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4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社戏》
鲁迅
鲁迅(
1881-1936
)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1898
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产铁路学堂。
1904
年到日本仙台专门学校学医,后弃学从文,开始文学创作。
1918
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
狂人日记
》
,此后相继发表了
《
孔乙已
》
、
《
阿
Q
正传
》
、
《
药
》
等小说,出版了
《
呐喊
》
、
《
彷徨
》
和一系列杂文集。
作者简介
什么是社戏?
社
,
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
,
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本文体裁——
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小说知识回顾:
短篇小说
《
社戏
》
写于
1922
年
10
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
—
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背景资料
走入文章
辨析字音
词语解释
读课文看问题
文章结构
归省 行辈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潺 歌吹 蕴藻 家眷 皎洁 漂渺 纠葛
踱 颇 宛转 撮 桕树 楫
xǐng
háng
dàn
xù
dao
dài
cuān
duo
fú
chán
yùn
zǎo
juàn
jiǎo
piāo
miǎo
jiū
gě
duó
pō
wǎn
c
uō
jiù
jí
辨析字音
词语解释:
归省:
回家探望父母。
犯上:
冒犯长辈或上级。
撺掇: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弥散:
扩散,布满。
漂缈:
高远隐约的样子。
3.
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1.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找出本文线索
童年趣事1
童年趣事2
白天想戏
朋友帮助
开始出发
月下航船
船上看戏1
船上看戏2
船上看戏3
船上看戏4
月下归航
偷罗汉豆
煮罗汉豆
归来见伊
角度1
角度2
角度3
“事情” :
随母归省
—
钓虾放牛
—
戏前波折
—
夏夜行舟
—
船上看戏
—
归航偷豆
—
六一送豆
“时间”:
看戏前
—
看戏
—
看戏后
“原因”:
怀念童年是因为有乐土
—
美景
—
趣事
—
伙伴
探究: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社戏
社戏
社戏
盼
看
念
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
乐土”
)
文章结构:
一
(
1-4
)
二
(5-30)
三
(
31-39
)
四
(
40
)
简单介绍了平桥村、伙伴、趣事
作用:为下文交待了故事背景。
和心愿。
详细写了看社戏的整个过程。
六一公公夸奖“我”,并且送“我”
母亲罗汉豆。
“我”称赞那天晚上的好豆和好戏。
1
.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
1
)“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2
)可以免念
《
诗经
》
之类难懂的书; (
3
) 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探究: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得到优待
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
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可以钓虾、放牛
大家钓的虾“照例是归我吃”
可以看“社戏”
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
(
1
)交代了看社戏的
时间、地点、机缘
,(
2
)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
人物
——
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
3
)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
——
看社戏
做了重要的铺垫
。同时,
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我”看不成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盼望
焦急
失望
牵念
沮丧
平桥村
极偏僻的小渔村
“我”的乐土
与看戏间关系
为盼看戏作铺垫
看戏对我吸引力大
极偏僻的小渔村
“我”的乐土
平桥村
原因
在这里得到优待
免念
《
诗经
》
第一部分
(
1
-
4
)
精读:
第二部分(
5—30
)
白天想戏
①“
我”的心理:
非常着急,心里总惦记着社戏。
②
写作方法及作用:
欲扬先抑,先写看不成戏而心
里着急,从而更加突出后来能看戏时的喜悦。
朋友帮助
双喜的特点:
聪明,热心,心细
月下行船
(
10
-
13
)
②
我上船时的心情:
轻松、愉快(与前文的着急
心理形成对比)。
③
出发时的划船动作及作用:
拔、点开、磕、
退后、出、架起,
这样突出了他们划船技术熟练。
①
大声朗读:
注意体会“我
”
此时的感受。
④
多角度描写“我”的见闻感受:
视觉:
嗅觉:
听觉: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
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似乎是横笛,
宛转,悠扬。
复习回顾:
在上学期学习的一课里,作者也运用
多种感觉来描写事物,请问是哪篇?
《
春
》
思考:
从上述三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下坐
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
总体来说,有高兴、迫切和沉静的心理。进一
步分析,突出“迫切”心理较为明显。起伏的连山如
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的急迫心
情。听到歌声,料想便来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
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
的心理。
船上看戏
(
14
-
21
)
①
看戏内容:
铁头老生
小旦
小生
小丑
老旦
②
看戏心理:
孩子们不喜欢听唱的戏,喜欢看动作的、好玩的戏。所以,心里有些失望。
·
小说中心是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作者表现这个中心,正是通过社戏一步步展开的。单纯的戏虽然不好看,但是伙伴们的美好心灵,农村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关系,令人难以忘记。而且,这在“我”看来却是最为重要的。因此,结尾说那是好戏,并且以此为题。
月下归航
(
22
-
30
)
①
品位
22
段中的相关词语:回望、缥缈、罩。
②
途中还写了偷罗汉豆吃,这件事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1
.默读课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写
赵庄看社戏
的全过程,请根据主要事件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
(4—9
段
)
:看社戏前的波折
二层
(10—13
段
)
: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三层
(14—21
段
)
:在赵庄看社戏
四层
(22—30
段
)
: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思考:
(
1
)
找出看戏前的波折和转机。
(
2
)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波折:一是叫不到船,二是不准和别人同去。
三是外祖母要担心
转机:一是八叔的航船回来了,二是少年们
愿意和“我”一同去,三是双喜写包票,
保证不出事。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课文第三部分
(
31
-
39
)
思考:
双喜在全文中共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
聪明,调皮,能为他人着想,体贴,有责任心。
课文第四部分
(
40
)
理解:
罗汉豆并不是无上的美味,但那是要
好的伙伴们齐心协力做好的,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吃到的好豆。社戏也并不是引人入胜,但看戏时有伙伴的陪伴,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看到的好戏。童年不再,快乐、甜蜜,便变成了永恒的回忆。
中心总结:
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体裁:
人物:
情节:
环境:
迅哥儿
双喜、阿发、六一公公
看戏前
1-4
看戏
5-30
看戏后的余波
:
31-40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看戏前的波折
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课文整体感知
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