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 MB
  • 2021-06-16 发布

重庆市江津中学、綦江中学等六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4月复学联合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高 2020 级春期高三复学联合诊断性考试 数学(文科)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 0,1M  ,  | lg 0N x x  ,则集合 M N  ( ) A.  0,1 B.  0,1 C.  0,1 D.  ,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定义域,结合集合并集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  0,1M  ,  0,1N  ,故  01M N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数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集合并集的定义,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2.已知复数 z 满足: 4 2zi i  (i 为虚数单位),则 z  ( ) A. -2-4i B. 2 4i C. 2 4i  D. 2 4i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除法运算得到 2 4iz    ,由共轭复数定义求得结果 【详解】因为 4 2zi i  ,所以 2 2 4 2 4 2 4 2 2 41 i i i iz ii i         所以 2 4z i   故选:C - 2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复数的计算,较简单. 3.已知命题 2  : 1,2 log 1xp x x    ,则 p 为( ) A. 21,2 log 1xx x    B. 21,2 log 1xx x    C. 21,2 log 1xx x    D. 21,2 log 1xx x  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所以命题 :p 1x  , 22 log 1x x  , :p 1x  , 22 log 1x x 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属于简单题. 4.为实现国民经济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国家加大了扶贫攻坚的力度,某地区在 2015 年以前的年均脱贫率(脱贫的户数占当年贫困户总数的比)为 70%,2015 年开始全面实施“精 准扶贫”政策后,扶贫效果明显提高,其中 2019 年度实施的扶贫项目,各项目参加户数占比 (参加户数占 2019 年贫困总户数的比)及该项目的脱贫率见下表: 实施项目 种植业 养殖业 工厂就业 参加占户比 45% 45% 10% 脱贫率 96% 96% 90% 那么 2019 年的年脱贫率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前的年均脱贫率的( )倍. A. 7 5 B. 477 350 C. 487 350 D. 37 28 【答案】B 【解析】 【分析】 - 3 - 由表计算出 2019 年的年脱贫率即可. 【详解】由表可得,2019 年的年脱贫率为: 0.45 0.96 0.45 0.96 0.1 0.9 0.954      所以 2019 年的年脱贫率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前的年均脱贫率的 0.954 477 0.7 350  倍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计算期望,较简单. 5.已知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na 中, 2 4 4 9 2a a  , 7 9 14 9 2a a  ,则 14a  ( ) A. 10 3 2 B. 13 3 2 C. 10 3 2  D. 13 3 2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条件求出 q和 1a 即可. 【详解】因为 2 4 4 9 2a a  , 7 9 14 9 2a a  所以 4 107 9 14 10 2 4 9 2 1 2 9 2 a a qa a     ,所以 1 2q   因为 4 2 4 2 2 4 1 14 9 1 2 2a a a q a         ,所以 2 1 9a  因为 1 0a  ,所以 1 3a  ,所以 13 14 13 1 33 2 2a      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较简单. 6.已知向量 (1,0)OM  , (0,2)ON  ,MP tMN  ,则当| |OP  取最小值时,实数t ( ) A. 1 5 B. 1 3 C. 1 2 D. 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面向量的加法的几何意义、共线的性质结合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公式求出OP  的坐标, - 4 - 再利用平面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公式,结合配方法进行求解即可. 【 详 解 】 由 MP tMN  ( )OP OM t ON OM       , 得  (1,0) (0,2) (1,0) (1 ,2 )OP t t t     , 2 2 2 2 1 4| | (1 ) 4 5 2 1 5 5 5OP t t t t t             ,则当 1 5t  时,| |OP  有最小值.故 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加法的几何意义,考查了平面向量的模的坐标表示公式、加 减法、数乘的坐标表示公式,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7.