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 MB
  • 2021-06-09 发布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学习目标】 1.在复习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及其解法,平均值不等式及简单应用、证明不等式的一 些基本方法,以及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特别强调了不等式及证明的几何意义和背景,以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的数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 1 对称性: ; 性质 2 传递性: ; 性质 3 加法法则(同向不等式可加性): ; 推论: . 性质 4 乘法法则:若 ,则 推论 1: ; 推论 2: ; 推理 3: ; 推理 4: . 要点二: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设 是一个实数,在数轴上| |表示实数 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 - |表示实数 对应的点与实数 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 关于绝对值的几个结论 定理 对任意实数 和 ,有 推论 1. ; 2. . 3. . 要点诠释: (1)关于定理 ,可以把 、 、 看作是三角形三边,很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 a b b a> ⇔ < , a b b c a c> > ⇒ > ( )a b a c b c c> ⇔ + > + ∈R ,a b c d a c b d> > ⇒ + > + a b> 0 0 0 . c ac bc c ac bc c ac bc > ⇒ >  = ⇒ =  < ⇒ < , , 0, 0a b c d ac bd> > > > ⇒ > ( )* 2 20 0a b n a b> > ∈ ⇒ > >N ( )*0 0n na b n a b> > ∈ ⇒ > >N ( )0 1 n na b n n a b+> > ∈ > ⇒ >N 且 a a a x a x a a b a b a b− ≤ + a b a c c b− ≤ − + − a b c a b c+ + ≤ + + +a b a b a b− ≤ + ≤ a b +a b | |a b a b+ ≤ + 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理解便于记忆,此定理在后面学习复数时,可以推广到比较复数的模长,并 有其几何意义,有时也称其为“三角形不等式”. (2)绝对值不等式| + |≤| |+| |或| - |≤| -c|+|c- |,从左到右是一个不等式放大过程,从右到左是缩小过程, 证明不等式可以直接使用,也可通过适当的添、拆项证明不等式,还可利用它消去变量求最值.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 与| |> 的解集 和 型不等式的解法 1. 先去绝对值符号,化为不等式组: ⇔ ; ⇔ . 2.解关于 的不等式. 不等式 的解法 1.将不等式两边平方,去绝对值: ; 2.解不等式: . 含有两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解法 一般有三种解法,分别是“零点划分法”、“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法”和“利用函数图象法”.此外,有时还可采用平方 法去绝对值,它只有在不等式两边均为正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零点划分法”是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一般步骤是: (1)令每个绝对值符号里的代数式等于零,求出相应的根; (2)把这些根按由小到大进行排序,n 个根把数轴分为 n+1 个区间; (3)在各个区间上,去掉绝对值符号组成若干个不等式,解这些不等式,求出它们的解集; (4)这些不等式解集的并集就是原不等式的解集. 要点三:平均值不等式 定理 1 对任意实数 ,有 (当且仅 时,取“=”号). 定理 2 对任意两个正数 ,有 (当且仅 时,取“=”号). 定理 3 对任意三个正数 ,有 (当且仅 时,取“=”号). 定理 4 对任意三个正数 ,有 (当且仅 时,取“=”号). 不等式 >0 =0 <0 | |< 的解集 - < < | |> 的解集 > 或 <- R a b a b a b a b x a x a ( ) ( )0f x c c≥ > ( ) ( )0f x c c≤ > ( ) ( )0f x c c≥ > ( ) ( )f x c f x c≥ ≤ −或 ( ) ( )0f x c c≤ > ( )c f x c− ≤ ≤ x ( ) ( )gf x x≥ ( ) ( )2 2gf x x≥       ( ) ( )2 2gf x x≥       a b, 2 2 2a b ab+ ≥ =a b a b, 2 a b ab + ≥ =a b a b c, , 3 3 3 3a b c abc+ + ≥ = =a b c a b c, , 3 3 a b c abc + + ≥ = =a b c a a a x a a x a Φ Φ x a x a x a { }| 0x x∈ ≠R 推广 对于 n 个正数 ,有 (当且仅当 时取“=”号). 