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18 KB
  • 2021-10-27 发布

(通用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RJ·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三课 唐诗五首 2 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接近 (2)徘徊 (3)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gāo xǐ dú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2)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3 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染上金黄的秋色,峰峦叠嶂在夕阳的余 晖中更显萧瑟的画面。 4 5 诗人举目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享此 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 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 之志。 6 C(“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错误) B(颔联是静态、远景,颈联是动态、近景)7 2 1 (1)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飘飘荡荡的样子 (2)分明的样子 (3)草木茂盛的样子 (4)故乡 寂寞孤独(失落惆怅、世事茫茫等)3 5 D 示例: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 “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 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 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写草木茂盛,突出其生机 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虚实结合。(答出一点或某联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4 2 1 (1)慰问边关守军 (2)典属国的简称 (3)飘飞的蓬草,古诗中 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4)指烽烟 延 蓬 雁 sài hòu yān (1)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大漠孤烟直 长烟落日圆3 摩诘 唐 诗佛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4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征蓬”“归雁”比作远行 之人,表现了诗人的孤寂、飘零之感。 5 7 6 C(“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可以感受到 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 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 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 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8 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 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 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答到“心系祖国、 立志杀敌、报效祖国”,大意正确即可) 9 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 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 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 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 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 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 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 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2 1 (1)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辽远无际的原野 (2)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 形成的美丽景象 (3)喜爱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谪仙人) 浪漫3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 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4 对偶 气势磅礴5 7 6 B(A.“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这是送别诗,没有思乡之 情;C.“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错误,营造的 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D.“间接抒情”错误,为直抒胸 臆) D(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 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并非直抒胸臆) 8 “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汽迷茫和天色昏暗的 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 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2 1 (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3)云生结海楼 水面初平云脚低 啄 mò dī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现实 元稹 刘禹锡3 C(《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 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 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毫无“惋惜之情”) 4 5 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 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 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 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 劳作。示例三:颈联通过写俯察所见花草来描绘早春的季节 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 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 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 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6 泛 野花落 7 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意。 8 (1)惊蛰 春分(2)A(①立秋;②雨水;③立夏;④大雪) (3)A(注意题干中“惊蛰时节所画的一幅春日兰竹图”, B.“霜雪满庭除”是秋季;C.“春风已过有余春”是暮春; D.“熏风”是指初夏的东南风)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驱犊( )gāo xǐ dú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______ (2)徙倚欲何依______ (3)长歌怀采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近 徘徊 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 • • • • • • • 3.根据提示默写。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景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王绩在《野望》中,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抒发自己弃 官隐居后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第三、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染上金黄的秋色,峰峦叠嶂在夕阳的余 晖中更显萧瑟的画面。 5.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诗人举目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享此刻 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 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 先。 B.首联中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 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和“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C “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错误。 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野望的时间、地点及诗人的心情。“欲何依”表 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B.颔联与颈联承接“望”字,紧扣“薄暮”描写野望之景。颔 联写动态、远景,侧重细致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颈联描绘牧人猎马暮归图。诗人见牧人皆有所归,而“我” 却独无,恬淡自然的暮归景象反而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冷清 的色彩。 D.尾联由景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 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 郁。 B 颔联是静态、远景,颈联是动态、近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白云千载空悠悠_________________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3)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________ (4)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 飘飘荡荡的样子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 • • • • 故乡 • • • 2.根据提示默写。 (1)崔颢《黄鹤楼》中描写登楼所见美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与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之感。 寂寞孤独(失落惆怅、 4.李白登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示例: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 “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 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 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写草木茂盛,突出其生机 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虚实结合。(答出一点或某联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世事茫茫等) 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押一个韵,二四六八句押韵,声 韵和谐。 B.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 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C.首联、颔联从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写世事难料之感,气 势雄浑,感情真挚。 D.颈联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的原野之景,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 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D 应该是由晴川草树的景象转到渺不可知 的感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居yán( )  征péng( ) 归yàn( ) 汉塞( ) 候骑( ) 燕然( ) 延 蓬 雁 • • •sài hòu yā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 (2)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____ (3)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 慰问边关守军 典属国的简称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 • • • • 指烽烟 • • • 3.根据提示默写。 (1)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的 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传神笔法刻画出奇 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烟落日圆 4.