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24 KB
  • 2021-10-22 发布

统编语文七下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早读内容(全)

  • 1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七下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早读内容(全)‎ 七下第一单元早读内容 ‎1 邓稼先 目标 ‎1.识记本单元重要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2.体会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和高尚品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一、基础知识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元勋(xūn) 鲜为人知(xiǎn) 孕育(yùn) 谣言(yáo)‎ 昼夜(zhòu) 鞠躬尽瘁(cuì) 罗布泊(pō) 曛(xūn) ‎ 选聘(pìn) 至死不懈(xiè) 邓稼先(jià) 铤(tǐng)‎ 殷红(yān) 妇孺皆知(rú) 无垠(yíng) 萦带(y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毫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 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二、国学品诵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注释】坦荡荡:心胸开,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优惧不安的样子 ‎【译文】君子心胸开坦荡,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启示】君子襟怀坦荡,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落,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优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忧愁。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像君子一样心胸开阔,不要患得患失。‎ ‎2.君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系辞下》)‎ ‎【注释】器:用具,引申为才能。比喻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译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启示】告诉我们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平时一定要注重积累,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才能,等到有机会就能一展宏图 三、素材积累 ‎1. 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或围绕课文内容写一副对联。‎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上联:茫茫戈壁滩,男儿只手撑天空 ‎ 下联:漫漫报国路,赤子热血犹殷红 ‎2. 素材前沿 疫情的数字让我们触动,而逆行的面孔却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您84岁了,却依然没有选择“采菊东驚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在去往武汉的动车上,您累得闭着双眼,却和很多专家们一起,帮国人睁开了面对疫情警觉的眼睛。关键时刻,你,你们,是让国人能依靠的一座山。‎ 还有您,从推门进来放下一万多块钱,到转身出去,一共只有17秒的时间。这是1月31号上午在山东日照东港区一个派出所里留下的画面,和钱放在一起的纸条上还写有一一给白衣天使加点儿油,东港环卫。后来找到您知道,您叫袁兆文,68岁,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六百多块钱。但是这17秒,大爷,您是最称职的清洁工人,因为您还清洁了我们的心灵。‎ 素材悟读:爱,是不会忘记的,还有水远不会志记的,就是你的样子。一位位白衣天使,一名名人民警察,一个个快递小哥……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正是有了亿万个这样的你,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一个个灾难,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适用话题:爱国、责任、理想、奉献等 ‎3. 书香一瓣 有一种鸟,它能够飞行几万里,飞越太平洋,而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飞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截树枝上捕鱼,困了它站在那截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却仅是截简单的树枝!‎ 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全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人的一生飞越的又是怎样宽广的个海洋呢?在飞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又是怎样的一截树枝呢?‎ 素材悟读: 树枝虽小,却能助小鸟飞跃大洋,那人要走完这一生的路途,需要的“树枝”应该是坚持,是执着,是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衔着这样的“树枝”,才能够保证顺利飞过人生这座大洋。‎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基础知识 ‎1.重点字词 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è ) 兀兀穷年(wù ) 群蚁排衙(yá)‎ 迭起(dié ) 赫然(hè) 迥乎不同(jiǒng) 潜心灌注(qián)‎ 气冲斗牛(dǒu) 沥尽心血(lì) 慷慨淋漓(kāng)(kǎi)‎ 卓越(zhuó) 目不窥园(kuī)‎ ‎2.词语解释 弥高:更高。弥,更加。‎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中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高标:超群、出众。‎ 校补:校对补充,课文中指闻一多著的《楚辞校补》。‎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和力量。‎ 潜心灌注: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神和集中起来。‎ 一反既往: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同。‎ 二、国学经典 ‎1.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感悟:走在奋斗的路上,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平常心便好。 ‎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感悟;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感悟:努力,终会有所收获,皇天不负有心人。 ‎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感悟: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得有骨气!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感悟: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 三、素材积累 ‎1.臧克家:‎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被誉为“农民诗人”。国立山东大学(今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七课。‎ ‎2.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3.素材积累 ‎《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场,董卿的开场词是这样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奋斗是刘禹锡笔下千淘万漉的辛苦;奋斗是郑板桥笔下咬定青山的坚韧;奋斗更是陆游笔下少壮功夫老始成的一番耐心和决心。今天已经是中国诗i大会第四季第八场的比赛了,在这里也要祝愿所有的选手们越赛越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诗词梦想,"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拿破仑说:“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董卿从李白的诗,感受到诗人在痛苦中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同时展开同类联想,联想到刘禹锡的辛苦,郑板桥的坚韧,陆游的耐心和决心。同类联想是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董卿的同类联想引发了听众们的奋斗激情。‎ 反向联想 ‎《中国诗词大会》第九场开场,董卿是这样说的:“天地英雄气,于秋尚凛然。一说起干古英雄,可能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帝王将相豪伙。其实在今天,英雄之名早已不再是王侯将相的专属,它属于每位实干兴邦的普通人。它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士'的农民;可以是'视死忽如归,的战士,也可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英雄之心在史册里、在传说中,更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以壮美的诗篇致敬英雄,更致敬孕育英雄之气的天地山河。”‎ 董卿引用刘禹锡《蜀先主庙》里的诗句,其英雄的概念是刘备等王侯将相,她由此展开反向联想,想到很多普通人也是英雄。波特莱尔说:“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 董卿通过反向联想赞美普通人中的英雄,启示我们,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如果说英雄是真诚坚韧的人,那我们为何不能也成为这样的英雄呢?‎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中国诗词大会》第十场,董卿如此开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时候,依然还惦念着能为天下苍生挡风遮雨,所以说,诗词从来不只是局限在诗人一方小小的书斋里,它更包含着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一份情怀。它可以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满腔赤诚,它也可以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千百年来,正是这样一份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震撼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那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十场的舞台上,重新来感受这些感人肺腑的诗句,让我们用大爱的诗篇献给我们壮阔的时代。”‎ 林清玄说:“在我们有更广大的爱时,在我们连对可恨的人都能生出无私的悲悯时,心的眼睛就会清明,有如晨曦中薄雾退去的湖水。”黄卿由杜甫的悲悯展开相似联想,联想到戴叔伦报国的满腔赤诚,林则徐胸怀天下的坚定信念。董卿觉得这几个人的情怀都相似,便在某一个点上展开联想,以此培养人们的悲悯情怀。‎ 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董卿的想象很有深度,当诗词大会到了最后阶段,她在说开场词时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引发听众奋斗、豪迈、悲悯等等美好的情感。董卿的浮想联翩,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最好诠释,她如行云流水般的诗意之语,令人折服。‎ 回忆鲁迅先生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目标 ‎1.识记本单元重要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2.体会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和高尚品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一、基础知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咳嗽(ké sou) 舀(yǎo) 虹口(hónɡ) 调羹(ɡēnɡ) ‎ 绞肉(jiǎo) 腻(nì) 阖(hé) 校对(jiào) ‎ 疙瘩(ɡē dɑ) 揩(kāi) 深恶痛绝(wù)‎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 ‎ (1)明朗:明显;清晰。 (2)安顿:安详,安稳。‎ ‎(3)些微:轻微。 (4)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5)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6)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7)不济:不好,不顶用。 (8)悠然:悠闲的样子。‎ ‎3.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1911年,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二、国学品诵 ‎1.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发愤忘食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斐然成章 ‎【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4.侃侃訚訚(yín)‎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 也。”‎ 三、素材积累 ‎1.文化积累 ‎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①华盖:古星名。迷信的人认为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 ‎②千夫指:那些被众人所指责的人。‎ ‎③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婷戏,景公叼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后来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翻译】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还没能摆脱就已被碰得头破血流。破帽遮脸穿过热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載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被众人所指责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服务。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赏析】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蕴含着作者因深受迫害、四处碰壁而进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的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鲁迅名言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3.先生逸事 鲁迅先生理发记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先生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您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素材解读】对于那位势利的理发师,鲁迅先生既没有大发雷霆、拂袖而去,也没有苦口婆心、谆谆教海,而是不失时机地幽默一下,让人在一笑之余,若有所悟。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可爱之处,婷笑中暗藏玄机,温和中透着容智。‎ ‎【适用角度】(1)对人对事都要平等:(2)一味说教不如用实际行动感染人。‎ ‎4.