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35 KB
  • 2021-07-02 发布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高一化学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可用于净水 B. 碳酸钠可用作糕点膨松剂 C. 过氧化钠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D. 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和色素,具有净水的作用,A 项不符合题 意; B.碳酸氢钠可用作糕点膨松剂,B 项符合题意; C.过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或水反应产生氧气,可用作供氧剂,C 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D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2. 下列关于金属钠和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石蜡油中 B. 新制氯水中只含有 Cl2 和 HClO 两种分子 C. 液氯、氯气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 2 - D. 金属钠久置空气中最终变为碳酸氢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钠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遇水会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密度 比石蜡油小,可以保存在石蜡油中,故 A 正确; B.新制氯水中含有 Cl2、H2O 和 HClO 三种分子,故 B 错误; C.液氯、氯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而氯水则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 C 错误; D.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氢氧化钠 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久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碳酸钠,故 D 错误; 故选 A。 3.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A NaHSO4 NaOH CaCO3 NO2 B H2SO4 Na2CO3 NH4Cl SO2 C CH3COOH Ba(OH)2 CaCl2 CO D HNO3 KOH NaHCO3 S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HSO4 属于酸式盐,不是酸,NO2 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和 NO,故 NO2 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A 错误; B. Na2CO3 俗称纯碱,但属于盐,不是碱,故 B 错误; C. CO 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C 错误; D. HNO3 属于酸,KOH 属于碱,NaHCO3 属于盐,SO3 属于酸性氧化物,故 D 正确; - 3 - 答案选 D。 4.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科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Cl2、KCl 在水中均易电离,且水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B. NaCl、CO2 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二者均属于电解质 C. Na2O、Na2O2 均属于氧化物,都能与酸性氧化物 CO2 反应 D. Na2CO3、NaHCO3 均属于可溶性盐,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aCl2、KCl 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但溶液的导电能力由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 决定,不能判断二者导电能力强弱,故 A 错误; B. NaCl 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而导电,故氯化钠为电解质,而 CO2 溶于水并非二氧化 碳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 子等而导电,故二氧化碳不属于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故 B 错误; C. 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属于氧 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氧化 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故 C 正确; D. Na2CO3 和 NaHCO3 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变浑浊,虽然方程式不同, 但现象一致,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者,故 D 错误; 故选 C。 5.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Ca2+、Cl-、NO 3  B. Ag+、K+、CO 2 3  、Cl- C. Na+、Cu2+、NO 3  、SO 2 4  D. Na+、H+、CO 2 3  、NO 3 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l3+、Ca2+、Cl-、NO 3  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选 A;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Ag+、CO 2 3  生成 Ag2CO3 沉淀,Ag+、Cl-生成 AgCl 沉淀,不能大量共 存,故不选 B; C.含有 Cu2+的溶液呈蓝色,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含 Cu2+,故不选 C; - 4 - D.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H+、CO 2 3  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H+、CO 2 3  不能大量共存,故不 选 D; 选 A。 