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4.22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消化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15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总题数:2,score:12 分)
男,62 岁。重度腹泻 3 天,肌内注射庆大霉素 16 万
U,2 次/天,3 天后出现少尿,恶心呕吐,化验尿蛋
白(+),红细胞 2~4 个/HP,血色素 108g/L,血肌酐
512μmol/L。【score:6 分】
(1).肾脏病最可能的诊断是【score:2 分】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小管坏死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急进性肾炎
【D】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E】IgA 肾病
本题思路:[解析] 氨基糖苷类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
死(ATN)。
(2).下列化验哪项最支持该诊断【score:2 分】
【A】尿中 β2 微球蛋白升高
【B】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C】血清尿素急剧增高
【D】尿钠增多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尿钠减少
本题思路:[解析] 尿钠含量增高,多在 40~
60mmol/L,因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尿尿素与血尿
素之比降低,常低于 10。因尿尿素排泄减少,而血
尿素升高。尿肌酐与血肌酐之比降低,常低于 10。
(3).肾脏病理检查表现可能为【score:2 分】
【A】免疫病理发现 IgG 沿毛细血管壁沉积
【B】肾小管上皮细胞崩解坏死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C】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
【D】肾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E】肾间质血管炎
本题思路:[解析] 急性肾小管坏死光镜检查见肾小
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和坏死改变。管腔内充满脱落
的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和渗出物。肾毒性物质引起
者,肾小管病变主要分布在近曲小管,如汞、庆大霉
素等肾毒性表现部位在近曲小管近端。上皮细胞的变
性、坏死多累及细胞本身,分布均匀,肾小管基膜表
面完整或缺陷,肾间质水肿等。
男,45 岁,无痛性进行性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2 个
月,查体发现双侧颈部各 1 个 2cm×3cm 大小淋巴
结,活动、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
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临床疑诊淋巴瘤。
【score:6 分】
(1).下列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score:2 分】
【A】血清乳酸脱氢酶
【B】骨髓穿刺
【C】骨髓活检
【D】淋巴结穿刺物涂片
【E】淋巴结病理切片检查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解析]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的基本
检查。表现:①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的淋巴细胞或
组织细胞破坏;②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上述大量细胞
浸润;③黏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
(2).对诊断霍奇金病最有意义的细胞是【score:2
分】
【A】R-S 细胞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幼稚淋巴细胞
【C】异常组织细胞
【D】多核巨组织细胞
【E】幼稚巨核细胞
本题思路:[解析] 找到里-斯细胞对霍奇金病的诊断
有帮助。里-斯细胞大小不一,为 20~60μm,多数
较大,形态极不规则。胞质嗜双色性,核外形不规
则,可呈“镜影”状,也可多叶或多核,偶有单核,
核染质粗细不等,核仁可大达核的 1/3。
(3).为了临床分期,需要首选的进一步检查是
【score:2 分】
【A】剖腹探查
【B】腹部 B 超
【C】腹部 CT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淋巴管造影
【E】胸部 CT
本题思路:[解析] 为了做好病期划分,除细致的病
史和体格检查外,尚须做胸部 X 线以除外纵隔、肺门
淋巴结及肺部病变。对膈上Ⅰ期或Ⅱ期患者而疑有腹
膜后或盆腔淋巴结肿大时,可做下肢淋巴管造影、B
型超声或计算机 X 线断层摄影(CT)。高位腹膜后、胰
周围、肝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显影,CT 较淋巴管
造影为佳。淋巴管造影能显示淋巴结结构,有利于鉴
别。超声显像仅能发现大于 2cm 的淋巴结并无法鉴别
肿大原因。
二、(总题数:10,score:66 分)
• 【A】脑血栓
• 【B】脑栓塞
• 【C】椎动脉系统 TIA
• 【D】蛛网膜下腔出血
• 【E】颈动脉系统 TIA
【score:6 分】
(1).女,62 岁,昨日突发头晕,今晚头晕症状加
重,下午言语欠清,复视,右侧肢体无力。持续 15
分钟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较颈动脉系
统 TIA 多见,且发作次数也多,但时间较短。主要表
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神经
缺损症状,常见为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视
物模糊或变形、视野缺损、复视、恶心或呕吐、听力
下降、球麻痹、交叉性瘫痪,轻偏瘫和双侧轻度瘫痪
等。少数可有意识障碍或猝倒发作。
(2).男,52 岁。下棋时突感头痛,视物成双,颈部
僵硬,头颅 CT 示脑池内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表现为突发剧
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
及血性脑脊液或头颅 CT 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
沟中积血等。
(3).男,60 岁,午休后突感头晕,右侧肢体无力伴
不能言语,既往有冠心病、房颤史,头颅 CT 示左侧
内囊低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诊断依据:①起病急;②有风湿