吾爱吾师 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男,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孙权劝学 一、文学常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二、重点字词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遂(suì) 邪(yé) 更(gēng)‎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 推托)以军中多务(事务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2)但( 只,只是 )当涉猎  ‎ ‎(3)见(了解 )往事耳 ‎ ‎(4)自以为( 认为 )大有所益 ‎ ‎(5)及(到,等到 )鲁肃过寻阳 ‎(6)即更(重新 )刮目相待 ‎(7)蒙乃( 于是)始就学 ‎ ‎(8)权谓(对……说)吕蒙曰 ‎2.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涂:通“途”,道路。 )‎ ‎3.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_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_学位的最高一级____‎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_历史___ 今义__过去的事情_____‎ ‎(3) 但当涉猎 但:古义__只,只是____ 今义__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______‎ ‎(4)孰若孤 孤:古义_古时王侯的自称__ 今义__孤独____‎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吴下阿蒙)‎ 造句:如果不努力学习,将来可就要成为吴下阿蒙了。_‎ ‎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刮目相待)‎ 造句:几天不见,她的谈吐竟然如此不凡,真让人刮目相待。‎ 三、拓展延读 鲁肃过蒙屯下 ‎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四、查找摘记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9.知识就是力量。‎ ‎1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五、素材及感悟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去的只是身体,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 ‎ ‎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知行合一,方可成就事业。 ‎ ‎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立志越高,所需要的能力越强,相应的,逼迫自己所学的,也就越多。 ‎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学习之道,在于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法。 ‎ ‎5.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无论贫穷和富贵,坚守好的品德,是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立千古大志,乃是圣人也。‎ 七下第二单元早读内容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黄河颂 一、目标 ‎1.识记本单元重要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锻炼意志,坚定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一、背诵下面节选诗歌,识记括号里的新词,学习做批注。‎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 我站在高山之diān( 巅 ),‎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péng pài( 澎湃 ),‎ 掀起万丈狂lán (澜 );‎ zhuó(浊)流wǎn zhuǎn( 宛转 ), ‎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Pī( 劈 )成南北两面。‎ 近镜头特写。‎ ‎}‎ 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 ‎}‎ 纵向描写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 二、文学常识。‎ ‎ 《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 》。作者: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 , 诗人 , 文学评论家 。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 作词 , 冼星海 作曲。作品由 八个 乐章组成,表现 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三、“黄河”诗歌积累。‎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__李白《将进酒》‎ ‎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__李白《公无渡河》‎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__柳中庸《征人怨 》‎ ‎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__李梦阳《秋望》‎ ‎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__李白《北风行》‎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__李白《赠裴十四》‎ ‎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__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四、爱国名言。‎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 秋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 冰心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老山界 一、字音字形。‎ 攀谈pān tán 峭壁qiào bì 骨碌 gū lu 咀嚼 jǔ jué 呜咽wū yè ‎ 督促dū cù 灌输 guàn shū 苛捐杂税 kē juān zá shuì ‎ 酣然入梦 hān rán rù mèng 不可捉摸 bù kě zhuō mō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二、词语积累。‎ ‎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赋税。‎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三、课文金句。‎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四、关于信念、意志的格言。‎ 要是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决心过他所想过的生活,他就一定会得到意外的成功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做为.‎ 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 ‎ 土地的誓言 一、基础知识 ‎1.重点知识 碾niǎn 誓言shì yán 胸膛xiōng táng 嗥鸣háo míng ‎ 山涧shān jiàn 高粱gāo liang 斑斓bānlán 缠绕chán rào ‎ 亘古gèn gǔ 默契mò qì 田垄tián lǒng 埋葬máizànɡ 镐头 gǎo tou 土壤tǔ rǎng 禾稻hé dào 丰饶fēng ráo 污秽 wū huì 耻辱chǐ rǔ ‎2.词语解释 挚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来。四处流淌。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的流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3.比较“斑斓”和“斑驳”‎ 同:都指颜色多。‎ 异:“斑斓”指灿烂多彩,侧重色彩错杂灿烂,不单调;“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侧重颜色花纹相杂,不单纯不统一。‎ 例句:①美丽的蝴蝶煽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②清幽的月光照在竹柏间,在树下洒下斑驳的月影。‎ 二、作家档案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良, 原名曹京平,与作家萧红、萧军等人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等。‎ 三、素材积累 ‎1.关于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2.关于思乡的诗文名句:‎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李商隐《滞雨》‎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木兰诗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一、课文字词详解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又。②当:对着。③户:门。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⑤唯:只。‎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 ‎①忆:思念。②军帖:军中的文告。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5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5市:买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②鞯(ān_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集市。②鞯:马鞍下的垫子。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①旦:早晨。②但:只。‎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鸣②啾啾。‎ ‎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②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战事。②度:越过。③朔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②策勋:记功。③强: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①欲:想要。②用:愿做。③愿:希望。④千里足:千里马。‎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 ‎①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磨刀的声音。②著:穿。③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n),对镜②帖③花黄。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②帖:同“贴”。③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④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动弹。②迷离:眯着眼。③傍地走:贴近地面跑。④安:怎么。‎ 二、揣摩语言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三、课文分析 ‎1.整体把握。‎ 主要情节: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 ‎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 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根本原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5.文中用了两个“旦辞……暮宿(至)……不闻……但闻……”的重复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以反复手法夸张地表现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和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还乡除了因为她眷恋家园生活外,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吗?‎ 还可能因为自己是女儿身,不便向天子明言。‎ ‎12.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3.“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爱,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4.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__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6.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四、积累 ‎1.木兰歌 [唐代] 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注释:‎ 1. 抱杼嗟:握着织布的梭子叹息。‎ 2. 戚戚:悲伤的样子。‎ 3. 隶:属于。这里意为在……写着。‎ 4. 朔:北方。‎ 5. 羸(léi):虚弱。‎ 6. 扶:支撑。‎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 秣:音(mo)第四声,喂牲口.‎ 2. 易:换 3. 干将:代指宝剑。‎ ‎10.朝:早上。‎ ‎11.屯:驻扎。‎ ‎12.渝:更改,改变。‎ ‎13.却:除去。‎ ‎14.灭:泯灭。‎ ‎15.巾鞲:音gou第一声,古时用于束衣袖的臂套。‎ ‎16.昔:以前。‎ ‎17.持:端。‎ ‎18.始:才。‎ ‎19.殊:不同。‎ ‎20.叹:叹息。‎ 译文:‎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木兰抱着织机的梭子叹着气,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隶属于兵籍,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注:干将是古剑,此处借用为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三更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滇的酋长。(注:此二句为互文)。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 ‎2.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其他巾帼英雄?‎ 穆桂英五十岁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七下第三单元早读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 一、生字词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掌握拼音 搁gē 掷zhì 脐qí 菩萨pú sà 竹竿gān 烦琐suǒ 土匪fěi ‎ 辫子biàn 胸脯xiōng pǔ 哀悼āi dào 茉莉mò lì 书斋shū zhāi ‎ 掳lǔ ‎ ‎2.掌握释义 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又急又响的雷,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孤gū孀shuāng:寡妇。‎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受拘束。‎ 倘tǎng使shǐ:假如,如果。‎ 惧jù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憎zēng恶wù:憎恨,厌恶。‎ 震悚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二、文学常识 ‎《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 三、一课一得 ‎《阿长与山海经》——人物描写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动作描写)‎ ‎2.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对比中突出)‎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心理感受)‎ ‎4.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语言描写要突出人物特点)‎ ‎5.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人物介绍)‎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叙中有议)‎ ‎7.