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92 KB
  • 2021-10-25 发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 页,共 13 页 《第五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0 分)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 雨凝结而成的。 D.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 舟最受人们喜爱。 【答案】A 【解析】A.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B.这句话是表示陈述语气,不是疑问语句,问号应改为逗号。 C.如果引用的是一句完整的话,句末点号应该放在后引号的里面,“也”后面的句号 应该放在后引号的里面。 D.如果并列成分后有语气词,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这句话有语气词“呀”,所以顿 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 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 用去解答题目。比如问号的运用要注意是不是表示疑问语气,如果有疑问词,但不表示 疑问语句,就不是疑问句。 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读书时要注意关注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 用法,多结合语境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如本题易错点为 B 项,如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语气,容易出错。 2. 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瀚。②到处生长着苔藓,在繁茂的植物中夹杂多种竹类。 ③空气潮湿,泉水丰富。④山坡上覆盖着葱茏茂密的原始森林。⑤生活在这里的大 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 A. ④③⑤①② B. ①③④②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②①④③⑤ 第 2 页,共 13 页 【答案】C 【解析】此语段先对环境进行描述,然后引出熊猫.观察顺序上可辨析各选项找到第一 个观察点,从空间顺序上看④为第一句;由上句的“森林”可辨析①与其衔接最紧密, 是第二句;再结合上句的“云雾缭绕”语境辨析③为第三句;②观察点变化,⑤引出“熊 猫”;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③②⑤ 答案:C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 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 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 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此题作答,可结合空间顺序排列.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猫》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 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B. 《鸟》一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同情和对玩鸟者的反感、不满. C. 《动物笑谈》一文作者的语言朴实大气,有时还带着调侃的味道,这大大增加 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D. 《狼》一文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答案】C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有误,《动物笑谈》一文作者的语言生动活泼.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 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 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 心. 二、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7.0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 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①______把头藏在翅膀下面,______②还可能发出低低的叫声。除了猫和 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 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 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 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惕,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第 3 页,共 13 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家 chù______ 哺.______乳 (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 (3)将③处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 意。 【答案】常常;偶尔;畜;bǔ;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 【解析】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的识记能力.“颤动”的 “颤”读 chàn,“哺乳”的“哺”读 bǔ,考生同时注意“家畜”的写法,这就提醒考 生在备考前,对于常见的字词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另外还要掌握一 些方法,如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 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常常”表示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偶尔” 意思是间或;有时,指偶然发生的,没有计划的,无周期、无规律;个别的.本题“鹦 鹉睡觉把头藏在翅膀下面”这应该是经常性动作,“还可能发出低低的叫声”应该是偶 然发生的,所以根据语境①应选“常常”,②应选“偶尔”. (3)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考生在备考前应学会一些变换句式的方法,比如 长短句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变换等.本题是要求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做 这类题型,考生须注意句子一定要符合语境,且不能改变句子的愿意.即:鸟类和爬行 动物都很少做梦. (1)畜 bǔ (2)①常常 ②偶尔 (3)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意思对即可)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的识记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 力.第三题的出题思想主要是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要把握句意,厘清词语的感情色彩.找到语感,注意固 定搭配,习惯用法,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5. 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3)班学生准备 4 月 4 日下午 2 点在教室举行主题为“鸟儿,我是你的 朋友”的班会,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①紧扣主题;② 不超过 20 个字) (2)班会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其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 要求修改。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正是百鸟做窝的季节。【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 雀等许多鸟儿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孵小鸟、下蛋、做窝。【B】为保护益鸟,给它 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答案】(1)本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 根据题干要求,我们的答案中最好出现“我是你的朋友”的字眼,这样才便于运用比喻 的修辞,也不会发生跑题或跑偏的现象.如“保护我们的鸟类朋友,关爱我们的自然家 第 4 页,共 13 页 园”等.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能力.【A】语序不当,应改为: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 等许多鸟儿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做窝、下蛋、孵小鸟.【B】搭配不当,可将“营造” 改为“创造”. 答案: (1)示例:保护我们的鸟类朋友,关爱我们的自然家园 (2)【A】喜鹊、燕子、啄木鸟和山雀等许多鸟儿都要在树上或屋檐下做窝、下蛋、 孵小鸟. 【B】搭配不当,可将“营造”改为“创造”. 【解析】第一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第二题考查修改病句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到这样的活 动中,在活动中实践知识并学到解决问题的本领.本题首先要理解学生们反映的情况, 然后再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想出相应的对策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3.0 分) 6.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 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 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 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 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 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 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 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 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______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______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第 5 页,共 13 页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结局截然不同,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像狗一样;咬洞;被;对.在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 和虚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犬:像狗…一样; ②句意为:袋子坚韧因而老鼠不能够咬洞的.穴:咬洞; ③句意为:这只老鼠被关闭在里面因而不能够离开.见:被; ④句意为:可见到蜜蜂和蝎子时不免变色.于:引出对象,可译为:对.在.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 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际意义.瞑:闭眼.意 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句意为:时间长了,那只狼的 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因此;啮:咬东西;致:招致.句意为:因此没有咬东西却 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招引人;没有死的时候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 (3)本题考查对两文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 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甲文是人战胜了狼,由屠户的识破狼诡计,到抓到时机杀狼,可知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 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断;乙文是人被鼠糊弄,童子的言行作为, 表现了对对手的不了解,及大意,导致老鼠逃脱.可知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携带疏忽, 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 (4)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引用名言的作用是:引出论题(或论点); 作为论据,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并联系上下文来回答,可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甲文讲述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最终杀死了狼.