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6.79 KB
  • 2021-10-25 发布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B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B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 ‎1. 青少年要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主要原因是( ) ‎ A.蛋白质是备用能源物质(能够保持体温)‎ B.蛋白质是个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 C.蛋白质是有机物 D.蛋白质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 ‎ ‎2. 在人的消化系统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 ) ①食道 ②胃 ③小肠 ④大肠 ⑤咽 ⑥口腔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②和⑥ D.③和④‎ ‎ ‎ ‎3.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下面是小明的几个生活习惯,其中容易引起龋齿的是( ) ‎ A.睡前不吃零食 B.定期检查牙齿 C.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D.经常吃粘牙的甜食 ‎ ‎ ‎ ‎4. 小肠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下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如图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肠内表面有[1]皱襞、[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B.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C.[3]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某人为减肥切除一段小肠,以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这样做会影响人体健康 ‎ ‎ ‎5. 下列消化系统的组成中,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是( ) ‎ A.肝脏 B.口腔 C.胃 D.小肠 ‎ ‎ ‎6.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T‎​‎o 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 T‎​‎a、T‎​‎b 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 T‎​‎b 到 T‎​‎c 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含量不再上升,表明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因为麦芽糖含量增量最快 ‎ ‎ ‎7. 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中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b、c表示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是淀粉,先被唾液①分解为麦芽糖最终转化为葡萄糖 B.b为氨基酸是在②④的作用下由蛋白质转变来的 C.c为甘油在③⑤作用下由脂肪转变来的 D.X是小肠,只是吸收b、c的主要场所 ‎ ‎ ‎8. 特定人群往往需要特定饮食方案。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婴幼儿在补钙时应补充维生素D B.坏血病患者要补充新鲜水果蔬菜 C.有人傍晚时看不清东西应该给他们补充黄瓜和西红柿 D.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 ‎ ‎ ‎9. 下列图表示探究唾液消化淀粉的相关实验,各试管含有等量和等浓度的淀粉溶液。按图中所示处理,经充分反应后各管均滴入适量碘液,溶液可能不变蓝的是( )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A. B. C. D.‎ ‎ ‎ ‎10. 在“探究淀粉的消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学校的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 ‎ A.水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影响 D.不同量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影响 ‎ ‎ ‎1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滴加碘液后,一定不会变蓝的是①③‎ B.①③对照,可探究“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②③对照,可探究“反应物颗粒大小与反应速率快慢的关系”‎ ‎ ‎ ‎12. 在探究“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试管加碘变蓝说明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C.实验温度保持在37℃左右 D.馒头变甜与牙齿和舌头的作用分不开 ‎ ‎ ‎13.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关于此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③‎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0℃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A.②与①、③可分别形成对照实验,变量为唾液、温度 B.滴加碘液后②③都能变蓝 C.若①最终变为浅蓝色,则可能是唾液量不足 D.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 ‎ ‎14. 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 )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碘液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碘液 ‎1‎ 淀粉糊+清水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4‎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A.对比1和2,得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2和3,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4,得出唾液只在37℃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对比3和4,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 ‎ ‎15.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下面分析错误的是( )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 ‎ A.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睡液 B.在操作步骤③时,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对实验没有影响 C.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 D.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 ‎ ‎16. 痰最初出现的部位是( ) ‎ A.咽部 B.肺部 C.气管 D.口腔 ‎ ‎ ‎17.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组成 D.丙图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 ‎ ‎18. 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清洁作用的是( ) ①鼻毛 ②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 ④气管内的纤毛 ⑤鼻腔黏膜内的嗅觉细胞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 ‎ ‎19. 有一死亡的弃婴,法医为了判断其是产前、还是产后死亡,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则判断其产后死亡的依据是( ) ‎ A.有节律地收缩 B.不规则跳动 C.沉入水底 D.浮于水面 ‎ ‎ ‎20. 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 A.鼻腔内有鼻毛 B.