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叙中抒情)‎ 四、写作素材积累 ‎(一)课内精彩语段积累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总说,多情节介绍),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二)课外素材积累(乡情系列)‎ ‎1. 古诗词积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精彩语段积累 ‎(1)麦秋正是各种飞虫活跃的时节,有一种尖头尖尾的蚂蚱,特别爱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到麦垛附近活动,它们有时飞来飞去,有时落在树枝或麦垛上,孩子们看到后,就会从后面悄悄地把手伸过去,快接近它时,突然出手抓住其尾巴,这个小东西就成了“战利品”。到了晚上,各种飞虫在大场里“聚会”,孩子们经常用扫帚扑,一个晚上可以捕获很多的蚂蚱,拿回家当成猫的美餐。有一种身体为纯绿色的蝈蝈,可以拉长声叫唤,我们管它叫“叫唤咋子”,小时候经常到野地里捕捉它,然后放在小笼子里听它叫。还有一种类似于蝉的昆虫,但比蝉小,我们叫它“任任儿”,每到麦秋它们叫得最欢实,待它们落在杨树或柳树树干较低的地方,便可被轻而易举地捉住。有时我们还会到大场里抓一把麦粒,放在嘴里嚼成发黏的面团,然后捏一小团粘在柳枝头,再把柳枝绑在木棍或高粱秆上,这样可以粘到树上较高处的“任任儿”。‎ ‎(2)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头上这轮明月,乡愁是牛背上牧童的笛音,乡愁是生养过我的故土,乡愁是爹的惦记娘的牵挂,乡愁是从来不曾走远的眷恋。乡愁抚平我漂泊路上的创伤,乡愁温暖我孤独时候的心灵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头顶一轮明月,这世上漂泊的人,都有一缕不能停息的乡愁。不管你何以为生,只要离开故土,便和乡愁从此相偎,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心中却只固守一处风景,也许这种风景没有精心打造的那般漂亮,没有刻意堆积的那么赏心悦目,或者只是一座青山,或者只是一片低矮的木房,或者只是一棵槐树,或者只是一只蹲坐在屋前的老黄狗,但它就那么的让人不能遗忘,那么的让人魂牵梦绕,一旦想起就那么的倍感亲切。‎ 话题:乡愁(乡情、乡思)、此情可待成追忆、故乡情、最美的风景、我爱这土地。‎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0 老王 一、生字词 ‎1.掌握拼音 ‎ 蹬dèng 绷bēng 捎shāo 肿胀zhǒng zhàng 降格jiàng gé ‎ 镶嵌xiāng qiàn 门框mén kuāng 侮辱wú rǔ ‎ ‎2.掌握释义 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惶huáng恐kǒng:惶惧,惊恐。‎ 荒huāng僻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tā败:塌陷破败。‎ 骷kū髅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镶xiāng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愧kuì怍zuò:惭愧。‎ 滞zhì笨:呆滞笨拙。‎ 伛yǔ:弯(腰)曲(背)。‎ 肿zhǒng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二、文学常识 ‎《老王》的作者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翻译著作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 这是杨绛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三、 一课一得(人物介绍)‎ 老王一生凄凉艰难,他的“苦”表现在:(从职业、家庭、生理缺陷、居住条件介绍人物)‎ ‎①职业是三轮车夫:“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②家庭:一辈子孤苦伶仃:打了一辈子光棍,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生理缺陷:“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④居住条件差: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的形象特点:穷苦卑微,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 老王的善良表现:(从故事情节中概括人物形象)‎ ‎(1)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的冰大一倍。(“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前任”简练,大词小用,风趣。)‎ ‎(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4)用平板车拉人也加半寸边。‎ 老王的形象特点: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知恩图报,讲感情,讲仁义。‎ 四、写作素材积累 ㈠课内精彩语段积累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杨绛《老王》‎ ㈡课外素材积累(“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 ‎1.语录积累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曲折的,但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③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2.精彩语段积累 ‎①青春何处风光好?唯有奋斗最动人。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是一代代中国青年的赤子情怀。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永久奋斗,是新一代中国青年的人生主题。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是新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底色。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青春,将在无比壮丽伟大事业的奋斗中得到磨砺,将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特约评论员付玉辉)‎ ‎②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未来竞争之大挑战,当代青年更需要一种志向高远、脚踏实地的时代气质。先进理论要与实践结合,才能成就果实累累;雄心壮志要落在具体实干,才会积跬步而至千里。伟大之民族,因其有伟大之历史;伟大之历史,因其有伟大之奋斗;而伟大之奋斗,就在于每一点、每一滴、每一天、每一步里,都有坚韧不拔的努力和百折不回的进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在前方。这前行的路上,就是青春绽放的地方。而每一个小小目标的实现,都有青春无悔的欢畅。‎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跑好这一代人的接力赛,当代青年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青春之我最昂扬,青春之歌最响亮。(人民日报)‎ 话题:青春、奋斗、希望、担当、情怀、幸福、坚信、别样的奉献、力量。‎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1 台阶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揩kāi 黏nián 尴尬gān gà 凹凼dàng 撬 qiào 门槛 kǎn ‎ 晌午 shǎng 烦躁 zào 糟糕 zāo ‎2.解释下列词语。‎ ‎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 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垂涎三尺: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 1.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 2.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颗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 3.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的头发像是票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 4. 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的很耀眼。‎ ‎ 5. 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窜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的粉碎。‎ ‎6.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三、课外拓展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 诗句介绍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2.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lù lù zhě é ,fēi é yī hāo 。āi āi fù mǔ ,shēng wǒ qú láo 。‎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lù lù zhě é ,fēi é yī wèi 。āi āi fù mǔ ,shēng wǒ láo cuì 。‎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xiǎn mín zhī shēng ,bú rú sǐ zhī jiǔ yǐ 。‎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wú fù hé hù ?wú mǔ hé shì ?chū zé xián xù ,rù zé mǐ zhì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fù xī shēng wǒ ,mǔ xī jū wǒ 。fǔ wǒ xù wǒ ,zhǎng wǒ yù wǒ ,‎ 顾我复我,出入复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gù wǒ fù wǒ ,chū rù fù wǒ 。yù bào zhī dé 。hào tiān wǎng jí !‎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nán shān liè liè ,piāo fēng bō bō 。mín mò bú yù ,wǒ dú hé hài !‎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nán shān lǜ lǜ ,piāo fēng fú fú 。mín mò bú gǔ ,wǒ dú bú zú !‎ ‎①注释:‎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匪:同“非”。伊:是。‎ 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罍(léi):盛水器具。 鲜(xiǎn):指寡、孤。民:人。‎ 怙(hù):依靠。 衔恤:含忧。 鞠:养。‎ 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腹:指怀抱。‎ 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榖:善。 律律:同“烈烈”。‎ 弗弗:同“发发”。‎ 卒:终,指养老送终。‎ ‎②作品译文:‎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青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 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牡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坛的耻辱。失去父母的人与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出门在外,心怀悲伤,踏入家门,像没有回到家一样。(家空荡荡)‎ 父亲母亲生我养我(互文句式),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看顾我,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苍天的无穷无尽。‎ 南山高峻,狂风发厉,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为何只有我遭此祸害?‎ 南山高峻,狂风疾厉,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唯独我不能终养父母。‎ 四、好词好句(描写父亲的句子)‎ ‎  1. 在朦胧的月色下,我把父亲完整地默读了一遍,梦中见他微笑地望着我,他背后的背景是,一棵大树,在狂风暴雨中,保护着一棵脆弱的小树……‎ ‎  2. 父亲是一个擎天的巨人,为我撑起一片生活的空间。父亲像一座大山,担起所有的重担,让我活得轻松安然。父亲像一把雨伞,遮住所有的风吹雨打,留给我一片晴暖。父亲像一轮太阳,照亮我的心田,让我永远阳光灿烂。‎ ‎  4. 我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我从身体到心灵,每一刻我都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成长着……他如同一朵茉莉花,时时刻刻散发出淡淡的芳香。他,平凡、朴素,却是伟大的……‎ ‎  5. 父亲,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的是你的心胸,你额上的皱纹和头上的银发记载着坎坷,你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的诗。‎ ‎  6. 父亲的爱总在严厉中绽放出;父亲的爱总在你需要的时候才来临。父亲的爱总是让我们不得理解,但是我们完全理解时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7.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它像一杯浓茶,开始时是苦的,细细品味却有缕缕的清香。父亲的爱像一面湖泊,女儿任何的不适都会惊起一片涟漪。父亲的爱会陪我走过孤独,走过失败,走向成功。‎ ‎  8. 父亲是山,父爱是水。他把所有的恶魔赶走,留下了一边片光明。父亲是诗,父爱是韵。是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 ‎  9. 如此一个人,与你结缘一生,用厚实的臂膀撑起一片天地,护着一个家;他的羽翼呵护着你健康成长,因为他希望你也有巨人的臂膀;他的苛责也许让你怨气冲冠,可总在背后自责;他的威严之后却是那般温柔,这就是父亲。‎ ‎  10. 一株茉莉也许没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远会让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爱就是这样,犹如茉莉一样静静地开放。无论你在何方,父亲那慈爱的眼睛定会伴随你一生。‎ ‎  11. 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热;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那颗冰冷的心。父亲的爱,无处不在!‎ ‎  12. 纵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勾勒出父亲您那坚挺的脊梁: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刻画尽父亲您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纳百川,也难以包罗尽父亲您对儿女的关爱!‎ ‎  13. 人人都说母爱是伟大的,可我认为父亲对我的爱也是十分深厚的。父爱没有母爱那么细腻,但它是无微不至的;父爱没有母爱那么明显,但它是深沉的。从小到大,父亲教会了我坚强。‎ ‎  ‎ ‎12 卖油翁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2. 唐宋八大家:韩愈[唐] 、柳宗元[唐]、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3.《归田录》:书中记载了朝廷轶事、职官制度和人物事迹,多为欧阳修耳闻目睹,随手记叙,有重要史料价值。‎ 二、课内积累 原文: 卖油翁 ‎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善于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也因此自以为了不起。(他)曾在自家的菜园中射箭,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卖油老头儿)看到他放箭每十箭能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卖油翁说:“(这)没有什么别的,只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卖油翁说:“(怎么敢呢,)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钱孔进了葫芦里,而铜钱却没有湿。他于是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一)字音 自矜( jīn ) 家圃( pǔ ) 睨之( nì ) 颔之( hàn )‎ 尧咨( yáo )( zī ) 忿然( fèn ) 杓( sháo ) 酌油( zhúo )‎ 沥之( lì ) 矢(shǐ )‎ ‎(二)注释 善:善于,擅长。