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1-07-02 发布

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化学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 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化学 一、选择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 A.氧化铝做耐火材料 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 D.漂白粉漂白织物 解析:A.氧化铝熔点高,用于耐火材料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错误; B.纯碱水解呈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 B 错误; C.醋酸与水垢(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故 C 错误; D.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故 D 正确。 答案:D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解析:A.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则聚氯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分子中只含单键,故 A 错误;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生酒化反应生成乙醇,乙醇氧化生成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 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故 B 正确; C.烃中只含 C、H 元素,而聚氯乙烯中含 Cl 元素,聚氯乙烯不属于烃,而聚乙烯属于烃类物质, 故 C 错误;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油脂的氢化反应为加成反应,故 D 错误。 答案:B 3.轨道表示式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一种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 正确的是( ) A.铍原子 B.碳原子 C.氯原子 D.铝原子 解析:A、铍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 ,故 A 错误; B、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所以 2p 能级上电子排布图违反洪特规则,故 B 错误; C、氯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为: ,故 C 正确; D、根据能量最低原理,3s 轨道的能量低于 3p 轨道,所以电子先排满 3s 轨道,才能排 3p 轨道, 所以该电子排布式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故 D 错误。 答案:C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作为反应容器制取氢氟酸 解析:A、因要减缓船体的腐蚀应连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如锌,这就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故 A 错误;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 B 正确; C、CaO 遇水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会和氯气反应,故 C 错误; D、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可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故 D 错误。 答案:B 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 A. 1,2,4﹣三甲苯 B. 3﹣甲基﹣1﹣戊烯 C. 2﹣甲基﹣1﹣丙醇 D. 1,3﹣二溴丙烷 解析:A、苯的同系物在命名时,要从简单的支链开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给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编 号使侧链的位次和最小,故此有机物的名称为 1,2,4﹣三甲苯,故 A 正确; B、烯烃在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 5 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 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则名称为 3﹣甲基﹣1﹣戊烯,故 B 正确; C、醇在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 4 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 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则﹣OH 在 2 号碳原子上,则名称为 2﹣丁醇,故 C 错误; D、卤代烃在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 3 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 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故名称为 1,3﹣二溴丙烷,故 D 正确。 答案:C 6.下列关于氮的固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的固定包括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自然固氮中氮元素被氧化 D.氮的固定中参与元素至少有两种 解析:A、根据氮的固定条件不同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故 A 正确; B、工业合成氨是 N2 与 H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NH3,属于人工固氮,故 B 正确; C、自然固氮是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氮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故 C 错误; D、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与元素至少有两种,故 D 正确。 答案:C 7.