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50 KB
  • 2021-08-25 发布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全真模拟卷 历史试题02 Word版含解析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名校全真模拟卷 历 史 ‎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的甲骨文无疑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美术性格也带有诗意,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地运用某种想象力。因而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这表明,此种书写的方式(  )‎ 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团结 B.促进了官方文字的统一 C.得益于青铜技术的进步 D.符合士人阶层的审美 A [根据材料“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地运用某种想象力”“上海人的沪语……广东人的粤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语言可能有差别,但书写的方式是一致的,这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团结,故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甲骨文主要是刻在龟甲、兽骨上面,与青铜技术的进步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 ‎2.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影响,东西地区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朝在东部地区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  )‎ A.带有浓厚的家天下意识 B.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加快了边患问题的解决 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统治者从俗而治,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D项;家天下强调的是王位的传承,和地方制度关系不大,排除A项;埋下地方割据隐患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排除;分封诸侯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解决边患问题也就愈加困难,排除C项。]‎ ‎3.右图是宋代墓葬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宋代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墓葬壁画,与汉唐时期的墓中壁画突出展现墓主身份地位的盛大场面不同,此类墓葬壁画以表现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为主。这说明宋代(  )‎ A.中原地区经济衰弱 B.封建等级观念的逐渐削弱 C.男女家庭地位平等 D.追求和睦的理想家庭模式 - 9 -‎ D [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中原地区的经济衰弱,故A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B、C两项结论;根据材料“家庭日常生活场景”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人们追求和睦的理想家庭模式,故D项正确。]‎ ‎4.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将高度公理化的几何学以一种全新的演绎思维方法第一次介绍给中国知识界。这一做法(  )‎ A.开创了全面学习西方科学的先例 B.体现了中国科技出现崭新的气象 C.忽视了传教士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D.反映了对西方数学成就盲目崇拜 B [A项“全面学习”说法错误;由材料“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第一次介绍给中国知识界”可知,就当时来说,有人学习西方的理论,体现了中国科技出现崭新的气象,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盲目崇拜”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5.1540年到1644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促使国际贸易大发展 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C [A、B两项不是根源,均排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故D项错误。]‎ ‎6.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作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这(  )‎ A.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B.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C.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适应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D.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A [材料反映的是农民没有把获取的钱财投入扩大再生产,反而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体现了当时农民重视土地的思想,这种经济思想不利于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说明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故A项正确,B项错误;“主动适应”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农民意识问题,不能支撑“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故D项错误。]‎ - 9 -‎ ‎7.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此表说明近代中国(  )‎ 年份 原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 手工开采矿产品 机器开采矿产品 手工生产产品 机器生产产品 手工生产产品 机器生产产品 ‎1873‎ ‎2.6‎ ‎-‎ 不及0.05‎ ‎37.4‎ ‎-‎ ‎58.3‎ ‎1.7‎ ‎1893‎ ‎15.6‎ ‎-‎ ‎-‎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 B.经济近代性因素发展缓慢 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 D.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知,1873—1903年中国出口的农林渔牧产品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手工生产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缓慢,B项符合题意;A项结论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材料没有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作比较,反映不出近代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C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出口货物所占比重,看不出传统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项不正确。]‎ ‎8.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该学者旨在强调(  )‎ 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行政权有效制约了立法权 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A [从材料“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可知,该学者主要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革命派内部存在分歧,排除B项;从材料“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要限制行政权,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当时,文化部部署文化工作,要求人人能写会算、懂创作。