‎ 亦:也。 ‎ 自矜:自夸。‎ 尝:曾经。 ‎ 于:在。 ‎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 去:离开。‎ 微:轻轻,微微。‎ 颔:点头。 ‎ 知:懂得。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精:精湛。 ‎ 但:只是。‎ 安:怎么。‎ 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酌:倒。‎ 之:代指这个道理。‎ 乃:于是,就。‎ 覆:盖住。‎ 徐:慢慢地。‎ 杓:同“勺”,勺子 沥:注入。‎ 自:从。‎ 因:于是。‎ 惟:只有,仅仅。‎ ‎(三)通假字 ‎ 1. 但手熟尔:尔,通“耳”,罢了。‎ ‎2. 杓:同“勺”,勺子 ‎(四)一词多义 ‎1.射: 尝射于家圃  动词,射箭 ‎ 尔安敢轻吾射 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2. 尔; 但手熟尔(通“耳”,罢了)‎ ‎ 尔安敢轻吾射(你 )‎ ‎(五)虚词的用法  ‎ ‎1.以 公亦以此自矜 ( 因为 )‎ ‎ 以我酌油知之 ( 凭借 )‎ ‎ 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 )‎ ‎2. 之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 ‎ 笑而遣之(代词,代卖油翁,译为“他”。)‎ ‎3.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陈尧咨。)‎ ‎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译为“它的”。)‎ ‎4. 而 释担而立(表顺接的连词。)‎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转折连词。)‎ ‎ 康肃笑而遣之(修饰连词。)‎ ‎(六)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 射,动词作名词,射箭的本领 ‎2.尔安敢轻吾射 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3.康肃笑而遣之 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七)文言特殊句式 ‎1.倒装句:尝射于家圃(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曾经在家中的菜园里射箭。)‎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2.省略句:自钱孔入(句首承前省略了主语“油”,译时补出。句意:油从钱孔滴入。)‎ 尝射于家圃(句首省略了主语“他”。句意:曾经在家中的菜园里射箭。)‎ ‎(八)内容理解:‎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 变化:反感 恼怒 认输 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到了买油翁酌油的技术很娴熟,却并不以此自夸。‎ ‎2. 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身怀绝技却不张扬;懂得如何去教育人,聪明;不卑不亢(不畏权贵)。‎ ‎3. 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骄傲自大,虚荣;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4. 陈尧咨和卖油翁都可算身怀绝技,你认为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多练——手熟——技绝 ‎5.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 三、课外拓展 ‎1.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 此句为《卖油翁》最后一句,编入课本时被删除。意思是: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这句话里包含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庖丁通过向梁惠王表演熟练解刨牛的过程,讲述了一个熟能生巧,只要多加练习,摸清楚事物的规律,便能运用自如的道理;另一个轮扁斫轮的故事,说一个叫轮扁的手艺人用自己的经历劝诫正在看书的齐桓公:治理国家要多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而不是只靠读以往圣贤的书就能行的。故事主要说明了要多实践的道理。‎ 庖丁解牛 成语解释: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 ‎ 成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 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轮扁斫轮(lún biǎn zhuó lún)‎ 出自《庄子·天道》,含义是指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指精湛的技艺。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 [1] ‎ 成语举例: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宋 黄庭坚《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诗)‎ ‎2.有关勤奋的名言警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劝学》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张少成 ‎ 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芬兰谚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塞缪尔·约翰逊 良机对于懒惰没有用,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遇变良机。 ——马丁·路德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马克思 四、素材积累(有关小人物、平凡人)‎ ‎1.小人物,也有大故事。小人物的背后,有对梦想的追逐,有对道义的坚守,有遭受不公时的呐喊,亦有面对命运绝境的反戈一击。‎ ‎2.尼采说过:“当你凝望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在苍穹之下,亿万星辰之间,我们显得多么渺小,可是,渺小的我们,要怎样抵抗这片浩瀚深海中的万千流星,又要怎样在这一望无际的黑暗中闪耀自己的光芒,活出最不平凡的平凡?‎ ‎3.在常温下,水便是水的液态。能屈能伸,能知动能静。一瓶水,一潭溪,一汪湖道…如宁静守望,如涓涓细流,如波涛汹涌……若一滴滴水能坦然在某内处汇聚成群,有了水势和能量,便会高山流水,低谷暗流,穿越平原与沙漠,奔进江河,奔进海洋,维持这容蔚蓝色的地球。‎ ‎4.名利固然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游戏,但以平常心态,过好普通人的生活,同样是一种应该被尊敬的人生。‎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5.我们太喜欢强调鸿鹄之志,小孩子说理想,脱口而出的总是几近于“伟大”。‎ 仰望星空固然需要,但仰望之后更要“脚踏实地”。‎ ‎6.小角色是一种自然的艺术心态,更是一种淡定的人生哲学,先能敬畏“小”,然后才能成就“大”。‎ ‎7.几千年前,姜太公与庄周一同垂钓,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目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于是他辅佐文王,成了伟人。‎ 而我们的庄子呢,他只喜欢这平凡而又宁静的百姓生活,于是他成了"曳尾于涂中"的小民,但也正是这种平凡使庄子拥有更加锐利的眼光和更加睿智的头脑。‎ 才留下了《逍遥游》,让我们体味真正的自由;才留下了"有蝶翩然入梦,不知蝶是我,抑或我是蝶"的神奇供我们玩味。(还适用话题:超脱、命运、修养等)——《平凡铸就伟大》  ‎ ‎8.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三毛)‎ ‎9.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到不平凡。(路遥)‎ ‎10.哪怕是世界的微尘,太阳一出来,也是有歌有舞的。 (王安忆《长恨歌》)‎ ‎(二)平凡的不平凡相关素材 ‎1. “支教模范”白方礼老人二十年支教的事迹激励了学子,也感动了中国。这位可敬的老人用靠蹬三轮车挣下的35万元人民币,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去世时,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0.只要人间有真情,同样可以全是伟大的意义。‎ ‎2. 1989年吴清友创办诚品书店,首创24小时不打烊的创新运营模式,为大众提供了全新的城市阅读生活。期间,曾连续亏损15年,但吴清友依然坚持运营,时至今日,诚品书店遍布各地,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是无数爱书人心灵的栖息之所。‎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3. 每年,北京大学保安队都有20余名保安通过公休时间自学和免费旁听北大课程考进大学。17年来,北大保安队共走出300多名大学生。这些保安大都来自农村,他们有的取得了本科或者大专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北大。‎ 七下第四单元早读内容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美词积累】‎ ‎1.识记背诵 修(xiū)润(rùn) 生疏(sheng shū) 商酌(shāng zhuó) 恳切(kěn qiè) ‎ 譬如(pì rú) 朦胧(méng lóng) 累赘(léi zhuì) 别扭(biè niu) 拖沓(tuō tà) ‎ 妥帖(tuǒ tiē)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ú juàn)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 ‎2.词语释义 诲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不妥tuǒ:不好,不合适。‎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累léi赘zhuì:指拖累、麻烦。‎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别biè扭niu:这里指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畅。‎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 ‎【知人论世】‎ ‎1.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 ‎2.简介张中行先生 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原名张璇,学名张璿,字仲衡,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又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创作背景】‎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2017年本文入选人教社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3课,课文由杨波朗读。‎ 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文本细读】‎ 文章开篇言简情挚,写听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那“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在作者的感受里,是悲上加悲的,接着回忆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在他领导下编写课本。这之前对叶圣陶的认识是通过读新文学作品,及前辈对他立德为高的评价,联想《论语》对君子的定义,作者切实感到“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总论。接下来,作者回忆了与叶圣陶交往中的一些事。‎ 第一个方面写“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先写了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的一件事,就是叶圣陶给他的文章描标点,让他受了教育。接着详细叙述自己同叶圣陶修润课本时发生的事。叶圣陶是苏州人,写作时坚决要用普通话,可是自己觉得没有把握,便请作者帮他修润,作者感于前辈的恳切,就遵嘱直接改了,但若一两处叶老认为可以不改,反要去再征得作者的同意。这两件事,写出叶圣陶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谨严认真又诚恳谦逊,教人不由生出敬重的感情。接下来又叙述了叶圣陶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一些言行。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深刻的,温暖的。譬如他去看望叶老,老人家要一送再送,要穿门越阶,鞠躬致谢,直到目送他上路,才转身回去;叶圣陶晚年已不能起床,对来访者还是要举手打拱,连声致谢。更让作者感动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去拜访叶圣陶不遇,第二天就接到叶圣陶的信,信中叶圣陶为不得见深表悔恨,又从留言地址推测他境遇窘困,而感到悲伤难过。在那个特殊年月,叶圣陶对作者这样一个落魄的人如此情重!怎能不叫他感念至深呢?‎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第二个方面回忆叶圣陶先生不仅有为人宽的一面,还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正心、修身。他不仅做人这样,在做学问和使用语言上,也是一丝不苟,能以身作则。作者引用叶圣陶多次说过的用语主张:“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叶圣陶在写作方面追求明白如话,写出来要让人看得明白,他心里装着的是读者。叶老还常提到“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说的是行文要力求简洁,不累赘拖沓。这些主张是叶圣陶针对现实中的不良文风(有些人“宣扬朦胧”,还有些人“应简而偏偏要繁”)提出的。不仅在用语方面,凡写作的方方面面,叶圣陶都认真至极,求妥帖和完美,文中也都予以列举,也正是这些小事才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叶圣陶的学术态度和风范。尤其在课本中“做”和“作”用字体例不统一的问题上,叶圣陶从发现问题,到提出解决办法,再到监督执行,不吝心力去推进,其重视语言使用的规范性,表现出一名语文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值得后人细细揣思和学习。‎ 总之,本文所叙事情虽小,但是小事情见大品格;所忆的内容多且杂,既写作者亲身感受的事,也有他人的转述和评价,因主旨统摄,并不觉得散乱,人物形象因这些片段和细节真切丰厚起来。行文沉稳平和,质朴蕴藉,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评说随叙述自然生发,援引议论精要庄重,之间承合自如,这是大家的境界。‎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4.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严于律己的十句经典名言】‎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韩非子·初见秦》‎ 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去说,这是不明智的。自己知道的事情,但故意不讲,这是不忠诚的。‎ ‎2.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不因为虚名而被诱惑,也不因为诽谤而被吓到。‎ ‎3. 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知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韩非子·观行》‎ 人们无法看到自己的面容,因此需要用镜子来观看自己。人们的智慧无法认识到自己,因此要用法则去严格要求自己。‎ ‎4. 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能够做到听到批评的意见,就能够及时反省,还有什么过错不能够改正的呢?‎ ‎5. 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有智慧的人可以转危为安;聪明的人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养成好的品德。‎ ‎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会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会要求别人。正确的态度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周恩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对自己应当严格要求,对待别人则应当宽厚。‎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8.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这句话是说,要辨明君子和小人,识别好歹,严于律己,与人建立正直、恰当的人际关系 ‎9. 上不正,下参差。