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0 KB
- 2021-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 无法无天” ,或者说“ 无需规律” 。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归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 ,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 计划” 和“ 统制” 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 无法” 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 无法” 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 礼治” 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 文明” 或是“ 慈善” ,或是“ 见了人点个头” 、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 野蛮” 。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 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 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人们要满足需要相互合作的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者临时规划出来的。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 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
“ 学而时习之” 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 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的“ 小国寡民” 的社会理想里不需要外在规范,人们可自觉维系社会秩序。
B.维持乡土社会“ 礼治” 规范传统力量的比重比有形的政治权力机构力量要大很多。
C.礼和法律在其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两者维持规范的力量有所不同。
D.社会的任务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生活需要,人们只要相互合作就能更好地达成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基于对乡土社会的理解,提出了关于乡土秩序维持属“ 礼治” 这一判断。
B.文章援引古今中外例子,力图深入论证乡土秩序与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的不同。
C.文章引用孔子和子贡的对话,目的是论证礼作为行为规范并不排斥残酷行为。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人为维持秩序,不如去借助无形的力量。
B.礼治社会中,“ 礼” 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一定排斥残酷的内容。
C.传统是社会累积的经验,是可以遵守的成法,其可让人们获得处理事务的方法。
D.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事务,在乡土社会中依靠传统效力,可让人不需事事费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登堂入室。
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高学历、技能要求;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摊经济也是如此。地摊经济由于属于边缘经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流动商贩自身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对合法经营商户构成不公平竞争,妨碍交通,各种扰民以及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摘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材料二:
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让一些市民买东西路途更远,价格更贵了。同时,“地摊经济”的不断消失,也让街道变得冷清,少了一些生活气息。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地方已经迈出了“地摊经济”的步伐。成都市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浙江也提出合理设定流动摊贩场所,鼓励灵活就业等等。这些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灵活政策,得到了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务实、灵活的举措,也将引导各地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
当然,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说一放了之,重走老路,而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0年5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此摆摊的商铺注册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货品资质证明书,以及个人有效证件等。”呼和浩特某物业管理人向谷河传媒表示。
“其实,政府部门加强资质管理应成为地摊经济的基础。低门槛是地摊经济的标签,加强资质管理不仅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了平等与保障,让他们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更愿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金台咨询报道称。
“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
“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呼和浩特一市民向谷河传媒表示。
(摘编自《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4. 下列对“地摊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商业活动形式。
B.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创业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C. 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D. 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放了之。如何把握“放”与“管”的分寸,考验着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也不要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系列问题。
B. 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让城市街道变得冷清,少了生活气息,还增加了部分居民的生活成本,使一些群众失去一条生存之路。
C.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省市积极支持地摊经济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者治理观念的转变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D. 只要城市主管部门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公共服务管理上下足功夫,科学引导,就能平衡好地摊经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6. 如何保障地摊经济更加科学有序、健康长久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地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你看刘榆木,谁叫过他的小名。他的名字不惹人。一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和,不伤人。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
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地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
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兄弟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