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 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乙文有事入理,多发感慨,议论抒情.乙 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揭示道理为重点. 答案: (1)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对.在 (2)①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 逃脱. (3)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 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 (4)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 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 第 6 页,共 13 页 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 译文: (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 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 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 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 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苏子在晚上坐着,有一只鼠正在咬东西.他拍床制止老鼠咬东西,声音已经停 止了,又发出老鼠咬物的声音.他让童子用烛火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鼠咬物的声 音从袋子里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闭在里面因而不能够离开.”童子打开袋 子看里面,寂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童子拿起蜡烛寻找,袋子里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把 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即使有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感叹说:“这只老鼠真狡猾,让人奇怪!老鼠被关闭在袋子里,袋子坚韧因 而老鼠不能够咬洞的.因此在咬不穿的情况下装作咬袋子,用声音招引人.在没有死的 时候却装死,用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有生物,没有比人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 龙刺杀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万物,统治他们,最后被一只老鼠利役使.陷入 这只老鼠的计谋中,我对老鼠从安静的处女到逃跑的突变感到惊讶,这里面人的智慧又 体现在哪里呢?” 好像有人对他说:“你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却将两者区分开而游於万物之外, 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令你惊醒.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 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与猛虎搏斗,可见到蜜蜂和蝎子时不免变色,这是不将 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9.0 分)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丑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 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 第 7 页,共 13 页 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 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 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 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 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 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 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 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 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 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 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 一点点温柔的抚摸;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 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 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 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 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 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 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 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 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 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 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 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 要挠我,或者挣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 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 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 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简要说明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④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 有什么用意? (3)第⑤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简要概括 说明其理由。 (4)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答案】(1)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内容上, 突出表现丑猫的丑陋,这也是大家厌恶它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它的死亡做了铺垫. 第 8 页,共 13 页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答时,需联系具体的语境和文章的主旨来 分析.两个假设的句子扣住丑猫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与人亲近一直是丑 猫的一个幻想”,从而体现了丑猫心灵“不残疾”,为引出本文的主旨蓄势.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五段中的“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 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 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 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可提炼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一般会在文末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总结 得出.根据“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 弃.“可作答本题. 答案: (1)突出丑猫的丑陋,说明人们不喜欢丑猫的原因,同时为下文写丑猫的悲惨结局埋 下伏笔. (2)这样写,一方面说明“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丑猫不想伤害人,丑 猫的心灵“不残疾”.另一方面希望人们不应因丑猫的丑陋而鄙视厌弃它. (3)它对人的冷漠、欺凌不怨恨,不报复,只求得到一丝关爱,就很满足.即使在最 痛苦的生命尽头,它也避免伤害到“我”,丑猫的心灵是美好的.因此,作者说丑猫是 其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4)示例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 陋而鄙视厌弃. 【解析】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到第四段介绍人们对丑猫的厌恶和丑猫对人的依 恋.第五段介绍丑猫死亡的过程和它对我的依恋与信任.最后一段为第三部分,总结全 文,点明主旨. 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 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照应开头、 前文 内容方面的作用: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 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 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 一座地窨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 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 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 辙,留足过冬的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首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 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窨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 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第 9 页,共 13 页 ③天海子边沙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从那经过都要吹 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 海子爷的嘴角显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了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 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 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 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 走了。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 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 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 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嗥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 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 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在天海子边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天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 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 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 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 嗥两声,便钻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嗥。