——晋代杨泉《物理论》。‎ 身处上位的人,行为不端,身处下位的人便会错误百出。领导人应当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10. 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明·洪应明《菜根谭》‎ 自己遇到困难和屈辱,应当尽量去忍受,别人遇到困境和屈辱,则应当鼎力相助。假如我们能以责人之心责己,就会减少自己很多过失;以宽恕自己之心宽恕别人,就可以维护住人际之间的良好关系。‎ ‎14.驿路梨花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美词积累】‎ ‎1.识记背诵 寨(zhài) 撵(niǎn) 扛(káng) 驿(yì)路(lù) 迷(mí)茫(máng) ‎ 陡(dǒu)峭(qiào) 露(lù)宿(sù) 竹(zhú)篾(miè) ‎ 简(jiǎn)陋(lòu) 悠(yōu)闲(xián) 修(xiū)葺(qì) ‎ 晶(jīng)莹(yíng) 折(zhé)损(sǔn)‎ ‎2.词语释义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 悠闲:闲适自得。‎ 暮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恍huǎng惚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漫步:没有目的悠闲地走。‎ 晶莹:光亮而透明。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修葺qì:修理(建筑物)。‎ 驿:古时旅行时换马宿夜的地方。‎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知人论世】‎ ‎ 认识彭荆风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汉族,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退休。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中国初中学生课本。‎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背景资料】‎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代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译文 武巨将军虽老但仍英勇豪迈,收复西京捷报昨夜传来。 金人痴心妄想要永占中原,哪里知道上天永佑我大宋兴泰。 大宋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大赦诏令快似疾风迅雷。 可以料想明年寒食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注释 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古人常以任官所在地名代称其人名字,均州故址在今湖北省光化县。 白发将军:指武巨。 捷书:捷报。 胡儿:指金人。 天意:指冥冥中上天的意向。 回:回心转意。指上天叉决定祜助赵宋王朝。 列圣。宋王朝已故列代皇帝。 中兴:国家由衰转盛。 赦令:大赦天下的诏令。 疾风雷:指诏令传布快如风雷。 悬知,预测,推想。 寒食:指清明明前三日,民俗不举火,以纪念被烧死的介子推。古人多在这几日扫墓。 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驿路:旅途。 ‎ ‎【创作背景】‎ 作者彭荆风,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文体为小说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文章共37个自然段,称呼为第一人称。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现本文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义务教育科书第四单元第14课。‎ ‎【文章结构】‎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我”和老余见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写“我”和老余酒足饭饱之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写“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 第五部分(37自然段),最后点题、点人。‎ ‎【文章小结】‎ 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记叙方法为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 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拓展延伸】描写梨花的诗句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轼《东栏梨花》‎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佚名《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草》‎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15 最苦与最乐 目标 ‎1.识记本单元重要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2.了解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一、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 ‎⑴失意;⑵恩惠;⑶赔礼;⑷契约(qì);⑸监督;⑹达观;⑺排解;⑻如释重负;⑼海阔天空;⑽循环;⑾无入而不自得;⑿君子有终身之忧;⒀圣贤;⒁揽(lǎn);⒂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⒃悲天悯人(mǐn);⒄卸却(xiè);‎ ‎2.重点词义(全部背诵)‎ 揽(lǎn):拉到自己身上来。‎ 失意(shī yì):不得志。‎ 达观(dá ɡuān):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契约(qì yuē):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监督(jiān dū):察看并加以管理。‎ 排解(pái jiě):调解(纠纷);排除危难。‎ 循环(xún huán):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 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ɡ fù):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海阔天空(hǎi kuò tiān kōnɡ):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悲天悯人(bēi tiān mǐn rén):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二、文常积累(划线处背诵)‎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的文章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三、课文背诵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四、素材积累 主题:奋斗/宽容/拼搏/发挥长处/善用优点/历史/成功/汗水 素材1:成吉思汗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 素材2:曹操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选自《全唐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二、课内积累 ‎(一)重点释义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著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独。‎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xī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惟:只。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 入:映入。‎ ‎(8)鸿儒:即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没有任何装饰的琴。‎ ‎(11)金经:泛指佛经。 ‎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这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 ‎(13)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 ‎(二)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三)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长到。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 ‎(四)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 ‎3.是: ‎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五)内容理解 ‎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 ‎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从中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 ‎3.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4.作者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 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5.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前文“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突出表明了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6. 文章开头的手法及作用?‎ 文章开头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7.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用何手法?有何作用?‎ 描写陋室的环境优美,烘托陋室不陋;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来衬托陋室不陋;写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论据。‎ 三、课外拓展  ‎ 有关高尚情操的诗句 ‎1.言必信,行必果。  ‎ ‎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1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1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四、 素材积累(历史人物)‎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张爱玲 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 爱莲说 一、 文学常识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以菊花正衬,以牡丹作为莲的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菊比喻隐逸者;牡丹比喻 富贵者;莲比喻君子。‎ ‎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坚贞节操思想感情。‎ 二、 课内积累 ‎(一)重点字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 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二)重点释义 蕃 (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污秽)‎ 濯(洗涤)清涟(清水)而不妖 (美丽而不端庄)‎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不蔓(生枝蔓)不枝( 长枝节) 香远益(更加)清( 清香)‎ 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 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 (亲近而不庄重)玩焉(助词)‎ 余(我)谓(认为) 菊花之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者也 陶后鲜(少)有闻 宜(应当)乎众(多)矣     ‎ ‎(三)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植 古义:树立;今义:栽种)‎ ‎2.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然;今义:合适)‎ ‎(四)一词多义 ‎1.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间,消独,助词,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强调不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动词,到,往)‎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菊之爱(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2.远 香远益清(传得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 ‎3.鲜 陶后鲜有闻(副词,少)‎ 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五)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是“牵蔓”“分枝”的意思)‎ ‎2.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可译为“远播”“显得清幽”)‎ ‎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但不庄重)‎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后省略介词于,应为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谓语“濯”前省略主语“莲”)‎ ‎3.倒装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七)内容理解 ‎1.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莲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 答:“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看法:对有些拜金主义者的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根,这种“牡丹之爱”要受到批评和否定。‎ ‎6.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7.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 “惋惜”‎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贵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1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三、课外延伸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答: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2.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答: 不同意,我认为牡丹才是花中君子,它不为恶势力屈服,虽遭贬,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规律开花。嬴得花中美誉。‎ ‎3.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答: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4.《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 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四、素材积累(历史人物)‎ 项羽 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 诸葛亮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 七下第五单元早读内容 ‎17 紫藤萝瀑布 ‎ 目标 ‎1. 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2. 