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 级高一下学期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所以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
发展格局,故选 D;A属于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排除;中国不符合“小国寡民”,排除 B;C
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2.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
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
说明了( )
A. 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 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 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 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
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我统治了这个王国”可以看出,波斯国家具有明显的君主专制
色彩,故选 A 项;BCD 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答案为 A。
3. 公元前 2 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
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
甚至还有主厨。这种现象会导致
A. 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 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C. 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
D. 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答案】A
【解析】
- 2 -
【详解】从材料可知,罗马征服希腊并从希腊带回的人质中包含了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些人
质到达罗马后对罗马社会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必然导致罗马文化发生变化,故选 A。罗马与
希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B项描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的发展,排除 C;
题意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 D。
4.“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
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
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A. 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 B. 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C. 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D. 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方式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交往,世界各民族、
国家的文明交流与传播是通过暴力冲突、和平交往两种方式进行的,故 C 项正确;AB 项是和
平交往的表现,排除 AB 项;D 项不是东西方交流的方式,排除 D项。
5. 公元 530 年,商人奥曼图斯特在君士坦丁堡与当地的手工业者拉慈希发生了经济纠纷,两
人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走上法庭。法官对此官司的裁决将依据
A. 封建等级制度 B. 《查士丁尼法典》
C. 公民大会决议 D. 《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元 530 年,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法官对工商业者在君士坦丁
堡的经济纠纷,会依据已经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裁决,B 项正确;工商业者的经济纠纷,
不能依据封建等级制度裁决,A 项错误;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实行专制统治,首都君士坦丁
堡没有公民大会,C 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法典,不适用于拜占庭帝
国,D项错误。
6. 下列关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大学兴起 ②基督教神权统治 ③王权始终软弱 ④市民阶层形成 ⑤英国议会产生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 3 -
【详解】中世纪时期,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
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①项正确;西欧封建社会时
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②项正确;
在西欧封建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工商业也迅速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形成,④项正确;1265 年
孟福尔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⑤项正确。①②④⑤符合题意,D 正确;中世纪
早期天主教统治欧洲,教权高于王权,后期王权逐步加强,故③项错误,ABC 排除。
7. 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
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
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A. 古希腊城邦 B. 古罗马城邦 C. 中古西欧庄园 D. 中古日本
庄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给出的“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
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
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可知以上场景发生在中古西欧。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
济。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庄园生产者主要是农奴,此外
还有自由佃户、雇工和奴仆等。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地外,还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农奴大部分时间要为领主劳动,一般每周 3-4 天,农忙时增加。农忙时必须优先完成领主自营
地的耕作义务。因此 C 正确,ABD 排除。故选 C。
8.“这个地方交通虽不便利,但有许多鸟类和鱼类资源,而且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从湖底挖
出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在上面种植农作物。淤泥非常肥沃,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部分园地一年可以收获 7 次。”材料中描述的是
A. 阿兹特克文明 B. 玛雅文明 C. 印加帝国 D. 班图人的
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浮动园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阿兹特克文明。14 世纪,阿兹
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 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阿兹特克人的经济
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故 A 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
- 4 -
9. 751 年,中国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发生战争,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最远可能到达北非。
十多年后,杜环回国,他把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时,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
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材料能证明
A. 中国与非洲有了直接交往
B. 郑和最先开辟了中国沟通非洲的航路
C. 非洲曾被阿拉伯帝国统治
D. 书中均能查到印加人农业生产的情况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
略》中留下相关记载”说明中国与非洲有了直接的交往。A 正确;郑和是在明朝时期到达非洲,
B排除;阿拉伯帝国曾统治北部非洲,但没有统治整个非洲,C排除;印加人生活在南美洲,
杜环和汪大渊两人没有到过南美洲,书中不可能有相关记载,D 排除。故选 A。
10.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是其根源;后来有观点认为,应当突
出宗教的重要作用;又有研究者提出,王室的支持才是其主要原因。据此可知,历史事件
A. 不能被正确认识 B. 研究视角可以多元
C. 只能有一种解释 D. 可以随意加以阐释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对新航路的开辟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说明研究视角可以多元,故 B 符合
题意;历史事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而复杂化,但可以被正确认识,故 A不符合题意;材料
表明历史事件可以不只有一种解读,故 C不符合题意;历史事件的阐释要科学严谨,故 D不
符合题意。故选 B。
11. 自 16 世纪 30 年代至 16 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 4 倍多,英法等国上涨 2 倍至 2倍
