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 MB
- 2021-06-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3.3
数学归纳法
[
考纲要求
]
1.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
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归纳奠基
)
证明当
n
取
_____________
(
n
0
∈
N
*
)
时命题成立;
第一个值
n
0
(2)(
归纳递推
)
假设
n
=
k
(
k
≥
n
0
,
k
∈
N
*
)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__________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
n
0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成立.
n
=
k
+
1
【
思考辨析
】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
(
请在括号中打
“√”
或
“
×”
)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第一步是验证当
n
=
1
时结论成立.
(
)
(2)
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证
明.
(
)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归纳假设可以不用.
(
)
(4)
不论是等式还是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由
n
=
k
到
n
=
k
+
1
时,项数都增加了一项.
(
)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
1
+
2
+
2
2
+
…
+
2
n
+
2
=
2
n
+
3
-
1
”
,验证
n
=
1
时,左边式子应为
1
+
2
+
2
2
+
2
3
.(
)
(6)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
n
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
n
0
=
3.
(
)
【
答案
】
(1)
×
(2)
×
(3)
×
(4)
×
(5)
√
(6)
√
【
答案
】
C
A
.
1 B
.
2
C
.
3 D
.
0
【
解析
】
凸
n
边形边数最小时是三角形,
故第一步检验
n
=
3.
【
答案
】
C
【
答案
】
D
【
答案
】
3
4
5
n
+
1
【
方法规律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应注意
(1)
明确初始值
n
0
的取值并验证
n
=
n
0
时等式成立.
(2)
由
n
=
k
证明
n
=
k
+
1
时,弄清左边增加的项,且明确变形目标.
(3)
掌握恒等变形常用的方法:
①
因式分解;
②
添拆项;
③
配方法.
跟踪训练
1
求证:
(
n
+
1)(
n
+
2)·
…
·(
n
+
n
)
=
2
n
·
1
·
3
·
5
·
…
·
(2
n
-
1)(
n
∈
N
*
)
.
【
证明
】
(1)
当
n
=
1
时,等式左边=
2
,右边=
2
,故等式成立;
(2)
假设当
n
=
k
(
k
∈
N
*
)
时等式成立,
即
(
k
+
1)(
k
+
2)·
…
·(
k
+
k
)
=
2
k
·
1
·
3
·
5
·
…
·
(2
k
-
1)
,
那么当
n
=
k
+
1
时,
左边=
(
k
+
1
+
1)(
k
+
1
+
2)·
…
·(
k
+
1
+
k
+
1)
=
(
k
+
2)(
k
+
3)·
…
·(
k
+
k
)(2
k
+
1)(2
k
+
2)
=
2
k
·
1
·
3
·
5
·
…
·
(2
k
-
1)(2
k
+
1)·2
=
2
k
+
1
·
1
·
3
·
5
·
…
·
(2
k
-
1)(2
k
+
1)
,
所以当
n
=
k
+
1
时等式也成立.
由
(1)(2)
可知,对所有
n
∈
N
*
等式成立.
【
方法规律
】
(1)
当遇到与正整数
n
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
n
=
k
成立,推证
n
=
k
+
1
时也成立,在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求差
(
求商
)
比较法、放缩法等证明.
有
a
2
<
a
3
,即
n
=
1
时
②
成立.
假设
n
=
k
时,结论成立,即
a
2
k
<
a
2
k
+
1
.
由
①
及
f
(
x
)
在
(
-
∞
,
1]
上为减函数,得
a
2
k
+
1
=
f
(
a
2
k
)
>
f
(
a
2
k
+
1
)
=
a
2
k
+
2
,
a
2(
k
+
1)
=
f
(
a
2
k
+
1
)
<
f
(
a
2
k
+
2
)
=
a
2(
k
+
1)
+
1
.
这就是说,当
n
=
k
+
1
时
②
成立,
所以
②
对一切
n
∈
N
*
成立.
【
方法规律
】
(1)
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探索与正整数
n
有关的未知问题、存在性问题,其基本模式是
“
归纳
—
猜想
—
证明
”
,即先由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然后经逻辑推理即演绎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性.
