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1 M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立体几何大题
1.如下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硬纸片 ABC 中,∠ACB=90°,AC=4cm,CD 是斜边
上的高沿 CD 把△ABC 折成直二面角.
(1)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能度量长度的直尺,应该如何确定 A,B 的位置,使二面角
A-CD-B 是直二面角?证明你的结论.
(2)试在平面 ABC 上确定一个 P,使 DP 与平面 ABC 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证明
你的结论.
(3)如果在折成的三棱锥内有一个小球,求出小球半径的最大值.
解:(1)用直尺度量折后的 AB 长,若 AB=4cm,则二面角 A-CD-B 为直二面角.
∵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m22DBAD
又∵ AD⊥DC,BD⊥DC.
∴ ∠ADC 是二面角 A-CD-B 的平面角.
有时当 ,cm4AB,22DBAD
.90ADB.ABDBAD 222
(2)取△ABC 的中心 P,连 DP,则 DP 满足条件
∵ △ABC 为正三角形,且 AD=BD=CD.
∴ 三棱锥 D-ABC 是正三棱锥,由 P 为△ABC 的中心,知 DP⊥平面 ABC,
∴ DP 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3)当小球半径最大时,此小球与三棱锥的 4 个面都相切,设小球球心为 0,半径为 r,
连结 OA,OB,OC,OD,三棱锥被分为 4 个小三棱锥,且每个小三棱锥中有一个面上的高
都为 r,故有 ABCOABDOADCOBCDOBCDA VVVVV 代入得
3
623r ,即半径
最大的小球半径为
3
623 .
A B
C
第1题图
A B
C
D
第1题图
2.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
为4,连结A1B,过A作AF⊥A1B垂足为F,且AF的延长线交B1B于E。
(Ⅰ)求证:D1B⊥平面AEC;
(Ⅱ)求三棱锥B—AEC的体积;
(Ⅲ)求二面角B—AE—C的大小.
证(Ⅰ)∵ABCD—A1B1C1D1是正四棱柱,
∴D1D⊥ABCD.
连AC,又底面ABCD是正方形,
∴AC⊥BD,
由三垂线定理知 D1B⊥AC.
同理,D1B⊥AE,AE∩AC = A,
∴D1B⊥平面AEC .
解(Ⅱ)VB-AEC = VE-ABC .
∵EB⊥平面ABC,
∴EB的长为E点到平面ABC的距离.
∵Rt△ABE ~ Rt△A1AB,
∴EB =
.4
9
1
2
AA
AB
∴VB-AEC = VE-ABC = 3
1
S△ABC·EB
= 3
1
× 2
1
×3×3× 4
9
=
.8
27
(10分)
解(Ⅲ)连CF,
∵CB⊥平面A1B1BA,又BF⊥AE,
由三垂线定理知,CF⊥AE .
于是,∠BFC为二面角B—AE—C的平面角,
在Rt△ABE中,BF = 5
9
AE
BEBA
,
在Rt△CBF中,tg∠BFC = 3
5
,
∴∠BFC = arctg 3
5
.
即二面角B—AE—C的大小为arctg 3
5
.
3.如图,正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1,点
M 在 BC 上,△AMC1 是以 M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I)求证:点 M 为 BC 的中点;
(Ⅱ)求点 B 到平面 AMC1 的距离;
(Ⅲ)求二面角 M—AC1—B 的正切值.
答案:(I)证明:∵△AMC1 是以点 M 为直角
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C
A1
B1
C1
M
第3题图
∴AM⊥MC1 且 AM=MC1
∵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
有 CC1⊥底面 ABC.
∴C1M 在底面内的射影为 CM,
由三垂线逆定理,得 AM⊥CM.
∵底面 ABC 是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点 M 为 BC 中点.
(II)解法(一)
过点 B 作 BH⊥C1M 交其延长线于 H.
由(I)知 AM⊥C1M,AM⊥CB,
∴AM⊥平面 C1CBB1.
∴AM⊥BH. ∴BH⊥平面 AMC1.
∴BH 为点 B 到平面 AMC1 的距离.
∵△BHM∽△C1CM.
AM=C1M= ,2
3 在 Rt△CC1M 中,可求出 CC1 .2
2
.6
6
2
3
2
1
2
211
BHBH
MC
BM
CC
BH
解法(二)
设点 B 到平面 AMC1 的距离为 h.
则
11 BMCAAMCB VV
由(I)知 AM⊥C1M,AM⊥CB,
∴AM⊥平面 C1CBB1
∵AB=1,BM= .2
2,2
3,2
1
11 CCMCAM可求出
AMShS MBCAMC 11 3
1
3
1
2
3
2
2
2
1
2
1
3
1
2
3
2
3
2
1
3
1 h
6
6h
(III)过点 B 作 BI⊥AC1 于 I,连结 HI.
∵BH⊥平面 C1AM,HI 为 BI 在平面 C1AM 内的射影.
∴HI⊥AC1,∠BIH 为二面角 M—AC1—B 的平面角.
在 Rt△BHM 中,
,2
1,6
6 BMBH
∵△AMC1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1M=45°.
∴△C1IH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 C1M= .3
32,6
3,2
3
1
22 HCBHBMHM 有
∴ .3
6HI
.2
1
HI
BHBIHtg
4.如图,已知多面体 ABCDE 中,AB⊥平面 ACD,DE⊥平面 ACD,三角形 ACD 是正三
角形,且 AD=DE=2,AB=1,F 是 CD 的中点.
(Ⅰ)求证:AF∥平面 BCE;
(Ⅱ)求多面体 ABCDE 的体积;
(Ⅲ)求二面角 C-BE-D 的正切值.
证:(Ⅰ)取 CE 中点 M,连结 FM ,BM,则有
ABDEFM //2
1// .
∴四边形 AFMB 是平行四边形.
∴AF//BM,
∵ BM 平面 BCE,
AF 平面 BCE,
∴AF//平面 BCE.
(Ⅱ)由于 DE⊥平面 ACD,
则 DE⊥AF.
又△ACD 是等边三角形,则 AF⊥CD.而
CD∩DE=D,因此 AF⊥平面 CDE.
又 BM//AF,则 BM⊥平面 CDE.
BMABVVV CDEBACDBABCDE 222
1
3
124
3
3
1 2
322
3
3
2
3
3 .
(Ⅲ)设 G 为 AD 中点,连结 CG,则 CG⊥AD.
由 DE⊥平面 ACD, CG 平面 ACD,
则 DE⊥CG,又 AD∩DE=D,
∴CG⊥平面 ADEB.
作 GH⊥BE 于 H,连结 CH,则 CH⊥BE.
∴∠CHG 为二面角 C-BE-D 的平面角.
由已知 AB=1,DE=AD=2,则 3CG ,
∴
2
3122
1112
12)21(2
1 GBES .
不难算出 5BE .