其中, 、 叫作这 n 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 因此这个结论也可以阐 述为 n 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值. 要点四: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不等式是证明不等式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不等式的形式多样,因此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也很多. 比较法 有两种: 1.求差比较法: 任意两个代数式 、 ,可以作差 后比较 与 0 的关系,进一步比较 与 的大小. ① ; ② ; ③ . 2.求商比较法: 任意两个值为正的代数式 、 ,可以作商 后比较 与 1 的关系,进一步比较 与 的大小. ① ; ② ; ③ . 要点诠释: (1)比较法通常是进行因式分解或进行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来进行判断. (2)若代数式 、 均为负数,也可以用求商比较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1.综合法 一般地,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经过演绎推理,一步步地接近要证明的 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2.分析法 一般地,从需要证明的命题出发,分析使这个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 寻求的充分条件显然成立(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或由已知证明成立,从而确定所证的命题成立的一 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要点诠释:综合法的基本思路:执因索果;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执果索因.它们是思维方向互逆的两种推理方法. 放缩法 通过缩小(或放大)分式的分母(或分子),或通过放大(或缩小)被减式(或减式)来证明不等式,这种证 明不等式的方法称为放缩法. 要点诠释:放缩法的要求较高,要想用好它,必须有目标,目标可以从要证的结论中去寻找. ( )1 2 2na a a n ≥, , 1 2 1 2 n n n a a a a a an + + + ≥  1 2= = = na a a 1 2 na a a n + + + 1 2 n na a a a b a b− a b− a b 0a b a b− > ⇔ > 0a b a b− < ⇔ < 0a b a b− = ⇔ = a b a b÷ a b a b 1a a bb > ⇔ > 1a a bb < ⇔ < 1a a bb = ⇔ = a b 几何法 通过构造几何图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称为几何法. 反证法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一般地,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结论不正确,即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利 用公理,已知的定义、定理,命题的条件逐步分析,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公理、定理、定义及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 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的基本思路:假设——矛盾——肯定 要点五:不等式的应用 不等式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且也可以解决其他学科中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应用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先理解题意,设变量,设变量时一般把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为函数; ②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③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④写出正确答案. 【典型例题】 类型一: 绝对值不等式 例 1.解下列关于 的不等式: (1)|2 + 3|>1; (2)|3 -4|< -1; (3)| -4|-|2 +5|<1. 【思路点拨】去绝对值,转化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形式. 【解析】 (1)由原不等式可得 2 + 3< -1 或 2 + 3 >1, ∴ <-2 或 >-1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2 或 >-1}. (2)当 -1≤0,即 ≤1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 当 -1>0, 即 > 1 时,有: 解得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3)原不等式可化为: 当 ① ② 或 ③ 解不等式组①得: <-8. 解不等式组②得: . 