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 MB
  • 2021-08-26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 单元评估二(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谈道:……(雅典)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B )‎ A.雅典城邦的建立 B.梭伦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克利斯提尼改革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反映的是梭伦改革时代的民主,政治权利分配是以财产取代血缘的分配方式,故B正确。A、C、D并未体现出题干中要求的权利分配标准的变化,排除。‎ ‎2.雅典舰队的水手和战士主要是由贫穷公民组成的,他们是民主制度的坚定捍卫者。公元前411年贵族寡头派桑德等利用舰队征伐西西里远离雅典的机会,在公民大会上取得多数票而废止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B )‎ A.平民政治地位极其低下 B.民主决策成为时代风貌 C.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民意 D.废除民主制乃众望所归 解析:从材料“雅典舰队的水手和战士……是民主制度的坚定捍卫者……贵族寡头派桑德等利用舰队……远离雅典的机会,在公民大会上取得多数票而废止了雅典的民主制度”中可以看出,贵族寡头利用民主的形式废除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当时雅典民主决策成为时代风貌,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平民的政治地位,故A项排除;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所有的合法公民都可以参与,故C项错误;材料“贵族寡头派桑德等利用舰队……远离雅典的机会,在公民大会上取得多数票而废止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无法体现“众望所归”的情形,故D项错误。 ‎ ‎3.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 C )‎ A.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 B.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 C.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 D.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解析:材料“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主要是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故C正确。‎ 11‎ ‎4.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取每天的口粮,所以对他们来说,即使当选了政府官员,也无法全心全意地从事公职。因为所有公职都是无偿的,当时为解决这一问题,鼓励人们参政,雅典( C )‎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发放工资和津贴 D.实行财产等级制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要解决人们担任公务人员的经济无后顾之忧,在古代雅典,伯利克里给公务人员发放工资和津贴,就是解决材料现象的措施。故选C。‎ ‎5.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结婚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有家长的允诺及结婚证书。材料表明( D )‎ A.罗马法实现了严密性和公平正义性 B.罗马法实现了平民与贵族权力的制衡 C.罗马法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罗马法仍然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解析: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的公平正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贵族和平民的关系,故B、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罗马法的详细规定,如“结婚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有家长的允诺及结婚证书”,说明罗马法有注重形式的特点,故D项正确。‎ ‎6.公元前399年以“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机关是( A )‎ A.陪审法庭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十将军委员会 解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十将军委员会是古希腊雅典的最高军事机构,B、C、D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陪审法庭负责审理日常案件,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它审议,故A项正确。‎ ‎7.在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比较热闹,会场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这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只适用于( D )‎ ‎①雅典成年人 ②雅典公民 ‎③雅典妇女 ④他国公民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②‎ 解析:“今天是公民大会,外邦人不许入内”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只适用于雅典公民,故②正确;①③④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1‎ ‎8.“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独裁者)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 D )‎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B.标志着雅典奴隶制国家形成 C.推动雅典政治进入鼎盛时期 D.易导致公民权利滥用和误用 解析:A项,材料反映的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陶片放逐法的内容,而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是梭伦改革。B项,雅典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城邦的出现。C项,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顶峰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D项,陶片放逐法尽管能够防止个人专制的出现,但是公民任意选取,容易导致公民权的滥用和误用。故选D项。‎ ‎9.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主要是因为( C )‎ A.亚非文明成就的影响 B.浩瀚的海洋带给人的灵感 C.城邦民主制度的促进 D.希腊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解析:A项,亚非文明的成就是外部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原因。B项,海洋属于自然地理条件特征,不是希腊文明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C项,古希腊文明和文化是建立在城邦政体的基础之上的,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密切相关,民主的氛围使得古希腊公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D项,希腊人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故选C。‎ ‎1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D )‎ A.古代希腊曾长期统治古代英国 B.英国文化源于古希腊文化 C.希腊法律对西方近代法律影响深远 D.希腊文明对近代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解析:根据“根源皆在希腊”可以看出雪莱强调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故D正确;A、B、C都背离了原意,排除。‎ ‎11.在雅典,“由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获得津贴,穷人因能得到补助而愿意从政”;“雅典各个阶层在公民大会所占的比例似乎是势均力敌”。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追求( B )‎ A.独立自主 B.广泛参与 ‎ C.互相制约 D.公正自由 解析:材料显示雅典穷人也能获得从政机会,各个阶层比例相当,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12.克利斯提尼时期,五百人会议的职责是向公民大会提供法案,后者每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回或者发回“会议”进行修订。这表明( C )‎ 11‎ A.五百人会议的职责尚不明确 ‎ B.政治决策先有民主再有集中 C.公民大会实为国家权力机关 D.希腊奴隶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解析:A项错误,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五百人议事会可以向公民大会提供法案,这是它的具体职权,并不是不明确。