∴
2
352
1 GHS GBE ,∴
5
3GH .
∴
3
15
GH
CGCHGtg .
5.已知:ABCD 是矩形,设 PA=a,PA⊥平面 ABCD.M、N 分别是 AB、PC 的中点.
(Ⅰ)求证:MN⊥AB;
(Ⅱ)若 PD=AB,且平面 MND⊥平面 PCD,求二面角 P—CD—A 的大小;
(Ⅲ)在(Ⅱ)的条件下,求三棱锥 D—AMN 的体积.
(Ⅰ)连结 AC,AN. 由 BC⊥AB,AB 是 PB 在
底面 ABCD 上的射影. 则有 BC⊥PB.
又 BN 是 Rt△PBC 斜边 PC 的中线,
即 PCBN 2
1 .
由 PA⊥底面 ABCD,有 PA⊥AC,
则 AN 是 Rt△PAC 斜边 PC 的中线,
即 PCAN 2
1
BNAN
又∵M 是 AB 的中点,
ABMN
(也可由三垂线定理证明)
(Ⅱ)由 PA⊥平面 ABCD,AD⊥DC,有 PD⊥DC.
则∠PDA 为平面 PCD 与平面 ABCD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 PA=a,设 AD=BC=b,CD=AB=c, 又由 AB=PD=DC,N 是 PC 中点,
则有 DN⊥PC
又∵平面 MND⊥平面 PCD 于 ND, ∴PC⊥平面 MND ∴PC⊥MN,
而 N 是 PC 中点,则必有 PM=MC.
bacbca .4
1
4
1 2222 此时
4,1 PDAPDAtg .
即二面角 P—CD—A 的大小为
4
(Ⅲ) AMDNAMND VV ,连结 BD 交 AC 于 O,连结 NO,则 NO
2
1 PA. 且 NO⊥
平面 AMD,由 PA=a
3
24
2
3
1 aNOSV AMDAMDN .
6.如图,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P、M、N
分别为棱 DD1、AB、BC 的中点。
(I)求二面角 B1—MN—B 的正切值;
(II)证明:PB⊥平面 MNB1;
(III)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
“有 4 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
∥=
A B
CD
P
A1 B1
C1D1
第6题图
M
N
并求出展开图中 P、B 两点间的距离。
解:(I)连接 BD 交 MN 于 F,则 BF⊥MN,
连接 B1F
∵B1B⊥平面 ABCD
∴B1F⊥MN 2 分
则∠B1FB 为二面角 B1—MN—B 的平面角
在 Rt△B1FB 中,设 B1B=1,则 FB 2
4
∴ tg B FB∠ 1 2 2 4 分
(II)过点 P 作 PE⊥AA1,则 PE∥DA,连接 BE
又 DA⊥平面 ABB1A1,∴PE⊥平面 ABB1A1
又 BE⊥B1M ∴PB⊥MB1
又 MN∥AC,BD⊥AC,∴BD⊥MN
又 PD⊥平面 ABCD
∴PB⊥MN,所以 PB⊥平面 MNB1 11 分
(III) PB 13
2
,符合条件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可以是以下 6 种之一:
7.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A⊥底面 ABCD,PA=AD=2,点 M、N
分别在棱 PD、PC 上,且 PC⊥平面 AMN.
(Ⅰ)求证:AM⊥PD;
(Ⅱ)求二面角 P—AM—N 的大小;
(Ⅲ)求直线 CD 与平面 AMN 所成角的大小.
(I)证明:∵ABCD 是正方形,∴CD⊥AD,
∵PA⊥底面 ABCD,∴PA⊥CD.
∴CD⊥平面 PAD
∵AM 平面 PAD,∴CD⊥AM.
∵PC⊥平面 AMN,∴PC⊥AM.
∴AM⊥平面 PCD.
∴AM⊥PD
(II)解:∵AM⊥平面 PCD(已证).
∴AM⊥PM,AM⊥NM.
∴∠PMN 为二面角 P-AM-N 的平面角
∵PN⊥平面 AMN,∴PN⊥NM.
在直角△PCD 中,CD=2,PD=2 2 ,∴PC=2 3 .
∵PA=AD,AM⊥PD,∴M 为 PD 的中点,
PM=
2
1 PD= 2
由 Rt△PMN∽Rt△PCD,得 ∴
PC
PMCDMN .
.3
3arccos.3
3
32
2)cos( PMNPC
CD
PM
MNPMN
即二面角 P—AM—N 的大小为
3
3arccos .
(III)解:延长 NM,CD 交于点 E.
∵PC⊥平面 AMN,∴NE 为 CE 在平面 AMN 内的射影
∴∠CEN 为 CD(即(CE)与平在 AMN 所成的角
∵CD⊥PD,EN⊥PN,∴∠CEN=∠MPN.
在 Rt△PMN 中,
.3
3arcsin)2,0(
.3
3)sin(
MPNMPN
PM
MNMPN
∴CD 与平面 AMN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3
3arcsin
8.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B=90°. BC=CC1=a,AC=2a.
(I)求证:AB1⊥BC1;
(II)求二面角 B—AB1—C 的大小;
(III)求点 A1 到平面 AB1C 的距离.
(1)证明:∵ABC—A1B1C1 是直三棱柱,
∴CC1⊥平面 ABC, ∴AC⊥CC1.
∵AC⊥BC, ∴AC⊥平面 B1BCC1.
∴B1C 是 AB1 在平面 B1BCC1 上的射影.
∵BC=CC1, ∴四边形 B1BCC1 是正方形,
∴BC1⊥B1C. 根据三垂线定理得,
AB1⊥BC1
(2)解:设 BC1∩B1C=O,作 OP⊥AB1 于点 P,
连结 BP.∵BO⊥AC,且 BO⊥B1 C,
∴BO⊥平面 AB1C.
∴OP 是 BP 在平面 AB1C 上的射影.
根据三垂线定理得,AB1⊥BP.
∴∠OPB 是二面角 B—AB1—C 的平面角
∵△OPB1~△ACB1, ∴ ,
1
1
AB
OB
AC
OP ∴ .3
3
1
1 aAB
ACOBOP
在 Rt△POB 中,
2
6
OP
OBOPBtg ,
∴二面角 B—AB1—C 的大小为 .2
6arctg
(3)解:[解法 1] ∵A1C1//AC,A1C1 平
面 AB1C,∴A1C1//平面 AB1C. ∴点 A1 到
平面 AB1C 的距离与点 C1 到平面 AB1C.的
距离相等.∵BC1⊥平面 AB1C,
∴线段 C1O 的长度为点 A1 到平面 AB1C 的
距离.