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有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解析:A.H2O 中的中子数为 8,D2O 中的中子数为 10,则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不 同,故 A 错误; 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 CH2,由 n= 可知,等质量时含 CH2 的个数相同,1 个 C2H4 分子共用 6 对电子(其中 4 个 C﹣H,2 个 C﹣C),1 个 C3H6 分子共用 9 对电子(其中 6 个 C﹣H,3 个 C﹣C), 因此可以发现规律:1 个 CH2 平均共用 3 对电子,含 CH2 的个数相同则共有电子对数相同,故 B 正 确; C.同温、同压、同体积,由 n= 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C、N 的质子数不同,则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不同,故 C 错误; D.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Fe、Al 元素的化合价均由 0 升高为+3 价,则等物质的量的铁 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n×(3﹣0)NA,故 D 正确。 答案:BD 8.a、b、c、d 为短周期元素,a 的 M 电子层有 1 个电子,b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 2 倍,c 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 3 倍,c 与 d 同周期,d 的原子半径小于 C。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d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只有 a 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b、c、d 分别与氢气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解析:a 的 M 电子层有 1 个电子,应为 Na 元素,b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应为 C 元素,c 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 3 倍,应为 S 元素,c 与 d 同周期,d 的原子半径小于 C.应为 Cl 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Cl>S>C>Na,故 A 正确; B.四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 CO、CO2;Na2O、Na2O2;SO2、SO3,而 Cl 的化合价有多种,则氧化 物也有多种,如 ClO2、Cl2O 等,故 B 正确; C.a 为 Na,为金属,可与其他元素生成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 C 正确; D.b 为 C,可与氢气反应生成 C2H2、C2H4、C2H6 等化合物,含有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 性键,故 D 错误。 答案: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 CH3COOH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 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 2~3 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 NaHCO3 固体 解析:A.测定醋酸 pH,pH 试纸不能事先湿润,防止醋酸被稀释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 A 错误; B.为防止液体被稀释而导致浓度减小而产生实验误差,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故 B 正确; C.分液时,为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 C 错误; D.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水,应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朝下,故 D 错误。 答案:B 10.某化妆品的组分 Z 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图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X、Y 和 Z 均能使溴水褪色 B.X 和 Z 均能与 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 C.Y 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D.Y 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 可作缩聚反应单体 解析:A.X 和 Z 中含有酚羟基、Y 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含有氢原子的酚、烯烃都 能和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所以 X 和 Z 都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Y 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所以三种物质都能使溴水褪色,故 A 正确; B.酚羟基和碳酸氢钠不反应,羧基和碳酸氢钠反应,Z 和 X 中都只含酚羟基不含羧基,所以都不能 和碳酸氢钠反应,故 B 错误; C.Y 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具有烯烃和苯的性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加聚反 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故 C 正确; D.Y 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X 中含有酚羟基,能和醛发生缩聚反应,故 D 正确。 答案:B 11.下列符合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 A.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氯化铝 B.制取漂粉精: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C.工业制纯碱: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煅烧反应所得沉淀 D.