而与之相应,多地出现了类似“每个县都要有鲁迅、郭沫若”的口号。这反映出(  )‎ A.义务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显现 - 9 -‎ B.当时教育发展形势相当严峻 C.党急于改变教育现状的心态 D.各校正常教育工作受到冲击 C [由材料中“要求”“口号”等信息判断,当时经济领域“大跃进”之风已影响到教育领域,这是忽视教育工作自身规律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党和人民急于改变教育现状的心态,故选C项,排除A、B两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0.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并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的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使中国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一成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采纳了中国的立场”等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使中国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排除C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1997年和1999年,排除D项。]‎ ‎11.恩格斯指出:“另一类思想家,即法学家,则对新秩序赞赏不已,因为一切等级差别的取消,使他们得以全面制定他们心爱的私法,因而他们就为皇帝制定了空前卑鄙的国家法。”据此可知,恩格斯认为(  )‎ A.罗马法已消灭了阶级压迫 B.法学家对罗马法的贡献大 C.法律有力维护了帝国统治 D.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D [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虽然有了罗马法,但是罗马帝国仍然灭亡了,C项排除;根据材料“为皇帝制定……国家法”等可知,恩格斯认为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故D项正确。]‎ ‎12.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对列宁的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C.巴黎公社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 9 -‎ D.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前不要进行革命 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认为革命胜利需要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两个条件,而当时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故C项正确。]‎ ‎13.物理学的新现象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在20世纪初冲破原有理论的框架,摆脱经典理论的束缚,去微观世界探索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该新理论(  )‎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B.代表了物理学的最高成就 C.是物理学发展中的偶然现象 D.是解决物理学问题的根源 A [由材料“在20世纪初冲破原有理论的框架……去微观世界探索新的规律”可知,新的理论应是量子论,量子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故选A项;B、D两项拔高了量子论的作用,排除;量子论的提出有其历史的必然性,C项错误。]‎ ‎14.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 B.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共识 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 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 B [材料中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实行经济计划,但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中实行计划指导,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C项材料没有反映,错误;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不属于法西斯体制,故D项错误。]‎ ‎15.下面为某一时期美国军费开支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增长)表。‎ 年份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增长率(%)‎ ‎14.8‎ ‎22.9‎ ‎14.7‎ ‎0.7‎ ‎-1.0‎ ‎-3.6‎ ‎0.4‎ ‎-3.1‎ ‎3.5‎ ‎9.0‎ ‎3.6‎ ‎8.5‎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军费支出 B.70年代美国政府的战略政策影响军费开支 C.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导致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由激烈到缓和再到紧张 B [A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根据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有对外战争的时期,军费开支就增长快,反之就会增长慢,甚至负增长,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 9 -‎ ‎16.(2020·潍坊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唐律疏议》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其卷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但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1)概括材料一中《唐律疏议》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唐律疏议》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及其卷名可知体系完备;根据材料一中“其内容特别重视‘孝’”可知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根据材料一中“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可知影响深远。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可知唐律重礼乐教化,而明律更重刑民钱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特点: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6分)‎ ‎(2)不同之处: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明律更重刑民钱粮。(3分)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的需要。(6分,任答3点即可)‎ ‎17.(2020·青岛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词汇是一个时代的标记,承载了历史的信息,有时也随时代发展而消失。