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8、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9、有人称这部作品为“散文化小说”,请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帝颇纳其言。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书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园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供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忘太平。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多行贪虐。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拔剑叱甫,甫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固吏皆斥勉禁锢。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B、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C、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D、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征,指高级官员选用属员,与皇帝直接选用名士为官的“辟”同为汉代选官制度。
B、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国都近郊祭祀天地神灵、为社稷祈福的一种社会活动。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卿大夫的封地,受封者以赋税为食禄,食邑大小按户数计算。
D、禁锢,是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做官或者参加政治活动,多因党争而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蕃反对讨贼,痛斥官吏暴虐。山贼作乱,公卿力主兴兵征讨,陈蕃严厉驳斥,认为祸根是官吏贪污暴虐,若挑选奉公爱民的官吏,山贼可不战而平。
B、陈蕃直言规劝,指出桓帝过失。陈蕃批评桓帝逾越礼制,滥赏无功之人;指出桓帝在非祭祀时游猎,实为放纵无度。但这些谏言并未被皇帝采纳。
C、陈蕃不贪名位,一心尽忠国事。当陈蕃被晋封高阳乡候、赏赐封地时,他一再上书推让,最终没有受封;和窦武等任用贤士,给天下之士给国家带来国家太平的希望。
D、陈蕃嫉恶如仇,事败壮烈赴死。陈蕃憎恨宦官和灵帝乳母勾结,谄媚太后,多行贪虐 ,与窦武密谋剪除曹节等人;事败后,陈蕃仗剑闯宫,怒叱王甫,被害身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比年收敛,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
(2)与黄琬供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14--15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圩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诗人认为梅花既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又不愿自炫自媒,委身于东风。
C.诗人酒醉之后想亲近梅花,但又不敢睡到梅树下,怕污损落下的花瓣。
D.首联和尾联以叙事为主,但寓情于事;中间两联专写梅花,移情于物。
15、诗中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 中 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的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陈情表》中写李密因家族内外没有近亲而表达形影相吊的孤寂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9分)
中国电影局发出通知,低风险地区的电影院在防疫措施有效落实的前提下,可于 7月 20
日恢复开放。消息传来,中国影迷们马上以实际行动支持影院复工,为中国电影业的重启按下“ 加速” 按钮:截至 7月 23日 19时,全国累计票房超过 1885万元。此外,法英等多个国家已先后加入“ 影院复工潮” 。各国影院都采取了一系列特殊防控措施来保证顾客安全:英国、法国重新调整了影院座位方案,确保观众之间的安全社交距离,甚至出动大受欢迎的“ 小黄人” 陪你看电影;韩国的 CGV公司也在_____________地策划方案,推出了新型“ 无接触影院” 模式来降低风险。而且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_____________的观影方式也随之兴起:沃尔玛将把停车场大规模改造成汽车影院,“ 漂浮电影院” 也在澳大利亚和美国_____________,你可以在塞纳河畔乘船欣赏电影,何其美哉。但历经 178天的分别之后,我们需要_____________地去重启与影院的约定,基于各国影院的复工经验和防疫措施,或许有助于我们珍惜这难得的重逢时光,怀着敬畏之心,恪守种种防疫要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挖空心思 五花八门 水到渠成 循规蹈矩
B.挖空心思 五光十色 应运而生 循序渐进
C.绞尽脑汁 五花八门 应运而生 循序渐进
D.绞尽脑汁 五光十色 水到渠成 循规蹈矩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基于各国影院的复工经验和防疫措施,或许会使我们怀着敬畏之心,恪守种种防疫要求,珍惜这难得的重逢时光。
B.各国影院的复工经验和防疫措施,或许有助于我们怀着敬畏之心,恪守种种防疫要求,珍惜这难得的重逢时光。
C.各国影院的复工经验和防疫措施,或许有助于我们珍惜这难得的重逢时光,怀着敬畏之心,恪守种种防疫要求。
D.基于各国影院的复工经验和防疫措施,或许我们会珍惜这难得的重逢时光,怀着敬畏之心,恪守种种防疫要求
19.下列与其他选项中的双引号各句的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中国电影业的重启按下“ 加速” 按钮
B.法英等多个国家已先后加入“ 影院复工潮”
C.甚至出动大受欢迎的“ 小黄人” 陪你看电影
D.推出了新型“ 无接触影院” 模式来降低风险
20、下图名为“冬梦”。仔细阅读后,请你写出构图要素并加以解说。(6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活动将持续到9月25日。据相关媒体介绍,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举办科普阅读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科研团队联合行动、农村科普联合行动、卫生健康科普联合行动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并组织一批重大示范活动。今年全国科普日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着力打造北京主场活动、省级主场活动、十大联合行动及云平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根据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详)
1、 A
【 解析】 B.维持乡土社会“ 礼治” 的,依靠的是传统的力量,而不是政治权利机构的力量,谈不上比重大小;C.原文是礼“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 ,而不是和法律在本质上没有不同;D.原文“ 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 相互合作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 . B【 解析】 所举缅甸的例子,从原文看不出是古代还是现代,且所举例子主要为了说明“ 礼治社 会” 并不是君子国。
3.、 A 【 解析】 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在维持秩序上,反对用人为的“ 计划” 和“ 统制” 来维持经济 秩序,而不是两者之间做选择。
4. C (C项,“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及“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是“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说负面影响“极大”也并不准确,文中只是说“一定的负面影响”;“重点整治对象”于文无据,原文说“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另外,“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的是“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笼统说是地摊经济也不准确。)
5. D ( D项,“只要……就能……”说法绝对,结合“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等分析,“平衡好地摊经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不仅仅是城市主管部门的责任。)
5. ①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从业者资质管理,出台便民政策,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②城市管理者要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精细管理,引导规范经营,维护经营环境。③
经营者要提升公共素养,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规范、有序经营,保证商品质量,保持环境卫生。