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催化氧化、最后用 98.3%浓硫酸吸收 解析:A、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故 A 错误; B、氯气和石灰乳或饱和石灰水中反应制备漂白精,故 B 错误; C、工业制纯碱:在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煅烧反应所 得沉淀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故 C 错误; D、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最后用 98.3%浓硫酸吸收,故 D 正确。 答案:D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B. =1×10﹣13mol•L﹣1 的溶液中:NH4+、Ca2+、Cl﹣、NO3 ﹣ C.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Fe2+、K+、NO3 ﹣、SO42﹣ D.水电离的 c(H+)=1×10﹣13mol•L﹣1 的溶液中:K+、Na+、AlO2 ﹣、CO32﹣ 解析: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Al3+,故 A 错误; B. =1×10﹣13mol•L﹣1 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 B 正确; C.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 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性溶液中 Fe2+(或 Al)、H+、NO3 ﹣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Fe2+,故 C 错误; D.水电离的 c(H+)=1×10﹣13mol•L﹣1 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 存在 AlO2 ﹣、CO32﹣,故 D 错误。 答案:B 13.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溶液中加酸化的 BaCl2 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 SO42﹣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气体通过无水 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 CO2 解析:A.在溶液中加酸化的 BaCl2 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 淀,不能证明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 A 错误;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则该溶液可能是 钠盐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故 B 错误; C.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发生反应:CuSO4+5H2O═CuSO4•5H2O,可证明原气体中含 有水蒸气,故 C 正确; D.二氧化硫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生 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都会变浑浊,不能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 D 错误。 答案:C 14.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 H+和 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 c 向 b 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 FeCl3 可能引起由 b 向 a 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 c 向 d 的变化 解析:A、由图可知 abc 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 abc 为等温线,故升高温度,不能由 c 到 b, 故 A 错误; B、b 点 c(H+)=c(OH﹣)=1.0×10﹣7,故 KW=1.0×10﹣7×1.0×10﹣7=1.0×10﹣14,故 B 错误; C、加入 FeCl3,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 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由 b 到 a),符合图象变化趋势,故 C 正确; D、由 c 点到 d 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减小,温度不变,K 不变,故不能利用稀释使其形成此变化, 故 D 错误。 答案:C 15.在 0.2mol•L﹣1Cu(NO3)2 和 Fe(NO3)3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 H2S 气体,下列不可能发生的离子方程 式是( ) A.H2S+2Fe3+→S↓+2Fe2++2H+ B.H2S+Fe2+→2H++FeS↓ C.H2S+Cu2+→CuS↓+2H+ D.2H++2NO3 ﹣+3H2S→2NO↑+3S↓+4H2O 解析:A.当硫化氢足量时,铁离子能够氧化硫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S+2Fe3+→S↓+2Fe2++2H+,故 A 错误; B.由于 FeS 能够溶于强酸,则不可能发生反应 H2S+Fe2+→2H++FeS↓,故 B 正确; C.CuS 不溶于强酸,则硫化氢可以与铜离子发生反应:H2S+Cu2+→CuS↓+2H+,故 C 错误; 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硫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NO3 ﹣ +3H2S→2NO↑+3S↓+4H2O,故 D 错误。 答案:B 16.7.8 克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低压下,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反应,最终得到固体 16.8 克,此固体物质 中一定含有( ) A.NaOH•H2O B.NaOH C.Na2O2•2H2O D.Na2O2•8H2O 解析:7.8g 过氧化钠物质的量为 =0.1mol, 假设过氧化钠全部反应,由钠原子守恒: 得到 NaOH•H2O 为 0.2mol,质量为 0.2mol×58g/mol=11.6g<16.8g, 得到 NaOH 为 0.2mol,质量为 0.2mol×40g/mol=8g<16.8g, 得到 Na2O2•2H2O 为 0.1mol,质量为 0.1mol×114g/mol=11.4g<16.8g, 得到 Na2O2•8H2O 为 0.1mol,质量为 0.1mol×222g/mol=22.2g>16.8g, 故此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Na2O2•8H2O。 答案:D 17.