一早醒来,想到老雪 狼昨夜的哀嗥,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 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 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准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 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 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 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硬、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 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 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催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 他麻木的四肢已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 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 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 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 丝不动了。 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 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第⑤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那些往事有什么作用? 第 10 页,共 13 页 (3)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对人与自然和谐 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此题,学生首先要清楚分析人物形象 的答题技巧: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 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 品的主题的描写.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他人的言行, 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乡的人.当他的家人 劝说他离开这个苦寒之地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他在多年前放 掉了老雪狼,并时常拿鱼给它吃,时刻惦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 之心.从“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 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2)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及插叙作用的分析.作答此题,学生首先要清楚插叙的作用: 补充人物和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 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主题更突出. 本文段插叙的是海爷子和老雪狼的渊源,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作 用是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 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 垫. (3)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及其作用的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 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 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虽然它写 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应该说正是这 高度浓缩的故事情节凸显了人物形象.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 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不顾一切的样子,体现出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决心.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可认同任何 一个观点,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可以无论 海子爷还是老狼都坚守在自己的故土,表达了对故土眷恋和坚守的主题.同意第二种观 点的理由可以当海子爷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曾帮助过的老狼来帮助他,从而表现了人善 待自然万物,自然万物自然也会帮助人.从而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答案: (1)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乡的人.当他的家人劝说他离开这个苦 寒之地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他在多年前放掉了老雪狼,并时 常拿鱼给它吃,时刻惦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之心.从“在冰天 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2)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 爷的恻隐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 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3)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 不顾一切的样子,体现出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决心. 第 11 页,共 13 页 (4)我认同第一个观点.因为无论是代表人类的海子爷还是代表动物的老雪狼,在环 境如此恶劣的漠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故土,即使有别人相劝,即使面对着生活的困境 和孤独,都依然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了对故土眷恋和坚守的主题. 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当海子爷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曾经帮助过的老雪狼冒着生命危 险来帮助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人类善待自然时,自然会全力报答人类对 它的爱护和尊重.互相关爱造就了这样的“永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抛弃对方, 还在一起,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所以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小说的主题. 【解析】故事讲述的是:坚守在天海子这片苦寒之地的海子爷,一天在海子边钓鱼,不 小心落入冰窟窿,一条老雪狼为了报恩,去救已经掉进冰窟还在挣扎的海子爷,其结果 是:老雪狼和海子爷成为一座晶莹剔透的冰雕,成为荒凉和旷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 篇小说是一个爱的故事,表现人与动物之间也有着超越灵界的友谊和情感! 描写方法的作用: 1.肖像描写:分为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 方法. 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 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 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 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 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五、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5.0 分)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 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 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 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 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 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例文】 艰难的选择 运由自己决定,生活由自己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难题时,是进还是退,是坚持还是放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 至今,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悲喜剧… 在十字路口上,一切都很迷茫… 项羽,一个力能扛鼎的力士,一个豪气冲天的霸王,是他手中的剑,结束了秦的暴政, 也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我们佩服他的勇气,敢以八千江东子弟兵为本.几番征 第 12 页,共 13 页 战,浴血沙场.当他站在秦朝皇宫前,宣告秦的灭亡时,我们会称赞他的睿智. 荣誉背后,是异常艰难的抉择:起义成功了,那还好说.若是起义不成功呢?灭九族、 五马分尸这些酷刑,就摆在自己眼前.我想:项羽那时的手肯定万分沉重,因为它寄托 了太多的希望与徘徊. 项羽也可以选择平淡,过着祖辈们,那种面朝黄土北朝天的生活. 平淡地生,平淡地死,平淡地,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 但他没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反抗. 历史证明项羽是对的,人,就要有冒险的勇气,摔倒了,再爬起来,努力向前冲.不管 代价有多大! 李白,一个至今还在文坛上闪烁着光辉的名字,一个刚正不阿的诗仙,是你手中的笔, 诞生出最美丽的诗篇,结出了最丰满的硕果! 千里迢迢赶来,怀着雄心壮志走入朝廷,你期盼着自己的才华有所发挥,希望为国为民 尽一点绵薄之力. 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将你的理想击得粉碎.朝堂之上,人心险恶,率真的你却没有防 备之心,于是,小人在皇上面前挖苦、贬低你.你,却冷冷一笑,眼中,满是蔑视. 最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你的仕途生涯结束了,面对那些窃笑的小人,你沉默了.良 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走了出去,眼中,分明饱含着泪水. 李白也可以选择低头,迎逢权势,这样,就可以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获得高官 厚禄,不愁吃穿. 你没有“不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我倒也轻松自在!” 你大步走了,夕阳的余辉,给你的背影镀上了亮丽的色彩. 你游遍了大江南北,收获了不尽的才思,作下了不朽的诗篇,至今仍留芬芳. 官,可不做,心,却不能失. 事实证明:李白是对的,人,就要有放弃的决心,不管前面有多大的诱惑,该放手就放 手,头也不回向前走! 青春的路上,一切都由自己掌握,当我们踏上一条路时,不应后悔,迷雾,会散去,前 方,是光明. 人生如诗,岁月如歌. “一脚踏扁一个紫罗兰”我们依然前行着,走着自己所选择的路,跟随着时间的脚步, 逐渐长大.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让我们完成一篇关于选择主题的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 每天都有选择,这一个题目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容易打开思路,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分析所给出的材料,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选择”,我们应围绕这个词 语来写,而且题干中还有这样的提示: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 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得出 写作思路:写一篇关于选择的文章,也可以写一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会有不同人生 的思路. 【思路点拨】我们可以写关于自己或者同龄人的成长中的选择,也可以写别人的(名人 的)成长中的选择. 【形式创新】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中心词语,最好能把“选择“作 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样从结构上来看调理较为清晰. 第 13 页,共 13 页 【文体选择】本文很适合写议论文,也可以写一篇前面是记叙为主,后面议论提炼收尾 的议论与记叙结合的文章. 【例文点评】本文以选择为论题展开论述,选用两位名人事例,来体现选择对于人生的 重要性,事例具有代表性,本文分段较多,看起来文章脉络清晰,习作以选择开头,以 选择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