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73 KB
  • 2021-10-26 发布

2020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课中学时代 第 1 框 中学序曲 1. 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我们的新起点?‎ ‎(1)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 中学生。(2)中学生活把我们 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新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 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 中学时代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1)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2)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体现在:①身心发展②自我意识 ③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④生活体验 3. 中学生活馈赠给我们哪些成长的礼物?‎ (1) 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2) 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 (1) 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 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2) 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有机会重新塑造一个理想中的“我” 。‎ 1. 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1)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2)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3)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4)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2. 理想中的“我”是怎样的?‎ ‎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 能包容;③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3. 怎样对待中学生活?‎ 珍视当下;把握机遇;点滴做起;不懈努力。‎ 第 2 框 少年有梦 1. 什么是梦想?‎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2. 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连。(2)少年的梦 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1. 梦想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少年要有梦想?)‎ ‎(1)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激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2)因为有了梦想,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2. 对待梦想有哪些不同的态度?‎ ‎(1)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2)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3.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4. 什么是努力?‎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 努力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努力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5. 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努力?(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1) 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 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1) 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 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2) 努力也要有方法。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并进,珍视团队合作。‎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 1 框 学习伴成长 1.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学习?‎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 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2)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 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我们可以从一切经历中学习。(3)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4)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5)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 会。(为什么要终生学习?)‎ 2. 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 的生活。(2)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如果不学习,人的生命将会枯萎。 (3)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1. 为什么说学习能够让我们生存和有更充实的生活?‎ ‎(1)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2)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3)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4)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 第 2 框 享受学习 1. 如何理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1)学习中有快乐。表现在: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 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2)学习中 也有辛苦。表现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 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 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3)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1. 如何做到学会学习?‎ (1) 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2) 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意味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3)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目标, 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第三课发现自己 第 1 框 认识自己 1. 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是什么?有何意义?‎ (1)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1)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认识自己,‎ 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1. 我们应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 (1) 我们可以从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来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角度)。‎ (2)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3) 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2. 我们如何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 (1) 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自我)。‎ (2) 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心理自 我)。‎ (3) 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社会自我)。‎ 3. 怎样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1) 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1) 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 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第 2 框 做更好的自己 1. 我们为什么要接纳与欣赏自己?‎ (1)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在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2) 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 我们应如何接纳自己?‎ ‎(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完美接纳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身材、相貌;接纳自己的现在和过去。(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态度,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 欣赏自己,我们应该怎么办?‎ (1) 学会欣赏自己,就要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1) 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既要展现自己 的风采,也要看到他人的美丽;既能为自己鼓掌,也能为他人喝彩。‎ 1. 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1) 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2)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3)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 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2. 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1)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2) 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 ‎(3)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 1 框 和朋友在一起 1. 我的朋友圈(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1)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更丰富了;(2)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要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 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 友谊的力量(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1) 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 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2) 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 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 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 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3) 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 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第 2 框 深深浅浅话友谊 1. 友谊的特质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1) 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 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 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 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2. 友谊的应该澄清什么?‎ (1) 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在这些改变中,有些友谊得到保持,而有些友谊则逐 渐淡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 痛苦。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1)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 、‎ ‎“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1. 如何建立友谊?‎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第 1 框 让友谊之树常青 (1) 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 喜,也会有意外,还有一点儿冒险。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 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 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 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2. 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ƒ真诚夸赞。④寻找共同之处。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⑥要保持好奇。‎ 3. 如何呵护友谊?‎ (1) 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 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1)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 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2)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 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3)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聪明的我们要学会选择:哪些朋友可以深交;哪些朋友可以保持较好关系;哪些朋友可以慢慢疏远,甚至要保持距离。‎ 1. 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保持冷静。‚坦诚交流,不回避。ƒ及时处理。④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⑤换位思考。‎ 第 2 框 网上交往新时空 1. 网上交友(网络交往有什么特点?)‎ (1) 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 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 (2) 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 慎重结交网友的要求是什么?‎ (1) 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2)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 ‎4.网络交往的利与弊?(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网络的利:(1)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 心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 ‎(2)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网络的弊:(1)互联网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2)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不管网络生活多么精彩,我们不可能只停留在这里。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奠定友谊更可靠的基础。‎ 第六课 走近老师第 1 框 走近老师 1. 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老师的职业?‎ (1)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3) 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2.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 (1)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 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 风格。‎ (1) 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 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1. 为什么信息时代仍然离不老师?‎ (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 (2) 在信息时代,老师发挥着科技和网络无法替代的作用: 情感的交流,呵护心灵的健康;人格的熏陶,培养健全的人格; 意志的培养,塑造坚强的品格;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 2 框 师生交往 1. 什么是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 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 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 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1. 面对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我们该怎么想?又该怎么做?‎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1)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2)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 什么是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互相关心,携手共进。‎ 3. 师生间彼此尊重的内涵是什么?‎ 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 4. 为什么要尊重老师?应当怎样做?‎ (1) 尊重的不同风格的老师,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 开始。‎ (1)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 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1. 尊重老师?应当怎样做?‎ ‎①主动向老师问好,对老师有礼貌;②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祝福老师;③尊重老师的劳动,勤奋学习;④进入办公室, 要敲门;⑤回答问题要积极举手、大声回答;⑥师生交流时, 要主动给老师让坐;⑦生活上关心 老师为老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⑧当矛盾发生时,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等。‎ 2. 如果你和老师之间产生了矛盾,你准备怎么做?‎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3. 你准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如何与老师友好相处?‎ ‎①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朋友;②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③正确对待批评与表扬;④理解老师,体谅老师的辛苦,宽容老师的失误⑤以冷静恰当的方法处理师生间的矛盾;⑥用心体会老师的爱,心怀感恩之心。‎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 1 框 家的意味 1. 家庭的含义是什么?现代家庭通常有哪两种类型?