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一、基础知识 挑(tiǎo)逗 迸(bèng)溅 忍俊不禁(jīn) 仙露琼(qióng)浆 伫(zhù)立 凝望(níng) 绽(zhàn)开 瀑(pù)布 疑(níng)惑 ‎ 伶仃(dīng) 遗憾 笼(lǒng)罩 枯槐(huaí) 盘虬(qiú)卧龙 二、词语解释 ‎【迸溅】向四外溅。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比喻凝聚,积累。‎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盘虬卧龙】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三、课内积累 ‎1.文学常识 宗璞,祖籍河南唐河,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说《红豆》《不沉的湖》,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等 ‎2.主题解读 本文通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衰而又盛,联想到生命的无止境,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勇气,鼓励人们珍爱生命,奋发进取。 3.重难点解析 (1)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花的? ①形态描写上,从上到下,先从整体着墨,展示紫藤萝的形态美,“像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再局部特写,“每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②色彩描写上,“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等写出了这些花颜色深浅不一,浓淡有别。③修辞上,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紫藤萝写活了,也将客观所见与主观感受巧妙融合在一起。 (2)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运用好“托物言忐”的写作手法。①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饱含感情,再适当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②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③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已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④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四、课外积累 ‎1.名家名句 ‎ 坚定的信念 ‎(1)在荆棘道路上,唯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 ‎ ——松下幸之助 ‎(2)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 ——泰戈尔 ‎(3)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航行。‎ ‎ ——史立兹 ‎(4)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5)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6)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 ——苏霍姆林斯基 ‎(7)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2.优美文段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春意浓郁,春光妩媚,阳光惹人醉。四月的清晨,营院花园中的紫藤开花了,前些天结在枯藤上浮着绿叶的灯笼坠儿,一夜的春雨洗过,那含苞待放的绒朵便绽放在盘根错节的紫藤下。紫藤的花,花如其名,带着淡淡的紫,淡淡的香,一串串盛开的紫色花朵,枝头满吊,迎风搖曳,婀娜多姿。 伫立园中,仔细凝望那一架紫藤,垂帘似的枝蔓似乎把花园一隅都影了起来,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望着眼前生机盎然的紫藤,思绪回到十年前。那时,我负责整个营区的综合整治,在办公楼右侧菜地的水井旁边,意外地发现了这株¨紫藤树”;当时,这株树低矮,稀稀拉拉地长了三五个枝条,非常的不起眼,也没人能叫出她的名宇,不经意间,我突然发现有一枝细长的枝蔓,攀着地面蜿蜒地伸向杂草之中,那细小的藤蔓绿绿的,竟然长出了几串紫色的花穗,花瓣淡淡的紫,柔嫩得薄如蝉翼;未绽放的几枚花蕾,风铃似的随微风轻轻摇曳。从没见过这样有生命力的紫色,因这块地要征用,竟然多了几分不舍,就带人把她移栽到了营院新建的花园之中,一晃几年不注意,如今却生机勃勃,独藤成林,汇成了一处风景。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选自《盛开的紫藤花》)‎ ‎3.课本素材活用 【课本素材】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素材解读】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遇到坎坷,就像花一样,生命的途径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美好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是扼制不了的,生命的长流必将冲垮一切障碍。文章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卒章显志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如果说用花的不幸写出时代的不幸,那么写花的“辉煌”就是写时代的进步,表现人们在时代进步中的意气风发,表现新时代里社会的繁荣昌盛。 【适用角度】(1)勋志类:自强不息、迎难而上;(2)社会类:面对不幸,积极乐观。‎ ‎ ‎ ‎18 一棵小桃树 ‎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一、 基础知识 褪(tuì) 忏悔(chàn) 哆嗦(duō suo) 矜持(jīn)‎ 执着(zhuó) 孱头(càn) 服侍(shì) 猥琐(wěi)‎ 摞(luò) 渺小(miǎo) 魂魄(hún) 领略(lüè)‎ 幼稚(zhì) 颤抖(chàn) 火灼灼(zhuó) 赤裸(1uǒ)‎ 血气方刚(xuè) 轰轰烈烈(hōng) 淅淅沥沥(xī)‎ 祸不单行(huò) 垂垂mù(暮)老 二、词语解释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垂垂,渐渐。暮,(时间)将尽、晚。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课文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三、课内积累 1.文学常识 贾平凹,1952年生,原名贾平娃,陕西丹风人,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满月儿》商州浮躁》《白夜》《废都》秦腔》等小说,以及大量散文集。‎ ‎2.主题解读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本文通过对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我”的人生经历的记叙,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几经挫折和磨难,仍然坚定不移地追求人生幸福、美好理想的思想感情。 3.重难点解析 (1)综合全文分析,你认为作者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①小桃树寄托着作者儿时美好的梦想。②小桃树和奶奶有着密切的关系,写小桃树也是在表达对奶奶的怀念、感激。③小桃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须照料,兀自在艰难的环境里生长,让作者感慨和敬佩。④小桃树的花苞,让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2)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①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有“我”将吃剩的桃核种下一事;奶奶打扫院子,才发现了破土而出的小桃树;因为奶奶的保护,小桃树才得以留存。②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作者在写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 四、课外积累 1.名家名句 名人命运观 (1)命运不能妨碍我们的欢乐,让他来胁迫我们吧!我们还是要欢笑度日,只有傻瓜才不是这样。 ——高尔基 (2)命运的变化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无损智者大雅。 ——富兰克林 (3)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遇之杯。因此,让我们毫不畏惧、充满欢愉地把握命运。 ——尼克松 (4)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 ——莎士比亚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5)命运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虽人各有志,但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而一举成功。 ——松下幸之助 (6)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我们应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 ‎——雨果 ‎ 2.优美文段 (一)‎ 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責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选自叶子《枯萎的蒲公英》) ‎ ‎(二)‎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片段。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晩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晩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选自季羡林《海棠花) 3.课外素材积累 青荷 白天,自己举起自己;夜晚,自己照亮自己。那些过往,是忍病流血的足迹,是黑暗肆虐的遮蔽。萌芽是新鲜的,像草叶上澄澈的露珠。‎ 成长是角落里隐忍的时光。我的茎叶是日日夜夜向上努力的手臂,总算挤出水面,扑进阳光。清风有了,明月有了,红蜻蜓有了。可以睁大眼睛了,可以放开呼吸了,可以亮出身段了,可以去爱了,可以把红润绣在脸上了,可以把细密的花瓣、柔嫩的心说给世界了。‎ 当看见了淡黄的莲心,你是否会伸出手,接纳我全部的心酸、哀怨,以及幸福的疼痛?你可看见我的羞涩和战栗,漾开水面的波纹?‎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此刻、卓然挺立是美妤的,自由干净的词语是美好的,随心所欲地绽放是美好的。花朵的摇曳和微笑是美好的。小小的未来打开无数个窗口。 选自《作文与考试》   【素材解读】小心翼翼.纤纤细细,莲的心事就这样悄然绽放,清风明月·甚至透明的空气、涟漪,都见证了她最盛大的成人礼!那一束青荷分明是青涩年华的你我,无数个夜的孤寂隐忍,心思辗转,只为在阳光下,向世界微微一笑。 【适用角度】(1)成长来自自身的潜心发展;(2)成长需忍受孤独寂寞;(3)成长的路上须坚强独立。 ‎ 19. 外国诗二首 ‎ 目标 ‎1.识记本单元重要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2.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较好地受到文学的熏陶;必要的常识,也作适当的介绍,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赏析、积累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提高语言的感受与运用能力。‎ 必读部分 一、文学常识 ‎1.普希金 ‎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俄国文学的始祖”。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 2.弗罗斯特: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二、重点字词 ‎1. 一切都是shùn xī(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2.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huái liàn(怀恋)。‎ ‎3.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shè zú(涉足)。‎ ‎4.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qī qī(萋萋),十分yōu jì(幽寂)。‎ 三、文章主题思想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时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 ‎2.《未选择的路》借助自然界之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四、重要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 答:第一部分: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镇静和乐观;第二部分,面对未来,需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2.《未选择的路》既然写了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却把诗题和重点定为“未选择的路”?‎ ‎ 答:A、感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B、深化主旨——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C、未选择即是选择。‎ ‎3. 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 答: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教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一、文学常识 ‎1.陈子昂,(今属四川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5.龚自珍,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二、重点字音 怆然(chuànɡ )涕( tì )岱宗(dài ) 决眦(zì ) 凌(línɡ )‎ 吟鞭( yín )拄杖(zhǔ )叩门(kòu ) 箫鼓(xiāo )衣冠(ɡuān )‎ 三、内容理解与赏析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 ‎ 译: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潸然泪下呢! 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的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的贤明之主也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诗之取胜,途径非一。有以词藻胜的,有以神韵胜的,有以意境胜的,有以气势胜的,……取胜之途不同,欣赏的角度也就不一样。《登幽州台歌》纯以气势取胜,诗里有一股郁勃回荡之气,这股气挟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博大的历史情怀,以不可阻遏之势喷放出,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我们如能反复涵咏、反复吟诵,自然能感受到它的磅礴气势,得到艺术的享受。‎ ‎ (二)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 ‎ 译:五岳之首的泰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故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我一定要登临泰极顶,俯瞰群,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本诗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六句实写泰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第二句的“齐鲁青未了”生动形象地道出泰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色,“未了”是表现势坐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三、四两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南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曾云”描写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又徐徐而去,足见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顶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顶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在泰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的佳篇,被人们传诵不绝。