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培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四单元检测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学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 大家庭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主要表现在( ) A.中国的政治制度开始趋向民主化 B.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 D.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的一员 答案:B 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 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B 3.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 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答案:D 4.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解析:A、D 两项分别是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探索,排除;B、C 两项都属于农民阶级的 救亡图存运动,但义和团运动不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而且盲目排外,故选 B 项。 答案:B 5.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 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1 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年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年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解析: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C 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南京条约》是中英签订的,故 A 项错误;第二次鸦 片战争的时间是 1856—1860 年,故 B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而不是影响,故 D 项错误。 答案:C 6.近代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某条约中有此规定:“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 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该条约最有可能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 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这与题干材料意思吻合,故选 D 项。 答案:D 7.1912 年 5 月 20 日,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发表了一篇时评短论《杀》:“唐绍 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前提是 ( )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 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 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 解析:1912 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言论、出版等自由,使得 《杀》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 答案:D 8.“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 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9.“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 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 判断该时期应当是在(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解析:由“工农兵联合起来”排除 A、B 两项;由“打倒军阀”可排除 D 项,土地革命时期,北 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 答案:C 10.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吾愿死于青天白日之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 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的时间应该在 ( ) A.1926 年前后 B.1937 年前后 C.1945 年前后 D.1949 年前后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吾为国民革命而死”这一关键信息,可知当时正处于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年)。 答案:A 11.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某时期农民的感 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 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 )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解析:“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 D 项正 确。 答案:D 1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 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 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切愿望是 ( )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答案:A 13.《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由东方出版社推出,本书记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高 级将领陈诚主持参与和亲历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和评价了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成败 得失。在书中我们不可能读到( ) A.淞沪会战的得失 B.保卫大武汉的部署与设施 C.鄂西会战的检讨 D.百团大战的战术研究 答案:D 14.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创作时( ) 《磨好刀再杀》 A.国民党正借和谈之名准备内战 B.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已被戳穿 C.国民党又提出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 答案:B 15.1948 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 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 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14 分,第 17 题 12 分,第 18 题 14 分,共 40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 刻着 170 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 100 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 28 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 从 1840 年到 1949 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 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 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而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 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 2、图 4 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4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 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 分) 参考答案:(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全面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 (2)图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努力: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 1935 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 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 年 8 月,中共中央发出 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 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 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 年 7 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 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 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 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 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 月,国民党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 (2)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 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 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 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 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 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 家的问题,他于 1902 年 2—4 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 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 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 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 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深度和广度而言,20 世纪的 辛亥革命、30—40 年代的抗日战争和 1949 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 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4 分) (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 看法。(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4 分) (4)如何理解“30—40 年代的抗日战争和 1949 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2 分) 参考答案:(1)19 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 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2)梁启超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号召,有利于借助清政府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减少变法阻 力。变法的失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 救中国。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有利于分化瓦解清朝统治力量,发动广大民众推翻清朝 统治。 (3)推翻清朝的目标已经实现;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团结各族人民维 护民主共和、建立近代民族独立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 (4)抗日战争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了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为民族振兴 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