已知双曲线C :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右焦点为 F ,O 为坐标原点,以OF 为直径的 圆与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交于点O 及点 4 2 5 5 A     , ,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 ) A. 2 2 14 yx   B. 2 2 14 x y  C. 2 2 16 2 x y  D. 2 2 12 6 x y 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得出右焦点 F 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 ,然后由条件可得出 2 2 2 2 4OA c b a    且 1 2 b a  , 从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by xa   , 所以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出右焦点 F 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 , 因为以 OF 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 C 的一条渐近线交于点 O 及点 A 4 2 5 5      , , 所以 2 2 2 2 4OA c b a    且 1 2 b a  , 所以 2 1b  ,即双曲线 C 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 - 5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 8.《易经》包含着很多哲理,在信息学、天文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易经》的博大精深对今 天的几何学和其他学科仍有深刻的影响.下图就是《易经》中记载的几何图形——八卦图.图 中正八边形代表八卦,中间的圆代表阴阳太极图,图中八块面积相等的曲边梯形代表八卦田. 已知正八边形的边长为8m ,代表阴阳太极图的圆的半径为 2m ,则每块八卦田的面积约为 ( ) A. 242m B. 237m C. 232m D. 284m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正八边形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再计算出圆面积的 1 8 ,两面 积作差即可求解. 【详解】由图,正八边形分割成 8 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为 360 458    设三角形的腰为 a 由正弦定理可得 8 135 sin 45sin 2 a   ,解得 1358 2 sin 2a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为:  21 135 1 cos1358 2 sin sin 45 32 2 16 2 12 2 2S            所以每块八卦田的面积约为:   2 2116 2 1 2 378 m  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需熟记定理和面积公式,属于 基础题. 9.锐角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 ,a b c ,若  sin 3 cos 03A B C       , - 6 - 2b  , 2 6 2c  ,则角 B  ( ) A. 6  B. 4  C. 3  D. 5 12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由  sin 3 cos 03A B C       求出 3A  ,然后用余弦定理算出 3a  ,然后再用 余弦定理算出 cos B 即可. 【详解】因为  sin 3 cos 03A B C       所以 1 3 1 3sin cos 3 cos sin cos 02 2 2 2A A A A A     所以 tan 3A  ,因为 0, 2A     ,所以 3A 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2 co 2 6 2 6 12 2 32 22 2sa b c bc A               所以 3a  所以 2 2 2 2 6 23 22 2cos 2 26 22 3 2 a c bB ac            因为 0, 2B     ,所以 4B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数据不特殊,计算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0.函数 siny x x  在  2 ,2x    上的大致图象是( ) - 7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讨论 x 的取值范围,然后对函数进行求导,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判断. 【详解】当 0x  时, siny x x  ,则 cos 1 0y x    , 所以函数在 0,2 上单调递增, 令   cos 1g x x  ,则   sing x x   ,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 当  0,x  时,   sin 0g x x    ,故切线的斜率变小, 当  ,2x   时,   sin 0g x x    ,故切线的斜率变大,可排除 A、B; 当 0x  时, siny x x   ,则 cos 1 0y x     , 所以函数在 2 ,0 上单调递增, 令   cos 1h x x   ,   sinh x x  , 当  2 ,x     时,   sin 0h x x   ,故切线的斜率变大, 当  ,0x   时,   sin 0h x x   ,故切线的斜率变小,可排除 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识别函数的图像,考查了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以及导数的几何意义, 属于中档题. - 8 - 11.