‎ ‎ (三)登飞峰 王安石 飞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译:飞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的最高峰。 赏析: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四) 游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足。 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时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趁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敲你的家门。 赏析: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所酿的酒。豚,是小猪,这里指猪肉。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颔联写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广为传诵。“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的峦间漫步,清碧的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怀对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即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诗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诗人于家乡淳朴的生活之中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重”“柳暗”一联。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 (五)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的。诗中用“浩荡”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 ‎“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才离京城何“天涯”呢?这是作者的心态所致。因为这次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落花。“红”,比喻理想与信念。“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故枝,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龚自珍对当时社会现实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明知前途困难重重,他仍执着地“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献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 四、主旨归纳 ‎1.《登幽州台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2.《望岳》: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3.《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 最后一句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游山西村》: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5.《己亥杂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五、 练习巩固 ‎ 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势雄峻高大、景色秀丽。 4.《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5.《登飞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 6.“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西村》)此句不仅写出西村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而且蕴意深刻,常用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选读部分:‎ ‎【诗文名句】 1. 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 出自《诗经•卫风》。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 出自《诗经•小雅》。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 ‎【熟语】 1.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按实际情况办事。 ‎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今天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在商场里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这就是今天的‘山’,因此商家必须唱这个‘山’上的歌。 ‎ ‎2.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 ‎ ‎3.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唐小山叹道:“我一辈子就是不想当大英雄,你偏逼我赶鸭子上架吗?” ‎ ‎4.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 她的眼睛长到脑门上,东选西挑,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社会变了,她这个政治大姑娘不值钱了……‎ ‎5.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 说话者并不真的认为自己作错了事,只不过是表示一个“高姿态”,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饱汉不知饿汉饥。 ‎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 ‎“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春城晚报》 ) ‎ ‎“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 ‎【经典一句】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七下第六单元早读内容 ‎21 伟大的悲剧 ‎ 目标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识记本单元重要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2.背诵本单元相关的重要精彩片段。‎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拽zhuài:拉。 ‎ 战栗lì:颤抖。 ‎ 徒tú劳:无益的耗费劳力。‎ 履lǚ行:实践。 ‎ 吞噬shì:吞食。‎ 羸léi弱:瘦弱。(赢yínɡ) ‎ 角逐:动词,这里指竞争。‎ 冰凌:凌,(多指块状或锥状的)冰。 ‎ 海市蜃shèn楼 厄运è: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厄,灾难、困苦。‎ 遗孀shuāng: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孀,指寡妇。 ‎ ‎2.积累词语 坚持不懈xiè:坚决保持、维护,不松懈。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 ‎ 扬扬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姗shān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忧心忡chōng忡:忧愁的样子 语无伦lún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夺眶kuàng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精疲力竭jié: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mèn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二、文学常识 ‎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 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 (国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作品有《 三位大师 》《 象棋的故事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等。本文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2.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3.《人类群星闪耀时》 茨威格热衷为文豪作传(如《与魔鬼搏斗》、《三大师》、《三作家》),而这部书中他共记录了十四位历史名人。‎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从时间来看,这些名人生活的时代自古及今,由古罗马跨越到二十世纪;从地域来看,这些名人属于西方各个国家,包括西班牙、法国、英国、俄国、美国等;从人物身份来看,则有文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商人等,所以这部传记涉及的题材也是十分广泛的;从人物声誉来看,有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歌德、托尔斯泰、列宁等,但也有部分可能如今已是湮没无闻,鲜为人知了。‎ 茨威格此书的一大写作特色,无疑是善于抓住这些伟大人物的重大时刻进行叙述,并不是对他们作全面的描写介绍。这也就是茨威格在自序中所表明的:“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三、课内品读 ‎1.课文梳理 ‎《伟大的悲剧》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文章通过对探险队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歌颂了他们既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等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2.精彩文段 失败之悲 ‎“变得不安起来……”“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们的心在战栗”“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这些描写心情的语句,表现出五位勇士角逐失败后的极度沮丧和悲哀。‎ 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没能实现自己的追求,却还要为对手的成功作证,内心的悔恨和悲伤无以言表。‎ 死亡之悲 ‎“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 失望至极的勇士们在归途中,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燃料告罄,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全部壮烈牺牲。‎ 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 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为逝去的英雄哀悼。‎ ‎3.精神领悟 斯科特之旅是个悲剧,但却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它也是伟大的。他们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的爱的真情流露 四、素材积累 ‎1.课内背诵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2.美德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愈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22.太空一日 ‎ 目标 ‎1.识记本单元重要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2.背诵本单元相关的重要精彩片段。‎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 载人(zài) 屏息凝神(bǐng) 无虞(yú) 炽热(chì) 弧度(hú)  轮廓(kuò)   俯瞰(kàn) 模拟(mó)  遨游(áo)  稠密(chóu)   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ūn)(fù)  舷窗(xián)    赫兹(hè zī)‎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二、文学常识 ‎1. 杨利伟(1965—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三、课内品读 ‎1.课文梳理 ‎《太空一日》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宇航员杨利伟,通过回忆记录下自己在太空中实验飞行一天的过程和感受。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带给国人的骄傲。 点拨: 2. 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3.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一起来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感受: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 感受: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 感受: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 感受: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感受: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4.精神领悟 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四、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些语句很好的体现了严谨科学态度,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 ‎2.拓展评价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1)杨利伟具有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2)在太空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我们一定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23.带上她的眼睛 ‎ ‎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点缀zhuì  漫màn步 迟钝dùn 闲暇xiá  孤gū零零 凸tū显  ‎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蔚wèi蓝  合拢lǒng  吟yín唱 吐鲁番fān 笼lǒng罩 忙碌lù 寂jì寞mò  拍摄shè 灵犀xī  瞬shùn间  铁镍niè  波束shù ‎2.积累多音字 ‎  屏   泊   核   闷   冠   累    壳   间 ‎3.积累词语 ‎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  吟唱:吟咏歌唱。‎ ‎  安慰:安顿抚慰。‎ ‎  迟钝:思想、感官、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  合拢:合在一起;闭合。‎ ‎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  心有灵犀: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寂寞:寂静无声。‎ 瞬间:转眼之间。‎ 人迹罕至: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浮躁:急躁,不沉稳。‎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气势磅薄: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时隐时现:一会儿隐没,一会儿出现。