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和(或)
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③突然
出现、很快达高峰的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
(感觉丧失)、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
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
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脑动脉闭塞性
综合征;④颅脑 CT 检查阳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单或
多部位脑组织低密度或颅脑磁共振检查见符合血管分
布的缺血或水肿性病灶。
• 【A】APTT 正常,PT 正常,BT 延长,PLT 正常
• 【B】APTT 正常,PT 正常,BT 延长,PLT 减少
• 【C】APTT 延长,PT 正常,BT 正常,PLT 正常
• 【D】APTT 正常,PT 延长,BT 正常,PLT 正常
• 【E】APTT 延长,PT 正常,BT 延长,PLT 减少
【score:8 分】
(1).血友病【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凝血检查:出血时间正常;凝血
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APTT)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或硫酸钡吸附血
浆纠正者为血友病甲(A);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被
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乙(B)。
(2).过敏性紫癜【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血常规的检查:血细胞轻中度增
高,嗜酸粒细胞正常或者增高,出血量可多贫血,出
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3).ITP【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血常规的检查:出血时间延长,
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凝血酶原消
耗减少,凝血活酶生成不良。血小板极度减少时,由
于缺乏血小板第 3 因子,可致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
寿命很短。
(4).血小板功能异常【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 【A】尿中有凝溶蛋白
• 【B】尿中有 β2 微球蛋白
• 【C】Tamm-Horsfall 蛋白
• 【D】活动后出现尿蛋白,平卧后消失
• 【E】活动后出现尿蛋白(+),平卧后仍持续存在
【score:8 分】
(1).溢出性蛋白尿【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肾小
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
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
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异常增多的蛋白有游离血红
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Bence-
Jonesprotein,BJP)等,尿蛋白定性多为(+~++)。
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2).隐匿性肾炎【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是以无症状蛋
白尿(尿蛋白量少于 1.0g/d,以白蛋白为主)和(或)
单纯性血尿(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并偶见肉眼血
尿,血尿性质为肾小球源性)为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
球疾病。病人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3).肾小管性蛋白尿【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proteinuria)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
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
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
尿。尿 β 2 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
增多;尿蛋白定性(+~++),定量 1~2g/24 小时,常
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
(4).直立性蛋白尿【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直立性蛋白尿又称体位性蛋白
尿,是在直立位或腰部前突时出现的蛋白尿。其特点
为清晨在卧位时尿蛋白排泄量正常,而起床活动后逐
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直立、行走或活动时,尿蛋白
增多;但平卧休息后可转为阴性。
• 【A】以 Ig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系膜区沉积
• 【B】C3 呈飘带样沿毛细血管襻沉积
• 【C】IgA 和白蛋白呈线样在毛细血管襻沉积
• 【D】IgG 和 C3 呈颗粒样在毛细血管襻沉积
• 【E】各种免疫球蛋白都呈阳性满堂亮现象
【score:8 分】
(1).狼疮肾【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狼疮。肾免疫荧光检查:有弥漫
性颗粒状沉积物,以 IgG、C3 为主。常伴有 IgA、
IgM、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C1q、C4 及备解素的
出现,呈现所谓的“满堂亮”特点。
(2).IgA 肾病【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IgA 肾病又称 Berger 病,是一种
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增生,用
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系膜区有 IgA 沉积。
(3).过敏性紫癜肾炎【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关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理机