若定义在 R 上的增函数 ( 2)y f x  图像关于点 2,0 对称,且 (2) 2f  ,令 ( ) ( ) 1g x f x 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0) 1g  B. ( 1) 0g   C. ( 1) (1) 0g g   D. ( 1) (2) 2g g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条 件 得 出  f x 关 于 原 点 对 称 , 且 在 R 上 单 调 递 增 , 然 后 可 得 出  0 0f  ,    1 1f f   , (2) (1)f f ,然后对答案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因为定义在 R 上的增函数 ( 2)y f x  图像关于点 2,0 对称 所以  f x 关于原点对称,且在 R 上单调递增 所以  0 0f  ,    1 1f f   , (2) (1)f f 因为 ( ) ( ) 1g x f x  , (2) 2f  所以  (0) 0 1 1g f   ,故 A 成立 ( 1) (1) ( 1) 1 (1) 1 2 0g g f f         ,故 C 成立 ( 1) (2) ( 1) 1 (2) 1 2 (2) (1) 2g g f f f f           ,故 D 成立 ( 1) ( 1) 1 1 (1)g f f      ,由条件得不出其与 0 的大小,故 B 不一定成立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及函数的平移变换,属于较综合的题. 12.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P 为线段 1AB 的中点, ,M N 分别为线段 1AC 和 棱 1 1C D 上任意一点,则 2 2PM MN 的最小值为( ) - 9 - A. 2 4 B. 2 2 C. 1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连接 1C D ,过 M 作 1MH C D ,连接 HN ,过 H 作 1 1 1HH C D .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 得 到 AD  平 面 1 1CC D D , 即 / /MH AD . 再 根 据 相 似 三 角 形 得 到 1 1 C HMH AD C D  , 1 1 1 1 HH C H DD C D  ,即 1MH HH .再将 2 2PM MN 转化为 PM MH ,求其最小值即可. 【详解】连接 1C D ,过 M 作 1MH C D ,连接 HN ,过 H 作 1 1 1HH C D . 因为平面 1AC D  平面 1 1 1CC D D C D , 1MH C D 所以 MH  平面 1 1CC D D . 因为 AD  平面 1 1CC D D ,所以 / /MH AD . - 10 - 所以 1 1 C HMH AD C D  . 又因为 1 1//HH DD ,所以 1 1 1 1 HH C H DD C D  . 即 1 1 HHMH AD DD  . 因为 1AD DD ,所以 1MH HH . 在 RT MHN 中, 2 2 2MN MH HN  . 因为 1HN HH ,所以 2 2 2 2 2 1 2MH HN MH HH MH    . 即 2 22MN MH , 2MN MH . 所以 2 12PM MN PM MH    . 即 2 2PM MN 的最小值为1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距离问题,同时考查了面面垂直的性质,属于难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已知函数 1 2 , 0( ) , 0 x xf x x x      ,则 ( ( 2))f f   ___________. 【答案】 3 2 ; 【解析】 【分析】 先算出 3( 2) 4f   ,然后即可求出 ( ( 2))f f  【详解】因为 1 2 , 0( ) , 0 x xf x x x      - 11 - 所以 2 3( 2) 1 2 4f     所以 3 3 3( ( 2)) ( )4 4 2f f f    故答案为: 3 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段函数的知识,较简单. 14.已知 x , y 满足 0 2 0 2 0 x y x y y          ,则 3z x y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答案】 8 ; 【解析】 【分析】 画出不等式 0 2 0 2 0 x y x y y          表示的可行域,然后将 3z x y  变形为 3 3 x zy    ,然后即可得 出答案. 【详解】不等式组 0 2 0 2 0 x y x y y          表示的可行域如图: 由 3z x y  得 3 3 x zy    ,由图可知:当直线 3 3 x zy    过点 ( 2, 2)B   时 z 最小 所以 z 的最小值为  2 3 2 8      故答案为: 8 - 12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性规划的知识,较简单. 15.数列 na 满足 (2 1)cos( 2019 )na n n    ,则其前 2021 项的和 2021S  _________. 【答案】2021; 【解析】 【分析】  (2 1)cos( 2019 ) 2 1 cosna n n n n        ,然后推出 2 2 1 2n na a   即可 【详解】因为  (2 1)cos( 2019 ) 2 1 cosna n n n n        所以 2 2 1 4 1 4 1 2n na a n n       所以      2021 1 2 3 4 5 2020 2021 1 2 1010 2021S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 故答案为:202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由数列的通项公式找规律及分组求和法,属于中档题. 16.在 Rt ABC 中, 2A   , 9BC  ,以 BC 的中点为圆心,作直径为 3 的圆,分别交 BC 于点 P 、Q ,则 2 2 2 2| | | | | | | |AB AP AQ AC    _________. 【答案】126 【解析】 【分析】 由 条 件 可 得 2 2| | | | 81AB AC  , 9 2AO  , 在 AOP 中 , 根 据 余 弦 定 理 得 : 2 2 2 2 cosAP AO OP AO OP AOP      , 同 理 在 AOQ△ 中 , 2 2 2 2 cosAQ AO OQ AO OQ AOQ      ,两式相加得 2 2 45| | | |AP AQ  ,然后即 可算出答案. 