6. 实验室用烧碱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图示对应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称量 转移 定容 摇匀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烧碱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故称量烧碱固体应用烧杯,并且应该“左物右码”, 故 A 错误; B. 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并且玻璃棒靠在刻度线以下的位置,故 B 正确; C. 定容时,视线应与刻度线相平,故 C 错误; D. 应该上下反复颠倒摇匀,而不是上下振荡,故 D 错误; 故选 B。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烟产生 B.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 C.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 D.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得蓝绿色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A 不正确; - 5 - B.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瓶内有白烟产生,B 不正确; C.点燃的铁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 FeCl3 固体,产生棕褐色烟,所得固体产物溶于水,得 到棕黄色溶液,C 不正确; D.点燃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瓶内产生棕黄色烟,所得固体产物溶于水,得到蓝绿色溶液, D 正确; 综上所述,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D 项,故答案为 D。 8. 对于下列实验,不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向稀硝酸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HCO 3  +H+=CO2↑+H2O B. 向 CaCl2 溶液中通 CO2:Ca2++CO2+H2O=CaCO3↓+2H+ C. 向粗盐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Mg2+:Mg2++2OH-=Mg(OH)2↓ D. 将一小块钠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稀硝酸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HCO 3  +H+=CO2↑+H2O,A 正确; B.向 CaCl2 溶液中通 CO2,由于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所以不发生离子反应,B 不正确; C.向粗盐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Mg2+将与碱电离出的 OH-结合成 Mg(OH)2,离子方程式为: Mg2++2OH-=Mg(OH)2↓,C 正确; D.将一小块钠投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D 正确; 故选 B。 9. 在坩埚中放一小块钠加热,钠很快熔成圆球,停止加热,立即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 CuSO4 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产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轻微爆鸣声,同时有红色固体生成,经检验该 红色固体与稀硫酸不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受热易熔成圆球说明其熔点低 B. 钠与 CuSO4 粉末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C. 将无水 CuSO4 粉末改为 CuSO4 溶液,反应现象相同 D. 一定条件下,Na 可以与 CuSO4 反应生成 Cu 【答案】C - 6 - 【解析】 【详解】A.钠受热熔成圆球时,温度较低,但钠已熔化,说明其熔点低,A 正确; B.钠与 CuSO4 粉末反应时,产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轻微爆鸣声,表明反应放出大量热,B 正 确; C.若将无水 CuSO4 粉末改为 CuSO4 溶液,则钠将先与水反应,没有铜生成,但会生成 H2 和 Cu(OH)2 沉淀,C 错误; D.在无水条件下,熔融的 Na 可以与 CuSO4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Cu,D 正确; 故选 C。 10. 向一定浓度的 Ba(OH)2 溶液中滴加 NaHSO4 溶液,其电导率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 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SO 2 4  =BaSO4↓ B. bc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OH-+H++SO 2 4  =BaSO4↓+H2O C. c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SO 2 4  D. b、d 两点对应溶液中的离子总数目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 图 中 曲 线 可 知 , ab 段 : Ba(OH)2+NaHSO4=BaSO4↓+H2O+NaOH ; bc 段 : NaOH+NaHSO4=Na2SO4+H2O;cd 段:NaHSO4 只发生电离,不发生化学反应,随着 NaHSO4 的不断加入,溶液中离子浓度不断增大,电导率增大。 【 详 解 】 A . 由 以 上 分 析 可 知 , ab 段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是 : Ba2++OH-+H++SO 2 4  =BaSO4↓+H2O,A 不正确; - 7 - B.bc 段发生 OH-与 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是:OH-+H+ = H2O,B 不正确; C.c 点,溶液中只存在 Na2SO4,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SO 2 4  ,C 正确; D.b、d 两点电导率相同,则离子总浓度相同,但由于 d 点溶液的体积比 b 点大,对应溶液中 的离子总数目比 b 点多,D 不正确; 故选 C。