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从 18 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法治、讲人权、
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
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 C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广泛
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其最突出的就是代表理性的科学思
想和强调民权的民主思想,即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精髓,故答案选 C
项;A、B、D 三项虽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
2.五四的前夜,学生方面有两大倾向:一是哲学文学方面,以
《新潮》为代表,一是政治社会的方面,以《国民杂志》为代表;前
者渐趋向国故的整理,从事于根本的改造运动;后者渐趋向于实际的
社会革命运动。前者隐然以胡适之为首领,后者隐然以陈独秀为首领。
文中的“社会革命运动”指的是( C )
A.对国故的整理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组织工人,创建中共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解析:A 项是胡适之等人的“根本的改造运动”,排除;B 项说
法不全面,陈独秀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为创建中共作准备,
排除;根据材料中的“后者隐然以陈独秀为首领”,联系所学可知,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开展的“社会革命运动”是组织工人,创建中国共
产党,C 项正确;D 项说法不准确,排除。
3.据《每周评论》(1919 年 5 月 11 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
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
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B )
A.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誓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B.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
C.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主力军模范作用
D.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材料信息“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
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广
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同情,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五四运动的
斗争精神和青年学生的主力军作用,故 A、C 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
是学生,不是工人阶级,故 D 项错误。
4.1919 年 5 月 31 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
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
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
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 A )
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
满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
共识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分析材料信息可知,1919 年 5 月 31
日《申报》所刊登的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反映了省内各界人士及全
国人民反对北京政府压制学生爱国运动的卖国行为,表明五四运动得
到了各界的支持,故选 A。材料反映社会各界反对北洋政府任用内奸、
镇压学生运动的卖国行为,故 B、D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此
通电发表于五四运动期间,此时五四运动尚未取得初步胜利,故 C
项错误。
5.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
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 ( D )
6 月 8 日,沪海道尹沈宝昌给北京政府的急电:“此次沪上风潮
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
6 月 27 日,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以签约时间将届,纷纷集
于沪西公共体育场,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除山东、北京、
上海外,其他许多地区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拒签和约的斗争。
——摘录于彭明著《五四运动史》
A.以学生为主力 B.得到政府支持
C.上海首先发起 D.民众广泛参与
解析:由材料“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进且将有劳动工
人同盟罢工”可知,并不是以学生为主力,是民众广泛参与的,所以
答案选 D 项,排除 A 项;由材料并不能得出政府态度,所以排除 B
项;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后来才转到上海,排除 C 项。
6.有学者写道:“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
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
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
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
确的是( B )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解析: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人的价值、人的权力之所以没有
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原因在于近代中国面临的时代主题是救
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即侧重于救亡忽视了个体的启蒙,故 B 项
正确;A、D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工业化程度不同不是最主要的
原因,不如 B 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国情,故排除 C 项。
7.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 1928 年正式将土地
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在对创造国民总产值 65%的农业部门的
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
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可能使( D )
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
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
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
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
解析:材料“放弃了在对创造国民总产值 65%的农业部门的任
何财政权力”说明中央政府对中国农业失去控制,在世界重视农业发
展的浪潮中,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故 D 正确。A 不符合题干
主旨,排除。中国还没实现城市化,仍是农业国,排除 B。中央政府
不再征收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排除 C。
8.1928 年 10 月公布的《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规定:“指导
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政,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
议行之。”它反映出国民党( A )
A.强化了对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
B.加强了对政党权力的约束
C.力图实现党政权力的相互制约
D.效法欧美实行民主政治
解析:A 项,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国民党可以取代国民政府,
强化了国民党对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B 项,材料不是强调对政党权
力的约束,而是强调对行政权力的约束。C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党政
权力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的是国民党对行政权力的制约。D 项,材
料体现不出效法欧美的民主政治,在欧美民主政治之下党不能代替政
府行政。故选 A。
9.1926 年 7 月,国民政府在《北伐宣言》中称:“本党于此时
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及其工
具卖国军阀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
力。”该宣言( C )
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B.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D.开始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解析:根据“1926 年 7 月”“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为革命势力之仇敌”可知,《北伐宣言》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C 正确;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A 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B 错误;D 中“开始”表
述错误,排除。
10.1922 年 6 月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不能“单
独依靠兵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而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
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
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孙中
山痛感有彻底改造的必要。对此他的革命实践主要是( B )
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解析:根据“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
在着严重的缺陷,孙中山痛感有彻底改造的必要”,结合所学,1922
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存在诸多问题,决定改组国民
党,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心工作是改组国民党,吸收共产党
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召开是国共合作的标志,B 项正
确;A 项与设问信息“革命实践”不符,排除;D 项是 B 项的具体
事件,排除。C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1.1920 年代初,苏联(共产国际)派马林会见孙中山,他理解中
共当时仅有党员数百人,而国民党有徒众数十万,但组织松散容易操
控,认为双方有合作基础。为此,马林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建议( C )
A.游说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
B.争取国民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C.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国共两党地位对等进行合作
解析:根据材料“1920 年代初”“中共当时仅有党员数百人,
而国民党有徒众数十万”“双方有合作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马林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建议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
民党,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共两党的关系,故 A 项排除;
材料“他理解中共当时仅有党员数百人,而国民党有徒众数十万”说
明 B、D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1925 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
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
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
合。”据此可知,当时( A )
A.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民意条件
B.学生辩论扩大了革命群众基础
C.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
D.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
解析:A 项正确,材料是大革命时期强调武力统一的要求,说明
当时北伐战争进行武力统一有一定的民意基础。B 项错误,辩论没有
扩大群众基础,只是反映客观事实。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军阀
割据仍是民主革命的障碍。D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专制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
共 52 分)
13.通过阅读触摸历史、通过思考亲近历史,这是我们理解历史
的必经之途。阅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 事件
5 月 4 日
北京学生 3 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
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 32 人
5 月 7 日
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
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5 月 8 日 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
5 月 9 日 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
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
四运动的办法
5 月 23
日
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
5 月 25
日
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
6 月 3 日
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 170 余人;4 日,又被捕 700
余人
6 月 4 日 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 月 5 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
地工人纷纷响应
6 月 10
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批准曹汝霖、章宗
祥、陆宗舆 3 人辞职
6 月 28
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
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
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
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
运动+中共成立”)
材料三 “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回顾中国这 90 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
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
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
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
眼于现在和将来。
——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8 分)
(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结合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的
相关史实,简述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1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4
分)
答案:(1)性质: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
(2)思想解放。理由: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
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
治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
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3)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解析:(1)从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五四运动的性质。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
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很容易看出
是从思想解放角度评价;第二小问,注意从思想角度,结合 20 世纪
第二个十年思想界情况回答。
(3)从材料“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
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即可。
14.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
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
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
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
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
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
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
作破裂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6 分)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12 分)
(3)从国共合作与对抗的史实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8 分)
答案:(1)目的: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后果:
导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趁机逐步扩大侵华规模,民族危机加深。
(2)事件:卢沟桥事变。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
现全民族抗战。
(3)认识: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
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
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
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打倒军阀,
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来破裂了,导致了国共十
年对战,日本趁机扩大对华的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
(2)材料二主要是卢沟桥事变,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3)关于两党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
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在新的历史时期,
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 【历史】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2021-08-2514页
- 【历史】青海省西宁市2020届高三统2021-08-2515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江2021-08-256页
-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2021-08-2510页
-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8-259页
- 【历史】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2021-08-2517页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20届2021-08-2518页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曲塘中学2019-22021-08-2523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2021-08-2510页
- 历史卷·2019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21-08-2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