∴点 A1 到平面 AB1C 的距离为 .2
2
1 aOC
[解法 2]连结 A1C,有 CAABCABA VV 1111 ,设点 A1 到平面 AB1C 的距离为 h.
∵B1C1⊥平面 ACC1A1, ∴ 1111 CBShS ACAACB ,
又 2
1
2
1 2
1,22
1
11 aAAACSaCBACS ACAACB
,
∴ .2
2
2 2
2
a
a
aah ∴点 A1 到平面 AB1C 的距离为 .2
2 a
9.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已知 AB=BC=2,BB1=3,连接 BC1,过 B1 作 B1E⊥BC1
交 CC1 于点 E
(Ⅰ)求证:AC1⊥平面 B1D1E;
(Ⅱ)求三棱锥 C1-B1D1E1 的体积;
(Ⅲ)求二面角 E-B1D1-C1 的平面角大小
(1)证明:连接 A1C1 交 B1D1 于点 O
∵ABCD-A1B1C1D1 是长方体
∴AA1⊥平面 A1B1C1D1,A1C1 是 AC1 在平面 A1B1C1D1 上的射影
∵AB=BC,∴A1C1⊥B1D1,
根据三垂线定理得:AC1⊥B1D1;
∵AB⊥平面 BCC1B1,且 BC1⊥B1E,
∴AC1⊥B1E
∵B1D1∩B1E=B1,
∴AC1⊥平面 B1D1E1
(2)解:在 RT△BB1C1 中, 1
1 1
1 1
3tg 2
B BBC B B C
在 RT△EC1B1 中,C1E=B1C1·tg∠C1B1E=B1C1·ctg∠BC1B1=2 2 4
3 3
,
∴VC1-B1D1E = VD1-B1C1E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 )3 3 2 9B C ES C D B C C E C D
(3)解:连接 OE,∵△B1C1E1 ≌△D1C1E1 , ∴B1E=D1E
∵O 是 B1D1 中点, ∴B1D1⊥OE,
∴∠C1OE 是二面角 E―B1D1―C1 的平面角
在 RT△OC1E 中,∵ 1
1
1
2 2tg 3
C EC OE OC
所以,二面角 E―B1D1―C1 的平面角为 2 2arctg 3
,
10.在矩形 ABCD 中,AB=4,BC=3,E 为 DC 的中点,沿 AE 将△AED 折起,使二面角
D-AE-B 为 60 .
(Ⅰ)求 DE 与平面 AC 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二面角 D-EC-B 的大小.
答案:如图 1,过点 D 作 DM⊥AE 于 M,延长 DM 与 BC 交于 N,在翻折过程中 DM⊥AE,
MN⊥AE 保持不变,翻折后,如图 2,∠DMN 为二面角 D-AE-B 的平面角,∠DMN=
60 ,AE⊥平面 DMN,又因为 AE 平面 AC,则 AC⊥平面 DMN.
(Ⅰ)在平面 DMN 内,作 DO⊥MN 于 O,
∵平面 AC⊥平面 DMN,
∴DO⊥平面 AC.
连结 OE,DO⊥OE,∠DEO 为 DE 与平面 AC 所成的角.
A
D
B
CE
A B
C
E
D
第 10 题
图
如图 1,在直角三角形 ADE 中,AD=3,DE=2,
,1323DEADAE 2222
.
13
4
AE
DEME,
13
6
AE
DEADDM
2
如图 2,在直角三角形 DOM 中, ,
13
3360sinDMDO 在直角三角形 DOE 中,
132
33
DE
DODEOsin ,则 .26
393arcsinDEO
∴DE 与平面 AC 所成的角为 .26
393arcsin
(Ⅱ)如图 2,在平面 AC 内,作 OF⊥EC 于 F,连结 DF,
∵DO⊥平面 AC,∴DF⊥EC,∴∠DFO 为二面角 D-EC-B 的平面角.
如图 1,作 OF⊥DC 于 F,则 Rt△EMD∽Rt△OFD, ,DE
EM
DO
OF
∴ .DE
EMDOOF
如图 2,在 Rt△DOM 中,OM=DMcos∠DMO=DM·cos60 =
13
3 .
如图 1, .13
18OF,
13
9MODMDO
在 Rt△DFO 中, ,2
13
OF
DODFOtg
∴二面角 D-EC-B 的大小为
2
13arctg .
11.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CB=AA1=2,∠ACB=90°,E 是 BB1 的中点,
D∈AB,∠A1DE=90°.
(Ⅰ)求证:CD⊥平面 ABB1A1;
(Ⅱ)求二面角 D-A1C-A 的大小.
分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知,平面-由直三棱柱
,
分的中点是),,(,即,有①、②由
②,又
①,)(,∥
),,(,),,(
),,(),,(则
分,),,(,可设,),,(,),,(又
),,(,),,(则
坐标系如图,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以
2.
.
2..0111
.1090
20222
02202
2212
20020002
.120202
11
11
11111
11
1
1
AABBCD
ABAABBABC
ABCCDAABBABCCBAABC
ABCDCBAC
ABDDnm
mnEDDADEA
nmnmABAD
ABnmAD
nmDAnmED
nmDABDBA
EA
C
(Ⅱ)解:
分的大小为--二面角
>,<
分),,(的法向量,故可取平面平面显然
),,(可取,可得令
,即
,且则有
,),,(的法向量为设平面
),,(,),,(
3.3
3arccos
.3
3
13
1
||||cos
4.010
.111.11
.0.022
0
00
.202011
1
21
21
21
211
1
111
11
1
ACAD
nn
nnnn
nCAACAACB
nzyx
zxzx
yx
CAnCDn
zyxnCDA
CACD
12.如图,已知斜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A=90°,AC=BC=a,点 A1 在底面 ABC 上
的射影
恰为 AC 的中点 D,BA1⊥AC1。
(I)求证:BC⊥平面 A1ACC1;
(II)求点 A1 到 AB 的距离
(III)求二面角 B—AA1—C 的正切值
解:
答案:如图,已知斜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A=90°,AC=BC=a,点 A1 在底面 ABC
上的射影
恰为 AC 的中点 D,BA1⊥AC1。
(I)求证:BC⊥平面 A1ACC1; (II)求点 A1 到 AB 的距离
(III)求二面角 B—AA1—C 的正切值
解:(1)由题意,A1D⊥平面 ABC,∴A1D⊥BC。
又 AC⊥BC,∴BC⊥平面 A1ACC1
(II)过 D 作 DH⊥AB 于 H,又 A1D⊥平面 ABC,∴AB⊥A1H
∴A1H 是 H1 到 AB 的距离
∵BA1⊥AC1,BC⊥平面 A1ACC1,由三垂线定理逆定理,得 A1C⊥AC1
∴ A1ACC1 是菱形 ∴A1A=AC=a, A1D= a2
3 .