‎ (1)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 现代家庭通常有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两种类型。‎ 2. 家庭关系的确立通常有哪几种情形?‎ (1)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新家庭。如:小两口结婚成了家;‎ (2) 因血缘关系组成家庭。如: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3)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如: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 (4) 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如: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3. 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1)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 和支持。‎ (2)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着我们奋斗,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1. 家通常具有哪些功能?‎ 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教育功能、扶养和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休息与娱乐功能。‎ 2. 在中国人心中的“家”是什么?‎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 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 孝敬父母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父母为我们成长付出的爱 (2)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3)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4. 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应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与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 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负期望;体谅父母辛劳,减轻父母负担;承担家务,共建美好家园等。‎ 第 2 框 爱在家人间 1. 如何理解家中的亲情?‎ (1)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段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2) 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 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 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因之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2. 亲子之间为什么总会出现碰撞?‎ (1) 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 呵护。‎ (1) 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 1. 亲子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亲子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2. 如何才能有效地化解亲子冲突?‎ (1) 爱是需要呵护的。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2) 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第 3 框 让家更美好 1. 现代家庭正呈现出哪些特点?‎ (1)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家庭结构、规模、观念发生变化。家庭越来越小,趋向小型化;家庭关系越来越简单。‎ (1) 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 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 家庭氛围在变化,越来越平等、民主。‎ (3) 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等成为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1. 为了建设和谐家庭,我们能做什么?‎ (1) 建立和谐家庭,需要我们学习、传承、践行关爱、尊重、理解、责任、信任、宽容等中华传统家庭美德。 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2) 建立和谐家庭,需要帮助家人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具体方法有: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3)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家庭也在发展变化。需要以良 好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谐。‎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一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 1. 生命的特点?/怎样认识生命有时尽?‎ (1) 生命来之不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 (2) 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 生命是不可逆的。从婴儿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4) 生命也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2. 如何理解“每个生命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1)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2)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3. 怎样认识生命有接续?‎ (1)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 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 人类生命的接续包括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接续。在生 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第 2 框 敬畏生命 1. 为什么生命是至上的?/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3)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 怎样做到敬畏生命?‎ (1) 敬畏生命,就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2)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框 守护生命 1. 怎样做到爱护身体?‎ (1)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不伤害自己的身体, 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 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 如何正确认识养护精神?‎ (1)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3) 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第 2 框 增强生命的韧性 1. 面对挫折,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 识和态度不同。‎ 1. 挫折的影响?‎ 挫折的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 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挫折的积极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 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2. 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1) 生活中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难免会遇到挫折,我们要学会以正确的态度认识挫折,懂得挫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平常遭遇,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3. 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怎样才能战胜挫折?)‎ (1) 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的生 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1)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 1 框 感受生命的意义 1. 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 对自己: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 对他人: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3) 对社会: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 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 (1) 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2) 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的人生的。‎ (1) 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第 2 框 活出生命的精彩 1. 怎样做到相互关切(关心)?‎ (1) 人与人只有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才能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才能拒绝冷漠,关切生命。‎ (2) 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 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3) 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2. 怎样才能让生命更有价值?‎ (1)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2) 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 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1) 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 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1 我与社会 ‎1、社会生活的特点?P3‎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对社会生活的感受?P4‎ (1)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在社会之中,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5‎ (1)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 生存的社会。‎ (1)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几种主要社会关系?P5‎ (1) 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2) 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 (3) 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1 在社会中成长 ‎1、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 (1)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 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的含义?P7‎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 过程。‎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P8‎ (1)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生活,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怎么做?)P8‎ (1) 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2.1 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 P10—12‎ (1)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海量信息、开放的移动图书馆,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网络,‎ 我们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网络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P12—13‎ (1)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 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3、网络的弊端/危害?P15—16‎ (1)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飞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 深度;一些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3)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 侵犯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4、如何评价网络是把双刃剑这句话?《精讲精练》P92‎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具有两面性。‎ (1)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 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1)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2.1 合理利用网络 ‎1、怎么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1) 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 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 信息节食”。‎ (3) 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 ‎(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对 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 (5)向他人求助。‎ ‎3、怎么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 (1)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 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3.1 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P23‎ (1)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 内容: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为什么需要社会秩序? P23‎ (1)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2)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 的热情。‎ ‎3、社会规则的含义和内容?P25‎ (1) 含义:社会秩序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 (2) 内容: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4、为什么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P25‎ (1)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强制性措施:法律、纪律等;非强制性手段:道德、风俗等。‎ 3.1 遵守规则 ‎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P27—28‎ (1)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2、怎么遵守规则?P28—29‎ (1)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自律:自我约束。)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 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2)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怎么维护规则?P30‎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为什么要改进规则?P31‎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 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 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5、怎么改进规则?P31‎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4.1 尊重他人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 (1)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3)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 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 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怎么尊重他人?P35—36‎ (1)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 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对待他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 有人一视同仁。‎ (3) 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 人。‎ (4) 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4.1 以礼待人 ‎1、礼的含义、表现?P37‎ (1) 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 表现: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 方面。‎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P37—39‎ (1)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3、怎么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 (1)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2)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 落落大方。‎ (1)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受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4.1 诚实守信 ‎1、诚信的含义?(诚信是什么?)P41‎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诚信的地位?P41‎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3、我们为什么要讲诚信?P42—43‎ (1)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1)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2)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4、怎么践行诚信?P43—45‎ (1) 树立诚信意识。(怎么做?)‎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如果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2) 运用诚信智慧。‎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 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1)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1、法律的含义、作用?P46‎ (1) 含义: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 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什么是违法行为?P48‎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P48‎ (1)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 根据违法的性质: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就是犯罪,也就是刑事违法行为。】