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单位换算
1km=______m, 1dm=______ m ,1cm=______m, 1mm=______m,
1μm=______m ,1nm=______m;1h=______min,1h=______s。
2、请你补上合适的单位:
(1)张华同学身高 174.0_____,(2)硬币的厚度为 2.0_______,
(3)人的头发直径为 70_____,(4)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0.18 。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则刻度尺所显示的木块
的长度为 ,其中,准确值为 ,估计值
为 ,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来源:www.shulihua.net]
4、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 4 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 )
A.17.31cm B.17.32cm C.17.52cm D.17.30cm
5、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
值(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
判断
6、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可消除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与
静止的相对性;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
是 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
2、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 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
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 做
参照物的。
3、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
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最快的是_______。最慢的
是 。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
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5、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
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山和水 D.水和山
6、甲看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看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
则( )
A.甲、乙都向北运动
C.甲、乙都向南运动
D.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
第3节 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反映物体 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把
和 之比叫做速度,公式为 。
2、单位换算
54 km/h=______m/s 5 m/s= ______km/h
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 20 s 内通过的路程是 160 m,它的
速度是______m/s,它 25 s 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它在第 30 s 内的
速度是______m/s。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t
s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5、计算题: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
驶,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
容。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 测量路程,用 测量时
间,利用公式 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
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若小车通过这段
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为 。
3、用图象表示物体运 动规律是物理常用的方法,下图中表
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来
源:数理化网]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
和丁图
4、计算题:长300m的火车,用6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
求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1、如图所示的物体 A 的长度是 cm,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
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
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
退
3、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 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
每秒可跑 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 5km ;则速
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4、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
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
较
5、 小红从A 地步行到 B 地,如果她在前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 2m/s,
后一段路程速度为 6m/s,则她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第二章 声现象
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声音要靠 传播,平常
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 传到我们耳朵里。
2、声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m/s,北宋时代的沈
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
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
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 。
3、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
管听,能听到( )
A.一声 B.最多二声 C.三声 D.
四声
4、向山崖大声呼喊后, s2 听到回声,若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sm /340 ,
人
离山崖的距离为__________ m .[来源
:学第 2 节 声音的特性
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响度
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不同发声体
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就不同。[来源:学
2、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 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
声波叫做 ;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
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 。
3、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高,这是
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那么一个大声说话的
男声与一个小声说话的女声相比,音调高的是 声,响度大的是
声。
4、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些特征: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
(2)“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好。
5、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
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传播速度
不同
第 3 节 声的利用
1、听到铃声我们自信地走进考场,说明声可以传递 ;发
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可以传
递 。
2、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m/s,合 km/h.如果
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 4s 后返回海面,则该处海的
深度是
m。
3、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飞机从房屋旁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B.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声大雨可能到来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炮声震聋了耳朵
4、下列对声的应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有经验的瓜农根据拍击西瓜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西瓜的生熟
B.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跳动的情况
C.利用声纳测海深
D.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
第 4 节 噪声的控制和危害
1、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 ;控制
噪声的三个途径:在 处减弱、在 过
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
2、高铁两旁的隔音墙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
是在
A . 传 播 过 程 B . 声 源 处
( )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3、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
A. B.
C. D.
4、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
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
1、小华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
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
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 340m/s D.声具有能量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
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下列图 1 中各项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
是( )
4、小明在听音乐时,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妈妈告诉他将音量调
小些。
从声音的特征来分析,这是要使声音的 降低;从环保的角
度来分析,这是要在 处减弱噪声;同时依据声 音的
特征小明还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
5、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 20 m/s 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
当汽车
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 s 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
有多远?(v 声=340 m/s)
A.发声的音叉
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
越响,乒乓球被弹开
德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
度变短,振动时声音
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
气,听到罩内的铃声
减小
图 1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 1 节 温 度
1 、 物 体 的 叫 温 度 , 常 用 温 度 计 是 根 据 液 体
的
规律制成的。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2、如图1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图2体温计的读数是 ℃。
3、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
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
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4、在测量液体温度 的实验中,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5、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短不同
B. 体 温 计 内 有 一 特 细 的 弯 曲 处 , 普 通 温 度 计 没 有 [ 来
源:www.shulihua.net]
C.使用体温计要用力甩,把液柱甩到 35℃ 以下,一般温度计不用
甩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观察示数,一般温度计不能
离开被测物体