解不等式组③得: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8 或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1 0 ( 1) 3 4 1 x x x x − > − − < − < − 5 3 4 2x< 5 3| 4 2x x < <   ( ) 5 2 ( 4) 2 5 1 x x x  < −  + + < , - - ( ) 5 42 ( 4) 2 5 1 x x x − ≤ ≤  + < , - - - ( ) 4 ( 4) 2 5 1 x x x > + < , - - x 2 43 x− < ≤ x x x x 2 3 【总结升华】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去掉绝对值符号,处理的方法通常是利用绝对值的定义与几何意义 或平方等方法.对含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一般利用“零点分段”法,分类讨论.如本题(3)中,分别令 -4=0, 2 +5=0,得两个零点 . 故分 、 和 >4 三种情况. 举一反三: 【变式 1】已知 , , ,求 . 【答案】由| |≥1 得 ≤-1 或 ≥1, ∴A = { | ≤-1 或 ≥1}, = { |-1< <1}. 由| -2|<1 得-1< -2<1,即 1< <3,∴B = { | 1< <3}, = { | ≤1 或 ≥3}. 借助数轴得: = { |-1< <1}。 【变式 2】解不等式|2 + 1|> + 1. 【答案】原不等式可化为下面不等式组来解: ① 或 ② 不等式组①的解为 >0; 不等式组②的解集为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变式 3】解不等式 . 【答案】由题意得 解得-1< <0,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 <0}, 例 2.已知函数 f( )=| + |+| -2|. (1)当 =-3 时,求不等式 f ( )≥3 的解集; (2)若 f( )≤| -4|的解集包含[1,2],求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本题第(1)问较简单,一般用零点划分法就可以转化,第(2)问容易犯直接求解 f( )≤| -4|的解集的错误, 应该是利用[1,2]是其解集而将绝对值先去掉再转化为[1,2] [-2- ,2- ]这一问题,注意不要弄反. 【解析】(1)当 =-3 时, 当 ≤2 时,由 f ( )≥3 得-2 +5≥3,解得 ≤1; 当 2< <3 时,f( )≥3 无解; 当 ≥3 时,由 f( )≥3 得 2 -5≥3,解得 ≥4; 所以 f( )≥3 的解集为{ | ≤1}∪{ | ≥4}.(5 分) (2)f( )≤| -4| | -4|-| -2|≥| + |.来源:学,科,网 Z,X,X,K] 当 ∈[1,2]时,| -4|-| -2|≥| + | 4- -(2- )≥| + | -2- ≤ ≤2- . 由条件得-2- ≤1 且 2- ≥2,即-3≤ ≤0. 故满足条件的 的取值范围为[-3,0].(10 分) 【总结升华】等价转化思想在数学中是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应用其思想的关键是强调“等价”两字,转化的目的 是使问题简单化. 举一反三: x x 1 2 5=4 = 2x x −, 5 2x < − 5 42 x− ≤ ≤ x =U R { } | | 1A x x= ≥ { | 2 | 1}B x x= <- ( ) ( )U UA BC C x x x x x x U AC x x x x x x x U BC x x x ( ) ( )U UA BC C x x x x 2 1 0 2 1 1 x x x + ≥  + > + 2 1 0 (2 1) 1 x x x + < − + > + x 2 3x < − 2{ | 0}3x x x< − >或 | |1 1 x x x x >+ + 0, ( 1) 0,1 x x xx < + <+ 即 x x x x x a x a x x x a x x ⊆ a a a ( ) 2 5 2 1, 2 3 2 5, 3. x x f x x x x − + ≤  < <  ≥ , ,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a x x x x a ⇔ x x x a ⇔ a x a a a a a 【变式 1】若存在实数 使| - |+| -1|≤3 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可知,数轴上点 到 点与 1 点的距离的和小于等于 3.由图可得-2≤ ≤4. 【变式 2】若不等式 ≥m 对一切实数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答案】 表示数轴上任意一点 对应的点到 2 与-3 对应的点的距离之和,易知 , 所以, . 【变式 3】(2016 中山市模拟)已知函数 f(x)=|x-a|. (1) 若 f(x)≤m 的解集为{x |-1≤x≤5},求实数 a,m 的值; (2) 当 a=2 且 0≤t<2 时,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f(x)+t≥f(x+2) 【解析】 (1)因为 f(x)≤m,所以|x-a|≤m, 即 a-m≤x≤a+m, 因为 f(x)≤m 的解集为{x |-1≤x≤5}, 所以 a-m=-1,a+m=5,解得 a=2,m=3; (2)当 a=2 时,函数 f(x)=|x-2|, 则不等式 f(x)+t≥f(x+2)等价于|x-2|+t≥|x|, 当 x≥2 时,x-2+t≥x,即 t≥2 与条件 0≤t<2 矛盾, 当 0≤x<2 时,2-x+t≥x,即 0≤x≤ ,成立, 当 x<0 时,2-x+t≥x,即 t≥-2 恒成立。 