一定量的 CO2 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 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 正,v 逆均减小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 CO2 的转化率为 25.0%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 CO2 和 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Kp=23.04P 总 解析:A、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则 v 正,v 退均 减小,故 A 正确; B、由图可知,650℃时,反应达平衡后 CO 的体积分数为 40%,设开始加入的二氧化碳为 1mol, 转化了 xmol, 则有 C(s)+CO2(g)⇌2CO(g) 开始 1 0 转化 x 2x 平衡; 1﹣x 2x 所以 ×100%=40%,解得 x=0.25mol,则 CO2 的转化率为 ×100%=25%,故 B 正确; C、由图可知,T℃时,反应达平衡后 CO 和 CO2 的体积分数都为 50%即为平衡状态,所以平衡不 移动,故 C 错误; D、925℃时,CO 的体积分数为 96%,则 CO2 的体积分数都为 4%,所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 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Kp= = =23.04P,故 D 正确。 答案:C 1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 Na2CO3 和 NaHCO3 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 水 C 向含 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 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 色 氧化性:Cl2>I2 D 向 FeSO4 溶液中先滴入 KSCN 溶液,再滴加 H2O2 溶液 加入 H2O2 后溶液变成 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 原性 A.A B.B C.C D.D 解析:A.根据元素守恒知,即使碳酸钠分解也不能生成水,可能是碳酸钠不干燥导致的,故 A 错 误; B.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说明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故 B 正确; 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向含 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 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加 入淀粉后溶液变蓝色,说明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碘,所以氧化性 氧化性:Cl2>I2,故 C 正确; D.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亚铁离子和双氧水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 KSCN 溶液混合生成络合物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加入双氧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则 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不能说明具有氧化性,故 D 错误。 答案:BC 1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 系:甲 乙 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错误的是( ) A.若甲为 C,则丁一定是 O2 B.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 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 CO2 解析:A、甲为 C,丁为 O2 也可以为水,物质转化关系为 C CO CO2,也可以为 C CO CO2,故 A 错误; B、若甲为 SO2,则丁为氨水,物质转化关系为:SO2 NH4HSO3 (NH4)2SO3,故 B 正确; C、若甲为 Fe,丁为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进一步和盐酸反应,故 C 错 误; D、若甲为 NaOH 溶液,丁为 CO2,物质转化关系,NaOH Na2CO3 NaHCO3,故 D 正 确。 答案:AC 20.相同状况下,pH=2 的两种一元酸 HX 和 HY 的溶液分别取 50mL,加入足量的表面积相同的镁 粉,充分反应后,收集 H2 的体积(同温同压下)V(HX)>V(H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X 的水溶液的碱性一定强于 NaY 水溶液的碱性 B.HX 一定是弱酸 C.反应结束时两者所用时间相同 D.浓度:C(HX)>C(HY) 解析:A.因为酸性:HX<HY,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相同浓度的 NaX,NaY 溶液,NaX 碱性 强,故 A 错误; B.pH=2 的两种一元酸,分别取 50mL 加入足量镁粉,由 V(HX)>V(HY),说明 HX 溶液的浓度较 大,则 HX 酸性较弱,HX 一定是弱酸,故 B 正确; C.开始时候 PH 相等,开始那一瞬间反应速率相等,但是二者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不同,所以消耗的 时间不同,故 C 错误; D.pH=2 的两种一元酸,分别取 50mL 加入足量镁粉,由 V(HX)>V(HY),说明 HX 溶液的浓度较 大,所以浓度:C(HX)>C(HY),故 D 正确。 答案:BD 21.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甲、乙、丙三种装置(C1、C2、C3 均为石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丙中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中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C1、C2 分别是阳极、阴极,锌片、铁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C1 上和 C3 上放出的气体相同,铜片上和铁片上放出的气体也相同 D.甲、乙、丙中溶液的 pH 都逐渐升高 解析:A.甲为原电池,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乙、丙为电解池,电解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 能,故 A 错误; B.