‎ 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 全息:物体整个空间情况的全部信息。‎ 二、文学常识 ‎1. 刘慈欣:男,生于1963年6月,山西阳泉人。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协会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魔鬼积木》等,中短篇《乡村教师》、《朝闻道》、《流浪地球》等等。‎ ‎ 2. 科幻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课内积累 ‎1.朗读并体会这段文字:‎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很长时间后, 当我想起洗那些那次旅行时穿的衣服时, 在裤脚上发现了两三颗草籽。同时, 在我的意识深处, 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 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虽然是无意识的, 当一天的劳累结束后, 我已能感觉到晚风吹到脸上时那淡淡的诗意, 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 我甚至黄昏时站在天桥上, 看着夜幕降临城市……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 但星星点点的嫩绿在其中出现, 并在增多。‎ ‎2. 两条叙述线索:以“我”的经历见闻和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 ‎3.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课文中运用伏笔并在文中照应的文字如:‎ 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伏笔:“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伏笔:“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照应:“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 四、素材积累 ‎1.名人名言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科学不但能“给青年人以知识,给老年人以快乐”,还能使人惯于劳动和追求真理,能为人民创造真正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能创造出没有它就不能获得的东西。——门捷列夫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科学尊重事实,服从真理,而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童第周 ‎2.课外阅读篇目推荐 刘慈欣《朝闻道》《鲸歌》‎ 阿瑟·克拉克《星》‎ 弗诺·文奇《真实姓名》‎ ‎24 河中石兽 ‎ ‎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纪昀(jǐyún)(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晚年自号白云,‎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生性诙谐风趣。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 《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以笔记的形式编写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3. 文体知识 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 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 ‎ 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4.主题解说 本文通过讲述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对任何事物都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实践出真知,不可做空头理论家。‎ 二、课内积累 原文:河中石兽 ‎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3)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1)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并在水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没能找到,(寺僧门)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也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 ‎(2)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是又坚硬又沉重,沙子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的言论。)‎ ‎(3)一位年老的河兵听到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落入河水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去寻找它们。大概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坚硬又沉重,沙子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河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时下的沙坑)越冲刷坑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的一半时,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坑学里。像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下来,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更加颠倒吗?人们依照他说的说法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中第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可以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一)字音 圮(pǐ)   募(mù)  棹(zhào)  杮(fèi)   湮(yān)  啮沙(niè)‎ 溯流(sù) 欤(yú) 曳(yè) 铁钯(pá) 臆断(yì) 河干( gān )‎ ‎(二)注释 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 临:靠近。‎ 河干:河岸。 河:指黄河。干:岸边。   山门:寺庙的外门。‎ 圮(pǐ):倒塌。   阅:经过,经历。‎ 岁:年。‎ 求:寻找。‎ 竟:终了,最后  ‎ 棹(zhào)数小舟棹:划着几只小船。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曳(yè)铁钯(pá): 拖着铁钯. 曳:拖。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设帐:设管教书。‎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杮(fèi):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 湮(yān):埋没.‎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颠:颠倒,错乱.‎ 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确论:正确的言论。‎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凡:凡是,大凡。‎ 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盖: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倒掷:倾倒 坎穴:坑洞 不已:不停止 遂:于是 溯流:逆流。溯,逆流而上。‎ 如:依照。 ‎ 果:果然。‎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三)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被 为 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动词,成为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众服为确论 动词,认为 以为顺流下矣 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 ‎ ‎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 之 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 求之地中 代词,指石兽 ‎ 如其言 代词,代指老河兵 ‎ 其 ‎ 但知其一 其中 ‎ 如是再啮 像 如 ‎ 如其言 按照,按照 是非木杮 指示代词,这(做主语)‎ 是 如是再啮 代词,这样 ‎(四)古今异义 二石兽并沉焉(古:一起 今:并列)‎ 阅十余岁 (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 ‎ 求二石兽于水中(古:寻找 今:请求、要求、追求)‎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 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 渐沉渐深耳(古:罢了 今: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盖石性坚重(古义:因为,原因是;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固然;今义:坚固)‎ 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 ‎(五)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作名词,洪水。‎ ‎(六)特殊句式 ‎1.被动句 ‎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译为“被”)‎ ‎2.倒装句 ‎ 当求之于上流(介词结构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3.省略句 ‎ ‎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在”)‎ ‎ 求之(于)地中 (省略介词“于”,相当于“向”)‎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后省略宾语“之”)‎ ‎ ‎ ‎(六)内容理解:‎ ‎1.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 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 文中主要说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及结果。‎ 人物 地点 结果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得于数里外 ‎3.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人 物 理 由 寺僧 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 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僧: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僧: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5. 文中分别写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他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以为是,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好为人师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他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6. 如何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 ‎ 寺僧:考虑不周,要么原地打捞,要么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 ‎7. 文章结尾这句议论有什么作用?‎ ‎ 结尾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 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8.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作出判断。‎ ‎(七)写作特色 ‎❶层层铺垫,设置悬念。‎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作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写出了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找到石兽的结果,巧妙地表现了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 ‎❷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 文章先写寺僧打捞石兽未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何止是众人,连读者也几乎以为这就是定论了),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此时谜底才揭开。‎ 三、课堂检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一寺临河干( 靠近) ‎ ‎⑵山门圮于河(倒塌 )‎ ‎⑶阅十余岁( 经过,经历 ) ‎ ‎⑷但知其一( 只)‎ ‎(5)果得于数里外 (在) ‎ ‎(6)如是再啮( 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 ‎(7)如其言 ( 按照,依照) ‎ ‎(8)啮沙为坎穴( 成为)‎ ‎2.下列各句中 “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D )‎ A.闻之笑曰     B.求之下流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解析】A项,“之”是代词,指代这件事; B项,“之”是代词,指石兽; C项,“之”是代词,指讲学家的观点;D项,“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四、拓展探究 有关勇于实践的名言: ‎ 百闻不如一见。——班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力行而后知之真。——王夫之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 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歌德 实践是思想的真理。——车尔尼雪夫斯基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在今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一处)‎ 鲁 有 执 长 竿 入 城 门 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执竿入城 执:握、持、拿 ‎(2)亦不可入 入:进入 ‎(3)但见事多矣 但:只,只是 ‎(4)遂依而截之 遂:于是,就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50字)‎ 示例: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听从他人建议,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截断了。‎ 六、课下作业 ‎1.对于课文,我们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下面这则资料也许会引发你的新思考,就下面的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 山西永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 ‎(资料见《唐铁牛与蒲津桥》,《山西文史资料1999年Z1期)‎ 示例:‎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 统编七下第一至第六单元早读 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吨,黄河改道后,铁牛、铁人等逐渐为泥沙所埋。铁牛很重,黄河冲击力不强,逐渐被淤泥埋没,所以还在原址。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考虑不同事物的特殊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统编七下第一第六单元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