心彼此紧密牵连,无法分离。而我们的亲情,更会因为公筷、分餐的保障而更加醇厚、浓郁。所以您大可放心,不必再为分开显得生分而担忧拒绝公筷和分餐制,放心大胆地接受并回应国家的呼吁吧!
妈妈,从我儿时您就教导我要重视家人亲情,您也教导我要注意卫生,而公筷分餐恰好把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让我们一家人积极响应国家的公筷制、分餐制吧!
此致
祝安好
您的儿子:文明
2020年9月3日
点评三
本文观点明确,情感饱满。标题采用对称式,既指出问题关键,又亮明文章观点,妙笔生花,先声夺人。全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妈妈的爱,与妈妈进行着如流水般的亲切交流,从分餐是否生分到共吃被感染的惨烈事实,表明政策需求;从过去“大锅吃”到现在“病从口入”,指出“超级病毒”的危害,不可不防;再到即使分餐吃,公筷依然可以将彼此相连,彰显温暖亲情醇厚。结尾更是与妈妈拉近关系,从妈妈育儿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文章没有激情高语,没有机械说教,有的只是一腔情怀,轻言微语引人思考,使人在不经意间认同作者观点,代入感强,可读性强。
- 16 -
相关文档
-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2021-06-0927页
-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2021-06-0813页
- 2019-2020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2021-06-0814页
- 2019-2020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2021-06-0815页
-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2021-06-0813页
-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2021-06-0625页
- 【语文】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1-06-0623页
-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12页
-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期2021-06-0516页
-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