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50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五中分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8-2019北京五中分校七年级上期中】
初一语文
基础综合
一、基础知识。(13分)
初一1班准备举行“说游戏·忆童年”主题班会,请在美好的童年回忆中完成以下任务。
1. 班长小刘同学写了一首小诗作为本次班会的开场词,其中字形和词语有几处错误,同学们提出的修改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躲过阴霾的日子
伴着郎润透明的天空
在花团锦簇
优美乡村
笑靥春风
童趣
那片篱笆上
静秘绽放的野蔷薇
活泼摇动的小红果
小心翼翼地兜着
人声鼎沸
是灵动的我们
神秘走到草丛深处
小鸟们呼朋引伴
花朵们花枝招展
还有追跑的兄弟
手挽手的姐妹
在嬉笑中奔跑
火红的太阳
温着童稚的心
清风拂来童趣的味道
A.“郎润”应改为“朗润”,因为“朗”在这里有明亮的意思。
B.“静秘”应改为“静谧”,因为“谧”在这里有安宁、平静的意思。
C.“花团锦簇”应改为“姹紫嫣红”,因为“花团锦簇”只写出了花朵的繁多,而表现不出花朵的缤纷艳丽。
D.“人声鼎沸”应改为“欢声笑语”,因为“人声鼎沸”有大声喧闹的意思,和诗句不符。
2.谐音歇后语充分利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集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读起来饶有趣味。下面不是谐音歇后语的一项是()。(2分)
A.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B.狐狸们吵架一一 一派胡言
C.油画卷门神—— 话里有话
D.寿星弹琵琶一一 老生常谈
3.谜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智慧游戏。解谜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根据谜面中的提示,减去有关字的偏旁、部首或笔画,从而解开谜题。请你依据汉字形体结构特点和造字法知识猜猜以下字谜。(2分)
谜面:雨落横山,岁到除夕
谜底:
4.班会准备邀请一名“泥人张”传承人和同学们现场交流互动,在邀请和接待张老师的过程中,以下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2 分)
A.班会定在明天上午九点,希望您务必准时参加。
B.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此次班会,我们深表感谢!
C.张老师的示范真是抛砖引玉,下面请两位同学上来体验。
D.您的到来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特此致谢!
5.小刘同学制作了一段关于风筝的小视频,并配了一段解说词,请你将它补充完整。(3分)
风筝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 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①(A清明 B端午)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著名作家②(人名)在《春》这篇散文中写到“③,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6.班会结束了,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小韩同学想用一组排比句表达内心感受,请你帮他写出最后一句。(2分)
童年像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
童年像一幅画,画里有我们的五彩生活。
1.C
2.A
3.雪山
4.B
5.A、朱自清、天上风筝渐渐多了
6.童年是一条溪,溪里有我们流淌的乐趣;童年是一朵花,花里有我们的馨香和浪漫;
童年是一弯月,月里有我们的丰姿和畅想
古诗默写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默写。(7分)
7.按要求填写古诗文。
(1)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2)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
(3)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5)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落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的美景。
7.(1)枯藤老树昏鸦(2)影入平羌江水流(3)回乐峰前沙似雪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古诗阅读
(二)古诗阅读。(4分)
观沧海
曹操【东汉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下列诗句中与《观沧海》描写的季节相同的是()。(2分)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9. 当你读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诗时,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景象?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2分)
答:
8.D
9.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文言文
(三)文言文阅读。(9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
——《世说新语》
【注释】①苟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
⑦全:保全。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与友期行
(2)下车引之
(3)子可去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2. 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朋友之间的交往,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懂得的交友之道。(2分)
10.(1)约定(2)牵,拉(3)离开
11.(1)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2)朋友身体有病,不忍离开他,宁愿用我的生命代替友人的生命。
12.从甲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时间出行能够得出做人交友要讲求诚信的道理,从乙文朋友有病哪怕大敌当前也不愿舍弃他可以得出交友应有情有义。
名著
三、名著阅读。(5分)
13.右图是京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脸谱。其基本谱式为额头用黑色勾出佛珠图案,中间用红色“倒裁桃”勾法,上圆下尖,
近耳处用棕色线条表示猴毛,眼窝和鼻窝为粉色。此剧在表演过程中会将这个脸谱中的一个部位重新勾画成金色,请你根据《西游记》相关情节推测出重新勾画的部位,并解释这样变化的原因。(3分)
部位:
原因:
14.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借助神奇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孙悟空的神通变化。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孙大圣拔一把毫毛变成了千百个大圣,打退哪吒太子与五大天王,体现的是身外有身的变化。
B.“小圣施威降大圣”中,二郎真君本领高强,孙大圣与他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于是大圣与他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体现了金箍棒神奇的变化。
