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五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已知A,B两地间的距离为10 km,B,C两地间的距离为20 km,现测得
∠ABC=120°,则A,C两地间的距离为 ( )
A.10 km B.10 km
C.10 km D.10 km
【解析】选D.由余弦定理得,AC2=AB2+CB2-2AB·CB·cos120°=
102+202-2×10×20×=700.所以AC=10(km).
2.甲船在岛的正南方A处,AB=10千米,甲船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向正北匀速航行,同时乙船自B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方向匀速航行,当甲、乙两船相距最近时,它们所航行的时间是 ( )
A.小时 B.小时
C.小时 D.小时
【解析】
选A.假设经过x小时两船相距最近,甲乙分别行至C,D,如图所示:
可知BC=10-4x,BD=6x,∠CBD=120°,
由余弦定理可得,
CD2=BC2+BD2-2BC·BD·cos∠CBD
=(10-4x)2+36x2+2×(10-4x)×6x×=28x2-20x+100,
所以当x=时两船相距最近.
3.如图所示,为测一建筑物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建筑物顶端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则该建筑物的高度为 ( )
A.(30+30)m B.(30+15)m
C.(15+30)m D.(15+15)m
【解析】选A.在△PAB中,∠PAB=30°,∠APB=15°,AB=60 m,sin 15°
=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由正弦定理得PB==30(+)(m),所以建筑物的高度为PBsin 45°=
30(+)×=(30+30)m.
4.已知A船在灯塔C的北偏东85°方向且A到C的距离为2 km,B船在灯塔C的西偏北25°方向且B到C的距离为 km,则A,B两船的距离为 ( )
A. km B. km
C.2 km D.3 km
【解析】选A.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得∠ACB=(90°-25°)+85°=150°,又AC=2,B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B2=AC2+BC2-2AC·BC·cos 150°=13,所以AB=,即A,B两船的距离为 km.
5.一个大型喷水池的中央有一个强力喷水柱,为了测量喷水柱喷出的水柱的高度,某人在喷水柱正西方向的点A处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45°,从点A沿北偏东30°方向前进100 m到达点B,在B点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30°,则水柱的高度是 ( )
A.50 m B.100 m
C.120 m D.150 m
【解析】选A.设水柱高度是h,水柱底端为C,
则在△ABC中,∠BAC=60°,AC=h,AB=100,
BC=h,根据余弦定理得,
(h)2=h2+1002-2·h·100·cos 60°,
即h2+50h-5 000=0,即(h-50)(h+100)=0,解得h=50(负值舍去),故水柱的高度是50 m.
6.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等于 ( )
A.5 B.15 C.5 D.15
【解析】选D.在△BCD中,∠CBD=180°-15°-30°=135°.由正弦定理得=,所以BC=15.在Rt△ABC中,AB=
BCtan∠ACB=15×=15.
7.长为3.5 m的木棒AB斜靠在石堤旁,木棒的一端A在离堤足C处1.4 m的地面上,另一端B在离堤足C处的2.8 m的石堤上,石堤的倾斜角为α,则坡度值tan α= 世纪金榜导学号( )
A. B. C. D.
【解析】选A.由已知,在△ABC中,AB=3.5 m,AC=1.4 m,BC=2.8 m,且∠α+
∠ACB=π.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即3.52=1.42+2.82-2×1.4×2.8×cos(π-α),解得cos α=,所以sin α=,所以tan α==.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8.一艘海轮从A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观察灯塔,其方向是东偏南2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则B,C两点间的距离是 海里.
【解析】 如图,由已知可得,∠BAC=30°,∠ABC=105°,AB=20,
从而∠ACB=45° .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sin 30°=10.
答案:10
9.(2018·德州模拟)如图,某炮兵阵地位于A点,两观察所分别位于C,D两点.已知△ACD为正三角形,且DC= km,当目标出现在点B时,测得∠CDB=45°,∠BCD=75°,则炮兵阵地与目标的距离是 .(保留1位小数)
【解析】∠CBD=180°-∠BCD-∠CDB=60°.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BD==.
在△ABD中,∠ADB=45°+60°=105°,
由余弦定理,得
AB2=AD2+BD2-2AD·BDcos 105°
=3++2×××=5+2.
所以AB=≈2.9(km).
所以炮兵阵地与目标的距离约是2.9 km.