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 ‎ ‎ ‎21. 下列哪项与肺泡完成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肺泡很多 B.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D.肺泡位于支气管分支末端 ‎ ‎ ‎ ‎22. 某同学测量肺活量:第一次3600mL,第二次2900mL,第三次3100mL,那他的肺活量是(        ) ‎ A.3600mL B.2900mL C.3100mL D.3200mL ‎ ‎ ‎23. 如图是人在吸气时膈肌和肺的活动情况模拟图。下列叙述正确的的是( ) ‎ A.膈顶部下降,肺扩张 B.膈顶部上升,肺扩张 C.膈顶部下降,肺回缩 D.膈顶部上升,肺回缩 ‎ ‎ ‎ ‎24. 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止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吸和呼的周期 D.有图可知,B点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 ‎ ‎ ‎25. 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 ‎ A.甲处血液暗红,乙处血液鲜红 B.甲处的血液来自左心房 C.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 D.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左心房 ‎ ‎ ‎26. 肺泡中的一个氧气分子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需要穿过( )层细胞膜( ) ‎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 ‎ ‎27.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组织细胞利用气体c,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B.a、c表示二氧化碳,b、d表示氧气 C.气体c和气体d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 D.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 ‎ ‎28. 如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 ) ‎ A.脑 B.肾 C.小肠 D.肺 ‎ ‎ ‎29. 如图为人体某器官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物质,①②代表血液,箭头表示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则①为静脉血,②为动脉血 B.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饭后b物质会增加 C.若组织细胞为小肠绒毛细胞,则b为葡萄糖、氨基酸等 D.若组织细胞为肾小管管壁细胞,则a中含有葡萄糖等物质 ‎ ‎ ‎30. 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胆汁内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B.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能促进消化 C.胃液里含有多种不同的消化酶 D.无机盐可以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吸收 二、解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 ‎ ‎ 如图A、B、C、D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检验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系列试验装置.请仔细分析后回答:(图A中1、2号试管内的浆糊是用淀粉加水煮沸后制成的.) ‎ ‎(1)图B的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清水的量应该是________,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到________作用.‎ ‎ ‎ ‎(2)图C是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烧杯中水浴保温,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的话应该让水温保持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 ‎ ‎(3)‎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都加入________,如果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完全分解的话,1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2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 ‎ ‎ ‎ 图1为人体呼吸过程的模式图,图2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1)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 )(填字母序号)。‎ A.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气管→支气管→肺 D.鼻→支气管→气管→喉→咽→肺 ‎ ‎ ‎(2)当你来到油菜地里,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此时你的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 ‎ ‎ ‎(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2中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 ‎ ‎ ‎(4)过程[D]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________中被利用。‎ ‎ ‎ ‎(5)溺水是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 )环节。‎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 ‎ ‎(6)图2中序号①②③④⑤组成了________。‎ ‎ ‎ ‎(7)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________]________,引起猛烈咳嗽。‎ ‎ ‎ ‎ 人体正常体温为37℃左右,发烧时体温升高,消化功能减弱。高温是否会抑制消化酶的作用呢?请根据下表中探究此问题的实验设计,回答问题。 ‎ 处理方法 组号 ‎1号 ‎2号 加入液体 ‎2毫升1%淀粉溶液 A 预热5分钟 ‎37℃水浴 沸水浴 加入唾液 ‎2毫升 ‎2毫升 保温10分钟 B 沸水浴 冷却后淀粉检测 滴加2﹣3滴碘液 滴加2﹣3滴碘液 实验现象 液体不变蓝色 ‎?‎ ‎ ‎ ‎(1)本设计使用唾液进行实验,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___酶。‎ ‎ ‎ ‎(2)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该实验中1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 ‎ ‎ ‎(3)将表格中的实验处理补充完整:A________;B________。‎ ‎ ‎ ‎(4)上述实验的合理假设是________。若假设成立,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应为________。‎ ‎ ‎ ‎(5)若要证明发热时消化功能减弱与消化酶作用之间的关系,除了检测淀粉酶的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外,还需要检测________。‎ ‎ ‎ ‎ 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知识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他们依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1)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哪个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做出假设:________。‎ ‎ ‎ ‎(2)实验操作说明:先捏紧A处,松开B处,向乙内呼气,再捏紧B处,松开A处,吸气,重复多次。实验中通入甲瓶中的是空气,通入乙瓶中的是________,本实验中设置甲瓶是为了进行________。‎ ‎ ‎ ‎(3)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更大。‎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 ‎ ‎(4)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肺内容积________(扩大/缩小),气体被呼出。