13.如图,正三棱柱 AC1 中,AB=2,D 是 AB 的中点,E 是 A1C1 的中点,F 是 B1B 中点,
异面直线 CF 与 DE 所成的角为 90°.
(1)求此三棱柱的高;
(2)求二面角 C—AF—B 的大小.
解:(1)取 BC、C1C 的中点分别为 H、N,连结 HC1,
连结 FN,交 HC1 于点 K,则点 K 为 HC1 的中点,因
FN//HC,则△HMC∽△FMK,因 H 为 BC 中点
BC=AB=2,则 KN=
2
3,2
1 FK ,∴ ,3
2
2
3
1
MK
HM
FK
HC
则 HM= 15
1 HC ,在 Rt△HCC1,HC2=HM·HC1,
解得 HC1= 5 ,C1C=2.
另解:取 AC 中点 O,以 OB 为 x 轴,OC 为 y 轴,按右手系建立空间坐标系,设棱柱
高 为 h , 则 C ( 0 , 1 , 0 ), F (
2,0,3 h ), D ( 0,2
1,2
3 ), E ( 0 , 0 , h ),
∴ ),2
1,2
3(),2,1,3( hCEhCF ,由 CF⊥DE,得 022
1
2
3 2
hDECF ,解得 h=2.
(2)连 CD,易得 CD⊥面 AA1B1B,作 DG⊥AF,连 CG,
由三垂线定理得 CG⊥AF,所以∠CGD 是二面角 C—AF—B
的平面角,又在 Rt△AFB 中,AD=1,BF=1,AF= 5 ,
从而 DG= ,5
5 ∴tan∠CGD= 15
DG
DC ,
故二面角 C—AF—B 大小为 arctan 15 .
A B
B1
C1
A1
D
C
14.已知 ABCD 是矩形,PD⊥平面 ABCD,PD=DC=a, 2AD a ,M、N 分别是 AD、PB
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 MNC⊥平面 PBC;
(Ⅱ)求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
解:(I)连 PM、MB ∵PD⊥平面 ABCD
∴PD⊥MD…1 分
22222222
2
3
2
3 aAMABBMaMDPDPM 又
∴PM=BM 又 PN=NB ∴MN⊥PB………3 分
,22, BCaPCaBCaDCPD
得 NC⊥PB∴PB⊥平面 MNC……5 分 PB 平面 PBC
∴平面 MNC⊥平面 PBC……6 分
(II)取 BC 中点 E,连 AE,则 AE//MC∴AE//平面 MNC,
A 点与 E 点到平面 MNC 的距离相等…7 分
取 NC 中点 F,连 EF,则 EF 平行且等于
2
1 BN
∵BN⊥平面 MNC ∴EF⊥平面 MNC,EF 长为 E
点到平面 MNC 的距离……9 分 ∵PD⊥平面 ABCD,
BC⊥DC ∴BC⊥PC.
24
1
2
1,222 aPBBNEFaPCBCPB
即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为
2
a ……12 分
15.如图,正三棱柱 ABC—A1B1C1 的底面边长的 3,侧棱 AA1= ,2
33 D 是 CB 延长线上一
点,且 BD=BC.
(Ⅰ)求证:直线 BC1//平面 AB1D;
(Ⅱ)求二面角 B1—AD—B 的大小;
(Ⅲ)求三棱锥 C1—ABB1 的体积.
(Ⅰ)证明:CD//C1B1,又 BD=BC=B1C1,
∴ 四边形 BDB1C1 是平行四边形, ∴BC1//DB1.
又 DB1 平面 AB1D,BC1 平面 AB1D,
∴直线 BC1//平面 AB1D.
(Ⅱ)解:过 B 作 BE⊥AD 于 E,连结 EB1,
∵B1B⊥平面 ABD,∴B1E⊥AD ,
∴∠B1EB 是二面角 B1—AD—B 的平面角,
∵BD=BC=AB,
∴E 是 AD 的中点, .2
3
2
1 ACBE
在 Rt△B1BE 中,
.3
2
3
32
3
1
1
BE
BBBEBtg ∴∠B1EB=60°。即二面角 B1—AD—B 的大小为 60°
(Ⅲ)解法一:过 A 作 AF⊥BC 于 F,∵B1B⊥平面 ABC,∴平面 ABC⊥平面 BB1C1C,
∴AF⊥平面 BB1C1C,且 AF= ,32
332
3
AFSVV CBBCBBAABBC 11111111 3
1
.8
27
2
33)32
33
2
1(3
1 即三棱锥 C1—ABB1 的体积为 .8
27
解 法 二 : 在 三 棱 柱 ABC—A1B1C1 中 ,
11111111111 CBAABAACABBCBAAABB VVVSS
.
8
27
2
33)3
4
34(
3
1
3
1 2
1111
AAS CBA
即三棱锥 C1—ABB1 的体积为 .8
27
16.如图,正三棱柱 ABC—A1B1C1,BC=BB1=1,D 为 BC 上一点,
且满足 AD⊥C1D.
(I)求证:截面 ADC1⊥侧面 BC1;
(II)求二面角 C—AC1—D 的正弦值;
(III)求直线 A1B 与截面 ADC1 距离.