半。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
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C.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答案】C
- 5 -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物价上涨,从事工商业贸易的工商业者收入增加,经济实力增强,故 C 项正
确。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流入欧洲,这是导致欧洲物价上涨的原因,并非其结果,故 A
项错误。封建领主以地租为生,物价上涨后其地租的收入难以维持原本的贵族生活,他们的
收入远比不上工商业者,不存在急剧增加的情况,故 B 项错误。西班牙等国国内物价上涨,
并没有体现各国间贸易的情况,无法得出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故 D 项错误。
12.“以法国为基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发挥了欧洲史上史无前例的作用,他们引发新的思潮,开
启新的学科,一方面发展理性的思维,另一方面容许不同的意见彼此辩论。”材料中“新的
思潮”指
A. 科技革命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以法国为基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发展理性的思维”可知,“新的
思潮”指的是启蒙运动,故选 D 项;题干信息未体现科技革命,排除 A 项;文艺复兴以人文
主义为核心,并非理性主义,排除 B 项;题干未涉及宗教改革内容,排除 C 项。故选 D。
13.“君主是国家的元首,是政府的首脑,是教会的首领,又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但实
际上君主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而是由一个从议会中多数党的首领中产生的首相,来直接管
理国家。”这段文字表述的是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联邦制 D. 民主共和
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其中
内阁首相负责的是国家的行政事务,因此 B 正确,A 排除;联邦制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
C 排除;民主共和制下无君主,D排除。故选 B。
14. 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德意志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A. 奠定了欧洲和平的基础
B. 结束了德国的政治分裂
C. 推翻了德国君主制度
D. 改善了德国与法国关系
- 6 -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是指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
实现了德国的统一,这一举动对德国而言具有革命性的功能,因为其结束德国长期的政治分
裂,极大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故答案为 B项。A 项,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革
命”只是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奠定了欧洲和平的基础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排除;C 项,根
据所学可知,德意志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D 项,根据所学可知,
“德意志革命”打败了法国,并在法国的凡尔赛宫举行德意志建国仪式,这对法国人而言是
极大的耻辱,此举只会恶化两国关系,不会改善二者的关系,排除。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 垄断组织形成并发展
C. 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 D. 出现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选 A;垄断组织形
成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属于生产力的发展,排除 B;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不属于生产力的发
展,排除 C;D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显著特点,排除 D。
【点睛】
16. 对如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
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
A. 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 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 7 -
C. 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 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以及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
此时英国正在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工人数量大增,故 C 项正确,排除 BD 项;随着工业
革命的开展,棉手织工场工人应该是减少,排除 A。
17. 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 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
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
里“亚洲觉醒”主要是指( )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 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 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 亚洲国家意识到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 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指的是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故选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首先在欧洲到来,排除 A;多数亚洲国家还是资产阶级承担领
导革命的责任,排除 B;20世纪初的亚洲国家没有实现联合斗争,排除 D。故选 C。
18. 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
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
与之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A.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D.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评论中“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是想阐明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者企图通过与资产阶级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想要提出应该与
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而不是与资产阶级妥协,故选择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 8 -
19. 列宁在 1895 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
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A. 《社会契约论》 B. 《共产党宣言》
C. 《物种起源》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号召全世界的
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因此 B 正确;AC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
20. 以下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
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列强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对外瓜分殖民地,C 项符合
题意;早期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带着武器手工业品从亚非拉美地区用武力掠夺金银和劳
动力。不符合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征,故 A 错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向亚非拉
美地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不符合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征,故 B 错误。二战后,西方国
家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科技,从亚非拉美地区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世界
市场已经形成,故 D 错误。
21. 1884 年,英、法、德等国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
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所占非洲大陆之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贸易自
由和过境自由。据此推知,此次柏林会议
A. 导致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 B. 否决了各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
C. 使非洲完全沦为了欧洲殖民地 D. 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 9 -
【答案】A
【解析】
【详解】1884 年欧洲列强通过柏林会议协议,强调“占领方为有效”和“划定彼此的势力范