‎ ‎ ‎ ‎ 小麦和玉米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都可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表是两种食物的部分成分含量表(食部100%,其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单位是克,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单位为微克),请分析回答: ‎ 食物名称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胡萝卜素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小麦粉(标准)‎ ‎12.7‎ ‎11.2‎ ‎1.5‎ ‎71.5‎ ‎0‎ ‎0‎ ‎0.28‎ ‎0‎ 玉米面(黄)‎ ‎12.1‎ ‎8.1‎ ‎3.3‎ ‎69.6‎ ‎40‎ ‎0‎ ‎0.26‎ ‎0‎ ‎ ‎ ‎(1)表中能够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食物中主要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在表中未列出来的是________.‎ ‎ ‎ ‎(2)当人体内维生素C缺乏时,人会患________,从表中数据看,通过吃面很难获得维生素C,人体要获得维生素C应多吃________.‎ ‎ ‎ ‎(3)根据表中数据,有同学认为,常吃玉米面比常吃小麦粉,对眼睛有好处.你是否认同?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 ‎ ‎ ‎(4)食物中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化学性消化起始于________(器官),这是因为该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________;在小肠内,蛋白质最终消化成__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 ‎ ‎ ‎(5)小肠是食物小华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营养物质吸收的特点之一是小肠具有________,从而增大了吸收面积.‎ ‎ ‎ ‎(6)有人利用5名志愿者的消化系统进行实验,结果在舌的轮廓乳头部(他们将舌分为舌前部、轮廓乳头部和舌根部,轮廓乳头部下有唾液腺)检测到了能消化脂肪的脂肪酶.根据这一事实,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B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 B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解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营养物质,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 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但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B符合题意。‎ ‎2.‎ ‎【答案】‎ B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解答即可。‎ ‎【解答】‎ ‎①食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 ②胃能分泌胃液,有胃蛋白酶,可把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又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③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可在小肠内被消化,它们的消化最终产物也都可被小肠吸收; ④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却没有消化功能; ⑤咽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 ⑥口腔内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可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但没有吸收功能。‎ ‎3.‎ ‎【答案】‎ D ‎【考点】‎ 牙齿的结构和保健 ‎【解析】‎ 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几部分。解答即可。‎ ‎【解答】‎ 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龋齿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如果饮食中缺乏钙,引起体内缺乏钙,或吸收不良引起的缺钙,都会影响牙齿的坚固。牙齿会因缺钙而变得疏松,形成龋齿。又因为维生素D能帮助钙磷的吸收,维生素A能增加牙床粘膜的抗菌能力,所以,要注意从膳食中保证供给。氟不可缺乏,一旦缺乏,也可导致龋齿。所以说,保证牙齿健康需要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因此预防龋齿保证牙齿的健康需要在饮食中多吃富含维生素D、钙、维生素A的食物,如乳、肝、蛋、肉、鱼、豆腐、虾皮等,同时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故D符合题意。‎ ‎4.‎ ‎【答案】‎ C ‎【考点】‎ 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小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图中1环形皱襞,2小肠绒毛,3小肠绒毛壁。‎ ‎【解答】‎ A、图中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小肠绒毛。它们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A正确; B、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初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B正确; C、图中3是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不是毛细血管壁,C错误;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某人为减肥切除一段小肠,影响小肠的吸收能力,进而会影响人体健康,D正确。‎ ‎5.‎ ‎【答案】‎ D ‎【考点】‎ 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解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 ‎【解答】‎ A、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A错误; B、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只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错误; C、在胃中胃液只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C错误; D、在小肠内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淀粉、蛋白质、脂肪最总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正确。‎ ‎6.‎ ‎【答案】‎ C ‎【考点】‎ 消化酶 ‎【解析】‎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甲图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A正确。 B、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T‎​‎a 温度低酶的活性被抑制, T‎​‎b温度高使酶永久性失活。B正确。 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量不再上升,说明淀粉已完全分解而不能说明酶的活性最大,C错误。 D、图乙中A点位于时间段的中间,跟甲图T‎​‎‎0‎也是中间位置相对应,酶的催化效率最高,麦芽糖含量增量最快。D正确。‎ ‎7.‎ ‎【答案】‎ A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观图可知:a最先被消化,因此是淀粉。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b氨基酸、c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 A、a是淀粉,先被唾液①中的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A正确; B、蛋白质在②胃液的作用下初步消化,然后再④⑤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b氨基酸,B错误; C、脂肪在③胆汁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脂肪微粒,然后再④⑤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D、X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吸收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维生素等,D错误。