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与负极相连作阴极,则 C1、C2 分别是阳极、阴极,Fe 作阴极, 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C.C1 和 C3 均为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则两个电极上生成的气体相同,Cu 为正极氢离子得电 子生成氢气,Fe 作阴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 C 正确; D.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 pH 增大,乙中电解氯化铜,铜离子浓度减小,铜离子水解生成的 氢离子减少,则溶液的 pH 增大,丙中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增 大,故 D 正确。 答案:CD 22.将 5.6gFe 投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A,把所得溶液减压蒸干,得到 20gFe(NO3)2 和 Fe(NO3)3 的混合物,将该固体在高温下加热,得到红棕色的 Fe2O3 和气体 B,A、B 气体混合通入 足量水中,在标准状况下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 A.1120mL B.2240mL C.3360mL D.4480mL 解析:红棕色气体 X 为 NO2,溶液蒸干得到 Fe(NO3)2 和 Fe(NO3)3 的混合物,将该固体在高温下加 热,得到红褐色的 Fe2O3 和气体 Y,Y 为 NO2、O2 混合气体,将 X、Y 混合通入足量水,反应又得 到 HNO3,剩余气体为 NO 或 O2,纵观整个过程,Fe 最终转化为 Fe2O3,失去电子,若剩余的气体 是 O2,则 O 的化合价从﹣2 价升到 0 价,也失去电子,不可能,所以剩余的气体只能是 NO,Fe 失去的电子总数等于 N 得到的电子总数, 设 NO 物质的量为 x,则: ×(3﹣0)=x×(5﹣2),解得 x=0.1mol, 即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0.1mol×22.4L/mol=2.24L=2240mL,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23.1100℃时,在体积为 5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a2SO4(s)+4H2(g)⇌Na2S(s)+4H2O(g)并 达到平衡,请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反应中涉及的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非金属性最强的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其电子的自旋方向共有 种。 解析:所有元素中 H 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 大,故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S>O>H;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 O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4,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电子的自旋方向共有 2 种。 答案:S>O>H 2 (2)该反应中 O、S 属于同主族元素,比较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 Na2O 的电子式 ,比较 Na2O 和 Na2S 的熔点高低: Na2O Na2S。 解析: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氧气、硫,利用单质之间置换反应比较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反应方程式为:2H2S+O2=2S↓+2H2O,Na2O 是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所属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电子式为: ,Na2O 的熔点高于 Na2S 的熔点。 答案:2H2S+O2=2S↓+2H2O > (3)上述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降低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解析:Na2SO4(s)+4H2(g)⇌Na2S(s)+4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降低温度,K 值减小,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正反应为吸热 反应。 答案: 吸热 (4)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各气体的浓度相等 解析: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 A 错误; 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可以说明到达平 衡,故 B 正确;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总质量分数变化,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以说明 到达平衡,故 C 正确; D.平衡时气体的浓度与反应物转化率有关,平衡时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 D 错误。 答案:BC (5)若初始时加入的 Na2SO4 为 2.84g,10 分钟后达到平衡时 Na2SO4 的转化率为 45%, V(H2)= 。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 1molH2,平衡向 (填“正反应方 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H2 的体积百分含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若初始时加入的 Na2SO4 为 2.84g,10 分钟后达到平衡时 Na2SO4 的转化率为 45%,即 △ n(Na2SO4)= =0.009mol,故△ n(H2)=0.009mol,反应速率 V(H2)= =27.7.2×10﹣4mol/(L•min);再通入氢气,平衡右移,氢气的浓度不变。 答案:27.7.2×10﹣4mol/(L•min) 正反应方向 不变 24.硫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吸收和处理也十分重要。 完成下列填空: (1)SO2 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SO2 气体通入硫酸酸化的 K2Cr2O7 溶液中恰好生成铬 钾矾[KCr(SO4)2•12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被还原的元 素是 。 解析:该反应中 S 元素化合价由+4 价变为+6 价、Cr 元素化合价由+6 价变为+3 价,转移电子数为 6,根据转移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 3SO2+K2Cr2O7+11H2O+H2SO4=2KCr(SO4)2.12H2O;得电子化合价 降低的元素被还原,则 Cr 元素被还原。 