(I)由题知:
11
1
1
1
11 BCADCADCAD
BCAD
ADDC
ADCC
ABCAD
ABCCC 面面平面底面
底面
……………………………………………4 分
(II)
DCBCADC
BCADC
EFFDCCFC
ACCEAACC
EACCA
111
11
1
1
11
11
)(
,
面又面
面知面由
连结于作过
为正方形面
点于与连结
故∠CEF 为二面角 C—AC1—D 的平面角…………………………………………6 分
在 Rt△C1CD 中,求出
5
10
2
2
5
5
sin,5
5 CEFCF 故 ………………8 分
(III) ED
CAE
BCD
ABC
BCAD
中点为
中点为
为正三角形又
知由
1
;,)( ∥A1B
BA1 ∥面 AC1D,设 B 到面 ADC1 距离为 d……………………………………10 分
1DACCF 面
射影在面为斜线又 1ADCCEEF
1ACFE
I
5
5
3
1
3
1
1111
dCCSdSVV ABDADCABDCADCB …………………12 分
注:其他证法相应给分
17.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 P ABCD 中,AD∥BC,∠ABC=90°,且
∠ADC arcsin 5
5
,又 PA⊥平面 ABCD,AD=3AB=3PA=3a。
(I)求二面角 P—CD—A 的正切值;
(II)求点 A 到平面 PBC 的距离。
P
B C
A D
解:(1)在底面 ABCD 内,过 A 作 AE⊥CD,垂足为 E,连结 PE
P
B
A
DH
CE
∵PA⊥平面 ABCD,由三垂线定理知:PE⊥CD
∵∠PEA 是二面角 P—CD—A 的平面角………………2 分
在 Rt AED 中, AD a ADE 3 5
5
, arcsin
AE AD ADE asin 3 5
5 ………………4 分
在 Rt PAE 中, tan PEA PA
AE
5
3
∴二面角 P—CD—A 的正切值为 5
3 ………………6 分
(II)在平面 APB 中,过 A 作 AH⊥PB,垂足为 H
∵PA⊥平面 ABCD,∴PA⊥BC
又 AB⊥BC,∴BC⊥平面 PAB
∴平面 PBC⊥平面 PAB
∴AH⊥平面 PBC
故 AH 的长即为点 A 到平面 PBC 的距离………………10 分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PAB 中, AH a 2
2
,所以点 A 到平面 PBC 的距离为 2
2 a
…………12 分
18.直角梯形 ABCD 中,BC∥AD,AD∥⊥AB,BC BA AD m 1
2
,VA⊥平面 ABCD。
(1)求证:VC⊥CD。
(2)若 VA m 2 ,求 CV 与平面 VAD 所成的角。
(1)连结 AC
AB BC ABC
CAB ACB
o
o
, 90
45
取 AD 中点 G,连 CG,则 ABCG 为正方形
又 CG GD CGD o , 90
DCG o45
DCA o90 …………………………(4 分)
VA⊥平面 ABCD,DC⊥AC
由三垂线定理:VC⊥CD………………(6 分)
(2)连 VG,由 CG AD
VA CG CG
面 VAD
CVG 是 CV 与平面 VAD 所成的角………………(9 分)
VC VA AB BC m
CG m CVG o
2 2 2 2
30,
∴CV 与平面 VAD 所成角为 30o ………………………(12 分)
19.如图,在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AA1=
2
1 AB,点 E、M 分别为 A1B、C1C 的中
点,过点 A1,B,M 三点的平面 A1BMN 交 C1D1 于点 N.
(Ⅰ)求证:EM∥平面 A1B1C1D1;
(Ⅱ)求二面角 B—A1N—B1 的正切值.
(A)(Ⅰ)证明:取 A1B1 的中点 F,连 EF,C1F
∵E 为 A1B 中点
∴EF∥
2
1 BB1…………2 分
又∵M 为 CC1 中点 ∴EF∥ C1M
∴四边形 EFC1M 为平行四边形 ∴EM∥FC1 ……4 分
而 EM 平面 A1B1C1D1 . FC1 平面 A1B1C1D1 .
∴EM∥平面 A1B1C1D1………………6 分
(Ⅱ)由(Ⅰ)EM∥平面 A1B1C1D1 EM 平面 A1BMN
平面 A1BMN∩平面 A1B1C1D1=A1N ∴A1N// EM// FC1
∴N 为 C1D1 中点
过 B1 作 B1H⊥A1N 于 H,连 BH,根据三垂线定理 BH⊥A1N
∠BHB1 即为二面角 B—A1N—B1 的平面角……8 分
设 AA1=a, 则 AB=2a, ∵A1B1C1D1 为正方形
∴A1H= a5 又∵△A1B1H∽△NA1D1
∴B1H=
5
4
5
22 a
a
aa
在 Rt△BB1H 中,tan∠BHB1=
4
5
5
41
1 a
a
HB
BB 即二面角 B—A1N—B1 的正切值为
4
5 ……12 分
(B)(Ⅰ)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AB=2a,AA1=a(a>0),则
A1(2a,0,a),B(2a, 2a , 0), C(0,2a,0),C1(0,2a,a)……2 分
∵E 为 A1B 的中点,M 为 CC1 的中点 ∴E(2a , a ,
2
a ),M(0,2a,
2
a )
∴EM// A1B1C1D1 …………6 分
(Ⅱ)设平面 A1BM 的法向量为 n =(x, y , z )
又 BA1 =(0,2a , -a ) )2,0,2( aaBM 由 BMnBAn ,1 ,得
2
4,
022
02
zy
zx
azax
azay
),2,4( aaan …………9 分
而平面 A1B1C1D1 的法向量为 )1,0,0(1 n .设二面角为 ,则
21
4
||||
||cos|
1
1
nn
nn 又:二面角为锐二面角
21
4cos ,……11 分
从而
4
5tan ………………12 分
20.如图,PA⊥平面 AC,四边形 ABCD 是矩形,E、F 分别是 AB、PD 的中点.
(Ⅰ)求证:AF∥平面 PCE;
(Ⅱ)若二面角 P—CD—B 为 45°,AD=2,
CD=3,求点 F 到平面 PCE 的距离.
(Ⅰ)取 PC 中点 M,连结 ME、MF. ,
2
1,//,
2
1,// CDAECDAECDFMCDFM
FMAEFMAE 且,// ,即四边形 AFME 是平行四边形,……2/;‘。。。。分
∴AF//EM,∵AF 平在 PCE,∴AF∥平面 PCE.……4 分
(Ⅱ)∵PA⊥平面 AC,CD⊥AD,根据三垂线定理知,CD⊥PD ∴∠PDA 是二面角
P—CD—B 的平面角,则∠PDA=45°……6 分 于是,△P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F⊥PD,又 AF⊥CD∴AF⊥面 PCD.而 EM//AF, ∴EM⊥面 PCD.又 EM 平面 PEC,
∴面 PEC⊥面 PCD.……8 分
在面 PCD 内过 F 作 FH⊥PC 于 H,则 FH 为点 F 到平面 PCE 的距离.……10 分
由已知,PD=2 2 ,PF= .17,22
1 PCPD
∵△PFH∽△PCD ∴ .17
343 FHPC
CD
PF
FH ……12 分
21.如图,正三棱柱 AC1 中,AB=2,D 是 AB 的中点,E 是 A1C1 的中点,F 是 B1B 中点,
异面直线 CF 与 DE 所成的角为 90°.
(1)求此三棱柱的高;
(2)求二面角 C—AF—B 的大小.
解:(1)取 BC、C1C 的中点分别为 H、N,连结 HC1,
连结 FN,交 HC1 于点 K,则点 K 为 HC1 的中点,因
FN//HC,则△HMC∽△FMK,因 H 为 BC 中点
BC=AB=2,则 KN=
2
3,2
1 FK ,∴ ,3
2
2
3
1
MK
HM
FK
HC
则 HM= 15
1 HC ,在 Rt△HCC1,HC2=HM·HC1,
解得 HC1= 5 ,C1C=2.
另解:取 AC 中点 O,以 OB 为 x 轴,OC 为 y 轴,按右手系建立空间坐标系,设棱柱
高为 h,则 C(0,1,0),F(
2,0,3 h ),D( 0,2
1,2
3 ),E(0,0,h),
∴ ),2
1,2
3(),2,1,3( hCEhCF ,由 CF⊥DE,得 022
1
2
3 2
hDECF ,解得
h=2.