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 合题意,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将盛有新制氢氧化铁胶体的半透膜袋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 中,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胶体微粒能够透过半 透膜 B 某溶液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 生成 确定该溶液中存在 SO 2 4  C 盛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液面 上升一段时间 氯气能溶于水 D 用小刀切割金属钠,钠表面光亮的银白色迅速变暗 金属钠质软,易与水 反应生成 NaOH A. A B. B C. C D.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向烧杯中滴加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表明胶体中的 Cl-透过半透膜进行烧 杯中,A 不正确; B.某溶液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表明溶液中不存在 Ag+、 2 3CO  、 2 3SO  等,再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2 4SO  ,B 正确; - 8 - C.盛满氯气的试管中液面上升,则表明气体体积减小,从而得出氯气能溶于水,C 正确; D.用小刀切割金属钠,钠表面光亮的银白色迅速变暗,则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 钠,D 不正确; 故选 BC。 12.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空气中含有的单质分子数为 NA B. 标准状况下,2. 24L 乙醇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是 0.6NA C. 常温常压下,14g 由 N2 与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NA D. 常温下,2L0.5 mol• L-1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 Na+数为 2NA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22.4L 空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的单质有 N2、O2、稀有气体等, 但还含有 CO2、CO、水蒸气等化合物,所以单质分子数小于 NA,A 不正确; B.标准状况下,乙醇呈液态,不知其密度,无法计算 2. 24L 乙醇中含有的氢原子数,B 不正 确; C.常温常压下,14g 由 N2 与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为 14g 28g/mol =0.5mol,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 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 NA,C 正确; D.常温下,2L0.5 mol• L-1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 Na+数为 2L×0.5 mol• L-1×2NA=2NA,D 正确; 故选 CD。 13. 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 Na+、Ba2+、Mg2+、Fe3+、SO 2 4  、Cl-、CO 2 3  、HCO 3  等离子。 某同学收集雾霾样品,经必要的预处理配成试样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其中含有的离子。 ①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同时得到无色气体。 ②另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加入足量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 全部溶解。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操作①中产生的无色气体为 CO2 B. 可能含有 CO 2 3  C. 肯定含有 Mg2+、SO 2 4  、HCO 3  D. 一定不存在 Ba2+、Fe3+、Cl- - 9 - 【答案】BD 【解析】 【详解】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 BaSO4 或者 BaCO3,继续滴加足量盐 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是 BaSO4,没有 BaCO3,则原溶液中有 2- 4SO ,没有 2- 3CO ,因为有 2- 4SO , 则原溶液中没有 Ba2+,滴加足量盐酸还得到无色气体,因为没有 2- 3CO ,一定有 - 3HCO ,产生 的无色气体是 CO2,则原溶液中没有 Fe3+(双水解);加入足量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切 加足量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是 Mg(OH)2,则原溶液中有 Mg2+,综之,原溶液中一 定有 2- 4SO 、 - 3HCO 、Mg2+、一定没有 2- 3CO 、Ba2+、Fe3+,可能有 Na+、Cl- 根据以上分析知:AC 判断正确,BD 判断错误,正确选项为 BD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要遵循:肯定性原则,否定性原则,进出性原则,电中性原则 14. 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氯气至过量,溶液颜色可能出现无色、浅黄绿色、 红色等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 I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 H+ B. 过程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试管②溶液不再呈酸性 C. 过程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黄绿色,证明溶液中有 Cl2 D. 若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持续加入 Na2O2 粉末,也会出现相同的颜色变化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氯气至过量,氯气与水反应生成 HCl 和 HClO,HCl 电 离生成氢离子,使溶液显酸性,HClO 有漂白作用。 【详解】A. 过程 I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 H+,故 A 正确; B. 