【详解】设 BC 的中点为O 因为在 Rt ABC 中, 2A   , 9BC  所以 2 2| | | | 81AB AC  , 9 2AO  在 AOP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AP AO OP AO OP AOP      同理在 AOQ△ 中, 2 2 2 2 cosAQ AO OQ AO OQ AOQ      - 13 - 因为 AOP AOQ     ,所以 cos cosAOP AOQ    所以 22 22 2 81 9 92 454 4 4| | | | 2 OP OQAP AQ AO        所以 2 2 2 2| | | | | | | | 81 45 126AB AP AQ AC      故答案为:12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 ( ) cos 2 cos( 2 )( 0)2f x a x x a         , xR ,函数 ( )f x 的最大值为 2 . (1)求实数 a 的值; (2)若 6( )2 12 5f    , 是第二象限角,求 cos( )6   的值. 【答案】(1) 3a  (2) 3 4 3 10  【解析】 【分析】 (1) 2( ) 1sin(2 )f x a x    ,然后由 2 max( ) 1 2f x a   即可求出 a (2)由 6( )2 12 5f    得 3sin 5   ,然后根据 cos cos cos sin sin6 6 6           算 出即可. 【详解】(1) ( ) sin 2 cos2f x a x x  2 11sin(2 ),tana x a      2 max( ) 1 2x R f x a     又 0a  ,所以 3a  (2)由(1)可知 ( ) 2sin 2 6f x x      62sin 2 2sin2 12 2 12 6 5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3sin 5   又 在第二象限, 4cos 5    4 3 3 1cos cos cos sin sin6 6 6 5 2 5 2                3 4 3 10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同角基本关系及和差公式,较简单. 18.在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M , 1M 分别为 AB , 1 1A B 中点. (1)求证: 1 1 //C M 面 1A MC ; (2)若面 ABC  面 1 1ABB A , 1AB B 为正三角形, 2AB  , 1BC  , 3AC  ,求四 棱锥 1 1 1B AAC C 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2)1 【解析】 【分析】 (1)首先证明四边形 1 1MCC M 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得到 1 1 //C M CM 即可 (2)首先证明 1B M  平面 ABC ,然后利用 1 1 1 1 1 1 1 1 2 3 3B ACC A ABC A B C B ABCV V V sh sh sh       计算出答案即可. 【详解】(1)连结 1M M , - 15 - 因为 M 、 1M 分别为 AB 、 1 1A B 中点. 在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1 1//M M B B , 1 1//B B C C 所以 1 1//M M C C 所以四边形 1 1MCC M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1 1 //C M CM ,因为 1 1C M  平面 1A MC , CM  平面 1A MC 所以 1 1 //C M 面 1A MC (2)因为 1ABB 为正三角形, M 为 AB 的中点 所以 1B M AB 因为平面 ABC  平面 1 1ABB A ,平面 ABC  平面 1 1ABB A AB 所以 1B M  平面 ABC 所以 1B M 为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的高 因为 2AB  , 1ABB 为正三角形,所以 1 3B M  2 2 2 02, 1, 3 90AB BC AC BC AC AB ACB       Q 1 1 1 1 1 1 1 1 2 3 3B ACC A ABC A B C B ABCV V V sh sh sh        2 1 1 3 3 13 2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面平行的证明和几何体体积的求法,属于中档题, 19.2020 年春,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湖北武汉爆发并讯速蔓延,病毒传染性强并严重危害人民 - 16 - 生命安全,国家卫健委果断要求全体人民自我居家隔离,为支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医护人员纷纷逆行,才使得病毒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某社区为保障居民的生活不受影 响,由社区志愿者为其配送蔬菜、大米等生活用品,记者随机抽查了男、女居民各 100 名对 志愿者所买生活用品满意度的评价,得到下面的 2×2 列联表. 特别满意 基本满意 男 80 20 女 95 5 (1)被调查的男性居民中有 5 个年轻人,其中有 2 名对志愿者所买生活用品特别满意,现在 这 5 名年轻人中随机抽取 3 人,求至多有 1 人特别满意的概率. (2)能否有 99%的把握认为男、女居民对志愿者所买生活用品的评价有差异? 附: 2 2 ( ) ( )( )( )( )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2( )P K k 0.050 0.010 0.001 k 3.841 6.635 10.828 【答案】(1) 7 10 (2)有 99%的把握认为男、女居民对志愿者所买生活用品的评价有差异 【解析】 【分析】 (1)设这 5 个年轻人为 , , , ,A B C D E ,其中特别满意的 2 人记为 ,A B ,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 情况和满足 3 人中至多 1 人特别满意的情况即可 (2)算出 2K 即可 【详解】(1)设这 5 个年轻人为 , , , ,A B C D E ,其中特别满意的 2 人为 ,A B - 17 - 则任取 3 人的基本事件为: , , , , , , , , ,ABC ABD ABE ACD ACE ADE BCD BCE BDE CDE ,共 10 种 其中 3 人中至多 1 人特别满意的事件有: , , , , , ,ACD ACE ADE BCD BCE BDE CDE ,共 7 种 所以至多 1 人特别满意的概率为 7 10 (2)  2 2 200 80 5 95 20 10.286 6.635175 25 100 100K        则有 99%的把握认为男、女居民对志愿者所买生活用品的评价有差异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古典概型及独立性检验,属于基础题. 