王维,字______,____朝诗人,有“______”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_________;观摩诘之画, __________。” 摩诘 唐 诗佛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5.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情感?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征蓬”“归雁”比作远行 之人,表现了诗人的孤寂、飘零之感。 6.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的独特之处。 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 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 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 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甲】使至塞上 【乙】战城南 杨 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注】,千里暗黄尘。 【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 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 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 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 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 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 斗志。 C “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可以感受 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8.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 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 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答到“心 系祖国、立志杀敌、报效祖国”,大意正确即可) 9.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 的特点。 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 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 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 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 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 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 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 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乙译文】长城以北路途遥远,地域广阔无际, 城南的战事悲苦艰辛。战旗猎猎,像鸟的翅膀一样; 盔明甲亮,像鱼的鳞片一样。河水十分寒冷,冻伤 了马匹,使人备觉凄凉的风声,愁煞了人们的心。 微小的心意表明征人心系祖国;征程千里,大漠黄 沙飞,遮天蔽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江入大荒流_______________ (2)云生结海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仍怜故乡水______ 辽远无际的原野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 喜爱 • • • 成的美丽景象 • • 2.根据提示默写。 (1)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 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富有蓬勃朝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 (3)《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欣赏美景 转变为深沉的乡思之叹,含蓄委婉。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李白,字______,号_________,因贺知章赞他“公非人世之人, 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而被世人称为“_______________”,是盛唐 时期著名的______主义诗人。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谪仙人) 浪漫 4.标题中的“送别”二字怎样理解?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 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的景象。 对偶 气势磅礴 6.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 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 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 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D 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 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并非直抒胸臆。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 诗。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 得暮雨”。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 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 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 丝:雨丝。 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 “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 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C.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 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 意境。 D.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 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忧伤。 B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这是送别诗,没有思乡之情 “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错误,营造的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间接抒情”错误,为直抒胸臆 8.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 效果。 “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汽迷茫和天色昏暗的 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 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译文】长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江面水汽迷蒙帆影重重,天色昏暗鸟儿缓缓归去。长江流入海 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 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zhuó( )春泥      没马蹄( ) 白沙堤( ) 啄 • • mò dī 2.根据提示默写。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借“早莺新燕”展现了西湖早春的旖旎风光。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绽放、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飘浮不定,形态万千,是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 送别》中用“____________”描述了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 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描述了湖 水白云相连的景象。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云生结海楼 啄春泥 水面初平云脚低 3.白居易,字_____,号________,有“______”之称,是唐代伟 大的______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______共同 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_并称“刘白”。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现实 元稹 刘禹锡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精选了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 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情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 山色之中。 C 《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 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 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毫无“惋惜之情”。 5.请从前三联中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 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 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 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 劳作。示例三:颈联通过写俯察所见花草来描绘早春的季节 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 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 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 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遣① 意 杜 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6.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 听来;“轻”,从“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________”对应 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泛 野花落 7.《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诗人所遣为何“意”? 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意。 【译文】近处是黄鹂在枝头婉转的啼鸣声,远处是白色的 沙鸥在水中沙地上轻盈的走动。我的草庐边是一条幽静的小路, 路边盛开的野花已经纷纷地凋落,一场春雨过后,村庄旁边的 小河里涨满了春水。年老体衰的我正在家中忙着用黍麦酿酒, 外面细雨飘到了橙子上。我逐渐疏离以前交往的友人;因为交 游少,我的名字也很少再为别人知道了。 推荐阅读 1.《九日送别》 2.《西溪独泛》 8.(素养创新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在一年 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 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1)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节气歌弹词》,暗含了“二十四节气” 的先后顺序,请结合《二十四节气歌》写出弹词中漏掉的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弹词(节选)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_____初交河跃鲤,_____蝴蝶梦花间。惊蛰 春分 (2)下列诗句按其所包含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一项是( ) ①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④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A ①立秋;②雨水;③立夏;④大雪。 注意题干中 “惊蛰时节 所画的一幅 春日兰竹 图”, B.“霜雪满 庭除”是秋 季;C.“春 风已过有余 春”是暮春; D.“熏风” 是指初夏的 东南风。 (3)惊蛰时,春笋鲜。郑板桥一生品清幽, 食雅淡,酷爱兰竹,喜啖竹笋。右图是他 惊蛰时节所画的一幅春日兰竹图,请为其 选择一幅最恰当的题跋(写在书画上的文 字)( ) A.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 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 B.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 除,洒然照新绿。 C.画得盆花蕙草新,春风已过有余春。 折来数片新篁叶,好为名葩小拂尘。 D.鲜笋鲥鱼味正赊,江南四月好年华。 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