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4.20 KB
  • 2021-07-08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综合检测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2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我国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B )‎ 解析: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其原理为铁置换出铜,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石灰石的分解,B正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是物质的燃烧,该过程不属于化合反应,C错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是炸药的爆炸,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2.下列关于含氯消毒剂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A.室温下,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漂白液:Cl2+2OH-===Cl-+ClO-+H2O B.氯水具有杀菌消毒作用:Cl2+H2OHCl+HClO C.氯水应避光保存的原因是2HClOH2O+Cl2↑‎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适量CO2可增强漂白效果:‎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析:室温下,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制得漂白液,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A正确;氯气与水的反应为Cl2+H2O 12‎ HCl+HClO,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则氯水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B正确;氯水应避光保存的原因是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故C错误;向Ca(ClO)2溶液中通入适量CO2可增强漂白效果,因为反应后生成次氯酸,使次氯酸的浓度增大,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故D正确。‎ ‎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以下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需要MnO2作催化剂 C.实验②、③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A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需要催化剂,H2O2分解需要MnO2作催化剂,B错误;实验②、③作为对照实验,能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C正确;根据实验①反应后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结合实验②和③,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D正确。‎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纯净的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具有漂白性 B.可用干燥的石蕊试纸验证氯水是否变质 C.氯气能与铁反应,液氯不宜贮存在钢瓶中 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解析:氯气没有漂白性,A项错误;若氯水不能漂白石蕊试纸,则证明氯水中已经不存在HClO,即已经变质,B项正确;常温下,氯气与铁不反应,可以用钢瓶贮存液氯,C项错误;氯气与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而氯水是氯气溶于水之后形成的混合物,D项错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过氧化钠可用作漂白剂和供氧剂 B.用二氧化氯代替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效果更好 12‎ C.侯氏制碱法是以氯化钠等为原料制取烧碱的生产工艺 D.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解析:侯氏制碱法是以氯化钠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生产工艺,此处的“碱”不是烧碱(NaOH),而是纯碱(Na2CO3),故C项错误。‎ ‎6.结合表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反应①中的氧化产物一定只有一种 B.MnSO4可被O2氧化生成KMnO4‎ C.氧化性:KMnO4>Cl2>Fe3+‎ D.还原性:H2O2>Mn2+>Cl-‎ 解析:反应①中若Cl2足量,可生成FeCl3、Br2两种氧化产物,A项错误;根据反应②可知,KMnO4的氧化性强于O2,故MnSO4不能被O2氧化生成KMnO4,B项错误;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MnO4>Cl2>Fe3+,C项正确;根据同一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H2O2>Mn2+、Cl->Mn2+,D项错误。‎ ‎7.如图所示,纵轴表示导电能力,横轴表示所加溶液的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曲线A表示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曲线B表示CH3COOH溶液中滴加KOH溶液 C.曲线C表示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曲线D表示Cu(OH)2悬浊液中滴加HNO3溶液 解析:B、D项,开始滴加时导电能力都增强。‎ ‎8.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 12‎ 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D )‎ ‎100 mL盐酸 ‎100 mL盐酸 ‎100 mL盐酸 m(混合物)/g ‎14.2‎ ‎25‎ ‎27.6‎ V(CO2)/L ‎3.36‎ ‎4.48‎ ‎4.48‎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1‎ B.加入14.2 g混合物时盐酸不足 C.加入25 g混合物时盐酸过量 D.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与K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解析:由题意可知混合物为NaHCO3和KHCO3,与盐酸的反应为HCO+H+===CO2↑+H2O,由题表可知盐酸体积不变,随着加入固体质量增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先增大后不变,故第一组为固体反应完全,第二、三组为盐酸反应完全;故可求得c(HCl)==2.0 mol·L-1,A错误;加入14.2 g混合物时为盐酸过量,B错误;由表中对应关系可得,100 mL盐酸可消耗混合物的质量为×14.2 g=18.93 g,加入25 g混合物时盐酸不足,固体过量,C错误;设14.2 g混合物中NaHCO3和K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由第一组数据可列关系式:①x mol+y mol=0.15 mol、②84 g·mol-1×x mol+100 g·mol-1×y mol=14.2 g,可得:x=0.05,y=0.1,故混合物中NaHCO3与K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D正确。‎ ‎9.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1‎ B.通入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 C.所得溶液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OH)n(Na2CO3)=13‎ D.所得溶液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aHCO3)n(Na2CO3)=11‎ 12‎ 解析:生成CO2时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假设NaOH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只有Na2CO3,则开始阶段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由方程式可知,前后两个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应相等,而根据图像可知生成CO2消耗盐酸的体积是100 mL-25 mL=75 mL>25 mL,说明NaOH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2CO3、NaHCO3。