20.椭圆C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焦距为 2 , P 为椭圆C 上一点,F 为焦点,且 PF x 轴, 3| | 2PF 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设Q 为 y 轴正半轴上的定点,过点Q 的直线 l 交椭圆于 A ,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 3 tan2AOBS AOB    ,求点Q 的坐标. 【答案】(1) 2 2 14 3 x y  (2) 210, 7       【解析】 【分析】 (1)由 2 2 2 1c a b   , 2 3 2 bPF a   解出 22, 3a b  即可 (2)设  0,Q m ,直线 l 的方程为 y kx m  ,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由 - 18 - 1 3sin tan2 2AOBS OA OB AOB AOB      可推出 1 2 1 2 3x x yO OB yA      ,联立直 线l 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消元可得 2 1 2 1 22 2 8 4 12,3 4 3 4 km mx x x xk k       ,然后代入前面的式 子中即可解出 21 7m  【详解】(1)由 2 2c  得 2 2 2 1c a b   因为 PF x 轴, 3| | 2PF  所以 2 3 2 bPF a   解得 22, 3a b  ,椭圆的方程为 2 2 14 3 x y  (2)设  0,Q m ,直线 l 的方程为 y kx m  ,    1 1 2 2, , ,A x y B x y 1 3 3 sinsin tan2 2 2 cosAOB AOBS OA OB AOB AOB AOB        Q cos 3OA OB AOB    ,即 3OA OB     2 2 22 2 3 4 8 4 12 0 14 3 y kx m k x kmx mx y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8 ) 4 3 4 4 12 48 4 3 0km k m k m         2 1 2 1 22 2 8 4 12,3 4 3 4 km mx x x xk k         1 2 1 2 1 2 1 2OA OB x x y y x x kx m kx m            2 2 1 2 1 21 3k x x km x x m       所以  2 2 2 2 2 4 12 81 33 4 3 4 m kmk km mk k             所以    2 2 2 2 2 2 2 2 2 24 3 3 8 4 12 3 9 0k m k m k m k m k m         化简得 2 3 7m  - 19 - 因为 0m  ,所以 21 7m  即点Q 的坐标 210, 7       【点睛】涉及抛物线的弦长、中点、距离等相关问题时,一般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采用“设 而不求”“整体带入”等解法. 21.已知函数 2( ) ln 1( )f x ax x x ax a R     在定义域内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 (1)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设两个极值点分别为 1x , 2x , 1 2x x 证明: 2 2 1 2 1 2( ) ( ) 2f x f x x x    . 【答案】(1) 2a e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求出   ln 2f x a x x   ,令    ln 2 0g x a x x x   ,则   2a xg x x   ,分 0a  和 0a  两种情况讨论 (2)由(1)可知, 1 1 2 2ln 2 , ln 2a x x a x x  ,所以  2 1 2 1 2 ln x xa x x  ,要证:     2 2 1 2 1 22f x f x x x    ,即证 2 2 2 1 1 ln 1x x x x       ,然后构造函数    2ln 1 1h t t t t    即可. 【详解】(1)由题意可知,  f x 的定义域为 0 ,+ 且   ln 2f x a x x   令    ln 2 0g x a x x x   则函数  f x 在定义域内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等价于  g x 在区间 0 ,+ 内至少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由   2a xg x x   可知, 当 0a  时, ( ) 0g x¢ < 恒成立,即函数  g x 在 0 ,+ 上单调,不符合题意,舍去. - 20 - 当 0a  时,由 ( ) 0g x¢ > 得, 0 2 ax  ,即函数  g x 在区间 0 2 a     , 上单调递增; 由 ( ) 0g x¢ < 得, 2 ax  ,即函数  g x 在区间 ,2 a    上单调递减; 故要满足题意,必有 ln 02 2 a ag a a       解得: 2a e (2)证明:由(1)可知, 1 1 2 2ln 2 , ln 2a x x a x x  ,所以  2 1 2 1 2 ln x xa x x  故要证:     2 2 1 2 1 22f x f x x x    即证:  2 1 1 22 ax x x  即证: 2 2 2 2 1 1 2 1 ln x xx x x  不妨设 1 20 x x  ,即证 2 2 2 1 1 ln 1x x x x       构造函数:    2ln 1 1h t t t t    ,其中 2 1 xt x  由   21 2 0th t t    ,所以函数  h t 在区间 1  , 内单调递减, 所以    1 0h t h  ,原式得证.