B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民主集中制的特点。C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五百人议事会可以向公民大会提供法案,但最后能不能通过,是由公民大会决定,说明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D项错误,希腊奴隶制度得以确立,是由于用地区部落最终取代了血缘部落。‎ ‎13.恩格斯在论述雅典改革时指出:“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材料反映了( A )‎ A.雅典实行财产等级制 B.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 C.雅典民主政治有弊端 D.私有财产奠定民主基础 解析:材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反映了财产等级制引入政治生活,故A正确;B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 ‎14.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C )‎ 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解析:A项错误,破除贵族世袭是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特点。B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只是梭伦改革的内容。C项正确,三大改革都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D项错误,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是梭伦改革的内容。‎ ‎15.苏美尔人是于公元前4000年迁徙到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居住的一支古老民族。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000 年率先进入了文明时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古文明,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属于他们的文明成就是( B )‎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楔形文字 ③农耕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①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排除;②③是苏美尔人的成就,正确。故选B项。‎ 11‎ ‎16.雅典城邦曾经历了库隆暴动和庇西特拉图及其子的长期僭主统治,为防范僭主制,保护公民自由权利,克利斯提尼( C )‎ A.将400人议事会扩至500人 ‎ B.按地区原则划分基层组织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设“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全军 解析:克利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并组建“十将军委员会”。A、B、D三项都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通过这些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使得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但并不能防止僭主政治的出现,故排除;陶片放逐法是为了防止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掌权,危害民主政治而实行的。如果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了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通过投票将他们予以政治放逐,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民主政治,防止僭主政治的产生,故C项正确。‎ ‎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一个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一天,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写在贝壳上。这表明雅典( B )‎ A.公民对政治家极度厌恶 ‎ B.民主权利曾被公民滥用 ‎ C.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 D.公民参政意识十分强烈 解析:那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投了反对票,这充分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说明了公民权利的滥用,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8.罗马曾有法律规定,一个人只有参加过十次战役,才有资格竞选高级官职。在共和国时代,罗马的政治家都是行伍出身,甚至像西塞罗那样以雄辩见长的政治家,也仍然立有显赫战功。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 B )‎ A.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军事指挥才能 B.公民身份与军人身份相结合 C.注意培养政治家的综合素质 D.有尚武传统和团体主义精神 解析:依据题干“一个人只有参加过十次战役,才有资格竞选高级官职”“罗马的政治家都是行伍出身,甚至像西塞罗那样以雄辩见长的政治家,也仍然立有显赫战功”可以看出当时的罗马公民身份和军人身份相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领导者必须具备军事指挥才能,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说明注意培养政治家的综合素质,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古代罗马的史实,故排除。‎ 11‎ ‎19.“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利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全体人民”是指( B )‎ A.所有男子 B.有财产的本地成年男子 C.贵族男子 D.全体居民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其中“全体人民”指的是本邦的成年男子,不包括奴隶、儿童和妇女,故B项正确。‎ ‎20.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来裁判案件,主要是因为习惯法( C )‎ A.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 ‎ 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是公平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惯法使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故C正确。习惯法不是成文法律,排除A。B项明显错误,排除。材料说的是贵族在成文法制定之前可以任意解释习惯法,不可能是公平的,排除D。‎ ‎21.《罗马法史》记载:“《十二铜表法》中包含一些以和异邦人的复杂关系为前提条件的规范,比如涉及‘要式买卖’,意思是说,对异邦人不适用时效取得制度,人们永远可以针对异邦人行使追夺权。”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C )‎ A.只处理与异邦人的关系 B.不保护异邦人权利 C.优先保护罗马人的权利 D.调节帝国经济纠纷 解析:“包含一些以和异邦人的复杂关系为前提条件的规范,比如涉及‘要式买卖’,意思是说,对异邦人不适用时效取得制度,人们永远可以针对异邦人行使追夺权”表明《十二铜表法》优先保护罗马人的权利,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2.公元3世纪,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 D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故D正确。A明显错误,排除。B、C均属于公民法范畴,排除。‎ ‎23.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名著《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具体表现是( C )‎ A.确立了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1‎ B.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首创国际法的概念 C.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编订了《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不符合题意,排除。‎ ‎24.监护人制度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罗马法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这体现了罗马法怎样的理念( B )‎ A.重视维护伦理道德 B.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C.捍卫私有财产观念 D.体现男女平等平权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伦理道德的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罗马法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可知,古罗马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就是为了防止某一方面一家独大而侵害到未成年子女的权益,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未成年人根据罗马法依旧没有独立处理私有财产的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男女平等问题,故D项错误。