C.“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变成虫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体现的是孙悟空由大而小的变化。
D.“悟空计盗紫金铃”中,朱紫国皇后被妖怪劫走,悟空变成小妖进山入洞,体现的是一种外形身份的变化。
13.眼睛,火眼金睛
14.B
记叙文阅读——课内
四、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5-18题,(10分)
甲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①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乙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B.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丙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五猖会》
15.文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菜畦(qí) 脊梁(jǐ) 蝉蜕(tuǒ) 倜傥(tī)
B.菜畦(wā) 脊梁(jí) 蝉蜕(tuì) 倜傥(tī)
C.菜畦(qí) 脊梁(jǐ) 蝉蜕(tuì) 倜傥(tì)
D.菜畦(wā) 脊梁(jí) 蝉蜕(tuǒ) 倜傥(tì)
16.文段【甲】中①②两处分别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和 。(2分)
17.请从文中AB两处划线语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其语言表达效果。(3分)
18.阅读三个文段,找到文段之间的内容关联并得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示例:文段乙中先生每天让我们读书,文段丙中父亲教我之后也让我读熟,我的探究结果是那时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朗读。
答:
15.C
16.轻捷 单是
17.A:拟人 B:动作描写、反复
18.略
记叙文阅读——课外
(二)阅读《跟着父亲学古诗》,完成19-22题。(共12分)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
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那是20世纪80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
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选自《读者》2017年10期,有删改)
19.作者在读古诗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事件
达到的阶段
我背第一首诗和词
①
②
有画面感
我读带批注的诗词读本
完全理解
我反对父亲的观点
③
20. 本文的标题是“跟着父亲读古诗”。有同学认为不太适合,因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较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答:
21.这篇文章很多词句充满了孩子的童真,请你摘抄一处, 结合内容说说这特点是如何体现的。(3分)
摘抄:
分析:
22.文中“我”用多种方法读诗,如:大量背诵、联想画面、圈点批注、请教名师等,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结合你本学期的学诗经历,阐述理由。(3 分)
答:
19.要点:①死记硬背(似懂非懂)②我读父亲带回的唐诗书法书签③独具见解(共4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
20.示例: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的。小时候,父亲会亲手抄诗词,并指定诗词让我背,这样我积累了大量诗词;后来又给我买唐诗书法书签,我慢慢悟出了诗画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后来父亲又允许我自由选择他做过评点的诗词,教会了我品评诗词,并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又打算带我拜访名师,所以,父亲对我学习古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用这个题目很适合。(3分)
21.示例:“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句话中的“破釜沉舟”一词,把“我”之前不敢打扰父亲但是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急于表达和终于鼓足勇气和父亲交流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充满了孩子的童真。(2分)
22.略(3分)
作文
五、作文。(40分)
23. 题目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在生活中,总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并能从中获得乐趣。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假设一周七天之外,地球上还有一个星期八,你希望那天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请你发挥想象,以“地球上的星期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 请从以上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
(2)立意积极,详略得当,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3)字数在600-800 字之间。
(4)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的班级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23. 题目一:“乐在其中” 写喜欢做的事
题目二:“地球上的星期八” 想象文
北京五中分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一语文
一、基础知识
二、古诗文阅读
(一)
(二)
(三)
三、名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一)
(二)
五、作文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14 驿路梨花 主2021-10-2534页
- 天津市育才中学2019-2020七年级上2021-10-25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三峡 (3)_鲁教版2021-10-2547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2021-10-256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蜡 烛 (18)_2021-10-2518页
-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带上她的眼睛2021-10-2524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生物入侵者 (2)_2021-10-2517页
- (新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21-10-2562页
- 2020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七年级第2021-10-2531页
- 7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同步课件10 老2021-10-25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