‎ ‎8.‎ ‎【答案】‎ C ‎【考点】‎ 注意合理营养 ‎【解析】‎ 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解答】‎ A、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婴幼儿在补钙时应补充维生素D,A正确; B、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因此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B正确; C、傍晚时看不清东西是夜盲症的表现,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食物中,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黄瓜和西红柿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无机盐,C错误; D、高血压患者饮食要清淡、忌油腻,D正确。‎ ‎9.‎ ‎【答案】‎ D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液淀粉酶可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解答】‎ A、试管所处的温度是0℃,温度太低,唾液淀粉酶不能将淀粉充分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溶液变蓝,A 不正确; B、试管所处的温度是37℃,但是煮沸的唾液,唾液中的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溶液变蓝,B不正确; C、试管所处的温度是37℃,但是蛋白酶不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溶液变蓝,C不正确; D、试管所处的温度是37℃,相当于人体体温,试管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所以溶液不变蓝,D正确。‎ ‎10.‎ ‎【答案】‎ C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 ‎【解答】‎ 解: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由图可知,在甲组和乙组试管里分别加入2mL淀粉糊,放在相同温度里,这样就形成了一组以唾液淀粉酶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中探究的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影响。 故选:C。‎ ‎11.‎ ‎【答案】‎ C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A、①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了,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馒头块与唾液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会变蓝色,A错误; B、①③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错误; C、①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②③有两个变量:唾液和搅拌,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对照,所以不可探究“反应物颗粒大小与反应速率快慢的关系”,D错误。‎ ‎12.‎ ‎【答案】‎ B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方法步骤是: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的温水中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 解:A.“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 B.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如果试管内的混合液,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未被唾液消化,B错误; C.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C正确; D.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和唾液淀粉酶充分的接触,更好的进行化学消化,有利于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馒头变甜与牙齿和舌头的作用分不开,D正确。 故选:B。‎ ‎13.‎ ‎【答案】‎ D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②与①、①与③可分别形成对照实验,变量为唾液、温度,A正确; B、②号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③号试管中温度太低,影响淀粉酶的消化,加入碘液后,也会变蓝,B正确; C、若①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说明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浴时间不够长,淀粉没有被完全消化;搅拌不充分,淀粉与唾液淀粉酶的接触面积小也可能导致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唾液的量太少也可能导致淀粉的消化不充分,C正确; D、实验结论是唾液将淀粉分解了,但是不能证明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D错误。‎ ‎14.‎ ‎【答案】‎ C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 A、1和2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 B、对比1和3,只有加入物质这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可以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B正确; C、2和4的变量是温度,说明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37℃),但不能绝对的只在37℃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C错误; D、对比3和4,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消化液的种类,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正确。‎ ‎15.‎ ‎【答案】‎ B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1、对照试验要求控制变量、设置对照。 2、人的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它的作用下口腔中的部分淀粉可以转化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解答】‎ A、本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A正确; B、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在37℃消化作用最强;若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5℃的水浴中保温,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将淀粉全部消化导致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B错误; C、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在步骤④中,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C正确; D、根据实验现象,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16.‎ ‎【答案】‎ C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解答】‎ 气管内壁有纤毛上皮,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可将吸入的灰尘、病菌与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开通过咳嗽排到体外,这就是痰,痰最初出现的部位是气管 ‎17.‎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答案】‎ D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解答即可。‎ ‎【解答】‎ A、呼吸系统由7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组成,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丙图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C正确; D、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 ‎18.