过程 II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是因为 HClO 把石蕊漂白,溶液仍然为酸性,故 B 错误; C. 过程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黄绿色,因为溶液中有过量的氯气,故 C 正确; - 10 - D. 若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持续加入 Na2O2 粉末,则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故 D 错误; 故选 AC。 15. 某无土栽培用营养液中含有 KCl、K2SO4、NH4Cl 三种溶质,实验测得部分离子的浓 度如 图甲表示。取 200mL 样品加水稀释,测得 NH 4  的浓度(C)随溶液体积(F)的变化如图乙曲线表 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图甲中 X 离子是 SO 2 4  B. 图乙中 c1=8.0 C. 营养液中 NH4Cl 与 K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D. 营养液中 KCl 的浓度是 4mol • 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乙知,200mL 样品中,c(NH 4  )= 1.6mol/L 1L 0.2L  =8.0mol/L,而图甲中 X 离子的浓度为 4.0mol/L,则其为 c(SO 2 4  )。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 X 离子是 SO 2 4  ,A 正确; B.图乙中 c1 为 c(NH 4  ),所以 c1=8.0,B 正确; C.依据 c(NH 4  )=8.0mol/L,c(SO 2 4  )=4.0mol/L,所以营养液中 NH4Cl 与 K2SO4 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 2:1,C 正确; D.营养液中 KCl 的浓度是 9.0 mol • L-1-8.0 mol • L-1=1.0mol • L-1,D 不正确; 故选 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6. 84 消毒液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某品牌 84 消毒液瓶体的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 11 -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取 84 消毒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 (2)84 消毒液使用时需要稀释。某化学实验小组用上述 84 消毒液配制 480mL 0.2mol • L-1 的稀 溶液。 ①量取 84 消毒液___ mL。 ②洗涤时需要将仪器_____(填名称)洗涤 2~3 次。 ③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此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____;该小组同学用量筒量 取 84 消毒液时,仰视观察液面,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向 84 消毒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以增强漂白消毒效果,请解释其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 回答)。 【答案】 (1). Cl2 +2OH- =ClO- +Cl- +H2O (2). 25.0 (3). 烧杯、玻璃棒 (4). 重新 配制 (5). 偏高 (6). 2NaClO+H2SO4 =2HClO + Na2SO4 【解析】 【分析】 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 NaClO,其密度为 1.192g/cm3,质量分数为 25%,则其物质的量浓度 为 1000 1.192 25% 74.5   =4mol/L;计算配制 480mL0.2mol • L-1 的稀溶液时,应使用 500mL 的 溶液体积进行计算。 【详解】(1)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 +2OH- =ClO- +Cl- +H2O。答案为:Cl2 +2OH- =ClO- +Cl- +H2O; (2)84 消毒液使用时需要稀释。某化学实验小组用上述 84 消毒液配制 480mL 0.2mol • L-1 的稀 溶液。 ①利用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可得出所需量取 84 消毒液的体积为 0.2mol/L 0.5L 1000mL/L4mol/L   =25.0 mL。 ②洗涤时需要将黏有溶质的仪器烧杯、玻璃棒洗涤 2~3 次。 - 12 - ③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此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是重新配制;该小组同学用量 筒量取 84 消毒液时,仰视观察液面,所取 84 消毒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 答案为:25.0;烧杯、玻璃棒;重新配制;偏高; (3)向 84 消毒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以增强漂白消毒效果,是因为生成了 HClO,其原因为 2NaClO+H2SO4 =2HClO + Na2SO4。答案为:2NaClO+H2SO4 =2HClO + Na2SO4。 【点睛】虽然我们考虑到所选容量瓶的规格为 500mL,但在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时,仍会错 误地使用 480mL。 17. 氯气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 其化学性质。 已知:①MnO2 +4HCl(浓) Δ MnCl2 + Cl2↑ +2H2O;②氯气易溶于 CCl4 等有机溶剂。回答下列 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 (2)D 处收集纯净氯气,观察其物理性质。 ①推测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装置 C 中的试剂是____(填名称)。 ②D 处装置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3)能够证明氯气跟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 。 (4)装置 G 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到无色溶液。