‎ ‎4、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P49‎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行政违法行为。‎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5、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P50—51‎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是社会成员之间的 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比 较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人身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6、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认识(怎么做?):P51‎ (1)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 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 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1 预防犯罪 ‎1、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P53‎ (1)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 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 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2、刑罚的含义与分类?P54‎ (1) 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 分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 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3、为什么要加强自我防范?(辨析:我年龄小犯了罪不会受刑罚处罚)P55‎ (1)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 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 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怎么加强自我防范?P55—56‎ (1)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规定 P56)‎ (2) 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5.1 善用法律 ‎1、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P57‎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P58‎ ‎3、受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做?P59‎ 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 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地位和分类:P59—60‎ (1) 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 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 分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刑事诉讼 ‎5、我们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P60‎ (2)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P61‎ ‎6、我们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P60‎ (2) 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1‎ (3)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 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 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 卫者。P61‎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6.1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来源?P65‎ (1) 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 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P66‎ 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 前途和命运……‎ 意义: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应尽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3、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P67‎ 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 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4、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P67‎ (1)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2)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5、他人对我负责的表现?P68‎ 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6、面对他人对我的责任,我应该怎么做?P69‎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意义: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 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6.1 做负责任的人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P71‎ 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 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 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3、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P71‎ 我们既然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4、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P72‎ (1) 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 报的人,正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P72—73‎ ‎6、我们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P73‎ 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 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7.1 关爱他人 ‎1、关爱的含义?P75‎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2、为什么要关爱他人?(意义?)P76—77‎ (1)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 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 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3、怎么关爱他人?P78—79‎ (1) 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1) 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2) 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7.1 服务社会 ‎1、为什么要服务社会?P81‎ (1) 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2、怎么服务和奉献社会?P83‎ (1)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 ‎【举例: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 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2) 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8.1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1、国家利益的含义?P87‎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的内容?P88‎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P89—90‎ (1) 在我国,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3) 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4) 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5)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8.1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怎么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P91—93‎ (1)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1)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 意识。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应该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 质,为维护国家利益共享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2、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P93‎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 ‎3、怎么捍卫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 我们应该怎么办)P93—94‎ (1) 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 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3) 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9.1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的含义?P97 相关链接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重视国家安全?)P97‎ (1)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2)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3、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P98‎ 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 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4、什么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P98‎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怎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P99‎ ‎(1)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2)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3)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4)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5)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6)我国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9.1 维护国家安全 ‎1、怎么做好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P100—101‎ (1)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 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2、怎么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P101—102‎ (1) 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 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国家 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10.1 关心国家发展 ‎1、祖国取得了哪些成就?P104‎ 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 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综合 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P10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 ‎3、采取的措施?P106‎ 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10.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为什么要劳动?(劳动的意义?)P107‎ (1)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2) 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2、为什么要尊重劳动者?P108‎ (1) 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 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 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3) 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怎么把中国梦变成现实?(怎么实干?)P109—110‎ (1)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2)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 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 人民生活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 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 ‎ 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 国际影响力方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 ‎ 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2.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 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 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 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蓠,将改革 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3)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 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 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 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1. 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 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 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1)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1. 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 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 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 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1. 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3.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 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 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 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2.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3. 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 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 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 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 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 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 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①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 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 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1. 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2. 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青少年责无旁贷。‎ (2)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3. 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 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 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 ‎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 1.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2. 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3.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 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2)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3)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 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2. 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3.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 ‎—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 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1. 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 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4. 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 么?‎ ‎(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3)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怎样实现中国梦?‎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7.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 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7. 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