制,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Ⅲ型变态反应
学说。病原体进入机体以后刺激部分浆细胞生成免疫
球蛋白 IgA、IgG 型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
物,这种可溶性的复合物分子量较小,不容易被吞噬
细胞清除,能够较长时间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并沉积
在 GBM 上。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补体,活化的补
体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趋化作用,使后者向
复合物沉积部位浸润,释放溶酶体酶类物质,如组织
蛋白酶、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等,引起组织损伤;同
时,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内皮损伤,血小板的聚集破
坏,释放血小板活性物质,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并
且参与凝血机制形成微血栓。近年来有报道在患者血
清中存在 IgA-IgG 类风湿因子,提示 IgA 也许是作为
抗原在基膜沉积;另有报道认为 IgA 并非是直接致病
因子,而是抑制了机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能力;也
有学者发现 HSP 患儿血清补体对免疫复合物的溶解能
力和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的能力均明显下降,紫癜性
肾炎患者尤为严重。由此可见,免疫复合物与补体的
相互作用失衡是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的核心。
(4).糖尿病肾病【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 【A】肾基底膜厚,有钉突
• 【B】肾小球内有白金耳
• 【C】系膜区有 IgA 及 C3 沉积
• 【D】局灶性肾小球硬化
• 【E】肾小管坏死
【score:8 分】
(1).急性肾衰竭符合何种典型表现【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在休克、创伤所致肾衰竭早期,
肾小球多无改变,近曲小管有空泡变性,小管上皮细
胞纤毛脱落,重者可出现肾小管细胞坏死,坏死区周
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管腔扩张,管
腔中有管型。
(2).IgA 肾病符合何种典型表现【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IgA 肾病又称 Berger 病,是一种
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
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增生,用
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系膜区有 IgA 沉积。
(3).狼疮肾符合何种典型表现【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狼疮性肾炎的肾脏病理改变的主
要特征表现为:“铁丝圈”病损:由于内皮沉积物而
使基底膜增厚,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的内皮下
沉积物,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的重要特征。
(4).膜性肾病符合下述何种典型表现【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
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
点的肾脏疾病,临床呈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性蛋白
尿。
• 【A】抑制钙离子释放
• 【B】促进钙离子释出
• 【C】抑制磷的回吸收
• 【D】抑制骨吸收
• 【E】释出镁离子
【score:4 分】
(1).甲状旁腺激素对骨的主要作用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甲状旁腺激素(PTH)通过活化维生
素 D 3 间接使肠道吸收的 Ca 2+ 增加。PTH 的分泌主
要受血浆 Ca 2+ 浓度的调节。如果 PTH 的分泌过于旺
盛,骨形成与骨消蚀的平衡遭到破坏,被增强的破骨
活性占优势,长期下去会引起骨钙质的消蚀而易于骨
折或骨畸形。
(2).甲状旁腺激素对肾脏的主要作用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碱性单链
多肽类激素。简称 PTH。甲状旁腺激素是由 84 个氨
基酸组成的,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脊椎动物体内钙和
磷的代谢,促使血钙水平升高,血磷水平下降。
• 【A】6 个月
• 【B】3~4 个月后
• 【C】4~6 个月
• 【D】2~3 月
• 【E】10~14 天
【score:10 分】
(1).妊娠甲亢手术的适宜时间在【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妊娠期甲亢一般不宜做甲状腺次
全切除术,如计划手术治疗,宜于妊娠中期(即妊娠
4~6 个月)施行。
(2).甲亢术前加服复方碘溶液在术前【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术前准备:一般先以抗甲状腺药
物控制病毒,心率恢复至 80~90 次/分以下,T 3 、
T 4 血浓度降至正常,然后再加服复方碘溶液,以免
引起病情复发。开始时每日 3 次,每次 3~5 滴,以
后于数日内增加至每次 10 滴,维持 2 周后,再行手
术。
(3).第 2 次放射性 131 I 治疗甲亢应在第一次治疗后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4).放射性 131 I 治疗甲亢,症状明显缓解或治愈在
治疗的【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131 I 治疗本症的疗效,多在 90%
以上。疗效约在服 131 I 后第 3~4 周出现,随后症状
逐月减轻;甲状腺缩小,体重增加,而于 3~4 个月
绝大多数病人可达正常甲状腺功能水平,少数病人
131 I 的作用比较缓慢,甚至到治疗 6 个月症状才有逐
渐改善。
(5).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最易发生粒细胞减少的时
间是初始治疗的【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以甲基硫氧
嘧啶最多,丙基硫氧嘧啶最小,常见于开始服药 2~
3 个月,但也可见于全程中的任何时间。
• 【A】消化道传播
• 【B】呼吸道传播
• 【C】经血传播
• 【D】母婴传播
• 【E】性传播
【score:4 分】
(1).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戊型病毒性肝炎其流行特点似甲