(2)连 CD,易得 CD⊥面 AA1B1B,作 DG⊥AF,连 CG,
由三垂线定理得 CG⊥AF,所以∠CGD 是二面角 C—AF—B
的平面角,又在 Rt△AFB 中,AD=1,BF=1,AF= 5 ,
从而 DG= ,5
5 ∴tan∠CGD= 15
DG
DC ,
故二面角 C—AF—B 大小为 arctan 15 .
22.如图,正方体 1111 DCBAABCD ,棱长为 a,E、F 分别为 AB、BC 上的点,且 AE=
BF=x.
(1)当 x 为何值时,三棱锥 BEFB 1 的体积最大?
(2)求三棱椎 BEFB 1 的体积最大时,二面角 BEFB 1 的正切值;
(3)(理科做)求异面直线 EA1 与 FB1 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
(1) xxaaaxxaV BEFB )(6)(2
1
3
1
1
24)2(6
3
2 axxaa ,当
2
ax 时,三棱
锥 BEFB 1 的体积最大. (2)取 EF 中点 O,由 EFOBEFBO 1, ,所以 OBB1
就是二面角 BEFB 1 的平面角.在 Rt△ BEF 中 ,aaEFBO 2
2
2
2
2
1
2
1
22tan 1
1
BO
BBOBB . (3)在 AD 上取点 H 使 AH=BF=AE,则 11//// BACDHF ,
11BACDHF , FBHA 11 // ,所以 EHA1 (或补角)是异面直线 EA1 与 FB1 所
成的角;在 Rt△ AHA1 中, 22
1 xaHA ,在 Rt△ AEA1 中, EA1
22 xa ,在
Rt△HAE 中 , xxxHE 222 , 在 △ EHA1 中 ,
EAHA
EHEAHAEHA
11
22
1
2
1
1 2cos
,22
2
xa
a
因为 ax 0 ,所以 2222 2aaxa ,
12
1
22
2
ax
a , 1cos2
1
1 EHA ,
3
π0 1 EHA
23. 已知,如图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PG⊥平面 ABCD,垂足
为 G,G 在 AD 上,且 AG=
3
1 GD,BG⊥GC,GB=GC=2,E 是 BC 的中点,四面体 P—BCG
的体积为
3
8 .
(Ⅰ)求异面直线 GE 与 PC 所成的角;
(Ⅱ)求点 D 到平面 PBG 的距离;
(Ⅲ)若 F 点是棱 PC 上一点,且 DF⊥GC,求
FC
PF 的值.
解法一:
(I)由已知
3
8
2
1
3
1
3
1 PGGCBGPGSV BCGBGCP
∴PG=4…………2′
如图所示,以 G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则
B(2,0,0),C(0,2,0),P(0,0,4)
故 E(1,1,0)
10
10
202
2
||||
,cos
3)4,2,0(),0,1,1(
PCGE
PCGEPCGE
PCGE
∴异面直线 GE 与 PC 所成的角为 arccos
10
10 ……………………4′
(II)平面 PBG 的单位法向量 )0,1,0(0 n
6)0,2
3,2
3(
45,22
3||4
3||
GD
CGDBCGD
∴点 D 到平面 PBG 的距离为
2
3|| 0 nGD ……………………8′
(III)设 F(0,y , z)
2
30)2
3(2)0,2,0()0,2
3,2
3(
0,
01)0,2,0(),2
3,2
3()0,2
3,2
3(),,0(
yyy
GCDFGCDF
GCzyzyODOFDF
则
在平面 PGC 内过 F 点作 FM⊥GC,M 为垂足,则
2
1,2
3 MCGM
3
MC
GM
FC
PF ……………………………………………………………………12′
解法二:
(I)由已知
3
8
2
1
3
1
3
1 PGGCBGPGSV BCGBGCP
∴PG=4…………2′
在平面 ABCD 内,过 C 点作 CH//EG
交 AD 于 H,连结 PH,则
∠PCH(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 GE
与 PC 所成的角.………………3′
在△PCH 中, 18,20,2 PHPCCH
由余弦定理得,cos∠PCH=
10
10
∴异面直线 GE 与 PC 所成的角为 arccos
10
10 ……………………4′
(II)∵PG⊥平面 ABCD,PG 平面 PBG
∴平面 PBG⊥平面 ABCD
在平面 ABCD 内,过 D 作 DK⊥BG,交 BG 延长线于 K,则 DK⊥平面 PBG
∴DK 的长就是点 D 到平面 PBG 的距离…………………………6′
22
3
4
3
4
322 BCADGDBC
在△DKG,DK=DGsin45°=
2
3
∴点 D 到平面 PBG 的距离为
2
3 ……………………………………8′
(III)在平面 ABCD 内,过 D 作 DM⊥GC,M 为垂足,连结 MF,又因为 DF⊥GC
∴GC⊥平面 MFD, ∴GC⊥FM
由平面 PGC⊥平面 ABCD,∴FM⊥平面 ABCD ∴FM//PG
由 GM⊥MD 得:GM=GD·cos45°=
2
3 …………………………10′
33
2
1
2
3
FC
PFGCDFMC
GM
FC
PF 可得由 …………12′
24.如图,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2,M、N 分别为 AA1、BB1 的中点,求:
(I)CM 与 D1N 所成角的余弦值;
(II)异面直线 CM 与 D1N 的距离.
解:(I)如图,以 D 为原点,DA、DC、DD1 分 别 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
则 C(0,2,0)、D1(0,0,2)、M(2,0,1)、N (2,2,1),
∴CM
=(2,-2,1), 1D M
=(2, 2,-1),
……………………3′
设 CM 与 D1N 所成的角为α,
则 cosα= 1
1
CM 2 2 ( 2) 2 1 ( 1)
3 3|CM | | |
D N
D N
=- 1
9
<0
∴α为钝角,∴CM 与 D1N 所成的角为θ=π-α,即 cosθ= 1
9
(解法 2:设 CM 与 D1N 所成的角为θ,
则 cosθ= 1
1
|CM | | 2 2 ( 2) 2 1 ( 1) |
3 3|CM | | |
D N
D N
= 1
9
)
…………………………………6′
(II)取 DD1 的中点 E,分别连接 EM、EB,则 EM∥BC,EB∥D1N,
∴B、C、E、M 共面且 D1N∥平面 BCEM,
∴D1 到平面 BCEM 的距离 d 等于异面直线 CM 与 D1N 的距离, ……………………8、
∵
1 1 1 1 1D BCEM BAA CDD BAM CDE B NA DV V V V =(
2
1 ―
4
1 ― 1
12
)·23=
3
4 …………10、
即
3
1 SBCEM·d=
3
4
而 SBCEM=BM·BC=2 5
∴d= 2 5
5 ………………………………………………………………………………12、
解法 2: 设CM
, 1D N
的法向量为 n
=(x,y,z)
则 2 2 0
2 2 0
x y z
x y z
0
2
x
z y
,
取 n
=(0,1,2)……………………………………………………………………………8′
∴异面直线 CM 与 D1N 的距离 d= 1| | 2 2 5
5| | 5
DM n
n
……………………………12′
25.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A⊥底面 ABCD,PA=AD=2,点 M、N 分别
在棱 PD、PC 上,且 PC⊥平面 AMN.
