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0 KB
- 2021-07-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2课时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
C.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的
D.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解析】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指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故A错;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答案】 A
2.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 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D.2CH4(g)+4O2(g)===2CO2(g)+4H2O(l)
ΔH=-890 kJ·mol-1
【解析】 0.25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222.5 kJ的热量,则1 mol甲烷完全燃烧放出890 kJ的热量。
【答案】 C
3.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吸收热量131.3 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收热量131.3 kJ
【解析】 依据反应热的概念,反应热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的热量,特别要指明水的状态。
【答案】 C
4.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
此温度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一定大于92.2 kJ B.一定等于92.2 kJ
C.一定小于92.2 kJ D.无法确定
【解析】 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ΔH表示反应物完全转化的能量变化。1 mol N2与3 mol H2不可能完全转化,故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2 kJ。
【答案】 C
5.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
B.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
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
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解析】 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应把酸(或碱)一次倒入。
【答案】 C
6.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托盘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解析】 B中水银球应浸入溶液中但不与烧杯底接触;C中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D中不用滴定管、托盘天平。
【答案】 A
7.5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50 mL 0.55 mol/L的烧碱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
(3)大烧杯如不盖硬纸板,
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跟50 mL 0.50 mol/L的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
(5)若三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平均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分别为①2.3 ℃ ②2.4 ℃ ③2.9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平均值为________℃。
【解析】 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至少需要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且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因此在烧杯间填满碎纸屑以利于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用硬纸板盖住烧杯以防止对流散热,减小误差,否则由于热量散失未能全部用于升高混合液温度,最后将导致中和热数值偏小。实验中如果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0 mol/L的NaOH溶液反应,由于实际生成的H2O相等,所以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有数据明显有错误,应舍去。
【答案】 (1)温度计 (2)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3)偏小 (4)相等 因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5)2.35
8.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其中aq代表稀溶液,以下四个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热ΔH=-57.3 kJ/mol的是( )
A.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B.H2SO4(aq)+Ba(OH)2(aq)===BaSO4(s)+H2O(l)
C.HCl(aq)+NaOH(aq)===NaCl(aq)+H2O(l)
D.HCl(aq)+NH3·H2O(aq)===NH4Cl(aq)+H2O(l)
【解析】 由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可知,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放热57.3 kJ,故A项放出的热量为114.6 kJ;有沉淀生成时伴随热效应,故B项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不再是57.3 kJ;弱酸或弱碱的电离要吸热,故D项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答案】 C
9.已知:H2(g)+F2(g)===2HF(g) ΔH=-546.6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546.6 kJ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来表示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A项正确;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大于546.6 kJ,B项错误;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C项错误;D项表示的是吸热反应。
【答案】 A
10.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ΔH1________ΔH2(填“>”、“<”或“=”,下同)。
(2)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______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ΔH1________ ΔH2。
①P4(白磷,s)+5O2(g)===2P2O5(s) ΔH1,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2。
(4)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57.3 kJ。
(5)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水蒸气在t ℃、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
__。
【解析】 (1)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故ΔH1=ΔH2。
(2)2 mol氢原子形成新化学键生成1 mol氢分子时放热,故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则白磷的能量比红磷高,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
(4)浓硫酸与其他水溶液混合时放热,故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5)根据题意配平化学方程式,注明物质的状态和反应热。
【答案】 (1)= (2)> (3)< (4)>
(5)CH4(g)+H2O(g)===CO(g)+H2(g) ΔH=+a kJ·mol-1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章2021-07-055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三章第2021-07-0510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二章第2021-07-0310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2021-07-033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2021-07-036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三章第2021-07-0312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四章第2021-07-0310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2021-07-026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2021-07-024页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模块综合2021-07-0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