‎ ‎【答案】‎ B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 ‎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正确; ②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有温暖作用,错误; ③鼻腔内的黏液和气管内的黏液,对空气有清洁作用,正确; ④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正确; ⑤鼻腔上部黏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错误。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19.‎ ‎【答案】‎ D ‎【考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肺是由大量的肺泡组成的,人的呼吸作用使肺内有空气,而存留在肺内的空气总有部分不能被呼出体外,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肺是由大量的肺泡组成的,所以当婴儿出生后完成第一次呼吸后,这使肺内有空气,而存留在肺内的空气总有部分不能被呼出体外,所以在水中会漂浮。如果是产前死则婴儿还没有过呼吸,其肺内没有气体,肺呈实体状态,就会沉下去。‎ ‎20.‎ ‎【答案】‎ B ‎【考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解答】‎ 呼吸道都有骨或“C”软骨作支架,把气管支撑起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体能顺畅通过,便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而CD选项是适应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21.‎ ‎【答案】‎ D ‎【考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解答】‎ A“肺泡很多”加大了气体交换的效率;B“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的扩散;这些都是与肺泡内气体交换有直接关系的结构;而D“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及肺泡的位置与肺泡内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结构是 ‎22.‎ ‎【答案】‎ A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 ‎【解答】‎ 解: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为了减少误差,测肺活量时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因此某同学测量肺活量时,测量了三次,第1次3600mL,第2次2900mL,第3次3100mL,该同学的肺活量应为3600mL。 故选:A。‎ ‎23.‎ ‎【答案】‎ A ‎【考点】‎ 呼气和吸气 ‎【解析】‎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 ‎【解答】‎ 如图是人在吸气时膈肌和肺的活动情况模拟图,图示表示: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因此关于人在吸气时膈肌变化的叙述。故正确的是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肺扩张。‎ ‎24.‎ ‎【答案】‎ C ‎【考点】‎ 呼气和吸气 ‎【解析】‎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 A、从V到W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A正确; B、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呼吸,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B正确; C、从V到X期间,其中从V到W期间肺呼出空气,从W到X期间肺吸入空气,所以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和吸的周期,C错误; D、从W到X期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点是肺内气压最小的时候,D正确。‎ ‎25.‎ ‎【答案】‎ B ‎【考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解析】‎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 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乙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甲肺动脉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 A、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血液暗红,乙处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血液鲜红,A正确; B、甲处的血液从肺动脉流入,因此肺动脉的血液来自右心室,B错误; CD、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CD正确。‎ ‎26.‎ ‎【答案】‎ C ‎【考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解析】‎ 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解答】‎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即4层细胞膜;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进入红细胞,此时穿过1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如图所示: 所以,肺泡中的一个氧气分子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需要穿过5层细胞膜。 故选:C。‎ ‎27.‎ ‎【答案】‎ A ‎【考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解析】‎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 A、根据气体扩散原理,c表示二氧化碳进入肺泡,d表示氧气进人血液,组织细胞利用气体d,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A错误; B、图中a、c代表二氧化碳,b、d代表氧气,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所以气体c和气体d的交换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完成的,C正确; D、肺泡壁以及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28.‎ ‎【答案】‎ A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分析图形解答。‎ ‎【解答】‎ 解:由图可知该组织处的物质交换的特点是进入该器官的氧气多,离开时少,进入的二氧化碳少,离开时多,进入的葡萄糖多,离开时少;尿素持平。 A.脑符合上述的物质交换特点,A正确。 B.在肾脏,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尿素进入时的多离开时应减少,B错误。 C.在小肠,由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葡萄糖进入时少离开时增多,C错误。 D.在肺部,二氧化碳进入时的多离开时减少,D错误。 故选:A。‎ ‎29.‎ ‎【答案】‎ D ‎【考点】‎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分析图示: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表示流经组织细胞前的血液,为动脉端,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②表示流经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后的血液,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 ‎【解答】‎ A、若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则①为肺动脉,流静脉血,②为肺静脉流动脉血,A正确; B、若组织细胞是胰岛细胞,人在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后胰岛素分泌会增加增多,因此饭后物质胰岛素会增加,B正确; C、若组织细胞为小肠绒毛细胞,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则b可代表葡萄糖和氨基酸被吸收进血液,C正确; D、若组织细胞为肾小管管壁细胞,则b表示葡萄糖等物质被重吸收进入血液,D错误。‎ ‎30.