(Ⅰ)求证:AM⊥PD;
(Ⅱ)求二面角 P—AM—N 的大小;
(Ⅲ)求直线 CD 与平面 AMN 所成角的大小.
(I)证明:∵ABCD 是正方形,∴CD⊥AD,
∵PA⊥底面 ABCD,∴PA⊥CD.
∴CD⊥平面 PAD……………………………………3 分
∵AM 平面 PAD,∴CD⊥AM.
∵PC⊥平面 AMN,∴PC⊥AM.
∴AM⊥平面 PCD.
∴AM⊥PD.…………………………………………5 分
(II)解:∵AM⊥平面 PCD(已证).
∴AM⊥PM,AM⊥NM.
∴∠PMN 为二面角 P-AM-N 的平面角.…………………………7 分
∵PN⊥平面 AMN,∴PN⊥NM.
在直角△PCD 中,CD=2,PD=2 2 ,∴PC=2 3 .
∵PA=AD,AM⊥PD,∴M 为 PD 的中点,PM=
2
1 PD= 2
由 Rt△PMN∽Rt△PCD,得 ∴
PC
PMCDMN .
.3
3arccos.3
3
32
2)cos( PMNPC
CD
PM
MNPMN …………10 分
即二面角 P—AM—N 的大小为
3
3arccos .
(III)解:延长 NM,CD 交于点 E.
∵PC⊥平面 AMN,∴NE 为 CE 在平面 AMN 内的射影
∴∠CEN 为 CD(即(CE)与平在 AMN 所成的角.…………12 分
∵CD⊥PD,EN⊥PN,∴∠CEN=∠MPN.
在 Rt△PMN 中,
.3
3arcsin)2,0(
.3
3)sin(
MPNMPN
PM
MNMPN
∴CD 与平面 AMN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3
3arcsin …………15 分
26.如图,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 0
190 , 2, 4ACB BC AC AA ,D 为棱 CC1
上的一动点,M、N 分别为 1 1,ABD A B D 的重心.
(1)求证: MN BC ;
(2)若二面角 C—AB—D 的大小为 arctan 2 ,求点 C1 到平面 A1B1D 的距离;
(3)若点 C 在 ABD 上的射影正好为 M,试判断点 C1 在 1 1A B D 的射影是否
为 N?并说明理由.
N
D
C
B
A1
A
B1
C1
M
解:(1)连结 ,DM DN 并延长,分别交 1 1,AB A B 于 ,P Q ,连结 PQ ,
,M N 分别为 1 1,ABD A B D 的重心,则 ,P Q 分别为 1 1,AB A B 的中点 1//PQ BB
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1BB BC MN BC
(2)连结 1CP AC BC CP AB CC ABC DP AB 又 面
CPD 即为二面角C AB D 的平面角 arctan 2CPD
在 Rt ABC 中, 2 2AC BC CP
tan 2Rt CDP CD CP CPD 在 中,
1 1 14 2CC AA DC
连结 2 2
1 1 1 1, 2 6C Q C Q CP DQ DC C Q
同上可知,
1 11 1
1 2 32A B DDQ A B S AB DQ
设 1 1 1C DA B h到面 的距离为
1 1 1 1 1 1C A B D D A B CV V 1 1 1 1 11A B D A B Ch S C D S
2 33h
(3)
2
1 1 2
1 , 22
CP PMC M ABD C M DP CPCD MD
面
12 2CD C D //DQ DP MN PQ DM DN 则
2 2
1CD DM DP DC DN DQ
1DC Q ∽ 1 1 1 90DNC C ND DC Q
1 1 1 1C N DQ A B C CPQ 又 面 1 1 1 1 1 1A B C N C N A B D 面
1 1 1C A B D N 在面 的射影即为 .
(另解)[9(B)]空间向量解法:以 C1 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
(1) 设 1 0 4C D a a ,依题意有:
10,0, , 2,0,4 , 0,2,4 , 0,0,4 , 0,0,0D a A B C C
因为 M、N 分别为 1 1,ABD A B D 的重心.
所以 2 2 8 2 2 8, , , , , 0,0,3 3 3 3 3 3 3
a aM N NM
∵ )0,1,0(3
8,0,0
CBNM ∴ MN BC
(2) 因为平面 ABC 的法向量 1 0,0, 1n , 设平面 ABD 的法 向量 2 1 1 1, ,n x y z
1212
111
111
2
2
4
2,,0),,()0,2,2(
0),,()4,0,2(
0
0 xaxxnzyx
zyxa
nAB
nAD
N
D
C
B
A1
A
B1
C1
M
P
Q
P Q
C C1D
NM
N
M
D
C
1
B
1
A
1
C
B
A
z
y
x
A
E
C
D
FB
令
1 2
21 1,1, 4x n a
,设二面角 C—AB—D 为 ,则由 3tan 2 cos 3
因此
23
3
36162
2
4
22
4
2
cos 22
21
21
a
aa
a
a
nn
nn
设平面 A1B1D 的法向量为 3 , ,n x y z ,则
)1,1,1(1),,(0),,()0,2,2(
0),,()2,0,2(
0
0
33
311
31
nxxxxnzyx
zyx
nBA
nDA 有令
设 C1 到平面 A1B1D 的距离为 d ,则
3
32
|| 3
31
n
nDCd
(3)若点 C 在平面 ABD 上的射影正好为 M,则 0 ADCMADCM
即 6,23
4
3
)4(0)4,0,2(3
4,3
2,3
2 2
aaaaa (舍)
因为 D 为 CC1 的中点,根据对称性可知 C1 在平面 A1B1D 的射影正好为 N。
27.在 Rt ABC 中, ACB=30 , B=90 ,D 为 AC 中点,E 为 BD 的中点,AE 的延
长线交 BC 于 F,
将 ABD 沿 BD 折起,二面角 A-BD-C 大小记为 。
(1) 求证:面 AEF 面 BCD;
(2) 为何值时,AB CD。
(1)证明:在 Rt ABC 中, C=30 ,D 为 AC 的中点,则 ABD 是等边三角形又因 E
是 BD 的中
点, BD AE,BD EF,折起后,AE EF=E, BD 面 AEF BD 面
BCD,面 AEF 面 BCD。
(2)过 A 作 AP 面 BCD 于 P,则 P 在 FE 的延长线上,设 BP 与 CD 相交于 Q,令
AB=1,则 ABD
是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若 AB CD,则 BQ CD PE=
3
1 AE=
3
3 又 AE=
2
3
·
B
A
P
CF
D
O
E
P
折后有 cosAEP=
AE
PE =
3
1
由于 AEF= 就是二面角 A-BD-C 的平面角,
当 = -arccos
3
1 时,AB CD
28.如图,在斜三棱柱 ABC-A1B1C1 中,侧面 AA1B1B⊥底面 ABC,
侧棱 AA1 与底面 ABC 成 600 的角, AA1= 2.底面 ABC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其重