综上不等式的解集为 。 例 3. 求证: . 【思路点拨】利用绝对值的两个性质给予证明. 【证明】因为 , 所以 所以 . 【总结升华】绝对值不等式| + |≤| |+| |从左到右是一个不等式放大过程,从右到左是缩小过程,证明不等式可以直 接使用,也可通过适当的添、拆项证明不等式,还可利用它消去变量求最值. 举一反三: x x a x a x a a | 2 | | 3|x x− + + x | 2 | | 3|x x− + + x | 2 | | 3| 5x x− + + ≥ m 5≤ 2 2 t + 2- 2 t + ∞  , 0, | | , | |x a y bξ ξ ξ> − < − <已知 , | 2 3 2 3 | 5x y a b ξ+ − − < , , x a y bξ ξ− < − < 2 3 2 3x y a b+ − − ( ) ( ) ( ) ( ) ( ) ( ) 2 2 3 3 2 3 2 3 2 3 2 3 5 . x a y b x a y b x a y b x a y b ξ ξ ξ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2 3 | 5x y a b ξ+ − − < a b a b 【变式】 【证明】因为 类型二:平均值不等式 例 4. 若 ,求 的最大值 【思路点拨】适当拼凑,利用平均值不等式的定理求函数的最值. 【解析】 , 因为 ,所以 和 都是正数,所以 当且仅当 ,即 时取等号. 所以, 的最大值为 . 【总结升华】(1)当若干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若干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 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举一反三: 【变式 1】已知 ,求函数 的最大值. 【答案】1. 因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 不是常数,所以对 要进行拆、凑项, , ∴ . ( ) 21f x x a b R a b= + ∈ ≠已知函数 ,设 , ,且 , ( ) ( )| |.f a f b a b− < −求证: ( ) ( ) 2 2| | | 1 1 |f a f b a b− = + − + 2 2 2 2 2 | (1 )(1 2) | 1 1 | | | || | | ( )( ) | | |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b + += + + −< + −≤ | |a b= − ,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40 3x< < 2( ) (4 3 )f x x x= − 2 3 3 4( ) (4 3 )= (4 3 )2 2 9f x x x x x x= − − ×  40 3x< < 3 2 x 4 3x− 33 3+ +(4 3 )3 3 4 4 2562 2(4 3 ) =2 2 9 3 9 243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3 =4 32 x x− 8= 9x ( )f x 256 243 5 4x < 14 2 4 5y x x = − + − 4 5 0x − < 1(4 2) 4 5x x − − 4 2x − 5 , 5 4 04x x< ∴ − > 1 14 2 5 4 34 5 5 4y x xx x  = − + = − − + + − −  2 3 1≤ − + = 当且仅当 ,即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 时, 。 【变式 2】已知 ,且 ,求 的最小值。 【答案】16. , 当且仅当 时,上式等号成立, 又 ,可得 时, 。 类型三:不等式的证明 例 5(2016 丹东一模)已知实数 a,b,c 满足 a>0,b>0,c>0,且 abc=1. (Ⅰ)证明:(1+a)(1+b)(1+c)≥8; (Ⅱ)证明: . 【思路点拨】(Ⅰ)利用 ,相乘即可证明结论. (Ⅱ)利用 , , , ,相加证明即可. 【证明】(Ⅰ) , 相乘得:(1+a)(1+b)(1+c)≥8abc=8.当且仅当 a=b=c=1 时等号成立 实数 a,b,c 满足 a>0,b>0,c>0,且 abc=1.(1+a)(1+b)(1+c)≥8 (Ⅱ) , , , , 相加得: 【总结升华】运用基本不等式时,要保证:“一正、二定、三相等”,此题是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 1】(2016 赣州一模)设 a、b 为正实数,且 + =2 . (1)求 a2+b2 的最小值; (2)若(a﹣b)2≥4(ab)3,求 ab 的值. 【解析】(1)∵a、b 为正实数,且 + =2 . 15 4 5 4x x − = − 1x = 1x = max 1y = 0, 0x y> > 1 9 1x y + = x y+ 1 90, 0, 1x y x y > > + = ( ) 1 9 9 10 6 10 16y xx y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  9y x x y = 1 9 1x y + = 4, 12x y= = ( )min 16x y+ = ∴a、b 为正实数,且 + =2 ≥2 (a=b 时等号成立). 即 ab (a=b 时等号成立) ∵a2+b2≥2ab= (a=b 时等号成立). ∴a2+b2 的最小值为 1, (2)∵(a﹣b)2≥4(ab)3, ∴(a﹣b)2≥0(a=b 时等号成立). 