围”,体现出柏林会议的实质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导致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故 A
正确,排除 B项;C项“完全”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欧洲列强在争夺非洲上异常
激烈,矛盾不可能得到解决,排除 D 项。
22. 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
界。……人们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材料
意在说明,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 )
A. 欧洲国家起了主导作用 B. 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均受益
C. 欧洲和亚非拉作用相同 D. 亚非拉国家起了关键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新航路开辟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的许多地区成了欧洲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
料来源地,直接推动了欧洲生产的发展,故 D 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弗兰克林本人强调
的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而 AB 是从欧洲对世界的影响来说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 是从人类
相互的影响来说的,不符题意,排除。
2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
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 1916 年,德、法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B. 1917,美、中两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C.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 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论属于对历史史实进行的结论评价,其中 C 是对一战的评价,
属于史论,符合题意;ABD 均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4.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性质的有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 10 -
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④德国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
首先明确巴黎和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①④两项体现了其分赃性,而②③则是对
战败国的处置,排除 ABC,故本题答案选 D项。
25. 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
相丘吉尔“二战”前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A. 苏台德区被割占 B. 法国战败投降 C. 苏德战争爆发 D. 日本偷袭
珍珠港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丘吉尔的话表示他们奉行的绥靖政策最终会给自己带来极大危险。联系所学知识,
二战前,在法西斯肆意侵略扩张之时,奉行绥靖政策的主要是英法,但一味地牺牲小国来自
保使得法西斯势力更加猖獗。最终,德军进攻法国,法国战败投降,这验证了丘吉尔的推断,
故答案为 B。苏台德区被割占指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排除 A;苏联没有推行绥靖政策,排除 C;
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 1941 年 12 月,是二战期间,排除 D。
26. 从下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 9月 1日 1945年 5月 8日 4年 8个月零 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 6月 22日 1945年 5月 8日 3年 10个月 17天
- 11 -
太平洋战场 1941年 12月 8日 1945年 9月 2日 3年 8个月 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 9月 18日 1945年 9月 2日 13年 11个月 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 8月 9日 1945年 9月 2日 25天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
各国人民协同作战的结果 ③中国人民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④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
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中国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坚持的时间最长,中国为反法西斯
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①正确;②正确,反法西斯战争世界主要国家都参与其中,结
成了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取得了胜利;③正确,从时间上看,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从 1931
年就开始了,因此最早进行的。从表格中无法获得“④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
要原因”这样的历史信息,这是外因。因此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B。
考点:二战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 1939 年至 1945 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为
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一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先后有
61 个国家和地区、20 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中国战场在 1931 年开始算时间最长。二战
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7.“这一新政府……像沙皇专制政权在 3 月时那样,孤立无助地崩溃了。…因为它从一开始
就拒绝考虑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两样东西—一土地和面包。同样,也不愿意结束战争。”
材料中的“新政府”是
A. 罗曼诺夫王朝 B. 工兵代表苏维埃
C. 独立国家联合体 D.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12 -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继续参加一战,没
有满足国内人民“要和平”“要土地”的要求,最终被十月革命推翻,故“这一新政府”为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 D符合题意;沙皇专制政权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代的罗曼诺夫王朝,
故 A不符合题意;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人民的利益,不可能拒绝考虑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
两样东西—一土地和面包,故 B 不符合题意;独立国家联合体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
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故 C不符合题意。故选 D。
28. 1921 年,苏俄私人资本积累为 1.5 亿卢布,1923 年初增至 3.5 亿卢布。从 1922 年到 1925
年,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从 856 个增至 1786 个。这说明苏俄
A. 私有经济日趋占据主导 B. 新经济政策成果明显
C.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D. 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数据来看,这一时期苏俄的经济有所发展,从材料时间来看,这一时期苏俄
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B 正确;当时苏俄是
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A 排除;C 与材料无关,排除;D 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故选 B。
29.“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居住
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陆。”这块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赢得独立是在
A. 20 世纪初期 B.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C.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D. 20 世纪 90 年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黑色人种居住的大
陆”可知,这是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大部分国家独立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C
正确;20 世纪初期、二战前的非洲仍处于被殖民状态,排除 AB;1990 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
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在这之前,非洲大部分国家已经独立,排除 D。
30. 针对“美国------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
混乱。……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
