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4.86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每
有
会
意
便
欣
然
忘
食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邓子建、
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
福建福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
系。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
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
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
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1961年在
《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
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
“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
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
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
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
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思考: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
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
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
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
读”的观点。
思考:
1.本文与上文的议论方式有什么不同?
2.作者批驳的是什么,提出的正确观
点又是什么?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一层(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
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
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二层(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
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三层(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
部而放弃整体。
第三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
第
二
部
分(2-8)
《不求甚解》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
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课文是怎样论说
的?
赞同提倡。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
反两个例子: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
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诸
葛亮能够不求甚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
解问题更全面。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
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
样论证方式?
首先,要养成“好读
书”这个习惯。只有
“好读书”,才能谈到
“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而“会意”
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
每有“会意”,就十分
高兴。因为“会意”不
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
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
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
以“不求甚解”不是马
马虎虎,很不认真。因
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
态度。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
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
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这篇短文运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
谈
读
书
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归纳论证
不
求
甚
解
树靶子
引出处
释新义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立论
驳论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
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
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过零2021-10-267页
-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2021-10-2638页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2021-10-2625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列夫 托尔斯泰 (22021-10-2646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周亚夫2021-10-2620页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2021-10-2618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满井游记 (1)_鲁2021-10-2615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扁鹊见蔡桓公 (102021-10-2622页
- 2019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2021-10-2626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短文两篇 日 (102021-10-26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