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极值点个数求参数的范围及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属于较难题. 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择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1 cos 1 sin x y         ( 为参数),以坐标原 点O 为极点,以 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sin( ) 13     . (1)求曲线C 的普通方程和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 (2)已知点 A 的极坐标为 (2 2, )4  ,点 B 为曲线C 上的一动点,求线段 AB 的中点 P 到直 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 - 21 - 【答案】(1)    2 2C 1 1 1x y   : , : 3 1 0l x y   (2) 3 3 1 4  【解析】 【分析】 ( 1 ) 曲 线 C 的 普 通 方 程 为    2 21 1 1x y    , 由 2 sin( ) 13     得 sin 3 cos 1     ,然后可化为 3 1 0x y   (2)点 A 的直角坐标为 2,2 ,设  1 cos , 1 sinB     ,则 3 cos 1 sin,2 2P        , 然后点 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3 cos 1 sin 2sin 3 3 13 1 32 2 2 4d               , 然后即可得出其最大值. 【详解】(1)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   2 21 1 1x y    由 2 sin( ) 13     得 2 sin cos 2 cos sin 13 3       即 sin 3 cos 1     所以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3 1 0x y   (2)由点 A 的极坐标为 (2 2, )4  可得点 A 的直角坐标为  2,2 设  1 cos , 1 sinB     ,则 3 cos 1 sin,2 2P        所以点 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3 cos 1 sin 2sin 3 3 13 1 sin 3cos 3 3 1 32 2 2 4 4d                     当sin 13      时, d 取得最大值 3 3 1 4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利 用参数方程求解最值问题,属于典型题. 不等式选讲 - 22 - 23.已知 a ,b , c 为正数, ( ) | | | | | |f x x a x b x c      . (1)若 1a b c   ,求函数 ( )f x 的最小值; (2)若  0 1f  且 a ,b , c 不全相等,求证: 3 3 3b c c a a b abc   . 【答案】(1)最小值 2(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 ( ) 2 | 1| | 1|f x x x    ,方法一:将函数 ( )f x 转化为分段函数求最小值即可;方法二: 运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性质求解最小值; (2)要证 3 3 3b c c a a b abc   ,即证明 2 2 2 1b c a a b c    ;对不等式作适当的变形运用基本 不等式证明或柯西不等式证明即可. 【详解】解:(1)因为 1a b c   , 所以 ( ) | | | | | | 2 | 1| | 1|f x x a x b x c x x          法 1:由上可得: 3 1, 1, ( ) 3, 1 1, 3 1, 1, x x f x x x x x             所以,当 1x   时,函数 ( )f x 的最小值为 2 法 2: ( ) | | | | | | | 1| | 1| | 1|f x x a x b x c x x x            | 1| | 1 1| 2 | 1| 2x x x x          当且仅当 ( 1)( 1) 0 1 0 x x x       ,即 1x   时取得最小值 2 (2)证明:因为 a ,b , c 为正数,所以要证 3 3 3b c c a a b abc   即证明 2 2 2 1b c a a b c    就行了 法 1:因为 2 2 2 2 2 2b c a b c aa b c a b ca b c a b c            - 23 - 2 2 22 2 2 2( )b c a a b c      (当且仅当 a b c  时取等号) 又因为 (0) 1f  即 1a b c   且 a ,b , c 不全相等, 所以 2 2 2 1b c a a b c    即 3 3 3b c c a a b abc   法 2:因为 2 2 2 ( ) b c aa b c a b c        2 2( )b c aa b c a b c a b c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a b c b c a   时取等号 又因为 (0) 1f  即 1a b c   且 a ,b , c 不全相等, 所以 2 2 2 1b c a a b c    即 3 3 3b c c a a b abc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证明,柯西不等式的应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性质,含 绝对值的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求解,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含绝对值的函数通常可转化为 分段函数去求解.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