第 2 节 熔化和凝固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过程的是( )
A.春天来临,江河中的冰面慢慢解冻 B.钢铁在炼钢炉里变成铁
水
C.把白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炎热的夏天,马路上的沥青变
软了
2、下列现象不属于凝固的是( )
A.夏天吃冰棒解热 B.制作蜡像
C.冬天早晨起来装满水的玻璃瓶被胀破 D.用钢水浇铸钢轨
3、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被冻坏,这是因为水凝
固时要________热,使窖内的温度不致太_________。
4、俗话说:下雪天冷,化雪天更冷,从物理学角度看化雪过程要
(填:“吸热”或“放热”),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所以化雪天更冷。
5、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在48℃时的海波处于那种状态(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AB 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BC 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CD 段物体是 态,物体 热,温度 ;
B 点物体是 态,C 点是 态,E 点是 态;
(2)物体熔化过程历时 分钟;
(3)该物质是 体,熔点
是 。
第 3 节 汽化和液体 课时1
1、汽化:物质从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包
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方式。
2、沸腾:(1)液体沸腾时要继续__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来
源:Z,]
(2)沸腾在液体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
(3) 液体沸腾 时的温度 叫____________,不同 的液体 ,沸点
_____________,且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
3、蒸发的规律:(1)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________热,致使液体和
它依附的物体温度________.(2)只在液体________发生,而且
___________(填“剧烈”或“缓慢”)进行。
温度(℃)
56
48
40
32
0 42
K
6
B
8 10 12
C
14 时间(分)
D
16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进袋中空气后把口扎
紧,然后放入 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
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又瘪了,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汽化 B. 汽化 液化[来源:www.shulihua.net]
C.液化 汽化 D.液化 液化
5.下列现象不属于汽化的是 ( )
A.洒在教室地上的水一会不见了 B.夏天,晾在外边的衣服变
干了
C.酒精灯里的酒精几天后变少了 D.清晨树叶上出现露珠
6.在烧煮食物时,若把食物放在水中煮,只要水没干,食物不会变
黄变 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就会发 黄变焦,这主要是因为
( )
A.水的沸点较低,油的沸点较高 B.水能渗入食物,而油不能渗
入食物
C.水的传热性能差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第 3 节 汽化和液体 课时 2
1、液化现象
(1)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的过程叫夜化。
(2)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
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根
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____(填“上”或“下”)
3、烧水、做饭的时候,不小心被 100℃的水蒸汽烫伤比被 100℃的水
更严重些.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___时,要___________大量热的
缘故。
4、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
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那种物态变化:___________
(2)(多选)下面示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成水
B.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
C.深秋的早晨,树叶和草上附着的露水
D.寒冷的冬天,人在室外口呼出的“白气”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态叫做升华。升华时从周围
物体或空气中_______热,使其温度_________,利用升华可以获得低
温。
2、物质从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叫做凝华。凝华时要
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_________。
3、冬天,0℃以下时室外冰冻的衣服过几天就变干了,这是因为冰
________成水蒸气;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室外地面上常常覆盖着
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小冰粒。
4、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5、下列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B.水烧开时冒出“白
气”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融化却变小 D.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
干
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
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
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 )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
1、请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⑴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晒干了 熔化
⑵夏天冰镇的矿泉水瓶外壁“出汗” 凝固
⑶寒冬堆砌的雪人“消瘦”了 汽化
⑷点燃的蜡烛流下了“眼泪” 液化
⑸初冬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 升华
⑹冬天到来河水结冰了 凝华
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全
3、下列关于一年四季中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
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4、如图反应铅的凝固图像的是:( )
A. B. C. D.
第四章 光 现 象
第 1 节 光的直线传播
1、在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激光准直利用了
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填“快”或“慢”)。
3、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日食和月食 B.影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
雷鸣声
4、阴雨天打雷时, 总是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 这是因为 :
( )
A.打雷时, 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虽然闪电和雷声同时传播,但因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
播速度
C.闪电和雷声同时传播,但人对声音反应要比对闪电反应慢
D.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第 2 节 光的反射
1、若一束光线与镜面成 30º角入射,则入射角是 ,反射角
是 。
2、要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夹角是 90О,入射角为( )
A、0О B、45О C、90О D、135О[来源:Z
3、有一束光垂直照射到一平面镜上,则此时的入射角是 ,反
射角是 ,入射光线如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4、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
的缘故,我们发现水面上有耀眼的亮光,是因为光在水面上
发生了
的缘故。
5、画出右图中的反射光线,
并注明反射角的大小。
第 3 节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①像和物体的大小 ;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
面 ;
④镜中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2、某人身高 1.7m,站在一块镜子前 2m 处,那么他的像高为
________m,像距离镜子________m,像与人相距________m,
3、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始终不变 D 无法确定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的像。
第 4 节 光的折射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水中的倒影 B. 透过树叶间的阳光 C. 水中弯折的铅笔 D. 物体的影子
2、如图,MN 是两种均匀介质的分界面,已知两种介质
其中一种是空气,当光线从介质 A 射到介质 B,则入射
角大小等于 ,折射角大小等于 ,
其中介质 (填“A”或“B”)是空气。
3、某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则他看到的“鱼”和“云”
( )
A.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 “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 “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4、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第 5 节 光的色散
1、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小水滴经过 后形成的
彩色光谱,光的三原色是 、 和 。
2、太阳光谱中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的是__________线;紫光以外看
不见的光是__________线。
3、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
钞
C、家用遥控器利用紫外线 D、红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
D
4、请将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与右侧对应的物理知识用线连接好。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光的直
线传播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光的反
射
在 遇 到 不 透 明 物 体 后 , 可 以 形 成 影 子
光的折射
太 阳 光 经 过 三 棱 镜 后 可 以 产 生 彩 色 光 带
光的色散
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见它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
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 B.教室屏幕上的投影
C.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 D.树在水中的倒影
2、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
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
A.40°40° B.40°50° C.50°40° D.50°50°
3、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填“亮”或 “暗 ”)
4、在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
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
5、作图
(1)在下左图做出 S 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 P 点的光路图。
(2)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 1 节 透 镜
1、透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 作
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镜 折 射 后 通 过 ; 经 过 凸 透 镜 焦 点 的 光 线 折 射 后
射出。
3、在图中方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4、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第 2 节 生活中的透镜
1、照 相 机 的 镜 头 相 当 于 一 个 , 在 胶 片 上 成 一
个 、
的 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
它形成一个 、 的 像.
3、放大镜实际 上是一个 ,物体通过它能形成一个
、
的 像.
4、实像是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分别
位于凸透镜的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
成,
用 光 屏 承 接 , 物 体 和 虚 像 分 别 位 于 凸 透 镜
的 .
第 3 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填写下列表格
物距(u)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与焦距的
关系 应 用像的
正倒
像的
大小
像的
虚实
u>2f(物距大于 2 倍焦距)
u=2f(物距等于 2 倍焦距)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