‎ ‎25.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 A.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和稳定帝国统治 B.罗马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的法治社会 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 D.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解析:根据所学,罗马法制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罗马共和国或帝国的统治,通过法律手段稳定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它是古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法律工具,与现代意义的法治观念有本质区别,故排除;C项与材料“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不符,故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2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古希腊形势图 材料三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121斤,不看完不休息。‎ 材料四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年举行40次,在公民大会中,允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利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和西方的文明源头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6分)‎ 11‎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朝和雅典不同的政治制度,完成下表。(6分)‎ 秦朝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基本特点 君主专制 决策机构或人 公民大会 积极作用 权力集中,对广大国土实行有效的管理 答案:(1)中华文明源于黄河中下游,沃野千里,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古希腊多山、多丘陵,少平原,少大江河,农业比较落后,工商业发达。‎ ‎(2)‎ 秦朝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 基本特点 民主政治 决策机构或人 皇帝 积极作用 极大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创造力,促成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的政治制度。(1)依据材料一、二的图示,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中华文明源于黄河中下游,沃野千里,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古希腊多山、多丘陵,少平原,少大江河,农业比较落后,工商业发达。(2)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政治制度中决策机构或人是皇帝;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民主政治;积极作用是极大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和创造力,促成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着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而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在当时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材料二 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构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公元前5世纪古代雅典面临着怎样的危机?(2分)‎ ‎(2)为化解危机,雅典进行了改革。请指出它化解危机的举措对人类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6分)‎ ‎(3)阅读材料二,说出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表明了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含哪些政权机构。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8分)‎ 11‎ 答案:(1)危机: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2)影响:经过梭伦等改革,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为人类提供了在法治基础上的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3)表明:人民权力的至高无上。‎ 政权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具体的行政与军事部门。依靠法律来维系。‎ 解析:(1)材料一体现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2)结合所学知识,经过梭伦等改革,雅典建立了民主政治,为人类提供了在法治基础上的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3)材料“‘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说明人民权力的至高无上;“雅典民主政权机构”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三小问依据材料最后一句话获得答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优秀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及其共同历史价值。(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4分)‎ 11‎ 答案:(1)中国古代法律: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罗马法: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按社会地位确定刑罚;重私法轻公法。‎ ‎(2)背景的不同:政治环境不同: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经济基础不同: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力量不同: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共同历史价值:对东西方法制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3)现实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 解析:(1)第一小问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征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即可。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得出援礼入法,德主刑辅;据材料“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可得出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据材料“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可得出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第二小问关于罗马法的特征根据材料二进行概括。据材料“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可得出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据材料“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可得出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据材料“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可得出按社会地位确定刑罚;据材料“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可得出重私法轻公法。‎ ‎(2)第一小问背景的不同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迁移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相关知识即可。第二小问共同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和材料二“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可得出对东西方法制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3)根据材料“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可得出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律能够起到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