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章测评 B
(时间:3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右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
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A 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是生殖隔离,花矩变长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B 项错误。该兰花的花矩与该种蛾的口器相互适应,体现
了共同进化,C 项正确。蛾口器的长短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保留下来的是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不是
通过用进废退形成的,D 项错误。
答案:C
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 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pen 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 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项错误。基因突变为生
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 项正确。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
隔离,D 项错误。
答案:C
3.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 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析:本题通过细菌耐药性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制:在细菌群体中,存在耐药性的
变异类型,而通过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可以使细菌群体中耐药基因的频率增加;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的作用是定向的,耐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耐药性变异的选择与抗生素有关,A 项错
误、B 项正确;这种选择过程与新生儿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无关,C、D 两项错误。
答案:B
4.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因频率概念的理解。对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正常男性和女性中都存在致病
基因携带者,所以其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不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A 项错误;同理,B 项错
误。对于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含有一个或两个致病基因都会患病,所以其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
不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 项错误。对于 X 染色体遗传病(非同源区段上),只要男性的 X 染
色体上有一个致病基因其就患病,故 X 染色体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
率,D 项正确。
答案:D
5.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 600 只长翅果蝇和 400 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
合子占所有个体的 40%,那么隐性基因 v 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20% B.40% C.60% D.80%
解析:据题意,vv 有 400 只,Vv 有 400 只,VV 有 200 只,依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v 的基因频率为
(400×2+400×1)/(1000×2)×100%=60%。
答案:C
6.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
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
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频率的相关知识。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整个种群基因库的比
例。基因频率不变的前提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其不起作用。根据题意,两个种群合并为一个种群后,A 基因频率为(80%+60%)÷2=70%,a 基因频率
为(20%+40%)÷2=30%,则随机交配,下一代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 C 项正确。
答案:C
7.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 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
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解析: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长筒花不可能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 项错误。由于长
舌蝠具有长舌而得到花蜜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长筒花的各种性状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
长舌蝠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B
8.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
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某通道蛋白中只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其原因应是控制该通道蛋白合成的基因中发生了个别
碱基对的替换,A 项错误;据表中有抗性杂合子推测,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地区抗性基因(A)的
基因频率应为 2%+20%×1/2=12%,B 项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不能说明抗性基因的突变率最
高,而是说明乙地区的环境最有利于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生存,C 项错误;丙地区种群中敏感性基因频
率高是该地区环境对该基因决定的性状自然选择的结果,D 项正确。
答案:D
9.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 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
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 F1。各 F1 中基因型频率与 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
相关文档
-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2021-09-282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江2021-09-283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2021-09-288页
-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教学2021-09-2816页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2021-09-2815页
-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后2021-09-2810页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选2021-09-2811页
- 江西省鄱阳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9-28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2021-09-289页
-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生2021-09-2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