诚意协助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
- 13 -
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此项政策苏联采取应是:
A. 马歇尔计划
B. 成立北约
C. 成立经互会
D. 成立华约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可知
苏联反对的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为此苏联在经济提出经济互助委员会,C选项符合题意。马
歇尔计划是美国的政策,A选项排除。北约是美国在军事上的对抗,B选项排除。华约是苏联
针对北约提出的措施,D选项排除。
31.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答案】A
【解析】
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故本题应选 A 项;德国分裂属于冷战,故排除
B 项;华约诞生于 1955 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 年”不符,故排除 C 项;德国于 1990
年实现统一,与题目中的时间“1945~1949 年”不符,故排除 D 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 14 -
32. 1961年 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愿会议对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新老
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这表明
A. 中国已经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B. 不结盟运动建立起国际政治新秩序
C. 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D.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拥有共同的诉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都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
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因此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故 D项正确。
33. 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
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A. 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D. 建设“福利国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 1950 年颁制《关于劳动集体管理国营经
济企业和高级经济联合组织的基本法》规定由企业全体就业人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的
工人委员会代表社会,根据国家经济计划,以及振兴法律、法规确定的权利义务对企业进行
管理;宣布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实行工人自治。从 1953 年起,又把自
治范围扩展到教育、科学、文化、保健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实行社会自治。1964 年以后,进
一步减弱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扩大企业以及共和国和自治省的自主权,实行经济的分
散化管理,把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定为南斯拉夫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制度。建立了社
会主义自治制度,A 正确;南斯拉夫并未实行市场经济,依然是计划经济,排除 B;新经济体
制,全称“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的新体制”。它是柯西金于 1965 年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所
作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报告中首次提出。
同年 10 月,苏联政府批准了《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正式决定推行新经济体制,排
除 C;“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排除 D。
34. 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保留了
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
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15 -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
苏联撤销几个全联盟部,设立地方经济行政区来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地方的经济自
主权,故 C项正确;上述举措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但是不可能从根本突破,故 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 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经济所有制问题,故
D项错误。
35. 历史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列图片反映出共同的经济特征是( )
A. 国有企业主导国家经济发展
B. 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型
C. 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D. 能源与交通业全由国家经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三幅图片中 “国营”即国有化,体现了西方国家干预的经
济思想,而“市场经济”体现了自由竞争的市场局面,二者均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既
有国家干预也有自由竞争,故 C 项正确;图片信息不能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国有企
业主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局面,排除 A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转型为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B
项;全由国家经济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C
36. 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
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
A. 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 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C. 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 16 -
D. 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答案】A
【解析】
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而不再是蓝领、白领这么简单的分化,说明
新科技革命的形势下,社会分工更加多元了,所以影响到了社会结构变化,故选 A;BC不符
合史实,故排除;题干体现的是社会阶层的分化,而不是流动,故排除 D。
37. 1950 年,美国制造业的产量占 10 个主要工业国家总产量的 62%,1965 年这个比例降到 50%。
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美国的份额也从 1953 年的 30%下降到 1965 年的 16%。导致以上变
化的因素包括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 ②欧洲走向联合推动经济复兴
③“滞胀”冲击了美国经济 ④二战之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制造业份额的下降主要是受到西欧的冲击,同时日本战后
崛起也对美国的制造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 C 项正确;①③所处的时间是 70年代,故排除
ABD项。
38. 下面是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漫画《颠倒黑白》,图中文字为“相信我(美国),
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B.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
C. 冷战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D. 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
【答案】C
【解析】
- 17 -
由材料“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可知苏联已经解体,故排除 AB;美
国针对俄罗斯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但由试图缓解两国关系,说明冷战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
系,故选 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9. 多年的全球化趋势造就了一个形式上的“地球村”,却没有建立起深度有效的全球治理结
构。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世界布满
了国际游戏参与者试图重构全球秩序的“先手棋”,材料中的“先手棋”说明
A. 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 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 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
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虽然叙述了美国在全球化趋势下,强权、霸权犹在,但更多国家都在参与重构全球秩
序,表明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D正确;A说法比较片面;B与史实和材料不符;
材料没有涉及地区冲突,C不正确。