即 4(ab)3≤0,ab≤0 ∵a、b 为正实数, ∴ab=0. 【变式 2】设 、 、c 三数成等比数列,而 、y 分别为 、 和 、c 的等差中项. 试证:  【证明】依题意, 、 、c 三数成等比数列,即 , 由比例性质有: . 又由题设: , 所以 原题得证. 例 6. 设 ,用分析法证明: . 【证明】 要证 , 只要证 , 即证 , 也就是证 , 只要证 , 即证 , 因为 >0, 也就是证 , 由条件可知,显然成立. 故 . a b x a b b 2a c x y + = a b a b b c = a b a b b c =+ + ,2 2 a b b cx y + += = 2 2 2 2 2 2.a c a c b c b c x y a b b c b c b c b c ++ = + = + = =+ + + + + ( ) 0, 0,2a b c a b> > > + 2 2c c ab a c c ab< < +- - - 2 2c c ab a c c ab< < +- - - 2 2c ab a c c ab< <- - - - 2| |a c c ab<- - 2 2( )a c c ab<- - 2 2a ac ab<- - 2 2a ab ac+ < a 2a b c+ < 2 2c c ab a c c ab< < +- - - 【总结升华】分析法是由果索因,在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一定要恰当运用“要证”、“只要证”、“即证”、“也即证”等 用语.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函数 . 若 ,且 ,用分析法证明: . 【证明】 要证  即证明 只需证明 只需证明 , 由于 ,故 , 所以 故只需证明 , 即证 . 即证 , 因为 ,且 ,所以上式成立. 所以 . 例 7. 用比较法证明: (1) ,( ) (2) ( ). 【思路点拨】(1)用求差比较法,(1)用求商比较法. 【证明】 (1) ( ) tan , (0, )2f x x x π= ∈ 1 2, (0, )2x x π∈ 1 2x x≠ ( ) ( ) 1 2 1 2 1 2 2 x xf x f x f ++ > ( )[ ] ( ) ( ) 1 2 1 2 1 2 2 x xf x f x f ++ > ( )[ ] 1 2 1 2 1 (tan tan ) tan2 2 x xx x ++ > 1 2 1 2 1 2 sin sin1 ( ) tan2 cos cos 2 x x x x x x ++ > 1 2 1 2 1 2 1 2 sin( ) sin( ) 2cos cos 1 cos( ) x x x x x x x x + +> + + 1 2, (0, )2x x π∈ 1 2+ (0 )x x π∈ , ( )1 2 1 2 1 2cos cos 0,sin 0,1 cos( ) 0.x x x x x x> + > + + > ( )1 2 1 21 cos 2cos cosx x x x+ + > 1 2 1 2 1 21 cos cos sin sin 2cos cosx x x x x x+ >- 1 2cos( ) 1x x <- 1 2, (0, )2x x π∈ 1 2x x≠ ( ) ( ) 1 2 1 2 1 2 2 x xf x f x f ++ > ( )[ ] 5 5 2 3 3 2a b a b a b+ > + , 0,a b a b> ≠且 ( )2 2 a ba ba b ab +> 0a b> > 5 5 2 3 3 2( ) ( )a b a b a b+ − + 5 3 2 5 2 3( ) ( )a a b b a b= − + − 3 2 2 3 2 2( ) ( )a a b b a b= − − − 2 2 3 3( )( )a b a b= − − ∵ ∴ , 又∵ , , ∴ ,得证. (2) , ∵ ,∴ , ∴ , 又∵ , ∴ . 【总结升华】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商) —变形—判断符号(比较与 1 的大小)—下结论。 举一反三: 【变式 1】用比较法证明: . 【证明】 【变式 2】用求商比较法证明:若 ,则 . 【证明】 , ∵ , ∴ , ∴ ,即 , ∵ , ∴ . 例 8. 用放缩法证明: 【思路点拨】将 放大为 ,注意从第三项开始放缩. 【解析】 , 2 2 2( )( ) ( )a b a b a ab b= + − + + , 0,a b > 2 20, 0a b a ab b+ > + + > 2, ( ) 0a b a b≠ ∴ − > 2 2 2( )( ) ( ) 0a b a b a ab b∴ + − + + > 5 5 2 3 3 2a b a b a b+ > + ( ) 2 2 a ba b a b a b a bab − +  >    0a b> > 1 0a a bb > − >, 1 a ba b −  >   ( )2 2 0 0a ba ba b ab +> >, ( )2 2 a ba ba b ab +> 4 4 2 2a b a b ab− > − 2 2a b> >, a b ab+ < 1 1a b ab a b + < + 2 2a b> >, 1 1 1 10 ,02 2a b < < < < 1 1 1 1 12 2a b + < + = 1a b ab + < 0ab > a b ab+ < 2 2 2 2 1 1 1 1 7 1 2 3 4n + + + + < 2 1 n 1 1 1n n −− 2 1 1 1 1 ( 1) 1n n n n n < = −− − 【总结升华】放缩拆项时,不一定从第一项开始,须根据具体题型分别对待,即不能放的太宽,也不能缩的太窄, 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举一反三: 【变式】函数 ,用放缩法证明: . 