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4-28 发布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减灾意识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减灾意识 ‎ ‎  从世界各国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1949年以来,干旱、洪涝、台风、地震、沿海重大的风暴潮、低温冷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  在初高中地理教材中,地震知识和气候知识从来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同时又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带,是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地区。地震灾害只是中国众多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笔者仅以地震为例来说明在地理教学中加强自然灾害教学的重要性。‎ ‎  刚刚进入21世纪,世界各地就接连发生了多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尤其是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7.9级强烈地震和大规模海啸,与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的里氏7.6级强烈地震。而1976年我国河北省唐山市的唐山大地震,造成了20世纪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幕: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经济损失无法统计。‎ ‎  上述事实无一不涉及地理因素。因此,我们初高中的地理教学有必要在地震地理教学中拓宽课本内容,增加防震减灾知识。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切实有效地进行一些地震应急对策训练,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急技能,把单纯的知识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  当地震发生时,单靠背课本上的地震知识、自救办法是无济于事的,是否具备自护能力和生存能力,是对每一个人的重大考验。如果我们的地震地理教育囿于课本上的地震分类、地震成因、地震概念、地震名词的理解与掌握,而没有防震素质教育,一旦发生地震造成伤亡时再转而追想地理课的空泛和缺憾,那将使我们的心灵久久不安。‎ ‎  1998年4月,青海共和发生地震。当时,一位幼儿园教师利用地震预警时间把班上的30个孩子围在自己周围,披上被子,结果除一个小朋友被震波甩出屋外,其余全部遇难。后来,这位老师被追认为烈士。可惜的是,她缺乏应急防震素质。房倒屋塌,屋里的桌子都完好,如果她让孩子们躲到桌子下面,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遇难。只要有一些防震的常识,就可以救多少人命!‎ ‎  在尚未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地理教科书的今天,我们在地理课本的地震知识后面最好能增加下面四个内容:一是利用预警时间应急避震;二是震时伏而待定,相机行事;三是震后迅速撤离、疏散;四是埋压后采取措施自救待援。再提示学生地震自救四大法宝:一是“大地震时不要急”,二是“人多先找藏身处”,三是“远离危险区”,四是“被埋要保存体力”。‎ ‎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地震应急对策训练。要求每个学生经过训练后,能表现出良好的防震意识和应急素质:在听到地震警报后不到十秒钟,都要紧张、有序、准确、迅速地做出应急躲避动作;在听到疏散信号后,楼上楼下的学生从教室的前后两个门有序撤离,不到一分钟,在安全区内排列好一个个方队。‎ ‎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说明地理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在地震事件或地震谣传中的整体正确行为,提高学生抵御震灾的能力和临震不乱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避免在地震或地震谣传中出现盲目避震、仓皇出逃、跳楼、挤撞等惊慌失措行为所造成的不应有的伤亡,让人们从地震地理的这一角度又一次信服地理的现实重要性。‎ ‎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素质,也就等于提高整个民族的防灾减灾素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