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49 KB
- 2022-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经济学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10\n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关键词: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thesocialisteconomicsystemreformofourcountryleadtheeconomytoabigboom.Althoughatpresentourcountrysocialistmarketeconomyregardsthemarketastheorientation,themarketregulationisnoteverything.Themarketregulationalsoexistsdisadvantages,suchasspontaneity,blindnessandhystereticnature.Soitrequiresastrongnationalmacroeconomicregulationandcontroltoguaranteeareasonableandorderlymarketandhealthydevelopment.Thisarticlewilldiscusstherelatedcontentaboutthenationalmacroeconomicregulationundertheconditionsof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KEYWORDS:marketregulation;nationalmacroeconomicregulation;socialistmarketeconomy10\n正文: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使的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减弱了计划体制下影响经济超长波动的因素,也在同时增加了市场的活力,促使中国的经济在平稳中快速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盲目地追求自由竞争,完全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不可能保障市场有合理发展的秩序的。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10\n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国家对于市场的运行是站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来看待的,不止需要维持市场运行的秩序和保障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而更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促使国际收支的平衡资源合理配置,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由于市场固有的缺陷,这些宏观层面的目标单靠市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这就必须要求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二)、必要性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政府实行宏观调控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从需要层面来看,宏观调控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是实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是推动市场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与调整的需要;是转变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对于外部环境而言,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为了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我国就急需提高驾驭宏观经济全局的能力,此时此刻宏观调控更加不能放松。对于内部环境而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市场信号扭曲,地方保10\n护主义严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站在国家层面上加强宏观调控能更有效的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拉动内需增长。其次,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但仅仅基本框架的建立是不能及时解决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后,我国是人们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助于解决各种资源的配置不均问题,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宏观调控在保护公平和限制垄断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市场总供给、总需求的平衡,总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这个总的目标是由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子目标构成的,而主要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但是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GDP世界排位为第二,仅此于美国,但在当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仅排在世界第127位。由此可知,促进经济增长并不仅仅意味着GDP的快速增长,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还要注重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增加就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在逐渐消失。当今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较高,单纯的体力劳动不再占据大部分劳动力市场份额,取而代之的是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知识型劳动力。10\n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问题,不仅能够是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使物价不会大起大落。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高位运行并不断攀升,仅仅1-8月,CPI就同比上涨5.6%。市场的逐利性会推高物价,国家需要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我国国际收支处于不平衡状态,市场只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调节,但是力度有限。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的政府,需要实施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弥补市场对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力度的不足。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政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的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有快发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对象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不能作为国家调控的直接对象,市场柜台上各种商品的具体价格也不是不能作为国家调控的直接对象,而市场供求关系中的经济总量才是国家调控的直接对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对象的市场经济总量关系,最基本的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总供给是指由全社会各类生产者提供的社会总产品价值,总需求是指全社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社会总产品的有购买力的需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是最基本的调节对象。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涉及总供给和总需求各种经济关系的调节,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策,促使整个国民经济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这种平10\n衡意味着,在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和在产品价值形态这两方面,基本实现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在结构关系上的相互适应,从而为微观经济领域的企业提供产有销路,供有来源的外部大环境,并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循环运行。总之,国家调控的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是涉及全社会的、宏观性的,这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一种“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基本管理方式。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一)、三种主要手段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济手段的主要工具是经济杠杆,主要包括财政税收杠杆、信贷杠杆、工资奖金杠杆和外汇杠杆等。政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杠杆来有效地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经济手段主要是经济政策的实行,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其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预算、税收、公债、投资、补贴来规范市场的运行秩序。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货币政策包括信贷10\n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手段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调控形式的法定性,调控内容的经济性和调控性质的基础性、稳定性、强制性和直接性。经济法律、法规的颁布确保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行为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之一是法制性,这使得法律手段也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确保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和法规,将经济、行政等手段用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和规范化,确保宏观调控各种手段合法化和可执行化。我国现已先后制定了《个人所得税法》、《反垄断法》、《土地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价格法》、《对外贸易法》、《证券法》、《统计法》等相关经济法律法规。当然,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法律手段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法制环境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我国,某些繁琐的决策程序和冗杂的限制条件会影响了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这说明科学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我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内部还存在诸多法律之间的空档,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建立相应的立法配套机制。进入"十二五"时期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更需要充分发挥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相较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说,行政手段只是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在有必要的时候才能合理运用。10\n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正常发挥,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行政手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所以不能作为常规手段滥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提出,实施宏观调控应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慎用行政命令性手段和办法,尤其不要使这些手段常态化。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需要,行政措施作为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辅助手段,仅仅是为缓解突出矛盾和问题所采取的暂时性措施,不能作为主要手段长期使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健全,行政措施将会逐步减少。(二)、三种宏观调控手段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1)、含义(内涵和外延)不同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常见的经济手段有制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法律监督等。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2)、任务不同经济手段的任务主要在于合理的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合理布局规划生产力,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3)、地位不同10\n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行政手段只是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必要时才采取行政手段。(4)、特点不同经济手段调节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法律手段对经济具有经济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和强制性的特点。(5)、执行的主体不同执行经济手段的主体有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手段的国家机关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行政手段的执行主体只有唯一的行政机关。(6)、发展趋势不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将不断得到强化,而行政手段则逐步趋向缩减,但不会最终消失。2、联系(1)、三种宏观调控手段的目标和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三种手段各有特长,各有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发挥着宏观调控手段的整体功能。五、现阶段我过宏观调控的主要可行方法(1)、正确处理好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关系,着力点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还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2)、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和货币10\n政策工具,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3)、正确处理进口与出口的关系,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要积极扩大进口,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4)、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土地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配合,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六、小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运用“组合拳”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在充分发挥经济政策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规范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在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加以辅助,力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刘诗白,《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2].李小宁,《政府经济学》,团结出版社,2000年8月[3].邱晓华《中国经济新思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