答案:3SO2+K2Cr2O7+11H2O+H2SO4=2KCr(SO4)2+12H2O Cr (2)过量的 SO2 通入 Na2S 溶液,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过量的 SO2 通入 Na2S 溶液,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S,同时生成亚硫酸氢钠,离子方 程式为 2H2O+2S2﹣+5SO2=4HSO3 ﹣+3S↓。 答案:2H2O+2S2﹣+5SO2=4HSO3 ﹣+3S↓ (3)在 1L 0.3mol/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4.48LSO2(标况),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微粒的浓度之间有一 些等量关系,例如:c(Na+)+c(H+)=c(HSO3 ﹣)+2c(SO32﹣)+c(OH﹣),请再写出两个等量关 系: 。 解析:n(NaOH)=0.3mol/L×1L=0.3mol,n(SO2)= =0.2mol,设生成 Na2SO3、NaHSO3 的物 质的量分别是 xmol、ymol,根据 Na、S 原子守恒得 x+y=0.22x+y=0.3 解得,x=0.1mol,y=0.1mol, 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 Na2SO3、NaHS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 恒,根据电荷守恒得 c(Na+)+c(H+)=c(HSO3 ﹣)+2c(SO32﹣)+c(OH﹣),根据物料守恒得 2c(Na+)=3c(HSO3 ﹣)+3c(SO32﹣)+3c(H2SO3),]),[SO32﹣]+[HSO3 ﹣]+[H2SO3]=0.2mol/L,根据质子守恒得 c(HSO3 ﹣)+3c(H2SO3)+2c(H+)=c(SO32﹣)+2c(OH﹣)。 答案:2c(Na+)=3c(HSO3 ﹣)+3c(SO32﹣)+3c(H2SO3),[SO32﹣]+[HSO3 ﹣]+[H2SO3]=0.2mol/L 或 c(HSO3 ﹣)+3c(H2SO3)+2c(H+)=c(SO32﹣)+2c(OH﹣) (4)在室温下,下列曲线可以描述乙酸(甲、Ki=1.8×10﹣5)和次氯酸(乙、Ki=2.95×10﹣8)在水中的电离 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析:由乙酸(甲、Ka=1.8×10﹣5)和次氯酸(乙、Ka=2.95×10﹣8)可知,次氯酸的 Ka 小,则次氯酸的酸 性弱; 由图可知,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电离度,则等浓度时酸性强的电离度大,即甲的曲线在上方, 可排除 BD; 弱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则曲线甲、乙均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可排除 C,显然只有 A 符 合。 答案:A 25.氢溴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化工领域用途广泛。实验室模拟一种工业制备氢溴酸的主要 流程如下: (1)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该反应需要在冰水浴中 进行,可能的原因是 。 解析:反应①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经操作Ⅰ蒸馏得硫酸和氢溴酸的粗品(含 溴),反应②中加入 Na2SO3 还原粗品中的 Br2,但会反应生成 SO42﹣ 加入氢氧化钡后过滤得硫酸钡 沉淀,在滤液中加入浓硫酸,再蒸馏得到纯品氢溴酸, (1)Br2 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 SO2 氧化为 H2SO4,自身被还原为 H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Br2+2H2O=SO42﹣+2Br﹣+4H+;Br2 氧化 SO2 放出很多热量,Br2 和 HBr 易挥发,使用冰水,降 低体系温度,防止 Br2 和 HBr 挥发,使反应完全。 答案:SO2+Br2+2H2O=SO42﹣+2Br﹣+4H+ 防止 Br2 和 HBr 挥发 (2)操作 I 的名称 。 解析: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Ⅰ为互溶的溶液组分的分离,应是蒸馏。 答案:蒸馏 (3)反应②中 Na2SO3 的目的是 。 解析:粗品中可能含有为反应的 Br2,加入 Na2SO3,除去粗品中未反应完的溴。 答案:除去粗品中未反应完的溴 (4)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带有淡 淡的黄色。于是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实验加以探究: 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 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 , 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为 。 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 ,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成立的 方法为 。 解析: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Ⅱ分离固体与液体,应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 杯。 用 KSCN 溶液检验 Fe3+,取少许溶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氢溴酸呈淡黄色是 因为含 Fe3+, 由工艺流程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 Br2,证明该假设成立的方法:用胶头滴管取制得的氢溴酸于试 管中,滴加 CCl4、振荡、静止,下层呈橙红色,证明因含 Br2 而显黄色; 答案:漏斗、玻璃棒 KSCN 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Br2 取样,加入 CCl4 少许,充分震 荡,若油层呈橙色(橙红色)证明含 Br2 26.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主要反应如下: 熔融氧化 3MnO2+KClO3+6KOH 3K2MnO4+KCl+3H2O 加酸歧化 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 物质 K2CO3 KHCO3 K2SO4 KMnO4 溶解度 g/100g 111 33.7 11.1 6.34 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室进行“熔融氧化”操作时,应选用铁棒、坩埚钳和 。(填序号) A.瓷坩埚 B.蒸发皿 C.铁坩埚 D.泥三角 解析:熔融固体物质需要再坩埚内加热,加热熔融物含有碱性 KOH 应用铁坩埚、铁棒、坩埚钳、 泥三角、酒精灯。 