加入100 mL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氯原子、钠原子守恒,n(NaOH)=n(NaCl)=n(HCl)=0.1 L×0.2 mol·L-1=0.02 mol,所以c(NaOH)==0.2 mol·L-1,A正确;由曲线可知,25 mL到100 mL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所以n(CO2)=n(HCl)=(0.1 L-0.025 L)×0.2 mol·L-1=0.015 mol,所以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15 mol×22.4 L/mol=0.336 L=336 mL,B错误;Na2CO3转化为NaHCO3,消耗盐酸25 mL,生成的NaHCO3转化为二氧化碳又消耗盐酸25 mL,故NaOH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Na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00 mL-50 mL=50 mL,因此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D错误。‎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 A.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Cl-===AgCl↓+NO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 C.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BaSO4↓‎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 解析:A项错误,AgNO3是强电解质,应拆写成离子形式;B项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相等;D项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离子方程式应为Fe+Cu2+===Fe2++Cu。‎ ‎11.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篱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中铜得到电子,O2失去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变化的只有两种元素 解析: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铜元素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得到电子,被还原。‎ ‎12.已知甲、乙、丙、丁分别是HCl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K2CO3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反应现象如表所示:‎ 反应物 甲+乙 丙+丁 甲+丁 甲+丙 乙+丁 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由表中现象可知甲、乙、丙、丁依次是( D )‎ A.HCl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K2CO3溶液 12‎ B.AgNO3溶液、HCl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 C.BaCl2溶液、K2CO3溶液、AgNO3溶液、HCl溶液 D.AgNO3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 解析:由表中实验现象可知,甲分别与乙、丙、丁三种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甲为AgNO3溶液;由乙与丁混合产生无色气体可知,乙、丁分别为HCl溶液和K2CO3溶液中的一种;由丙与丁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可知,丁为K2CO3溶液,丙为BaCl2溶液,则乙为HCl溶液。综上可知,甲、乙、丙、丁依次是AgNO3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 ‎1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的是( C )‎ A.Na2O2和CO2      B.Na2O2和H2O C.Na和O2 D.Fe和Cl2‎ 解析:Na与O2反应,在常温时生成Na2O,在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 ‎14.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阴影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水的质量为 100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 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Na+2H2O===Na++2OH-+H2↑‎ C.反应③最多能产生0.05 mol O2‎ D.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 解析:Na2O2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A项错误;离子方程式未配平,B项错误;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③>①,D项错误。‎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12‎ A.E处棉花球变成橙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O-+Cl-+H2O 解析: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F处KI被氧化成I2,而Cl2和Br2均能与KI反应生成I2,故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强。‎ ‎1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取20.0 mL该混合溶液,不断加入1.00 mol·L-1的稀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和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 反应阶段 Ⅰ Ⅱ Ⅲ 盐酸体积V/mL ‎040.0‎ 现象 无气体产生 产生气体 无气体产生 则混合溶液中c(HCO)为( B )‎ A.0.50 mol·L-1 B.1.00 mol·L-1‎ C.1.50 mol·L-1 D.2.00 mol·L-1‎ 解析:反应阶段Ⅰ发生的反应为H++CO===HCO,根据盐酸的用量1.00 mol·L-1×0.01 L=0.01 mol,可以计算出生成的HCO为0.01 mol;反应阶段Ⅱ发生的反应为H++HCO===CO2↑+H2O,消耗的盐酸为30 mL,则此阶段消耗HCO的物质的量为1.00 mol·L-1×0.03 L=0.03 mol,则原溶液中HCO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0.01 mol=0.02 mol,c(HCO)==1.00 mol·L-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2‎ ‎17.(10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次氯酸钠并探究氯水的性质。其中装置①为氯气的发生装置,装置②的试管中盛有15 mL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并将其置于冰水中,装置③的试管中盛有含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装置④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分液漏斗(填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装置①②之间安装盛有b(填序号)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写出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OH-+Cl2===Cl-+ClO-+H2O。‎ ‎(4)实验中可观察到装置③的试管中溶液褪色。对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某同学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盐,使溶液的碱性减弱;‎ 猜想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实验证明哪种猜想正确: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溶液又出现红色,证明猜想一正确;若溶液不再出现红色,证明猜想二正确。