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02 KB
  • 2021-08-31 发布

2018-2019学年云南昭通高二上历史期中试卷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云南昭通高二上历史期中试卷 选择题 ‎ ‎ ‎1. 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 ‎2. 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史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 ‎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 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 ‎ ‎ ‎ ‎3.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 A.分科考试 B.以德治国 C.公平竞争 D.学而优则仕 ‎ ‎ ‎4. 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作者旨在说明(        ) ‎ 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 B.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C.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 D.藩镇是平定叛乱主要力量 ‎ ‎ ‎ ‎5. 张集馨,清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事例反映了在清朝(        ) ‎ A.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 B.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 C.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 D.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 ‎ ‎ ‎ ‎6.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 ‎ ‎ ‎7. 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 ‎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 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 ‎ ‎ ‎ ‎8. 下图为元代王桢《农书》中的插图,图1中所示工具的用途是(        ) ‎ A.制造陶瓷 B.鼓风冶铁 C.纺纱织布 D.排水灌溉 ‎ ‎ ‎9. 《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        ) ‎ A.西周 B.秦朝 C.南北朝 D.明朝 ‎ ‎ ‎10.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 ‎ ‎11.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侵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该情形最早出现在(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 ‎ ‎12. 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        ) ‎ 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 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 ‎ ‎13.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这说明嘉定(        ) ①棉纺织业发达 ②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 ③小农经济瓦解 ④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14.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 ‎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 ‎ ‎15. 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 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 ‎16. 自商鞅变法以后,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这种政策的表现有(        ) ①宣扬“农为天下本务” ②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③着重发展对外贸易 ④对商业加征重税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 ‎17.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 ‎ ‎18. 《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 ‎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 ‎ ‎19.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 ‎ ‎ ‎20.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材料反映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 ‎21.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 ‎ ‎ ‎22. 如图为中国古代一幅著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 ‎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 ‎ ‎23.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 ‎ ‎24. 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中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重修清初四朝实录时,为称述先祖功业,又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该学者旨在说明(        ) ‎ A.历史解释因史实考证变化而变化 B.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须有不同理解 C.朝廷权力之争导致影射史学出现 D.官修的史书有致用高于求真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如图5、图6、图7所示。 ‎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5、图6、图7,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合理,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材料二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西贸易发展,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就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和丝绸而言,其产地主要为太湖周边的江南地区。因海外市场的刺激而迅速崛起的“外向型”经济,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促进一种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 ‎ ‎(1)材料一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 ‎ ‎(2)根据材料二归纳,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 ‎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有的学者为,上述命题不仅展示了思想家们丰富多彩的个性,也为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资源。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三册)‎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 ‎ ‎(2)你同意材料二的说法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云南昭通高二上历史期中试卷 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夏商的政治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可知A项正确;B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特点。C是秦朝以后才有皇帝制度。D体现出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排除。‎ ‎2.‎ ‎【答案】‎ A ‎【考点】‎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解答】‎ A‎.从材料中“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和“总纲纪、统众官”来看,西汉政府通过官僚制度的安排来加强中央对地方封国的控制,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正确;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是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排除; C.从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看,是一种积极有为的政策,排除; D.材料中并未体现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排除。‎ ‎3.‎ ‎【答案】‎ C ‎【考点】‎ 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度。需要掌握科举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结合科举制的影响分析即可。‎ ‎【解答】‎ 根据题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蕴含了公平至上的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分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4.‎ ‎【答案】‎ A ‎【考点】‎ 隋唐的地方制度与中央集权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反映了藩镇两面性,故A项正确;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仅反映了“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故B项错误;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仅反映了“去唐之乱者,藩镇也”,故C项错误;同理,故D项错误。‎ ‎5.‎ ‎【答案】‎ A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答】‎ A从题干所给材料中对进士及第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皇帝直接参与了官职任免的事务。 B“简单高效”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C“国家对地方治理的重视程度”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D“吏部的选官职能”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选A。 ‎ ‎6.‎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 ‎【解析】‎ 解答的关键是从“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进行思考。‎ ‎【解答】‎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郡县制,故A项排除; 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从题干中“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等信息,结合汉代盐铁官营的政策,可知C项符合题意;‎ ‎7.‎ ‎【答案】‎ C ‎【考点】‎ 秦朝的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答】‎ 题干所示规定是在统一的前提下实行的,排除A;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 题干“大小、短长、广袤亦必”体现的信息明显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故C正确;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 ‎8.‎ ‎【答案】‎ B ‎【考点】‎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 ‎【解答】‎ ‎“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说明是灌钢法,该技术发明于南北朝时期,故C正确。 ABD项与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C项。 ‎ ‎10.‎ ‎【答案】‎ C ‎【考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传统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不是衰退,而是进步的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的信息说明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户数增多,从而说明农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租佃关系,故D项错误。‎ ‎11.‎ ‎【答案】‎ C ‎【考点】‎ 古代城市的发展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由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遭到了破坏,而最早出现这一情况的是宋朝,所以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 ‎12.‎ ‎【答案】‎ D ‎【考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需要掌握朝贡贸易的影响。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朝贡贸易的特点、中华文明的吸引力等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解答】‎ 明朝政府并不是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也推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 郑和下西洋不是以经济目的为主,是以政治目的为主,没有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材料也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故B项错误。 朝贡贸易的特点是“厚往薄来”,没有促进明朝的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依据材料“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可知,说明当时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故D正确。‎ ‎13.‎ ‎【答案】‎ B ‎【考点】‎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干中"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可知嘉定地区的棉纺织业发达,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可知其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故②④正确;明代时期中国的小农经济在整个社会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③错误.。 所以答案是B。‎ ‎14.‎ ‎【答案】‎ D ‎【考点】‎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 ‎【解析】‎ 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解答】‎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是官营手工业,所以该局生产的东西全部供皇室使用,不会投放到市场中去,故D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A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高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B项正确。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计成本,C项正确。 故选D。‎ ‎15.‎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答案】‎ A ‎【考点】‎ 古代城市的发展变化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题图片中有“会馆”两个字,这是指同一地域的商人出资兴建的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的馆舍,这与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密切相关,而商帮的出现本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故选A。‎ ‎16.‎ ‎【答案】‎ C ‎【考点】‎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表现为宣扬“农为天下本务”,以农业为本,统治者往往对商业加征重税以抑商,故①④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不可能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没有着重发展对外贸易,故②、③错误。故选C,排除ABD。‎ ‎17.‎ ‎【答案】‎ B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解答】‎ 材料中文字的大体含义是某家学说来源于史官,总结了成败兴亡和福祸起因的规律,认为以清净虚无的处世态度来保护自己,以卑微柔弱的处世态度来克制自己,这是君主治国的方法,从中不能发现其主张“无为而治”,所以这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故B正确; ACD三家学派无此主张,故ACD错误。‎ ‎18.‎ ‎【答案】‎ A ‎【考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孔子和老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荀子的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可知是指君应该爱民、利民,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19.‎ ‎【答案】‎ C ‎【考点】‎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解答】‎ 根据材料中“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可知,冯道不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活字印刷术,排除B项; 根据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雕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C项正确; 根据材料“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知,雕版印刷不仅限用于官方刻书,排除D项。 故选C。 ‎ ‎20.‎ ‎【答案】‎ A ‎【考点】‎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结合我国三大发明的重大影响分析解答。‎ ‎【解答】‎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三个有力的武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实现了社会转型,所以,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故A正确;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8世纪中期,是市场的扩大和长期的技术积累的结果,与三大发明基本没关系,排除C;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排除D。‎ ‎21.‎ ‎【答案】‎ A ‎【考点】‎ 宋词和元曲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22.‎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解答本题,关键是认识图片中的字体和了解各种书体的特点。‎ ‎【解答】‎ 仔细观察图片发现该书体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结合所学可知,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风卷残云,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故答案为D项。 根据所学可知,楷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小篆笔画圆匀,富图案美。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23.‎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宋明理学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及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意在考查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解答】‎ A.花鸟画是明清时期主要成就,故错误; B.材料体现的是墨梅,反映的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故B项错误; C.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注重个人正义、责任的道德修养,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故正确。 故选D。‎ ‎24.‎ ‎【答案】‎ D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材料对多尔衮在不同时期记载的不同,说明史书的编修与社会现实政治紧密相关,体现了致用的特点。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没有体现;B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分析题 ‎【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分封制 宗教改革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