答案:CD (2)在“加酸岐化”时不宜用硫酸的原因是 ;不宜用盐酸的 原因是 。反应之后得到高锰酸钾的步骤是:过滤、蒸发结 晶、趁热过滤。该步骤能够得到高锰酸钾的原理是 。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K2SO4 溶解度小,加硫酸时会生成 K2SO4,会降低产品的纯度;盐酸具 有还原性,会被氧化,降低产品的量,故不宜用盐酸,高锰酸钾与碳酸钾的溶解度相差较大,趁热 过滤,可除去碳酸钾杂质。 答案:生成 K2SO4 溶解度小,会降低产品的纯度 盐酸具有还原性,会被氧化,降低产品的量 KMnO4 和 K2CO3 的溶解度不同 (3)采用电解法也可实现 K2MnO4 的转化,2K2MnO4+2H2O 2KMnO4+2KOH+H2↑。与原方法相 比,电解法的优势为 。 解析:与原方法相比,电解法的优势为 K2MnO4 中的锰元素可以完全转化到 KMnO4 中,提高了锰 元素的利用率。 答案:K2MnO4 中的锰元素可以完全转化到 KMnO4 中,原子利用率高。 27.草酸钠滴定法测定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步骤如下: (已知涉及到的反应:Na2C2O4+H2SO4→H2C2O4(草酸)+Na2SO4 5H2C2O4+2MnO4 ﹣+6H+→2Mn2++10CO2↑+8H2O Na2C2O4 的式量:134 KMnO4 的式量:158) Ⅰ.称取 0.80g 的高锰酸钾产品,配成 50mL 溶液。 Ⅱ.称取 0.2014gNa2C2O4,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使其溶解,再加入少量硫酸酸化。 Ⅲ.将瓶中溶液加热到 75~80℃,趁热用Ⅰ中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高锰酸钾溶液 8.48mL。 (1)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 解析: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当最后一滴 KMnO4 溶液滴入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不 褪色。 答案: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 3 位小数)。 解析:根据反应 Na2C2O4+H2SO4→H2C2O4(草酸)+Na2SO4 5H2C2O4+2MnO4 ﹣ +6H+→2Mn2++10CO2↑+8H2O 可得关系式:5Na2C2O4~2KMnO4, 设配制的 8.48mL 配制的样品溶液中含有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x, 则:5Na2C2O4~2KMnO4, 134×5 2×158 0.2014g x x= =0.0950g, 50mL 该样品溶液中含有高锰酸钾的质量为:0.0950g× =0.560g, 则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0.700g。 答案:0.700 (3)加热温度大于 90℃,部分草酸发生分解,会导致测得产品纯度 。(填“偏 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加热温度大于 90℃,部分草酸发生分解,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减少,会导致测得产品 纯度偏高。 答案:偏高 (4)将一定量高锰酸钾溶液与酸化的草酸钠溶液混合,测得反应溶液中 Mn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 t 的 变化如图,其原因可能为 。 解析:反应中 Mn2+浓度发生显著变化,应是反应生成的 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且 c(Mn2+)浓度大 催化效果更好。 答案:Mn2+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随着 Mn2+的产生,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28.莫沙朵林 F 是一种镇痛药,可通过木聚糖 A 按以下路线合成: (1)有机物 B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有机物 C 中的碳碳双键如何检 验 。 解析:化合物 B 中含氧官能团为醛基和羟基;检验 C 中碳碳双键方法为:取少量 C 于试管中,先 加入银氨溶液,加热,然后酸化后滴入溴水,振荡,溶液褪色,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答案:醛基、羟基 取少量 C 于试管中,先加入银氨溶液,加热,然后酸化后滴入溴水,振荡,溶液褪色,证明含有碳 碳双键 (2)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Ⅰ.存在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Ⅲ.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解析:E 的不饱和度为 5,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能 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OOCH),存在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OH 与﹣OOCH 处于对位,另外还有 2 个﹣CH3,分别与﹣OH 相邻,或者分别为﹣OOCH 相邻, 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 。 答案: (3)已知 E+X→F 为加成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解析:已知 E+X→F 为加成反应,对比 E 与 F 的结构可知 X 为 O=C=N﹣C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答案: (4)已知 。化合物 是合成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中间体,请设 计合理方案以 和 为原料合成该化合物(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合 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解析: 发生催化氧化生成 ,然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然后发生取代反应 生成 ,最后与 作用生成 ,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 答案: 29.聚戊二酸丙二醇酯(PP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枓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有很好的 应用前景。 PPG 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烃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0,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②化合物 B 为一氯代烃,化合物 C 的分子式为 C5H8. ③E、F 为相对分子质量差 14 的同系物,F 是福尔马林的溶质。 ④ ⑤R1CH2=CH2 R2R1COOH+R2COOH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为 。 解析:烃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0,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5…10,则 A 为 C5H10,结构为 ;A 发生光照下取代反应生成 B,化合物 B 为一氯代烃,B 为 ; C 分子式为 C5H8,B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C,所以 C 为 , C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D 为 HOOC(CH2)3COOH,E、F 为相对分子质量差 14 的同系物,F 是福尔马 林的溶质,则 F 为 HCHO,可知 E 为 CH3CHO, 由信息④可知 E 与 F 反应生成 G 为 OHCH2CH2CHO,G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H 为 OHCH2CH2CH2OH,D 与 H 发生缩聚反应生成 PPG( ), A 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 (2)B 到 C 的反应条件 。 解析:B 到 C 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需要的反应条件是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 答案:NaOH 醇溶液、加热 (3)由 E 和 F 生成 G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 型 。 解析:由 E 和 F 生成 G 的化学方程式为 HCHO+CH3CHO OHCH2CH2CHO,反应类型是加成 反应。 答案:HCHO+CH3CHO OHCH2CH2CHO 加成 (4)由 D 和 H 生成 PPG 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由 D 和 H 生成 PPG 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5)写出 D 的最简同系物和 H 按 1:1 反应的产物 。 解析:D 的最简同系物和 H 按 1:1 反应的产物 。 答案: (6)写出 G 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G 为 OHCH2CH2CHO,G 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30.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 (1)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然后再用氨氧化 法制取硝酸。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氮气的利用率为 85%。写出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的反应 式 。现有 0.2t 液态氮,能生产出浓度为 40%的硝酸 千克。 解析: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的反应式:4NH3+5O2 4NO+6H2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设能生产出浓度为 40%的硝酸 x 千克,则: N2 2HNO3 28 126 200 千克×85% 40%×x 千克 则 28:126=200 千克×85%:40%×x 千克 解得 x=1912.5。 答案:4NH3+5O2 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1912.5 (2)向 27.2g Cu 和 Cu2O 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 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 NO 和 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 1.0mol•L﹣1 的 NaOH 溶液 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 淀,沉淀质量为 39.2g。求:Cu 与 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在所得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后,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 NaNO3,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沉淀为 Cu(OH)2,质量为 39.2g,Cu(OH)2 的物 质的量为: =0.4mol, 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 n[[Cu(NO3)2]=n[Cu(OH)2]=0.4mol, 设 Cu 和 Cu2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可得:64x+144y=27.2, 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4, 联立方程解得:x=0.2,y=0.1, 所以原固体混合物中 Cu 和 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NO)=2n(Cu)+2n(Cu2O), 即 3n(NO)=2×0.2mol+2×0.1mol, 则 n(NO)=0.2mol, 根据 N 元素守恒可知 n(HNO3)=n(NO)+n(NaNO3)=0.2mol+1.0mol/L×1.0L=1.2mol,所以原硝酸溶液 的浓度为 =2.4mol/L。 答案:混合物中 Cu 和 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4mol/L (3)将 30mLNO 和 O2 混合气体通入过量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只含两种溶质(不考虑 水解),且剩余气体体积为 2mL。求原混合气体中 NO 和 O2 体积比?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反应后溶液中只含两种溶质,则反应生成 NaNO3,发生的反应为: 4NO+3O2+4NaOH=4NaNO3+2H2O,发生反应的 NO 和 O2 的总体积为:30mL﹣2mL=28mL, 若剩余的 2mL 为 NO 时,氧气体积为 28mL× =12mL,NO 体积为:30mL﹣12mL=18mL,原混合 气体中 NO 和 O2 体积比 18mL:12mL=3:2; 若剩余的 2mL 为氧气时,NO 体积为 28mL× =16mL,氧气体积为:30mL﹣16mL=14mL,原混合 气体中 NO 和 O2 体积比 16mL:14mL=8:7。 答案:原混合气体中 NO 和 O2 体积比为 3:2 或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