小组同学认为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 两种,一种是氯气与水反应产生 HClO 具有漂白性,使红色褪去;另一种是________(请用简 要文字回答)。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3). 浓硫酸 (4). Ⅱ、Ⅲ - 13 - (5). 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潮湿的红色布条褪色 (6).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 中和了 NaOH 【解析】 【分析】 实验室用 MnO2 与热的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氯气中混有 HCl 和水 蒸气;为了比较干燥氯气和潮湿氯气的漂白能力,需将氯气中混入的气体除去;实验结束后, 为防止氯气对环境造成污染,需使用 NaOH 溶液吸收氯气。 【详解】(1)仪器 a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答案为:分液漏斗; (2)①装置 B 用于净化氯气,其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装置 C 用于除去氯气中的水 蒸气,所以试剂是浓硫酸。 ②装置Ⅰ中,无气体排出孔,装置内的空气无法排出,氯气不能进入; 装置Ⅱ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空气从长导管排出,可用于收集氯气; 装置Ⅲ中,氯气从长导管进入后,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可用于收集氯气; 装置Ⅳ中,氯气能溶于 CCl4,不能用于收集氯气; 综合以上分析,故选Ⅱ、Ⅲ。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浓硫酸;Ⅱ、Ⅲ; (3)能够证明氯气跟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潮湿的红色布条褪色。答案 为: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潮湿的红色布条褪色; (4)小组同学认为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氯气与水反应产生 HClO 具有漂白 性,使红色褪去;另一种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中和了 NaOH。答案为:氯气与 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中和了 NaOH。 【点睛】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集。 18. 学习小组利用如下流程制备过氧化钠,并设计实验验证其相关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被氧化失去金属光泽,颜色变为 _______ 。 (2)流程中生成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 (3)小组同学取一定量淡黄色固体溶于冷水中,待固体全部反应后,仍可缓慢释放氧气。为探 究固体溶解后溶液成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 14 - ①甲中产生较多气泡,证明固体溶解后溶液中有______ (填化学式)。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 。 ②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用电离方程式回答)。 (4)小组同学将金属钠加热至熔化后,误通入了干燥的 CO2 进行反应,将反应后固体产物溶于 稀盐酸,产生气泡,观察到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①产物中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可能为_____(填化学式)。 ②经检验,黑色固体为单质碳。写出 CO2 与 N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答案】 (1). 灰白色 (2). 2Na2O+O2= 300 400℃ ℃ 2 Na2O2 (3). H2O2 (4). 2H2O2 2MnO 2H2O+O2  (5). NaOH=Na++OH- (6). Na2CO3 (7). 4Na+3CO2 Δ 2Na2CO3+C 【解析】 【分析】 固体 Na 中通入纯净的氧气生成氧化钠,继续通入氧气生成淡黄色固体 Na2O2,Na2O2 和过量 水反应生成 NaOH 和氧气,甲中产生较多气泡,证明固体溶解后溶液中有 H2O2,乙中滴入酚 酞变红,说明 NaOH 电离出了氢氧根,以此解答。 【详解】(1)金属钠被氧化失去金属光泽,颜色变为灰白色,故答案为:灰白色; (2)过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Na2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O2=300 400℃ ℃2 Na2O2,故答案为:2Na2O+O2=300 400℃ ℃2 Na2O2; (3)①Na2O2 和足量水完全反应,得到的溶液中 H2O2 在 MnO2 的催化下可以产生氧气,甲中产 生较多气泡,证明固体溶解后溶液中有 H2O2,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MnO 2H2O+O2  ,故 答案为:H2O2;2H2O2 2MnO 2H2O+O2  ; - 15 - ②乙中含有 NaOH,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NaOH 电离出了氢氧根,离子方程式 为:NaOH=Na++OH-,故答案为:NaOH=Na++OH-; (4)①小组同学将金属钠加热至熔化后,误通入了干燥的 CO2 进行反应,将反应后固体产物溶 于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可能是 Na2CO3,故答案为:Na2CO3; ②经检验,黑色固体为单质碳,则 Na 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 和 C 单质,化学方程式 为:4Na+3CO2 Δ 2Na2CO3+C,故答案为:4Na+3CO2 Δ 2Na2CO3+C。 19. 化学小组欲从含 CuCl2、NaCl 及少量 K2SO4 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 CuCl2 和 NaCl,设计实 验流程如下: 已知:氯化钠、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甲、乙分别是______。 (2)向滤渣中加入试剂丙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操作 1 的名称是_____。 (4)操作 2 包括蒸发结晶、过滤等过程。实验时需在结晶后趁热完成过滤的目的是_____,过滤 时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5)取操作 2 所得氯化钠晶体少许溶于酒精,得乳白色液体,用一束可见光照射液体,若在入 射光的侧面观察到_______,则证明所得液体为胶体。 - 16 - 【答案】 (1). NaOH 溶液、Na2CO3 溶液 (2). Cu(OH)2+2H+ =Cu2+ +2H2O (3). 过滤 (4). 防止温度降低析出 KCl (5). 用热水将滤纸润湿 (6). 光亮的通路 【解析】 【分析】 化学小组欲从含 CuCl2、NaCl 及少量 K2SO4 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 CuCl2 和 NaCl,由流程可知, 试剂甲应为 NaOH 溶液,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完全沉淀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过滤, 在氢氧化铜中加入试剂丙应为盐酸,二者反应得到氯化铜溶液;在滤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 液沉淀硫酸根离子,再加入试剂乙应为 Na2CO3 溶液,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操作 1 为过滤,过 滤除去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在滤液中加入盐酸中和过量的 NaOH 溶液和 Na2CO3 溶液,操 作 2 是蒸发结晶、过滤,得到氯化钠晶体,再加水溶解得到氯化钠溶液,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以上分析知,试剂甲是 NaOH 溶液,试剂乙是 Na2CO3 溶液; (2)滤渣为氢氧化铜,试剂丙为盐酸,二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OH)2+2H+ =Cu2+ +2H2O; (3)由分析知,操作 1 是过滤; (4)由氯化钠、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格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而 K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操作 1 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钾,因此操作 2 包 括蒸发结晶,氯化钠结晶析出,再过滤,得到氯化钠晶体,滤液中含有氯化钾,则实验时需 在结晶后趁热完成过滤的目的是防止温度降低析出 KCl;为了使过滤操作顺利完成,过滤时应 首先进行的操作是用热水将滤纸润湿; (5)取操作 2 所得氯化钠晶体少许溶于酒精,得乳白色液体,用一束可见光照射液体,若在入 射光的侧面观察到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所得液体为胶体。 20. 侯德榜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实验室模拟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备 CO2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NaCl、NH3、CO2 和水反应有两种新物质生成,其中一种是 NH4Cl。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_____。 (3)写出步骤 IV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17 - (4)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应该选用的试剂是_____。 (5)常温下 NaCl 的溶解度为 36g,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1.12g • cm-3,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mol•L-1 (结果保留整数),反应中消耗饱和食盐水 VmL,制得纯碱 mg,NaCl 的利用率 为____(用含 V、m 的代数式回答)。 【 答 案 】 (1). CaCO3+2H+=Ca2++H2O+CO2↑ (2). NH3+NaCl+H2O+CO2 = NaHCO3↓+NH4Cl (3). 2NaHCO3   Na2CO3+CO2↑+H2O (4).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 液 (5). 5 (6). 200 53 m V × 100% 【解析】 【分析】 在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得到 NH3 与 NaCl 的饱和溶液;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NaHCO3 沉淀和 NH4Cl;过滤得到 NaHCO3 晶体;加热晶体,便可获得 Na2CO3 固体。 【 详 解 】 (1) 实 验 室 利 用 碳 酸 钙 与 稀 盐 酸 反 应 制 备 CO2 ,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CaCO3+2H+=Ca2++H2O+CO2↑。答案为:CaCO3+2H+=Ca2++H2O+CO2↑; (2)步骤Ⅱ中,NaCl、NH3、CO2 和水反应生成 NH4Cl 和 Na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答案为: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3)步骤 IV 中,NaHCO3 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  Na2CO3+CO2↑+H2O。 答案为:2NaHCO3   Na2CO3+CO2↑+H2O; (4)检验 Na2CO3 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时,需排除 Na2CO3 的干扰,所以应该先用硝酸处理,再加 入硝酸银溶液,选用的试剂是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答案为: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5)常温下 NaCl 的溶解度为 36g,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1.12g • cm-3,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61000 1.12 136 58.5   ≈5mol•L-1,反应中消耗饱和食盐水 VmL,制得纯碱 mg,可建立如下关系 式:2NaCl——Na2CO3,NaCl 的利用率为 3 g 2106g/mol 100%5mol/L 10 L m V     = 200 53 m V ×100%。答案 为:5; 200 53 m V ×100%。 【点睛】检验 Cl-时,常利用 AgNO3 溶液,解题时,我们易忽视干扰离子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