‎ 解析: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时,可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故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使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净化装置。将Cl2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Cl2与NaOH反应生成盐,使溶液的碱性减弱;二是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若要设计实验证明哪种猜想正确,可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溶液又出现红色,证明猜想一正确;若溶液不再出现红色,证明猜想二正确。‎ 12‎ ‎18.(11分)(1)氯水具有多种性质,新制氯水(氯水足量)可分别与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作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2HCl+CaCO3===CaCl2+H2O+CO2↑;‎ ‎②cHCl+AgNO3===AgCl↓+HNO3;‎ ‎(2)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3)写出工业上用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4)实验室还可用高锰酸钾快速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5Cl2↑+2MnCl2+2KCl+8H2O。‎ ‎①请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②若消耗0.2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是36.5_g。‎ 解析:(1)①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②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2)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变红的石蕊试液褪色。(3)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4)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浓盐酸是还原剂,2 mol高锰酸钾反应消耗的16 mol浓盐酸中,只有10 mol浓盐酸作还原剂,所以氧化剂和被氧化的还原剂之间的量的关系为2KMnO4~10HCl,若消耗0.2 mol 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1 mol,质量是36.5 g。‎ ‎19.(12分)(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水在下列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从氧化剂、还原剂角度分析)。‎ ‎①电解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12‎ ‎②钠和水反应:氧化剂。‎ ‎③氟气和水反应(2F2+2H2O===4HF+O2):还原剂。‎ ‎④氯气和水反应: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2)某一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S、H2S、HNO3、NO、H2O。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NO;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氧化产物的质量是4.8 g。‎ ‎(3)将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这个事实说明具有还原性的粒子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Fe2+>Br->Cl-。足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解析:(1)电解水过程中,所以在反应①中H2O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在反应②中水只作氧化剂;在反应③中H2O只作还原剂;在反应④中H2O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2)由于HNO3具有强氧化性,H2S具有还原性,此反应为HNO3将H2S氧化成S,自身被还原为NO,根据H2→可知,每转移2 mol电子生成32 g S,当转移0.3 mol电子时,得到S的质量为4.8 g。(3)Fe2+、Br-均具有还原性,当通入少量Cl2时只有Fe2+被氧化,说明还原性Fe2+>Br->Cl-。当通入足量Cl2时,Fe2+和Br-完全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20.(10分)碳酸钠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工业碳酸钠大多采用侯氏制碱法制取,所得碳酸钠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现欲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 ‎(1)把一定质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填操作)、洗涤、烘干、称量。‎ 方案二:气体分析法 ‎(2)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用图所示装置测定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饱和NaHCO3溶液,但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够准确,原因是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与NaHCO3溶液作用生成CO2。‎ 12‎ 方案三:质量差分析法 ‎(3)把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利用其质量差求算样品的纯度。‎ 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①在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质量为m1 g ②取n g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量干燥管质量为m2 g ⑤关闭止水夹 ⑥打开止水夹 ⑦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⑧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 Ⅰ.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序号):③→②→⑥→⑧ →⑤→① →⑦→⑥→④。‎ Ⅱ.在操作④中,要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广口瓶中产生的CO2气体全部排出;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蒸气。‎ 解析:(1)沉淀应先过滤出来,然后洗涤、烘干、称量。(2)应保证CO2气体不溶于B瓶液体,瓶中液体应盛饱和NaHCO3溶液以降低CO2的溶解度;但A中所用盐酸具有挥发性,HCl会与NaHCO3溶液作用生成CO2,从而导致CO2的体积要比实际的大。(3)依据实验目的,结合各装置中试剂的性质,不难确定各装置的作用和操作顺序。‎ ‎21.(9分)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 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气体6.6 g;若将28 g原混合物直接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气体8.8 g。由此计算:‎ ‎(1)NaHCO3的质量。‎ 12‎ ‎(2)残留固体的质量。‎ ‎(3)n的值。‎ 答案:(1)8.4 g (2)15.9 g (3)5‎ 解析:设Na2CO3·nH2O、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由 Na2CO3·nH2ONa2CO3+nH2O ‎   a  a ‎2NaHCO3Na2CO3+CO2↑+H2O ‎   b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有:解得 所以(1)m(NaHCO3)=0.1 mol×84 g/mol=8.4 g;‎ ‎(2)m(残留固体)=0.15 mol×106 g/mol=15.9 g;‎ ‎(3)m(H2O)=28 g-0.1 mol×(106 g/mol+84 g/mol) =9 g,‎ n(Na2CO3)n(H2O)=0.1 mol=1n,n=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