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
于雨季或洪水之后,无慢性化,预后良好。
(2).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
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
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
染引起的。
• 【A】强直性脊柱炎
• 【B】银屑病关节炎
• 【C】类风湿关节炎
• 【D】反应性关节炎
• 【E】骨关节炎
【score:6 分】
(1).男,20 岁,下腰痛 4 个月。骨盆正位片示,骶
髂关节间隙增宽,部分髂骨侧关节面模糊,可疑骨侵
蚀,此患者的可能的诊断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X 线平片,常规为拍照骨盆正位
片,脊柱(包括颈椎)正侧位 X 线片,腰椎是最早受累
及部位,观察曲度改变,椎体有无方形,椎小关节改
变、竹节样变、骨桥形成,有无椎旁韧带钙化,尚可
除外其他脊柱疾病。
(2).男,24 岁,右膝关节肿痛 2 周,1 个月前患有尿
痛、排尿不畅。查体双眼结膜充血,化验尿中 WBC 增
多,右膝关节 X 线片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此患
者应高度怀疑【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反应性关节炎是一种继发于身体
其他部位感染后出现的无菌性炎性关节病,除关节表
现外通常还伴有一种或多种结合关节外表现。在急性
泌尿、生殖系感染或胃肠炎后 1~3 周起病的。
(3).女,63 岁,双膝关节痛反复发作 8 年,加重半
年。膝关节 X 线片示,骨质疏松,髁间嵴变尖,最可
能的诊断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骨关节炎 X 线检查早期:可无明
显异常。中期:关节边缘锐利或呈唇样改变,或呈骨
赘凸起,并可相连形成骨桥,关节面有骨质致密硬化
现象,关节软骨密度增高。关节骨皮质由于退行性假
性囊肿形成而出现小圆形密度减低阴影或骨组织为纤
维组织取代而出现骨质透亮区。晚期:关节软骨下端
有不同程度的骨质致密、硬化和增生,如象牙质状;
关节面增大而不平,可有关节半脱位,可见关节内游
离体影。
• 【A】沙门菌
• 【B】葡萄球菌
• 【C】变形杆菌
• 【D】肉毒杆菌
• 【E】大肠埃希菌
【score:4 分】
(1).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常见致病菌是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沙门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4~24 小时,亦可短至 2 小时,长达 2~3 日。起病
急,先有腰痛、恶心、呕吐,继而腹泻、水样便、恶
臭,偶带脓血,1 日大便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2).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预后最严重的致病菌是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
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
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肉毒杆菌 A
型毒素毒性极强,它能破坏一种名为 SNAP-25 的蛋白
质,从而切断神经细胞间的通信使肌肉麻痹。
三、(总题数:10,score:22 分)
1.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改变包括
【score:4 分】
【A】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增生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B】炎性息肉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非干酪样肉芽肿
【D】腺体增殖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溃疡愈合而瘢痕形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解析] 基本病理改变为:腺体排列紊
乱,基底膜断裂或消失;各种炎症性细胞浸润;隐窝
脓肿形成;黏膜下水肿及纤维化;再生和修复。肉眼
所见:①炎症活动期:黏膜皱襞消失,呈剥脱状,黏
膜充血、水肿,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黏膜炎性渗出
物增多,血管走向不清,黏膜附有白色透明或黄色黏
液,严重者,呈脓性状黏液,黏膜腐烂或有大小不等
的多形性浅溃疡形成。溃疡之间黏膜可因水肿、炎症
形成假息肉。②炎症缓解静止期:黏膜苍白、粗糙有
颗粒感,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或缩短,有的因炎性增
生,腺体增殖,而形成息肉改变。
2.下列有关肝肾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肾动脉造影示肾血管收缩,肾脏病理无明显
异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肝移植治疗有效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其肾脏可移植给慢性肾衰竭的患者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D】预后好
【E】使用扩容药物治疗效果好
本题思路:[解析] 肝肾综合征,又称为功能性肾衰
竭,是由于严重肝脏疾病患者体内代谢产物的损害,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血流量的异常,导致肾脏血流量
的减少和滤过率降低所引起,而其肾脏并无解剖和组
织学方面的病变。
3.肝性脑病的分期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亚临床肝性脑病期(零期)
【B】前驱期(一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昏睡期(二期)
【D】昏迷前期(三期)
【E】昏迷期(四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临床分期如下:①轻微肝性脑
病。②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可
有扑击样震颤(flappingtremor),脑电图正常。③二
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
主,有扑击样震颤及明显神经体征,脑电图有特征性
异常。④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
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可引出扑击样震颤,脑电图