‎ 时期 当时流行的词汇 ‎20世纪20—30年代 伙计、摩登、洋火、欧罗巴、夜壶、文明棍、买办、达令 ‎20世纪50—60年代 布拉吉、苏联老大哥、赶超英美、列宁装、三面红旗、大食堂 - 9 -‎ ‎20世纪60—70年代 穷光荣、挣工分、破四害、语录、北大荒、上山下乡、敌台 ‎20世纪70—80年代 开司米、万元户、下海、港客、喇叭裤、蛤蟆镜、迪斯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有史实依据,表述条理清晰)(14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目要求,考生任意选取一个阶段,结合材料中提供的词汇和所学知识得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就此提炼观点,并结合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论述,如20世纪20—30年代的词汇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受西方的影响,考生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再如20世纪70—80年代万元户、下海、迪斯科等词汇反映的是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了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发生改变,体现了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潮流。作答时,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一:‎ 阶段:20世纪20—30年代。观点:摩登、洋火、达令等流行词汇反映了民国时期人们社会生活的西化现象。(2分)论述:民国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西化的词汇,如摩登、洋火、达令等。20世纪以来,西方文明、社会习俗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广泛,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颁布约法,破除一些旧的思想、习俗,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生活的变迁提供了物质条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知识分子、思想解放人士的榜样作用等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时代感的词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社会生活。(12分)‎ 示例二:‎ 阶段:20世纪70—80年代。观点:下海、万元户等流行词汇反映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社会的发展。(2分)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农村和城市人口涌向南方经济特区,出现了“下海”经商的潮流,也成就了一批批“万元户”。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也逐渐融入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下海”已经被自由择业取代,“万元户”更是成为过去。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走向富强、民主、文明。(12分)‎ ‎18.(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下表是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1701—1894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单位:百万英镑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 9 -‎ ‎1701年 ‎2.0‎ ‎0.4‎ ‎1.8‎ ‎3.6‎ ‎1724年 ‎2.4‎ ‎0.4‎ ‎1.9‎ ‎3.8‎ ‎1754年 ‎3.0‎ ‎0.6‎ ‎1.8‎ ‎6.4‎ ‎1774年 ‎4.1‎ ‎0.7‎ ‎2.2‎ ‎8.5‎ ‎1784年 ‎9.6‎ ‎0.9‎ ‎2.1‎ ‎10.7‎ ‎1794年 ‎15.4‎ ‎0.8‎ ‎2.5‎ ‎19.0‎ ‎1804年 ‎27.4‎ ‎1.1‎ ‎1.7‎ ‎33.8‎ ‎1814年 ‎36.4‎ ‎1.5‎ ‎0.7‎ ‎38.0‎ ‎1824年 ‎35.5‎ ‎1.0‎ ‎0.9‎ ‎32.6‎ ‎1834年 ‎47.7‎ ‎2.5‎ ‎1.9‎ ‎42.1‎ ‎1844年 ‎51.0‎ ‎5.2‎ ‎3.5‎ ‎51.4‎ ‎1854年 ‎89.4‎ ‎6.6‎ ‎11.6‎ ‎85.3‎ ‎1864年 ‎165.3‎ ‎10.4‎ ‎25.3‎ ‎142.7‎ ‎1874年 ‎173.4‎ ‎23.7‎ ‎47.1‎ ‎205.3‎ ‎1884年 ‎169.0‎ ‎24.6‎ ‎59.6‎ ‎196.6‎ ‎1894年 ‎156.4‎ ‎30.6‎ ‎75.3‎ ‎173.5‎ ‎——据[英]B.R.米切尔编《帕尔格雷 夫世界历史统计》等整理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英国经济发展,要求考生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对划分依据的说明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做到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答案] 示例:‎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1754年),在这一时期,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总体上在增加,但增长速度缓慢,这是由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二)机器大工业时期(1774—1894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工业革命为主的时期(1774—1864年)和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主的时期(1874—1894年)。1774年至1864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及工业制成品出口明显增加,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及工业制成品进口规模一直较小。这是因为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英国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并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对外倾销商品,逐渐成为“世界工厂”。1874年至1894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口及工业制成品出口呈减少趋势,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及工业制成品进口呈增长趋势,这是因为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放缓,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4分)‎ - 9 -‎ ‎19.(2020·临沂诊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6世纪以后,英国在中央集权化过程中,创建了自由的粮食市场。官员们不再经常反对外来需求,以保障地方的食物供给;人们不再指望官员能够把市场价格降到“公平”的水准。伴随着粮食商业化过程,食物骚乱频繁出现,19世纪50年代以后,食物骚乱在欧洲消失。运输条件的改进,使越来越多的食物输往城市市场。欧洲的农村社会制度在不同的方面也发生了变革,但是每一种变革都变得服从于城市、中央集权化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 ‎——摘编自[美]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 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 ‎(1)材料反映了英国政府粮食管理方式的哪些特点?(6分)‎ ‎(2)欧洲食物骚乱消失的原因是什么?(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英国……创建了自由的粮食市场”“人们不再指望官员能够把市场价格降到‘公平’的水准”等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运输条件的改进……变得服从于城市、中央集权化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运输条件的改进、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广、国家政权集权化水平的提高和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等方面总结即可。‎ ‎[答案] (1)特点:允许粮食的商业性流动和自由流通;政府无力控制粮价的波动。(6分)‎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改进运输条件;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广;国家政权集权化水平的提高;自由主义政策的实施。(6分,任答3点即可)‎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