心
为 G 点。E 是线段 BC1 上一点,且 BE=
3
1 BC1 .
(1)求证: GE∥侧面 AA1B1B ;
(2)求平面 B1GE 与底面 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
解法 1:(1)延长 B1E 交 BC 于 F, ∵ΔB1EC∽ΔFEB, BE=
2
1 EC1
∴BF=
2
1 B1C1=
2
1 BC,从而F为BC的中点. …………… ……………2′
∵G为ΔABC的重心,∴A、G、F三点共线,且
FA
FG =
1FB
FE =
3
1 ,∴GE∥AB1,
又 GE 侧面 AA1B1B, ∴GE∥侧面 AA1B1B ……………… ………6'
(2)在侧面 AA1B1B 内,过 B1 作 B1H⊥AB,垂足为H,∵侧面 AA1B1B⊥底面 ABC,
∴B1H⊥底面 ABC.又侧棱 AA1 与底面 ABC 成 600 的角, AA1= 2,
∴∠B1BH=600,BH=1,B1H= 3 .
在底面 ABC 内,过H作HT⊥AF,垂足为T,连 B1T.由三垂线定理有 B1T⊥AF,
又平面 B1GE 与底面 ABC 的交线为AF,∴∠B1TH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9'
∴AH=AB+BH=3,∠HAT=300, ∴HT=AHsin300=
2
3 ,
在RtΔB1HT中,tan∠B1TH=
HT
HB1 =
3
32 ,
从而平面 B1GE 与底面 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arctan
3
32 ……………… 12′
解法 2:(1)∵侧面 AA1B1B⊥底面 ABC,侧棱 AA1 与底面 ABC 成 600 的角,
∴∠A1AB=600,又 AA1= AB= 2,取AB的中点O,则AO⊥底面 ABC.
以 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如图,
则A(0,-1,0),B(0,1,0),C( 3 ,0,0),
A1(0,0, 3 )B1(0,2, 3 ),C1( 3 ,1, 3 ). ……3'
∵G为ΔABC的重心,∴G(
3
3 ,0,0), ∵ BE =
3
1
1BC
∴E(
3
3 ,1,
3
3 )∴GE =(0,1,
3
3 )=
3
1
1AB ,
又 GE 侧面 AA1B1B, ∴GE∥侧面 AA1B1B …………… ……6'
(2)设平面 B1GE 的法向量为n=(a,b,c),
则由n· EB1 =0及n·GE =0得
3
3 a-b-
3
32 c=0;b+
3
3 c=0.
可取n=( 3 ,-1, 3 ). ……………8'
又底面 ABC 的法向量为m=(0,0,1), ……………9′
设平面 B1GE 与底面 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
则 cos =
|||| nm
nm
=
7
21 , ∴ =arccos
7
21 . ……………… 12’
29.已知三棱锥 P—ABC 中 PB⊥底面 ABC, 90BCA ,
PB=BC=CA=a,E 是 PC 的中点,点 F 在 PA 上,且 3PF=FA.
(1)求证:平面 PAC⊥PBC;
(2)求平面 BEF 与底面 ABC 所成角(用一个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1)证明:∵PB⊥底面 ABC,∴PB⊥AC…………1 分,又∠BCA=90°
∴AC⊥平面 PBC…………4 分
又 AC 平面 PAC,∴平面 PAC⊥平面 PBC…………5 分
(2)解:设 FE 的延长线与 AC 的延长线交于 M,连 MB,
则 MB 为平面 BEF 与平面 ABC 的交线…………6 分
在平面 PCA 中,由已知 E 是 PC 的中点,F 是 PA 的四等分点,
aACMC 2
1
2
1 …………7 分
取 BC 的中点 H,则 EH//PB, ∴EH⊥底面 ABC…………8 分
过 H 作 HO⊥MB 于 O,由三垂线定理,EO⊥MB
则∠EOH 为平面 BEF 与底面 AB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9 分
在 aHOBCMRt 10
5, 中 ,在 aEHEHORt 2
1,.... 中 …………10 分
5tan
HO
EHEOH …………11 分
即平面 BEF 与底面 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5arctan …………12 分
若利用面积射影法,指出△HDB 是△EFB 在底面 ABC 上的射影,并计算出其面积
2
16
1 aS 射影 …………7 分 计算出 2
16
6 aS EFB …………10 分
6
1cos
EFBS
S射影 …………11 分
即平面 BEF 与底面 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6
6arccos …………12 分
30 . 三 棱 锥 ABCS 中 , 底 面 △ ABC 是 顶 角 为 ABC 、 aAC 的 等 腰 △ ,
2
SCA , bSC ,侧面 SAC 与底面 ABC 所成二面角为 E)20( 、D 分别为 SA
和 AC 的中点
(1)求证无论 , 为何值时,点 S 到截面 BDE 的距离为定值
(2)求三棱锥 ABCS 的体积
(理)(1)∵ E 、 D 为中点,∴ ED ∥ SC ,∴ SC ∥面 BDE ∴ S 到截面 BDE 的距离
为C 到截面 BDE 的距离. 又 ,ACSC ∴ .ACED ∵ ,ACAB ∴ ,ACBD
∴ AC 面 BDE
∴C 到截面 BDE 的距离为 ,aCD 2
即 S 到截面 BDE 的距离为 .2
a
(2)由(1)知 BDE ,又 ,2
1
2
1 bSCED ∴ E 到 ABC 的距离为 .sin2
b
aBDADS ABD 2
1
2
1
2
1 ,actgaaactg 28
1
22
1 2
∴ .sin212
1sin228
1
3
144 22 abctgabactgaVV ABDEABCS
相关文档
- 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复2021-06-1650页
- 浙江省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2021-06-1617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练习第6讲 幂函数2021-06-166页
-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021-06-163页
- 人教新课标A版数学高三高考卷 17届2021-06-1654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 圆与圆的位2021-06-161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练习第7讲 立体2021-06-167页
- 2014年高考数学(理科)真题分类汇编H2021-06-1662页
- 浙江省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三2021-06-1610页
- 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大二轮精准提分2021-06-1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