解析:(结合“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分析,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从业者资质管理,出台便民政策,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结合“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分析,城市管理者要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精细管理,引导规范经营,维护经营环境。
结合“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分析,经营者要提升公共素养,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规范、有序经营,保证商品质量,保持环境卫生。)
7、B (原文“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的大名,并非“榆木”“木叉”等名字不正经。)
8、①从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的从俗(从众)心理。②狭隘自私心理。冯三大名冯得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③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④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
9、①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②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③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④抒情性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者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10、D(标点为:“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11、A(“征”和“辟”的意思颠倒。)
12、B(“但这些谏言并未被皇帝采纳”有误。原文“帝颇纳其言”表明桓帝对陈蕃的劝谏有所采纳。)
13、(1)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没有赖以生存的方法(可意译为: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
[5分;“比年”(连年)、“不聊”(没有依靠),“衣、食”三处各1分,大意2分。]
(2)(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5分;“典”(掌管)、“谮”(诬陷,中伤)、“坐”(因犯……罪,获罪)三处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
后来公府征举议郎,再次升为乐安太守。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
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
当时封爵赏赐逾越制度,受宠的内官众多,陈蕃于是上疏劝谏说:“近身侍从不合道义却授予封邑,左右的宠臣无功却给予赏赐。又连年征税,万民饥饿寒冷,无法维持生计,然而宫女却有几千人,吃肉穿绸。陛下应搜求政事得失,选择忠诚善良之人任用他们。使奖赏处罚,各得其所。”桓帝采纳了他不少意见。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只在仲秋郊祀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以助祭祀,用来劝勉孝敬之情。如果有人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陈蕃)与黄琬一起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因此被豪族子弟诬陷控告,获罪免官归家。
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14、D (尾联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之辞。)
15、这两句的意思是有的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主人;(2分)有的梅树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2分)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高傲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赞美。
16、(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7.C【 解析】 绞尽脑汁: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挖空心思:比喻想尽一切办法,费尽心机,多含贬义。根据语境,强调费尽心思想办法,所以选择“ 绞尽脑汁” 。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根据语境,强调种类多,所以选择“ 五花八门” 。应运而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水到渠成: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 根据语境,强调适应新情况,所以应选择“ 应运而生” 。循序渐进: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进步。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根据语境,强调 按照程序逐渐重启,所以应选择“ 循序渐进” 。
18、 B【 解析】 “ 基于……,使……” 滥用介词,造成句子缺少主语,故排除 A;“ 怀着敬畏之心,恪守种种防疫要求,” 是“ 珍惜这难得的重逢时光” 的基础,所以“ 珍惜这难得的重逢时光” 语序不当,应 放在三句话的最后,所以排除 C、D。
19、A【 解析】 A选项中的双引号表示强调,其他三项表示特定称谓。
20、(1)汉语拼音beijing,表明地点。(2)阿拉伯数字2022,表明时间。(3)五环标志,表明奥林匹克运动会。(4)汉字“冬”,表明北京2022冬奥会。(5)“冬”的滑冰、滑雪等造型线条,表明冬奥会的相关运动项目。(6)“冬”的线条飘逸、灵动,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7)“冬”和“beijing2022”的书写方式,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体现中国元素、文化。(每点1分,答出其中6点得满分)
解析: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加以解说”,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所有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五环标志,表明奥林匹克运动会),时间(阿拉伯数字2022,表明时间)、地点(汉语拼音beijing,表明地点)、主题(汉字“冬”,表明北京2022冬奥会);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本图是“冬梦”,本图图片上方“冬”的滑冰、滑雪等造型线条,表明冬奥会的相关运动项目,“冬”的线条飘逸、灵动,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冬”和“beijing2022”的书写方式,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体现中国元素、文化。根据分析可以运用简洁的语言解答本题。
21.全国科普日活动将于2020年9月19日在全国启动,主题为“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立足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答案要点:2020年9月19日、全国科普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面向基层、服务发展”。句子简洁流畅1分。)
22、略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2021-06-0914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黄骅中学高二2021-06-0917页
- 【语文】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1-06-0919页
-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宾县一中202021-06-0912页
-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2021-06-0921页
-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2021-06-0926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6-0910页
- 语文卷·2019届青海省平安区第一高2021-06-0912页
- 语文卷·2019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2021-06-0919页
- 语文卷·2019届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2021-06-09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