答案:2.9 km
10.海轮“和谐号”从A处以每小时21海里的速度出发,海轮“奋斗号”在A处北偏东45°的方向,且与A相距10海里的C处,沿东偏南15°的方向以每小时9海里的速度行驶,则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时间为 小时. 世纪金榜导学号
【解析】设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时间为x小时,如图,
在△ABC中,AC=10海里,AB=21x海里,BC=9x海里,∠ACB=120°.由余弦定理得(21x)2=100+(9x)2-2×10×9x×cos 120°,整理,得36x2-9x-10=0,解得x=或x=-(舍). 所以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时间为小时.
答案:
(15分钟 35分)
1.(5分)如图,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某铁塔AB的高度,在塔的同一侧选择C,D两观测点,且在C,D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45°,30°.在水平面上测得∠BCD=120°,C,D两地相距600 m,则铁塔AB的高度是 ( )
A.120 m B.480 m
C.240 m D.600 m
【解析】选D.设AB=x,则BC=x,BD= x,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知cos 120°===-,
解得x=600 m,(x=-300舍去).
故铁塔AB的高度为600 m.
2.(5分)如图所示,在一个坡度一定的山坡AC的顶上有一高度为25 m的建筑物CD,为了测量该山坡相对于水平地面的坡角θ,在山坡的A处测得∠DAC=15°,沿山坡前进50 m到达B处,又测得∠DBC=45°,根据以上数据可得
cos θ= .
【解析】由∠DAC=15°,∠DBC=45°得∠BDA=30°,∠DBA=135°,
∠BDC=90°-(15°+θ)-30°=45°-θ,由内角和定理可得∠DCB=180°-(45°-θ)-45°=90°+θ,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即DB=100sin 15°=100×sin (45°-30°)=25(-1),又=,即=,得到cos θ=-1.
答案:-1
3.(5分)如图,勘探队员朝一座山行进,在前后A,B两处观察山顶C的仰角分别是30°和45°,两个观察点A,B之间的距离是100米,则此座山CD的高度为 米.
【解析】设山高CD为x米,在Rt△BCD中,有BD=CD=x米,在Rt△ACD中,有AC=2x米,AD=x米.
而AB=AD-BD=(-1)x=100.
解得:x=50+50.
答案:(50+50)
4.(10分)已知岛A南偏西38°方向,距岛A 3海里的B处有一艘缉私艇.岛A处的一艘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向岛屿北偏西22°方向行驶,问缉私艇朝何方向以多大速度行驶,恰好用0.5小时能截住该走私船? 世纪金榜导学号
【解析】如图,设缉私艇在C处截住走私船,D为岛A正南方向上一点,缉私艇的速度为每小时x海里,则BC=0.5x海里,AC=5海里,由已知,
∠BAC=180°-38°-22°=120°,
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 120°,所以BC2=49,BC=0.5x=7,解得x=14.
又由正弦定理得sin∠ABC===,所以∠ABC=38°,又∠BAD=38°,所以BC∥AD,
所以缉私艇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截住该走私船.
5.(10分)已知在东西方向上有M,N两座小山,山顶各有一个发射塔A,B,塔顶A,B的海拔高度分别为AM=100 m和BN=200 m,一测量车在小山M的正南方向的点P处测得发射塔顶A的仰角为30°,该测量车向北偏西60°方向行驶了100 m后到达点Q,在点Q处测得发射塔顶B处的仰角为θ,且∠BQA=θ,经测量tan θ=2,求两发射塔顶A,B之间的距离. 世纪金榜导学号
【解析】在Rt△AMP中,∠APM=30°,AM=100 m,所以PM=100 m.
连接QM,在△PQM中,∠QPM=60°,
又PQ=100 m,
所以△PQM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QM=100 m.
在Rt△AMQ中,由AQ2=AM2+QM2得AQ=200 m.
在Rt△BNQ中,tan θ=2,BN=200 m,
所以BQ=100 m,cos θ=.
在△BQA中,BA2=BQ2+AQ2-2BQ·AQcos θ
=(100)2,所以BA=100.
所以两发射塔顶A,B之间的距离是100 m.
相关文档
- 2021届课标版高考文科数学一轮复习2021-06-169页
- 高中数学必修5:2_示范教案(1_1_1 正2021-06-168页
- 2020届二轮复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021-06-1639页
-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三章三角2021-06-1543页
-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正2021-06-157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 正弦定理和2021-06-153页
- 2020学年高一数学下册期末正弦定理2021-06-157页
- 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1_1_1正弦定理2021-06-154页
- 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2-6-1-2021-06-1511页
-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_1正弦定2021-06-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