‎ ‎【答案】‎ D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解析】‎ 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化酶的参与才能完成。‎ ‎【解答】‎ 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故A错误; B、牙齿的咀嚼可以把食物磨碎,从而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舌的搅拌属于物理消化,可以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的混合,从而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消化。故B错误; C、胃液里只含蛋白酶,C错误; D、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吸收,D正确。‎ 二、解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答案】‎ ‎2ml,对照 ‎37,唾液淀粉酶在该温度下活性最强 碘液,变蓝色,不变蓝色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图示中的A、B、C、D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A表示向1、2号试管中各注入2ml浆糊,B表示向1号试管、2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和唾液,C表示对实验装置进行恒温水浴,D表示向1、2号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观察现象.‎ ‎【解答】‎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因此若2号试管内加入2ml唾液的话,1号试管内加入等量的清水,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这说明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 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因此图中D表示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都是碘液;2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1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没有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比较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答案】‎ B 收缩 ‎②,咽 线粒体 A 呼吸道 ‎②,咽,④,气管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图1为人体呼吸过程的模式图,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A肺的通气;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图2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解答】‎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那么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可见B正确。‎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故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②咽。‎ 过程D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线粒体中利用。‎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通气)、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即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因此,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④气管,引起猛烈咳嗽。‎ ‎【答案】‎ 淀粉 温度,对照 ‎2毫升1%淀粉溶液,37℃水浴 高温会抑制淀粉酶的作用,液体变蓝色 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 本设计使用唾液进行实验,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温度,该实验中1号试管的作用是对照。‎ 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避免其它实验条件要对实验的影响。将表格中的实验处理补充完整:A2毫升1%淀粉溶液;B37℃水浴。‎ 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所以上述实验的合理假设是高温会抑制淀粉酶的作用。若假设成立,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应为液体会变蓝色,因为高温影响了淀粉酶的活性,不能将淀粉消化,淀粉遇碘溶液变成蓝色。‎ 若要证明发热时消化功能减弱与消化酶作用之间的关系,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需要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参与消化,因此,除了检测淀粉酶的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外,还需要检测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答案】‎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呼出的气体,对照 乙 收缩 ‎【考点】‎ 呼气和吸气 ‎【解析】‎ 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 ‎【解答】‎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是有差别的: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由于组织细胞的利用,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所以在这里提出假设是: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 在吸入气体时,捏紧B处,松开A处。在呼出气体时,捏紧A处,松开B处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一段时间后,乙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对照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即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不同。因此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试管甲是为了与试管乙形成对照作用,以便说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试管乙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容积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答案】‎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无机盐 坏血病,新鲜的蔬菜或水果 认同,玉米面中富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防治夜盲症 胃,蛋白酶,氨基酸 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 舌的轮廓乳头部能分泌脂肪的酶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表中不包含无机盐.‎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 ‎ 可知,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新鲜的蔬菜或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玉米面中富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防治夜盲症.所以常吃玉米面对眼睛好.‎ 蛋白质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消化为多肽.然后进入小肠,被小肠内的小肠液、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有人利用5名捐赠者的消化系统进行实验,结果在舌的轮廓乳头部(他们将舌分为舌前部、轮廓乳头和舌根部,轮廓乳头部下有唾液腺)检测到了能消化脂肪的脂肪酶.根据这一科学事实,能得到的结论是:舌的轮廓乳头部能分泌脂肪的酶.‎ 第25页 共28页 ◎ 第26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