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35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针灸学【综合】-试卷 20
(总分:58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B1 型题(总题数:1,score:6 分)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E.神气【score:6
分】
(1).散行脉外者为【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卫气是运行于脉外的气。
(2).贯心脉行呼吸者为【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宗气是指由水谷精微化生,聚积胸中,与
呼吸之气相合发挥作用的气。
(3).行于脉中者为【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
全身。
二、 B1 型题(总题数:3,score:12 分)
A.后溪 B.听宫 C.少泽 D.神门 E.养老【score:4
分】
(1).善于治疗目视不明的腧穴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养老穴具有清头明目、舒筋活络的功用。
(2).善于治疗头项强痛、癫狂痫的腧穴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后溪穴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落
枕、耳聋、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配天柱主
治颈项强直、落枕;配翳风、听宫主治耳鸣、耳聋。
A.乳痈、瘰疬 B.心痛、胸闷 C.呕吐、呃逆 D.痴
呆、中风 E.难产、胁痛【score:4 分】
(1).悬钟常用于治疗【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悬钟穴主治腹满、胃中有热、不嗜食,热
病汗不出,五淋,喉痹,髀枢痛、诸节酸折、风劳身
重,中风手足不遂、颈项强、脚气。
(2).足临泣常用于治疗【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足临泣主治头痛、头眩、目涩,身痹、寒
热,胸胁支满、喘气、心痛不得息,乳肿、腋下肿、
瘰疬,腰腹痛,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筋
牵、腿疼、眼肿赤疼、齿痛、耳聋、咽肿、项肿连
腮、浮风搔痒、月经不调。
A.隔附子饼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姜灸
E.瘢痕灸【score:4 分】
(1).有温补肾阳作用的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有温胃止呕作用的是【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三、 A1 型题(总题数:20,score:40 分)
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score:2 分】
【A】手足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头面
【C】胸腹
【D】上肢
【E】下肢
本题思路: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可以概括为: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
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
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故
阴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手足部位。
2.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score:2 分】
【A】足太阴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厥阴肝经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足少阴肾经
本题思路: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的内侧面,在内踝上
八寸处以下,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足
少阴经在后缘。
3.腧穴可分为
【score:2 分】
【A】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B】十二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C】十四经穴、奇穴、特定穴
【D】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E】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络穴
本题思路: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4.根据五输穴的主病,治疗“体重节痛”应取
【score:2 分】
【A】输穴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荥穴
【C】井穴
【D】经穴
【E】合穴
本题思路:据《难经》的记载,体重节痛是输穴的主
治范围。
5.按主客配穴法,脾经先病,胃经后病应取
【score:2 分】
【A】冲阳、丰隆
【B】太白、丰隆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太白、冲阳
【D】公孙、丰隆
【E】均不是
本题思路:主客配穴法即原络配穴,脾经先病、胃经
后病应取脾经的原穴太白配胃经的络穴丰隆。
6.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score:2 分】
【A】5 寸
【B】6 寸
【C】9 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8 寸
【E】10 寸
本题思路: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为 9 寸。
7.大椎以下至尾骶共
【score:2 分】
【A】18 椎
【B】19 椎
【C】20 椎
【D】22 椎
【E】21 椎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背腰部,直寸:从大椎下至尾骶共为 21
椎。
8.膝中(胭横纹)至外踝尖(高点)的骨度分寸是
【score:2 分】
【A】9 寸
【B】10 寸
【C】12 寸
【D】16 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15 寸
本题思路:膝中至外踝高点 16 寸。
9.治疗下齿痛应选取以下哪条经脉的腧穴
【score:2 分】
【A】手太阴肺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阳明大肠经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足阳明胃经
本题思路:
10.脾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
【score:2 分】
【A】足厥阴肝经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手太阴肺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少阴肾经
本题思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
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
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个。募穴均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
近。肺募-中府穴,心募-巨阙穴,肝募-期门穴,脾
募-章门穴,肾募-京门穴,心包募-膻中穴,胆募-日
月穴,胃募-中脘穴,小肠募-关元穴,三焦募-石门
穴,大肠募-天枢穴,膀胱募-中极穴。脾的募穴是章
门穴,在侧腹部,当第 11 肋游离端的下方。属足厥
阴肝经。
11.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是
【score:2 分】
【A】迎香
【B】通里
【C】听宫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神门
【E】下关
本题思路:听宫穴简称听宫,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之
一。
12.以下哪项不是曲泽穴的主治病证
【score:2 分】
【A】呕吐
【B】咳嗽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心痛
【D】暑热病
【E】肘臂挛痛
本题思路:曲泽主治: ①心痛、心悸等心脏病证;
②胃痛、呕吐、泄泻等急性胃肠病; ③肘臂挛痛;
④热病; ⑤神志病; ⑥肘臂挛痛,臂麻手颤; ⑦
头项痛,腋胁痛; ⑧瘰疬。
13.针刺环跳穴的最佳体位是
【score:2 分】
【A】坐位
【B】站位
【C】仰卧位
【D】侧卧位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俯卧位
本题思路:
14.善于治疗脾胃病证的腧穴是
【score:2 分】
【A】膻中
【B】关元
【C】中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中极
【E】神阙
本题思路:中脘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
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
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
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15.对提插补泻中补法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先浅后深
【B】重插轻提
【C】以下插用力为主
【D】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E】操作时间长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
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16.属于直接灸的是
【score:2 分】
【A】隔姜灸
【B】蒜泥灸
【C】实按灸
【D】瘢痕灸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温灸器灸
本题思路:
17.下列哪项不属于表里经配穴
【score:2 分】
【A】咳嗽取列缺、合谷
【B】失眠取神门、后溪
【C】胃痛取公孙、足三里
【D】腰痛取昆仑、肾俞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痛经取天枢、地机
本题思路:表里配穴法是针灸配穴法之一,指在表里
相合的经脉上选配穴位,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
的方法。如胃病取足三里(胃经)与公孙(脾经);喉痛
取鱼际(肺经)与合谷(大肠经)。以本经原穴与其表里
经的络穴相配者则称原络配穴法。
18.中风闭证应加用
【score:2 分】
【A】十二井穴、太冲、阳陵泉
【B】十二井穴、合谷、太冲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C】十宣、十二井穴、合谷
【D】太冲、关元、神阙
【E】十二井穴、关元、神阙
本题思路:中风闭证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平肝熄
风,开窍启闭,用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处方:水
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加减:牙关紧闭加
颊车、合谷;语言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关冲。
19.针灸治疗实证痛经,应取以下哪组腧穴
【score:2 分】
【A】带脉、中极、阴陵泉
【B】三阴交、足三里、次髎
【C】足三里、肝俞、脾俞
【D】关元、三阴交、肾俞
【E】三阴交、中极、次髎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实证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
泻法,酌量用灸。处方:中极、次髎、地机、三阴
交。
20.有关针灸治疗目赤肿痛,叙述不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以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为法
【B】取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C】可取睛明穴以宣散郁热
【D】风热者,加行间、侠溪以疏散风热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E】毫针用泻法
本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