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27 KB
  • 2021-10-26 发布

人教版历史八上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基础达标 1、1839 年 3 月, 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 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 月 3 日,他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 在 当众销毁。 考点:此题考查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解答: 试题分析: 本题必须掌握的史实。林则徐是近代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开眼看 世界第一人”,不仅领导了禁烟运动,而且组织翻译西方书籍,了解西方世界, 提出建设新式海军。虎门海滩位于现在的广东省,是林则徐集中销毁英美烟商鸦 片的地方。 故答案为:林则徐、虎门海滩 2、关于鸦片战争,高中历史教材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 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 A. 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 鸦片战争是清史的一部分是错误的 C. 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 不同历史观必然得出不同历史结论 考点:鸦片战争。 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鸦片战争的地位、影响和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解答: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 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清史的 有机组成部分,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故 C 项正确。 A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 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 C。 3、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 1840 年--1842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 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鸦片战 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 A。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 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C. 显示英国国力的强盛 D.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解答: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 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 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所以 B 符合题 意。 故选 B。 5、如图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 A. 换取中国商品 B. 制裁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C. 扭转贸易逆差 D. 打破清朝“锁国”政策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发达,渴望海外市场,于是积极拓展殖 民地,到处开放口岸,扩展贸易。但是与中国的交易一直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 转这种局面,英方大量输入鸦片到中国,从中国掳走大量财富,并通过鸦片渐渐 直接控制吸食鸦片的人,来间接控制清政府。 故选 C。 6、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 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 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赔款 2100 万银元 D. 中英协定关税 考点:鸦片战争。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 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 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 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答: 开放五口通商严重冲击了晚清的“天朝大国”优越感心理和闭关锁国政策,并且 口岸一旦开放,其影响将长期存在;割让香港岛和赔款 2100 万,所涉及领土款 额都较少,协定关税更无关民众切身利益,封建君主专制下晚清人们的民族意识 和国家权益意识尚未觉醒,对此内容可能会淡漠,故 BCD 三项不会引起民众心理 剧痛,排除; 关乎“天朝大国”颜面的开放通商口岸更能激起民众心痛,故 A 正确。 故选 A。 7、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C.鸦片战争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D.邓世昌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考点:鸦片战争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开始了近代 化,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战争,邓世昌是牺牲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答案:A。 8、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下面的(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 C. 英军占领香港岛 D. 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 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 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解答: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 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这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所以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清朝军备落后 B. 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C. 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 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力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中英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知识点即可解答。 解答: 1840-1842 年的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的第一次较量。英国较早的建立 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成 为资本主义第一强国。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 中明显处于优势,这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 失败的结局,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故选 B。 10、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内容的是( )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 2100 万元 C.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英国须同中国商定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 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 国须同英国商定。故不是英国须同中国商定。 故选 D。 11、1997 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 条约是 ( )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内容。 解答: 鸦片战争中,1842 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 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 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符合题意的是《南京条约》。 故选 B。 12、道光皇帝接受林则徐的建议,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 A. 继续维护闭关锁国的政策 B. 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C. 林则徐的上书言词恳切 D. 维护清朝统治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 分析: 本题考查林则徐禁烟的知识点。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封建统治者作出决策的出发点 都是维护自己的君主专制统治,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是重要原因但不是皇帝 采纳林则徐禁烟主张的根本原因。 故选 D。 1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反对中国禁烟 B. 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 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打开中国市场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解答: 1840 年前后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急需对外 侵略扩张,开辟国外市场,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而英国发动鸦片战 争侵略中国。所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 故选 D。 14、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 A. 乾隆帝 B. 嘉庆帝 C. 咸丰帝 D. 道光帝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 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1840 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与英 国签订《南京条约》。 故选 D。 二、能力提升 15、请列举《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 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重点掌握开放的通商口岸。 解答: 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广州属于广东,宁波、上海属于浙江。厦门、福州属于 福建。 故答案为: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 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 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 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请回答: (1)英国为什么要特别珍惜“这一机会”?安德鲁•韩德森又凭什么敢大胆预言 英国可以“战胜”中国? (2)材料二中的“商务”是指什么? (3)英国利用“中国的禁烟运动”这一“战争机会”发动了哪次战争?中国被 迫接受的“条件”写在哪一文件里?请用六个字概括这些条件的主要内容,并说 明这些条件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4)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国的禁烟运动”,这场战争还会爆发吗?请作出说 明。 解答: (1)英国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因为当时清朝开始衰落,而英国已完成工 业革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商务”指在中国开辟他们期盼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成为它的商 品倾销地。 (3)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割地、赔款、通商。鸦片战争使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也仍然会爆发。因为英国发动鸦片 战争是由它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带有 商品性、掠夺性和侵略性,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资本家急需扩大商品 市场和原料产地,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英国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这样一场战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鸦片战争前的 40 年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有四十多万箱,从 中国掠夺走大约三四亿银元。鸦片不仅使中国的白银外流,造成了清政府财政危 机,而且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材料二:19 世纪 30 年代的时局把中国推向了两难的境地,要么反抗英国人的行 为,导致战争,要么任凭走私者们不停地向中国输入鸦片,使中国越来越贫弱。 (1)材料一体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用原文语句回答,三点即 可) (2)面对材料二中的“走私者”的行为,林则徐在 1839 年采取了哪一重大行 动?这一行动有影响? (3)我们可以学习林则徐的什么精神?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 (1)本题以“鸦片不仅使中国的白银外流,造成了清政府财政危机,而且还严 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的危害。 (2)本题以“林则徐在 1839 年采取的行动”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虎门销烟的知 识。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解答: (1)依据材料一“鸦片不仅使中国的白银外流,造成了清政府财政危机,而且 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可知,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 了严重的灾难,影响了财政收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加深了政治腐败,加重 了人民的负担,危及清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生存。还严重摧毁吸食者的体质, 使很多人倾家荡产。 (2)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 用了 23 天,销毁鸦片 110 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 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 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大公无私、正直、有正义感, 对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等方面解答。 故答案为: (1)鸦片不仅使中国的白银外流,造成了清政府财政危机。而且还严重摧残了 吸食者的体质,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 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大公无私、正直、有正义感,对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