异常。⑤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无扑击样震颤。
4.肝性脑病的少见病因是
【score:2 分】
【A】病毒性肝硬化
【B】酒精性肝硬化
【C】原发性肝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药物性肝损害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解析] 肝性脑病多由于急、慢性肝炎和
肝硬化、肝癌等病因。其机制:①氨代谢障碍说:血
氨浓度增高。②神经递质说:来自肠道的环形氨酸代
谢产物,随体循环入脑内。③其他氨基酸代谢、脂酸
代谢和胺代谢等。
5.门体分流型肝性脑病的诱因是
【score:2 分】
【A】上消化道出血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大量放腹水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高蛋白饮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大量排钾利尿药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腹腔感染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低钾血
症、手术打击、抽放腹水不当及应用大量利尿药和有
损于肝脏的药物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6.目前肝性脑病的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急性肝衰竭相关性脑病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B】门体分流相关性肝性脑病,且无肝细胞性疾
病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相关或门体分流相关性脑
病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亚临床性肝性脑病
【E】慢性肝衰竭
本题思路:[解析] 肝性脑病具体的分类为:①与急
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不包括慢性肝病伴发的急
性肝性脑病。②门-体分流相关肝性脑病,无肝实质
损伤。③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或)门体分流相关
的 HE。肝功能不全是本类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循环
分流居于次要地位,但二者可有协同作用。
7.下述不属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是
【score:2 分】
【A】女性>70 岁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总胆固醇>5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X 线胸片见心胸比率>0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D】眼底检查视网膜小动脉呈中度硬化和狭窄,
出现动脉交叉压迫征,视网膜静脉阻塞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E】血 Cr 98μmol/L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高血压危险因素:①遗传和基
因;②长期处于应激状态;③体重超重和肥胖;④饮
酒;⑤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⑥年
龄。
8.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有
【score:2 分】
【A】冠脉内血栓形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休克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出血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妊娠
【E】严重心律失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①管腔
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
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②休
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
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③重体力活动,情
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
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
血明显不足。
9.心绞痛的病因有
【score:2 分】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B】冠状动脉痉挛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主动脉瓣严重关闭不全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D】肺栓塞
【E】血脂增高
本题思路:[解析] 病因: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狭窄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或)冠状动脉痉挛、
X 综合征、冠状动脉心肌桥,其次见于主动脉瓣病、
肥厚性心肌病、梅毒性主动脉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等。
10.导致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有
【score:2 分】
【A】心室颤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心室停顿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持续性室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严重缓慢心律失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心房颤动
本题思路:[解析] 心搏骤停的起因也可由多种因素
造成,诸如在原有心肌梗死瘢痕或心脏肥厚基础上的
暂时性缺血;血流动力学和(或)水和电解质的不平
衡;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波动;致心律失常药物或其
他化学物质所导致的暂时性电生理改变等。这些因素
均可导致心电生理由稳定向不稳定转化,造成心搏骤
停。此外,冠状循环的自发性血栓形成和冠脉系统的
血管运动改变所导致的缺血心肌自发性再灌注,也可
造成暂时性心电生理不稳定和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