【证明】 =1- 得 . 例 9. 在△ABC 中,A、B、C 的对边分别为 、 、c,若 、 、c 三边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求证:B<90°. 【思路点拨】用反证法证明. 【解析】假设 B<90°不成立,则 B≥90°,从而 B 是△ABC 的最大角, 所以 是△ABC 的最大边,即 > , >c. 所以 , 所以, ,这与 矛盾, 所以 B≥90°不成立,故 B<90°. 【总结升华】结论中若有“都是”、“都不是”、“至多”、“至少”等字眼,或直接从正面证明较为困难的问题,一般可 以考虑使用反证法. 举一反三: 【变式 1】试证一元二次方程至多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证明】假设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以上的实数根,且各不相 等。令 为方程的三 个相异实根,则: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5 1 1 71 ( ) ( ) .1 2 3 2 2 3 1 4 2 4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4 1 4 x xf x = + ( ) ( ) ( ) * 1 1 11 2 ( N )2 2nf f f n n n++ +…+ > + − ∈ ( ) 4 1 4 x xf x = + 1 111 4 2 2n n > −+ ⋅ ( ) ( ) ( )1 2f f f n+ +…+ > 1 2 1 1 11 1 12 2 2 2 2 2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 ( N )2 2 4 2 2 2n nn n n+= − + + + = + − ∈ a b a b b b a b 1 1 1 1,a b c b > > 1 1 2 a c b + > 1 1 2 a c b + = 2 0( 0)ax bx c a+ + = ≠ 1 2 3x x x、 、 这与 各不相等矛盾。故原命题成立。 【变式 2】若 为自然数,且 ,则 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 【证明】假定 均为奇数,令 , 类型四:不等式的应用 例 10. 某单位决定投资 3200 元建一仓库(长方体状),高度恒定,它的后墙利用旧墙不花钱,正面用铁栅,每米长 造价 40 元,两侧墙砌砖,每米长造价 45 元,顶部每平方米造价 20 元,求: (1)仓库面积 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 (2)为使 达到最大,而实际投资又不超过预算,那么正面铁栅应设计为多长? 【解析】设铁栅长为 米,一堵砖墙长为 米,则顶部面积为 依题设, ,则 , ,即 ,故 ,从而 所以 的最大允许值是 100 平方米, 取得此最大值的条件是 且 ,求得 ,即铁栅的长是 15 米。 【总结升华】用平均值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1)理解题意,设变量,设变量时一般把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为函数; 1 2 3x x x、 、 a b c、 、 2 2 2a b c+ = a b、 a b、 2 1, 2 1a m b n= + = + S S x y xyS = 32002045240 =+×+ xyyx xyxyxyyx 2012020904023200 +=+⋅≥ SS 20120 += 01606 ≤−+∴ SS 0)6)(10( ≤+− SS 10≤S 100≤S S yx 9040 = 100=xy 15=x   (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正确写出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 1】设计一副宣传画,要求画面面积为 4840cm2,画面的宽与高的比为 ( <1),画面的上下各留出 8cm 的 空白,左右各留 5cm 的空白,怎样确定画面的高与宽的尺寸,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解析】设画面的宽为 cm,面积为 S cm2,则 当且仅当 ,即 取等号. 所以,当画面的宽为 55 cm、高为 88 cm 时,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变式 2】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 100m2 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菜园长、宽个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 笆是多少? 【解析】设矩形菜园的长为 m,宽为 y m,则 y=100,篱笆的长为 2( +y)m. 由 可得 , ∴2( +y)≥40, 当且仅当 =y 时等号成立,此时 =y=10. ∴这个矩形的长、宽都为 10m 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是 40 m. a a x 4840 3025( 10)( 16) 5000 16( ) 30255000+16 2 =6760 S x xx x x x = + + = + + ≥ ×  3025x x = 55x = x x x 2 x y xy + ≥ 2 20x y xy+ ≥ =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