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50 K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第 3 课时 证明与反证法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证明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证明步骤中由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的过程,继续训练学生由几何语句正
确画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验从实验几何向推理几何的过渡.
【教学重点】
证明的含义和表述格式.
【教学难点】
如何构造一个反例去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一般地,判断一件事情正确或不正确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分为真命题与假命题.
2.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只用找出一个反例,但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
须用推理的方法,而不能光凭一个例子.
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有一个角是 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真命题)
(2)素数不可能是偶数.(假命题)
(3)黄皮肤和黑皮肤的人都是中国人.(假命题)
(4)有两个外角(不同顶点)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假命题)
(5)若 y(1-y)=0,则 y=0.(假命题)
【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做一做:采用剪拼或度量的方法,猜测“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此时,猜测出的命题仅仅是一种猜想,未必都是真命题,要确定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
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
【教学说明】在实验几何中,常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归纳得出结论.增加学生的感
官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凭实验、观察和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使学生感受到直观是重
要的,但有时也会欺骗人,这时就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从而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是真命题.
2
已知:如图,∠BAF,∠CBD,∠ACE 分别是△ABC 的三个外角.
求证:∠BAF+∠CBD+∠ACE=360°
证明:由题意得,在△ABC 中
∠1+∠2+∠3=180°
∵∠BAF+∠1=180°
∠CBD+∠2=180°
∠ACE+∠3=180°
故
∠BAF+∠CBD+∠ACE+∠1+∠2+∠3=180°+180°+180°=540°
则
∠BAF+∠CBD+∠ACE=360°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
【归纳结论】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一般有以下步骤:
①画出图形;
②写出已知、求证;
③写出证明的过程.
3.已知:∠A,∠B,∠C 是△ABC 的内角.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
60°.
分析:这个命题的结论是“至少有一个”,也就是说出现“有一个”、“有两个”、“有三
个”这三种情况,如果直接证明,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证明.
证明:假设∠A,∠B,∠C 中没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 60°.
则∠A+∠B+∠C<180°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矛盾,所以假设不正确.
因此,∠A,∠B,∠C 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 60°.
【归纳结论】先假设命题不成立,然后利用命题的条件或结论,通过推理导出矛盾,从
而得出假设不成立,即所证明的命题正确,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 P57 例 1.
2.如图,BC⊥ AC 于点 C,CD⊥AB 于点 D,E 是 A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 BE,∠EBC=∠A,
求证:BE∥CD
3
证明:∵BC⊥AC(已知)
∴∠ACD+∠BCD=90°(垂直的定义)
∵CD⊥AB (已知)
∴∠A+∠ACD=9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和为 90°)
∴∠A=∠BCD(同角的余角相等)
又∵∠EBC=∠A(已知)
∴∠ EBC=∠BCD
∴BE∥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已知如图,在△ABC 中,CH 是外角∠ACD 的角平分线,BH 是∠ABC 的角平分线, ∠
A=58°.求∠H 的度数.
解:∵∠A=58°,∴∠ABC+∠ACB=180°-∠A=180°-58°=122°…①,
∵BH 是∠ABC 的角平分线,
∴∠HBC=12∠ABC,
∵∠ACD 是△ABC 的外角,CH 是外角∠ACD 的角平分线,
∴∠ACH=12(∠A+∠ABC),
∴∠BCH=∠ACB+∠ACH=∠ACB+
12(∠A+∠ABC),
∵∠H+∠HBC+∠ACB+∠ACH=180°,
∴∠H+12∠ABC+∠ACB+12(∠A+∠ABC)=180°,即∠H+(∠ABC+∠ACB)+12∠A=180°…
②,
把①代入②得,∠H+122°+12×58°=180°,
∴∠H=29°.
4.已知:三条直线 a、b、c,其中 a∥b,b∥c,求证:a∥c.
解:假设 a 与 c 不平行,那么就会相交.因为 a∥b,
所以 a,b 永不相交,
同理,b,c 也永不相交,
又因为 a、b、 c 在同一平面内,且互不重合,
所以 a 与 c 不会相交,即假设不成立.
所以 a∥c.
4
5.已知:如图,P 是△ABC 内任一点,求证:∠BPC>∠A.
证明:如图,延长 BP 交 AC 于 D.
∵∠BPC>PDC,
∠PDC>∠A,
∴∠BPC>∠A.
6.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已知:△ABC,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证明:假设△ABC 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则∠A>60°,∠B>60°,∠C>60°,
∴∠A+∠B+∠C>60°+60°+60°=180°,
即∠A+∠B+∠C>180°,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矛盾.假设不成立.
∴△ABC 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教学说明】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 2.2”中第 6、7、9 题.
反证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且在后续的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
然在初中教材中所占篇幅很少,但本人认为不应轻视,应让学生掌握其精髓,合理地去运用.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切合教材与新课程要求,教学流程设计清晰流畅,教
学效果良好.
但课堂容量较大,学生预习不够充分,时间不够用,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在一
些环节的处理上存在粗糙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下一节课还需进一步
巩固提高.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数学课件- 11-1-1 三角形2021-10-2731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021-10-2721页
- 广西2018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2021-10-2721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2021-10-2727页
-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11-2与三2021-10-2731页
- 八年级下数学课件八年级下册数学课2021-10-2711页
-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3-3等腰2021-10-272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专2021-10-2726页
- 2019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全等三2021-10-2734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全等三2021-10-273页