(2)
“
归纳
—
猜想
—
证明
”
的基本步骤是
“
试验
—
归纳
—
猜想
—
证明
”
.
高中阶段与数列结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
跟踪训练
3
(1)
(2015·
江苏
)
已知集合
X
=
{1
,
2
,
3}
,
Y
n
=
{1
,
2
,
3
,
…
,
n
}(
n
∈
N
*
)
,设
S
n
=
{(
a
,
b
)|
a
整除
b
或
b
整除
a
,
a
∈
X
,
b
∈
Y
n
}
,令
f
(
n
)
表示集合
S
n
所含元素的个数.
①
写出
f
(6)
的值;
②
当
n
≥
6
时,写出
f
(
n
)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设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方程
x
2
-
a
n
x
-
a
n
=
0
有一根为
S
n
-
1(
n
∈
N
*
)
.
①
求
a
1
,
a
2
;
②
猜想数列
{
S
n
}
的通项公式,并给出证明.
【
解析
】
(1)
①
Y
6
=
{1
,
2
,
3
,
4
,
5
,
6}
,
S
6
中的元素
(
a
,
b
)
满足:若
a
=
1
,则
b
=
1
,
2
,
3
,
4
,
5
,
6
;若
a
=
2
,则
b
=
1
,
2
,
4
,
6
;若
a
=
3
,则
b
=
1
,
3
,
6.
所以
f
(6)
=
13.
②
当
n
≥
6
时,
答题模板系列
9
归纳
—
猜想
—
证明问题
【
典例
】
(12
分
)
数列
{
a
n
}
满足
S
n
=
2
n
-
a
n
(
n
∈
N
*
)
.
(1)
计算
a
1
,
a
2
,
a
3
,
a
4
,并由此猜想通项公式
a
n
;
(2)
证明
(1)
中的猜想.
【
思维点拨
】
(1)
由
S
1
=
a
1
算出
a
1
;由
a
n
=
S
n
-
S
n
-
1
算出
a
2
,
a
3
,
a
4
观察所得数值的特征猜出通项公式.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答题模板
】
归纳
—
猜想
—
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计算数列前几项或特殊情况,观察规律猜测数列的通项或一般结论.
第二步:验证一般结论对第一个值
n
0
(
n
0
∈
N
*
)
成立.
第三步:假设
n
=
k
(
k
≥
n
0
)
时结论成立,证明当
n
=
k
+
1
时结论也成立.
第四步:下结论,由上可知结论对任意
n
≥
n
0
,
n
∈
N
*
成立.
【
温馨提醒
】
解决数学归纳法中
“
归纳
—
猜想
—
证明
”
问题及不等式证明时,还有以下几点容易造成失分,在备考时要高度关注:
(1)
归纳整理不到位得不出正确结果,从而给猜想造成困难.
(2)
证明
n
=
k
到
n
=
k
+
1
这一步时,忽略了假设条件去证明,造成使用的不是纯正的数学归纳法.
(3)
不等式证明过程中,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分析法、综合法来求证.
另外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归纳法中几种常见的推证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
.
►
方法与技巧
1
.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有一无二,是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一定可靠;有二无一,第二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
2
.归纳假设的作用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对于归纳假设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归纳假设就是已知条件;
(2)
在推证
n
=
k
+
1
时,必须用上归纳假设.
3
.利用归纳假设的技巧
在推证
n
=
k
+
1
时,可以通过凑、拆、配项等方法用上归纳假设.此时既要看准目标,又要掌握
n
=
k
与
n
=
k
+
1
之间的关系.在推证时,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方法都可以应用.
►
失误与防范
1
.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初始值
n
0
不一定是
1
;
2
.推证
n
=
k
+
1
时一定要用上
n
=
k
时的假设,否则不是数学归纳法
.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 第三节 函2021-06-3047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 第四节 二2021-06-3037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2-4二次函数2021-06-3054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7-4基本(均值2021-06-3052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 第五节 双 2021-06-3051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 第二节 函2021-06-3039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4-8解三角形2021-06-3044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 第三节 平2021-06-3056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5-3 平面向2021-06-3046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11-4概率与统2021-06-30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