40. 据联合国统计,距今 10 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 36 个,5 年前增至 42 个,现在则进一
步增加到 50 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 B. 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
C. 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 D. 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
【答案】C
【解析】
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不发达的国家增多,而不是表现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
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跨国公司,且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跨国公司
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的说法不准确,排除 B;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增多,表明各国间的贫
富差距正在一步拉大,故 C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到世界银行,且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依
靠外部的援助而能实现的,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 历史在我们的理解中流动,历史解释就是创造性地重新理解历史。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 18 -
(1)历史解释须依据史料。归纳材料甲的主张。结合材料乙,判断这些主张是否实现,并说
明理由。
(2)历史解释须揭示历史事件间因果关系。据下列文字和图片材料,指出日本与印度对待欧
洲文明的不同态度和共同目的,并分析导致两国相同目的的主要原因。
(3)历史解释须表达自己的见解。据下列材料,概括建立联合国的主要目的。综合上述材料,
写出你对世界发展演变的主要观点。
【答案】(1)人生而且始终自由平等;组建政府是为保障财产、安全等权利。
没有。工人阶级遭受压迫、奴役。
(2)态度:日本学习;印度反对。
目的:赢得民族独立。
原因:列强侵略;民族意识觉醒。
(3)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观点:维护自由、安全等权利逐渐成为世界共识;民族独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解析】
【详解】(1)根据“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得出人生而且始终自由平等;根据“任
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可得出组建政府是为保障财产、安全等权利。结合所学可得
出没有。根据所学可得出工人阶级遭受压迫、奴役。
(2)态度:根据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可得出日本学习;根据材料可得出印度反对。目的:结
合所学可得出是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原因:根据所学得出列强侵略;民族意识觉醒。
(3)根据“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可得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观点:根据所学可从维护自
- 19 -
由、安全等权利逐渐成为世界共识、民族独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等方面概括。
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
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
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
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
结果是经历了 15、16 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
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
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
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
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
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 15、16 世纪以来世界发
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 16 世纪第一批被
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
【答案】(1)路径:美洲——欧洲——欧美之外;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
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
(2)途径:殖民掠夺、屠戮(种族灭绝);不平等贸易;命运:成为黑奴;命运悲惨
【解析】
【详解】(1)“传播路径”,依据材料一信息“‘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
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洲——欧洲——欧美之外。“重
大转折”,依据所学知识从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
渐从分散走向整体等角度分析。
(2)“重要途径”,根据所学知识从殖民掠夺、屠戮、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等角度分析。
“命运”,依据材料二信息“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
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得出:成为黑奴、命运悲惨等。
- 20 -
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
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
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
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
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结合所学时代背景,评析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
辑清晰)
【答案】示例
卡莱尔的英雄观在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深受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随着近代欧洲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们
的思想观念日益改变。经过 18、19 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
业革命,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发展,欧美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
变化,实现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卡莱尔肯定了欧洲历史转折时期各领域、各阶层的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如文化领域的但丁、
莎士比亚;宗教改革领域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约翰逊、彭
斯;政治领域的克伦威尔、拿破仑;抨击了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回应了时代的要求,
为时代确立了新的英雄标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他的英雄观。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可从多角度进行概括。根据“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21 -
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可概括得出卡莱尔的英
雄观在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深受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论述时可从英雄人物在历史发
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入手分析,强调个人的作用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
个人英雄主义并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进程,因此需要辩证地看待英雄主义。
相关文档
- 化学理卷·2018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二2021-08-069页
- 化学(理)卷·2019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二2021-08-069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下2021-07-087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下2021-07-079页
- 化学文卷·2018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二2021-07-066页
- 山东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6月份模拟2021-07-0511页
- 数学卷·2018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上2021-07-0126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下2021-07-017页
- 数学(文)卷·2019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二2021-06-307页
- 数学文·山东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上2021-06-30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